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歎瞻禮地藏 所得利益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https://is.gd/uAwI5t
      •  
      • 佛告虛空藏菩薩: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說之。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讚歎瞻禮,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樂,二十三者、先亡離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諸聖讚歎,二十六者、聰明利根,二十七者、饒慈愍心,二十八者、畢竟成佛。
      • 復次虛空藏菩薩:若現在未來,天龍鬼神,聞地藏名,禮地藏形,或聞地藏本願事行,讚歎瞻禮,得七種利益:一者、速超聖地,二者、惡業消滅,三者、諸佛護臨,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長本力,六者、宿命皆通,七者、畢竟成佛。
      •  
      • 出處,地藏菩薩本願經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包子理論--吳若權

甩掉壞男人要趁早


幾位熟女朋友在聚會中提起過去不甚美好的戀愛經驗,口徑一致地指出 ,交往初期就感覺當時的男友並非適合自己的良人,但卻沒有立刻喊停 ,時間拖久了,受傷最多的反而是自己。


「既然發現對方不好,何不立刻踩煞車呢?」我問。熟女A說:「就想說相處一陣子,看看他會不會變得好一點。」熟女B坦承:「那時太年輕,以為給對方機會就是給自己機會啊!」熟女C直言:「心軟吧 ,覺得自己不該把事情處理得太絕。」熟女D懊惱地說:「等待奇蹟出現吧,當時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為老天不會作弄我。」


 


 吃不到包子不甘心


 


這些現身說法,讓我想起一位廣播節目聽友,在網路留言版寫下的心情故事。她的男友對工作投入甚多,都不肯花時間陪伴她。耗了五年,拖到兩人都覺得對感情食不知味,才宣告分手。雖然,幾天之後又復合了,但始終覺得兩個人之間多出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她開始懷疑自己:究竟戀棧些什麼?


她分享「包子理論」,是很妙的比喻 。她曾到風景名勝地區旅遊,在遠近馳名的包子店排隊,本來以為排在她前面的人不多,應該很快就會買到包子,但事與願違的是,每個人買的數量很多,她排了兩個鐘頭才嘗到包子的滋味。她很感慨的領悟:「聽說,在排隊的前十分鐘若是沒離開,就會捨不得離開,那種捨不得,已經分不清是不甘心、還是真的很想吃到!


幸好她覺得包子很好吃,我看過其他更可憐的案例。排隊等了半天,享用之後卻覺得很不值得。人性有時是很微妙的,排隊浪費很長時間等待的不甘心,可能誤導當事人真正觀感,而且反應十分兩極化—有人會因此而說服自己非常值得,也有人因此而更厭倦地給予負面評價。


 


 


 


沒有共識趁早了結


但畢竟「談戀愛」和「買包子」不同 ,誰都不該浪費對方的時間,讓對方耗在旁邊空等待。碰到感情的瓶頸,雙方要積極溝通,尋求解決之道,找到共同都可以接受的相處模式。萬一,努力過了,還是沒有共識,就趁早了結吧!別浪費青春。


 


 


 吳若權 


 


 


四如意足

四神足

  又名「四如意足」,原係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神通。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


智度論十九曰:「問曰: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願。四種定者:為主得定,精進為主得定,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


  於前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用四種定力攝心,則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


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

欲者,希向慕樂,莊嚴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
若能樂欲,所願皆得,是為欲如意足。(莊嚴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於正理。

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
若能一心,所願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精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

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
若能精進,所願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若能思惟,所願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也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總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義,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種之定而起,故名定為足,又神者靈妙之德,此定為能生靈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



俱舍光記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於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而起。二勤神足,於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發而起。三心神足,於加行位,一心專住依心之力,故定引發而起。四觀神足,於加行位觀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而起。加行位中雖有多法,而此四法資益最勝,故從此四者而名。」


俱舍論二十五曰:「何緣於定立神足名,諸靈妙德所依止故。........神謂受用種種神境,分一為多,乃至廣說。足謂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說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然四如意足之稱目,異說頗多,智度論及法界次第,列欲、精進、心、思惟,輔行七列;欲、精進、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論則列欲勤心觀,四教儀則列欲念心慧。



出家好嘛?

引述《seabok (累人的新生活……)》之銘言:


:    就像電視裡的肥皂劇一樣:


:    家姐前陣子感情受挫,朋友的介紹下轉求佛教的幫助。


:    一開始她的情緒稍有穩定,家人們都很高興,


:    但近日卻開始常跟我們提起她要出家,原因是"她放不下情關,要出家才能破除。"


 


:    當然父母都很反對,尤其是父親更因此差點擔心到中風。


:    我試著跟她溝通,表示:她這種行為會讓爸媽很傷心難過,這種行為豈是孝道?


大家都把出家想的嚴重了,真正的出家就像一般工作ㄧ樣,是有試用期的。他在僧團裡的身分就是學戒男、學界女,或稱近事男、近事女(優婆塞、優婆夷啦)


過了試用期,出家者的心理狀態適合出家與否,由當事者,還有主戒的和尚來決定。


如果當事者適合出家,也喜歡出家,那就出家吧,就像工作ㄧ樣,又不是ㄧ去不復返,做不好可以辭職,出家也可以還俗阿。


泰國的男子,都得出家你不知道嗎?


 


有什麼工作ㄧ工作就換了爹,換了娘的?


 


想的太嚴重了。


:    她回答我:"佛堂的法師告訴她:其實每個人的親屬關係就是每一世來來去去


:    固定是這些人在交替,這一世他們是你的父母,可能前世你反而是他們的長輩,


:    而再前一世你可能是他們的兄弟姐妹,以此類推。是故,你的下一世,下下世,


:    都是如此一直反覆。所以,你要打破這些牽絆才能真正放下;而如果要打破這


:    些牽絆,你就是要出家才能做到。"


:    我聽了一整個無言,因為這個說法似乎是社會新聞裡那種騙人的神棍才說的出來


:    ,但家姐去的佛堂是國內很知名的佛教團體(非中台)的海外支堂(家姐在NY)。因


:    此我疑惑了。


:    請教諸位大德佛教裡對於親子/屬的看法是什麼呢?


:    是否家姐她根本誤會了佛教的真義呢?


:    感謝大家!


 


其實我看了文章之後,覺得需要再教育的是家人,如果你真的相信,且尊重對方,那就應該贊成她出家。反正出家還是可以還俗的。


 


讓他試試又何妨,他才是他生命的主人,其他人都不是他生命的主人,不是嗎?


 


放下你對他的佔有慾,那才是推使他出家的動力,我說真的。


 


希望你可以聽的下我的話,化解妳們之間的緊張關係。


 


生命不是只有一種方向而已。


佛心來的


剛畫的~~~~~



五蓋與七覺分之食







































                  





不食



貪欲蓋食



觸相(淨相、欲相) ,於彼不正思惟



貪欲蓋不食



不淨觀,於彼正思惟



瞋恚蓋食



障礙相,於彼不正思惟



瞋恚蓋不食



慈心思惟



昏沈、睡眠蓋食



微弱、不樂、欠呿、多食、懈怠,於彼不正思惟



昏沈、睡眠蓋不食



明照思惟



掉、悔蓋食



親屬覺、人眾覺、天覺、本所經娛樂覺。自憶念、他人令憶念而生覺,於彼不正思惟



掉、悔蓋不食



寂止思惟



疑蓋食



於過去世猶豫、未來世猶豫、現在世猶豫,於彼不正思惟



疑蓋不食



緣起法思惟



 













































覺分



不食





念覺分不食



四念處不思惟



念覺分食



四念處思惟



擇法覺分不食



於善法撰擇,於不善法撰擇,於彼不思惟



擇法覺分食



有擇善法、有擇不善法,於彼思惟



精進覺分不食



四正勤於彼不思惟



精進覺分食



彼四正勤思惟



喜覺分不食



有喜、有喜處法,於彼不思惟



喜覺分食



有喜、有喜處,於彼思惟



猗覺分不食



有身猗息及心猗息,於彼不思惟



猗覺分食



有身猗息、心猗息,於彼思惟



定覺分不食



有四禪,於彼不思惟



定覺分食



有四禪思惟



捨覺分不食



有三界──謂斷界、無欲界、滅界──於彼不思惟



捨覺分食



有三界──斷界、無欲界、滅界──彼思惟



 


五根

五根


 

























信根



四不壞信



信佛、信法、信僧、信戒律



進根



四正勤



未生之善令速生,已生之善令增長;


已生之惡令速斷,未生之惡令不起。



念根



四念處



身念處觀身不淨。


受念處觀受是苦。


心念處觀心無常。


法念處觀法無我。



定根



四禪



初禪尋、伺、喜、樂,四支平衡。


二禪離尋、離伺、到二禪。(喜與樂)


三禪除粗分覺受()


四禪



慧根



四聖諦



苦聖諦知苦(三根本煩惱、百八隨眠、業果輪迴)


集聖諦知因惑感苦,自作自受。


滅聖諦慕滅解脫、涅盤之因。


道聖諦堅守聖道、涅盤自來。



女人的時間管理盲點 (無蛋魯) 2007.01.18 貧果日爆

女人的時間管理盲點 (無蛋魯) 2007.01.18 貧果日爆


 


不只已婚的女人覺得自己「沒時間」。如果我們問未婚女子:「妳覺得妳的時間夠用嗎?」恐怕認為自己時間夠用的人不到一半,覺得自己想做什麼事都「沒有時間」,而回過頭又發現自己年華虛度,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回顧,十分空虛;前瞻,仍然沒空。


 


婦援會所做的女性自我時間調查報告裡,有近35%的人,認為自己缺乏自我時間的原因,在於工作時間太長;有34%的人,說自己家庭工作兩頭燒,不知自我時間何在(這應該多半是職業婦女);有24%的女人,認為自己照顧家人已花去大多數時間(家庭主婦常有如此困擾,台灣家庭裡,幼兒和長者都仰賴女性照料,父母若年老多病,女性常在娘家和婆家間疲於奔命);自認為不會管理時間的,只有5%。
在我看來,多數的未婚女子,並不是苦於時間不夠,而是不會用時間。另一項調查指出,女人所需要的自我時間並不多,大部分的女人,只希望一天有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對於再忙碌的未婚女子,要多擁有 一兩 個小時時間,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時間到底哪裡去了?


先做大事再做小事
女人常有一些時間管理上的盲點:一、談戀愛時,每天都在和情人耗時間:看電影、約會、找朋友唱KTV,所謂「我陪你」,多半變成「我陪你殺時間」,真正把時間用在對雙方都有益、都有成就感或可以累積記憶資產的時候實在少。
二、若沒有情人,因為不善於使用時間,又常因為怕無聊把時間耗掉:找姊妹來喝下午茶聊八卦(有時越聊越不愉快,卻還是會找固定的人來聊)、在電視前無意識的轉著遙控器、陪家人打麻將(通常女人也不認為這叫做擁有自己的時間)、漫無目的逛街買東西(若有足夠的錢,那是享受;若已變成卡奴,逛街已成自虐,越逛越焦慮)。
三、時間處理順序不好,先做小事再做大事,所以做重要的事時總沒時間。
還能擁有豐富時間支配權的未婚女子,應該要為自己的時間定出一個「優先順序」,若說時間如金錢,我們得學會,先把時間付給最值得付的事,我們的時間存摺才會內容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