溈山警策註 --明大香 X65_ n1294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不能安邦治國。家業頓捐繼嗣。

緬離鄉黨。剃髮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
何乃纔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喫用常住。
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喫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
然則一期趂樂。不知樂是苦因。曩劫狥塵。未甞返省。
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
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導師有勅。戒勗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躭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
後學未聞旨趣。應須愽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佛先制律。啟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冰雪。止持作犯。束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
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
教理未甞措懷。玄道無因契悟。
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
未諳法律。戢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椀鉢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新學無因倣傚。

纔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
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疎野。不覺[(龍-月+日)/足]踵老朽。觸事面牆。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言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該人。


一朝臥病在牀。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裏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飛。識心隨業。
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
亦非錢財勢力。可以轉致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嘆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
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疎。人多懈怠。
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
言行荒疎。虗霑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
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
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且來業無裨。
辭親決意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出言須涉典章。談說乃傍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
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狎習惡者。長短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
便能藻心育德。晦迹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
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啟悟真源。慱問先知。親近善友。
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
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為尋常。這邊那邊。應用不闕。
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
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虗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

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此勝因。方能廣益。
懇修齋戒。莫謾虧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
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
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
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狥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
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
乃為銘曰。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尅。
出此沒彼。升沈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
光陰可惜。剎那不測。今生空過。來世窒塞。
從迷至迷。皆因六賊。六道往還。三界匍匐。
早訪明師。親近高德。決擇身心。去其荊棘。
世自浮虗。眾緣豈逼。研窮法理。以悟為則。
心境俱捐。莫記莫憶。六根怡然。行住寂然。
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

No. 1294

溈山警策註 (1) 【明 大香註】

No. 1294-A 敘溈山警策

夫人之墮地也。固若是芒乎。固亦有不芒者乎。無明以致生。貪欲以致老。瞋恚以致病。愚癡以致死。受其委形。無忘待盡。出而為僧。無違所以。由修照性。由性發修。在性則全修成性。在修則全性成修。然而上根利智。披沙得寶。中下之流。算沙相似。經云。若比丘雖持禁戒。為利養故。與破戒者。用為親附。同其世業。是名雜僧。或在阿蘭若處。瞢[-+]闇鈍。不欲乞食。見非眷屬。不能教詔。名愚癡僧。又云。本性清淨。不為百千億數諸魔之所沮壞。能調如上二部。悉令安住無為勝域。是為護法無上導師。歷往古。大溈大圓大師。非其人歟。無論鏡智為宗。應緣為用。名振兩山。道傳千古。即警策一文。末尼五色。緇白共利。大小咸收。徧重律儀。篤修玄道。(不肖)屢為敷陳。重因箋釋。欲令大地有情。知世如夢。了法無生。共揚百丈家風。深得寒灰少火。古路斷碑。文生慧燄。山前水牯。信步騎歸。雖曰暫時岐路。是謂不芒者也。

崇禎歲次甲戌秋中日題於棠溪之淨業樓中

No. 1294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金山比丘 大香 註

溈山。在長沙府之寧鄉。一名大溈山。周百四十里。溈水出焉。故名。禪師諱祐。諡大圓。本福州長溪趙氏子。得法於百丈和尚。典饌會中。因司馬頭陀迹得是山。機下踢翻淨瓶。住山十有餘載。後得仰山惠寂。相與振發其道。故稱溈仰宗。自心清淨名之禪。萬有作則為之師。警則警其不勤。策則策其不進。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

總論有情性體。本來清淨。皆由無明不覺。起念相續。遂有惑業煩惱。未免繫縛。因而感受此身。乃為四大所累。

【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

此明中陰投胎。顛倒想成。三緣和合。漸成遺體。眾緣。謂父母己三。及煖息識。方乃得生。

【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

四大。即地水火風。扶持此身。常相違背者。金光明經云。地水火風共成身。如四毒居一篋。地水二蛇多沉下。風火二蛇性輕舉。由此乖違眾病生。斯等終歸於滅法。隨其業力受身形。云有執有我眾生。

【無常老病。不與人期。】

無常者。一死二老三病。卒然即至。何有期限。又無常有二。一者敗壞無常。二者念念無常。

【朝存夕亡。剎那異世。】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九十剎那為一念。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異世即來生。

【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

四義證前剎那異世。一喻春霜易化。二喻曉露易晞。三喻岸樹易隤。四喻井藤易斷。春霜者。古諸曰。清露被皐蘭。凝霜霑野草。朝為美少年。夕暮成醜老。曉露者。古歌曰。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岸樹者。大涅槃云。譬如河邊臨險之樹。若遇暴風。必當顛墜。人亦如是。臨老險岸。死風既至。勢不得住。井藤者。經云。如人行於曠野大火之中。被狂象所逐。見一枯井有樹。樹上有藤。其人攀藤懸於井中。下有三毒龍。四毒蛇。復有黑白二鼠。兼相咬藤。四邊毒蜂。有蜜少許。滴於口中。因貪蜜故。遂忘其苦。夫曠野者。三界也。樹者苦身。藤者命根。象者無常殺鬼。黑白二鼠是日月。井者黃泉。三龍三毒。四蛇四大。蜂蜜五欲。因貪財色等欲。遂忘生死大苦。

【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

四句總結上文。一步緊於一步。一云四大常相違背。二云無常不與人期。三云朝夕剎那異世。四者春霜曉露等喻。五則念念迅速。只在剎那之間。一息不轉。即是再生。何得晏安不理。空過一期。前章至此。名通敘僧俗。向下別敘出家。

【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

佛言。父母之心。恩及未形。始自受胎。經於十月。行住坐臥。受諸苦惱。非口所宣。雖得欲樂。而不生愛。憂念之心。恒無休息。若產難時。如百千刃。競來屠割。遂致無常。長養之恩。彌於普天。憐愍之念。廣大無比。今既出家。一則不能供養二尊肥甘之旨。二者棄捨伯叔姑姨兄弟之親。

【不能安邦治國。家業頓捐繼嗣。】

安邦。謂平天下。治國。謂輔聖君。拋父母家業。絕子嗣相承。四者不為。意欲何為。

【緬離鄉黨。髮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

緬者遠也。千二百五十家為鄉。五百家為黨。即父母妻三黨。今言稟師髮。所為何事。內當精勤克去種子習氣。外宜弘揚水乳無諍之忍德。超曠劫波之塵勞。斷三界內外之煩惱。

【何乃纔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喫用常住。】

纔登戒品。謂十戒進於二百五十。比丘者如苾芻五德。一體性柔軟。喻能折伏身語麤獷。二引蔓旁布。喻傳法度人。連綿不絕。三馨香遠聞。喻戒德芬馥。為眾所知。四能療眾病。喻能斷煩惱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常向佛日。正為顧名思義。豈可無實稱賓。檀云施者。越謂超越。由此大施主。越彼貧之海。所須。即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常住。名四方僧物。

【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喫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

忖思來處。比丘受食。當作五觀。想彼來處。如前四事供養。乃是在家菩薩。專專身口分中。減省自奉。惠施伽藍。以求福果。所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奈何無慚愧僧。漫言合受彼供。飡飡飽啖。兩兩聚頭。但說王論女論賊論。豈知見道修道證道。

【然則一期趂樂。不知樂是苦因。】

一期者。或三月半載。長短無定。樂是苦因者。祖云。受施如受箭。進食如進毒。佛言。譬如世間所須資生。能為樂因。不知令人生大憂惱。生死之中。一切皆苦。無有樂相。如妙花莖。毒蛇纏之。有人性愛好花。不知花莖毒蛇過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終。凡夫貪五欲花。即為愛毒蛇所螫。命終墮三惡道。

【曩劫塵。未甞返省。】

曩向也。劫者時之極短名剎那。時之極長名劫波。眾生從無量劫來。根六塵。心無返省。

【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

時光。即光陰。歲月。即年歲。淹沒謂唐喪。蹉跎謂懈怠。殷繁濃厚。謂享用過度。

【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

動著經年累載。不思棄捨厭離。轉積轉聚。愈滋愈多。保持幻之形質。欲得長年以受用。愚無慧性妄墮慳貪。

【導師有勅。戒勗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躭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

六道眾生。淪於生死長夜。盲無慧目。我佛性天晃朗。引出昏衢。故稱導師。敕誡勅。勗勉勗。三常不足。一衣。以捨好飾。著壞色衣。二食。趣得支身。以除饑渴。三睡眠。修習善法。無令失時。今反躭味三事不止。忽焉老至。一生蹉過。

【後學未聞旨趣。應須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

旨趣。謂宗通玄學。亦戒定慧也。後進未聞。應求先達。廣詳問。豈可謂言捨俗出家。霑霑乎身衣口食而已。佛言三種出家。下出家。以十戒為本。雖捨眷屬。因緣執作於俗人等。中出家。捨執作緣。具受八萬四千向道因緣。身口意業。未能具足清淨。心結猶存。未及出要。上出家。根心猛利。應捨結使纏縛。禪定慧力。心得解脫。出於緣務煩惱之家。

【佛先制律。啟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雪。止持作犯。束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

律者。且指出家五眾之戒。謂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也。創者。謂隨事漸至良模也。制色未制其心。守己未能旁兼。故曰發蒙。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可軌可則。如如雪。止持。謂七支清淨。作犯。謂五篇缺破。條章猥弊。具如僧祇等部。

【毗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

毗尼。即律部。叨陪謂依止。了義即上乘頓法。不同不了義說。甄別者。甄明辨別大小教理。不修則空過。臨終名後悔。

【教理未甞措懷。玄道無因契悟。】

教理。總說三乘十二分教。未甞安措心懷。玄道。謂別傳心印。直指單提。亦即菩薩正性離生。不見少法。永斷習氣。入於如來一切智智。契悟。謂契理悟心。

【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

年謂生年。臘謂戒臘。失學惟存空腹。惡習徒自高心。淑行曰良。同心曰朋。倨傲即高心。

【未諳法律。戢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椀鉢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束斂。後昆新學無因倣傚。】

法律。謂經律論。戢斂。指身口意。二句總說。向下別開。一者大語高聲。二者出言無有時度。三者不敬先德。受具五臘名下座。十臘名中座。二十臘名上座。戒經云。我佛法中。先受戒者在前坐。後受戒者在後坐。莫如外道癡人。坐無次第。即婆羅門法也。四者椀鉢作聲。五者食畢先起。六者去來乖張。如二角相反。七者僧體全無。僧云和合眾。僧體謂三義五分六和十善。上酬四重之恩。下濟群生之苦。向下總結。忪諸麤遽。令他作念。皆因威儀軌則。毫無半點使然。後昆新學。謂將來法眷。既無効尤。何可束縳。

【纔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

凡為僧者。向人自稱某甲。除大知識。方稱貧道。或稱山僧。今則略通一毫覺察。便爾不肯稱名。皆由平昔未聞佛理。依行修持。粗而不精。糙而不熟。

【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疎野。不覺[(-+)/]踵老朽。觸事面牆。】

如斯一句。總結上文。蓋為最初出家。習於懶墮。饕餮飲食。因循度日。時光荏苒。釀成荒疎田野之氣形體老朽。似乎衰竹下垂[(-+)/]踵之狀。面牆謂不明義理無有言說。其猶面牆而立者也。

【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言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該人。】

所有咨詢義理。無言接引來機。典章謂經典章句。或者後學有知。受彼輕薄言語。因起瞋恨之心。忿忿之氣。該人。謂年高臘長。

【一朝臥病在牀。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裏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

眾苦。謂病衰老衰。財衰親衰。恛惶者。恐怖無宰。前路謂冥途。五趣茫茫。所往無定。

【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凡居無水之鄉。預為掘井得濟。若待渴時。雖掘奚益。修行若不預備。老至惟多過失。

【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飛。識心隨業。】

臨行揮霍。即死相現前。種種恐怖。縠穿喻幻身。雀飛喻神識。七賢女經云。雀來入瓶中。以縠覆其口。縠穿雀飛去。識心隨業走。識心隨業者。楞嚴經云。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

【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

譬如負債之人。寡者必讓多者牽去。今則心中善惡緒端多種。必從重處先墜。如謂情多想少。流入橫生。七情三想。身為餓鬼。九情一想。下洞火輪。純情即沈阿鼻地獄。

【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

無常殺鬼。謂閻羅使者已至。一念不得停留。命不可稍延。時不可少待。

【亦非錢財勢力。可以轉致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嘆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

人天。謂人乘天乘。三有。謂欲界色界無色界。未出輪迴。寧免諸趣。受身復捨身。從劫復至劫。一可感慨。二可悲傷。三可嘆息。四可驚訝。五實哀哉。六實切心。豈得緘口無言。正當彼此策勵。

【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疎。人多懈怠。】

像季。謂像法末年。去聖時遙。佛滅度後。已經三千餘載。一佛二法三僧。三寶應世生疎。我人多無精進。

【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

管見。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蠲則蠲除故習。矜則自矜懈怠。輪逭如車輪旋。有逭方息。向上總說。向下別敘。

【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

今言凡為僧者。從初發足。超越諸方。一形異俗。去除鬚髮。披服袈裟。二心異俗。煩惱斷除。菩提增長。

【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

紹隆聖種。即續佛慧命。凡為比丘。三度震懾魔軍。一剃下周羅。二發菩提心。三了悟無生。四恩。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濫廁僧倫。謂名字出家。無諸實行。

【言行荒疎。霑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

言荒疎不涉典章。行荒疎不離塵垢。消供具。必致酬償。下云。形雖異俗。行復同前。恍惚迅速貌。若非禪淨。何可憑恃。

【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

善根異報。皆從持戒忍辱中來。佛言。今世人見歡喜。前世見人歡喜故。

【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且來業無裨。】

拱手者。坐享所給。古云。大禹聖人。每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裨補也。大寶積云。福德力故今多順。今多順故放逸生。放逸中無持戒心。以此因緣入地獄。

【辭親決意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

辭親染服。立志為先。日夜留心。豈容少縱。大器必然為棟為梁。小器但乎為椽為桷。龜能為斷吉凶。鏡能為鑑妍醜。如是相應。方名法子。

【出言須涉典章。談說乃傍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

二句謂非法不言。非禮勿動。行作必須考古。毋為杜撰禪流。三句身持禁戒。顧盻雄毅。四句心存禪觀。捨離憒

【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耳之所聞。目之所覩。必假良朋雅伴。得清五濁諸惡。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

【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

霧露行。喻由正法。不濕衣。喻非頓益。時時有潤。喻獲漸利。頌曰。賢夫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芳潔。

【狎習惡者。長短知見。曉夕造惡。即目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

惡者。十惡。惡知見。九十六種。造惡。十習因。交報。六交報。沉淪三途苦。人者仁也。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五戒全缺。終不復生。故梵摩喻經曰。為清信士。守仁不殺。知足不盜。貞潔不婬。執信不欺。盡孝不醉。忠言不易入耳。智者目肯銘心。頌曰。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向上總勸。向下必須如此行持。

【便能藻心育德。晦迹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

一句洗濯凡心。涵育聖德。二句晦藏踪跡。韜養時名。三句蘊藉精神。毋徒發泄。四句斷絕塵囂。永歸寂滅。

【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

禪者。此翻靜慮。即首楞嚴三昧。道乃無上菩提之道。是法不假方便。一超直入之門。

【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啟悟真源。慱問先知。親近善友。】

一句先悟後修。二句精研幾要。三句決擇深邃奧旨。四句啟悟真性本源。五句廣詢明師。六句常依勝友。

【此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

宗即禪宗。妙者刃上事。稜上行。大用天旋。全機電卷。仔細用心。切忌不得鹵莽。頓悟因中三德涅槃。出塵果上三德涅槃。

【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

三界即二十五有。謂四洲。四惡趣。六欲天。梵王天。四禪。四空。無想天。那含五。因果不忘謂之有。內外諸法。即界內界外。煩惱爾燄。本非實法。從心變起者。本末相資。能所和合。非一非異。方立世間染淨之相。故曰生死由識心。無眾生可得。昇降屬因緣。無實我可得。

【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為尋常。這邊那邊。應用不闕。】

此一節文。救世醍醐。依而行之。道在是矣。不用將心湊泊。名為六字明王。向下無非演文而已。若人。心不緣物。萬物豈得礙人。古德云。至人除心不除物。愚人除物不除心。法性周流。謂真常流注。斷亦不能。續亦不得。聞聲二句。如太阿在握。無容擬議這邊二句。明鏡當臺。隨所顯現。

【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此節承上而言。如斯二句自利。亦乃二句利他。修心但貴不退。名為阿毗跋致。佛階者。住行向地等覺妙覺。古佛修行階級。歷然不紊。

【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辨肯心。必不相賺。】

此明修道之人。雖有三界往來。正如作客一般。一者優游自在。二者作他規則。所謂玄而又玄。眾妙之門。只在當人自肯。佛法豈得賺人。向上專為利根而說。向下別開中根之法。

【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

法運衰微。中根居夥。頓超。即參禪學道。頓悟玄機。教法。謂經律論三藏。西土用貝葉。此方則竹素。

【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

一句利己。二句利人。三四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五六為主法師。七八為主律師。法器者。佛法中之瑚璉美器。

【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此勝因。方能廣益。】

松喻佛理。葛喻學人。八尺曰尋。附此最勝之因。能益最勝之果。

【懇修齋戒。莫謾虧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

一勸持齋。不得虧欠。二勸持戒。無得過踰。如是因。如是果。非止一世一生。永享殊勝微妙無窮之報。

【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辜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

前節勸修。此節誠策。若然因循自棄。委靡不振。有負檀越資膏。行人血汗。久積所累轉多。於心塵垢轉塞。法法不通。人人共鄙。

【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

此引古語。彼丈夫兮。我丈夫兮。所謂釋迦彌勒。無非能立志的凡夫。既在法門。當求利益。向上已為勸勉。向下重加勉勵。

【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

決烈。謂決意猛烈。特達。謂豁達大度。上流。即上根利志。庸鄙。乃庸俗鄙漏。

【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由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

今生則不待來生。別人則決在自己。一者息意忘塵。為對凡夫而說。二者空寂久滯。為指小乘而言熱斯文。

【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

此勸讀熟全章。時時自警自策。倘遇惡境。勉強作主。或有事緣。毋順世情。將來業果成熟。試看誰作誰受。如響緣聲。如形表影。如斯因果。能不寒心。

【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因緣果報。如佛在世。波斯匿王。新紹王位。求親於迦毗羅國釋種之家。時摩訶男婢。所生一女。顏貌端正。送與匿王。後生一子。名曰琉璃。及年八歲。與梵志子好苦。詣釋種國。釋氏新搆講堂。擬欲請佛供養。琉璃至堂。即升師子法座。釋種罵云。此婢生物。敢入中坐。琉離懷恨。語好苦曰。此諸釋氏。毀我至此。待後為王。汝當告我。琉離即位。好苦白以前事。集兵往伐。盡滅釋族。阿難愁苦白佛。正值如來頭痛。佛告比丘。昔時此城。有捕魚村。城中人皆捕魚食。池中有二種魚。一日麩。二曰多舌。各懷報怨。時有一小兒在岸。見魚跳躍而喜。以棒打彼魚頭。爾時羅閥城人。今釋種是。麩魚琉離是。多舌魚。好苦是。小兒者。我身是。

【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

刑罰即業報。縈絆即所受。惟在勤修。得離諸苦。大師自言深知惑習過患。方乃文言相勉。自今以往。若肯行持。剎剎塵塵。為真道侶。

【乃為銘曰。】

銘。誌也。古者盤盂几案。皆有誌銘。時為警勵。以自撿束。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尅。】

四大幻為身。三界夢寐為宅。如空中物。妄現成色。過去為前際。已受無窮之苦。未來為後際。寧能尅就之功。慧眼未開。誠非細事。

【出此沒彼。升沈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一句此方彼界。出沒無窮。二句天上人間。往還無已。三句未免三有輪迴。四句畢竟何時休息。極口叮嚀。人自著力。

【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

眾生貪戀三世。皆因五陰為緣。成此幻質。有生必有老。有老必有死。如是一生。究盡以何為得。賊入空屋。也須親到。

【根本無明。因茲被惑。】

起信云。以依阿賴耶識故。說有無明不覺。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起念相續。故說被惑。

【光陰可惜。剎那不測。今生空過。來世窒塞。】

現在當惜光陰。人命在於剎那。今世若不修道。來生依然窒礙。驗果知因。因明果自善矣。

【從迷至迷。皆因六賊。六道往還。三界匍匐。】

經云。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是為迷中倍人。旋轉不已。六賊。謂六根。自劫家寶。匍匐。躑躅貌。

【早訪明師。親近高德。決擇身心。去其荊棘。】

一句教授善知識。二句同行善知識。決擇身三意三。去其荊棘。長養苗。

【世自浮。眾緣豈逼。研窮法理。以悟為則。】

世間一切浮萬法。但情不附物。物豈逼人。惟在精研窮究諸法妙理。直至大徹大悟。是為規則。

【心境俱捐。莫記莫憶。六根怡然。行住寂然。】

心六識。境六塵。記現在。憶過未。怡然自得之貌。行住謂四威儀。心則寂然。口則默然。三業清淨。無功之功。玄道可人。

【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心月孤圓。光吞萬像。光境俱忘。復是何物。寶積云。菩提心者。本無名字言說。心及眾生。亦復如是。菩薩然於其中。亦不可得。是名菩提心。萬法俱息者。菩薩住空平等地。則不見父母姊妹兒息親族知識怨憎中人。乃至不見陰界諸入。眾生壽命。譬如空。無有父母兄弟妻子。一切諸法。所云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一心不生。即圓覺云。若人心不妄。現世即菩薩。依而行之。出三界。破牢籠。成佛作祖。如指諸掌。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65 No. 1294 溈山警策註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6.06,完成日期:2016/06/1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回上層  回首頁 

溈山警策註 大香 X65n1294_001

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 第65

No.1294
2017-1207

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開示:勿忘上師,時時祈請。勿忘死亡,恆持佛法。勿隨妄想,善觀自心。勿忘有情,悲心迴向。


 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開示:勿忘上師,時時祈請。勿忘死亡,恆持佛法。勿隨妄想,善觀自心。勿忘有情,悲心迴向。

原文:楊師姐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