薩迦堪千貢噶旺秋仁波切示寂
堪千貢噶旺秋仁波切於近「北印度炯達拉宗薩確吉婁卓佛學院」閉關房內示現圓寂。
消息出處:印度宗薩佛學院在台中心 正法源佛學會 http://www.chokyilodro.org/
寄件日期:2008年5月26日 上午 08:09:59
堪千貢噶旺秋仁波切於近「北印度炯達拉宗薩確吉婁卓佛學院」閉關房內示現圓寂。
仁波切出生於西元一九二○年西藏多康德格的農家中,十八歲出家,
受戒後直至今日,未犯根本他勝罪(意即不曾犯戒)。
十九歲時到宗薩佛學院求學,並在院中當了幾年複誦師。
為金剛持蔣揚確吉羅卓(第二世宗薩仁波切)慈悲攝受有如眷屬。
三十九歲那年由於時局的變遷,被冠上罪名,
而後二十一年歲月,陷入不可思議的無邊恐懼中。
平時要是不小心,一失口說了法,就會有生命的危險。
因此,裝聾作啞有如生活在羊群堆裡。
在長時間忙碌、疲憊之下,有時也會有短暫心酸的時候,
這時就記起寂天菩薩所說的:
『曾於往昔對眾生,行如是之傷害故,因傷害有情,我理應遭受此難。』
以這樣的言教不斷盡力修心、修忍辱而甘受之,
不宜生起的噁心念或因此而起的瞋恨之心是絕對未有。
心中默唸經典、持咒、持佛名號而未曾間斷,
由於不斷祈請上師之故,終於得以脫離那極恐懼的險境。
於一九八○年〔六十歲〕再度獲得自由。
西元一九八二年六十二歲時,奉嘉瓦仁波切、薩迦法王、
特別是宗薩欽哲轉世之命,到了印度。
獻予嘉瓦仁波切【集量論】、【集學論】
和【入中論釋】等許多重要經教傳承,獲得妙福賢善供養。
從那時起到今〔西元二○○一年〕八十二歲年間,
在比爾宗薩佛學院為來自印度、不丹、西藏等五十多間寺廟的轉世仁波切和二百多位比丘講授經論。
而堪千貢噶旺秋仁波切於2008年5月26日凌晨示現圓寂,佛學院堪布及學僧皆隨侍在側。
在傳統上也相信,當大仁波切圓寂時,若我們能虔誠的向他祈請,
則他必能把我們一切世間的、及出世間的障礙,
在法體荼毗時一併全部銷毀化入空性。
在此也請各位弟子,一同向仁波切祈請,希望他能早日再來,引領我們走在無上菩提的解脫之道。
祈請仁波切早日乘願再來~
原人合十
http://dzongsaryuan.blog.163.com/blog/static/563411102008
====================================
台灣正法源中心所發出的正式函: (該中心的網站中國這裡無法打開...特別轉載於此)
親愛的全球具信四眾佛友道鑑:
公元2008年5月25日晚上9點58分(印度當地時間),
高齡88歲大善知識,
對整個佛教貢獻無與倫比恩德的堪仁波切──貢噶旺秋,
於印度宗薩確吉羅卓佛學院其寮房中,
在不可思議、神奇的徵兆中示寂。
一般而言,堪仁波切年歲已高,身體狀況不好,
於晚年之際又罹患癌症,使得身體更加虛弱。
約莫一個月前病情惡化,
雖然如此,但堪仁波切自己卻一點也沒有不舒服的樣子,
而且也親口一再表示並未感到不舒服。
5月25日那一天,仁波切一如往常般地進食早餐、午餐,
到了下午3、4點時,呼吸顯得有點異常,
正好薩迦法王當天的道果教授完畢,
侍者們馬上延請法王加持,並請附近的西醫、藏醫前來看診。
到了晚上9點58分時,
仁波切好像慢慢入睡般毫無痛苦地,於極寂靜中,心融入法界。
此時立即前往迎請薩迦法王、法王子大寶金剛仁波切、
祿頂堪千仁波切、祿頂堪瓊仁波切、塔澤堪仁波切、
康薩暇種仁波切、究傑暇種仁波切等上師前來,
在仁波切的寮房中給予提示明觀修持所緣。
5月26日早上6點,
法王子大寶金剛仁波切、法王子阿桑噶仁波切、
祿頂堪瓊仁波切、塔澤堪仁波切等上師為首,
與聽聞道果的僧眾等將近二千人,
齊聚於宗薩確吉羅卓佛學院的大殿內共修《薩班上師供養》。
9點30分,
祿頂堪千、堪瓊二位仁波切
在堪仁波切的寮房中給予喜金剛道灌頂,
11點薩迦法王亦蒞臨堪仁波切的寮房,
給予甚深道上師瑜伽之加持。
下午2點,法王在道果授課前,
安慰堪仁波切的所有僧徒們,給予大眾深廣的教示,
他說道:一般來說善士生死自在,就像堪仁波切這樣。
去年當我聽到醫生診斷出他的病情並且病況不輕時,
確實非常擔心,但那時卻未發生任何事,
直到堪仁波切所做一切佛行事業如他所願般全部完成後,
他才示現圓寂。
先前在開光典禮時,
堪仁波就親口說過:『今天不但佛學院的內外建設都已完成,
並且也都舉行開光了,如果道果的教授也全部完成的話,
也就是老衲心願全部完成的時候,那麼,我死也安心了。』
你們內心裡是非常哀傷痛苦的,
但就堪仁波切的作為來看,實在是神奇非凡的。
他晝夜六時除了佛教的興衰,再也沒有其他的想法,
以他的行事作風來看,教內之事不論大小,
一旦進行了,如果有必要捨去自己性命,他也是在所不惜的。
所以,全部的弟子們,應該負起
『以講修佛法來持續、宏揚佛教』的責任,
這樣才是真正圓滿完成堪仁波切的心願。
欽哲仁波切也緊急地從不丹趕回,
不但到法體前給予加持、祈願,並且安排後續佛事行程。
他並且親口說:
「在講授道果第二灌和第三灌之際圓寂,這是非常神奇的。」
一般大眾這麼說:
「平常說善士不多做承諾,
一旦承諾後有如石頭上刻字般,
以及善士生死獲得自在,這就是像堪仁波切這樣。」
堪仁波切的事業都如其所願般完成:
宗薩確吉羅卓佛學院內外建設完成、舉行落成及開光典禮、
迎請諸多大上師蒞校、道果正行也將於5月29日圓滿、
以薩迦法王和祿頂堪千仁波切兩位為主的諸大上師
都在一起的這個時候示寂,
這樣的情形就是堪仁波切生死獲得自在的徵兆,
大家都視為非常神奇,讓無自主力者的信心、虔誠更加增長。
堪仁波切還在修持的禪定中,
所以荼毘的日期訂於6月5日舉行,
倘若在這之前仍未出定,將請堪仁波切慈悲出定後再進行荼毘。
宗薩確吉羅卓佛學院校委會
2008/5/27
正法源學佛會公告,親愛的具信四眾佛友道鑑:
5月27日,我們接獲前校長堪布蔣揚羅薩指示,
將於每日上午9點30分,在中心舉行上師供養法會。
這段期間也請十方大德、善信弟子多多持頌《普賢行願品》、
及堪仁波切常給予弟子開示的《聖救度母四壇城供養》、
《十一面大悲千手千眼觀音》儀軌等並發願回向。
此外,堪布仁波切的荼毗法會,
將訂於2008年6月5日舉辦,如欲前往參加之弟子,
請於5月30日中午前向中心報名。
出發日為6/3日(二),搭乘華航CI 818 班機,
上午8:15起飛,到達德里時間約為PM12:30,
接著將轉搭印航國內線飛機,約PM3:00起飛至達朗色拉,
PM5:00再轉大巴士到學院,預計到達時間為PM8:00,
回程日期6/8到台北。
由於行程非常緊湊,請「自備護照及辦妥印度簽證」。
機票加車資及住宿約40000元,報名時請洽中心秘書,
並告知確實中文姓名及護照英文名。
最後,相信各位弟子都還記得堪仁波切往昔之開示:
各位都曾經接受過很多灌頂和法教,
但如果只是這樣卻不修持的話是沒有用的,
如果你們不修的話,只是到處跑到處聽,
就算親近了上千位的上師,得到了上千位本尊的灌頂,
我想並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法教,仍然是沒辦法成就的,
所以希望各位可以仔細的思惟;
如果你們能夠修持的話,就算只修持一位本尊,是可以成就的。
如果想要從輪迴中解脫成佛,
想要自心續中去除業及煩惱的話,
就必須要按照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內容,
依著經部及諸佛的教法來修持,
如果放棄了入菩薩行論來修持的話,是沒有辦法修持好的。
將來我終究會有面臨死亡的一天,
但在這之前,我已經把可以解脫的法門都教導給各位,
每年也都將延請學院裡最頂尖的堪布來到台灣為各位講經說法,
將來我不在了,這些堪布還是都會繼續來到台灣,
這些堪布他們能夠(從佛學院)出來,絕對不是泛泛之輩,
所以各位不可以輕視他,必須生起恭敬之心。
希望各位還是要好好思維、修行、以及護持佛法,
既然已經進入到法的門檻,就要進來好好修學。
仁波切每個利益眾生的願望都已圓滿實現,
也留給我們這麼好的學習環境,
請大家一起實踐仁波切辛苦傳承下來的法教,
這就是對仁波切最好的供養。以此與大家共勉。
吉祥圓滿
正法源學佛會全體工作人員 2008/5/28
附註:堪仁波切圓寂是藏傳佛教眾多弟子共同矚目的大事,
中心工作人員力求謹慎,所以到5月28日凌晨親自接獲欽哲仁波切信函、
以及校長親自指示修上師供養法後,才正式對外行文公佈相關公告與法會活動。
我們相信堪仁波切是所有善信弟子共同的珍寶上師,
所以這段期間,任何共同修法回向堪仁波切,我們都隨喜這樣的善舉,
但中心並無委託其他中心辦理相關法事,因詢問者眾,
附此說明如上,若我們在倉促期間有所疏失,也懇請您能給予包容與見諒。
以赤誠心作為基礎
以赤誠心作為基礎
頂禮三寶總集大恩上師
頂禮四臂大怙主
頂禮怙主吉祥母
頂禮獅面空行母
頂禮大圓滿法藏守護者 怙主一髻母
頂禮三身圓滿 龍欽巴尊者
頂禮辯才無漏無礙 文殊師利菩薩
頂禮福智利生 虛空藏菩薩
在看完小龍女師姐的部落格中修行許久未何不能得利?
我提出我的看法。
我相信修行的壇城、供品、手印、真言、儀軌有缺漏,不淨會召來魔祟。
我也相信魔祟非常地可怕。
可是引來魔祟的結果,未嘗不是失去菩提善心的而引發的呢?
所以我要換個角度講,講修持儀軌供養、佈施的基礎,那就是以何種態度來行使儀軌,就是以赤誠心作為基礎。
小龍女的文章真是有夠專業的長,要打的跟他一樣長可得要花上一整個下午。
有些專業的修行人,因為宿世累積福報的 關係,修行儀軌常得靈驗,資具、法本也不一而足,十分地清淨,加上儀軌無缺,真言手印正確,感應與加持也如潮水般而來,十分地廣大。如果修行人對於修持儀 軌和修持儀軌所帶來的利益產生了貪執,這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對於三寶福田來說,任何的種子種在其中也都不會損壞而最後產生巨大的果實,包括善業與惡業的種 子。如果修持儀軌抱著不善的發心,雖然修持儀軌所帶來的善業(獲得感應)會到來,可是錯誤發心的異熟如何的到來,這需要修行人更加的警惕的。
有位仁波切說;「太常向護法祈願,下輩 子會變成它的眷屬」。我想說,碼的下輩子我要當本尊,不要當護法的,雖然當護法和當本尊以緣起的角度來說是無異的,互相輔佐、相待而成、本質無異,但是再 怎樣我也要當本尊阿,當本尊帥多了,不是嗎?話說回來了,我們來討論為何要修習護法等等的儀軌。修習護法等等的儀軌,一來是要酬謝護法神靈,保護我們。二 來,藉著護法威神力,可以淨除修道上的障礙逆缘,順利的度眾與累積資糧。前者,我們當然要懷著一顆感激的心來做;可是後著的益利修習本尊法也可以獲得,不 是嗎?以究竟的益利來說,修行護法部是要獲得心的X相,而修習本尊部是要獲得心的Y相。大家都說,X相與Y相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太貪圖修行護法部儀軌的利益是不恰當的。
(文中的X,Y為密續口訣,暫且保密)
本人是很少修護法的,一來沒有護法儀軌,二來也不太想花時間去做,所以也沒給上師求得,所以知道自己的度眾事業一定是爛爛的,哈~~~
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度眾事業會搞亂一個修 行人,所以對於度眾事業也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我本著我草本的風格度眾,我的要求,就是完全地不要求,當然我的護法也被我晾在那邊,不去管它了。我在想護 法會不會也把我晾在這邊,不來管我了,哈。我現在的階段,對於在下座之後的義理的思維,人生的抉擇比較重視。上座的部份也因為下座事情太多了,無法上做好 好修個四加行,哀。我講的是,要不要修哪些儀軌,要靠自己的撿別,沒有人可以幫自己做決定。修哪個本尊,哪個護法,哪個上師,也都是要靠自己的智慧、資 糧、境遇做決定的。誰也都沒有辦法替誰做決定的。既然如此,要修護法部的儀軌,繼然相應了,機緣也到了修也無妨。
以獲得感應加持,快速靈驗的角度來說, 求得灌頂和口傳是相當重要的。最好加個口訣,那就是賺到了。那如果念沒有允許過的儀軌呢?除了護法的降罪不說,破壞三眛耶戒不說,毀壞菩提道不說。以一個 壞事做盡的惡人,以眼前的業果角度,在這邊念沒有什麼用的儀軌,總比在外面燒殺擄掠好太多了。
讓上師口傳的最重要的效果就是要讓上師調整弟子自己的發心,而發心真的才是修持儀軌最重要的精髓。我知道很多人修習密教儀軌是貪圖現世的利益, 但是以現世的利益來說,發心修持儀軌仍然是最重要的精髓,這點大家不要忽略了。為什麼呢?假使你沒有發心,你向護法請求,護法允許你了,幫助你了,當你沒有盡你的職守(譬如皈依、供養),那就破壞了與護法之間的諾言,個性好的護法,通常會原諒妳,可是碰到個性不好的護法呢?沒有衰個十年出不了運。這個十年可不是亂說的,你看天上一天,地下一年,你惹惱了人家大哥,人家整群人會不會對你 一兩 個禮拜不高興,那你得衰個十年了。你如果稍微冒犯一下他,讓他不爽個五分鐘,你也夠倒楣一天了。可是如果你有發心的話,那就不一樣了,如果護法大哥們履約幫助你,你翻臉不認帳,看在大哥的大哥(就是佛陀和本尊)面子上,要惹你也得忍耐三分,了不起就是不幫你而已,護法也只是賭爛你,不敢降罪於你。最差最差,就是你該得罪的全部得罪光了,沒有人想幫你,幫你也幫的很賭爛,(驚!!! 難道在說我~~~)
如果有發心,你跟護法ㄍㄚ的是本尊的票。跳票了,找本尊而已。
如果沒有發心,你跟護法ㄍㄚ的是自己的票。跳票了,他絕對會找上妳,到時候,到時候你不是賣身抵債命氣被勾走掛點,就是運氣被勾走連衰十年,要哭也哭不出眼淚,否則你也只能找本尊換票而已。
所以修行儀軌,尤其是護法部儀軌,發心十分的重要。
所以修行儀軌,尤其是護法部儀軌,發心十分的重要。
所以修行儀軌,尤其是護法部儀軌,發心十分的重要。
師姊說的(是師姐吧)最重要的一句是放在最後面的
“裡面每個步驟都是三密相應的修法. 成就諸種不同的功德.”
的確,三密相應難,口密、身密、意密。
意密不是只有觀想的部份,還有包括幫助眾生成佛的態度和意樂。
有了這個,才能拿到本尊的支票向護法換現金。
草本
願無執無礙無漏的大樂明點 能在上師的加持下升起
施煙供,唸準提咒, 為何求願不靈驗?
為何儀軌不靈驗?
阿字所生千百億尊
分類:密教
2008/05/21 22:13
問: 有人問所求願失敗之事.問者說:
1. 他本身都在夜間十點過後施放煙供 2. 他持誦準提咒求願一件事,而且世間法都具足了,結果卻失敗了 3. 他再多加唸誦一萬遍的準提咒,事情仍舊失敗 4. 他並無領受過準提咒法之灌頂 |
小龍女答:
1) 因在夜間十點後施煙供,引魔來作祟作障 2) 並沒有因為施煙供而致富,是魔來破壞 3) 準提法亦是本尊法,沒有依儀軌而修 4) 沒有依正常固定作息時間而修 <見此文章 - 入夜九點後莫作煙供 HERF1 HERF2 > 5) 沒有依法而修,依法是說:
| ||||
6) 沒有好好的啟建一個可以讓聖眾安住的清淨壇城 7) 應懺罪 – 為人處世於身語意中造作很多的罪孽,胡亂作為,且並無懺罪<見懺罪持戒區 >
8) 為人處世的罪,被天降罪責罰 (見:因果報應區) HERF 3 9) 破皈依戒 及 不持守戒律 HERF4 10) 以及修持時並無好好對聖眾作供養
阿字所生 11) 唸誦咒語,咒語化現很多本尊出來,在最後並無收攝回來,無法集中回來,當彙集了很多本尊後,卻無清淨如法壇城,亦並無供養,於是,諸多本尊即離開另尋清淨如法壇城處所而去,去接受他人之供養,增強他人能力而去
12) 就如同千手千臂文殊的寶缽中,化現出千百憶釋迦牟尼佛一樣,準提佛母亦復如是.
13)收攝法須要有人教授如何做,其中有極甚深之秘言. 但恐師不傳授. 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光將祂們全部收攝自身,最後全部一起消失不見. 去藏密處,可學到較詳細的收攝法.
14)這就是佛言: 如法依儀軌而修能獲證成就, 所謂成就即是』滿願』,滿足各種世出世間的願 15)自己是什麼程度,就會化現什麼程度的智慧本尊 16)長咒短咒唸很多亦有人變得很富有,但依儀軌如法修一壇,等於唸誦5000遍短咒,但二者之間功德有很大的差異 17)佛言: 對於儀軌應信重供養,不得輕慢譭謗.
18) 準提的儀軌中,至少應包含了 :
裡面每個步驟都是三密相應的修法. 成就諸種不同的功德.
所以與單持誦咒語是不同的. 如法依軌而修,求願必定滿足.
依儀軌而修時,僅僅只是修誦一座,求願即快速獲得滿足,如果那個願望不是太大時,例如: 要一夕間成巨富,或立刻會飛.
以上是解說為何求願不得的原因.
|
<小龍女>
《杜鵑啼聲之悟》--師利僧哈所傳,毗盧遮那譯師的大圓滿譯作
毗盧遮那是西元八世紀西藏傑出的禪修大師,與印度大師蓮花生大士及無垢友──貝瑪拉密劄一樣,他也從印度帶回了大圓滿的法教,他旅行到印度取經,由文殊師利友(蔣華謝甯)的弟子,獅子大師吉祥獅子(師利僧哈)處得到法教。毗盧遮那是位天才兒童,幼年便在王室的贊助下出家,成為西藏最初的僧侶之一。依蓮花生大士之指令,他被帶到西藏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訓練成為譯師。藏王赤松德贊希望佛法在西藏得以弘揚,因此在藏王的要求下,他後來歷經艱辛的旅途到印度去,在那兒他獲得了大圓滿的教法。
萬象唯心所造,
遠離善惡二元對立。
萬事本自圓滿無缺,
超越人為造作之弊,
任運自然專注於當下。
萬事本自圓成,
心如虛空;開闊、無礙、非真、不生亦不滅。
瞭解萬象的單一實相,
並如是保任,
於真正禪定中,自然安住、無修而入。
需要更多的修行,而不是更多的討論!”
【格瑪惹劄圓寂】
格瑪惹劄是十四世紀時一位證悟的大圓滿傳承的大師,他是金剛鏡大師麥隆多傑的傳人。格瑪惹劄後來成為大圓滿教師,是龍欽巴及第三世噶瑪巴讓炯多傑的老師。
關於格瑪惹劄這兩位全知全能的弟子,敦珠仁波切曾說道:“龍欽巴闡揚了殊勝道,使其光芒散發,讓炯多傑則將它傳播到整個宇宙。格瑪惹劄被認為是不朽的印度大圓滿大師無垢友──貝瑪拉密劄的化身。”
格瑪惹劄在傳法幾十年後,以近八十歲的高齡圓寂。他臨終之際有無數神奇的跡象和驚人的徵兆,例如:彩虹、天樂、花雨和地震。他的弟子們都被懾服了,他們因對上師的虔敬而極度悲傷,同時又萬分喜悅。而格瑪惹劄卻從棺木中坐起。
他盤腿而坐,告訴弟子們不發悲傷。“無生的虛幻又怎有結束?”他說。他以瑜伽的方法延長肉身壽命十三天,格瑪惹劄不停地傳授口傳與個別地指導。
一天,他的弟子們請示:在格瑪惹劄本人最終圓寂之後,他們是否應該向龍欽巴尊者請求更多的法教和教導。
格瑪惹劄回答:
“為什麼去打擾他呢?
不要耽溺在這無止盡的閒談和尋覓之中。
我已傳給你們在這一生開悟所需的所有教法,你們還可能需要什麼呢?
對你們當中那些尚未能解除懷疑,半信半疑的人,
是需要更多的修行,而不是更多的討論!”
他就不再說了。
不久之後,格瑪惹劄圓寂了。當上師的遺體荼毗時,他的整個頭顱在骨灰中保留完整,未被燒毀。頭顱內,仿如繪在它白色的表面,很鮮明地展現出五方佛的複雜壇城。在骨灰中也發現了無以計數細小、半透明的白色小球和其他舍利,類似於釋迦牟尼佛所遺留的舍利。那些舍利被視為不可思議之物,為世代虔誠的佛子所珍惜。
──《The Snow Lion’s Turquoise Mane》
生命大哉問
10:51] 草本 說 : 青春如朝露,最近我還是問我自己什麼是青春,還有那些永遠想不清楚的事情。
11:42] fXX 說 : 哪些永遠想不清的事
13:14] 草本 說 :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阿?
13:22] 草本 說 : 我做這個是有意義嗎?
13:47] 草本 說 : 我這樣精進和墮落 真的是精進和墮落嗎?
14:05] 草本 說 : 我現在做的這個事情有意義嗎?
14:18] 草本 說 : 我現在做的符合我生命的意義嗎?
14:31] fXX 說 : 這是大哉問?
14:41] 草本 說 : 那要不要捨棄現在這個,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阿?
17:16] 草本 說 : 作這麼多會不會換得豬頭一顆阿?
19:14] fXX 說 : 這麼多想法會不會也會讓自己豬頭一個啊?
23:22] fXX 說 : 難怪你我都不積極
28:40] 草本 說 : 想想要用啥耗掉你的生命吧
入二諦 阿底峽
論 題: 入二諦
造論者: 阿底峽
中譯者: 釋如石
諸佛說正法, 如實依二諦: 障世間俗諦、如是勝義諦。
許世俗二種: 顛倒與正確。初二謂水月、宗派邪分別。
未究而滿意、生與滅諸法, 具有作用者, 許為正世俗。
勝義諦唯一, 餘許有二種。法性無所成, 云何有二三?
教言合釋故, 以無生滅顯, 勝義無異故, 無法無法性。
於彼空性中, 絲亳無有異。無分別而悟, 名言謂見空。
甚深經中說: 彼不見即見。無見與能見。無始終皆寂。
脫離有與無, 無分別離緣, 無住與住處, 無來去離喻。
離言無可觀, 無變異無為, 瑜伽師悟彼, 斷惑所知障。
現量與彼量, 佛徒納彼二, 短視愚人說: 以二量悟空。
則外道聲聞, 皆悟法性矣! 何況唯識宗! 中觀宗無異!
故一切宗派, 以量量同故。眾思辯異故, 量所量法性,
豈非亦成多。無需現比量, 為退外道諍, 故諸智者說。
碩學清辨說: 教中亦明言: 分別無分別, 二識不能悟。
依何悟空性? 如來所授記, 且見法性諦, 龍樹徒月稱,
依彼所傳訣, 將悟法性諦。經說眾法蘊, 有八萬四千,
皆入此法性, 悟空得解脫, 餘修皆為此。若捨正世俗,
修習於空性, 則因果善惡, 他世將誑彼。依少分聽聞,
不解真諦義, 亦不修福德, 淪為卑劣人, 若誤解空性,
劣慧者將墮。
阿闍黎耶月稱云: 諸世俗諦是方便,勝義諦從方便生,
不知此二差別者, 因誤解故行惡趣。不依靠名言, 不能悟勝義。
無正世俗梯, 智者將不能 拾級而上達 真理大廈頂。
此世俗所顯, 理觀無所得, 不得即勝義, 本住之法性。
因緣所生故, 世俗顯現成, 若不能成立, 水月由誰生?
故眾因緣生, 一切現象成。若諸緣斷絕, 世俗亦不生。
如是見不愚, 且行極清淨, 則不入歧途, 上行至兜率。
所知類多壽苦短, 壽量尚且不能知, 故如鵝取水中乳, 但取清淨己所欲。
吾乃短視一愚者, 無力抉擇二諦義, 然依諸上師所說, 立此龍樹二諦理。
金洲王請所作此, 倘若時下有人信, 亦應善究而接納;非唯因信及恭敬。
咕嚕怕拉金洲王, 遣比丘提婆麻地, 應彼造此入二諦, 當今智者應探究。
□□□□□□□□
□ 入 二 諦 □
□□□□□□□□
==============================================================================
╓──╖
║前言║
╙──╜
藏文《入二諦》的譯跋說:金洲國王派遣比丘提婆麻地( Devamati )赴印,請阿
底俠寫一部論著。因此,阿底俠便應邀寫了這部《入二諦》。金洲王會派人遠道請求阿
底俠著論, 應該是他從金洲學成載譽返印後的事情。 根據史料考證, 阿底俠在公元
1024 ~ 25 年間回到超戒寺,1041 年應邀前往西藏。 那麼《入二諦》應該是在 1025
~ 1040 這十四、五年的期間內完成的;在時間上,比《道燈》、《難處釋》、《中觀
要訣》等論來的早些。《入二諦》論中有一頌曾被《難處釋》引用過,此可為旁證。
此論的內容和《難處釋》中對二諦的看法完全一致。論中,阿底俠不僅教導金洲王
如何理解二諦,更指示他如何從世俗諦證入勝義諦的實修要領。這一點充分反映了阿底
俠解行並重的特質與風格。此外,關於本論思想的淵源,日本江島惠教在「阿底俠的二
真理說」一文中指出: 《入二諦》與較晚出的另一清辨( Bavya )的《中觀寶燈論》
,有許多相類似的地方。(收入《龍樹教學之研究》,頁389以下)。
本文翻譯所據藏本, 係 Linder, chr., Atisa's introduction to the two
truths and its sources. ( Journal of Indian Philosophy, Vol.9,1981,P.161
~ 214)及江島惠教「阿底俠的二真理說」中的校勘本(頁356~391)。
╓───────╖
║《入二諦》譯註║
╙───────╜
⑴論題
_ _
梵語云:Satyadvaya vatara
藏語云:bDen pa gnyis la' jug pa
漢語云:入二諦
⑵伸敬禮
敬禮大悲尊①。
⑶論頌
A、總標二諦
1.諸佛說正法, | 諸佛宣說正法,
如實依二諦: | 完全真實地依照兩種諦:
障世間俗諦, | 就是全然障蔽世間人的世俗諦,
如是勝義諦。 | 同樣地,還有勝義諦。
B、明世俗諦
2.許世俗二種: | 我贊同世俗諦有兩種:
顛倒與正確。 | 就是顛倒的世俗和正確的世俗。
初二謂水月、 | 第一種有兩類:就是水中月、
宗派邪分別。 | 和各種宗派的不當思想②。
3.未究而滿意、 | 不加以分析探究而僅此就能滿意的③、
生與滅諸法, | 會生起與壞滅的、
具有作用者, | 具有某種現實作用的有為法,
許為正世俗。 | 我同意這些法是正世俗④。
C、明勝義諦
【勝義諦的種類】
4.勝義諦唯一, | 勝義只有一種,
餘許有二種。 | 其他的人主張它有兩種。
法性無所成, | 不能成立為任何事物的法性,
云何有二三? | 怎麼會有二、三等多種呢?
【勝義諦釋義】
5.教言合釋故, | 由於(必須)使用教言來配合解釋,
以無生滅顯, | 因此便以無生無滅來表示它。
勝義無異故, | 因為勝義唯一,沒有差異,
無法無法性。 | 因此勝義中,沒有法也沒有法性。
【見諦的方式】
6.於彼空性中, | 在空性裡面,
絲亳無有異。 | 無絲毫差異存在。
無分別而悟, | 由於它是以無分別的方式證悟的,
名言謂見空。 | 因此在世間的言詞上,便稱為『見空性』。
【見諦的所見度內容】
7.甚深經中說: | 極為深奧的佛經裡面說:
彼不見即見。 | 那個沒有見到的本身就是見(空性)。
無見與能見。 | 其中也沒有見和能見,
無始終皆寂。 | 沒有開頭結尾,一切都完全止息寂靜。
【見諦的心識狀態】
8.脫離有與無, | 完全脫離有和無兩處,
無分別離緣, | 完全無分別而離所緣,
無住與住處, | 沒有停留和停留的地方,
無來去離喻。 | 沒有去來,無可比喻。
9.離言無可觀, | 沒有言詞可以表詮,也無可觀察,
無變異無為, | 沒有變化,純粹是無為法。
【見諦的作用】
瑜伽師悟彼, | 如果瑜伽師證悟了那空性,
斷惑所知障。 | 就能斷除煩惱和所知障。
D、悟空的方法
【以理成立不需現比量】
10.現量與比量, | 現量和比量,
佛徒納彼二。 | 是佛教徒所採納的兩種正確知識。
短視愚人說: | 短視淺見的愚人說:
以二量悟空。 | 使用這兩種量可以證悟空性。
11.則外道聲聞, | (果真如此)那麼外道和聲聞眾,
皆悟法性矣! | 豈不是都證悟法性了嗎!
何況唯識宗! | 更何況是大乘的唯識宗呢!
中觀宗無異! | 那麼中觀宗也就沒有什麼不同了!⑤
12.故一切宗派, | 因此,由於一切的宗派
以量量同故。 | 都以量來衡量空性,所以他們都相同。
眾思辯異故, | 但是由於一切的思辯立場不同,
量所量法性, | 所以他們用量所量得的法性,
13.豈非亦成多。 | 豈不是也成了許多種?
無需現比量, | (由此看來)現量和比量是不需要的,
為退外道諍, | 只是為了駁退外道的諍辯,
故諸智者說。 | 所以有智慧的學者才說了《量論》。
【引教證成】
14.碩學清辨說: | 大學者阿闍黎清辨(Bhabya)說:
教中亦明言: | 經教裡面也明白地說到:
分別無分別, | 以有分別和無分別兩種認知,
二識不能悟。 | 不能證悟空性。
【證空需依口訣】
15.依何悟空性? | 問:要用什麼證悟空性呢?
如來所授記, | 曾經被如來在經中授記,
且見法性諦, | 而且又現觀過法性真諦的
龍樹徒月稱, | 龍樹的弟子月稱,
依彼所傳訣, | 用他所輾轉傳授下來的要訣,
將悟法性諦。 | 將可烝證悟法性真諦。
16.經說眾法蘊, | 佛經所說的一切
有八萬四千, | 八萬四千法蘊,
皆入此法性, | 都消融在這個法性中,
悟空得解脫, | 能證悟空性將可達成解脫,
餘修皆為此。 | 其它的修持都是為了證空。
E、二諦相輔相成
【俗諦不可廢】
17.若捨正世俗, | 如果斷捨正當的世俗
修習於空性, | 而修習空性,
則因果善惡, | 那麼世俗的因果善惡等等,
他世將誑彼。 | 將在來世誑惑他。
18.依少分聽聞, | 只憑著一點點的聽聞,
不解真諦義, | 不足以了知究竟的真諦義理,
亦不修福德, | 而且不會修集福德,
淪為卑劣人。 | 這種人將淪落為卑鄙下流之徒。
若誤解空性, | 如果誤解空性的義理,
劣慧者將墮。 | 那些智慧狹劣者將慘遭墮落。
19.阿闍黎耶月稱云: | 阿闍黎月稱曾經這麼說:
諸世俗諦是方便, | 作為方便的世俗諦、
勝義諦從方便生, | 以及從方便所產生的勝義諦,
不知此二差別者, | 不了解這兩種差別的人,
因誤解故行惡趣。 | 將因為誤解而走向惡趣。
20.不依靠名言, | 不依靠名言概念,
不能悟勝義。 | 不能悟解最殊勝的義理。
無正世俗梯, | 沒有正世俗的階梯,
智者將不能 | 有智慧的人
拾級而上達 | 將無從拾級登上
真理大廈頂。 | 真理大廈的頂樓⑥。
【依俗入真義之理】
21.此世俗所顯, | 世俗所顯現的這個現象,
理觀無所得, | 如果以正理去觀察分析將毫無所得。
不得即勝義, | 這無所得的本身就是勝義,
本住之法性。 | 也就是原本安住的法性。
【成立世俗諦】
22.因緣所生故, | 既是眾因緣所生,
世俗顯現成, | 因此,世俗便如其所顯現而成立。
若不能成立, | 倘若這樣還不足以成立,
水月由誰生? | 那麼水月等倒世俗又憑何而生呢?
23.故眾因緣生 | 因此,各種因緣所生的一切現象
一切現象成。 | 都能成立。
若諸緣斷絕, | 如果各種因緣條件斷絕了,
世俗亦不生。 | 那麼即使在世俗中也不會生起任何現象。
【依正見修行得成就】
24.如是見不愚, | 有了這種見解就不會愚痴,
且行極清淨, | 而且修持也將變得極為清淨,
則不入歧途, | 這樣就不至於誤入歧途,
上行至兜率。 | 而且將往昇到兜率天宮。
【勸修精要】
25.所知類多壽苦短, | 人生苦短而知識的種類卻那麼繁多,
壽量尚且不能知, | 人壽幾何尚且無從知曉,
故如鵝取水中乳, | 所以應該像鵝瀘取水中的乳汁一樣,
但取清淨己所欲。 | 只選取自己的清淨欲求⑦。
【咐囑】
26.吾乃短視一愚者, | 我只是一個裋視的愚笨凡夫,
無力抉擇二諦義, | 自己沒有能力抉擇二諦的義理,
然依諸上師所說, | 不過依靠諸多上師的說法,
立此龍樹二諦理。 | 才寫了這個龍樹學說中的二諦。
27.金洲王請所作此, | 由於金洲王的請求我作了這部論,
倘若時下有人信, | 如果現在有人對它有信心,
亦應善究而接納; | 那麼也應當詳細研究以後才接受;
非唯因信及恭敬。 | 不應該只憑信仰和恭敬。
28.咕嚕怕拉金洲王, | 金洲國王Guruphala
遣比丘提婆麻地, | 派遣了比丘Devi-mati來,
應彼造此入二諦, | 應他的請求我造了這部《入二諦》,
當今智者應探究。 | 當今智慧的人應該加以探究。
碩學阿闍黎吉祥燃燈智所造《入二諦》竟
跋:班支達本人及譯師甲·精進獅子⑧,共同翻譯審校。
╓──╖
║註釋║
╙──╜
①一般藏譯的佛典,都會在前面加上翻譯的敬禮。本論無此譯敬,似乎是個例外。
②阿底俠在《入二諦》中所表現對「世俗諦」的看法,與智藏( Jnanagarbna )、寂
護、蓮花戒等瑜伽行中觀派學者的看法幾乎一致。可見阿底俠的中觀思想中也摻雜了
此派的學說(參見《中觀思想》,頁239~65)。
③「滿意」是“nyams dga',欣樂”的權譯。
④同②。
⑤“ dBu ma pa la mi mthum med ”一句, 字面意義很清楚,但真正涵義卻不易確定
。 江島式的譯法與筆者一致(參見《龍樹教學之研究》,p.363 )。Linder 則譯為
_
: It is not ﹝ however ﹞ unlikely that the Madhyamika ﹝ understands the
absolute﹞(p.194)。
⑥此頌與清辨《中觀心要領》( Ot.5255 )第三品, 第十二頌的內容完全一樣(參見
《中觀思想》,頁217)。
⑦第25頌與《難釋處》「智慧與方便品」中述及中觀師承的那一頌,一模一樣。
⑧精進獅子( brtson 'grus seng ge )是阿底俠的藏人弟子之一(參見《青史》,頁
173)。
-----------------------------------------------------------------------------
後記:本論中譯及註者為陳玉蛟先生(釋如石), 原 FDEER 兄將論頌貼於本版,弟續
依陳註完成本篇,以利網友參考。
-----------------------------------------------------------------------------
輸入者: fdeer.bbs@bbs.nchu.edu.tw (fdeer)
keyboard.bbs@csie.nctu.edu.tw (筠筠)
《末法時期如何成為實修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開示
我們要出離的不是外界事物。
而是要消除內心和外界事物執著(自性見)而產生的連結。
======
轉載《末法時期如何成為實修者》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開示
分類:進階法門
2008/05/11 18:58
我第一句想講的話是「我非常痛恨坐在這種法座上」,今晚排的節目是什麼?今晚的主題是如何在末法時期做一個修行者。我覺得我們做得都不好。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的時候,他說:那些受有具足戒的比丘,根據戒律來說,在佛的那個時代,如果有一位比丘,能把戒律完完全全地都守住,以及跟在目前,末法時期有一和尚破了所有的戒,只守住一條戒律的情形相比較,佛說,這二位比丘的功德是一樣的。
因為在佛的那個時候,打擾我們的事情比較少,能夠幫助我們趨近法,幫助我們清淨修法的機會比較多。末法時期像現在,雖然佛法本身無高峰期、衰落期,但因末法時期阻礙佛法的事情很多,所以一個人在末法時期修行,所得修行的功德力量,就算比不上佛時期大,也會和那個時候相等。
這不光只是牽涉到時間的問題,「地點」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像住在此地或住在紐約的人會想像在尼泊爾是一個完美修行之地,人的想像不僅僅如此,自己的心裡還會憧憬,憧憬到高山去,聽流水聲,但我們憧憬之時,我們應該看看在憧憬願望之後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因為多半人們會被如上這些美好的狀況帶著走,誤以為這種想法和希望代表我們的出離心。
就像幾年前,我曾經說過的一樣,我們應仔細考慮我們所具有的、或者我們所認為的出離心,究竟是怎麼樣的出離心?我一直很懷疑這種人—— 一個一直想往山上躲的人,他所謂的出離心,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自私又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有此一想法的人都是這樣,但大部分具有這一想法的人都是如此。
為什麼我有這種懷疑呢?因為我發現,當人有這樣到偏遠山上去的意念時,絕大多數的人,我們多半的原因是想放自己一個長假,因為我暫時地對變化覺得非常厭煩,也暫時性地對交通阻塞覺得非常厭倦。如果我們真的永久性地對這世界覺得非常厭倦,真的是這樣的話,其實,無論在哪裡,我們都可以好好的修行。
但是事實上,我們只是暫時性地對這個生活方式覺得有所厭煩,這根本就不是出離心。這只是表示我們暫時性地想做另外一件事,只是想知道一些新的東西。因為實際上,我們只想暫時性地從交通阻塞,忙碌的生活中逃開一陣子,所以在此情況下,去了高山,在那所須做的事,畢竟只是表示我想好好享受、輕鬆一下而已。但對多數人而言,就算跑到山上,也過不到好日子,怎麼說呢?因為我們在山上的時候,就在計畫著下山以後要做什麼。所以,我們真的要看一下什麼是出離。
昨晚,我 和一位小姐談話,我們談有關「出離心」的問題,那時,我發現這位小姐的脖子上,掛著一個價值非常高貴的東西。我告訴她說:「你絕對不應該這麼想,認為佛教是一種阻止或者是享受世界美好東西的阻礙。佛教與其說是去阻止你享受這些東西,倒不如說是教導我們如何去享受它。」
我記得昨晚與這位小姐講過:我們一般人當脖子上戴著項鏈時,我們心裡充滿著各種希望、各種懼怕、各種驕傲,各種的方式來戴著。因為上述原因,使得我們戴著項鏈時只注意到:「那一面朝外或鏈子正不正,會不會歪歪的;也許會擔心這個項鏈會不會被偷走,或被摔壞」。換句話說,我們戴著的項鏈是一串痛苦的項鏈,那也就是說,在我們本身許多的打擾事情之外,另加了一件事來干擾我們。實際上,如果我們不戴那串項鏈,或許就會覺得更舒服點。
佛教並不是不允許戴那條項鏈,佛教是如此認為:如果我們能找到任何東西,都可以戴它,但是當我戴它之時,也同時準備好,當時機變化顯示要把它放棄時,我們要隨時把它放棄掉。如果照上述的方式戴著項鏈,那就足以以一種非常優雅的佛教方式來戴它。我覺得非常抱歉,好像有點偏離主題。
現在我們回來談「一個修行者在末法時期該怎麼修行」。剛才我從辛亥路坐車到這邊來的時候,在車上想到一個主意,所有修行的人,尤其是在臺灣修行佛法的人,應該拿出在臺灣開汽車的精神:完全沒有懼怕、非常勇敢、對任何規則都藐視、開車時心都會從嘴巴跳出來,換句話說,應該具有這種「無畏」的精神。我認為我們實在是缺乏這種精神,同時我們也缺乏這種反叛性,因為我們非常害怕社會壓力,如果都做到這些,在這上面還要加一點幽默感,上述都做得到的話,那麼我們大概就可成為一個現代健全的金剛乘修行人。
當我每次去看佛法和平常生活時(生命),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做出許多許多的事情。但問題是當我們修行佛法時並不是照著法本去修行,我們總是把許許多多不同的像、不同顏色、不同的分別帶進我們的修行裡頭,所以使我們的修行變得非常困難,比如說我是修小乘的,所以大乘、金剛乘的事不能做,障礙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各種不同的標箋、各種不同的傳承都放在這些念頭時,我們的修行,就變成了對我們生活的一種打擾。
我必須這麼講「我們的修行應該不會使我們忘掉我們每天的承諾」。但實際上我們總是會這麼認為:一個好修行者一定是忽視他公司的工作,他一定也不去整理他的床、也不洗碗、小孩也不管,一定得忽視這些東西,在理論上而言,這樣想是對的。
在修行上來說,當我們談到修行時,具有這種理論上的瞭解,當我們實際去修行時,我們就會變成:企圖有意從輪迴裡逃開,並不是丟棄掉,然後企圖去修行達到涅槃的法,這種做法是很笨的。我們如果把輪迴放在一邊,我們去哪裡達到涅槃?我認為:在現代修行佛法的人,第一個得承認,我們在輪迴裡,然後要好好的在輪迴裡工作。
我在此要談三類人。第一類人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現在在街上所看的那一類,他們很幸運,從來沒被佛教洗過腦,那類人有一個非常純淨的輪迴。第二類是菩薩,他們已經走在涅槃的道上。第三類就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生活在輪迴裡,但我們又同時想像著各種不同的輪迴和涅槃,我們想像將輪迴去掉,而得到涅槃,我們都是屬於第三類的人。
對我們而言,我們稱不上是一個走在涅槃道上的眾生,我們甚至根本不能被稱為是輪迴裡面的眾生。你們瞭解我在此要說什麼嗎?我們大家都想成佛。我們想作佛,我們想要些什麼東西?我們想要得到沒有痛苦的狀況。但當我們想得到沒有痛苦的狀況時,難道你不認為我們應該先解決「痛苦」這一問題嗎?我們都好似吊在一種狀況之中,那種狀況充滿了可口可樂。以下我講的,大家可能難以瞭解,但我希望大家能明瞭。
我們平常都這麼說,輪迥是不好的,當我們講出此話是,實際上等於是表示我們盡一切努力想要留在輪迥裡。真正的輪迴是充滿痛苦的,但我們卻從來都不努力去改變。我們從書上, 從老師口中,看到了、聽到了很多東西,從那上面製造出了一個新的回輪,而想把那個新的輪迴去掉。我們從來就未真正努力想放棄本身的慾望。因此,我們永遠想放棄的慾望只是書上 和老師告訴我們的慾望,如果我們真的想放棄這些從書上、老師口中得來的慾望,首先,我們必須把這些慾望找來,我們才能夠放棄得了,是不是?
我們現在處於何種情況呢?我們本身原來不僅有一輪迴,此時我們又學到一個新的輪迥,而又再思想製造一個新輪迴,你瞭解我所說嗎?有問題可提出來討論。現在我們回頭來討論主題。我認為,你可以作生意人,你也許可做仁波切,你可以作政治家,你可以作科學家;不但如此,你同時可作一個小乘的修行者,可作一個大乘的修行者,做一個密乘的修行者。你不需要改變任何東西,當你學到更多的東西時,並不表示你是把你的臥房,用各種新本尊像,放得滿滿的。也就是說,你不必把你臥房弄得亂七八糟,像吉卜賽人算命的地方。
至於如何作一個生意人,當然不用我來告訴;如何作政治家、如何作律師也不需我說,因為你自己都知道該怎麼做。舉例來說:你的職業是律師,在你作律師之外,你應該努力地避免傷害到別人,或者製造傷害別人的原因,如果這麼做,就可以是一個生意人,同時又是小乘的修行者。我們並不需要跑到泰國去,做一個小乘的修行人;也不必把小乘的經典全部都唸過一遍。也許我們會這麼說:「不傷害別人,那太簡單了。」,其實這是相當相當不容易做到的事,這即是佛教最基本的教授。
「不傷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就算是身為佛門弟子的我們,也一樣不容易做到。我們是否曾經想過,我們有多少時間都在傷害我們的同伴呢?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和朋友之間互相砍殺,而是說:至少我們都在別人後面講過閒話,是吧?好比說:你告訴我,這個人不好,你不要見他,在這種情況下,你就傷害了這個人,傷害了這個人去看仁波切的機會,所以不傷害別人,在這之中,包含了很多微細的事情。所以我在此,得對各位親愛的朋友這麼說:「不傷害別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得好好的修行此事」。
我也知道,有人想要學更多的東西,每個人都想抓住很多東西,想要更上一層樓,所以我繼續地談下去。
你本來是個律師,你覺得這樣不夠,所以你修小乘,你可以成為小乘修行人,若你仍不滿意,我想,這是可能的,你能這麼做。換個角度來說也很簡單,就是在前面談過的「不要傷害別人,和放棄傷害別人的原因」基礎上,幫助別人,同時積聚幫助別人的原因,這種修行就是大乘的修行。這裡頭包含著「無私」,就是「沒有自我存在的」。
如果我們想幫助別人,這件事並不難,舉個例子來說,大庭廣眾之下,看到一個乞丐或極需救濟的人,在此情況下,任何人都能毫無困難的從口袋裡,抽出一張千元大鈔放在他的手裡,但做這件事很可能跟自私有關。「要幫助別人,同時是毫無自私的幫助別人」是非常困難的,這是表現在非常微細的事情上。怎麼說呢?比方:因今晚空間不夠,可能有這樣的事會發生:也許有人想坐在前面,但前面的人卻不想放棄他坐的地方,此情況下,我們就是沒準備好要幫助別人。
當我談到「幫助眾生」時,並不是要大家去做一件大事:如去非洲幫助那些饑民什麼的;我說的是一種基礎的修行方式,是對於在每一天每一分鍾所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對於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或東西。舉個例子來說,把你的座位,讓給一個最想坐的人。我在此對這些坐在前面位子的人,感到很抱歉,我不是要講前面的人怎麼樣,我也無意傷害別人,可是當大家聽到時,心裡是不是覺得不太舒服呢?這也是我們得檢查的事情。
當我們聽到這裡時,是否覺得不好意思呢?是否應選後面一點的位子呢?如果我們那麼覺得的話,那麼我們自己就明白了,我們的確有點自私。又為什麼呢?因為你在此完全是顧著自己的面子。我以上所談的都是活用的方法,這也就是每一天的生活。
今晚,我不打算談很高的哲理和「空性」、「般若」這類等等。現在,在大乘之上,我們也許想再上一層樓,想作一個金剛乘的修行者。這就表示了我們可以作律師,可以做小乘的修行人、大乘的修行人、金剛乘的修行人,我們可同時這麼做,這是沒有問題的,很簡單,就是「你對一切的眾生都要有清淨的見地」。
但換句話說,這也可能會很難的,如果我們沒有如此的淨觀,我們認為自己是觀世音菩薩,那又有什麼意思?這一切的觀想,在藏文中表示「增加你的淨觀」或「清淨的見地」這種淨觀,在金剛乘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座的人,很多是竹千法王的弟子,在竹千法王領導的竹巴噶舉派中,非常非常重視這種淨觀。如果我們沒有這種淨觀,卻想「我是觀世音菩薩」,我想若自己老是如此做,一定老覺得自己很孤獨。「我在此」「我有四雙手」「別人又不太親近、又難看」、「又想從我這兒要很多東西」以上,都不是金剛乘的辦法的。我們必須把淨觀用於每一個眾生的身上、每一件事、每個時間、每個地方,如果你都能真正的產生淨觀,這種清淨將是任何事物都不能打擾得了的。這種不會被打擾的特性,就是我們所說的「金剛」物質的金剛,我們手裡的物質金剛,不但不是不受打擾的,本身還須要別人來保護它,真令人丟臉。
什麼是真的不受打擾?我們知道一切事情是「清淨的」,當我們知道一切事情是清淨的時候,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對的,因為我知道每件事都是清淨的。舉例來說,我們若把仁波切誤認為某一個人,此時,由於我們的誤解,將會對於認識他的人形成了打擾,但如果我們認識他的樣子就不會形成打擾。
所以在此末法時期,可以同時作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修行人,如果我們希望同時作這三類的修行者,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強調菩提心,一般而言,佛教裡面的修行人都缺少菩提心,尤其是修金剛乘的人,為什麼修金剛乘的人總是缺少菩提心呢?因為修金剛乘的人藉口特別多。
不知道各位是否聽過,釋迦牟尼佛曾講過,如果有一輛車子,車上有五百個大阿羅漢,像舍利弗的大阿羅漢,這時釋迦牟尼佛也許會來用他的腳趾頭拉車子,但是釋迦牟尼佛也許不會來,為什麼呢?因為,這五百個大羅漢加起來的功德,可能還請不到釋迦牟尼佛。可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也講過,若一個人發菩提心,甚至一個人曾聽過菩提心的教授,這樣的人坐在車上,釋迦牟尼佛就得來,用脖子來拉這輛車子。
在很多經典裡頭都是重視菩提心,我們一定要讚美它,為什麼呢?因為只有菩提心,才是真正關懷別人。是不是真正關懷別人?你會說我關懷別人。菩提心有最終最究竟的關懷,有很多人認為菩提心會讓我們覺得悲哀,我認為大概是我們看多了眼睛細長的佛像之故,真正的菩提心應該會帶來很多很多的快樂,菩提心是讓我們舒服鬆馳的東西:如果我們想建一個塔,必須把一切所做事情完成,才算是建完了這個塔。如果沒有菩提心,在此情況下,這個塔永遠不能完成,因為這永遠是一個憧憬。
但是如果我們真有菩提心,就算是你發心想建一個塔時,此時我們既充滿快樂,因為我們的願望沒有一點點自私在裡面。對於那些有菩提心的人做什麼都容易,沒有所謂失敗,因為當我們一開始說:「希望眾生如何時」,這種外在的失敗,實際上不算什麼,並不表示這菩薩很懶惰,還是要努力去做,這是一個沒有目標的旅程。
為什麼菩提心這麼重要?另一原因:因為菩提心有很多很多的慈悲。多數的人對慈悲有錯誤的見解,多數人覺得慈悲心是替別人感到難過,這原因也許是英文對慈悲的定義,中文定議是否也如此呢?慈悲並不是為別人感到難過,真正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心境,這種心境是沒有任何的分別區別,沒有任何偏頗的意見,所以叫作「慈悲觀」,心中平等的見解就愈強,所以由此可知慈悲也是修靜觀的方法,因為我們愈修慈悲感覺到外面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我很強烈的建議大家,希望大家多修慈悲觀。在大乘中,慈悲和空性幾乎一直是同時談到的,我不知道各位是否瞭解到為什麼大乘同時談到二者,我說我能確定在座的每個人,都想知道什麼叫空性。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覺得「空性」是佛教最 高的教授,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是屬於比較高級的,而且我們認為如果在公眾場合問這類的問題,大家都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很好的學者。同時也許因為我們每次想到空性時,都會認為空性給我們什麼都不必負責的舒坦。我認為如果真正想知道空性的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修慈悲觀,因為它會自動帶你到空性之中,因為那種平等是和空性一樣的,所以修慈悲觀同時就給我們帶來了空性。
對目前我們來說:空性對我們只是一個概念,至於如何產生空性我們都不知,但至少我們知道怎樣修慈悲,所以要試著有慈悲,慈悲是最好的保護。這個人就算不戴沉重的金剛繩,一個具有慈悲心的人他永遠是被保護的。
最好我們可以每天修慈悲,每天若不能,一個星期作一次或一個月做一次,若連這個也不能,那就一年做一次,只要做一分鍾,我只要求一年做一分鍾,這要求不過份吧!只要求你一年修一分鍾,就算你拿什麼證書來,我也一定會在上籤字,我保證就算你修這一分鍾,你也一定會改變。
你去過「健康俱樂部」,或洗蒸汽浴,或做各種運動,或去很多地方鍛練身體,這樣作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好,使我們的身材美,修儀軌可以有很多「精神上的肌肉」,但不是好的,是不好的肌肉,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精神上的肌肉充滿了自我,我們會想「我是嘿魯嘎」「我是金剛瑜伽母」「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會認為就算把世界翻過來也可以辦到,但實際上我們什麼也作不成,如果修這種儀軌,而沒有慈悲,我無法描述出你下輩子生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因為沒有慈悲,就有很多自私,而又去修這種儀軌,以自私為出發點去修儀軌,所以佛說過以自私為出發點去做任何事,任何事都會產生許多惡業。有人跟你說你想發財,你就修財神;你要做這樣你就修這個法;你要成為那樣,你要修那個法,可是好像沒有一樣是實現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永遠富有,沒有人永遠健康,為什麼?因為修法時沒有慈悲。因修法時總是想我們的身體、財富、這個、那個,這完全是自私的。雖然如此,在這末法時期只要有人肯把儀軌拿出來念一遍,也已經不錯了,想不念卻不得不念,卡在中間,就好像是被人牽絆住了。慢慢這個就成我們的罪惡感。
我幾乎可以猜到在座有一半的金剛乘的修行人,一定秘密在心裡希望把儀軌去掉一半不要修它,這樣講當然是開玩笑的。這麼講只是告訴大家我怎麼想,因為我一直想做這樣的事,因為修那麼多的法實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我們老實說,當每天我們把儀軌修完的時候,尤其在早上的時候,難道不曾覺得「啊!好輕鬆」,或者會覺得「啊!我覺得很難過我怎麼把法修完了,我要再修一次」在修完法的一天之中,可曾懷唸過法本呢?我們總覺得今天修完了法好輕鬆,從這裡我們可知,我們不是一個好的修行者,在此情況下我們根本就不該開始。可是問題在於:我們修儀軌後,此種修儀軌成為我們減輕痛苦的原因。
在我們生命之中很多件事都是這樣子的,我們對於某件事好像上了癮,最先我們覺得沒什麼關係,可是隔了一陣子,這種上癮的事就叫我們反悔了。然後我們就想找一件事來解決使我們反悔的前一件事。接著我們就對第二件事上了癮,所以在此情況下,如果對佛法上了癮,那不太好,不要對佛法上了癮,只要去修,我認為我講已經夠了,有人開始覺得不太舒服。
我每次來臺灣時,都覺得好像有人說「這個大嘴巴又來了」,所以我也覺得好像有點罪惡感,為什麼呢?因為有人在聽了我講法後回去都有點不舒服,所以我應該把嘴閉住。有什麼問題嗎?
問:請仁波切解釋「慈悲」。
答:像剛才講的一樣,以究竟來說慈悲就是瞭解平等,並不只是對生病的人感到難過,而是瞭解到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問題,瞭解到所有的人需要我們的關懷,也是無盡的關懷沒有目標的關懷。一般來說,這是一種願望,是希望眾生從痛苦之中能解脫出來。
問:仁波切剛才講的我們自己原來就有一個輪迴,而我們又從佛典範上學到了一個新的輪迴,我們如何平衡這兩者?
答:根本不要平衡,把那個新的輪迴照著那個書上去掉。我從什麼地方得到這個概念?從看電影得到,不知道各位是否看過這部「春風化雨」的電影,其中有一景,是老師把很多東西撕掉,我們佛教徒老是被書困住,我們老是被書限制在那裡,有時候甚至連佛怎麼講,我們都懶得管。
問:問題是仁波切講得輪迴和別人講的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答:我不知道,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我所講的輪迴是有更多染汙的。
問:每天生活之中是不是有輪迴呢?
答:對,還是有輪迴,因為我們掉進到一個不關懷的陷阱之中。
問:像兩面鏡子,看看外在,內在境界有不何不同?
答:你看外界世界在看看內心有何不同,有時也是一種修行。
如果涅槃是真正的快樂的,那今晚我們就不會坐在這裡了,只要有輪迴涅槃分別的概念在,永遠都是痛苦的。同時身為你和我,我們也要為痛苦做一個最後的抉擇。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具有一個不偏頗的心,就是不分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現在修金剛乘的人因為沒有依循次第,所以修行往往沒有結果,現在的上師也沒按次第教。
問:金剛上師不按次第教,是否表示修行可不照次第修?
答:我說不完全是這樣子的,現在情況,沒有弟子找按次第教的老師,我每次在臺灣停留的時間都不久,但我總是在遠處注意臺灣的狀況,臺灣有不少的喇嘛來這兒,但其中真正好的卻沒幾個。真正好的密 宗老師第二次來時,會發現最不成功的都是這些好的老師。我可為這句話負責,現在是實際看此問題的時候,我覺得很多西藏聰明的小孩,他們都在佔臺灣迷信的人的便宜,我很難過。因為身為佛教徒應有慈悲,同時應知怎麼學金剛乘,這是你的責任。許多人想的,像速食麵一樣,一下子可以如何如何。
密勒日巴《三釘歌》講解/創古仁波切
密勒日巴《三釘歌》講解/創古仁波切
祈請上師賜加持,令我法爾能常行,
如尊示範見、行、修。
見之精髓有三要,修之精髓具三要,
行之精髓亦有三,果之精華三訣攝:
外顯諸境皆是心,心即明顯之體性,
明體無相無可執,妄念解脫於法身,
明覺安住于樂體,無整寬坦舒松定,
十善法性力中增,十惡法爾自性盡,
明空無需諸對治,涅槃離心無可證,
輪回斷心無可斷,自心是佛永決定,
三要攝內成一要,此即法性本來空,
惟師能令悟此要,繁行多求終無益,
悟卻俱生即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