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前譯教法興盛之願文》
全知麥彭仁波切  造
上師益西堪布仁波切 譯
 
于末法之時,僅僅一次誠心敦請三根本聖尊,祈願教法精華如意寶興盛,亦具無量福德,且佛子宏願圓滿之後,能於生生世世值遇佛法乃至甚深密乘,並受持、護持、弘揚正法,速得遍知智慧,具此等必要故,諸位善緣者,應當經常尤其于大眾聚會時如是發願。


南無
祈禱十方善逝及佛子,尤其無與倫比釋迦佛,
八大菩薩十六聖尊眾,智悲尊主勝眾作垂念,
利樂源泉教法如意寶,殊勝本師勇士諸聖眾,
歷盡千辛萬苦求覓義,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師君堪布[1]應化譯智者,教藏[2]持明傳承諸本尊,
三續瑪袞[3]三大護法眾,前譯三根本眾請垂念,
佛陀一切顯宗密宗法,以慈憫心引入雪域境,
廣弘金剛誓言憶念已,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遍時空佛身語意金剛,三部勇士幻化游舞力,
從而明現雪域利樂日,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佛與佛子諸大聖者眾,隨意幻化住于遊舞相,
樹起無垢佛教之寶幢,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一切共同不共諸教典,自在無誤翻譯校定故,
首啟雪域照耀之大門,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善緣所化眾生實修持,顯密法義無需隨他轉,
經及注疏諸論皆圓滿,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諦語佛教經典大海中,莊嚴甚深法藏如意寶,
顯宗密宗匯融之妙道,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希奇薩霍堪布之行為,無比具德龍樹之見二,
欽定雙融傳承之教規,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甚深內續三部密意髓,依靠不共竅訣勝密道,
成就虹身法身極希奇,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浩翰寂猛遍主八修部,秉承持明各自心要法,
總集匯于蓮師一教規,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因果顯宗密宗廣大乘,圓滿無誤持明請承教,
空行加持暖氣未消散,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金剛持之密意甘露要,無數成就口耳相傳授,
未被惡劣尋思臆造染,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嚴寶黃金為償作勾召,無法得之空行心藏法,
慈憫唯傳隨學具緣者,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本體本來清淨智慧中,顯現自性自成力現故,
超離盲修心之大圓滿,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遠離偏袒耽著有無緣,徹底根除邊見執著法,
基道果三現空皆雙運,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三世佛陀究竟之意趣,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
覺空不壞金剛之宗派,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多聞教法濃雲極密佈,摧毀邪道正理閃電現,
竅訣精要甘露融入心,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經勝阿底約嘎之捷徑,成就一切佛陀智慧身,
遍主勝妙文殊金剛尊,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依靠真實三量大吼聲,令住劣見群獸皆驚怖,
勝乘獅子妙音遍三地,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佛法圓滿妙衣之頂端,光明金剛藏之頂珠嚴,
勝伏諸方佛幢高聳豎,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我等今至眾生未空際,一切圓滿教法及精華,
於遍虛空刹中持護增,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總之依于賢智聖事蹟,弘法事業周遍虛空界,
持教大德遍佈世間界,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具德上師長久住世間,教法施主福祿極廣茂,
高擎法政不衰之寶幢,祈願蓮生大師教法興。

諸佛之本體具德如來蓮花生大士誕生於無生湖,所謂前譯寧瑪教法即是圓滿一切佛法之根本;具有眾多優越深要之特法,且見修清淨,佛陀所喜之無誤妙道。認清此點 後如拭摩尼寶並將其供於勝幢頂上般,諸位具緣者擔負講辯著之廣大事業並興盛于諸方之重任,如意成就所願之此緣起願詞,乃為於舊教有殊勝純淨意樂之麥彭嘉揚 南嘉嘉措于聖地吉時緣起賢妙午座時,不假思索,徑直書出。賢善增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師君堪布:師即蓮花生大士,君即國王赤松德贊,堪布即菩提薩埵尊者。
[2] 教藏:教即佛所宣說的教法,藏即外岩伏藏及內意伏藏。
[3] 瑪袞:怙主瑪哈嘎拉護法神。


大圓滿祖師-米滂仁波切(1846-1912)專題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2365

佛教 - 佳句摘《龍派三猛咒》

「證量利己,悲力利他」的,
「逆緣隨它來,順緣隨它去,一切無所求」 《龍派三猛咒》

索达吉堪布_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_新浪博客 - http://blog.sina.com.cn/suodj

藏傳-白蓮花論。發願品 (麥彭仁波切) [part 4]

[part 4]

  與我在此世界捨棄身體一樣,十方恒河沙數刹土中我亦捨棄過肉身,用血肉滿足眾生願。我所棄舍之身體,如從南瞻部洲向上堆積至三十三天亦會堆積充滿。此乃我捨棄身體之佈施度,亦為佈施身體之簡略介紹”。

  燈顯王利益眾生

  釋迦牟尼佛又接著敍說前世因緣:“善男子,過無量劫後,此佛刹成為月顯刹土,五濁興盛。我已成整個瞻部洲大轉輪王,名燈顯王。與以前相同,我使整個瞻部洲眾生行持善法。一日,我出門遊園,見一人正受刑罰,為繩索捆縛。問左右大臣此中緣由,眾大臣回答道:‘大國王,國庫糧食一年收入之六分之一用於供養國王及眷屬日用生活,其餘所有大小國事開支亦由此支付。但此人卻拒不交納賦稅。’

  聞聽此言後,我隨即說道:‘釋放此人吧,從今往後不要再徵收任何賦稅,亦勿徵收任何財物。’眾大臣馬上解釋說:‘如若實施此方案,恐日後願以清淨心供養之人絕難找到。如此一來,國王、王妃、太子等諸人開銷又從何而來?’聽眾大臣如此解釋,我於內心頓感不安樂。我思量道:我將把整個瞻部洲所有王權、財富分予諸太子。隨後,我便讓五百太子發無上菩提心,並將瞻部洲所有財富分為五百份交予他們,自己則趨往森林中出家,行持梵淨行,並苦行修法。

  離南方大海不遠處有片森林,我即在此以野菜、水果維持生活,並於曇花樹下修禪定,禪修日久後終得五神通。

  此時瞻部洲有五百商人在大海中撈取眾多寶珠,其中有一名有智慧之月亮商主,從海中獲取如意寶欲帶回。諸龍王不悅,於是開始興風作浪,海上頓起風暴,居住在海裏的諸天人也開始哭泣。

  這時有一個以大菩薩發願力而轉生的呼吸仙人及時出現,他以種種努力使眾商主皆得以安然過海。

  而後又有一兇惡、專事損害眾生之羅刹緊隨商主,七日中又造出連綿狂風暴雨。商主皆迷失方向,於異常恐怖之際惟有大聲哭叫。五百人一邊哭喊,一邊各自祈禱所信仰之田神、自在天、水神、身劣神等神明,父母子女均大聲痛哭。

  我聞聽後即趨於其前安慰道:‘無需恐懼,我來指路,定能使你等順利抵達目的地。’我於是便在布匹上傾倒芝麻油,包住手後便宣說諦實語:‘我為利益眾生已于森林中二十六年苦修四梵住,平日以水果、野菜充饑,已成熟八萬四千天人、夜叉心相續。如能使他們皆得無上圓滿不退轉果位的話,以我發心真實力、廣做如上善事之成熟力,願我手能燃燒為眾商主指路,使五百商主能得真實指引,順利到達瞻部洲。’發願完畢,我的手指即開始燃燒七日,這些商主均得以安穩抵達瞻部洲。

  我於是又發願道:‘瞻部洲無珍寶之時,如我無上菩提願能實現,則願我能成為瞻部洲商主,七次前往海中取寶。願以此世界為主之所有世界皆降下珍寶雨。’同時我又發願:‘未來十方恒河沙數五濁興盛世界中降下珍寶雨,願我誓願能實現。’我隨後就於此世界中、恒河沙數劫裏作商主,並令無量佛刹降下珍寶雨;於每一洲均七次前往海中取寶,且令珍寶雨降下。那時我如是令無邊無際眾生滿願,並使之趨入三乘法。善男子,請觀如來佈施,此為我佈施珍寶之善根。

  除此之外,無量劫前有一歡喜劫,有一五濁興盛之糊塗刹土。眾生壽命五千歲時以我發願力,我轉生為瞻部洲一持誦吠陀之婆羅門日珠香。生存於此刹土中之眾生大多持常見,且互相不和合、相互損害。我即以大威勢為其宣說真諦:五蘊如敵;十二處如空城;諸法依因緣,皆為生滅性;正念內外呼吸等法要,使其善根回向菩提、發菩提心。隨後我自己亦成為具五種神通之人,無邊無際眾生以我教言也終得五神通。同樣,無邊無際眾生放棄爭鬥,趨於森林中享用水果、野菜,並修禪定,以修行四梵住而生存。

  此劫即將終結時,眾施主遍及于整個瞻部洲。眾人熄滅互相之間的憎恨,非時之狂風暴雨亦消失無跡,大地滋潤、莊稼豐收。雖如是,因眾生業感所現,種種疾病複又出現。我即思慮道:我未能遣除眾生疾病,應集中帝釋天、梵天、世間怙主、護法天人、仙人等共造醫學論典以利益眾生。如是思索已,我即以神變趕赴那裏,集中帝釋天、梵天、仙人等至鹽鹼山造能遣除風、膽、涎諸症候之醫典。

  依靠此種方式,無量無邊眾生疾病皆得以遣除。我于每一日中都使無數眾生擺脫疾病,令其行持佛法、趨入三乘道;亦使之遠離惡趣、獲得善趣,並掌握智慧。以此善根令其皆得安樂。

  我願圓滿後,以此刹土為主,我又於其他刹土中亦憑藉此種方式利益恒河沙數眾生,遣除他們疾病,為其宣說種種學問。

\\*權巧方便度眾生

  與我在此刹土發願利益眾生一樣,我于恒河沙數刹土中均以殊勝智慧、三福德行持菩提道以利益眾生。與此相同,無數劫以前,有一惡時劫名具善劫,現今之刹土那時名為尊勝妙音刹土、具足五濁。從尊勝妙音刹土往東越五十四大部洲,有一瞻部洲歡喜刹土,我即以發願力轉生彼處。當時我為四大部洲尊主,名虛空轉輪王。我令眾生行持善法、趨入三乘法,並做廣大佈施。

  一次,眾多乞丐來到我面前,紛紛討要黃金、藍寶石等各種珍寶。我以歡喜心佈施給他們,他們於是便獲得了很多珍寶。我當時問諸大臣這些珍寶從何而來?他們回答道:‘此等寶物皆屬龍王寶藏,我等世間之人只能獲取其中一部分,國王佈施之珍寶即屬其中。’

  聽完這番話,我當時就發願道:‘如我能于五濁興盛世界成佛,則願我誓願皆得以實現:願我在此世界每一部洲中,為利益眾生能七次變為可開掘寶藏之龍王;每次變為龍王時,均能開取出諸如黃金、藍寶石等千千萬萬無盡寶藏;每種珍寶皆可累積至一千由旬高;願我能以種種珍寶利益、佈施眾生。

  與在一個五濁興盛之世界變為龍王一樣,于十方恒河沙數世界中,願我均能七次七次依次變為龍王,在每一世界中利益無量眾生。’

  當我發願之時,天人降下花雨,贈予‘善哉’讚歎,並祝願我之願望均能實現。諸天天人於虛空中稱我為虛空廣施大國王,多有眾生親耳聞聽此種稱號。他們聽聞後心想:如果此人能將很難佈施之物舍予我等,則可擔當此種稱謂。如其不然,則名不符實。於是他們便向我索要王妃、兒女等一切一切常人難以棄舍之物,而我均歡喜施予。

  有一喜星婆羅門當時要我王位,我立即賜王位與他,並為其行加冕大典,將整個瞻部洲全權交付於喜星,且同時發願道:‘我現今將王位交付於喜星,願他能統領整個瞻部洲,而且健康長壽,能以轉輪王身份長久住世。待我成佛時,願要我王位之喜星能成為我紹聖者,並獲我授記。’

  另有一婆羅門名欲妙,他向我索要雙腳。我即以利刃砍斷兩足,且以清淨心佈施於他。

  還有一婆羅門名護見,向我索要雙目;而妙聲婆羅門則向我討要雙耳;正明婆羅門又向我索取生殖器官;其餘人眾要我血肉等……我即令其各自割取,我自己則發心且作回向。

  有一普行外道名叫泄奶,欲取我雙手,我立刻用右手割斷左手,至於右手則讓其自行割斷。我以清淨心將雙手佈施於他,又為得無上菩提而做回向,此時我已渾身鮮血淋淋。我又發願道:‘若以此佈施能獲無上菩提,則我剩餘身體亦希望眾生能索要。’當時之國王、大臣、眾生皆無悲心,忘恩負義又無真智慧,他們不懷好意地說:‘已無身支,又喪王位,此肉團要它何用?’於是他們便以蔑視之態度將我肉身棄於城外屍陀林。

  屍陀林中多有蚊蚋,吸血長嘴蚊更開始吮吸我血,所餘身肉亦被惡狗、狐狸、鷲鷹統統瓜分。當時我用清淨心再次發願:‘我將王位、身體全部捨棄,並未生一刹那後悔心。如我所願能實現,則願我身體能增長至大山一般,願身體增長後,眾生吃肉、喝血皆如願。’以此願力,我之身肉再度複生,終至高十萬由旬,寬五千由旬,以此肉身於一千年中滿眾生願。最終,我所捨棄的僅舌頭也如現今靈鷲山一般廣大,我也發願願得廣長舌。

  在我死後,我以發願力於瞻部洲夏瓦達之地轉生為取藏龍王。轉生當晚,我即可開取成千上萬無數寶藏。當時我亦向大眾宣佈:‘我於此處所開取之金、銀等各種珍寶,你們可隨意享用,只求大家都能行持十善道、趨入三乘法併發菩提心。’我如此共轉生為七次龍王,並于無量時間中開取寶藏,令無數眾生趨入三乘法而行善法。同時為得三十二相,我亦發願。

  與之相同,除此世界之其餘世界中,以第二個世界為主之十方恒河沙數世界裏,我於每一世界均以轉生龍王七次之方式開取寶藏利益眾生。

  如來以精進猛厲心求三十二相而行菩薩行,除八菩薩以外,無人行持過。

  無數劫以前,有一世界處青蓮花惡劫,現今世界當時名為沙源,乃五濁興盛刹土。我於四大部洲中為帝釋善辨,眼見瞻洲眾生行不善業,我便幻變成非常恐怖、可惡之夜叉來到瞻洲眾人前。他們見到我後恐懼異常,顫聲說道:‘你之所求我們定會滿足、供養。’我聞言即說道:‘我欲食物。’他們便問:‘何等食物?’我便趁機回答說:‘我欲啖食人肉。除一生中斷除殺生、邪見等十不善業,並趨入三乘法之眾生而外,餘眾皆需被我食用。’言罷,我又幻變出一些眾生,並將之吃掉,他們見後盡皆恐懼,於是各個發願道:‘我等有生之年再不造作十不善業,並於三乘法中發心。’我如是令四大部洲眾生皆行十善,並趨入三乘法。

  以我發願力,於十方世界中,我均以羅刹之形象令眾生行持善法。那時我以猛厲形象使眾生行持善法,後當我于菩提樹下金剛座時,因我曾以恐怖形象應世之故,受此業報,魔王波旬及魔眾亦給我製造違緣。

  善男子,我行佈施波羅蜜多菩薩道時,獲得甚深安忍、總持、等持、世間五通,使無量無邊眾生善根在三乘法中得以成熟。又供養無量無邊佛陀,於每一佛陀前都得到如大海中水滴一般功德。此外,我還供養了無數聲聞、緣覺、父母、具神通之仙人。過去我以自己血肉滿眾生願,而今我用佛法滿眾生願。”

\\* 勸請諸佛初發心

  釋迦牟尼佛宣講完廣度眾生之善巧方便後,又開始敍說令諸佛初發心因緣。佛言:“我以佛陀之智慧現見微塵數十方世界中趨入涅槃之如來,是我令其初發菩提心,如東方花朵盛開刹土之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極喜刹土中之不動如來、瞻洲淨水刹土之日藏如來等等。無量無邊正在住世轉法輪之佛陀,都乃我令其初發心、中行六度萬行、並最終得以獲我授記。”

  正當釋迦牟尼佛敍述經過時,花朵盛開刹中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法座震顫,眾眷屬皆問緣由。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答道:“此乃娑婆世界之釋迦牟尼佛正宣說過去發心經過所致。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曾使我初發菩提心,實為我之善知識,你等皆應前往釋迦牟尼佛住持刹土恭敬讚歎。”眷屬皆欲前往,但不知娑婆世界究竟處於何方,便請教世尊。

  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即伸出手掌,五指放射萬丈光芒,光中現出九百一十萬佛刹中之如來,娑婆世界亦在其中。整個娑婆世界大地、天空盡為菩薩、人天、龍王充滿,連手杖也無地方放置。眾眷屬都目睹釋迦牟尼佛正面向自己說話,便將之紛紛告知世尊。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即說道:“釋迦牟尼佛乃一切智智,娑婆世界大地天空中每一眾生均看見釋迦牟尼佛面向自己說法,因如來一種顯色、形色即能顯現種種顯色、形色。眾生如信仰梵天、魔眾、自在天,佛陀即能以此等形象、語言為眾生宣說佛法。”

  光顯菩薩等菩薩眾聞言即欲前往娑婆世界 ,稍後即向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請問道:“娑婆世界現已遍滿菩薩,若我們前去恐無立錐之地。”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則回答說:“善男子,你們無需擔憂娑婆世界空間大小,因釋迦牟尼佛具不可思議功德,所住持刹土實乃廣大無邊。

  釋迦世尊過去以自己發願力宣說三皈依、三乘法,並傳授三乘戒律,又開示三解脫法,從而使無邊眾生脫離三惡趣並得三寂滅之道。正因其以前世發願力做此等事情,故而欲往釋迦牟尼佛以慈悲所攝之廣大刹土就勿需擔心。

  釋迦牟尼佛成佛後不久,一次為調伏眾生,便住於明眼夜叉所居之芸香樹山洞內,並以安樂、歡喜心跏趺坐七天。當時,釋迦牟尼佛身軀遍滿整個山洞,洞中連一四指大小空閒土地亦難找到。七日過後,十方大菩薩眾一百二十億為頂禮承侍如來且聞受佛法,紛紛來此娑婆世界之芸香樹山洞口。此時釋迦牟尼佛顯示神變,所有億萬菩薩均目睹此山洞寬綽有餘,便全部進入其中。在此廣大非常之山洞內,每位菩薩均在佛前以各種幻變做種種供養。他們一一幻化出七寶所製成的寶座、寶墊,並在山洞內聽受佛法。當這些菩薩結束聞法回歸各自刹土之後,此芸香樹山洞又恢復成原先模樣。

  四大部洲中有一具有智慧之帝釋天,當時壽命臨近終結,將墮旁生,他自己也感異常恐懼。三十三天八萬四千天子與此帝釋天便一同來到芸香樹山洞,並坐於山洞附近。承釋迦牟尼佛加持,帝釋天此刻想到:我應使五髻尋香子以悅耳動聽之妙音讚歎釋迦牟尼佛,如此定會使如來出定。想到這裏,帝釋天便勸請五髻尋香子發美妙音聲。蒙釋迦牟尼佛加持,五髻尋香子馬上拿起琵琶,用歌聲樂音五百次讚歎世尊。如此做過之後,釋迦牟尼佛便入妙音現前頂等持,以此等持集中整個娑婆世界中所有具足神通之羅刹、夜叉、非天、大鵬、人非人、大腹鬼、尋香者,以及欲界、色界天人。喜歌聲妙音之眾生聽聞後生大信心;喜贊誦之眾生聽聞對佛陀的讚歎後亦生起信心及恭敬心;喜笛聲者則於聽聞笛音後頓起信心。

  釋迦牟尼佛出定後目光直視山洞口,帝釋天就上前請求道:‘我死之後當轉生何處?’

  釋迦牟尼佛則說道:‘所有夜叉等眾生可全部過來。’於是山洞中十二個恒河沙數夜叉等眾生便全部彙集起來,山洞也隨即變大,釋迦牟尼佛就開始為其廣宣佛法。中有眷屬屬聲聞根機,便聽到聲聞法,九億九千萬眾生因此獲預流果;大乘根機眾生則聽到大乘法,五髻尋香子等一百八十億眾生從無上菩提中獲不退轉果位。這些眾生中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有發聲聞、緣覺乘心者,帝釋天智者也擺脫死墮畏懼,並延壽一千年,且最終從無上菩提中獲不退轉果位。

  善男子,釋迦牟尼佛住持之地就如是廣大;如來法界壇城亦如是廣大,且無人能測度;如來度眾所用之善巧方便同樣廣大非常,邊際無法衡量;如來身軀也非常廣大,頂髻、身體任誰也無法測量。如娑婆世界眾生能全部集中於如來體內,並從如來一毛孔中出入,即便用天人天眼也無法了知一毛孔之邊際,此乃如來身軀廣大程度。

  另外,釋迦牟尼佛刹土之廣大,十方恒河沙數世界中所有眾生如若全部到達娑婆世界,仍可輕鬆容納,此皆為世尊前世發願力所致。即便千萬個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都進入娑婆世界亦可包容無遺,更遑論十方?!此也為釋迦牟尼佛初發心時發願所致,故而刹土如此廣大。因此,以上所說皆證明釋迦牟尼佛超勝其他如來。

  善男子,你們應帶月亮花前往已目睹之西方娑婆世界,代我問候、祝福釋迦牟尼佛。”

  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即派秘宣、光顯等菩薩兩萬余人,以如來幻變力使之一刹那就離開花朵盛開刹土。他們來到娑婆世界後,便按無垢威嚴功德王如來所說供養、讚歎釋迦牟尼佛。

  東方現喜刹土不動如來法座此時亦開始震顫,不動如來派出菩薩前往娑婆世界,住持其他東方刹土之如來也派出無數菩薩前來供養、讚歎。待將東方如來刹土名號敍說完畢,釋迦牟尼佛又開始敍說南方諸佛刹土。

  南方無憂刹土中有無憂吉祥如來,釋迦牟尼佛對眾人宣說道:“此無憂吉祥如來亦為我讓其初發菩提心,中行六度萬行,並最後得我授記。”同樣,在敍說完南方無數刹土、佛號後,南方無量無邊佛陀法座也開始震動,這些佛陀也如前所述那樣派出眾多菩薩前往娑婆世界。

  待一切圓滿後,釋迦牟尼佛又開始宣說西方諸佛刹土名號:“從此往西有寶山如來住持之寂慧刹土,寶山如來也是我讓其初發菩提心。”敍說這些如來時,他們的法座全開始震動,並且皆派眾菩薩前來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再宣說北方、上方、下方、東南方等十方如來刹土名號:“比如從此刹土越無數世界,有一尊勝刹土,住持佛陀為多聞子芸香王如來。此如來亦為我讓其初發菩提心、中行六度波羅蜜多,後得我授記。”宣說他們名號時,這些如來所坐寶座均開始震動,他們也派出眾多菩薩前往娑婆世界。

  總而言之,十方無數如來前之無量菩薩紛紛來此娑婆世界,所有佛陀都遣菩薩帶花問候、祝願,且讚歎道:“釋迦牟尼佛曾為我等善知識,最初讓我們發菩提心,中又令我們行六度萬行,最後得其授記。如今他已成佛並為眾生宣說佛法,我等皆至心隨喜。”

  等十方無量菩薩全部集中後,釋迦牟尼佛隨即顯示神變,所有集中於娑婆世界之眾生,每一身體都幻變成一由旬大,且遍滿整個空間、大地。但此等眾生除見釋迦牟尼佛以外,所有一切均未看見,互相之間亦不曾目睹對方,惟見虛空無邊,眼前之一切山河大地盡皆隱匿。

  此時釋迦牟尼佛入遍虛空淨法等持,月亮花等各種供品皆經過釋迦牟尼佛毛孔進入體內,娑婆世界所屬所有眾生均目睹此事,無量眾生都遠離心與心所,對應色法之分別念亦全部消失,眾生全都專心致志用心專注於如來。眾人就如親見極樂花園一般,眼見如此眾多之寶樹,繽紛多彩之鮮花、琳琅滿目之綾羅綢緞,再加妙衣、寶傘、勝幢、飛幡、臂飾、珍珠飾等等嚴飾花園之物,這些眾生皆欲前往觀瞻、賞玩。

  所有娑婆世界中眾生,除地獄、閻羅世界(餓鬼)、旁生、無色界眾生外,此時全體進入如來毛孔中。釋迦牟尼佛則收回幻化並且出定,眾生相互之間已能目睹,於是便互相說道:“釋迦世尊現在何方?”彌勒菩薩應聲答道:“諸位有情,我等眾生皆已進入如來體內,你們想必應已了知。”諸眾生此時都看見身體內外,且全都現量見到一一眾生在佛陀體內集中之過程。他們於是想到:“我們從何而入?何人吸納我等?”彌勒菩薩便對在場所有眷屬進一步解釋道:“你們實應諦聽,此乃如來不可思議幻化所變現。為利益眾生,佛陀為我等宣說佛法而顯示神變,你們皆應如理思維此理。”在場眷屬聽罷紛紛恭敬合掌。

  釋迦牟尼佛趁此機會向他們宣說能永遠維持安樂之法門,同時講了諸如:從輪回淤泥中獲解脫、趨入八菩提支、行持一切智智、圓滿如來自然本智、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等發心之十種回向、諸法無我、心性無生滅等種種法門。如來體內恒河沙數眾生皆因之而獲無上不退轉菩提果位,無數菩薩同時也獲得總持、安忍等功德。

  當眾生從如來毛孔中出來後,大家均感稀有難得,於是便恭敬頂禮如來足下。他們為欲觀察、了知如來妙音壇城、身量具體之狀況,就各自回到十方如來刹土中。至東方刹土中之菩薩雖已越過東方無數刹土,但釋迦如來之聲音一直回蕩耳邊,世尊言語之含意、音聲歷歷在耳,如同近在目前。而如來身體亦無有增減,身軀遍滿整個空間,諸菩薩、聲聞又親睹世尊一毛孔中都有無量菩薩、聲聞自在出入。與之相同,如來遍身所有毛孔中均有無數菩薩、聲聞進進出出。

  與東方諸菩薩耳聞目睹相同,南方及其它各方刹土中之菩薩也如是現量見聞所有進入如來體內眾生皆從毛孔中出,此等菩薩便於如來前頂禮,又用種種語言、文字做各種讚歎,並坐於如來前。欲界、色界天人降下充滿妙香與鮮花之雨,彈撥出動聽美妙音聲樂器,同時亦以寶傘、飛幡等物作為供品。

  有一大菩薩名無畏正度在釋迦牟尼佛前恭敬合掌後說道:“這部廣說如來授記之經典當以何命名?”釋迦世尊即告訴他道:“此經名為《如來趨入等持法門經》,也可稱作《眾多如來經》、《眾多聚匯經》、《菩薩得授記經》,或《無畏得度經》、《大悲妙法白蓮經》等。”

  無畏正度菩薩又問道:“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守持、念誦、甚至僅為人宣說一偈,此等善行有何福德?"釋迦牟尼佛便回答說:“此經功德前已敍說,今再略宣。任何人聽聞、讀誦、守持、為別人宣說一偈,或于未來末法五百年時繕寫、守持,所獲功德不可思議,諸大菩薩十大劫中以六度萬行所積福德亦不能與之相比。皆因此經能令許多眾生心得以清淨;能遣除天人、魔眾、梵天、沙門、婆羅門、夜叉、龍、尋香、鳩盤荼、餓鬼等眾生之嗔心與爭鬥,並能破除眾生、疾病及一切災荒。依靠此經能使眾生獲得快樂;得無疾、無畏與安閒;且能斷滅眾生煩惱;增長眾生善根;使他們皆得以擺脫三惡趣苦,從三惡趣中得究竟解脫,明瞭三乘道;並獲總持、等持法忍,利益一切眾生;能使眾生未來安住于金剛座、降伏死魔、現證菩提、廣轉法輪;能令遠離聖者七財眾生得三十七道品;能令爭鬥眷屬趨入無畏城市等等。以如此多之利益,我宣說如是法門。”

  釋迦牟尼佛言畢即暗自思忖:我把此等法門交付與誰?末法五百年時,誰能護持此法?此法實在勝妙無比,但誰能無有厭煩地於行持非法與破戒眾比丘耳邊宣說此法?誰能於貪執非法、被世間妙欲捆縛而隨其輪轉、已趨入邪道、尚未成熟等眾生前,以無有厭倦心之態度宣講此法?

  正在思慮之時,在場眷屬均已了知釋迦牟尼佛之意趣,他們看見彌勒菩薩正帶一夜叉仙人名福德王者前往釋迦世尊前。釋迦牟尼佛告訴夜叉仙人道:“大仙人,你應守持此法門。末法五百年時,你應把此法於具不退轉善根菩薩耳邊傳授,你應令他們發不退轉菩提心。”

  夜叉仙人請求道:“世尊,我定當依教奉行,以我前世發願力,過八十四劫後,我以夜叉仙人形象行無上菩提道。此時,我必使無量眾生修四梵住,令他們獲不退轉果位。末法五百年時,我定會令眾生守持此法門,任何眾生只要守持一個偈子以上,我則定當使他們心相續得以成熟。”

  以上所述皆為《大悲妙法白蓮經》中所講述的釋迦世尊授記經過,僅以簡單語句概括。我等眾生皆應憑此憶念世尊功德、恩德,並應生起堅定不移信心。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如是成為五濁興盛眾生怙主而成佛。如《寶積經•彌勒請問品》雲:“佛言:‘阿難,彌勒大菩薩行菩薩道時,便發心攝受具微薄貪嗔癡習氣眾生,並欲度化喜行十善之眾生。他所發誓願為:“于此刹土中成佛實乃善妙!”未來當眾生貪、嗔、癡等煩惱較微弱,且行十善道時,以他發願力,彌勒菩薩會現前無上圓滿正等覺果位。

  阿難,我過去行菩薩道時就發願欲于五濁興盛世界中,當眾生貪、嗔、癡心較粗大、三毒煩惱猛厲、貪執非法、貪心尤為熾盛、守持邪法、不孝父母、不悌兄長、夫妻不和、親友反目、不滿聖者、對上師阿闍黎不恭、損惱自他、身形齷齪、野蠻愚蠢時示現成佛。“如能在此等惡性眾生中成佛實為勝妙”,此乃我當時所

\\* 發大願。

  如此世間也被我選中,我仍以大悲心住持刹土,以大悲心在這些眾生所居之城鎮市邑、村落王宮中宣講佛法。於此過程中,我恒遭詆毀,常有人以難登大雅之堂之惡語詬罵。阿難,有人說我持斷見;有人說我持常見;有人又說我沉溺眾多眷屬中。當我前往在家人中去時,有人心懷不滿地向我投擲泥土;有人施我以有毒之食;有人欲用火焚燒我……即便後來我已成佛,仍有眾生謂我與女人行不淨行,妄圖以美女為工具譭謗我。阿難,我依然以大悲心發願,願在大悲心所攝下,面對如此之眾生仍照講佛法。’

  阿難聞言請求道:‘世尊以大悲心調化此類眾生的確難能可貴,肩負任誰也無法挑起之重擔真乃辛苦勞累。’

白蓮華論。發願品第二結束。


藏傳-白蓮花論。發願品 (麥彭仁波切) [part 3]

part 3]

\\* 如白蓮花之殊勝大願

  此時,寶藏如來入於諷誦燈火等持。入定後,整個如來刹土變為七寶所成之世界,所有山、草木、大地皆轉為七寶質地。從各個刹土而來之聽法眾,因各自觀想之善法不同而分別變為不同身色。有身體變為黃色,有身體變為白色,種種色彩各有不同。有身形如風、火、虛空、雲霧、水、山、梵天、帝釋天、鮮花、大鵬、獅子、日月星宿、鷲鷹、狐猩等。不惟自身變幻如此,眾生所見如來身相亦各不相同。海塵婆羅門見寶藏如來住於己前由七寶所成、具千葉之蓮花中,所有大地、虛空中眾生亦如是目睹各自面前皆有如來如此住于千葉寶蓮中。每一眾生皆同樣作意:如來在我面前,垂念我、且為我說法。所作意皆相同。

  寶藏如來對海塵婆羅門說道:‘善哉,婆羅門!你以大悲心利益無邊無際眾生,你能照徹整個世界,皆源自你之大悲心。善哉,海塵婆羅門!如圓滿花樹有各種色、有各種味、有各種觸,樹根、莖葉均為妙藥,有些花之顏色、味道能遍於一百由旬,有些遍於二百由旬,有些遍於三百由旬,有些則可傳遍四大部洲。無眼之人嘗此花味可得明目;聾者嘗後能得耳聰;身體殘障者嘗後能得所缺乏身根。此花味能治以四百零四種病為主之一切病,任何精神失常、昏厥、昏沉、不省人事、瘋狂、心散亂、喪失正念之眾,皆可據此花味而得正念等各自所乏少智慧。眾花樹中有一堅固白蓮樹,乃由金剛製成。藍寶石根、金葉、石精寶花須、紅珍珠花蕊,高可八萬四千由旬,寬十萬由旬。此白蓮之燦爛色澤、撲鼻芳香遍於十方微塵數刹土,所有刹土中爭鬥、受疾病折磨、身支不全、精神不正常、昏厥、睡眠、瘋狂、喪失正念、心散亂之眾生,觀此白蓮樹之花色、聞其香味,即可滅除疾病等各種痛苦,並獲正念。有眾生已死之後,身體尚留,接觸白蓮花之色及味後,生命即開始復蘇。能見自己親朋好友,並能與之趨於花園中享受,亦能安享世間五妙欲。於其死後,能轉生梵天,並長久住世,且再不會轉生於別種界趣。婆羅門,從此蓮花樹即可了知在座大乘根機眾生之聚會境況。

  陽光普照下之盛開鮮花分外耀目、豔麗,有花樹高可一百由旬,有花樹高可一千由旬,皆能遣除眾生各種疾病。如日當空,如來亦如是出現於世間:日光照耀下,各色鮮花紛呈亮麗且能滅除種種疾病;佛出世後,大悲光芒遍照一切眾生,啟開眾生心地,使之行持三福德善業。海塵婆羅門,你亦令無量無邊眾生行持菩薩行。此等眾生於我面前做供養,且發願各自住持清淨或不清淨刹土,我亦按其意願為之一一授記。善男子,在我面前發願住持清淨刹土、調化容易教化、心地清淨、有一定善根眾生之菩薩,不為大菩薩,也不算大真實。此等菩薩非以大悲心、心所攝受眾生,亦非以慈悲心令一切眾生求無上菩提。他們自己住持清淨如來刹土、捨棄悲心,實不精通智慧、發心。因任何捨棄聲聞、緣覺、三惡趣、善根不具足眾生之菩薩,只知自己住持刹土、宣說唯一大乘法門、希求長久住世、于心地清淨、容易調化眾生前宣說佛法。他們如此發願,實乃不精通智慧、發心,不可稱之為大菩薩。’

  寶藏如來言畢伸出手掌,其五指發各色數個十萬束光芒。此光芒照遍所有世界,照徹所有如來刹土。其中有一世界名為拇指刹土,其土眾生人壽十歲,身量醜陋而不莊嚴,具足不善業,身量高拇指許。住持此刹土之如來圓滿正等覺號喜星如來,身量為爭時眾生一肘高。若以拇指刹土眾生量之,則此喜星如來高可一肘又七指。喜星如來現在住世,且為四眾眷屬宣說佛法。

  所有在場眾生此時皆目睹拇指刹土世間、如來、眷屬景況。寶藏如來說道:‘喜星如來無數劫前於寶傘如來前初發無上菩提心,並勸請無量無邊眾生亦同時發菩提心,此等眾生且在寶傘如來前以各自不同意願發願住持清淨、不清淨刹土。當時之大眾生(即後來的喜星如來)也勸我初發菩提心,我即於寶傘如來前發願欲于五濁興盛刹土成佛,寶傘如來乃以“善哉”贊我並賜我授記。令我趨入菩提之大善知識(即後來的喜星如來),當時發願欲住持五濁興盛、煩惱粗大之刹土,欲調化難以教化之造無間罪業、不善業、焚毀心相續、趨入輪回深淵眾生。當其發願攝受此等眾生時,十方無量無邊住世如來皆遣使者賜予“善哉”讚歎,並稱其為大悲光寂尊者。此位善知識、利益眾生之大菩薩、大悲光寂尊者如今於拇指世界眾多拇指身量眾生中最近示現成佛。此一肘高之喜星如來正為拇指高、且人壽十歲之眾生廣轉法輪。曾受其勸化而初發無上菩提心、現今已成佛之十方無量無邊如來均遣使者供養喜星如來鮮花。海塵婆羅門,你應詳觀有如來于清淨刹土中攝受清淨眾生,而喜星于不清淨刹土中之五濁興盛眾生前示現成佛,在人壽短暫之世界做如來事業,在諸如來捨棄之聲聞、緣覺前宣說佛法。你亦發願住持不清淨刹土,攝受五濁興盛、煩惱粗大之眾生。所有四眾弟子中,你已超勝別眾。任何捨棄聲聞、緣覺、只于清淨刹土中攝受具清淨心、積累善法眾生之菩薩,他們所發之願如鮮花,攝受已積累善根眾生之菩薩不會成為如白蓮花般菩薩。海塵婆羅門,菩薩有四種懈怠:發願轉生清淨刹土;于心地清淨眾生前廣做如來事業;得菩提後不對聲聞根機眾生說法;得菩提後欲長久住世。有此四種願之菩薩只如鮮花、非為白蓮花般菩薩,也不稱其為大菩薩,所有菩薩均等同于此種鮮花般菩薩,唯除遍入風。菩薩亦有四種精進:發願住持不清淨刹土;于心不清淨眾生前廣做如來事業;得菩提後亦說聲聞法;得菩提後住世時間不欲過長、亦不求短。有此四種精進之菩薩可稱為白蓮花般菩薩,非鮮花般菩薩,亦可稱之為大菩薩。

\\*海塵得授記

  海塵婆羅門,無數在場眷屬中,以你自己之發願力可授記你將轉生於如大悲白蓮花般之勝妙刹土。你以大悲心發願住持不清淨刹土攝受不清淨眾生時,十方無量微塵刹土無量如來均賜你“善哉”讚歎,並遣侍者稱你為大悲尊者。在場眷屬亦會恭敬供養你。大悲尊者,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於此娑婆世界賢劫人壽一百二十歲時,整個世界眾生將行持不善業,此具足不善業、造惡業之可憐眾生,捨棄勝法、譭謗聖者,如是之五濁興盛世間,你將成就如來正等覺果位。你推翻眾生輪回之輪、廣轉法輪、摧毀一切煩惱外魔,美譽傳遍十方世界。你之聲聞眷屬廣大,又曾與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共同發願,將來于此之時,四十年中廣弘如來事業。如今之輻輪王彼時將為阿彌陀佛,廣做無量劫如來事業。與之相同,大悲尊者你亦在賢劫之娑婆世界成佛,號釋迦牟尼佛。你將於四十五年中如是廣做無量劫如來事業,顯示涅槃後,佛法尚住世一千年。佛法隱沒後,你之舍利將如你所願,廣做如來事業,利益調化無邊眾生。’

\\*當場其他眾生所發誓願

  當此之時,城中有一婆羅門語於海塵:‘你於無量劫中行菩薩行時,我必承侍,供養資具、伴你行持。願你成最後有者時,我能成為你父。你得菩提後願我能為你之大施主,並請賜我得無上菩提之授記。’
  有一極調柔海天女則說道:‘願我於無量劫中為你做事,你成最後有者之時,願我能成為你母。你得菩提後,願我能成你之大施主,並請賜我得無上菩提之授記。’
  又有一星天女水天星則雲:‘願你成最後有者時,我能成為你姨母。’
  帝釋輻輪、帝釋淨心二人則發願道:‘願你成佛時,我們能成為你座下神通第一、智慧第一之弟子。’
  帝釋正見發願道:‘願你成最後有者時,我能成為你兒子。’
  山上天女帝巴歌喜嘎則說:‘願我生生世世能為你妻,並最終蒙你賜與得無上菩提之授記。’
  非天王美行發願說:‘你於無量劫如是行菩薩行時,願我能成為你最可愛之僕人,經常于你身邊承侍、幫助。你為最後有者時,願我依然承侍你。待你得菩提果位後,願我能成為祈請你轉法輪者。於你說法後,願我于所有眷屬中最初成就聖果。願我享受佛法甘露後能摧毀一切煩惱,並終得阿羅漢果位。’
  與此相同,天龍、非天等恒河沙數眾生亦隨順大悲尊者行為而在其面前發願,並得到調伏。
  有一貧者名為能畏則於海塵婆羅門前說道:‘大婆羅門,我亦欲為你修行之同伴。無數劫後你得菩提果時,願我能成為你之親友。願我能經常到你面前乞討,乞討臥具、墊子、衣服、大象、城市、房屋、大城市,以及你之兒女、血肉、身、首等等,願我能成為你行佈施波羅蜜多之對境,亦為其餘五度之對境。你如是在行菩提道過程中,願我永為你行六波羅蜜之對境。你得菩提時,願我能於你教法下得聲聞果位,並能守持八萬法蘊,且能對人宣說。願我最終能蒙你賜予得無上菩提之授記。’
  大悲尊者海塵婆羅門聞言即于寶藏如來前五體投地,並喚來能畏說道:‘善男子,你於我無量劫中行持菩薩道時作我修行之對境實為善哉!生生世世中當你向我乞討時,我也以清淨心歡喜佈施與你,願你勿有任何非福德之過。’
大悲尊者菩薩言畢即向寶藏如來祈請道:‘世尊,願我於無量劫中行持菩薩行時,所有向我乞討者,無論以何種溫和、粗暴、輕毀或清楚之語言,若我對其生一刹那之嗔恨、不歡喜、希求得自己佈施果報之心,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如來正等覺果位不現前。若我以不歡喜心佈施乞討者,或未讓乞討者生歡喜心,從而毀壞佈施;亦或在造善業中製造絲毫違緣,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若我於乞討者之善法亦造下絲毫違緣,則願我墮入無間地獄。若乞討者向我討要我身著之妙衣乃至我自身肉體,如我未讓其生歡喜,或造下違緣,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墮入無間地獄。若我行持持戒、忍辱等其他六波羅蜜時,如未能使眾生生歡喜,或對其所做善法造諸違緣,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墮入地獄。’

  寶藏如來聞言即賜予‘善哉’讚歎,所有在場眷屬亦合掌歎言‘善哉’,與貧者能畏相同之八萬四千眾生均如是發願。聽聞其他眾生如此發願後,大悲尊者歡喜非常,且說道:‘奇哉,奇哉!于佛法匱乏、煩惱興盛之爭時,在五濁興盛世界中,我願成為無有依怙眾生之商主、明燈、皈依處、引導者。從初發菩提心始,及至生生世世中,凡遇乞丐向我乞討我之頭、眼、耳或飲食等物,我會因感到稀有而高興。尊者寶藏如來,于行持菩薩行之無量劫及得菩提果位之間,所有長久向我索要飲食等物之乞討者,及從我手中接受絲毫許佈施物之眾生,我成佛後,此等眾生若不能解脫輪回、不能得我賜予他們獲無上正等覺果位之授記,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勿現前如來正等覺果位。’

\\*繫念佛陀及身著法衣之功德

  寶藏如來讚歎道:‘善哉,善男子!曾有持山菩薩于世間自在光如來前初發菩提心,彼與你行持菩薩道時所發諸願無有二致。持山菩薩依自己所願行菩提行,圓滿菩提行後,從此往東越十萬個佛土,有世界名為妙觀察光刹土,于此刹土人壽一百歲時,持山菩薩即示現成佛,號離垢智慧花菩提自在妙高如來。此如來於四十五年中廣做如來事業,最終在法界中無餘涅槃。後佛法住世一千年、形象佛法再住世一千年。在其教法下之正法、形象法各一千年中,有比丘、比丘尼、沙彌破戒,造不善業,行不如法行為,無慚愧心,自己享用或送給家人眾生供養佛法、佛塔之財物及供養十方僧眾之飲食,此等孽障深重之人,如來於三乘佛法中仍賜其逐漸得解脫之授記。於此如來教法中,身著紅黃法衣之人亦得授記。離垢智慧花菩提自在妙高如來之四眾弟子即便犯根本戒,如能具心中有佛此一念頭之微小善根,亦得以獲賜授記。善男子,你也應如是發願。’

  大悲尊者菩薩聞已祈請道:‘寶藏如來,我願如是發願。世尊,從我行菩薩道之生生世世及最終得菩提果之間,任何行持佈施波羅蜜多及一絲毫許善法之眾生,及我得菩提後之教法下所有著紅黃法衣、但已違犯根本戒、持煩惱見、於三寶起邪見、毀壞三寶之四眾弟子,若能刹那間生起心中有佛之念頭,我如捨棄任何一眾,使之於三乘法中不得菩提果位,則我實已期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不得成佛。眾生若見我得菩提後身著紅黃法衣接受人天眾生供養,他們自己亦於頸上披搭片刻,則願此等眾生終能於三乘法中得不退轉果位。任一眾生,乃至飲食貧窮、窮困夜叉、閻羅眾生,身著僅四寸之紅黃法衣,皆願他們暫時能圓滿一切飲食,最終則實現一切願望。

  天人夜叉等眾互相憎恨、爭鬥不休,此等眾生若能憶念我紅黃法衣,則願他們相互間生起慈悲心,無有仇怨,心皆得調伏、調柔。任一眾生於戰場上作戰,若能保護、供養、恭敬,或自身攜有紅黃法衣一片,則願此眾生恒能得勝,不受任何損害、迷亂,且能從戰鬥中獲解脫。

  若我紅黃法衣不具上述五種功德,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不能廣做一切如來事業,所了知之一切法盡皆忘失,亦不能勝伏外道。

  我成佛與涅槃後,任何僅僅念誦一句“南無釋迦牟尼佛”、或向佛頂禮之眾生,願此等眾生滅盡一切業障、於如來刹土中獲無上菩提,並於最後亦能顯示涅槃。’

  寶藏如來此時伸出右手摩挲大悲尊者頭頂,且說道:‘善男子,你所願極善、極妙、極善抉擇。你之具五功德紅黃法衣定會利益廣大眾生。’寶藏如來一邊摩挲一邊授記,同時賜予‘善哉’讚歎。

  大悲尊者菩薩頓生歡喜、信心,神情煥發如二十歲之青年。所有在場天龍、尋香等眾生也讚歎大悲尊者菩薩,併合掌,供養鮮花、妙音,同時作種種偈以為讚歎。

  大悲尊者轉生為福力王

  此時,大悲尊者頂禮寶藏如來道:‘祈請世尊傳我菩提道等持法門及清淨資糧法門。’寶藏如來即為其宣說等持與清淨資糧法門,不可思議菩薩眾亦同時受益。大悲尊者菩薩自此後即常隨寶藏如來恭敬承侍。

  輻輪王此時則率一千太子與八萬國王、九億兩千萬眾生同時出家守持清淨戒律、聞受佛法、精進修持等持。大悲尊者菩薩則在寶藏如來前次第聽聞八萬四千聲聞法雲、九萬緣覺法雲,以及無上大乘之身念住法等十萬法雲。聞已讀誦並最終精通。隨後于某一時中,寶藏如來正等覺在法界顯示無餘涅槃,大悲尊者菩薩即以樂器妙音、各色鮮花、奇異香粉、種種珍寶等物供養,並用香水沐浴如來遺體,且以七寶造塔供奉。此塔高五百由旬,寬二分之一由旬。七日之中圓滿供養後,大悲尊者菩薩已令無量無邊眾生行持三乘法,並與八萬四千眾生七日後共同出家。

  大悲尊者自此後一萬年中廣做如來事業,孜孜弘揚佛法,使無量無邊眾生行持三乘法、皈依三寶、守護居士戒等戒律、得五眼六通等功德。入滅之後,眾生供養此大沙門之骨灰,亦如供養轉輪聖王骨灰一般。大悲尊者菩薩圓寂當晚,寶藏如來佛法即告隱沒。此刹土中之大菩薩以發願力紛紛轉生各自所願之刹土中,大悲尊者沙門亦以其發願力轉生於從此刹土往南越一萬個世界之相鬥世界。

  此相鬥世界人壽八十歲,眾生普造不善業,且性情暴虐、手染鮮血,性喜造惡,忤逆父母,對任何眾生皆無慈悲心,又從不懼怕後世。大悲尊者即於此土轉生為惡劣種姓,身高體長、威勢赫赫、智慧敏銳、辯才超眾、走路迅疾。為炫耀自己權勢,乃逮住一些人眾且威脅道:‘你等眾人若能斷除殺生乃至一切惡業,我即可為你等留一條生路,且賜與生活所需資具;如不放棄惡行,我立即誅殺無遺。’眾人皆驚懼不已,紛紛合掌哀求道:‘大怙主!我等在有生之年定當捨棄殺生等十種不善業。’此劣種大勢力(即大悲尊者菩薩)又至國王、大臣前厲聲喝道:‘我需飲食、衣物、臥具、金銀財寶等種種受用,爾等務必供養齊備。’劣種大勢力以種種方便使此等眾生在有生之年棄惡從善,並因之而使此相鬥世界人壽增至五百歲。

  國王死後,眾大臣即為劣種大勢力行加冕大典,並稱之為福力王。此後不久,福力王即將手下地盤完全控制,且憑精進與毅力一一統治整個南瞻部洲,成為強勁有力之大轉輪王。福力王令眾生皆行十善業,使眾人各依自己意願趨入三乘法中。王又宣佈欲廣佈施,於是整個南瞻部洲相偕相率雲集眾多眾生,福力王廣行種種佈施。

  此中有一名維生塵音之人來到福力王前說道:‘你為無上菩提而大行佈施,如能圓滿我願,則你定可成為世界明燈。’福力王答言:‘你欲滿足何等願望?’維生塵音回答道:‘我欲統領非天治下國土,為戰勝非天需修一密咒。而修此甚深儀軌需用活人皮膚、眼睛,你能否佈施此兩種物予我?’

  福力王內心思忖道:我以轉輪王大勢力令無邊無際眾生行持十善道、趨入善法,且已行無量佈施,今此無意義之軀體應使之愈發富有價值。眼前之人實為我真正善知識。想及此,福力王便說道:‘我現在就將我之平凡肉眼送與你,望你生歡喜心,以此願我能獲無上法眼。我亦用清淨心將自己皮膚供養你,以此願我能獲無上圓滿佛果。’福力王言畢即用右手挖出自己眼睛佈施與維生塵音,此時王已血流滿面。福力王隨即說道:‘所有在場天空中及地上人天與夜叉等眾生,爾等諦聽:我佈施之善根回向無上菩提,願一切眾生能脫離輪回大海、獲寂滅菩提果。如我能獲無上菩提果位,則維生塵音密咒未成就之前,願我壽命不完結、正念不散失,亦不生後悔心。’福力王隨後又對維生塵音說道:‘你可拿走我皮膚。’彼即用利刃割取福力王全身皮膚,獲取後即以之專修密咒。七日中,國王壽命未斷、正念未散失、未感受痛苦,亦未生一刹那後悔心。”

  攝受濁時眾生

  釋迦牟尼佛如是宣講完整個經過,隨即又說道:“我即是當時寶藏如來正等覺之父親、海塵婆羅門大悲尊者,我初發菩提心即從那時始。從初發菩提心以來,我已使無量眾生發起圓滿菩提心,此乃我最初所做諸事中最英勇者。寶藏如來圓寂後,我以自己發願力轉生於相鬥刹土之低劣種姓中,當時我亦讓眾生行持善法,以自己之顯赫威勢最終得以成轉輪王。我熄滅南瞻部洲之戰爭災難,並終使眾生壽命延長。我捨棄自己肉身,實乃我所做諸事中第二英勇者。

  如是佈施眼睛、皮膚後,我亦入滅,並轉生於相鬥刹土、成一低劣種姓之人、我以精進毅力令眾生行持善法,後得轉輪王果位,熄滅戰爭、爭鬥,延長壽命,並最終將自己舌頭、耳朵等佈施捨棄。

  從相鬥刹土乃至轉生於其他世界,我皆以此種大勢力利益眾生。自此之後,憑自己精進、毅力、誓願力,我于恒河沙數劫中,於無量五濁興盛世界裏,令無邊眾生趨入善趣,且熄滅戰爭帶與眾生之煩惱。其餘如來發願住持清淨刹土,他們行菩薩道時,眾生均不互議他人過失,也不互相威脅。此等如來不對眾生宣說聲聞乘法,所住持刹土無有犯戒行為,亦無有眾生刻意持戒,一切粗言惡語、諸不善業之名亦難聽聞。一切法皆清淨,且全部宣流佛法之聲,極為悅耳動聽。居此刹土之眾生依教奉行,整個刹土無有聲聞乘法。

  而我因發願住持不清淨刹土,故恒河沙數劫以來,於如來不住刹土中,我以言語暴粗、面目恐怖之方式,令眾生斷除殺生惡業,行持十善法並趨入三乘法要。現今,我住持之刹土具足煩惱、不善業,處處得聞不善業之名,眾生屢屢造作不善業。於此刹土中,我仍宣說三乘法要。

  過去發願時,我未像其他如來一般發願住持清淨刹土、調化易於調化眾生。以我發願力,我精進行持菩薩道。我之發願實如播種,故而現今得不清淨刹土。

  我行菩薩行時,我所行佈施不為以前眾菩薩行持,亦不為未來眾菩薩行持,唯除八菩薩。此八菩薩是何人?
  一為勝施菩薩,住持普音刹土,成佛時號無合光如來。于眾生壽命一百歲時宣說佛法,七日後即示現圓寂。
  二為精勸菩薩,于東方無勝世界、眾生壽命一百歲時示現成佛。恒河沙數劫中廣做如來事業,後顯示涅槃。此大悲尊者之遺體于五濁興盛、無有如來住世世界中仍可廣做如來事業。
  三為花藏菩薩,以堅定誓願、精進、慷慨佈施行菩薩道。十恒河沙數大劫過後,花藏菩薩于從此往北之五濁興盛刹土因正度世界示現成佛,號毀壞黑因王如來。
  四為慧光滅迷亂菩薩,一大劫後於西方五濁興盛世界具畏刹土、眾生壽命一百歲時示現成佛,號日藏無垢光自在如來。
  五為妙喜菩薩。此位菩薩過無數劫之後,於爭濁無盡相鬥劫時,在上方五濁興盛世界能變積濁刹土、眾生壽命五十歲時示現成佛,號離思普光如來。以前世發願力,離思普光如來於十年中廣做如來一切事業,後顯示涅槃。圓寂當晚,佛法即告隱沒,隨後十年中,佛刹即進入空劫。
  六為伸手菩薩。此位菩薩後因前世發願力而於此能變積濁刹土、眾生壽命三十歲時示現成佛,號妙法普光如來。妙法普光如來十年中廣做如來一切事業,後顯示涅槃。圓寂後,佛法住世七年。”
  妙喜、伸手兩位善男子當場蒙如來授記後,歡喜非常趨於如來前恭敬頂禮。二菩薩于佛前虛空中身量伸高至七多羅樹高之處(多羅樹:樹梢斷後即不復生,棕櫚科植物。),且對佛以偈讚歎道:“如來如日極燦然,此世威嚴如山王,離垢度眾具慧眼,頂禮如來正等覺。”兩菩薩如此讚歎發願。

\\* 微財轉輪王施身

  釋迦牟尼佛則繼續說道:“善男子,妙喜、伸手與勝施、精勸、花藏、慧光滅迷亂共六位菩薩,乃我令他們初發菩提心,你們應諦聽此中緣由。無數劫前,我們現今所居之刹土那時名為無塵山頂刹土。於某一大劫中,眾生壽命一百歲時,有一蓮花端如來教法已入形象法時期。我那時已成整個世界之轉輪王,名微財轉輪王。當時我有王子一千名,我令他們皆發菩提心,且使他們出家,以便在蓮花端教法中廣弘佛法。當時眾王子中有六位不欲出家、亦不願發心之太子。我問此六人:‘你們因何不欲出家?’他們回答道:‘此時佛法已入末法形象時期,出家人不能圓滿守持戒律,又遠離聖者七聖財,將來必陷輪回淤泥中。即便偶得人天福報,多數時間依然漂泊惡趣中,故而不能圓滿守持佛陀戒律。因此之故,我們不願出家。’我隨即又問道:‘你們又為何不發殊勝菩提心?’他們則回答道:‘如你能將整個世界賜予我們,則我們願發無上菩提心。’

  聽罷此言,我內心非常歡喜,就自己尋思道:於此整個世界,我令眾生皈依、持戒、趨入三乘法。我如把所有王位、世界交予六位太子,能令他們發無上菩提心,則我即可安心出家。思慮及此,我乃把世界分為六份,交予六位太子後便自己出家求道。此六國隨後互相征戰、爭論、不和合,以此原因,導致整個世界災荒頻起、風雨不調、穀稼不生、草木難熟,飛禽等類眾生饑寒交迫。那時我又思量道:我願捨棄自己身體,用自身血肉滿眾生願。於是我便來到護水山發願道:‘我現今捨棄生命、身體,對眾生慈悲,並非為自己追求善趣安樂。願我身體能如山王般大,使人天眾生均得利益。我捨棄自身美妙軀體不為魔眾、梵天,只求變成血、肉利益人天眾生。所有存在于山河大地上之人、天、夜叉、龍、非人們,你們諦聽:我為利益眾生養育此肉身,願今能以血、肉滿你們之願。’

  發願完畢,整個三界、大山皆開始震動,諸天天人齊聲痛哭,我于護水山頂捨身跳下懸崖。以我之發願力,身體頓成山王般大,且生出數十萬個頭顱,高可一百由旬,寬一百由旬。此時,任何飛禽走獸及人等眾生都來享用我之身軀。正當他們享用之時,我之軀體日日增大,最後竟至高十萬由旬、寬十萬由旬。體上頭顱全成人首,且口出人言:‘諸眾生,你們可隨意享用、啖食我肉,渴飲我血,眼睛等物誰若需要盡可拿去。滿足之後,則希望你們能於三乘佛法中發心。如欲享用我之軀體,則可無盡享用,不會有任何罪過。唯願眾生均能長壽。’頭顱如此說後,多有眾生於三乘法中發心,亦有眾生發人天乘心。雖有大量眾生享用我血肉身軀及眼睛,但憑我發願力,肉體並未損減。眾生享用之時,我之軀體亦同時在恢復。

  一萬年中,人、天、夜叉、飛禽走獸均已滿願。一萬年中,我捨棄恒河沙數眼睛、四大海洋般鮮血、一千山王許之身肉、鐵圍山般之舌頭、持雙山(七金山之第一重山。出現日月的山頂,有一雙岩石形如車軛,岩石每面廣三十二萬由旬,週一百二十八萬由旬。)般之耳朵、須彌山般鼻子、靈鷲山般牙齒,娑婆世界般之皮膚亦並捨棄。一萬年中,我依靠一個生命捨棄無量無邊身體,使無量無邊眾生皆得滿足。如是做時,我從未生一刹那後悔心。

  我當時還發一願:如我能獲無上圓滿正等覺,則願我誓願皆能實現。我之誓願為:於一世界中,我願用身體滿足眾生;願我能在無塵山頂刹土之所有世界中,于恒河沙數劫中均能捨身、以血肉滿眾生願;願眾生均能趨入三乘佛法;所有人、夜叉、羅刹、旁生,乃至閻羅世界眾生享用我血肉後,願望皆得滿足;與我在一個佛刹中用肉身滿足一切眾生一樣,願我在十方恒河沙數佛刹中,恒河沙數劫中時均能用自身血肉滿足一切眾生所願;為滿眾生願,如我不願捨棄自己肉身,或有求果報之自私自利心從而未能圓滿誓願,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佛刹中所有諸佛,願我將來不得成佛、輪回中不聞三寶之名、亦不行六度萬行、恒時感受無間地獄痛苦。當時所發願如是。


 [part 3 終]


藏傳-白蓮花論。發願品 (麥彭仁波切) [Part 2]

[[[PART 2
  海塵婆羅門長子名海自在遍主,婆羅門乃於其前勸他亦發願住持未來刹土。海自在遍主聞言說道:‘父親應出獅孔聲。’海塵答言:‘待兒子發願圓滿後,我最後發願。’海自在遍主又問父親:‘我當住持清淨還是不清淨刹土?’海塵於是說道:‘一般而論,具大悲心菩薩住所刹土多煩惱眾生,你可據自己意願自己抉擇。’ 海自在遍主即到寶藏如來前說道:‘我發願于人壽八萬歲時獲菩提果位。眾生貪心、煩惱彼時薄弱,厭離輪回之眾為數廣大,我願于此眾生中示現成佛。’寶藏如來即授記道:‘過一恒河沙數劫,出現青蓮實證劫時,有世界名殊勝四洲,眾生壽命八萬歲時,你即於此刹土成佛,號寶積如來。’

  寶藏如來又為海塵婆羅門二子至海塵最小婆羅門子各個授記,他們皆於青蓮實證劫時示現成佛。海塵最小婆羅門子名無畏愁,發願住持刹土之眾生壽命、所度化眾生數、僧眾總量、佛法住世長短,皆為前此七十九子願望總和。寶藏如來授記無畏愁將於青蓮實證劫後成佛,號離垢顯聖如來。

  當此之時,海塵婆羅門弟子三千萬坐於門外,海塵又一一勸發菩提心,勸請他們發願住持如來刹土。眾弟子中有一勝星,聞言乃道:‘吾等欲獲菩提果位,當以何種道、資糧、行為、隨念方得作佛?’海塵答言:‘應積集智慧、福德資糧,以無盡四寶藏為道,讚歎菩薩道為行。’ 婆羅門弟子勝星於是到寶藏如來前發願道:‘願于此濁世時成佛。’言畢,以發願及諦實語加持之力,勝星現出手中降下大象寶等諸多瑞相。寶藏如來授記道:‘你將示現成佛,號寶傘勝光如來。’

  寶藏如來如是一一為一千婆羅門子及三千萬海塵眾弟子婆羅門子各按其願力授記,最後成佛之數人佛號依次為: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婆羅門子中有一遍入風,因教授吠陀而為眾人恭稱上師。遍入風此時說道:‘我發願於五濁惡世興盛時成佛,特為具三毒之眾生傳法。’ 婆羅門子護星乃問:‘遍入風上師欲于五濁興盛之刹土成佛,有何密意?’海塵婆羅門答道:‘大悲心強烈之菩薩會于五濁興盛地示現成佛,因他欲慈心度化無有怙主、無有皈依處之可憐眾生。’ 寶藏如來旋即授記道:‘遍入風將於東方僧幢刹土成佛,號山王如來。’一千婆羅門子中,護星發願欲于人壽四萬歲時示現成佛。寶藏如來即為其授記道:‘當此娑婆世界人壽四萬歲時,你示現成佛,號拘留孫佛。’

  余諸二婆羅門子至九百九十九婆羅門子各個發願住持未來刹土,寶藏如來則一一為其授記:于此賢劫人壽三萬歲時,迦那迦佛出世;人壽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乃至人壽升至八萬歲時,又有彌勒佛出世。一千婆羅門子中,最小一子大勢力發願欲於賢劫所有佛前供養、聞法,並將于佛法隱沒時利益濁世眾生。大勢力願自己住持之刹土眾生壽命、佛法住世時日皆為前此一千零四位諸佛總和,賢劫諸佛教法下所有破戒、不恭敬、誹謗者皆得於大勢力教法中解脫輪回、趨入涅槃城。他發願完,寶藏如來即為其授記道:‘你將成為藥王明星菩薩,為賢劫最後一佛,號勝解光明如來。’

  海塵婆羅門聞已讚歎:‘我自此無需承侍你等,諸人可隨意行持。’ 海塵婆羅門下有五婆羅門子承侍海塵,海塵一一送與他們寶飾等物且勸其發心。寶藏如來複為此五子一一授記。

//**海塵所發五百大願

  海塵心生一念:我已於如來前勸無數眷屬皆發菩提心,眾人均發廣大願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薩皆捨棄濁世眾生,唯除遍入風。故我當為濁世眾生發願。如是發願必有利於人天眾生,諸佛菩薩亦必讚歎。將來有大悲心之菩薩會行此道,十方菩薩亦將度化濁世可憐眾生。我涅槃後過不可思議劫,十方諸佛定讚歎我今日所發之願,聽聞後也當發願住持濁世刹土。我現今應發大願、出獅吼聲。

  海塵婆羅門便將法衣披於肩上,來到寶藏如來前。當時千萬天人出擊鈸樂音、降下花雨,並讚歎道:‘善哉,善男子!’所有在場眷屬亦合掌讚歎:‘善哉,善男子!利益我等之大智者,你應發堅定誓願,我等樂聞。’海塵婆羅門於是右膝著地,當此之時,三千大千世界如來刹土皆一一震動,擊鈸樂器自然出聲,鳥、獸發動聽悅耳之鳴,一切樹木開花結果,世間惡趣眾生痛苦滅盡、生起慈悲心,虛空中天人以鮮花作供養。乃至色究竟天以下天界諸天人為聽海塵婆羅門誓言全都來到南瞻部洲,手捧妙香、鮮花等各種供品以作供養。

  海塵婆羅門合掌作偈讚歎如來道:
‘禪定解脫如梵天,色界光明如帝釋,廣行佈施如法王,具足寶藏如商主。
宣說滅法如山獅,不動穩固如山王,安祥平靜如大海,功過平等如大地。’
海塵如是讚歎如來功德後祈請道:‘如來尊者,我已勸請無量無邊眾生發菩提心,他們亦各自發願住持未來刹土。其願度化之眾生心地清淨、守護善根,因之易於調化。護星等一千零四位婆羅門子,如來也已授記皆當於賢劫中成佛。眾聖者雖願調化具貪、嗔、癡、慢之眾生,願以三乘佛法教化他們,但煩惱障深重眾生及濁世眾生均被拋棄。一切造五無間罪、舍法、誹謗聖者、執持邪見、遠離聖者七財、不孝父母、不恭敬比丘及婆羅門子、造諸惡業、做諸非福德之業、離十善道、于來世痛苦不以為然、不行三善行反持三惡行、被善知識與智者捨棄、身陷囹圄、趨入世間濁流、沉迷輪回利欲、跨入無明黑暗、為惡道摧毀,已入險道等等諸多眾生,皆不為此等聖者攝受。娑婆世界賢劫人壽十歲時,可憐眾生亦被捨棄。所有一切無有皈依處、怙主之眾,只能於輪回漩渦中承受種種苦痛。
  聖者所居刹土清淨無染,所調化眾生易於積累善根。不被攝受之眾生可憐可歎,此理昭然。’
  寶藏如來答道:‘所言正是。各個眾生依自己之意願發願、住持刹土,我亦按其誓願一一為之授記。’
  海塵婆羅門緊接著說道:‘世尊,看到此種情景,我心如紫根樹葉般跳動,並生起大痛苦,身體也感覺疲倦。世尊,眾菩薩已捨棄此等眾生,而於濁世黑暗中,我願以大悲心攝受他們。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於賢劫人壽一千歲時,願我長行菩薩道,對輪回不生厭煩心。願以禪定力長期調化眾生,以歡喜心使之行六度萬行。
  世尊所言無有相狀之殊勝佈施,我即以此行佈施波羅蜜多。生生世世中,無數眾生以乞討過活,我發願以飲食、藥物、寶傘、寶幢、珍寶等給予此類乞丐,且以大悲心不希求果報賜與他們。願我能見他們得解脫,願我能為利益如此眾生甘願捨棄一切。為利益眾生,極難佈施之自己眷屬、城市、王位、宮殿、子女、乃至自身皮膚、血肉、骨骼、頭、及至生命,願我皆以歡喜心佈施捨棄。過去無人行之佈施、未來行持菩薩道眾人任誰亦無法佈施之物,我願捨棄。無數生生世世,為獲菩提,願我能行佈施。不惟自己佈施,也能勸眾人佈施。
  願我以種種難行之行,持清淨戒律,行淨戒波羅蜜多。
  願我於難忍對境中,行堅韌、安忍波羅蜜多。
  願我以無為法寂滅之方式行精進波羅蜜多,觀一切有為法為空性。
  願我能行菩薩道永不退轉,為斷一切障礙修持空性,以此行禪定波羅蜜多。
  願我能接受一切無生空性,行智慧波羅蜜多。過去、未來諸菩薩以歡喜、堅定心難行此智慧波羅蜜多,願我能行之。
  願我能使一切眾生生大悲心,從初發願乃至得菩提之間,皆得具足殊勝大悲心。
  願從今乃至涅槃間,為使眾多菩薩生起稀有感歎,我佈施、持戒等無有絲毫傲慢與執著心。
  我為遠離七聖財、諸佛未調化、舍法、造諸惡業、趨入惡道等眾生發願,不希求自己安樂果位,以歡喜、堅定心利益此等眾生。
  為播植善根于一眾生心相續中,我願十大劫中以歡喜心感受無間地獄痛苦。
  為播植善根于一眾生心相續中,我願於旁生、餓鬼、貧窮夜叉、困苦眾人中感受各種痛苦。
  為播植善根于一眾生心相續中,我願利益一個眾生乃至所有眾生。
  願我能圓滿行持,達於赤手空拳或燒壞心相續般調柔境界(原意不明,藏文中亦不甚明瞭,請深思!)。
  願我除了為成佛而在兜率天變成天子、成為最後有者菩薩外,生生世世不希求天人安樂。
  願我於漫長輪回中,能供養微塵數如來,一一如來前能以微塵數供品供養。
  願我能證悟微塵數如來刹土功德。
  願我能使微塵數刹土眾生皆發菩提心。
  願我能使聲聞乘眾生按自己意願行各自之道。
  願我能於佛未出世時,以仙人禁行使眾生行十善道,使眾生具足禪定、神通等。
  如有眾生貪執己見,有眾生信奉大自在天,有眾生信奉遍入天、日、月、梵天、帝釋、大鵬等,于此眾生前,我亦變成大自在天等形象饒益他們。
  如有饑餓眾生,願我能用血肉佈施、救助;如有痛苦眾生,願我能以身體、生命救護。
  願我能以長期最大之發心利益損壞自己相續、喪失善根之眾生。
  願我能於長期輪回中,心甘情願感受極難忍之痛苦、強烈或中等痛苦。
  當婆羅門子護星於賢劫中成拘留孫佛時,願我能以聖者慧眼照見十方世界微塵數刹土中諸如來廣轉法輪及住世景象。
  願我能使敗壞心相續眾生、造諸惡業及捨棄善法之可憐眾皆得以行持無上菩提;願我能使此等眾生皆行佈施等波羅蜜多;願他們所造善根均為無上菩提之因,從而解脫惡趣束縛;願我能使此類眾生積累福德、智慧資糧,並使之趨入諸如來刹土中,如來當賜與他們無上菩提且為之授記;願這些眾生能獲等持、總持、安忍諸功德、並進而圓滿果地。
  願我能以種種法使眾生守持如來刹土,眾生亦歡喜接受。
  願我于拘留孫佛出世後能以各種供品供養世尊,且于拘留孫佛教法下出家,精進持戒、聞法、修持等持,並為趨入惡道、造不善業諸眾宣講佛法,使之調柔身心,接受我之勸化。
  願我於如來教法隱沒時,以任運自成方式廣做如來事業。
  從今乃至人壽一百歲間,願我能使所有造惡離善眾生行持三福德善法(施、戒、修)。
  願我能于人壽一百歲時,往天界為天人宣說佛法並調化諸天天人。
  人壽一百二十歲時,整個世間眾人陶醉于安樂、地位、美妙身相中。相續中有吝嗇心、趨入五濁黑暗之眾生,增上貪心等煩惱眾生,互相損害、譭謗聖者、捨棄正法等增上不善業、毀壞善法、無慚無愧、現種種疾病、相貌醜陋、持各種惡見、邪見之眾,遍滿世間。恒時聽聞老、病、死、殺害、怨敵、寒熱、饑渴、疲勞等不悅意音聲,毀壞善根之眾充斥世界,他們都已被善知識捨棄。心相續中充滿嗔恨之眾生,亦已被遍知如來及善知識捨棄。這些眾生漂泊於黑暗輪回中,雖以各自業力感召偶或能轉生於人壽一百二十歲時之賢劫,但因業力所感,具善根之眾也捨棄他們。他們多轉生於寸草不生之鹽鹼等荒涼粗糙之地,此等不毛之地多為微塵覆蓋,骯髒污穢、充滿蚊蠅、毒蛇、猛獸,並常起暴風驟雨,腥臭恒久不散。污水恣肆縱橫,淒涼冷雨難停。莊稼不能成熟,藥物、果實、飲食、受用皆不如願,且多已變成染汙、粗糙、與毒藥相和之物。眾生享用此類物品後,性情粗暴,易生嗔心、吝嗇心。他們會憎恨對方並致互相殘害;渴求血肉、獸皮;常執兵器殺害有情。眾人會以賽馬、劍術為樂,並喜握各種兵器。也有眾生樂行毫無意義之苦行、醜陋禁行……當此之時,為調化如上種種濁世眾生、成熟他們善根,願我能從兜率天降臨人間,入于轉輪王種姓父王之賢慧王妃胎中。此時,上至色究竟天,下至金剛大地以上,願遍滿大光輝。願此光輝于一切時照耀,三惡趣及人天眾生皆得以親睹。願所有見者能對輪回痛苦生厭離心,能希求涅槃,至少生熄滅煩惱心,最初聖道種子應播下。
  願我以精通一切諸法等持之一法門,亦能於隨後劫中宣說佛法,並於母胎中入定十月。
  願我成佛以後,從輪回中所度化眾生皆能見我於母胎中以跏趺坐入於摩尼寶般等持之相。
  十月期滿,以我所積真實福德等持力,願整個娑婆世界從色究竟天至金剛大地六次震動,眾生皆當蘇醒。
  願我從母親右肋降生人間後,此娑婆世界有大光輝遍照,所有眾生均得以了知。善根未成熟眾生能因之播下涅槃菩提種子;善根種子已成熟眾生,能生起等持苗芽。
  願我出生後,腳掌接觸大地時,娑婆世界金剛大地以上之大地六次震動,所有四生、五道眾生,水裏、虛空中眾生皆得蘇醒。願此等眾生心相續中,尚未生起等持苗芽者,我能使之生出;等持苗芽已生起者,我應使之穩固,使他們於三乘法中獲不退轉果位。
  願我降生於娑婆世界中後,大梵天、魔王波旬、帝釋天、日、月、世間怙主、龍王、非天天王、具神變之夜叉王、羅刹王、龍、非天諸眾,為供養故而現在我前。
  願我降生後立刻就能行走七步。
  願我能以自己所積福德等持力,于在場所有眷屬前宣說三乘清淨佛法。
  願我能調化所有當場眷屬中之聲聞乘最後有者。
  緣覺乘根機眾生,我願他們獲殊勝安忍;無上大乘根機眾生,願他們獲如大海般金剛定等持。依此等持,願他們超離三界。
  願我開始沐浴時,諸大龍王能來在我前為我行沐浴。凡見我沐浴者,願他們皆得現前證悟三乘法中所宣示之功德境界。
 任何見我乘馬車;做童稚遊戲;學工巧;做諸事業;學文學語言;于美女前享五種妙欲;對此世間享樂生厭離心;半夜捨棄王位後,著紅色衣、袈裟趨於菩提樹下等諸種景象者,願他們能對三乘法生信,且開始精進修法,並願我能為他們宣說佛法。
  願聲聞、緣覺乘者各獲等持境界。
  願我于金剛座吉祥草墊上跏趺而坐,能行持熄滅呼吸、如虛空般禪定。
  願我從禪定中出定後,自己享用芝麻粒之一半,另一半佈施乞討者。
  願我能使娑婆世界色究竟天以下天人均來向我做供養。
  願諸天天人見我苦行後皆能生敬佩心,願他們亦能行苦行。
  願我熄滅一切聲聞乘根機眾生煩惱,調化緣覺根機眾生成最後有者。
  願龍、夜叉、非天、具五神通仙人為供養我而來在我前,以我苦行之感召,他們全得調化。
  願四大部洲中,種種外道禁行者、苦行者面前均有非人助我調化,非人語於外道:“你等苦行實不究竟,此最後有者菩薩亦在苦行,而他定會成佛,故你等皆應前往一睹,受其勸化。”此等苦行者聞言後均能捨棄各自之苦行來在我前。見我苦行後,各入聲聞諸乘,依各自根機而得調化。
  願人間國王、人中英傑、城市中諸人皆能到我苦行之地,並依三乘法而得解脫;願諸女人為瞻仰我而來到我眼前,且成最後女身,最終各依自己因緣於三乘法中而得解脫;願飛禽走獸睹我苦行之後,永不再為旁生,並於三乘法中而得解脫;願餓鬼見我行持之後永不再為餓鬼,並於三乘法中而得解脫;願無量眾生見我苦行後皆生稀有心,于心相續中播下解脫種子;願我能於漫漫時日中,以跏趺坐厲行苦行;願我能行過去任一外道、聲聞乘者、菩薩眾未能行之苦行,未來亦能行如上之眾無法行之苦行。
  願我得菩提果時,能以大勢力勝伏所有魔眾,因前世業力剩餘之煩惱魔亦被降伏,現前成就無上菩提。
  願我能使一眾生獲阿羅漢果位,乃至二、三、四等所有與阿羅漢有緣眾生,皆得以我說法而得阿羅漢果位。
  願我即使只為一眾生亦能顯示數十萬神變。
  願我能為可憐眾生宣說正見、具成千上萬法義之詞句;願此等眾生皆據自己根機而得相應果位。
  願我能以智慧金剛摧毀眾生心相續中煩惱大山。
  願我能宣說使眾生趨入三乘法之佛法,能為哪怕一眾生宣講佛法,並賜其無畏佈施。為行佈施及賜其無畏,願我為說法能步行數百由旬。
  願在我教法下多有出家眾人,且出家時無有諸多障礙;於我教法下,可憐眾與脆弱、忘性大、精神障礙、譫妄、魯莽、邪見、因煩惱而心煩意亂諸眾,及諸女人皆得圓滿出家。
  願我具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伏婆夷四類眷屬。
  願有眾多大士弘揚我之教法。
  願諸天天人現見真諦;夜叉、龍、非天等能持守八關齋戒;乃至旁生也能行梵淨行。
  寶藏如來,願我得菩提時,任何眾生以嗔恨心用兵器、火、矛及其它武器損害我,以粗言惡語譭謗我、咒駡我、隨處造謠、宣揚生事,施與我有毒飲食,我未斷盡業障亦應先成佛。待我獲菩提時,眾生因前世所生怨恨,以粗言惡語詆毀我,用種種兵器、有毒飲食出我身血,我皆當賜與他們清淨戒律、等持、大悲,為他們宣說如天鼓聲般妙法,使他們獲清淨信心而行持善法。願此等眾生業障清淨、守持淨戒。願他們皆不以造此等惡業而障礙得離貪、生善趣及無漏法。願我自己業障亦得以究竟圓滿清淨。
  寶藏如來,願我獲菩提果後,全身所有毛孔每日皆能幻變具三十二相、八十好之如來,此幻化如來能入所有有佛住世、無佛住世、五濁興盛世界。此等幻現世尊每日於種種刹土中,在造諸五無間罪、舍法罪、誹謗聖者、與惡友交往、趨入聲聞乘、戒律不清淨、毀壞戒律、犯根本戒、焚毀心相續、善心敗壞、喪失善道、趨入輪回深淵、已入惡道等種種眾生前,宣說佛法。
  何人對大自在天、遍入天生信,願我即能以此類形象為他們宣說正法。
  願眾生於這些刹土中聽聞對我功德之讚歎並生羡慕心,且發願將來轉生我之刹土。
  此類眾生若于臨死時,我未能親去宣說佛法,或未能清淨他們心地,則我不欲成佛;此類眾生若死後墮於惡趣,亦或不能轉生於我之刹土獲得人身,則我前此所發誓願皆當敗壞,願我不能成佛,願我如來事業不應實現。
  其他刹土造五無間罪、趨入惡道眾生,若於死後轉生我之刹土則有種種相:身體顏色暗淡無光、面如食肉鬼、昏沉迷亂、臭氣熏天、毀壞戒律、短命夭折、罹患惡疾、失壞一切財物……為此類眾生得度,願我於娑婆世界之所有四大部洲,從兜率天降入母胎,長大後玩童稚遊戲、學習工巧技藝、行持苦行、降伏魔眾,及至最後示現成佛、廣轉法輪。顯示如是相後,最終顯現涅槃,並將舍利留於人間。願以此而調化眾生。
  願我得菩提後,僅僅宣說一句法要,亦能使——聲聞、緣覺根機眾生各自聽聞相應乘法語;所有遠離資糧之眾聽聞佈施法雨;遠離福德、希求善趣眾生聽聞持戒法語;互相憎恨、各感恐怖眾生聽聞慈心法語;殺害眾生之有情聽聞悲心法語;具嫉妒、吝嗇心眾生聽聞喜心法語;迷於色界、無色界眾生聽聞舍心法語;對欲界生貪之眾聽聞言其過患法語;反感、厭惡大乘法眾生聽聞隨呼吸生正念法門法語;執持邪見者聽聞緣起法語;孤陋寡聞眾生聽聞不忘失法語;執持惡見眾生聽聞空性法語;雜念紛呈眾生聽聞無相法語;欲求熾盛眾生聽聞清心寡欲法語;心地不清淨眾生聽聞心淨法語;善惡混雜眾生聽聞不忘菩提心法語;狡詐偽善之徒聽聞真實無偽法語;失壞信戒者聽聞無所依法語。願此等眾生皆得以據各自根機而聽聞相應法門。
  願我得菩提後,僅僅宣說一句法要,亦能使——具煩惱心眾生聽聞善心法語;遺忘善法眾生聽聞無忘失法語;造魔業眾生聽聞空性法語;希求勝義諦眾生聽聞真諦法語;受煩惱逼迫眾生聽聞無可言說法語;入不平等道眾生聽聞平等道法語;于大乘法門生稀有心眾生聽聞不退轉法語;對輪回生厭倦心菩薩聽聞歡喜法語;未了達善法、智慧、聖諦眾聽聞離於愚癡法語;滿足一般善法眾生聽聞聞法功德法語;互相用心不平等眾生聽聞無礙光明法語;疲厭做事眾生聽聞做事方便法法語;于輪回生恐怖眾生聽聞獅證法語;為魔眾壓服眾生聽聞英勇無畏法語;未見如來刹土眾生聽聞淨土光輝莊嚴法語;生貪、嗔心眾生聽聞山蘊法語;現見如來刹土莊嚴眾生聽聞無能勝幢如來莊嚴法語;遠離智慧眾生聽聞明燈法語;蒙蔽于無明黑暗中眾生聽聞日燈法語;精勤滅盡語眾生聽聞功德源泉法語;如與我爭鬥般眾生聽聞遍入天法語。願此等眾生皆得以據各自根機而聽聞相應法門。
  願我得菩提後,僅僅宣說一句法要,亦能使——心不穩固、易於變化之眾生聽聞穩固不移法語;貢高我慢眾生聽聞山王寶幢法語;捨棄過去盟誓眾生聽聞精藏法語;欲獲神通眾生聽聞金剛句法語;欲獲菩提果位眾生聽聞金剛藏法語;希求一切諸法眾生聽聞金剛般法語;希求了知眾生心態眾生聽聞他心通法語;欲了知其他眾生根機之眾聽聞智慧明燈法語;言談乏味眾生聽聞辯才無礙法語;欲獲法身眾生聽聞修行妙法資糧法語;見不到如來眾生聽聞目睹如來身相法語;一切散亂、憂愁眾生聽聞寂止法語;欲轉法輪眾生聽聞離垢法輪法語;趨入無意義世間學問眾生聽聞真諦佛法法語;僅觀一如來刹土眾生聽聞廣大佛刹法語;欲播下如來相好眾生聽聞如來相好莊嚴法語;言語木訥、囁嚅眾生聽聞無畏辯才法語;欲獲如來一切智智眾生聽聞無迷亂清淨法界法語;反復趨入現世法眾生聽聞穩固現世法法語;欲希求法界眾生聽聞殊勝神通法語。願此等眾生皆得以據各自根機而聽聞相應法門。
  願我得菩提後,僅僅宣說一句法要,亦能使——遠離智慧眾生聽聞勝妙智慧法語;入歧途眾生聽聞正道法語;希求如虛空般智慧眾生聽聞無所得智慧法語;欲求清淨六波羅蜜多眾生聽聞圓滿清淨六度法語;未圓滿四攝者聽聞圓滿四攝法語;希求四梵住眾生聽聞平等四梵住法語;菩提法未圓滿眾生聽聞圓滿出離心法語;不修智慧、有嗔恨心眾生聽聞大海手印法語;於無生法生稀有心眾生聽聞心性為空法語;喪失聞法能力眾生聽聞不忘失法語;相互不喜說愛語眾生聽聞忠誠法語;于三寶起信眾生聽聞三寶大功德法語;于佛法無饜足眾生聽聞法雲法語;持三寶斷滅見眾生聽聞珍寶莊嚴法語;神志恍惚眾生聽聞無喻法語;受束縛眾生聽聞虛空門法語;思維別無它法眾生聽聞智慧手印法語;持如來功德未圓滿見眾生聽聞現量世法法語;曾承侍如來者聽聞決定幻變法語;未來宣說唯一法眾生聽聞一切法門法語;精通一切經部眾生聽聞諸法本性同等法語;捨棄舊法、六隨順法眾生聽聞諸法實相法語;精進解脫心乘眾生聽聞獲神變技能法語;隨如來秘密而尋思者聽聞不隨它轉法語;不精進菩薩行者聽聞智慧殊勝法語;依賴親友眾生聽聞隨順他人法語;行殊勝菩薩行眾生聽聞殊勝灌頂法語;如來十力未圓滿者聽聞不壞法語;未得四無畏者聽聞無盡法語;未得如來不共法者聽聞不奪法語;認定見聞無意義者聽聞廣大誓願法語;焦慮於現量證悟如來佛法者聽聞無垢大海法語;希求佛陀一切智智者聽聞如來正等覺法語;未得諸佛意趣者聽聞宣說無量無邊法門法語。願此等眾生皆得以據各自根機而聽聞相應法門。
  任何無狡詐心、稟性真誠、願趨入大乘法菩薩,願我僅對其宣說一句法,他亦能獲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等持、七萬五千總持功德。
  為成大菩薩,願我能具足大精進、不可思議發願、智慧、殊勝菩提,身具相好莊嚴、語言善妙可滿眾生願;為得無可言說等持,願我能具足聞法功德;為得無有遺忘,願我能具足正念;為了知惡劣眾生,願我能最後顯示涅槃;為得誓言堅固,願我具足思維;為永不退失所發誓言,願我具足加行;為增上地道功德,願我能獲勝解;為能捨棄一切財物,願我具足佈施;為所聞法要融入清淨心,願我具足淨戒;為所有眾生離於怨恨,願我具足精進安忍;為積集資糧,願我具足精進;為神通滅盡定現前,願我具足禪定;為斷除煩惱習氣,願我具足智慧;為救一切眾生,願我具慈心;為不捨棄任何眾生,願我具悲心,為對一切諸法不生懷疑,願我具足喜心;為能不分別高低,願我具足舍心;為能起神機妙用,願我具足神通;為能擁有受用無盡寶藏,願我具足福德;為了達一切眾生心,願我具足智慧;為了知眾生如何證悟,願我具足妙慧;為得智眼,願我具足光明;為得意義、法、句、辯才無礙,願我具足四無礙解;為壓服一切造危害者與魔眾,願我具足無畏法;為得如來功德事業,願我具足種種功德;為能恒久、無畏為眾生宣講佛法,願我具足正法功德;為廣弘如來一切法要,願我具足光明;為能現前如來一切刹土,願我具足光輝;為得如來授記,願我具足神變;為能如實宣說真諦,願我具足如來幻變;為得究竟四禪足,願我具足神變;為能趨入如來秘密,願我能得一切如來加持;為能獨立獲取智慧,願我能得法自在;為能實行自己所言,不受任何損害,願我具足精勤善法之力。
  願我即便宣說一句佛法,也能使入大乘之無量無邊眾生行持善法且獲滿足。願此等大菩薩獲不隨轉智慧、佛法大光明,並於極短時間中獲如來正等覺果位。

  寶藏如來,其他世界中趨入三乘法眾生,如有造五無間罪、根本墮罪、毀壞自相續者,願以我發願力使之轉生我之刹土。
  行不善業、性情粗暴、為非作歹、急躁易怒、野蠻兇狂、無有厭世、飽受束縛眾生,願我以八萬四千發心、八萬四千種語言度化他們。
  此等眾生喜不善業、懈怠懶惰,願我能為其宣說八萬四千法門。
  大乘根機眾生,願我能為其宣說六度萬行法語。
  聲聞、緣覺根機眾生、善根未成熟者、不希求佛法者,願他們皆能暫時先皈依三寶、後行六度萬行。
  願喜殺生者斷殺;希求財富者斷除不予取;貪執非法行者斷除邪淫;樂說粗語者斷除妄語;飲酒者戒酒;如是造諸五不善業眾生,願他們守持五戒。
  願我能使不喜善法眾生守持即便一日八關齋戒。
  願我能使對善法信心不大眾生守持沙彌十戒。
  願我能使圓滿求善法者守持具足戒。
  所有造五無間罪、煩惱粗大深重眾生,願我能以種種神變、善妙文字語言調化他們,為之宣說五蘊、十八界、十二處法及無常、痛苦、無我空性法;願此類眾生最終趨入寂滅、無畏之涅槃城。
  願我能為比丘等四種眷屬宣說佛法。
  願我能為喜辯論眾生宣講辯論經論。
  願我能對於善法不生信眾生宣說種種教言。
  願我能為喜念誦者宣說禪定解脫道。
  願我即使只為一眾生亦能步行數十萬由旬為之顯示種種幻變而無有厭煩心。
  眾生趨入涅槃前,願我終生均能以等持力度過。
  願我涅槃時,遺體能變成芥子許舍利子以利益眾生。
  願我涅槃後,佛法尚能住世一千年,中有五百年為形象佛法期。
  任何眾生能對舍利塔歡喜供養珍寶、樂器,甚至僅持誦名號一次,頂禮、繞轉、合掌一次,或供養一朵鮮花,願此等眾生皆得按其意願於三乘法中獲不退轉果位。
  任何眾生能於我教法中守持一分戒律,或按我所說持戒者,及守持、念誦、為別眾宣說,或自己聽聞即便只有一偈,皆能生信,且對說法上師供養一朵花或頂禮一次者,願他們皆得按各自意願於三乘法中獲不退轉果位。
  一旦佛法隱沒、佛教燈火熄滅、法幢倒下時,願我之舍利能傾到于人間乃至金剛大地之上;此世界缺乏珍寶,願我之舍利能變成智慧藍寶石,如火焰般明亮。此舍利又上至色究竟天變成曼達羅花、薩亞紮花等多種花,並降下花雨;花雨中願傳出三寶音聲、居士戒等戒律音聲,又傳出聞、思、修、不淨觀、呼吸觀、四無色禪、十住處、八勝處、止觀、三解脫、三乘法等法音。以此法音宣流,色界天人皆能憶念前世善根。願此等眾生能於善法發誓願,且降臨此娑婆世界之人間,教化人行持十善法;欲界天人亦能聽此法音宣流,且於聽法後能斷除有結(三有之結。結指結縛,煩惱因。由煩惱故,心於三界貪著無厭,不行善行,力行惡行,後來定為眾苦系縛,故名為結。)、喜上界之心與心所,並能憶念前世善根。
  願此欲界天人能從天界降臨人間,教化眾人行持十善法;願眾多花能于天上變成金、銀、海貝、珍珠、藍寶石等各種珍寶;願如是珍寶能降於娑婆刹土;待降於娑婆世界後,願此珍寶能熄滅戰爭、饑荒、疾病、惡語中傷、毒藥等禍患;願此世界變為安樂、無病、無戰爭、無束縛等富庶之地;任何觸、見聞、享用此等珍寶眾生,願他們能於三乘法中獲不退轉果位;願此等舍利能存在于金剛大地以上之所有世間,於兵器惡劫時,將舍利變成安達尼珍寶,安達尼珍寶後又至色究竟天變為曼達羅等鮮花。花中降種種花雨,傳出三寶或其他悅耳動聽之音。凡此種種願皆能存在於世;至饑荒惡劫時、乃至疾病惡劫時,願舍利能變成珍寶,上至色究竟天以下變為各種鮮花,花中降下花雨且出種種妙音。願凡此種種皆能存在于金剛大地以上之所有世間;願此等舍利能於賢劫中廣做如來事業,使無邊無際眾生能於三乘法中得不退轉果位。
  願我行菩薩道時所教化之初發菩提心、中行六度萬行眾生,能過恒河沙數劫之後,於無邊十方世界中皆獲如來正等覺果位。
  我得菩提後勸發菩提心之眾生,或依我涅槃後之舍利而發菩提心眾生,未來於不同佛刹土中獲得佛果時,願他們能以美妙言詞讚歎我道:“賢劫時第四位如來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彼勸我等初發無上菩提心。時我輩皆為毀壞心相續,恒時造惡業、無間罪及持邪見者。世尊引導眾人行六度萬行,故我等乃得以現今成佛且轉法輪。”願我能如是令其遠離眾生之輪回,使無量無邊眾生暫獲善趣、終至於解脫。
  願所有希求菩提眾生亦能聽聞諸如來對我之讚歎;願此等眾生趨於如來前請求道:“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何願攝受五濁興盛眾生而發無上菩提心?”
  願諸如來能為善男子、善女人宣說我初發大悲心、菩提心,中間住持刹土之功德莊嚴,及以前如何發願之經過;願此等希求菩提心之善男子、善女人聞後皆感稀有,並對廣大菩提生信;願他們能對眾生生大悲心;願他們發願于五濁興盛刹土中攝受所有造無間罪、行不善業眾生;願諸如來能依他們各自意願而為其一一授記;除此而外,諸如來亦為此等善男子、善女人宣說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其舍利現大幻變令眾生初發菩提心、中圓滿六度萬行、最後成佛之經過。’

  海塵婆羅門如是在寶藏如來前為利益一切眾生而以大悲心發下五百誓願。海塵隨即又請求道:‘尊者寶藏如來,未來五濁興盛時如無有如來出世,所有造無間罪眾生已趨入黑暗,若我所發利樂誓願圓滿、且能做如來事業,則我定不捨棄所發菩提願,善根亦不回向其他刹土。也即不以此善根求得聲聞、人王之位;亦不希求財富、五種妙欲;不願以之轉生天人、尋香處。因如來曾言:佈施能得大受用,持戒能轉生善趣,聞法能得大智慧,修行能得妙果位,具福德眾生若回向善根則能成辦一切所願。佛所說既如此,則我誓願如能圓滿,我願將佈施、持戒、聞法、修行所得福德盡皆回向眾生。我願入無間地獄為眾生代受罪苦、感受無量苦痛,並以之為回向。願以此善根令地獄眾生獲得人身;願他們得人身後聽聞佛陀教法,以戒為師;願此等眾生終得涅槃;眾生業力如若未能滅盡,願我死後墮大地獄;願我身體能成如來微塵數身體,每一軀體皆如山王大,每一軀體能如現今之身軀一般感受苦樂;願如是之每一身體能於地獄中感受微塵數眾生強烈痛苦;如是十方微塵世界中,為利益任何造無間罪、舍法罪、及趨入無間地獄眾生,願我於無間地獄中受諸痛苦,願此類眾生勿墮惡趣,且於佛生歡喜心,並從輪回中得解脫,直至趨入涅槃城;所有十方微塵刹土中,以前世業力感召,有眾生生於燒熱地獄、極燒熱地獄、號叫地獄、大號叫地獄、眾合地獄、黑繩地獄、複活地獄中;有眾生墮於旁生、閻羅世界、貧窮夜叉、食肉鬼諸類中。願他們再勿墮落,而我則願墮入諸惡趣中,惟願他們得解脫。

  人中聾、啞、無舌、無腳、無手、神志不清者,造此諸業之人或感受此種果報之人,尚有食不淨糞眾生,願此類眾生皆能於各自所處位置而得解脫;如若未能滅盡他們業力,則我願墮入無間地獄;我得菩提果位時若未能滿此類眾生願,則我願於無邊輪回中,恒時於地獄、餓鬼、旁生、夜叉、非天、羅刹、人間感受種種痛苦;

  若我願眾生得菩提之誓願能滿足,則我現前如來正等覺智慧,請十方世界無量無邊如來為我加持,願我獲得智慧。

  世尊,我如是發願廣做如來種種事業,若我於賢劫人壽一百二十歲時現前如來正等覺果位,則請世尊賜予我獲無上正等覺菩提之授記。’

  海塵婆羅門如是發願已,除寶藏如來外,所有在場天界、地面中之人、天、非天等世間眾生紛紛落淚,且五體投地頂禮海塵並說道:‘大悲尊者,你之正念深奧無比,且對無邊眾生生大悲心,發甚深廣大誓願;能以如此廣大強烈之悲心利益眾生,並已攝受造無間罪等難以調化之眾;又能以如此堅韌之耐心護持誓言,我等均已了知。你實為眾生妙藥、皈依處、無偏親友,你為解脫眾生一切痛苦而發誓願,願你如願以償,願寶藏如來能賜予你無上菩提授記。’

  輻輪王則涕淚縱橫於海塵婆羅門腳下頂禮,且做偈讚歎:‘奇哉極為深奧,汝乃不住安樂,汝具度眾悲心,我實無法比肩。’觀世音自在亦誦偈讚歎:‘汝未貪有情,諸根極調伏,諸根獲自在,總持智慧藏。’大勢至等菩薩眾也各自呈偈以作讚歎。其餘眷屬皆五體投地,合掌稱頌,各自做偈以為讚歎。

  海塵婆羅門此時于寶藏如來前右膝著地,當此之時,整個大地震動,出巨大聲響。從此乃至十方微塵數如來刹土皆震動且出聲響。十方所有如來住世、不住世刹土均顯現極大光芒,降五顏六色繽紛花雨。諸刹土中菩薩眾趨於住持各自刹土之如來前詳問緣由,諸如來一一告之道:‘于一具清淨正念世界中有一寶藏如來,此如來前有一具大悲心菩薩正發願,寶藏如來欲為其授記,故顯現此等妙相。’眾菩薩皆問:‘此位菩薩何時發菩提心、行菩薩行?’諸如來答道:‘此具悲心之善男子現今始發無上菩提心。’

>

  東方刹土中有一刹土名為寶積,住持此刹土之寶月如來交給寶頂菩薩、月頂菩薩皎潔無垢美麗月亮花,且令其傳語於海塵婆羅門:‘大智者,你善妙非常,特贈你皎潔無垢美麗月亮花。大智者,你初發之菩提心因其大悲心之力,令十方世界微塵數刹土皆傳出美妙聲音,眾人稱讚你已獲大悲尊主名號。大智者,你未來以大慈大悲心所發誓願,願你具足大悲。你會再三樹立慈心勝幢,無數劫中,於無量佛刹中,你之美譽都將傳遍四方。大智者,你勸發菩提心之眾生也將得佛授記,並於其他刹土中示現成佛。成佛後亦會讚歎你助其成佛之功德。以上述三種理由,你將善妙非常。’寶月如來如是令寶頂、月頂菩薩傳語于海塵婆羅門。

  兩位菩薩及其他九億兩千萬菩薩來到寶藏如來與海塵婆羅門前,並按寶月如來所述如實相告。同此,南、西、北方及上、下諸方如來亦遣眾多菩薩贈花相贊。詳細經過原經中有廣述,在此恐繁未錄。如欲了知,請翻查原文。

  此時,三乘根機眾生如稻田一般遍滿現場,無量花朵變成花雨降於如來不住世刹土中,且從中傳出三寶、六度十力、四無畏等法語。為調化眾生而來此世界之在場大菩薩眾聽聞此法音宣流後,以海塵發願力、如來加持力、等持力而欲于此安住聞法。海塵婆羅門以皎潔離垢月亮花等種種鮮花供養寶藏如來,且請求道:‘尊者寶藏如來,請賜予我獲無上圓滿正等覺授記。’


[[part 2 終結]]


藏傳-白蓮花論。發願品 (麥彭仁波切) [Part 1]

內有釋迦牟尼佛所發五百大願,以及觀世音菩薩所發大願。
==

 白蓮花論。發願品
  白蓮花論.發願品   
    白蓮花論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發願品

勝蓮如來刹土莊嚴

  據《大悲妙法白蓮經》中記載:釋迦如來一時于王舍城靈鷲山說法。時有比丘六萬兩千,彌勒等不退轉大菩薩八百萬數,世間怙主梵天之類及天龍夜叉等大乘種姓眾生而為圍繞。彌勤、見義、獅慧等一萬余大菩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面向東南合掌恭敬,以歡喜、清淨心而白佛言:“勝蓮如來正等覺成佛以來示大神變,饒益千萬眾生善法利益。如來置眾生於不退轉菩提果位,實乃稀有無比。”此一萬大菩薩眾說完齊聲誦道:“頂禮勝蓮如來。”此時眾中有一菩薩名叫寶光,從座而起,恭問佛道:“勝蓮如來所住刹土距此世界遠近如何?他成佛後已過多少時日?”佛陀答言:“善男子,你以大悲為成熟無量眾生善根而問勝蓮如來成佛、示現神通變化、利益眾生種種事業,你所發問實為你福報、辯才所致,我當為你宣說,你應諦聽:

善男子,東南方去此過百千俱胝恒河沙國土,有世界名蓮花,其刹土具足種種功德莊嚴。繽紛鮮花、奇異妙香、盛大寶蓮嚴飾其處,又以藍寶石為地。諸大菩薩遍滿蓮花刹土,且處處皆聞佛法宣流。世尊勝蓮於昨夜盡、今晨啟時成就佛果,得無上菩提,現今發大神通、顯無量神變。勝蓮如來從頂髻中放大光芒,照徹上方世界微塵數如來刹土。諸上方佛土各大菩薩齊往下瞰,不見眾多山王,惟有無量無邊大菩薩遍滿世界。上方刹土中菩薩頓得等持、辯才、安忍、超地功德,已成最後有者之眾菩薩皆恭敬合掌、禮贊。他們親睹勝蓮如來身相、刹土、眷屬諸多圓滿、莊嚴相後,俱生大歡喜心,各以神變力前往蓮花刹土以供養如來。世尊勝蓮於行、住、坐時,伸廣長舌遍覆四大部洲,所有一切入定大菩薩各個出定依次供養。勝蓮如來又以大神變收回廣長舌,再於一一毛髮中放射六百萬道光芒,十方世界微塵許如來刹土皆蒙光澤。放光已,世尊勝蓮又收斂光芒於體內。

  勝蓮如來授記道:‘你等諸大菩薩皆當獲等持之菩提果。凡見聞、頂禮、恭敬、供養者,均可生於我之刹土。我以放光神變攝受你等。’言訖,勝蓮如來于所有眷屬、菩薩前廣轉不退轉輪之大法輪。

  蓮花世界光明普照,白天黑夜悉皆隱沒。蓮花閉、鳥聲小、諸佛菩薩入神定中永享安樂時,是為夜晚;花又開、鳥鳴啁啾、天降花雨、芬芳撲鼻、和風輕送,諸佛菩薩出定,勝蓮如來為菩薩眾傳大乘超勝聲聞之法時,則為白晝。此刹土之菩薩皆呈三十二相,光明通達一百由旬,得不退轉果位,具慈悲、清淨、無垢、入定、熄滅眾生煩惱、尋求善法之心,及能實施六度萬行、寂止、勝觀、正知正念、遣除一切魔障、違緣之能力。此皆因這些菩薩已于無量千百萬眾如來前勤行供養之故。

  蓮花刹土無有女人名,亦無不善業、煩惱、執著、黑暗、垢染、三惡趣之苦。無暇、荊棘、石子、日月星宿皆遠離,火、風、雲、雨均消失,惟依佛菩薩、珍寶福德之光而得以顯現。如梵天無欲界食物一般,此刹土眾生端賴禪悅、佛法、妙香為食,無一般飲食。有鳥名叫果鳥,出美妙、悅耳之音,演八菩提支法語。此土廣博無涯際,與須彌山相較,若此山高六十萬八千由旬,寬八萬四千由旬,若把與如此之須彌山相應的世界搓成芝麻粒許,蓮花刹土則可包容無量此等芝麻粒。且這個佛國刹土中眾生全為大乘菩薩,亦如極樂世界。勝蓮如來住世三十中劫廣宣妙法,至其涅槃後,佛法仍可住世十中劫。已生將生彼土菩薩眾,壽長四十中劫。

  此蓮花刹土久遠劫前本為檀香刹土,所有眾生並非皆為清淨。於此混雜之眾中,有一如來號勝月應世說法三十劫。一時于後夜時分示現圓寂,臨入滅時授記道:‘有一大菩薩名曰虛空手印。我滅寂後,佛法住世十中劫。于法最後入滅時,此虛空手印菩薩示現成佛,號勝蓮如來。’

  當此之時,此刹土中各大菩薩一一讚歎勝蓮如來道:‘我們于十中劫中將入滅盡定,直至勝蓮如來出世方出定。’勝月如來則對其宣說咒語道:‘此如來法門咒語為過去一切諸佛傳於紹聖者,今傳給你們。現在、未來一切諸佛均傳授此咒,你們實應諦聽且記取。’”

釋迦王如來當此之時在其眷屬前宣說此咒,時大地六次震動,現種種奇異神變。佛在無量聞法之菩薩眾前講述如何得不退轉菩提果及此咒語功德威力與因緣,所有一切現前不退菩提之菩薩眾,也各個講述了自己此前受持此咒之經過。釋迦佛還宣說了其餘奇妙之咒,並顯示種種神變利益眾生。

//* 輻輪王率眾供養如來

  有一大菩薩名叫寂慧問佛說:“世尊,其他諸佛刹土清淨離垢,遠離一切污濁,具種種功德莊嚴。唯有圓滿功德,具安樂之大菩薩,而無聲聞之名。
何以釋迦如來教化之婆娑世界,壽命濁、時間濁、眾生濁、見濁、煩惱濁興盛?
世尊成佛後為何為四種眷屬宣說三乘法要?
為何其餘佛陀攝持遠離五濁之清淨刹土,世尊獨應化在此等惡土濁世?”

如將釋迦佛的回答大略歸納,則可匯總如下:

  佛說:“善男子,諸大菩薩乃以大悲、願力攝受不清淨眾生。恒沙河數劫前,當此世界處持執大劫時,四大部洲出一轉輪聖王叫輻輪轉輪王(後來之阿彌陀佛)。
王下屬中有一海塵婆羅門(後來之釋迦牟尼佛),此婆羅門生一子具三十二相,名海藏。海藏出家後獲證佛果,號寶藏如來。寶藏如來置無邊無際眾生暫時處於善趣安樂,並終引導眾生趨於究竟解脫。

  寶藏如來有一次與眷屬及聲聞弟子同入城中。離輻輪王國土不遠處有園叫瞻洲園,寶藏如來與眾人皆住於此園中。輻輪王聞聽後即攜財寶及百萬眷屬前往親近、頂禮、聞法,並祈請世尊與眷屬能于冬季三月中受他們供養。寶藏如來聞後允諾。輻輪王即命其國中人民鹹來供養世尊,於世尊及眷屬所居之地廣建七寶宮殿,種種珍寶而為嚴飾,並供養法輪寶等七輪寶。且於每一僧眾、眷屬前以檀香粉、藍寶石等資具供養,日日於如來前恭敬供養莊嚴美妙之衣食,輻輪王亦親手執拂塵於如來前聽命。

  一千國王太子與一千小國臣民每日皆於如來前作如是供養。如來及眷屬應供圓滿後,無量無數眾生來到世尊前聽聞法要。諸天人彈撥各種出美妙音聲之樂器並降下花雨,著藍色衣服之四百萬夜叉前來護衛佛陀與其眷屬。輻輪王則於夜晚在佛陀、僧眾前供燈無數盞——他坐於佛前,頭頂、雙肩、兩手、兩足上放滿燈盞,如是供養、通宵不寐。承佛威神加持之力,輻輪王並無疲倦之態。王如比丘入於第三禪定一般,感受大樂,無有絲毫痛苦。

  如是供養三月之後,一千太子、八萬四千小國等無量眾生,人人皆於每一僧眾前供養、承侍,恭敬亦如輻輪王一般。王妃吉祥天女三月中恒以妙香、鮮花供奉如來前,成千上萬美女也在一一聲聞前作香、花供養。三月普供圓滿後,國王又做瞻洲純金質地飾品八萬四千、金輪王寶、神珠寶、玉女寶、大臣寶、將軍寶、大象寶、駿馬寶等七輪寶八萬四千,還將八萬四千太子、八萬四千小國國王、欣慕克等八萬四千城市、及八萬四千如意寶樹、八萬四千奇珍異寶、八萬四千七寶所成寶傘等人、財、物,再加只有國王才能享用的八萬四千妙衣,八萬四千珍寶念珠,寶鳥、寶獸、寶扇各八萬四千、取精妙藥八萬四千,尚有寶鐲、耳環、項鏈、臥具、鈴、鼓、海螺、寶幢、樂苑、燈器等無盡珍寶日用全都供養於如來前。為祈請佛陀幫助遣除、寬恕自己所造一切業障,並長住此瞻洲園,輻輪王說道:‘我為瞻仰、供養如來方常入此園恭敬承侍,祈世尊慈悲長住此處。’

  輻輪王之一千太子亦如父王誠心祈請,且各個皆得供養如來及其眷屬三月。

  此時,海塵婆羅門正以乞討之方式雲遊整個南瞻部洲,並沿路勸請眾生皈依佛門、發菩提心。當睜眼、根聚、輪輻、無惑、無畏、虛空、支生、成就等眾一千太子如輻輪王一樣,各自圓滿供養了三個月後,又用八萬四千七輪寶等廣作供養,凡此種種並不稍遜于輻輪王。供養完畢,有太子發願要成為梵天、帝釋天等天主及聲聞乘者或富翁之類,如此經過了二百五十年後,所有太子皆已輪番供養過如來並懺悔、發願,海塵婆羅門也結束雲遊來到瞻洲園。他一到此便用種種食品、資具祈請寶藏如來應供七年,寶藏如來慈悲開許。海塵遂如輻輪王所做廣大供養一般,於如來前奉行恭敬供養及承侍。

//*寶藏如來解析夢境

  一日,海塵心生一念:我已讓萬千無量眾生皆發無上圓滿成就佛果之菩提心,不知輻輪王又是如何發心?
是人王發心,還是天王發心?
那些發願得聲聞、緣覺或無上菩提之人的心行又如何?
我發願獲無上圓滿佛果並度化所有有緣眾生,國王所願為何?
佛陀、聲聞聖者、天龍夜叉皆應於夢中提示我。

  做是念已,當夜於海塵婆羅門夢中,無數恒河沙如來皆現其前。眾如來給海塵許多朵由金葉、銀根、蘭寶石花須、石精寶花蕊組成的寶蓮,每朵蓮花中都有日輪,日輪裏有七寶寶傘。一一太陽放光無數,光芒全部融入海塵婆羅門之口。海塵自己身體亦成如上千由旬之鏡面一樣廣大、清淨,且體內遍滿六十百千俱胝跏趺坐菩薩眾,各於蓮座上入深禪定。日光放光於海塵頭頂,七寶傘躍升到梵天世界。海塵四周圍繞以五顏六色之紛繽鮮花,花中傳出天人美妙樂音。

  恰在此時,海塵望見輻輪王遍身覆血,頭變豬頭,東奔西走,盲沖瞎撞。他吃了許多眾生後坐於埃繞拉大樹下,許多眾生又來吃掉輻輪王,及其骨架亦被啃齧一空。其他眾生倏而不見,國王屍骨又複生肉,身體上最終又生出豬頭。於是又開始狂奔且吃眾生,吃畢又坐於 埃繞拉大樹下,複被其他眾生所啖……如此迴圈不已。   

  至若王子,有些長豬頭、象頭,有些長犀牛、獅子、狼、狐狸、狗、猴子等各種畜牲之首,且身體遍覆鮮血。他們也吃食眾生肉,吃完坐於埃繞拉大樹下。接著又有眾生前來吃他們,吃至骨架亦無,後又生肉,長出獸頭,再食其餘眾生……反反復複,不知何時終了。

  有些太子,則以豆蔻花裝飾自己後騎於犀牛或馬車上,一邊向右邊方向望去,一邊就漸入迷途。

  帝釋天、梵天此刻已來到海塵面前,並對他說:‘你應給眾王子一人供養一朵寶蓮,其餘蓮花可分諸國王、臣民。’海塵聽從吩咐於是開始給諸人分蓮花,正分之時,夢忽覺矣。

  海塵醒後暗自思忖:國王太子想必喜歡輪回之安樂,騎馬、騎犀牛之屬料想已發下入聲聞乘之願。我能見到諸佛放大光明,應代表我讓南瞻部洲眾生獲三福德之功德。我已引領無數南瞻部洲眾生趨入善法,且供養佛陀七年,具體夢境之解析應問於如來。夢中我見到十方諸佛,諸佛還送鮮花於我。我已發無上菩提心,與此夢相究竟有何關連,應問如來。我還見蓮花及花中日輪,光明赫奕日光入我口中,身體變長增大,體內有許多以跏趺坐禪定之菩薩,帝釋天、梵天要求我把蓮花分給諸人,這些又是什麼因緣?到底又標誌著哪些征相?我應詳細問於如來。

  第二日早,海塵來到寶藏如來前先行種種飲食供養,待圓滿後坐於佛前低矮坐墊上。此時,輻輪王與一千太子為聽法故也來在佛前。海塵婆羅門在眾人前講述完了這個夢境,世尊於是說道:‘海塵,你見恒河沙數佛陀且送你蓮花,花中有光融入汝口,此乃你雲遊四方二百五十年,引領無數南瞻部洲眾生發無上菩提心之功德所致。如此利益眾生、使他們發心,諸佛皆為你授記。眾世尊又送七寶寶傘高至梵天,此為你將來成佛時,妙音周遍十方恒河沙世界之表徵。你之肉髻見而不令人生厭,將為整個三界之莊嚴。而你體內有六十百千俱胝禪定菩薩,表你未來成佛時,將使無量眾生發不退轉菩提心及發願成佛。你涅槃後,這些眾生於微塵數劫後必在其他種種佛國刹土成就佛果,並感恩禮贊道:“我等今日成佛全賴海塵婆羅門昔日發願之力。”此為你夢中體內顯現眾多菩薩之所象徵。至於夢見諸國王及太子生出豬頭、狗首,遍身覆血,啖吃余眾畢,又坐於埃繞拉大樹下被其餘眾生吞食。忽而身體又恢復如初,便如上所為,翻來覆去輪番不休。此等現象皆顯示愚笨之眾雖經勸化,而後發心行善,但只願以此善根得人天果報,故而才成為眾生享用品。諸趣之中,天人有死墮之苦;轉生為人後,又受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等百般痛苦折磨;旁生有愚癡及砍頭之苦;餓鬼飽受饑渴之苦痛;地獄離不開寒熱煎熬,此類愚笨眾生皆得輾轉於六道中受此難忍眾苦。至於夢見以豆蔻花裝飾己身,騎犀牛及坐馬車之輩前往迷途,則當代表一些受你勸化而行三種福德之人,只顧自己入於寂滅,已趨入聲聞乘。’

//**海塵勸請眾生各發無上菩提心

  海塵聽罷就對輻輪王說道:‘國王獲此暇滿難得人身且值佛出世實如曇花現世,短暫而又稀有。況且又對善法生起信心且發下大願,亦為難能可貴。但不知國王知否,王政實乃痛苦之源,四大部洲之王位政權亦成痛苦之因,依此只能于輪回中長久感受痛苦。而人天福報亦如微風,飄忽不穩且終將散逝。凡夫只知希求水月般的妙欲,又始終不知饜足。喜好人天福報者,將來必有墮落之日,何況人天諸界中,本身就要感受六道各自不同之種種痛苦。此等漂轉於輪回中之凡夫,因無善知識引導,諸如“以前沒得到的境界以後想得到”、“以前沒證悟,今後一定要證悟”、“過去沒現量見到,將來要現量見到”之類的大願,這類眾生斷不可能發下,亦不會精進修持。他們對能滅盡一切痛苦根源之菩提心,不僅不希求,反而心生厭煩,而於一切痛苦輪回之根則無有厭離之意。國王,輪回實為所有煩惱、痛苦之根,需加以悉心觀察。國王已于佛法上做了大事、種下大善根,又對三寶生信,於佛陀前做能得大受用之供養,為轉生善趣而守持戒律,且親聆佛陀宣示法要,亦得大智慧,廣行上供下施之舉……圓滿此等善根後,國王實應發無上圓滿菩提心。’

  輻輪王則回答道:‘我不想發無上圓滿菩提心。為享輪回中之安樂,我已做了佈施,也守持了戒律,還聽聞了佛法。怎奈無上菩提非常難得,故我不欲發此大願。’

  海塵婆羅門聽後就再三勸請道:‘大王,菩提道善妙異常,你應發願;菩提道通達無礙,你應起信;菩提道是清淨心之道,是正直大道、絕無彎曲。菩提道無有麻煩障礙束縛,亦無有狡詐煩惱之處,清淨非常。此道乃一切諸佛所加持,你應生歡喜心;菩提道同于一切智智之如意寶,你應珍惜;菩提道遠離一切不善法,為趨入善趣因。大王,菩提道是涅槃、究竟安樂之道。是故,國王應發無上菩提心。’

  海塵廣宣、讚歎了菩提道功德後,輻輪王答道:‘婆羅門,如來于人壽八萬劫時出世,並無熄滅惡趣眾生痛苦,所有眾生皆據本身善根大小而享相應安樂:有眾生成就等持陀羅尼;善根殊勝之菩薩獲不退轉菩提:亦有眾生享受人天福報。眾生如是各依其善惡業力感召果報,如來並未滅除任何一個眾生之痛苦。如此說來,佛陀究竟度化了哪一個眾生?儘管佛身相是大福田,如來亦未造成眾生善根,眾生也非解脫痛苦。我實已發菩提心,行菩薩行,積累大智慧,且趨入不可思議法門,並因之而調化眾生,做如來事業。只因有些如來刹土亦存在煩惱眾生,我不發成就此等不清淨佛國刹土之願而已。若我未來能住持清淨刹土,能利益眾生而成佛,則我願行菩薩道。’

  正當此時,寶藏如來入明鏡莊嚴等持,刹那時分,十方微塵數莊嚴清淨刹土紛然呈現。有刹土正有佛顯示涅槃,有些則顯示如來已入涅槃;有些刹土中,如來正住菩提樹下顯現降魔景觀;有些刹土中顯現如來成佛後轉法輪之情景;有些刹土只有諸佛菩薩以及聲聞,有些則有聲聞乘者,有些則既無諸佛菩薩又無聲聞行者;有些刹土充滿五濁煩惱之眾生,有些無此等煩惱之眾;有些刹土眾生根機殊勝,有些刹土眾生根性惡劣;有些刹土眾生壽長,有些刹土眾生命短;有些刹土正在成形,有些則處住劫,有些因受大火等災難而趨於滅亡。

  種種刹土一一各以等持力而顯現,一目了然、清晰可辨。

  海塵語于輻輪王:‘請觀佛之刹土各個不同之莊嚴景象,併發菩提心。你應任意選擇一刹土發願。’

  輻輪王於是在如來前合掌請求:‘我當如何發願以得清淨刹土?如何令眾生心皆清淨無染?眾生如何方得以長壽?’

  寶藏如來答道:‘輻輪王,大菩薩以發願力得以轉生五濁興盛刹土,亦可以發願力轉生清淨離垢刹土。’輻輪王聞已答道:‘我欲轉生無有五濁、清淨無染之刹土。’

  寶藏如來回答說:‘汝之因緣時節應已成熟,可發此願。’輻輪王於是在佛前頂禮。後歸家觀想清淨佛刹之貌。

  海塵婆羅門隨後告訴睜眼大太子說:‘你應發無上菩提心,勤修福德並回向功德。’睜眼太子答道:‘我欲歸家,于寂靜地思維佛刹莊嚴景象。如能發菩提心,我當親往佛前發願發心。’言畢返家,思維佛陀刹土種種功德莊嚴。海塵又在其餘千名太子前一一如前勸發菩提心,並及八萬四千小國國王與無量數眾生,皆承海塵勸請而發無上菩提,各自歸家穩坐,思維如來刹土莊嚴功德。

  海塵一日心生一念:我已勸如許多眾生皆發無上菩提心,且親在佛及僧眾前恭請、承侍、供養七年。所發無上菩提心、誓願倘能成辦,則我欲所有一切天人、非天、羅刹、夜叉、鳩盤荼之類亦能做廣大供養,我想先見多聞天王。做此念已,多聞天王與數十萬前後圍繞之夜叉現於婆羅門前。多聞天王說:‘你有何等欲我幫助完成之事?’海塵問道:‘你是誰?’天王回答道:‘你聽聞過多聞天王名號嗎?我就是。今日找我有何貴幹?’海塵婆羅門就對多聞天王說:‘天王,你實在應該廣行上供下施。’‘我願成辦你所希望之一切事情。’多聞天王應答道。婆羅門即說道:‘天王應立刻照我所說行事,勸請所有眷屬同發無上菩提心。欲發心之夜叉應於海邊取蛇心檀香、白檀香,有些則應覓各種妙香、鮮花,如此當能助我於佛前日日供養。’天王聞言應聲答道:‘謹遵君命,傾刻照辦。’

  多聞天王返回後即刻擊鼓集眾,對諸夜叉、羅刹說:‘你等應知,現在瞻部洲有一海塵婆羅門,正于圓滿正等覺寶藏如來及其比丘僧眾前供養、承侍七年。你們皆應隨喜且發無上菩提心。’無數夜叉、羅刹聽罷合掌讚歎:‘海塵婆羅門供養、承侍世尊功德,我輩皆至心隨喜,併發圓滿菩提心、回向此功德。他所求之事定一一奉行。’多聞天王說:‘你們好好聽著,如欲獲善根、福德者,今海塵婆羅門七年供養如來,需蛇心檀香、白檀香以作供奉,你們應往海邊找尋。’九萬二千夜叉齊聲應諾:‘我們取蛇心檀香及白檀香。’四萬六千夜叉答道:‘我們去尋妙香。’五萬兩千夜叉答以覓取鮮花。兩萬夜叉說:‘為供養世尊,我們要找到取精妙藥、神饈等神藥異草。’七萬夜叉答言:‘供養食物應屬我輩分內之事。’

  海塵聞已又起念道:尚應使其餘持國、廣目、增長三大天王、龍王、夜叉、羅刹等眾前來發無上菩提心。做此念已,承佛神力加被,第二個、第三個四大部洲所有四大天王及其眷屬全部來在海塵面前。海塵亦如是勸他們發無上菩提心。

  海塵又生一念:如我發願、發心功德圓滿,所有欲界天人也應受我教化上供下施、發無上心,故而帝釋天、離爭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天天人也應現在我前。思慮及此,五天天人全都應想而來,且說道:‘你有何事欲我等承辦?’ 海塵則說:‘為供養世尊,你們天人都應以寶樹、香花、天人妙衣、寶墊、飾物、寶床、寶傘、勝幢、樂器等所有天人美妙物品,嚴飾如來所居之瞻部洲瞻洲花園。’ 五大天主各回其土,集中持西天子所有天人後說道:‘瞻部洲瞻洲園欲做裝飾,應以各種寶墊、美食等物而為飾品,一一宮殿應如帝釋天宮莊嚴勝妙。’佈置妥當,一日之中,所有要求皆得圓滿,使人間花園齊於天上世界。五大天主隨後趨於婆羅門前:‘人間瞻洲園裝飾已畢,尚有其餘我們可效力之事嗎?’婆羅門回答說: ‘五大天王在諸天人中極富威望、統領天界,應召集所有天人,讓他們親往人間,見聞、頂禮、承侍佛陀並聽聞妙法。’五大天王即召告所有天人道:‘你們均應隨喜海塵婆羅門種諸善根,併發無上菩提心。’無數天人聞天主所言全部照辦,為聽佛法及供養佛陀,到黃昏時分,五天王率數多十萬眷屬齊往瞻部洲,在佛前聞聽法要,從虛空中降下花雨,彈撥能出美妙音聲樂器。

  海塵又思忖道:非天若能前來肯定是件好事。念訖,五大非天天王攜剛波等魔眾,及大梵天等千百萬眷屬,尚有第二個四大部洲帝釋天等五大天王現在其前,如是等梵天、非天、魔眾、第三個、第四個、第五個四大部洲之各天、非天、魔眾、梵天等眷屬,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天王、天及非天等無數眾生,皆如前所述,各發無上菩提心,聽聞佛法、供養佛陀。

  海塵於是又想到:瞻部洲與所有世界中人及旁生、地獄眾生,所受諸苦皆當熄滅,如來應于眾生前顯示幻化,調化他們發無上菩提心。做此念已,如來覺知,即入等持,身體汗毛發光無數,滅盡眾生痛苦。這類眾生親睹如來身相,都發無上菩提心。世尊如是利益無量眾生。

  瞻部洲人們聞得如來所居瞻洲花園為天人裝飾,造無量宮殿,眾人都欲拜見世尊、聽佛傳法,便相率來到如來前。此瞻洲花園有七寶組成之門二萬扇,每一門上均列寶座五百座,每一座上有婆羅門子五百數。凡入此二萬門者皆皈依三寶,發無上菩提心。

  婆羅門如是七年中令天人、龍、非天、夜叉、羅刹、食香者(乾達婆)、餓鬼、食肉鬼、地獄及旁生等無數眾生發無上菩提心。七年圓滿後,又做法輪寶以外的八萬四千法輪供養,大象寶以外的七寶裝飾之八萬四千大象、駿馬寶八萬四千等供品也做供養。

//*輻輪王與諸人發願並得授記

  輻輪王也於七年之中未生貪、嗔、癡等念,亦未生起執著國政、財富、兒女、飲食、睡眠等念頭,自他之心也未曾生起。七年中,他沒躺下睡過覺,亦無白天、夜晚、色、聲種種心念,身體也沒有生疲勞感之念頭。輻輪王恒時明然照見十方微塵數如來刹土功德莊嚴,不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諸種法,唯觀如來清淨刹土,且發願。

  國王如是明觀,一千太子、八萬四千小國國王、及與成千上萬無數眾生皆住於寂靜地觀想如來刹土。有眾生觀清淨刹土,有眾生觀不清淨刹土。待七年圓滿時,海塵婆羅門欲在如來前做七寶供養,便合掌請求:‘尊者如來,我讓輻輪王及一千太子、八萬四千小國國王等眾生為發無上菩提心安住於寂靜地專注觀想,請世尊讓國王及眾生全部出定,併發堅固不動菩提心,且為他們授記。’

  寶藏如來即入智慧行等持,口出藍、紅、白、深紅、水晶、銀色光,眾光於眾人前幻化成梵天而使之出定。梵天說道:‘諸位朋友,請從作意、入定中出定。海塵婆羅門七年供養已圓滿,今佛欲往他方,你等皆應往如來前供養、承侍。”眾人互相告之,最終傳于輻輪王。王即從作意、觀想中出定,攜眷屬來到如來前。時天人奏發美妙音聲之樂器,輻輪與一千太子等頂禮並坐於世尊前。

  海塵婆羅門對國王說:‘大國王,你與眷屬供養、承侍如來三月,我當隨喜功德,此供養之功德、善根應回向無上菩提。’海塵又如是隨喜一千太子等其他眾生供養功德、善根,且要求他們也將此功德回向無上菩提。諸事完畢,寶藏如來思量到:婆羅門已使如許多之眾生發不退轉菩提心,我當授記這些眾生未來刹土。念畢,佛陀面呈笑意,發光入不遺忘菩提等持,並以此微笑之光顯現無量無邊如來刹土,此中可見輻輪王未來刹土種種功德莊嚴。十方無量刹土眾菩薩均睹如來所放光芒,為頂禮、承侍世尊寶藏而紛紛前來。他們以菩薩大幻變法供養如來,且欲聽聞此等發心菩薩所得授記。

  海塵婆羅門語于輻輪王:‘你欲住持之未來刹土功德莊嚴如何?你當發願。’

  輻輪王即于寶藏如來前合掌說道:‘我恭敬、供養如來之善根已回向無上菩提,七年中思維如來刹土功德莊嚴,現我發願:我將來成佛時住持之刹土當無三惡趣,所有不善業及死亡時之痛苦音聲亦不存在。眾生壽命、身體、等持、神變全為清淨,器世間與有情世間功德廣大、清淨。我欲成就如此刹土。’此發願全過程在原經中有廣述,在此恐繁未錄。

  輻輪王又說道:‘在器情世界變成如是清淨刹土之前,我願積集清淨資糧,行持菩薩道,待時機因緣成熟後於菩提樹下發願,發願之刹那頓獲無上佛果。當此之時,如來之身光、眷屬、聲聞、菩薩僧眾壽命、刹土種種莊嚴景況,無人能知曉、測度,唯除如來一切智智。千萬諸佛亦讚歎我刹土功德莊嚴無與等倫。凡聽聞我名號者皆得往生我之刹土,唯除舍法、造五無間罪者。’此乃輻輪王之願。

  寶藏如來聞已讚歎:‘善哉,輻輪王!你願實為深奧。國王請看,從此過西方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名自在莊嚴,有如來自在妙音正住世傳法。此土無聲聞、緣覺名,亦無有聲聞、緣覺諸法,世尊自在妙音所傳皆為大乘法要。此土眾生全為化身,無女人名。如來涅槃後,佛法趨於隱沒。六十中劫後,此世界名為山光刹土,無邊智慧功德王如來出世,其刹土功德莊嚴與自在莊嚴刹土無有二致。如來壽命六十中劫,涅槃後,佛法住世十六中劫,隨後隱沒。過一千中劫,此世界又名極喜刹土,光明如來出世。此佛壽命、刹土莊嚴與無邊智慧功德王如來、山光刹土無有區別。佛法隱沒後,又成輪輻刹土,寶藏自在妙音如來出世且住世五中劫,其土功德莊嚴等同於極喜刹土。佛涅槃後,佛法住世七中劫。待佛法隱沒後,此刹土又現出無量如來,無量如來雖示涅槃,但刹土不生不滅。又過恒河沙數劫,出現第二個恒河沙數劫時,此刹土名極樂世界。你即於此刹土獲無上圓滿佛果,號無上圓滿正等覺無量光如來(阿彌陀佛)。’
  輻輪王聞已問寶藏如來:‘世尊,在這個刹土上,先前成佛之菩薩皆從何處發願而來?’
  寶藏如來答言:‘他們乃於其他刹土中發願來此世界,皆承過去、現在諸佛授記而獲無上圓滿佛果。’
  輻輪王又說:‘讓我等發無上菩提心之海塵婆羅門,何時成佛?’
  佛言:‘此婆羅門具廣大悲心,他轉法輪時,獅吼聲你亦能聞。’
  輻輪王接著說道:‘如來為我授記,如我所發之願未來皆得圓滿,我現今於如來前五體投地頂禮之時,恒河沙數世界皆當震動,器世間住世之諸佛都應予我授記。’言畢頂禮,如其所說,諸佛同為其授記。
  寶藏如來緊接著說:‘你應攝受殊勝眾生,恒河沙數諸佛為你授記,山河大地亦已震動,都證明你將成人天導師。’如來說完此番話,輻輪王滿意非常,為聽法故乃坐於如來近旁。
  海塵婆羅門又如是勸請睜眼太子,太子乃請求佛陀道:‘我觀惡趣眾生有難忍之痛,善趣眾生亦為煩惱所縛再墮惡趣。其餘眾生又為惡知識攝受,墮於非法黑暗中,滅盡自己善根,複被惡見鯨魚吞噬而恒處惡道中。為此眾生,我將自己善根全回向無上菩提,為這些眾生能行持菩薩道。唯願受苦、缺乏佛法、怯懦之眾生,憶念我時誦我名號,我當以天耳、天眼聽聞照見。此等可憐眾生未得解脫之前,我不先得菩提。依此殊勝發願力,我長久住世,願眾生皆得離苦得樂。依我珠勝大願,我為此等眾生恒行菩薩道。願如來圓滿我願!
  輻輪王成為無量光如來後,在其顯示涅槃與佛法隱沒之間,願我行持菩薩行。無量光如來佛法於後夜隱沒,願我黎明時成佛。請寶藏如來與十方諸佛為我授記。’
  寶藏如來授記道:‘善男子,你觀惡趣眾生而發大悲心,以此緣故,你名觀世音自在。觀世音,你能度脫無量無邊眾生痛苦,行菩薩道時亦能成辦如來事業。善男子,無量光如來涅槃後,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佛法於一日後夜時分隱沒,你即于彼時在菩提樹莊嚴之金剛座上成佛,號如來正等覺勝光吉祥王如來。’世尊壽命、佛法住世數量、太子所說諦實語、世界震動、出擊鈸樂器妙聲、諸佛授記等諸多情況,在經文中有廣說,如欲了知,請翻查原經。

  海塵婆羅門又如是勸請二太子輪輻等其餘太子發願將來住持各自之刹土,他們各依自己所願發願未來住持種種刹土,並行菩薩行。後蒙如來授記、出諸種瑞相之詳情,本經中均有廣述。寶藏如來授記二太子輪輻名大勢至菩薩,且授記觀世音菩薩成勝光吉祥王如來後,所住持刹土名清淨寶積刹土。大勢至菩薩于勝光吉祥王如來涅槃後示現成佛,號堅固功德寶藏王如來,所住刹土功德莊嚴與清淨寶積刹土無有二致。

  三太子根聚亦發願行菩薩道、住持具足功德之廣大刹土。寶藏如來聞已讚歎:‘善哉,善男子!你聰慧穎異、心地善良,所發大願實為深奧。你具足殊勝功德、智慧,為利一切眾生發願住持功德、智慧圓滿之刹土。以此緣故,乃名文殊師利菩薩。文殊,於第三個恒河沙數劫中時,南方有世界名離垢清淨刹土,你即於此刹土示現成佛。娑婆世界亦屬此刹土。你成佛後號如來正等覺普見如來。’

  四太子無惑發願欲如文殊菩薩行菩薩道,住持功德圓滿之刹土。寶藏如來為之授記道:‘你行菩薩道時,能摧毀無量眾生煩惱大山,廣做如來事業,故名金剛智慧吉祥菩薩。于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離此往東越十恒河沙數國土,有世界名睜眼刹土,如你所願,此刹土具足功德莊嚴。你成佛時,號普賢如來。’

  五太子無畏發願未來住持無有煩惱、惡趣,如蓮花如來所居之刹土。寶藏如來授記說:‘善男子,你所發誓願殊勝、刹土美妙,不久當獲等持。以說諦實語之力降下花雨,虛空中遍滿蓮花,你名虛空手印菩薩。于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你於東方蓮花刹土成佛,號勝蓮如來。壽命、菩薩僧眾無量數。’

  六太子虛空發願住持刹土同于虛空手印菩薩。寶藏如來為其授記:‘善男子,善妙無比。你願實為廣大,諸多十方恒河沙數世界合為一世界,此世界具種種極悅耳動聽音聲。你為極明顯菩薩,將于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於東方日月刹土成佛,號法自在王如來。’

  七太子支生發願住持無煩惱、惡趣、女人之刹土,此刹土亦無有山岩、凹凸不平處、石子、荊棘、糞便、鼻涕等不淨物。唯有具寶石、鮮花、各種樂器之莊嚴圓滿世界,而有情世界則皆具等持,能現見十方諸佛具足種種功德莊嚴刹土。寶藏如來授記道:‘善哉!你為獅香菩薩,于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從此往東過四十二恒河沙數世界,有世界名藍香離垢刹土,你即於此刹土示現成佛,號離垢光明見相自在王如來。’

  八太子無害發願住持刹土一如藍香離垢,亦如前行菩薩道。他發願說:‘我欲顯現莊嚴等持,能修持一萬一千等持,能現見十方無邊如來、三世諸佛尊嚴,現見無邊聲聞圍繞之如來相,變幻微塵數身體於如來前做頂禮及無量供養,度化眾生,所願如離垢光明見相自在王如來。’無害太子發願時現出種種瑞相。寶藏如來為他授記說:‘善哉!你所願刹土清淨非常,無量眾生受你度化願供養無量諸佛,你未來名為普賢菩薩。普賢,你於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從此過北方六十恒河沙世界,有世界名為智慧水清淨功德刹土,你即于此土成佛,號如來正等覺智慧金剛自在寶頂如來。’當此之時,有懈怠眾生一萬名異口同聲發願道:‘普賢菩薩行菩薩道、住持刹土,吾等皆欲往其刹土成佛。’寶藏如來也為他們授記道:‘你等未來皆能于智慧水清淨功德刹土近旁示現成佛。一千人同取一名,號無垢妙音自在王如來等等。’

  九太子無罪發願道:‘我行菩薩道時,乃至得菩提果之前,願生生世世不生後悔、疑惑、擾亂他人、聲聞緣覺等諸不善業心;生生世世出家求道,恭敬說法上師;誓言堅固,允諾兌現。’無罪說此諦實語時,現出手中降下天人千輻寶輪等稀有瑞相。寶藏如來則為他授記說:‘善哉!你所發大願實為美妙,且將依天人法輪而利益無量五濁興盛眾生,使他們獲無有垢染心併發菩提心。你未來將成不動菩薩,且當作佛,故應發願住持自己所願之刹土。’九太子答言:‘我發願住持刹土有以黃金為地,地平如掌,天人如意寶遍滿等器世間功德。還具有無惡趣、病、老、死諸苦,具足隨念佛陀等善法,離我法二執等眾生功德。實為宮殿、衣飾、樂器等安樂資具一一具備之極稀有刹土。’寶藏如來聽罷就授記道:‘善男子,不動菩薩你將于第二個恒河沙數劫中時,離此向東越一千佛刹,有世界名現喜刹土,具足你所願諸種功德。你即於此刹土示現成佛,號不動佛。’

  十太子雪寶發願同于不動菩薩。寶藏如來授記道:‘你發願廣大,兼以蛇心檀香賜與許多眾生,讓他們觀想佛陀。以此功德,你將成為香象菩薩。待不動佛圓寂後,佛法隱沒七天,你即於現喜刹土成佛,號金花如來。’

  十一太子獅子所發之願與香象菩薩無有區別。寶藏如來授記道:‘你為寶頂菩薩,金花如來圓寂後再過三中劫,你即成佛,刹土名勝月刹土,功德莊嚴等同不動佛刹土,號香象自在妙音如來。’

  十二太子年迪等五百余太子皆發虛空手印菩薩之願,且發願住持未來刹土。寶藏如來一一授記他們將轉生之佛刹。四百太子又發願,其願同于金剛智慧吉祥如來,並發願未來住持刹土。寶藏如來一一為其授記。

  余諸九十太子所發之願與普賢菩薩無有二致,並一一發願未來住持各自佛刹。寶藏如來皆為其授記。

  此時八萬四千小國國王均發願于未來住持具莊嚴功德之刹土,九億兩千萬眾生亦發願將住持刹土。寶藏如來依次授記眾人於別處佛刹成佛經過。

[PART 1 終結]

[增壹阿含經]--八大人念


聞如是: 一時,尊者阿那律遊在四佛所居之處。

 是時,阿那律在閑靜之處,便作是念:
「諸釋迦文佛弟子之中,戒德、智慧成就者皆依戒律,於此正法中而得長養;
諸聲聞之中不具足戒律者,斯等之類皆離正法,不與戒律相應。
如今此二法,戒與聞何者為勝?
我今可以此因緣之本,往問如來是事如何?」

阿那律復作是念:「此法,知足者之所行,非無厭者之所行;
少欲者之所行,非為多欲者之所行;
此法,應閑居者之所行,非在憒鬧之所行;
此法,持戒人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
三昧者之所行,非亂者之所行;
智慧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
多聞者之所行,非少聞者之所行。」

是時,阿那律思惟此八大人念:「今我可往至世尊所,而問此義。」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是時,
王波斯匿請如來及比丘僧,夏坐九十日。是時,
阿那律漸漸人間,將五百比丘遊化,
轉至舍衛國,到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
阿那律白世尊言:「我在閑靜之處,
思惟此義:『戒與聞,此二法何者最勝乎?』」 是時,
世尊與阿那律便說此偈:

「戒勝聞勝耶?汝今起狐疑。戒勝於聞者,於中何狐疑?

「所以然者,阿那律當知,若比丘戒成就者,
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獲智慧;已得智慧,
便得多聞;已得多聞,便得解脫;已得解脫,
於無餘涅槃而取滅度。以此明之,
戒為最勝。」

 是時,阿那律向世尊說此八大人念。
佛告阿那律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今所念者,正是大人之所思惟也。
少欲知足、在閑居之處、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多聞成就。
汝今,阿那律!當建是意,思惟八大人念。云何為八?
此法精進者之所行,非懈怠者之所行。所以然者,彌勒菩薩應三十劫當成無上正真等正覺,我以精進之力超越成佛。

 「阿那律知之,諸佛世尊皆同一類,同其戒律、解脫、智慧而無有異,
亦復同空,無相、願,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莊嚴其身,視無厭足,
無能見頂者,皆悉不異。唯有精進不同,於過去當來諸佛世尊,
精進者,吾最為勝。是故,阿那律!

此第八大人之念,此為最為上,為尊為貴,為無有喻。
猶如由乳有酪,由酪有酥,由酥有醍醐,
然復醍醐於中最上,為無有比。此亦如是,
精進之念,於八大人念中最上,實無有比!


「是故,阿那律!當奉八大人念,亦當與四部眾分別其義。設當八大人念流布在世者,令我弟子皆當成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所以然者,


我法,少欲之所行,非多欲者所行也;
我法,知足之所行,非無厭者之所行也;
我法,閑居之所行,非眾中者之所行也;
我法,持戒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也。
我法,定者之所行,非亂者所行也;
我法,智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也;
我法,多聞之所行,非少聞者所行也;
我法,精進之所行,非懈怠者所行也。
是故,阿那律!四部之眾當求方便,
行此八大人念。如是,阿那律!當作是學。」

 爾時,阿那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CBETA T02 No. 125
《增壹阿含經》卷37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2/0125_037.htm
--

佳句摘:

ü   八大人念:「1.少欲,2.知足,3.閑居,4.持戒,5.定,6.智,7.多聞,8.精進。」

ü   「是故,阿那律!當奉八大人念,亦當與四部眾分別其義。設當八大人念流布在世者,令我弟子皆當成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



>>>


download the ur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46_001.htm at
 Tue Feb 15 22:40:01 +0800 2011.


  No. 46 [No. 26(74), No. 125(41.6)]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誓牧山求師樹下。
賢者阿那律,在彼禪空澤中坐思惟言:
「道法少欲,多欲非道;
道法知足,無厭非道;
道法隱處,樂眾非道;
道法精進,懈怠非道;
道法制心,放蕩非道;
道法定意,多念非道;
道法智慧,愚闇非道。」 

佛以聖心逆知其意,
譬如力士屈申臂頃飛到其前,讚言:

「善哉善哉!阿那律!汝所念者為大士念。聽吾語汝大士八念,
善思行之。當學四禪撿意觀法而無中止,
必獲大利,不失所願。
何謂四禪?惟棄欲惡不善之法,意以歡喜,為一禪行。
以捨惡念專心守一,不用歡喜,為二禪行。
歡喜以止,惟如法觀覺見苦樂,為三禪行。
又棄苦樂,憂喜悉斷而住清淨,為四禪行。

已學如是,而後惟行八大人念。四禪為撿意法,快見於行,得利願疾,不復中止。又少欲者,其義譬如王有邊臣,主諸椷簏滿中綵衣,而汝自樂著麤弊者,少欲知足,隱處精進,制心定意,智慧捨家,不以戲慢,無有差跌,必安隱人,至泥洹門。

是八大人念,惟四禪撿意觀法,其義譬如王有邊臣,監主廚宰和調五味,而汝自樂乞食,趣得救身不以快心。其義譬如王有遊觀樓閣,而汝自樂山澤樹間燕處精進,無欲於世。其義譬如王有邊臣,主諸良藥及酪酥醍醐石蜜,而汝自樂有疾以服,小便趣得除惱。以行八念,思惟四禪,精進不虧,心無差跌,必自安隱至泥洹門。」

佛說是已,即還誓牧告諸弟子:

道當少欲,無得多欲;
道當知足,無畜遺餘;
道當隱處,無樂眾會;
道當精進,無得懈怠;
道當制心,無得放逸;
道當定意,無得亂念;
道當智慧,無得愚闇。 

「比丘當少欲者快,謂身自少欲,不使眾人知我少欲,義當從是。 
「比丘知足,謂應器法衣床臥病藥,得食足止,不畜遺餘,義當從是。 
「比丘隱處,謂避人間,不入眾會,遠居山澤巖石樹間。如有四輩,若王大臣來從問道,為說清淨欲令疾去。譬如貧人負豪姓債,為主所牽抴,欲離不樂潛隱遠遁,義當從是。 

「比丘精進,謂斷非法,勤行經道未常懈惓,上中後夜經行坐臥,
常覺寤意念淨以除五蓋,義當從是。 

「比丘制心,棄欲惡法,坐意惟觀,以斷苦樂,得四禪行,
義當從是。 

「比丘定意,謂常一心,觀身觀意觀法,不為猗行,攝念就道捨癡惱想,義當從是。

「比丘智慧,謂知四諦:苦.習.盡.道。何謂苦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恩愛別苦、怨憎會苦、所欲不得苦、合五盛陰苦。生苦者,謂人隨行所墮,受胞成生,已出形現,根入受長。老者,謂人根熟形變,髮白齒落、筋緩皮皺、僂步拄杖。病者,謂人罪行所致,癰疽瘡膿癇癲長病,亦百餘種。死者,
謂人命逝形壞,溫消氣絕魂神離逝。是皆為苦。

何謂習諦?謂婬心樂喜而生恩愛,志在貪欲,令復有漏,眾行滋盛以著自縛。所謂愛者,眼愛色、耳愛聲、鼻愛香、舌愛味、身愛細滑、心愛所欲;但觀其常樂在望,安以為利,呼言是我有,以著自縛,從是故色痛想行識五陰愛盛,見常貪樂,謂是我有,以著自縛。所謂色者,精神所受地氣、水氣、火氣、風氣,變化為形;以所愛著,令眼識色、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身識細滑、意識法著,信為習諦。

何謂盡諦?不受不入,愛盡無餘,縛著已解,如慧見者,不復有一切故。世間人無所見,五陰所著;計數已盡,愛縛都解,已從慧見非常、苦、空、非身故斷,是為盡諦。

何謂道諦?謂八直道,正見、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

何謂正見?正見有二:有俗、有道。知有仁義,知有父母,知有沙門梵志,知有得道真人,知有今世後世,知有善惡罪福,從此到彼以行為證,是為世間正見。

已解四諦:苦.習.盡.道,已得慧見,空淨非身,是為道正見。

正思亦有二:思學問、思和敬、思誡慎、思無害,是為世間正思;思出處、思忍默、思滅愛盡著,是為道正思。
正言亦有二:不兩舌、不惡罵、不妄言、不綺語,是為世間正言;離口四過,
講誦道語,心不造為,盡無復餘,是為道正言。
正行亦有二: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是為世間正行;身口精進,心念空淨,消蕩滅著,是為道正行。
正治亦有二:不殺盜婬,不自貢高,修德自守,是為世間正治;離身三惡,
除斷苦習,滅愛求度,是為道正治。
正命亦有二:求財以道不貪苟得,不詐紿心於人,是為世間正命;以離邪業,捨世占候,不犯道禁,是為道正命。
正志亦有二:不嫉妒、不恚怒、不事邪,是為世間正志;離心三惡,行四意端,清淨無為,是為道正志。
正定亦有二:性體淳調,安善安固,心不邪曲,是為世間正定;得四意志,惟空、無想、不願,見泥洹源,是為道正定,是為道諦。

比丘捨家棄捐恩愛,安靜思道無所戀慕,意不隨欲淨無罣礙,是為道法,義當從是。」

 賢者阿那律聞佛說經,開導其意受行三月,漏盡意解,得三治以為證已,自覺得羅漢,便說偈言:
「夫欲而無厭,樂眾以放意,是行以致苦,修惡多所著。
少欲知道行,知慚不自見,是法墮清淨,遠惡致度世。
道意不貪生,亦無樂死別,吾以如空定,諸苦得待時。
從佛受教命,守行棄欲惡,所身患已捨,得利就無為。
自致至三治,已拔恩愛根,當於維沙聚,竹園般泥洹。」
佛說阿那律八念經

----


 

原文

(三七五)(90)

  聞如是:

  一時,尊者阿那律遊在四佛所居之處(91)

  是時,阿那律在閑靜之處,便作是念:諸釋迦文佛弟子之中,戒德、智慧成就者皆依戒律,於此正法中而得長養,諸聲聞 *之中不具足戒律者,斯等之類皆離正法,不與戒律相應。如今此二法,戒與聞何者為勝?我今可以此因緣之本,往問如來是事如何(92)

    阿那律復作是念:此法,

1.      知足(93)之所行,非無厭者之所行;

2.      少欲者之所行,非為多欲者之所行;

3.      此法,應閑居者之所行,非在憒鬧之所行;

4.      此法,持戒人之所行,非犯戒者之所行;

5.      三昧者之所行,非亂者之所行;

6.      智慧者之所行,非愚者之所行;

7.      多聞者之所行,非少聞者之所行。是時,阿那律思惟此八大人念(94),今我(95)可往至世尊所,而問此義。爾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是時,王波斯匿請如來及比丘僧,夏坐九十日。是時,阿那律漸漸人間,將五百比丘遊化,轉至舍衛國,到如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阿那律白世尊言:「我(96)在閑靜 *之處,思惟此義,戒與聞,此二法何者最勝乎?」

  是時,世尊與阿那律便說此偈:

  「戒勝聞勝耶?汝今起狐疑:

   戒勝於(97)聞者,於中何狐疑?

  「所以然者,阿那律當知:若比丘戒成就者,便得定意;已得定意,便獲智慧;已得智慧,便得多聞;已得多聞,便得解脫;已得解脫,於無餘涅槃而取滅度,以此明之,戒為最勝。」

  是時,阿那律向世尊說此八大人念。佛告阿那律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今所念者,正是大人之所思惟也。少欲知足、在閑居之處、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多聞成就。汝今,阿那律!當建是意,思惟八大人念。云何為八?此法精進者之所行,非懈怠者之所行。所以然者,彌勒菩薩應三十劫當成無上正真等正覺,我以精進之力超越成佛。

  「阿那律知之:諸佛世尊皆同一類,同其戒律、解脫、智慧而無有異。亦復同空,無相、願,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莊嚴其身,視無厭足,無能見頂者,皆悉不異。唯有精進不同,於過去當來諸佛世尊,精進者,吾最為勝。是故,阿那律!此第八大人之念(98),此為最為上,為尊為貴,為無有喻,猶如由乳有酪,由酪有酥(99),由酥有醍醐,然復醍醐於中最上,為無有比。此亦如是,精進之念,於八大人念中最上,實無有比!

  「是故,阿那律!當(100)奉八大人念,亦當與四部眾分別其義。設當八大人念流布在世者,令(101)我弟子皆當成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羅漢道。所以然者,我法,少欲者之所行,非多欲者所行也;我法,知足者之所行,非無厭者 *之所行也;我法,閑居者之所行,非眾中者 *之所行也;我法,持戒者之所行,非犯戒者 *之所行也;我法,定者之所行,非亂者所行也;我法,智者之所行,非愚者 *之所行也;我法,多聞者之所行,非少聞者所行也;我法,精進者之所行,非懈怠者所行也。是故,阿那律!四部之眾當求方便,行此八大人念。如是,阿那律!當作是學!」

  爾時,阿那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Blogger:草本閣 - 修改文章 ,, 2015/7/8 23:52:18

巴士上,和尚遇到喇嘛 -- 原著:吉祥稱

巴士上,和尚遇到喇嘛  吉祥稱
巴士上,和尚遇到喇嘛…………文/吉祥稱

http://blogs.ddbc.edu.tw/weixiao_shi/2010/03/01/%E5%B7%B4%E5%A3%AB%E4%B8%8A%EF%BC%8C%E5%92%8C%E5%B0%9A%E9%81%87%E5%88%B0%E5%96%87%E5%98%9B/

『有一天呢,我們將不再聽到慈悲、智慧、修行這些話,看不見那些黃衣飄飄的僧人,也不再聽見悅耳悠揚的誦經聲了……
有一天呢,我們會與所有的善知識告別,直到他們消失在記憶的深處……
有一天呢,我們不會再為佛法爭論,不再批評別人的修行,因為這些概念已經都不再存在了……
因為總會有這一天吧,我們甚至都不會知道這樣的生活其實是真的黑暗。想到那一天,我的心忽然柔軟起來,開始原諒別人,也開始原諒自己。
對於當下這一切,我真的充滿感恩。』
--
有人曾經問我,作為一個和尚,你是否皈依僧。我想說,當我在街頭看到穿著紅色的、黃色的、或灰色僧衣的出家僧人時,我們會相對合掌,在互相微笑的時候,我的心裏會湧過一股暖流。有一次,我在巴士上,看見一個藏傳佛教的僧人,我在車上向他合掌,他看見了,立即放下手中的東西,也向我合掌,臉上是那種單純的令人想到西藏純淨藍天般的微笑。

我很長時間都不能忘記這微笑。我們屬於不同的教派,有著不同的教法傳承,但是一直上溯到佛陀時代,我們共同的導師都是釋迦牟尼佛。即使我們住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千山萬水,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像久別的兄弟。我們甚至可以不用懂得彼此的語言,也不會障礙我們在心底的交流。透過這樣的形象,這樣親切的微笑,我感受到的是一種來自佛陀的清靜力量,一如佛陀當年所受的啟悟。走在街頭,我無法判定一個行走著的出家人是持戒抑或破戒,但當他們匯入歷史,匯入那不斷的傳承中,我知道,那就是我永遠不變的背景。

當我手摸著袈裟時,我仍會感動。我不是一個好的僧人,過重的習氣使我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俗人。我的心理與行為,使我在身披袈裟時內心感到慚愧。但我知道,我的染汙並不曾改變袈裟純淨的本質。它依然是清淨的幢相,是正法的標誌,即使只剩下一絲布條,我仍應頂受它。“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它曾披在如來的身上,曾披在迦葉尊者的身上,曾披在阿難尊者的身上,龍樹、無著,都曾經頂受過它,為他增添榮耀。撫摩袈裟,想起這些逝去的大師,我仍然會流淚。

至今我還聽見一些比丘在各種場合說法。不論他們行持與否,他們所說的法仍使我感動,即使是編出來的故事,我聽了也會流淚。或許我過於感性,但這樣的說法和故事使我內心柔軟,感受到了來自慈悲的溫暖。生活中有讓自己感動的事總是一件好事,好過讓自己的心變得麻木。

我們生活在這世界,總感到很苦難。可是從我自身而言,自己覺得相對於我所犯下的過錯,我感受的一切已經是在享受寬恕。有時候,我也會去給人講法,當我興高采烈的時候,我警告自己,其實我只有懺悔的份。所以,對我來講,為什麼像我這樣的人,還能見到三寶形象,還能聽到像宗薩上師、像我的老師這樣的善知識所說的法,還有那些待我親過兄弟的僧人朋友在身邊,這是一個奇蹟,絕對只能用奇蹟來解釋。也許,諸佛、菩薩與善知識們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展現他們不捨任一有情的偉大慈悲吧!

曾讀到過『宗薩仁波切』的一段話,內心 深深感動:

『我想中國一定是有很大的功德,才 能夠出現像菩提達摩這種大師,能夠把佛法帶到中國來。如果我們仔細地想一下,這些以往的大師們是經過了什麼樣的努力,什麼樣艱苦的環境,才能夠把佛法從印度帶到中國來。然後他們在新來到的這個社會裏,設下什麼樣的模範,所起的這種的領導作用,他們所具有的這些慈悲。如果我們想到這些的話,我們就會同意,即便是每一個中國人把整個地球都用黃金鋪滿了,也沒有辦法報答他們的這種恩惠。

如果我們去任何一個大乘的寺廟或者 是出家人那邊,你都會看到,即便這個寺廟或者是出家人本身並不真的去修持,但是他們永遠講得出慈悲或者是慈悲的道理讓別人知道,要怎麼樣對眾生慈悲,要怎麼樣去救度眾生這些道理,即或他們不修持,他們都會講這些道理。所以你就知道呢,這邊仍然有多麼大的功德,才能讓這麼難得的一個教授仍然流傳到今天。

像緬甸或者是泰國這些地方呢,上座部的教法在那邊非常興盛。他們所選擇的這條修道的道路,實際上是他們所具有的功德所得到的。

如果我們在像泰國或者是緬甸這種國 家,你在一個綠油油的稻田當中,看到一個穿著黃色僧袍的比丘走過去,這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事。在現代那麼長的時間下來,還有這樣的比丘活在世界上,還可以呼吸,還可以走路,這對於我們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即便那個比丘晚上偷看電視,這都沒關係,因為他所存在的形象的作用,我們能夠看到他的形象,對我們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那個時候,你能夠兩手合掌,放在頭上頂禮呢,你一定會造成非常大的千百倍以上的功德。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淨觀非常強的人,我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喜歡挑剔,疑心非常重的人,我很少會熱淚盈眶,這種情況太少了。但我還記得,有一次在曼谷,美國大使館外面,我在等美國的簽證。那天早上我去得很早,因為我想排第一位。我很早就去了,結果六點鐘的時候,看到有20個非常莊嚴的和尚走過來,我就想他們這些和尚來這邊幹嘛,美國大使館也是關著的。突然在這個時候,美國大使館的門開了,美國的大使出來,跪在地上,供養他們,我看到這一幕,熱淚盈眶。

我看到那一幕,我自己覺得有一點不好意思,因為我知道在泰國的出家人,當他們接受人家供養的時候,無論跪下來供養的是美國的大使,或者是泰國的國王,泰國的出家人連看也不看一眼,從來也不會說謝謝,供養完就繼續走他的路。他也不會說留下來問“你有沒有名片啊,留下電話號碼以後聯絡,好不好。”。這些和尚和西藏的出家人一比,我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同樣,在臺灣,我也去過一些寺廟。 我看到這些寺廟,有的也非常宏偉,非常大,寺廟裏面有一尊非常高大的金身的佛像,那個寺廟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組織,裏面點著香,放著阿彌陀佛的佛號,這些我都沒有什麼感動。但是那邊的出家人,從他們嘴裏講出來的永遠都是說,為所有的眾生如何如何,講非常慈悲的語言,這是非常難得的事。

有的時候,這種情況不太多,但是偶爾你假如去一些藏傳佛教的大師那邊,他會給你講淨觀。也許講的人本身也做不到,但是這沒有關係,就算有這個名詞存在,就已經非常非常難得了。

因為總有那麼一天,這些穿著黃色的,在路上非常安祥行走的比丘的形象再也看不到了。也許有一天呢,所謂為眾生如何如何這個概念永遠不存在了,也許有一天觀所有的眾生如同本尊的這種淨觀完全不存在了。當真的有那一天來了的時候,那真的是黑暗時期。

這個詞,空性,也許有一天它再也不存在了。所以我們實際上非常幸運,也許我們沒有辦法修持,但是至少我們在講,在談論它。』

所以,讀到『宗薩仁波切』下面的這段話時,我已經泣不成聲了。

『有一天呢,我們將不再聽到慈悲、智 慧、修行這些話,看不見那些黃衣飄飄的僧人,也不再聽見悅耳悠揚的誦經聲了……

有一天呢,我們會與所有的善知識告別,直到他們消失在記憶的深處……

有一天呢,我們不會再為佛法爭論,不再批評別人的修行,因為這些概念已經都不再存在了…

因為總會有這一天吧,我們甚至都不會知道這樣的生活其實是真的黑暗。想到那一天,我的心忽然柔軟起來,開始原諒別人,也開始原諒自己。對於當下這一切,我真的充滿感恩。』
--
巴士上,和尚遇到喇嘛…………文/吉祥稱
- 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jw!N6UeoKGLFQRVeM1PFNpuVrmZ9HCE/article?mid=4294

附含藏文、藏音之《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

納摩阿(阿喇)鴉答(阿)喇葉
敬禮聖大悲藏觀自在菩薩 波答拉勝境 綠色答(嘛)字生
三世佛業母 頂嚴無量光 祈并眷屬臨
諸天非天頂髻嚴 恭敬跪捧兩足蓮 度諸窮苦中之母 致禮救度佛母前
唵敬禮尊聖救度母
唵敬禮多哩速疾勇 咄多哩者除怖畏 咄哩能授諸勝義 具莎訶字我讚禮
01.敬禮救度速勇母 目如剎那電光照 三世界尊蓮華面 從妙華中現端嚴
02.敬禮百秋朗月母 普遍圓照無垢面 如千星宿俱時聚 殊勝威光超於彼
03.敬禮紫磨金色母 妙蓮華手勝莊嚴 施精勤行柔善靜 忍辱禪定性無境
04.敬禮如來頂髻母 最勝能滿無邊行 德到彼岸盡無餘 勝勢佛子極所愛
05.敬禮怛囉吽字母 聲愛方所滿虛空 運足遍履七世界 悉能鉤召攝無餘
06.敬禮釋梵火天母 風神自在眾俱集 部多起屍尋香等 諸藥叉眾作稱歎
07.敬禮特囉胝發母 於他加行極摧壞 展左踡右作足踏 頂髻熾盛極明耀
08.敬禮都哩大緊母 勇猛能摧怨魔類 於蓮華面作頻眉 摧壞一切冤家眾
09.敬禮三寶嚴印母 手指當心威嚴相 嚴飾方輪盡無餘 自身熾盛光聚種
10.敬禮威德歡悅母 寶光珠鬘眾光飾 最極喜笑睹怛哩 鎮世間魔作攝伏
11.敬禮守護眾地母 亦能鉤召諸神眾 搖顰眉面吽聲字 一切衰敗令度脫
12.敬禮頂冠月相母 冠中現勝妙嚴光 阿彌陀佛髻中現 常放眾妙寶光明
13.敬禮如盡劫火母 安住熾盛頂髻中 普遍喜悅半趺坐 能摧滅壞惡冤輪
14.敬禮手按大地母 以足踐蹋作鎮壓 現顰眉面作吽聲 能破七險鎮降伏
15.敬禮安隱柔善母 涅槃寂滅最樂境 莎訶命種以相應 善能消滅大災禍
16.敬禮普遍極喜母 諸怨支體令脫離 十字咒句妙嚴布 明咒吽聲常朗耀
17.敬禮都哩巴帝母 足躡相勢吽字種 彌嚕曼陀結辣薩 於此三處能搖動
18.敬禮薩囉天海母 手中執住神獸像 誦二怛囉作發聲 能滅諸毒盡無餘
19.敬禮諸天集會母 天緊那羅所依愛 威德歡悅若堅鎧 滅除鬥諍及惡夢
20.敬禮日月廣圓母 目睹猶勝普光照 誦二喝囉咄怛哩 善除惡毒瘟熱病
21.敬禮具三真實母 善靜威力皆具足 藥叉執魅尾怛辣 都哩最極除災禍
若有智者勤精進 至心誦此二十一 救度尊處誠信禮 是故讚嘆根本咒
每晨早起夕時禮 憶念施諸勝無畏 一切罪業盡消除 悉能超越諸惡趣
此等速能得聰慧 七俱胝佛所灌頂 現世富貴壽延安 當來趣向諸佛位
有時誤服諸毒物 或自然生或合成 憶念聖尊真實力 諸惡毒藥盡消滅
或見他人遭鬼魅 或發熱病受諸苦 若轉此讚二三七 彼諸苦惱悉蠲除
欲乞男女得男女 求財寶位獲富饒 善能圓滿隨意願 一切障礙不能侵
佛母尊聖救度母 及諸十方三世中 所有諸佛并弟子 我今一心敬讚禮
花香燈燭及香水 妙食妓樂等供養 實獻即於意所現 皆願眾聖樂納受
自從無始直至今 十不善及五無間 由心煩惱故所造 一切罪惡皆懺悔
聲聞緣覺諸菩薩 乃至凡夫諸有情 三世所積諸福善 我皆隨喜盡無餘
隨諸有情一切愿 宜其種種差別智 應其大小通常類 勸轉一切妙法輪
從今直至輪迴空 請常住世不涅槃 為苦海中諸眾生 悉願聖母慈眼觀
我今所集諸福善 皆成無上菩提因 惟願不久於眾生 證得無上引導師
尊聖佛母具大悲 於我一切諸眾生 速淨諸障滿資糧 願令獲得證菩提
直至無上菩提位 世世獲得常安樂 於修菩提一切處 一切間斷諸魔祟
疾病一切天壽類 並諸惡夢不利相 八怖一切惱害事 願令急速盡消除
世間及於出世間 一切善樂於豐足 增盛一切饒益事 願令獲得自然成
精進修行法增盛 修汝常得見聖顏 悟入空義菩提意 願令暫如朔月增
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受我菩提記
我從住世所修佛 三世一切佛業母 一面二臂身綠色 願執優婆花吉祥
佛母體微妙云何 及於眷屬共壽量 境界及於號云何 願我等皆亦復然
讚祝爾尊微善力 我等隨方所在處 病魔貧爭盡消除 善祥增長祈皆賜
禮供世尊母 我以所積善 世界諸眾生 皆生極樂界
棄身過莊嚴相好 棄語過獲頻伽音 棄意過證一切智
成勝吉祥功德瑞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竟

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附圖) - 妙法蓮華觀世音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avalokiteshvara-ommanipadmehum/article?mid=1408

>>>>>>>>>>>>>>>>>>>>>>>>>>>>>
Author:    karmashaya
ID:    103305
Filename:    Praise to 21 Tara
Updated:    2011-09-21 10:48:03
Description: Tibetan prayer
Flashcards app available on the Android Marketplace as well as on the Apple App Store for iOS.

    Intro
    ༄༅། །ཕྱག་འཚལ་ཉེར་གཅིག་གིས་བསྟོད་པ། །
    ༄༅། །ཨོཾ་རྗེ་བཙུན་མ་འཕགས་མ་སྒྲོལ་མ་ལ་ཕྱག་འཚལ་ལོ།།
    1
        ཕྱག་འཚལ་ཏཱ་རེ་མྱུར་མ་དཔའ་མོ།།
        ཏུཏྟཱ་རེ་ཡིས་འཇིགས་པ་སེལ་མ།།
        ཏུ་རེས་དོན་ཀུན་སྦྱིན་པས་སྒྲོལ་མ།།
        སྭཱ་ཧཱའི་ཡི་གེ་ཁྱོད་ལ་འདུད་དོ།།
    2
        ཕྱག་འཚལ་སྒྲོལ་མ་མྱུར་མ་དཔའ་མོ།།
        སྤྱན་ནི་སྐད་ཅིག་གློག་དང་འདྲ་མ།།
        འཇིག་རྟེན་གསུམ་མགོན་ཆུ་སྐྱེས་ཞལ་གྱི།།
        གེ་སར་བྱེ་བ་ལས་ནི་བྱུང་མ།།
    3
        ཕྱག་འཚལ་སྟོན་ཀའི་ཟླ་བ་ཀུན་ཏུ།།
        གང་བ་བརྒྱ་ནི་བརྩེགས་པའི་ཞལ་མ།།
        སྐར་མ་སྟོང་ཕྲག་ཚོགས་པ་རྣམས་ཀྱིས།།
        རབ་ཏུ་ཕྱེ་བའི་འོད་རབ་འབར་མ།།
    4
        ཕྱག་འཚལ་སེར་སྔོ་ཆུ་ནས་སྐྱེས་ཀྱི།།
        པདྨས་ཕྱག་ནི་རྣམ་པར་བརྒྱན་མ།།
        སྦྱིན་པ་བརྩོན་འགྲུས་དཀའ་ཐུབ་ཞི་བ།།
        བཟོད་པ་བསམ་གཏན་སྤྱོད་ཡུལ་ཉིད་མ།།
    5
        ཕྱག་འཚལ་དེ་བཞིན་གཤེགས་པའི་གཙུག་ཏོར།།
        མཐའ་ཡས་རྣམ་པར་རྒྱལ་བ་སྤྱོད་མ།།
        མ་ལུས་ཕ་རོལ་ཕྱིན་པ་ཐོབ་པའི།།
        རྒྱལ་བའི་སྲས་ཀྱིས་ཤིན་ཏུ་བསྟེན་མ།།
    6
        ཕྱག་འཚལ་ཏུཏྟཱ་ར་ཧཱུྃ་ཡི་གེ།།
        འདོད་དང་ཕྱོགས་དང་ནམ་མཁའ་གང་མ།།
        འཇིག་རྟེན་བདུན་པོ་ཞབས་ཀྱིས་མནན་ཏེ།།
        ལུས་པ་མེད་པར་འགུགས་པར་ནུས་མ།།
    7
        ཕྱག་འཚལ་བརྒྱ་བྱིན་མེ་ལྷ་ཚོངས་པ།།
        རླུང་ལྷ་སྣ་ཚོགས་དབང་ཕྱུག་མཆོད་མ།།
        འབྱུང་པོ་རོ་ལངས་དྲི་ཟ་རྣམས་དོང།།
        གནོད་སྦྱིན་ཚོགས་ཀྱིས་མདུན་ནས་བསྟོད་མ།།
    8
        ཕྱག་འཚལ་ཏྲད་ཅེས་བྱ་དང་པཊ་ཀྱིས།།
        ཕ་རོལ་འཁྲུལ་འཁོར་རབ་ཏུ་འཇོམས་མ།།
        གཡས་བརྐྱང་གཡོན་བསྐུམ་ཞབས་ཀྱིས་མནན་ཏེ།།
        མེ་འབར་འཁྲུག་པ་ཤིན་ཏུ་འབར་མ།།
    9
        ཕྱག་འཚལ་ཏུ་རེ་འཇིགས་པ་ཆེན་མོས།།
        བདུད་ཀྱི་དཔའ་བོ་རྣམ་པར་འཇོམས་མ།།
        ཆུ་སྐྱེས་ཞལ་ནི་ཁྲོ་གཉེར་ལྟན་མཛད།།
        དགྲ་བོ་ཐམས་ཅད་མ་ལུས་གསོད་མ།།
    10
        ཕྱག་འཚལ་དཀོན་མཆོག་གསུམ་མཚོན་ཕྱག་རྒྱའི།།
        སོར་མོས་ཐུགས་ཀར་རྣམ་པར་བརྒྱན་མ།།
        མ་ལུས་ཕྱོགས་ཀྱི་འཁོར་ལོས་བརྒྱན་པའི།།
        རང་གི་འོད་ཀྱི་ཚོགས་རྣམས་འཁྲུག་མ།།
    11
        ཕྱག་འཚལ་རབ་ཏུ་དགའ་བས་བརྗིད་པའི།།
        དབུ་རྒྱན་འོད་ཀྱི་ཕྲེང་བས་སྤེལ་མ།།
        བཞད་པ་རབ་བཞད་ཏུཏྟཱ་ར་ཡིས།།
        བདུད་དང་འཇིག་རྟེན་དབང་དུ་མཛད་མ།།
    12
        ཕྱག་འཚལ་ས་གཞི་སྐྱོང་བའི་ཚོགས་རྣམས།།
        ཐམས་ཅང་འགུགས་པར་ནུས་པ་ཉིད་མ།།
        ཁྲོ་གཉེར་གཡོ་བའི་ཡི་གེ་ཧཱུྃ་གིས།།
        ཕོངས་པ་ཐམས་ཅང་རྣམ་པར་སྒྲོལ་མ།།
    13
        ཕྱག་འཚལ་ཟླ་བའི་དུམ་བུས་དབུ་རྒྱན།།
        བརྒྱན་པ་ཐམས་ཅང་ཤིན་ཏུ་འབར་མ།།
        རལ་པའི་ཁྲོད་ནས་འོད་དཔག་མེད་ལས།།
        རྟག་པར་ཤིན་ཏུ་འོད་རབ་མཛད་མ།།
    14
        ཕྱག་འཚལ་བསྐལ་པ་ཐ་མའི་མེ་ལྟར།།
        འབར་བའི་ཕྲེང་བའི་དབུས་ན་གནས་མ།།
        གཡས་བརྐྱང་གཡོན་བསྐུམ་ཀུན་ནས་བསྐོར་དགའ།།
        དགྲ་ཡི་དཔུང་ནི་རྣམ་པར་འཇོམས་མ།།
    15
        ཕྱག་འཚལ་ས་གཞིའི་ངོས་ལ་ཕྱག་གི།།
        མཐིལ་གྱིས་བསྣུན་ཅིང་ཞབས་ཀྱིས་བརྡུང་མ།།
        ཁྲོ་གཉིར་ཅང་མཛད་ཡི་གེ་ཧཱུྃ་གིས།།
        རིམ་པ་བདུན་པོ་རྣམས་ནི་འགེམས་མ།།
    16
        ཕྱག་འཚལ་བདེ་མ་དགེ་མ་ཞི་མ།།
        མྱ་ངན་འདས་ཞི་སྤྱོད་ཡུལ་ཉིད་མ།།
        སྭཱ་ཧཱ་ཨོཾ་དང་ཡང་དག་ལྡན་པས།།
        སྡིག་པ་ཆེན་པོ་འཇོམས་པར་ཉིད་མ།།
    17
        ཕྱག་འཚལ་ཀུན་ནས་བསྐོར་རབ་དགའ་བའི།།
        དགྲ་ཡི་ལུས་ནི་རབ་ཏུ་འགེམས་མ།།
        ཡི་གེ་བཅུ་པའི་ངག་ནི་བཀོད་པའི།།
        རིག་པ་ཧཱུྃ་ལས་སྒྲོལ་མ་ཉིད་མ།།
    18
        ཕྱག་འཚལ་ཏུ་རེའི་ཞབས་ནི་བརྡབས་པས།།
        ཧཱུྃ་གི་རྣམ་པའི་ས་བོན་ཉིད་མ།།
        རི་རབ་མན་དཱ་ར་དང་འབིགས་བྱེད།།
        འཇིག་རྟེན་གསུམ་རྣམས་གཡོ་བ་ཉིད་མ།།
    19
        ཕྱག་འཚལ་ལྷ་ཡི་མཚོ་ཡི་རྣམ་པའི།།
        རི་དྭགས་རྟགས་ཅན་ཕྱག་ན་བསྣམས་མ།།
        ཏཱ་ར་གཉིས་བརྗོད་ཕཊ་ཀྱི་ཡི་གེས།།
        དུག་རྣམས་མ་ལུས་པར་ནི་སེལ་མ།།
    20
        ཕྱག་འཚལ་ལྷ་ཡི་ཚོགས་རྣམས་རྒྱལ་པོ།།
        ལྷ་དང་མིའམ་ཅི་ཡིས་བསྟེན་མ།།
        ཀུན་ནས་གོ་ཆ་དགའ་བའི་བརྗིད་ཀྱིས།།
        རྩོད་དང་རྨི་ལམ་ངན་པ་སེལ་མ།།
    21
        ཕྱག་འཚལ་ཉི་མ་ཟླ་བ་རྒྱས་པའི།།
        སྤྱན་གཉིས་པོ་ལ་འོད་རབ་གསལ་མ།།
        ཧ་ར་གཉིས་བརྗོད་ཏུཏྟཱ་རེ་ཡིས།།
        ཤིན་ཏུ་དྲག་པོའི་རིམས་ནད་སེལ་མ།།
    22
        ཕྱག་འཚལ་དེ་ཉིད་གསུམ་རྣམས་བཀོད་པས།།
        ཞི་བའི་མཐུ་དང་ཡང་དག་ལྡན་མ།།
        གདོན་དང་རོ་ལངས་གནོད་སྦྱིན་ཚོགས་རྣམས།།
        འཇོམས་པ་ཏུ་རེ་རབ་མཆོག་ཉིད་མ།།
    Final
        རྩ་བའི་སྔགས་ཀྱི་བསྟོད་པ་འདི་དང།།
        ཕྱག་འཚལ་བ་ནི་ཉི་ཤུ་རྩ་གཅིག།


>>>>>>>>>>>>>>>>>>>>>>>>>

度母禮讚文+藏音

嗡  傑尊瑪  帕瑪  卓瑪拉  恰擦洛,

(恰擦  卓瑪  紐瑪  巴莫,間尼  給基  洛堂  紮瑪,
(極滇  松軍  秋給  暇棋,給薩  結哇  雷尼  迥瑪,

敬禮救度速勇母 目如剎那電光照

三世界尊蓮華面 從妙華中現端嚴

(恰擦  敦嘎  達哇  軍睹,扛哇  甲尼  皆貝  暇瑪,
(噶瑪  東插  湊巴  拿棋,嚷睹  切偉  偉喇  跋瑪,

02.敬禮百秋朗月母 普遍圓照無垢面

如千星宿俱時聚 殊勝威光超於彼



(恰擦  色吾  秋涅  界棋,貝沒  恰尼  南巴  間瑪,
(勤巴  尊居  尬途  昔哇,索巴  散滇  噘由  尼瑪,

03.敬禮紫磨金色母 妙蓮華手勝莊嚴

施精勤行柔善靜 忍辱禪定性無境


(恰擦  喋行  謝貝  族兜,踏耶  南巴  甲哇  噘瑪,
(瑪呂  帕若  欽巴  透貝,甲威  色棋  形睹  滇瑪,

04.敬禮如來頂髻母 最勝能滿無邊行

德到彼岸盡無餘 勝勢佛子極所愛









恰擦  睹搭  拉吽  宜給,堆堂  秋堂  南咖  扛嗎,

極滇  敦波  暇棋  年喋,呂巴  枚跋  古跋  女瑪,

05.敬禮怛囉吽字母 聲愛方所滿虛空

運足遍履七世界 悉能鉤召攝無餘

恰擦  甲進  枚拉  倉巴,龍拉  拿措  汪秋  確瑪,
迥波  若郎  持啥  南堂,虐勤  措棋  屯涅  堆瑪,
06.敬禮釋梵火天母 風神自在眾俱集
部多起屍尋香等 諸藥叉眾作稱歎

恰擦  賊界  夾堂  配棋,帕若  出摳  喇睹  迥瑪,
耶辜  遠將  暇棋  年喋,枚跋  初巴  形睹  跋瑪,

07.敬禮特囉胝發母 於他加行極摧壞
展左踡右作足踏 頂髻熾盛極明耀


恰擦  督雷  級巴  千摩,搥棋  巴窩  南巴  迥瑪,
秋給  暇尼  綽捏  滇賊,紮窩  湯界  瑪呂  雖瑪,

08.敬禮都哩大緊母 勇猛能摧怨魔類

於蓮華面作頻眉 摧壞一切冤家眾

恰擦  軍秋  孫村  恰甲,梭昧  突尬  南跋  間瑪,
瑪呂  秋棋  摳略  間貝,嚷棋  偉棋  措南  處瑪,

09.敬禮三寶嚴印母 手指當心威嚴相

嚴飾方輪盡無餘 自身熾盛光聚種

恰擦  拉睹  噶威  極貝,烏間  偉棋  稱哇  倍瑪,
協巴  喇協  睹搭  拉宜,搥堂  極滇  汪睹  賊瑪,

10.敬禮威德歡悅母 寶光珠鬘眾光飾

最極喜笑睹怛哩 鎮世間魔作攝伏

恰擦  撒昔  宮威  措南,湯界  古跋  女巴  擬瑪,

綽捏  幽威  宜給  吽棋,砰巴  湯界  南巴  卓瑪,

11.敬禮守護眾地母 亦能鉤召諸神眾

搖顰眉面吽聲字 一切衰敗令度脫


恰擦  達威  屯玉  烏間,乾巴  湯界  行睹  跋瑪,

喇貝  綽拿  偉巴  昧雷,答跋  行睹  偉尼  賊瑪,

12.敬禮頂冠月相母 冠中現勝妙嚴光

阿彌陀佛髻中現 常放眾妙寶光明


恰擦  嘎巴  它昧  枚達,跋威  稱威  迂拿  涅瑪,

耶將  淵辜  軍涅  過嘎,紮宜  崩尼  南跋  迥瑪,

13.敬禮如盡劫火母 安住熾盛頂髻中

普遍喜悅半趺坐 能摧滅壞惡冤輪

恰擦  薩昔  約拉  恰棋,踢棋  女徑  暇棋  東瑪,
湊捏  間賊  宜給  吽棋,仍巴  屯波  南尼  簡瑪,

14.敬禮手按大地母 以足踐蹋作鎮壓

現顰眉面作吽聲 能破七險鎮降伏

恰擦  得瑪  給瑪  昔瑪,娘恩  得昔  噘幽  擬瑪,
梭哈  嗡堂  揚達  滇貝,迪巴  千波  迥巴  擬瑪,

15.敬禮安隱柔善母 涅槃寂滅最樂境

莎訶命種以相應 善能消滅大災禍


恰擦  軍涅  過拉  噶威,紮宜  呂尼  拉睹  簡瑪,

宜給  酒貝  雅尼  軌貝,裡巴  轟雷  卓瑪  擬瑪,

16.敬禮普遍極喜母 諸怨支體令脫離

十字咒句妙嚴布 明咒吽聲常朗耀

恰擦  睹雷  暇尼  搭貝,吽棋  南貝  薩奔  擬瑪,
里拉  悶搭  拉堂  比且,即滇  孫南  幽哇  擬瑪,

17.敬禮都哩巴帝母 足躡相勢吽字種

彌嚕曼陀結辣薩 於此三處能搖動

恰擦  拉宜  措宜  南貝,裡達  搭間  恰拿  那瑪,
搭拉  擬噘  配棋  宜給,讀南  瑪呂  巴尼  色瑪,

18.敬禮薩囉天海母 手中執住神獸像

誦二怛囉作發聲 能滅諸毒盡無餘

恰擦  拉宜  措南  甲波,拉堂  咪昂  基宜  滇瑪,
軍涅  苟洽  噶威  極棋,最堂  咪浪  捏巴  色瑪,
19.敬禮諸天集會母 天緊那羅所依愛
威德歡悅若堅鎧 滅除鬥諍及惡夢

恰擦  尼瑪  達哇  給貝,間擬  波拉  偉拉  撒瑪,
哈拉  擬噘  督搭  拉宜,新睹  劄波  裡涅  色瑪,

20.敬禮日月廣圓母 目睹猶勝普光照

誦二喝囉咄怛哩 善除惡毒瘟熱病

恰擦  喋擬  孫南  軌貝,昔威  途堂  揚達  滇瑪,
屯堂  若郎  虐勤  措南,炯巴  督雷  拉秋  擬瑪,

21.敬禮具三真實母 善靜威力皆具足
藥叉執魅尾怛辣 都哩最極除災禍



---------------------------


波達 拉葉 尼秋尼 當意 江古 哩重新
波答拉勝境 綠色答(嘛)字生

當意 哦機 卓哇卓 卓瑪 闊機 西蘇索
拉當 拉民 覺邊集
夏機 貝瑪 拉度喋

當字光照度有情 三世佛業母
頂嚴無量光 祈并眷屬臨
諸天非天頂髻嚴 恭敬跪捧兩足蓮

普巴 貢哩 卓則瑪
卓瑪 雲拉 洽擦羅
度諸窮苦中之母 致禮救度佛母前

傑尊 帕瑪 卓瑪倘 秋究 對素 修巴宜
佳哇 瑟界 湯界拉 貢涅 當威 洽擦羅
佛母尊聖救度母 及諸十方三世中 所有諸佛并弟子 我今一心敬讚禮

美多 讀布 瑪美知 暇瑟 若摩 拉梭巴
約覺 宜吉 竹涅布 帕美 措吉 諧素梭
花香燈燭及香水 妙食妓樂等供養 實獻即於意所現 皆願眾聖樂納受

託瑪 美涅 達喋琶 米給 究倘 燦美阿
森尼 虐蒙 旺究貝 迪巴 湯界 夏巴吉
自從無始直至今 十不善及五無間 由心煩惱故所造 一切罪惡皆懺悔

念推 讓佳 將促森 梭梭 皆渦 拉梭貝
讀宋 給哇 吉薩貝 雖南 拉尼 達宜讓
聲聞緣覺諸菩薩 乃至凡夫諸有情 三世所積諸福善 我皆隨喜盡無餘

森間 南吉 桑巴倘 洛宜 傑扎 基大哇
切瓊 吞夢 帖巴宜 卻吉 擴洛 郭度梭
隨諸有情一切愿 宜其種種差別智 應其大小通常類 勸轉一切妙法輪

擴哇 基夕 瑪東琶 娘嗯 米達 突傑宜
讀阿 佳措 京哇宜 森間 南拉 息素梭
從今直至輪迴空 請常住世不涅槃 為苦海中諸眾生 悉願聖母慈眼觀

達格 雖南 吉薩巴 湯界 將促 究究涅
令波 米託 卓哇宜 真貝 巴度 達究吉
我今所集諸福善 皆成無上菩提因 惟願不久於眾生 證得無上引導師

---------------------------
紮威  雅棋  堆巴  迪堂,恰擦  哇尼  尼休  紮基。
拉莫  拉矩  扬答  滇贝,啰滇  扛棋  拉堂  噘贝,
若有智者勤精進 至心誦此二十一 救度尊處誠信禮 是故讚嘆根本咒

虽堂  投让  拉跋  结喋,枕贝  咪极  汤界  拉喋,
滴巴  汤界  拉睹  昔哇,捏卓  汤界  迥巴  拟多,
每晨早起夕時禮 憶念施諸勝無畏 一切罪業盡消除 悉能超越諸惡趣

甲哇  结哇  插屯  南棋,纽睹  汪尼  辜哇  求拉,
滴雷  切哇  拟尼  透经,桑傑  果庞  踏突  喋卓,
此等速能得聰慧 七俱胝佛所灌頂 現世富貴壽延安 當來趣向諸佛位

喋宜  睹尼  扎波  千波,滇拉  涅巴  贤扬  卓哇,
索巴  堂尼  通巴  拟将,枕贝  拉睹  色哇  拟透,
有時誤服諸毒物 或自然生或合成 憶念聖尊真實力 諸惡毒藥盡消滅

屯堂  里堂  睹棋  昔威,睹雅  措尼  南跋  崩喋,
森间  贤巴  南拉  扬吾,拟松  屯睹  温跋  绝拿,
或見他人遭鬼魅 或發熱病受諸苦 若轉此讚二三七 彼諸苦惱悉蠲除

晡堆  贝尼  晡透  求形,诺堆  贝尼  诺南  逆透,
堆巴  汤界  透巴  究喋,给南  没净  梭梭  炯究。
欲乞男女得男女 求財寶位獲富饒 善能圓滿隨意願 一切障礙不能侵

---
UPDATED : 2014-10-25
---
【 相關文章、所屬專題】:
文章整理:【度母】- http://bud-yamola.blogspot.jp/2012/05/yamola.html 

禪宗 - 《參同契》石頭希遷 (附英譯 及口語解釋)


參同契  石頭希遷                        

竺土大僊心,東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鈍,道無南北祖。
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門門一切境,迴互不迴互;迴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
色本殊質象,聲元異樂苦;暗合上中言,明明清濁句。
四大性自復,如子得其母;火熱風動搖,水濕地堅固。
眼色耳音聲,鼻香舌鹹醋;然於一一法,依根葉分布。
本末須歸宗,尊卑用其語;當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
當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
萬物自有功,當言用及處;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
承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路。
進步非近遠,迷隔山河固;謹白參玄人,光陰莫虛度。

The mind of ancient India’s great immortal
Was secretly transmitted by patriarchs of the East and West:
People’s faculties may be keen or dull.
The Way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triarchs.
The spiritual source is bright and pure.
Branch sects evolved like quietly flowing streams.
To be attached to specifics is basically confusion,
But to tally with principle is not enlightenment either.
All doors are states.
Whether they affect each other or not,
Going around, they mutually interact.
Otherwise, one must stay where one belongs.
Forms differ fundamentally in their character and appearance.
Sounds include sounds of joy and sounds of suffering.
The words of those of superior and average faculties are united.
Both coherent and incoherent statements are clearly understood.
The four elements are self-renewing,
Just like children reuniting with their mother.
Fire is hot, while wind moves.
Water is wet, while earth is solid.
The eyes see forms, while the ears hear sounds.
The nose smells fragrance, while the tongue tastes salt and vinegar.
Nonetheless, we rely on every one of these dharmas.
They develo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roots and leaves.
Both the root and the branches must return to the source.
Noble and lowly, all apply the principle.
Within brightness, darkness is present,
Yet do not meet with the darkness.
Within darkness, there is brightness,
Yet do not see the appearance of brightness.
Brightness and darkness are opposites,
Just like steps that follow one another.
The myriad things have their own functions,
Which differ according to how and when they are applied.
Specifics exist where a box fits together with its cover.
Principles should rest at the tip of an arrow.
One must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when receiving and carrying out instructions
And not set up any rules on one’s own.
One cannot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by what is seen.
If one does not lift one’s feet, how can one know the distance?
The progress one makes is not related to distance.
When confused, one is separated by solid mountains and rivers.
Caution and exhort all learners of principles:
Do not let the time pass in vain.

==
『竺土大仙心』竺土:印度,大仙:釋迦牟尼佛大覺金仙。將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心印心的法門,由印度傳至中國,一代傳一代。

『東西密相付』每個東方的祖師和西方的祖師都有祕密的傳語,每個祖師都是祕密傳給每個祖師。

『人根有利鈍』眾生的根器有利有鈍。「利」:聰明有智慧,「鈍」:是愚癡,根機淺薄之人。
『道無南北祖』道指佛教。在佛教裡無論南方的祖師或北方的祖師都沒
有分別。
『靈源明皎潔』每一宗每一派都是靈源,都是很妙的淵源,「明皎潔」:都是很明白的。
『支派暗流注』有分支分派如禪、教、密、律、淨等。
『執事原是迷』如果執著事,則本是迷惑。
『契理亦非悟』明白道理也不是真正開悟,這也就是說理雖頓悟,事還須漸修。
『門門一切境』分門別戶,你有你的宗派,我有我的宗派。
『迴互不迴互』都互相有關係。
『迴而更相涉』互相有關係之外,還要互相幫助。
『不爾依位住』如果不是這樣就要「依位」:要慢慢的修行了。
『色本殊質象』色是有形有質的表法,都有很多不同。
『聲元異樂苦』聲音裡有樂之聲和苦之聲。
『暗合上中言』上根和中根都相合,「暗」:契合,契合上根和中根的話
『明明清濁句』說的很明白也很清楚。
『四大性自復』「四大」地水火風都有其本來的性。
『如子得其母』就好像子女得到其母親一樣的高興,兒子跑到外邊不認識母親,現在回來了,很高興,四大也是如此。
『火熱風動搖』這是指本來的本性,火是熱性,風是動性。
『水濕地堅固』水是濕性,地是堅固性。
『眼色耳音聲』『鼻香舌鹹醋』眼睛觀色,耳朵聽聲音,鼻子聞香,舌
頭嘗味,身覺觸。
『然依一一法』然而依著這種色法(色聲香味觸法)。
『依根葉分布』依著每個人的根性分布開來。
『本末須歸宗』無論你如何分,都要歸回這方法上。
『尊卑用其語』無論你是高貴的或卑下的,都要懂得這個道理。
『當明中有暗』明裡就有暗了、好像白天裡就存著晚間快來了,故子時陽生,午時陰生,陰陽交會。
『勿以暗相遇』不要以暗來找明。
『當暗中有明』暗裡頭也有明。
『勿以明相睹』不要以為暗就是明了。
『明暗各相對,比如前後步』是指明暗兩種都不是對的,要我們不要起執著。
『萬物自有功』萬物都有自己的功能。
『當言用及處』用在什麼上就有什麼功能,也就是說,我們對什麼事情,道理都不要執著,佛法是活動的,不要執著。
『事存函蓋合』「事存」事情的存在,有如一種盒,盒子可以打開,就好像飛機裡的黑盒子,飛機失事時把黑盒子打開才能知道真相。
『理應箭鋒柱』道理如射箭,把箭射在柱上。
『承言須會宗』上承祖師之語,必須要明白宗旨。
『勿自立規矩』不要自己立規矩。
『觸目不會道』看所見的東西不會知道宗旨。
『運足焉知路』要自己運足,才知道路有多遠,如果只邁步不往前走,到達不了。
『進步非近遠』如果知道道理,就很相近,明白了就不遠了。
『迷隔山河固』如果迷了,好像隔山那麼遠。
『謹白參方人』謹慎的告訴參道理的人。
『光陰莫虛度』不要把光陰空過。

看佛經不要看得太深、太高,要由淺處入手,理論是人人容易懂,但究竟處還是要慢慢修行。
佛法不要用高深的道理,人如果能把執著破了,就圓滿,「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什麼都沒有,連大千世界都沒了,所以你們得快點覺悟。

論曰:…此參同契所由作,句句皆法,蓋欲人承言會宗,觸目會道耳,此外別無一法與人也。

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397/vbs397p024.pdf




--
【相關文章,所屬專題】:
yamola 專題--禪宗文章選 -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545

儀軌-文殊真實名經儀軌 林鈺堂敬造






==
文殊真實名經儀軌 林鈺堂敬造

目 錄
前行     正行
一、發心     二、觀空
三、整體     四、皈依
五、禮拜     六、供奉
七、讚頌     八、誦經
九、持咒     十、推恩
即時禮謝     迴向


前行

    陳供如常。

正行

    上座依軌修習:

一、發心

合掌虔念:

    無常遷變瞬息間,有情漂流苦海中,
    清明此座太珍貴,為眾修軌契深智。

二、觀空

結定印,默念三遍:

    萬法皆緣成,相依而共存; 捨對立分別,現一體本淨。

觀想全法界回歸本來清淨,而呈現為無有邊限之天藍色光明。
三、整體

觀想於此藍色光明中出現全法界之四聖六凡。

行者之父母分居其右、左兩側。前為歷世之冤親,後為六道眾生。六道中最需救助之地獄眾生緊隨行者之後,然後依序為餓鬼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羅道、天道之一切眾生。所有眾生皆與行者同一面向。

行者前方之空中則為一切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護法等聖眾。橘色二臂文殊菩薩居於正中,面如童子,右手持慧劍,左手捻五色蓮莖,蓮上有《聖妙吉祥真實名經》,跏趺安坐於五色蓮中之日墊上,此蓮安於八獅子座上。彼為所有其他佛、菩薩及聖眾所層層環繞。所有聖眾皆慈憫顧視六道眾生。
四、皈依

合掌虔念三遍,並觀想一切眾生皆仰望空中之文殊菩薩,而合聲齊念:

    皈依金剛上師
    皈依文殊菩薩
    皈依真實名經
    皈依菩提聖眾

觀想一切聖眾皆因眾生能明辨及抉擇解脫之道而感到欣慰,並由文殊菩薩代表一切聖眾攝受眾生之皈依。文殊菩薩從心輪放出橘色光照臨每一眾生,為彼消業、培福、長養菩提。然後此橘色光即進住每一眾生心中,大小如一燭焰,永遠閃耀菩提光芒,照明菩提正道。
五、禮拜

以下每一稱一拜,共十五拜。隨作一拜,即觀該稱後註明之色光,充遍法界。

    敬禮圓遍法界地大 (黃)
    敬禮圓遍法界水大 (白)
    敬禮圓遍法界火大 (紅)
    敬禮圓遍法界風大 (綠)
    敬禮圓遍法界空大 (藍)

    敬禮平等性智  (黃)
    敬禮大圓鏡智  (白)
    敬禮妙觀察智  (紅)
    敬禮成所作智  (綠)
    敬禮法界體性智 (藍)

    敬禮智悲圓融佛報身    (黃)
    敬禮智悲圓融佛體性身   (白)
    敬禮智悲圓融佛大樂智慧身 (紅)
    敬禮智悲圓融佛化身    (綠)
    敬禮智悲圓融佛法身    (藍)

六、供奉

觀想一切有情皆欣喜參預廣大長遠之供奉,並與行者合聲齊念:

    遍法界珍寶,傾明行証德,離惜遺供獻;
    乞慈憫攝受,演妙法善巧,無疏漏救渡。

觀想一切聖眾皆因此等供奉純粹基於菩提心而欣喜接納、受用。一切聖眾皆得圓滿之受用。一切聖眾放五色光(黃、白、紅、綠、藍)充遍法界,加持一切眾生。然後,一切聖眾皆化光進入文殊菩薩心中。
七、讚頌

觀想六道眾生合聲齊念;行者傾忱念誦,並可加用鈴、鼓、引磬、木魚等:

    文殊菩薩智劍揮,十方有情煩惱盡!
    文殊菩薩獅子吼,三世得聞咸開悟!
    文殊菩薩恆憶念,雖在五濁不染塵!
    文殊菩薩是依怙,觀萬法空出輪迴!

觀想文殊菩薩於聆讚後,因行者及眾生之正信而大為歡喜。文殊菩薩由心輪放出鮮明橘色光,充遍法界,加持一切眾生。文殊菩薩隨即以甘露灑淨眾生之身、語、意業,並賜飲甘露以增長眾生的慧命及壽命。
八、誦經

虔持《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一遍。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元講經律論習密教土番譯主聶崖沙門釋智譯
(咒文兩處,由林鈺堂,參照梵藏,重訂漢本。)

敬禮孺童相妙吉祥

    復次吉祥持金剛 難調伏中勝調伏 勇猛超出三界內 自在金剛密中勝
    眼如白蓮妙端正 面貌圓滿若蓮華 自手執持勝金剛 時時仰上作拋擲
    復次第現忿等像 亦有無邊持金剛 勇猛調伏難調者 具威猛相極怖畏
    於金剛尖出勝光 自手向上令拋擲 有大慈悲及智慧 方便益生極殊勝
    具足喜樂安隱心 示有忿怒之形相 於行正覺行中尊 眾皆來集身恭謹
    向彼如來薄伽梵 究竟正覺禮敬已 於前恭敬伸合掌 端坐正念而告白
    遍主與我作饒益 益我慈悲於我故 如幻網中成究竟 願我真實獲菩提
    有諸煩惱亂其心 不解泥中而沒溺 為利一切有情類 令獲無上之果故
    究竟正覺出有壞 是有情師及導師 亦大記句達真性 了知根心殊勝者
    彼出有壞之智身 是大頂旋言詞主 亦是智身自超出 妙吉祥智勇識者
    誦彼殊勝真實名 是甚深義廣大義 無比大義勝柔軟 初善中善及後善
    過去正覺等已說 於未來中當演說 現在究竟等正覺 亦遍數數皆宣說
    大幻化網本續中 持大金剛持密咒 如彼無邊諸佛敕 妙音宣暢今當說
    世尊究竟正覺等 願成真實持咒故 如我決定未出間 當勤堅固而受持
    遠離煩惱令無餘 於諸謬解捨離故 即以無別無異心 為諸有情願宣說
    密自在者持金剛 向如來前說是言 告白畢已而合掌 以身恭敬坐其前
    復次釋迦出有壞 究竟正覺兩足尊 於自面門殊勝舌 廣長橫遍令舒演
    顯現三種世界內 調伏四魔諸怨敵 有情皆具三惡趣 為現清淨微笑相
    於其清淨梵音中 遍滿三種世界已 為持金剛大力者 密自在主而答說
    具足有大慈悲者 汝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 誦真實名是大益
    能作清淨除罪業 於我精勤應諦聽 善哉吉祥持金剛 手持金剛汝善哉
    密主我為此事故 為汝巧妙令宣說 汝今一心應諦聽 唯然薄伽梵善哉
    復次釋迦出有壞 一切密咒大種性 密咒明咒持種性 於其三種令觀察
    世間及出世間性 顯作世間大種性 殊勝廣大手印種 大種大髻應觀察
    言詞之主演偈頌 密咒王者具六種 將令顯出於無二 無生法者自宣說

    阿阿 依依 烏烏 唉唉 哦哦 昂阿 替埵 啥地 加納目地 阿哈 布多 布達喃 札呀阿哇地南 嗡 班雜 爹噶那 都卡側達 札架 加納 布達耶 加納噶呀 哇吉 秀阿阿阿 巴札 納牙碟 那麻

(此下十四頌。出現三十七菩提中圍。故讚金剛菩提心即是八十六名數)

    如是正覺出有壞 究竟正覺啞中出 啞者一切字中勝 是大利益微妙字
    諸境之內出無生 即此遠離於言說 是諸說中殊勝因 令顯一切諸言說
    大供養者是大欲 一切有情令歡喜 大供養者即大瞋 一切煩惱廣大怨
    大供養者是大癡 亦愚癡心除愚癡 大供養者即大忿 即是忿恚之冤讎
    大供養者大貪欲 一切貪欲皆除斷 大欲即是於大樂 大安樂者大喜足
    大境色與廣大身 大色并及大形像 大明及與大廣大 大中圍者是廣大
    持於廣大智慧器 鉤煩惱鉤大中勝 普聞妙聞皆廣大 顯中即是廣大顯
    解者執持大幻化 大幻化中成利益 大幻化內喜中喜 大幻化中施幻術
    大施主中最為尊 大持戒中持殊勝 於大忍辱即堅固 以大精進悉棄捨
    以大禪定住靜慮 以大智慧令持身 具足大力大方便 大願勝智是大海
    大慈自性無量邊 亦是大悲勝智慧 有大智慧具大智 大解即是大方便
    具大神通及大力 大力及與大速疾 復大神通大名稱 大力令他令摧伏
    三有大山悉能壞 持大堅固大金剛 大緊即是大雄勇 於大怖中施怖畏
    尊者大種即殊勝 上師密咒大殊勝 住在於彼大乘相 大乘相中最殊勝

(此下二十四頌三句。是出現眾明主中圍故讚清淨法界一百八名數)

    廣大正覺眾明主 具大寂默大寂默 大密咒中令出現 有大密咒自性理
    欲得十種到彼岸 住於十種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淨 即是十種彼岸理
    尊者十地自在者 住在於彼十地中 具知十種之自性 持於十種清淨者
    十種義相義中義 自在寂默十力主 作諸利益無有遺 具有十種大自在
    離彼無垢戲論主 真如自性清淨王 言說真實不諱句 如其所說而依行
    於無二中說無二 住於真實邊際中 無我師子具音聲 外道惡獸極怖畏
    遊行一切有義中 速疾猶若如來心 勝及最勝勝怨中 於轉輪者施大力
    集中之師集中勝 集王集主集自在 執持愛護大靈驗 大義不受他恩念
    句王句主能言詞 句中自在句無邊 以真實句說真實 於彼四諦宣說者
    不還之中復不還 教如緣覺及獨覺 種種決定超出中 彼諸大中獨一因
    苾芻羅漢即漏盡 調伏諸根并離欲 獲得安樂無怖畏 成滿清涼亦無濁
    明解及與於神足 世間善逝勝明解 於我不執不執我 住於二種諦理中
    能到輪迴之彼岸 所作已畢住露地 於一智中而出現 以智慧器破一切
    法王妙法具顯現 於世間中勝明照 以法自在法中王 能演妙道令宣說
    有義成就滿誓願 捨離一切諸虛妄 無盡法界實離妄 勝妙法界極無盡
    具大福田勝福足 智中廣大殊勝智 具足智者解有無 無二種中而積集
    諸常見中勝禪定 誓修靜慮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動 最上勝者持三身
    具足正覺五身性 遍主五種智自性 首冠莊嚴五覺性 持五種眼離執著
    令諸正覺皆增長 正覺尊子勝微妙 勝智出有出生處 出現法中離三有
    獨一堅固金剛性 初生已作有情主 現空性中自超出 勝智妙智如大火
    以大光明遍照耀 以智慧明令顯現 是有情燈智慧炬 具大威勢顯光明
    是勝咒主明咒王 密咒王者作大益 具大肉髻希有頂 大虛空主說種種
    是諸正覺勝自性 具足有情歡喜眼 能令增長種種相 諸大仙等皆供讚
    令持三種之密咒 大記句者持密咒 尊者守護三寶故 宣說最勝三乘法
    真勝有義之罥索 是大執持金剛索 金剛鐵鉤大罥索

    怖畏金剛施怖畏 金剛王者六面怖 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是骨相咬牙者
    曷辣曷辣具百面 是獄王主魔中王 有力金剛能作怖 名稱金剛金剛心
    幻化金剛具大腹 金剛中生金剛主 是金剛心如虛空 不動獨髮相嚴身
    所著大象生皮衣 大緊呵呵皆哮吼 希希聲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響笑
    金剛喜笑大哮吼 金剛勇識大勇識 金剛王者大安樂 金剛堅者大歡喜
    金剛吽者吽聲吼 器中執持金剛箭 金剛劍斷令無餘 眾持金剛具金剛
    一種金剛能退敵 熾焰金剛施惡眼 金剛頭髮如焰熾 金剛降臨大降臨
    具足百眼金剛眼 身中具有金剛毛 金剛毛者獨一身 指甲增長金剛尖
    以金剛心皮堅硬 執金剛髮具吉祥 以金剛鬘而莊嚴 呵呵響笑決定吼
    具六種字金剛聲 大柔和聲大音聲 三世界中獨一音 遍虛空界聲哮吼
    諸有聲中皆殊勝

(此下四十二頌。出現無量壽佛中圍。故讚妙觀察智即二百七十五名數)

    真實無我真實性 即是真際無有字 宣說空性眾中勝 甚深廣大聲哮吼
    即是法螺具大聲 亦法犍椎大音聲 超越無住圓寂性 十方法中即大鼓
    無色有色中微妙 具種種相意中生 具諸相者顯吉祥 執持影相使無餘
    無能過中大名稱 三界之中大自在 住於最極聖道中 大興盛中之法幢
    三世界中一孺童 長老尊者四生主 三十二相具莊嚴 三界所愛於中妙
    是世間解為勝師 是世勝師無怖畏 救世間尊意無私 救中救者而無上
    盡空邊際悉受用 解一切中智慧海 解散一切無明 亦能破壞三有網
    能滅無餘諸煩惱 到彼輪迴大海岸 勝智灌頂具頭冠 真實究竟令莊嚴
    滅除三種諸苦惱 滅三毒得三解脫 決定解脫諸障難 住於如空平等中
    超越一切煩惱垢 能解三時及無師 諸有情中即大尊 功德帶中之鬘帶
    諸有身中即解勝 虛空道中真實住 持於如意大寶珠 遍主一切寶中勝
    圓滿是大如意樹 勝妙淨瓶大中勝 能作有情諸利益 隨順有情而利益
    亦解善惡及時辰 遍主解記具記句 解時及解有情根 亦能作於三解脫
    具足功德解功德 解法讚歎現吉祥 吉祥之中最吉祥 吉祥名稱善名稱
    大止息中大法筵 大歡喜中大音樂 恭敬承侍悉具足 勝喜名稱性吉祥
    具勝施勝是尊者 微妙歸處堪歸救 於世怨中勝中勝 離一切怖無有餘
    頂髻及髻各分埵 頭髮摸拶戴頭冠 五面具有五種髻 五髻各繫花髻帶
    即是禿髮大勤息 行淨梵行勝勤息 大苦行者建苦行 微妙淨宮喬答彌
    梵婆羅門解淨梵 超圓寂時得淨梵 脫離纏縛解脫身 解脫圓寂是圓寂
    超越悲哀滅悲哀 微妙決定近出離 能除苦樂之邊際 離欲身中而超越
    不可比量無與等 非見非顯非朗然 雖性不改亦普遍 微細無漏離種性
    無塵離塵即無垢 離失捨除放過愆 最極寢寤覺自性 諸解諸明即微妙
    識心超越於法性 持理即是無二智 離虛妄者默然成 修於三世正覺行
    正覺無垢亦無邊 最初正覺亦無因 獨一智眼無垢染 具足智身即如來
    以句自在廣宣說 演勝丈夫法中王 宣陳微妙殊勝處 詮說師子無與等
    於勝觀察殊勝喜 積聚威勢是入意 熾焰光中吉祥相 手臂光耀令顯現
    殊勝大醫即尊者 能離痛刺無有上 亦是諸藥枝茂樹 對治諸病大怨讎
    入意三界中殊勝 吉祥遊宿具中圍 十方一切虛空界 建立法幢極微妙
    遊行唯一廣大傘 即具慈悲妙中圍 吉祥蓮華舞自在 廣大邊主大寶傘
    具於正覺大威勢 持於一切正覺身 是諸正覺大修習 是諸正覺唯正法
    金剛大寶灌頂相 諸大寶性即自在 世間自在諸法性 持金剛者一切王
    一切正覺即大心 一切正覺在心中 一切正覺之大身 亦是一切正覺語
    金剛日是具大明 金剛月是無垢光 離欲等中是大欲 種種諸色熾焰光
    金剛跏趺正等覺 執持真實究竟法 吉祥正覺蓮華生 亦能攝持正覺藏
    復持種種幻化王 廣大正覺持明咒 聰明金剛即大劍 真實清淨殊勝字
    是廣大乘除苦惱 金剛法者廣大器 金剛甚深唧哪唧 金剛智慧依義解
    諸到彼岸皆究竟 一切地中具莊嚴 真實清淨無我法 真實智月殊勝光
    廣大精進幻化網 本續一切殊勝主 金剛坐者具無餘 持於一切智慧身
    一切殊勝妙智慧 即於心地持往復 一切正覺之大心 復持種種之化輪
    是一切體殊勝性 亦持一切體自性 即無生法種種義 持於一切法自性
    廣大智慧剎那中 解持諸法無遺餘 現解一切諸法者 勝持寂默真實際
    殊勝不動自性淨 持於正覺妙菩提 一切正覺現於前 智火熾焰光顯盛

(此下二十四頌。讚平等性智。故即是出現寶生佛中圍即一百四名數)

    隨樂成就微妙義 一切惡趣悉清淨 諸有情中殊勝尊 一切有情令解脫
    煩惱敵中獨勇猛 威猛能破愚癡怨 具吉祥智而嚴身 執持堅固之惡相
    能令動於百種手 舉步相中而作舞 吉祥百手皆圓滿 遍空界中令作舞
    大地中圍一界分 以一足跟堅踏之 以足爪甲界分內 淨梵世界盡令押
    無二一義法之義 即微妙義無怖義 亦種種識具色義 於心意識具相續
    體義無餘數歡喜 愛空之性殊勝智 捨離三有之貪欲 二有歡喜廣大者
    色貌鮮潔若白雲 光明殊勝如秋月 亦如初出妙日輪 爪如赤銅光皎潔
    頭冠殊勝尖末青 勝髮亦復紺青色 大寶光明具吉祥 正覺化身莊嚴具
    諸百世界皆令動 而能具彼神足力 持於廣大實性念 四念住中靜慮王
    以七覺支為花香 即是如來功德海 解八道支義理故 是解真實正覺道
    於諸有情大分著 亦如虛空無所著 一切有情意中生 速疾猶如有情意
    解諸有情根與義 能奪有情諸心意 亦解五蘊實性義 清淨五蘊令受持
    決定出彼諸邊際 亦能出於決定中 向決定出道中住 宣說一切決定出
    拔十二支三有根 持於清淨十二種 具有四諦之義相 解持八種之心識
    十二實義令具足 十六實性現體解 以二十種成菩提 勝解一切正覺相
    一切正覺幻化身 無邊億界令出現 彼諸剎那現了解 亦解剎那諸有義
    種種乘者方便理 利益去來皆了解 決定出於三乘者 住在於彼一乘果
    諸煩惱界清淨性 盡能滅除諸業果 過於一切江海中 寂靜如行中出現
    煩惱及與隨煩惱 及以習氣皆棄捨 以於大悲智方便 於諸有情作利益
    一切想義皆棄捨 亦令滅除心識意 能緣一切有情心 亦解一切有情意
    在彼一切有情心 隨順一切有情意 充滿一切有情心 令諸有情心歡喜
    成就究竟無錯謬 一切謬解皆捨離 於三義中無疑智 諸我三種功德性
    五蘊義理三時中 於諸剎那能分別 一剎那中正等覺 持於一切正覺性
    無身之身身中勝 解了諸身之邊際 種種諸相諸處顯 大寶即是大寶首

(此下十五頌。讚成所作智。故出現有義成就佛中圍。即九十五名數)

    解了一切正覺者 正覺菩提即無上 出密咒處無文字 大密咒者是三種
    諸密咒義令增長 大明點者無文字 大空即是五種字 空明點者六種字
    種種諸空無種種 十六半半具明點 亦無支分超於數 即四靜慮之初首
    了解一切靜慮支 明解靜慮種族性 具靜慮身身中勝 受用身者一切勝
    化身即是殊勝身 持彼化現之種性 種種化現十方中 依法利益於有情
    自在之天天中天 非天自在非天主 自在無滅天之師 作壞作壞即自在
    三有寂靜令超越 唯一師者有情師 名稱普於十方界 施法之主廣大者
    備足莊嚴慈鎧者 以慈愍心為堅甲 智慧如劍持弓箭 欲離不解煩惱敵
    能降勇猛魔怨者 兼除四種怖畏魔 亦能退諸魔軍旅 究竟正覺救世間
    是堪供讚禮敬處 亦是恒常承侍境 應供詠處最殊勝 真堪禮敬勝上師
    一步能遊三世界 如空無邊實鎮押 清淨三明是清淨 具六神通隨六種
    菩提勇識大勇識 大神足者超世間 達彼智慧之實性 亦獲智慧之體性
    一切自明令他明 殊勝丈夫於一切 超離一切諸譬喻 能智所智殊勝主
    尊者即是法施主 宣說四種手印義 有情奉施殊勝主 決定所入三種住
    微妙義中淨吉祥 三世間中大勝福 具足吉祥皆成辦 曼祖悉哩勝吉祥

(此下五頌。如次結讚五智。大圓鏡清淨法界妙觀察平等性成所作智。如次一頌一智也)

    勝施金剛我敬禮 真實邊際我敬禮 出現空性我敬禮 正覺菩提我敬禮
    正覺貪著我敬禮 正覺欲者我敬禮 正覺歡喜我敬禮 正覺戲論我敬禮
    正覺微笑我敬禮 正覺笑者我敬禮 正覺語者我敬禮 正覺心者我敬禮
    出現無者我敬禮 出現正覺我敬禮 出現虛空我敬禮 出現智者我敬禮
    幻化網者我敬禮 正覺顯論我敬禮 一切一切我敬禮 彼智身者我敬禮

持金剛金剛手,此妙吉祥智勇識不共真實名。
是出有壞之智身一切如來之智身。汝今應當生大歡喜,滿淨意樂增長無上,即能清淨身語意三之密。若不能究竟不能清淨地者,令到彼岸福智二足皆悉圓滿令其清淨,義無有上。
若未解者令解,未得者令得。自此至於一切如來微妙法理真實持故。
我為宣說開示顯解令其攝受。持金剛金剛手。此者我於汝種性中。及一切密咒法性攝受中。而作攝受。持金剛金剛手。此真實名者。即是一切如來最極清淨。真實潔淨一切智智之性。身語意三之密。
亦是一切正覺菩提。即能了解真實究竟諸正覺故。
亦是無上一切如來。體解一切善逝法界。於諸勝中而能破壞一切諸魔之力。一切十力中即十力之十力。一切智智性中即一切智智之性。是諸法中之敕。真實成就一切正覺。亦是一切大菩提勇識。福智二足真實究竟無垢最極清淨也。
亦是一切聲聞緣覺出生之處。具足人天境界。是大乘之體性。出生諸菩薩行處。即一切聖道之邊際也。
亦是察度諸解脫道決定出生處。
亦是不斷如來種性。增長菩提勇識大勇識種族種性。
亦能攝伏於他一切作狂敵者。破壞一切外道。退捨四魔軍將之力。
亦是真實攝受一切眾生。決定成熟一切趣向聖果。諸淨梵四宮之靜慮。諸一心之禪定也。亦是調伏身語意三。精勤禪定能離一切合集。亦捨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滅除一切障礙。解脫一切繫縛。
亦是解脫一切諸蘊。滅諸亂心成辦一切出生處。捨離一切盛衰事。
亦能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解脫眾樂勝道。令其不入輪迴之中。而能轉大法輪。建立一切如來傘蓋幢旗。一切妙法正法之宮。
亦是菩提勇識。於密咒門而修習者速得成就。
亦是了解菩薩摩訶薩精勤般若波羅蜜多之定。解了一切精勤無二戲論之空性。一切到彼岸之二足。究竟真實清淨一切究竟地。各各了解諸聖四諦。一心體解一切諸法四種念住。此真實名者。乃至一切正覺功德。能作真實究竟也。持金剛金剛手。此真實名者。能滅有情身語意三之行無餘罪業。
亦能清淨一切有情諸惡趣類。令其退捨一切惡趣。真實斷除一切業障無有遺餘。能生一切相續八難者令其不生。能滅八種怖畏。能破一切惡夢。決定能盡一切惡相。能滅一切惡見及諸惡魔。
亦能遠離一切怨魔之行。增長一切福善。
亦能除滅諸惡覺觀令其不生。破滅一切憍慢威勇我執。不生一切苦惱憂愁。
亦是一切如來之心。諸菩薩之密。一切聲聞緣覺之大密。一切密咒及其手印。真實增長諸不可說念及正念。增長無上善巧智。
亦能具足無患諸力自在。
亦能增長吉祥柔善微妙。名稱善說偈讚歎美。
亦能真實除滅一切病患廣大怖畏。
亦是極清淨中最極清淨。極能作清淨中最極能作清淨。極成辦中最極成辦。極吉祥中最極吉祥。諸欲歸依者為作歸依。欲宮殿者為作宮殿。欲擁護者為作擁護。欲親軍將者為作軍將。欲洲渚者為作洲渚。欲依仗者為作無上依仗。欲過三有大海者為作舟船。
亦是除滅一切病苦之藥王。分別取捨之決智。摧諸惡見大闇之明智。能滿一切有情誓願。如摩尼寶珠。
亦能獲得妙吉祥智身一切智智之性。令得五眼見清淨智。
亦是財施法施無畏施真實捨故。令六波羅蜜而得圓滿。
亦是福慧二足及諸靜慮。令究竟故能得十地。
亦能捨離二邊故。即無二法性非餘法性。無綺飾故即是真實自性。
亦是如來清淨智自性故。即真實邊際之自性。
亦能除滅百千惡見叢林故。即一切如來真空之自性。

此真實名者。即是無二法性義之真實名。若有誦持演說者。是一切法不可說之自性也。持金剛金剛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依密咒門修習者。於此出有壞妙吉祥智勇識。一切如來智身無二真如之真實名。
是頂髻之珠者。文字句義一切通徹。無有遺犯亦無增減。每日三時若持若誦若讀若說。思惟義理依時為他解說。時各各應想妙吉祥智勇識身。向諸門中令心止處。於愛樂實性門中誠實作想。了解一切殊勝法智慧無濁。信心具足相續繫念一心禪定者。彼諸三世及無始世。一切正覺菩提勇識等皆來集會。得解一切法并現其身。一切正覺菩提勇識。以身語意三業與自種性真實攝受。一切正覺菩提勇識。將諸利益而作饒益。能得一切法中無怖無畏辯說無礙。
復有一切諸阿羅漢聲聞緣覺攝持。聖法心中亦皆現身。
復有調伏一切諸惡大金剛王及持大金剛等。為護諸有情故。將變化身現種種形令其精神威勢無能攝伏。能成一切密咒手印記句中圍無餘。密咒明咒王。并頻那夜迦諸惡魔怨。并諸退壞一切他不能者及大母等。於其晝夜各剎那時。諸威儀中潛伏其身為作救護。
復有淨梵帝釋并釋近臣。大力摧伏如伏嬰童。及大自在種族貓子大黑。作戲自在獄主水神。孤屏囉鬼子母等。擁護十方世界者恒常相續。若晝若夜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睡若覺。入定出定獨住在眾。潛伏其身為作救護。或住村邑聚落川原。國界王宮門限門樓。大路小路四達三。村中店舍空舍。山藪江川叢林大叢林。若不作淨昏醉放逸之處。恒常一切門中晝夜潛伏殊勝救護成勝妙樂。
更復天龍施礙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與非人眾曜遊宿。及諸天母集主七母諸施礙母并食肉母。此合集一心一意。并諸軍將眷屬雜使。能為一切潛伏救護。增長精神具足色力。威勢殊勝無病延壽。

持金剛金剛手。此真實名頂髻珠者。若起誓願日日三時。無遺念誦三遍書寫令讀。時想念出有壞妙吉祥智勇識身。與此相同而作禪定者。以此利益故不經多時。即妙吉祥變化於像令其得見。
亦見盡虛空界所處者。一切正覺菩提勇識。種種身相大有情者。於何時分依何所作。不墮地獄趣不生惡道中。不生惡種姓不生邊地下賤。亦得諸根具足不作邪見。亦不生邪見家不生無佛國中。生值佛國時不捨正法亦不遠離。不生長壽天中不生饑饉疫疾刀兵等劫。不生五濁惡世不遭王怖惡怖賊怖。於世世中不逢下劣貧窮之怖。不值穢氣毀謗輕賤惡名惡語之怖畏。恒常得生本性高貴勝族中。能成一切端嚴勝相顏色美妙。於諸世人皆悉愛樂可意。若與相隨情和悅樂見者歡喜。於諸人中端正嚴好。具大福相發言無滯。隨所生處得宿命智。受用廣大多諸部從。所受無盡眷屬無盡。於有情中最極殊勝。亦復具足殊勝功能。自然具足六波羅蜜。所有功德經於淨梵四宮。具足念及正念方便願力智。亦是一切諸數義中。得無怖畏及能言說。無有愚癡句句顯了。成大聰慧具有廣解。無懈怠心少欲知足。利益廣大情無愛著。即是一切有情殊勝所信之處。亦成恭敬師及上師。此人先所未聞工巧技藝神通一切教法。若文若義皆悉解了。戒及活命。最極諸行最極清淨微妙。出家及成近圓。不令忘失一切智智性大菩提心。決定不入聲聞羅漢緣覺乘中。

持金剛金剛手。如是具足無量功德。亦有如是無量無邊廣大功德。
持金剛金剛手。誦此真如真實名者。即是真實執持微妙丈夫者。聚集微妙福慧具足。一切正覺功德最極。速疾求故不經多時。能成真實究竟無上菩提。於多劫中不入涅槃。為諸有情中多現無上妙法。十方世界中詮演妙法。大鼓之聲相續不盡。其聲哮吼為大法王。

嗡 沙哇達瑪 巴哇 索巴哇 比秀達班雜 阿阿 昂阿 阿吉地巴哩秀達 沙哇達瑪 亞都達 沙哇達他嘎大 加那嘎呀 曼殊師利巴哩秀地達 目巴達耶地 昂阿 沙哇達他嘎大 啥達呀 哈惹哈惹 嗡吽啥 巴嘎望 加那目地 哇吉秀惹 馬哈巴雜 沙哇達瑪嘎嘎那 阿瑪拉速巴哩殊大 達瑪搭都 加那嘎巴 阿

    復次吉祥持金剛 懇分歡喜而合掌 如來尊者出有壞 敬禮究竟正覺已
    復次尊者密自性 持金剛之金剛王 所餘種種同住處 高聲如是而白言
    尊者我等亦隨喜 善哉善哉說善哉 為彼欲求解脫果 有情為無救度者
    我等真實救度者 作護菩提大利益 宣說幻化微妙理 此是清淨微妙道
    亦是甚深極廣大 大義有情作利益 一切正覺境界者 諸正覺等皆已說

出有壞妙吉祥智勇識。所誦真如之真實名。出有壞世尊如來所說已畢。

九、持咒

文殊菩薩心咒,一百零八遍。

    阿拉巴札那底

文殊父母種子咒,一百零八遍。

    底底底心心心

十、推恩

閉口,舌抵上顎,以鼻修深呼吸。吸氣時觀想以大圓鏡智澈見一切眾生之愚痴、罪業、病苦、煩惱、業障等等,運用平等性智將之皆化為濁惡之黑氣,再以大無畏之法界體性智將之吸入。住氣時觀想此等黑氣皆已被行者以成所作智淨化,而轉化為可以長養眾生慧命的清新妙觀察智氣。呼氣時觀想此清新智氣充遍法界,成熟眾生,使彼等皆悟入法界體性智。如此修氣十遍。

迴向功德於法界眾生早成佛道,而後下座。
吉祥圓滿



應西安熟持此經之趙居士之請求,而造此軌。
感謝林成穗居士提供數種法本以資參考之助。


                     二○○三年四月十八日
                     養和齋    於加州
即時禮謝

一諾三年未曾忘,文殊經軌子夜成;
清晨方知香茗供,正午郵包西安來。



三年前曾允熟持《聖妙吉祥真實名經》之西安趙居士,將造此經軌以助進修。近來已完成數部重要經論之英譯,而得以抽暇從事。又蒙成穗傳來相關經論,而得以據之參訂其中咒文。此經軌在四月十八日之子夜完成,隨即以電郵公布之。翌晨接趙回音,方知彼已於三月寄出安溪鐵觀音茶申供。不意正午該郵包恰巧安抵,猶如即時之禮謝。因緣如此殊勝巧妙,特為之記。


                     二○○三年四月廿一日
                     養和齋    於加州
迴 向

一‧願具德上師長住世,已辭世者早降誕。
二‧願人類邪說暴行早日停止,佛法弘揚無礙。
三‧願我及眾生精勤佛道,即生即身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四‧願我及眾生慈悲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五‧願我及眾生智慧增長,直至圓滿佛果,永無退轉。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

文殊真實名經儀軌 - http://www.yogichen.org/gurulin/b5files/b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