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如來光王七佛修持儀軌



藥師如來光王七佛修持儀軌



固朱.達瑪巴達拉祖師著




(此法門屬於顯乘法門,修誦此儀軌並不需由上師灌頂授權,發心者可自依導修開示持誦,若於未來能具機緣從具德明師處求得口耳傳承則更添持誦之傳承加持。)



皈依與發心


敬趨皈依上師佛法僧 直至行者證悟正覺時


為成佛境利普有情眾 行者現向七善逝祈請 (三次)



觀想藥師七佛


行者頂上坐藥師如來 藍身右手作殊勝賜印


持阿路那葉左作定印 左掌托持妙藥甘露缽


頂上端坐淨知王如來 紅身右手賜印左定印


頂上坐妙音法洋如來 淺紅身相雙手說法印


頂上坐勝榮無憂如來 淺紅身相雙手作定印


頂上坐無染善金如來 金光身相雙手說法印


頂上端坐妙音王如來 金身右作賜印左定印


頂上坐祥印榮名如來 金身右賜護印左定印


諸佛身穿僧侶三種衣 各現種種大小祥印記


雙腿跏趺成金剛姿座 端坐蓮花與月座之中



禮讚及七支佛事供養


觸爾殊勝妙藥微細分 得涼最深地獄猛熾火


化熱火坑為蓮花淨池 三業禮拜俗眾護者會


壇列咒智及觀想化出 供奉廣大種種妙奉品


懺坦罪業讚歎眾功德 祈住說法回向使成證



祈求


大福世尊海會聽我祈 七善逝曾發大弘誓願


於此佛示法末五百年 祈請直示指引真實道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祥印榮名如來摩訶王


行者向爾作皈敬依止 恭敬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祥印榮名如來化融光 攝降融入妙音王如來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示方便光以寶月蓮飾


行者向爾妙音王如來 皈依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妙音王如來化融成光 攝降入無染善金如來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成就所發弘誓寶光華


行者向無染善金如來 皈依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無染善金如來化融光 攝降入勝榮無憂如來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勝榮無憂如來功德尊


行者向爾作皈敬依止 恭敬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勝榮無憂如來化融光 攝降入妙音法洋如來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妙音法洋如來功德尊


行者向爾作皈敬依止 恭敬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妙音法洋如來化融光 攝降融入淨知王如來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樂定殊勝智慧法洋中


行者向爾淨知王如來 皈依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淨知王如來化融成光 攝降融入藥師如來尊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琉璃光王藥師如來尊


行者向爾作皈敬依止 恭敬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淨知王如來化融成光 攝降融入藥師如來尊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琉璃光王藥師如來尊


行者向爾作皈敬依止 恭敬禮拜及作諸供養(七次)



淨知王如來化融成光 攝降融入藥師如來尊


具福如來破敵圓滿佛 琉璃光王藥師如來尊


行者向爾作皈敬依止 恭敬禮拜及作諸供養 (七次)



藥師如來融降入我頂 我之一切病患與魔障


以及罪業障礙皆淨化 行者頃即化成藥師佛



持咒





我心月座上現吽種字


吽字周圍並有咒攓輪



他呀他 比干者 比干者 瑪哈 比干者 比干者 能渣三木格爹 疏哈


Tayatha om bhekhanzhai bhekhanzhai maha bhekhanzhai bhekhanzhai randza samugate soha (隨力念誦若干次)




回向


禮拜作供持七佛洪名 所積功德令因緣具足


七佛四十四本願誓言 於我與眾生中即報現



此儀軌乃由彭措達瑪巴達拉依達孜南卡飄笙及固沙裡法金剛所說撮要而成,願普善增揚!





甯瑪史要


甯瑪史要


蘇尤甯波車 黃毅英譯漢


刊載於金剛乘季刊第49


孫黛娣打字



http://vajrayana.org.tw/book/article/history1.htm




===============


一、引論


◎「甯瑪」之義


甯瑪(Nyingma)意為古舊,為佛法傳入西藏,直至十世紀末印度譯師密的渣那歌的(Smrtijnanakirti)之西藏佛教教派,亦稱之為前弘佛教,或雅朱甯瑪(Ngagur Nyingma),以別於後弘佛教,或沙瑪(Sarma),如噶舉(Kagyu),薩迦(Sakya),噶當(Kadam)而至格魯(Gelug)等,乃奉譯師領青增布(Rinchen Zangpo,958~1055)以後所譯教典者。


 


◎蓮華生大士


甯瑪傳統之中心人物為超乎常人,於八世紀將佛法傳入西藏之蓮華生大師。由印度大堪布寂護(Santaraksita)之奏請,藏王赤松德真(Trisong Detsen)迎師入藏,師乃留藏五十五年半。遊遍全藏,弘法修持,摧伏障礙佛法之魔怨,並加持整塊藏土,而使佛法加被每個藏人。西藏佛法之成就實乃拜蓮師所賜。



蓮師亦建成第一所寺院大學,桑耶(Samye)寺,至令不少印度班智達如啤嗎那密渣等雲集與藏譯師共譯佛法,又為首七名藏人剃度。於尖蒲(Chimpu),師開許密咒乘之曼陀羅與藏王赤松德真,移喜蹉嘉,毘盧渣那等廿五大弟子。同是,數世紀以來,數以百萬計之弟子仰賴蓮師為證悟之源,其啟示亦為修行心要。賦與生命。



二、教法


◎九乘


甯瑪之特色為以九乘判教:


首三乘為顯教道理而以修『身』為主:



()聲聞,()緣覺及()菩薩乘為小乘與大乘所攝,而名為出離之道。


密乘則修「語」或能,而有外密或下三部密如左:


()作密與()行密為淨化之道。


()瑜伽密則為轉化道之始。


內密或上三部密為:


()瑪哈瑜伽與()阿奴瑜伽為轉化之道。


()阿的瑜伽或大圓滿為自解脫道,主要修「心」。



 



◎內三密


甯瑪之不共密法為內三密:()瑪哈瑜伽,()阿奴瑜伽,()阿的瑜伽或大圓滿。其中或見諸甘珠(佛語)中,然甯瑪派另有結集,即甯瑪十萬續,為巖取者耶那甯巴(Ratna Lingpa,1403~78)於十五世紀結集之甯瑪巴密續總集。



◎內密含三傳承:



() 心意傳承:由諸佛來,


() 表示傳承:由持明來,


() 口耳傳承:由上師來。



瑪哈瑜伽乃由金剛手傳與國王渣(King Dza)(亦受於啤嗎那歌的(Vimalakirti)尊者,其曾於錫蘭烏拉山(Mount Malaya)處於金剛手等瑪哈瑜伽密法)。再經佛陀傳與啤嗎那密渣(Vimalamitra)及蓮師,而傳入西藏。



瑪哈瑜伽共有十八大績,其根本為大幻化網導引法,於瑪哈瑜伽中有八大壇城之教授,而為教傳與巖傳共者。



國王渣亦於金剛薩埵及啤嗎那尊者處受阿奴瑜伽法而傳與大成就者咕咕那渣(Kukkuraja),再傳與生遮移喜(Sangye Yeshe)再傳入西藏。此中共有廿二大續,以「一切意聚經」最著。




阿的瑜伽或大圓滿,佛陀之最究竟教授,其傳承可追溯自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傳與報身佛金剛薩埵,再傳與現世人間首位上師,於西元五五年降生於鄔金之極喜金剛(Garab Dorje),及後則傳與文殊師利密渣(Manjushrimitra)、師利星哈(Shri Singha)、渣那修多羅(Jnanasutra),再由蓮師、啤嗎那密渣、毘盧渣那(Virochana)等傳入藏土。



 


◎大圓滿教授



大圓滿由文殊師利密渣分成心部(心的,Semde),界部(龍的,Longde)及口訣部(敏雅的,Mengakde)三。口訣部之精要領體(Nyingtik),意為心髓。領體中最著者有啤嗎那密渣之啤嗎領體,蓮師之空行領體及龍欽領體。不少西藏之領體行人均能獲虹光身。



心部與界部主要由毘盧渣那傳入西藏,口訣部則由啤嗎那密渣及蓮師傳入。



◎心的(心部)



此教授特指心住之法,修直入行者心之本來面目。



共有廿一大續,如恭芝嘉波(Kunje Gyalpo)等。主要修四瑜伽:



() (專一瑜伽)


() (離戲瑜伽)


() 止觀雙運(一味瑜伽)


() 自圓滿(無修瑜伽)


 


◎龍的(界部)



此教授特重無修,直入元始覺性而再不疑



共有七大續,修如下四者:



()


()


()


() 雙運



敏雅的



此為握要之教授,於下座時保住。



共有不少經續而以甯瑪十萬續之十七大續為主。修如下之四:



() (指身不動)


() (指眼任運)


() 明體(無修整)


() (定中境界)  



(譯者按:括號中之註釋乃取自南佳羅布甯波車「水晶與光明道」以補充之。)




 敏雅的亦自有其淨業與前行及羅生拳法與廿一種「心晶」觀想等,而其中又分兩途,且卻(Trekcho)與妥噶(Togal)



且卻義為立斷,大圓滿且卻之要節為極喜金剛之「直擊心要三句」(椎擊三要 )



() 直入明體本面


() 決定信之


() 於念滅上堅固而決信。



妥噶義為頓超,為業幻自滅之疾速法,而必先於且卻修持嫻熟者。於此,得四事:


() 能見赤裸法性


() 證量增上


() 明體成就


() 法界中解脫


而獲四種決定:


() 對惡趣無畏懼


() 無果之希求


() 無得之希冀


() 諸法平等



◎大圓滿教授



大圓滿為甯瑪不共法,並為一切教授之心要。一切西藏佛教上師,以修大圓滿為究竟,經載大圓滿住於十三地,其他世界中,西藏之笨教中亦有大圓滿。



大圓滿於佛法中之位置,可以瑪哈珊底與阿的瑜伽二者表之。瑪哈珊底為大圓滿之梵名,義為一切教法之心要與精華,阿的義為無上,以大圓滿為各來中之最頂峰故。



「濯」(大圓滿藏音為「濯青」─譯者按)之義為圓滿,究竟與最後。大圓滿為最後圓滿之境地,為自身與一切法本性之自圓滿。



大圓滿與他法不共者,為非以較量成理則,介紹心之本性,其見於消除妄執心而顯出。大圓滿中最握要者,為超越凡常思維之心,而住於明體。此諸佛智心之直接契入,乃由心意直傳之傳承上師加持故,具信利根弟子,得以受之。



此教授可分根,道,果三。



根為本心,自性與力(大悲)者三,可以明鏡表之。力則分清一路巴及登,而以水晶或晶球表之。



道為見,修與行而衍生大圓滿之三系列修法。



果則為虹光身解脫與三身成就。



◎虹光身


圓滿成就之大圓滿行人,能於死時,將物質身轉成光蘊。龍青巴尊者,及無垢光尊者說有三種:



(一)虹光身:修且卻成就。身漸漸縮而放虹光。最後只餘髮甲等。


(二)光蘊身:以修妥噶,將全身變成光蘊,以入於虛空,如極喜金剛,文殊師利密渣,師利星哈。渣那修多羅及毘盧渣那等是。


(三)虹光大遷轉身:以修妥噶,行者將身轉成虹光如住世數世紀,以利有情,如啤嗎那密渣,楊丹增增布,赤松生嘰汪朱等是。  



三、歷史



◎教傳與巖傳



  甯瑪派又分長傳(教傳,Kama)與短傳(巖傳,Terma)及有從正定中於本尊或上師所得之直接教授。



  教傳乃由元始佛普賢王如來無間傳至於今。西藏現傳兩派教傳,一乃為中藏之朗傳承,一為由笛打甯巴(Terdak Lingpa, 1646~1714)於十七世紀末傳至東藏之康傳承。此由笛打甯巴及其弟盧珍達那嗎師利(Lochen Dharmashri, 1654~1717/8)之康傳承,於翟青及木百尤寺中擴而充之,遂由人聖者敦珠甯波車刊行成四十巨函。



  教傳內三密以經、幻、心為代表,分表阿奴瑜伽,瑪哈瑜伽與阿的瑜伽之心部。



  巖傳法則為蓮師與移喜蹉嘉佛母密藏之法,於末世蓮師與廿五弟子示現巖取者於適當時取出。大部份之巖傳法乃由針剛恭初及蔣楊親尊汪布結集成六十函,名為領青德曹,即珍貴巖庫、巖庫。巖庫分依於實物之地巖(沙德,sa ter)及由巖取者意流開發之意巖(恭德,gong ter)。



  除以上三者,亦有三種特殊巖傳:由授記,灌頂與空行處得之。



  且卻亦分三:喇嘛(Lama),濯青(Dzoghchen)與篤遮親波(Tukje Chenpo),即上師之靜忿修法,大圓滿教法與觀世音菩薩之續。另又可依噶耶(Kayge),恭道(Gongdu)與普巴(Purba)分之。



  意巖者如龍青巴尊者之「七寶」,明珠多傑(Mingyur Dorje)之「南曹」(Namcho) 聖者敦珠甯波車之意巖。



  正定中之巖取者如余託雍敦剛布(Kuthok Yonten Gonpo)之餘託領體(Yuthok Nyingtik)及拉生南佳直美(Lhatsun Makha Jigme)之「持明宿笠」(Rigdzin Sokdrup)等。



◎巖取者



  以生遮喇嘛(Sangye Lama, 1000~1080)及開發四大藥續之渣巴昂詩(Drapa Ngonshe, 1012~1090)為首,數以百計之大師,致力開發。直至於今,以 聖者敦珠甯波車及頂果親尊甯波車為著,據稱共有一百大巖取者及一千小巖取者,以「五至尊」(Five Sovereigns)為最馳名,即楊盧甯瑪柯渣(Nyang Ral Nyima Ozer, 1124~1192)、佐汪上師(Guru Chowang, 1212~1270)、多傑甯巴(Dorje Lingpa, 1346~1405)啤瑪甯巴(Pema Lingpa,生於1450)及蔣楊親尊汪布(Jampyang Khyentse Wanpo, 1820~1892)。




  其他著名巖取者包括佐汪上師之佛母曹母文母(lady Jomo Menmo, 1298~1383)及開發蓮師廣傳及「噶登的雅」之鄔金甯巴(Orgyen Lingpa, 1323~1360),開發「北巖」之歌登持明(Rigdzin Godem, 1337~1903),開發喇嘛恭道(Lama Gongdu)之生遮甯巴(Sangye Lingpa, 1340~1396),開發道出六種中有之詩曹恭巴籠初(Shyi Tro Gongpa Rang Drol)及中有救度法之噶嗎甯巴(Karma Lingpa),超常主、秘之巧工,世壽百二歲之康湯嘉波(Tangtong Gyalo, 1385~1510),開發恭初戚朱(Konchok Chidu)之澤桑甯波(Jatson Nyingpo, 1585~1656),開發持明叔執(Rigdzin Sokdrup)之拉生南佳直美(Lhatsun Namkha Jigme, 1597~1650),於定中開發名為生哇嘉珍(Sangwa Gyachen)廿五法之大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錯(Ngawang Lobsang Gyatso, 1617~1682)及與之互為師徒之笛打甯巴(Terdak Lingpa)  



◎龍青巴尊者



  至於馳名世間之龍青巴尊者(1308~1363)則為甯瑪派大圓滿中最偉大導師之一,亦為西藏佛教文學史上最傑出之作者,其著作超過二百五十,惜只約有廿五套流傳,包括著名之「七寶」(曹頓)及「三論」。其將相承之啤嗎領體與空行領體和合,寫成三「仰的」或「心中心」。



  以其加持力,無垢光尊者(Longchen Rabjam, 1729~1798)面見龍青巴尊者,於其意巖中取出龍青巴尊者之握要,而成龍欽領體,遂風行於全藏,而龍欽領體傳承之主為第一世多笠青(Dodrupchen)甯波車爵美增利柯渣(Jigme Trinle Ozer, 1745~1821)。



◎學術



  其他甯瑪派之大師包括首先造甯瑪派中之大論的雲中卓朱增布(Rongzom Chokyi Zangpo, 1012~1088),雅利班禪啤嗎汪沽(Ngari Panchen Pema Wangyal, 1487~1543),巴祖甯波車(Patrul Rinpoche, 1800~1887),米梵甯波車(Mipham Rinpoche, 1848~1912),第三世多笠青爵美聰拜甯瑪(Jigme Tenpe Nyima, 1865~1926),堪布生嘉(Khenpo Shyenga, 1871~ 1927)及聖者敦珠甯波(1904~1987)。



  甯瑪派教理與修持並重。本世界巴祖甯波車,米梵與仙藩卓朱能哇結集了顯教十三大論並為註疏,此即為



一、釋迦佛之別解脫經


二、德光之律經


三、無著之阿毘達摩集論


四、世親之俱舍論


五、龍樹之大智度論


六、月稱之入中論


七、聖天之廣百論本


八、寂天之入佛子行論


九、無著之現觀莊嚴論


十、無著之大乘莊嚴經論


十一、無著之攝大乘論


十二、無著之破實法論


十三、無著之大乘無上陀羅尼論



  密法則以大幻化網導引法,龍青巴尊者之曹頓(Dzo Dun),雅利班禪(Ngari Panchen)之三戒(Dom Sum)及敏嶺笛青(Mingling Terchen),盧珍法師(Lochen Dharmashri)等之教傳與巖傳經續為主。



◎寺廟



  只甯瑪派具出家與修行人之兩種僧伽。於西藏甯瑪派有超過一千座寺廟,而甯瑪派傳遍整個西藏,不丹,錫金,尼泊爾,拉達克等喜瑪拉雅山區。於中藏,以敏嶺笛青爵美多傑(Mingling Terchen Gyurme Dorje)(笛打甯巴 Terdak Lingpa)於1676年建之閔忠嶺(Orgyen Mindroling)及持明雅芝汪布(Ngak gi Wangpo)1610年建立之多札仁橧(Dorje Drak)為主,於藏東康地,則以噶當巴德錫(Kadampa Deshek)1159年建立之噶託(Katok)寺及持明恭增舒笠(Kunzang Sherab)1665年建之柏尤(Palyul)寺為主。於1685年始,第一世濯青甯波車啤嗎持明(Pema Rigdzin)所建之濯青寺則成為甯瑪派最大與最具影響力寺院之一,詩川(Shenchen)寺則為二世詩川那針(Shechen Rabjam)甯波車爵美恭增南佳(Gyurme Kunzang Namgyal)所建。於青海與歌鹿(Golok)地仍有不少甯瑪寺院,如多笠青(Dodrupchen)寺及塔尚(Tarthang)寺等。



  於對上一世紀,由蔣楊親尊汪布,大針剛恭初與巖取者卓朱甯巴(Terton Chogyur Lingpa, 1829~1870)「親恭朱三」(Khyen Kong Chok Sum)等大師之全教運動則於文化復興中致力於鞏固甯瑪之教法,此時期亦出生傑出巖取者如敦珠甯巴(Dudjom Lingpa, 1835 ~ 1904)及利立甯巴巖取者蘇尤(Lerab Lingpa Terton Sogyal, 1856~ 1926)等。



  藏人於1959年流亡海外之後, 聖者敦珠甯波車(1904~1987)被一致公認為甯瑪派最高精神領袖,甯波車於1904年出生於西藏東南蓮師四大隱蔽勝境啤嗎角中,他為巖取者敦珠甯巴的轉世。



   於十四之早歲,已能傳授領青德曹之無餘灌頂及口授,於十七,述著其馳名關於大圓滿之論著。為一多產作者及多才之學者,著作多達四十八大函,包括「甯瑪歷 史與宗義」之經典。由達賴喇嘛之請,又寫有「西藏政史」一書。其著作表現了全面性之學養,包括偈頌,歷史,醫方,星相,因明等。



  敦珠甯波車為蓮師現世代表。為其時最大之巖取者,及大圓滿導師,為一切甯瑪派傳承主,作為上師中之上師,各大西藏喇嘛均公認其擁有直接本性之最大能及加持力,而各大德亦均遣其具器前往這心意直遞之傳授。1958年離藏後,住於印度,及後轉居尼泊爾,而為海外藏人心中西藏文化保存之中心人物。於不丹、錫金、尼泊爾與拉達克等喜瑪拉雅山區,有數以千計之弟子,甯波車遍遊於東西方,以弘揚甯瑪教法,並於香港、美、法等地建立道場。




  聖者頂果親尊甯波車(Dilgo Khyentse Rinpoche, 生於1910年),最具名望之現存大圓滿上師,亦於傳揚甯瑪教法中佔重要地位,不倦地周遊於不丹、尼泊爾、印度及西方,教授數以千計之弟子,其即為全教運動上師,啤嗎那密渣與赤松德真同時化身,甯瑪派傳播中流,1959年於錫金示寂之蔣揚親尊卓朱羅爵(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之主要弟子,其法座乃嘉德滿都之詩川聽儀打幾甯(Shenchen Tennyi Dargye Ling)寺。



  多笠青甯波車(生於1927年)為龍欽領體之傳承上師,於錫金間託,不丹及美國麻省設有道場。



  於東方,諸大師仍致力闡揚甯瑪教法,如著名大圓滿上師譯曹(Chatral)甯波車,其法座於大吉嶺及尼泊爾;閔忠嶺主持閔嶺遮青(Minling Trichen)甯波車,住於笛拉頓(Debra Dun);貝羅(Penor)甯波車,主持南印拜剌古貝(Bylakuppe)之一精進道場而為甯瑪弘揚作出貢獻;朱式(突西, Trulshik)甯波車,甚受敬重之主要甯瑪上師現住於尼泊爾;第七世詩川那針(Shechen Rabjom)甯波車;第七世濯青甯波車及楚甯(Choling)甯波車等。



  更須一提者為美國西藏甯瑪中心,甯瑪學院及甯瑪文化中心柯的揚創始人塔尚(Tarthang Tulku )轉世甯波車之功績,尤其致力於出版事業。



  法國西南博都已成為甯瑪西傳之焦點所在,蓋寂於1987年之 聖者敦珠甯波車已建立其最重要道場於斯。其傳統乃由其子及法嗣仙蕃(Shenphen)甯波車繼承。以滿另一對甯瑪而傳極具啟示大師故甘珠(Kangyur)甯波車之顧,其子轉世啤嗎汪咕(Pema Wangyual)甯波車曾邀 聖者敦珠甯波車與聖者頂果親尊甯波車往博都為其弟子傳三年閉關法,他已在為甯瑪喇嘛年青一代之代表者。


醒與夢者的辯論




醒與夢者的辯論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傳授


下面是關於醒者和夢者進行的辯論,此辯論所表詮的意義非常深遠,如果我們能通達其中的底蘊,那麼在白天的一切見聞覺知也是如幻如夢。希望大家再三地思維和研究,領會其中的底蘊奧妙。


其 實,我們在醒覺時一切顯現都與夢並無任何差別。首先昨天的夢者和今天的醒者,二者都擁有共同的享受,如今天我正在享受聲色犬馬等欲樂,那昨天的夢者也是可 以享受同等的快樂。其次,二者在顯現時都宛然存在,但最終都煙消雲散。比如昨夜的夢,昨天有但今天已不存在;今天的顯現,今天有而明天也已消失。


昨 晚做夢時,我執著夢境為實有,其時,朋友及外境等都真實存在,如有些人夢到吃肥肉時,肉上的油滴會確確實實地落到自己的衣服上面,這在夢中是無欺存在。然 後對於醒覺來說,白天的顯現是真正存在,故表明自己的理由比較充分,而夢境說他晚上的事情也確實存在,等無差別,這樣他們兩者就開始爭論。


狡猾的醒者首先發言:「你昨天晚上的顯現是虛假的!」


正直的夢者說:「不僅我是虛假的,實際上你也是虛假的吧!」


然後醒者說:「我肯定不是虛假的,因為我有很好的佐證,如我吃肉時可以感到飽脹,身體接觸火時也感到很疼痛,我現在真正能感受這些事情,因此我白天的顯現都是真正存在。」


夢者回答:「你的這種說法不一定,實際上我晚上做夢時也是與你一致,我當時吃肉也同樣可以吃得飽,且無論做任何事情也能真實感受。」


醒者又說:「你昨晚夢境中的顯現到白天醒後一點都不存在,所以你的說法不對。」


夢者:「同理,你今天所感受的一切,明天以後也一定不存在,因此你的說法也不合理。」


醒者:「雖然將來這些事情都不存在,但當時我是現量所見,它們應該真實存在。」


夢者:「如果現量所見就是真實存在的話,那昨天晚上做夢的時候我也是現量所見,所以你的這種說法也存在問題。」


醒者:「我白天的顯現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存在著,而你的夢境則很短暫。由於時間較長的原因,我所見的肯定存在。」


夢 者:「這些在白天顯現的事情有時間長短的差別,同樣晚上夢境中的顯現也有長短的不同,夢境中的時間也會有很長的時候。如有時候在夢中我們會從小一直生活到 老,古人云:滄海桑田猶在南柯一夢中,《入菩薩行論》當中講:夢受百年樂。以前西根活佛在一天晚上的光明夢境中也享受了在清淨剎土二十一年的生活,所以有 時候晚上的夢境經歷也會非常漫長。」


醒者:「晚上的夢是虛假的,比如在岩石中可以毫無障礙地穿行,在天空可以自由地飛翔,而這些在白天真實的顯現中都是無能為力的事情。」


夢 者:「如果具足因緣,你在白天也可以這麼做,就如大成就者米拉日巴給弟子熱穹巴所顯示的各種神變那樣。以前蓮花生大師在幾個國王面前顯示過入火不焚、入水 不溺的神通。還有蓮師的二十五位大弟子以及米拉日巴和他的弟子在顯現神通的時候,在山岩中通徹無礙地穿越,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又如在嘎單巴德幼年時, 當時在噶托寺有十萬個比丘,每天中午他們都外出應供,但到了下午都飛回到自己的茅蓬。另外,世間上的許多非人也是可以在水中和山崖乃至空中隨意地穿行。


因 此只要具足因緣,在白天也可以真正地顯現這些奇蹟,而依靠密咒或某些聖物以及禪定力都可以成就這些神通神變。反之,若沒有因緣或因緣不具足,則在晚上做夢 時也不能穿山越水和自在飛行。總之,這一切都需要因緣,若因緣具足,則白天晚上都可以做這些事情,反之,則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這些事情都不可能實現。」


醒者:「晚上不需要任何因緣就可以顯現四大無礙等這些神通!」


夢者:「如果不需要任何因緣,那麼每天晚上做夢時為何不一定夢到這些呢?因為無因緣就可以顯現,故應該每晚都能夢到!」


醒者:「在夢中可以與已故的友人重逢,從未出生過的子孫也可以產生出來,在我們白天的顯現中根本不會有這些虛假的現象,因此你們的夢境是虛假的,這一點不容置疑。」


夢 者:「這只不過是你醒者的一種妄念和邪分別而已,其實我們夢境中顯現的事情和你們白天所顯現的事情,對於這二者應該公平對待,不能簡單武斷地以你白天的經 驗為準繩來確定我是假的。如果我們夢境中顯現的事情不能成為存在的理由,那你們白天的各種顯現也不能成立。如在你的面前,某人已經死亡,但在我的面前,他 當時並沒有亡故,我們可以相遇,夢中生兒子在白天的角度這是不可能的,但在夢中對我來說確實存在。因此提出你醒覺真實,而我夢境是虛假,這根本就沒有什麼 道理。」


醒者:「在晚上做夢時所享用過甘美的飲食,但到第二天醒來時卻不能解除早上的飢餓,所以你夢肯定是虛假的。」


夢者:「同理,即使白天睡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也不能遣除晚上夢境中狂風暴雨的襲擊,所以你白日中的顯現也不一定真實存在。」


醒者:「你晚上做夢其實是一種迷亂的顯現!」


夢者:「如果夢是迷亂的話,那你白天的顯現也是一種迷亂!如上例證也可適用於此。」


醒者:「晚上做夢後,在白天只要回想一下就可了知夢為虛假,但白天的顯現,晚上做夢時根本不可能知道,因此你夢是虛假的。」


夢者:「因晚上的夢境在白天不存在,所以你認為它是虛假的。那麼同理,你們白天的顯現晚上也不存在,如果夢中的顯現是假,那麼白天的顯現也同樣是假,這種推理對我們雙方都有損害。故如果是真,雙方都是真,如果是假,雙方都是假,我們二者沒有任何差別。」


正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當時有一個名叫智慧的大王,派遣一位名叫妙慧的審判員來把醒覺和夢的爭辯解開,於是妙慧審判員來到了他們的面前。


妙慧:「如果你們兩個繼續這樣辯論下去,始終會沒完沒了,我會明辨是非並加以裁決,來化解你們之間的怨恨。


一方面你們兩者都是真實的,但另一方面你們兩者又都是虛假的。因為在沒有進行詳細觀察時,當時夢和醒者所顯現的都是正確。實際上,夢和醒覺兩者沒有任何差別,你們二人一模一樣,真則都真、假則都假,真正觀察時,兩者都是假的,因為以實相觀察,你們兩者都並非實有。


但夢比較正直,他承認自己迷亂,因此在這一點他是對的;而醒覺不太公正,本來他也是迷亂的顯現,他非但不承認,反而認為自己正確無誤。因此現在我裁決醒者有罪,今天應該懲罰他。


夢 者比較愚笨,但他是一個公平正直的人,醒者表面上雖然顯得聰明伶俐,實際上真正愚昧無知的人就是你。為什麼呢?因為外境所顯現的一切事物粗看起來非常堅 固,實際上這都是我們惡劣習氣不斷反覆串習而產生的。醒者!那只不過是你的習氣稍微堅固而已,你的看法有誤的原因也就在於此。以真假這方面來說,你們兩個 都沒有任何理由能說是實有,我命令從今以後你一定要跟著夢,你的見解和行為都必須要與他相合。」


話音剛落,妙慧審判員就用正念的繩子將醒者捆了起來,然後把他交給了夢者。


(這 個戲劇形式的教言在此只不過簡略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線索,其實對於那些非常聰明的人,肯定會依靠此教言證悟一切諸法的本性。當我們運用各種方法和從 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觀察和辯論時,醒者和夢者確確實實並無任何差別,也就是說,白天的顯現與夢沒有任何差別。夢者的理由就像是帝釋天的金剛杵一樣,能把醒者 心中所產生的一切疑惑全部加以摧毀,所以即使醒者列舉出林林總總的理由,也是根本無法勝伏夢者。而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顯現沒有任何理由,包括平時的一點一滴 都與夢境一樣,如果通達了此理,就能變成三世諸佛。)


接著審判員妙慧又繼續說道:「希望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再爭論了,因為你們以前 存在矛盾,而這已經成了三界輪迴痛苦的根本,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如果你們能互相團結和合(指證悟一切諸法如夢如幻的本性),那就成了三世諸佛。如果你們 兩個都明了這個道理,那對你們會有很大的利益。」


自此醒者和夢者之間的關係變得融洽密切,互敬互愛。他們曾經以為彼此間隙很大,看法迥異,但從現在起,確實知道並無差別。


(宗喀巴大師在有關密集金剛的講義中指出,如果在夢中認識夢並無太大意義,但若在夢中認識其本性,這就會有相當高的證悟。同樣白天的顯現與夢無有差別,如果通達這個道理,對於出離世間、解脫煩惱、證悟本性有很大意義。)


從 此,他們倆已經變成無二無別,不管誰見到誰,都成了平等的境界,爭執已煙消雲散,再無任何矛盾。(比如在白天顯現時,認為與夢沒有差別,在夢裡的時候也與 白天同等。此意義為,當我們對別人生貪心或嗔心時,這實際上同對夢中的嗔敵貪親一樣,當我們成功或失敗的時候,這也就是夢中的成功與失敗,我們所作所為與 夢沒有任何差別,已經達到了如此境界。)


審判員妙慧已經巧妙地化解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倆人已變得心心相印,於是他們倆高高興興異 口同聲地唱起了一首美妙動聽的覺受之歌:「世人說我倆不同,如是之人都已錯,我們兩個本相同,方方面面無二致!夢境與白晝本來無別,世上如是說者太稀少, 知其義則更稀少!白日的顯現與晚上的夢境皆平等,晚上的夢境與白日的顯現亦無別,誰懂此理則他人身具大義!哎呀呀,然而如今愚昧無知眾,對此妙理如聾又如 啞,可憐世間遍天痴狂徒,不知此理與道相背馳!從今以後乃至虛空盡,誠依幻化大王與審判員,他們的教言不依語句依其真實義,我們同享快樂美滿的生活。不食 用而品嚐美味,未飲用而享受甘露,無安排而欣賞精彩節目,世上無有比此更重要,這一點朋友們切切牢牢記心間!」


隨後醒者和夢者他們倆化為一體,最後也融入於虛空當中。


後 來審判員把以上的情況向智慧大王作了匯報,大王感到無比歡喜,他說:「這次你的判決非常正確,今天我應該重重地犒賞你,這個獎品就是從現在乃至虛空無邊之 處,你可以像大鵬鳥那樣自由自在地飛翔。(大鵬鳥在高空中翱翔時,其翅膀是不需任何勤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老鷹也是如此,老鷹剛剛騰空時,它的翅 膀需要不斷用力地搧動,但當它到了高空之後,就不再需要任何勤作地滑翔。這裡是指當我們達到最高境界時,就像大鵬鳥翱翔於虛空一樣,具足無有勤作的智 慧。)並且我把無偽如虛空般的王位交付於你,你應樂意地接受(這個王位的意思是指離一切戲論最究竟的智慧)。


在這虛空的王國中有 一個虛空花園,其中遍佈色彩斑斕的奇花異卉,瀰漫著各種沁人心脾的花香,這些你都可以隨意地享受,並且當你在享受時,如此美境始終不會滅盡(這裡的密意可 能是指得到果位時,應該度化無量的眾生)。在此還有一位石女的女兒,她長得婀娜多姿、無與倫比,永遠青春美麗,今天我把她賜給你作為你的王妃(這裡的密意 是指空性)。從今以後,你可以與她一起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此刻對世間的一切有漏快樂,就像甘露的享用者面前放著一堆不淨糞,你根本不會對它們生起任何希 求和貪愛之心。」


之後,妙慧審判員遵從智慧大王的旨意和教言去做了,最後審判員也變成了智慧大王,與智慧大王成為了一體(意思是最後獲得了究竟的果位)。


(以 上的教言是以雙關語的密語形式寫成,僅僅從表面上看,醒者和夢者二個人是在辯論,審判官和大國王也好像在處理一件訴訟事件,但實際上它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 證悟一切諸法,斷除煩惱,最後獲得無上智慧和究竟圓滿的佛果。所謂的雙關語就是從二個方面都可以進行解釋,如果作了詳細的觀察,雙關語還是比較容易明了, 否則很難以了達,甚至有時候還會以為他們的辯論還沒有最終解決問題一樣,故若不認真思考其中的內容就無任何意義。總而言之,希望大家在修行時應觀一切諸法 如夢如幻,最後獲得佛果並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哪五種人, 眾生可以跟他學經道法?

轉貼小龍女文章

 


可與經道學經有五輩。


一者意欲多聞經。


二者欲多行福。


三者欲解經。


四者為他人說經。


五者欲斷生死


 


 


佛說罵意經No.732(經集部T17)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2006小龍女整編白譯 (若有譯錯, 請大德指點 )


 


===========================================

(白譯)


有五輩修行人, 眾生可以跟他學經道, 跟他學法, 跟他學如何藉經道而獲證解脫是哪五種人呢 ?


 


) 意欲多聞經。


他本身之意欲, 是欲多聽聞經法之人.


他本身是知道聽聞佛所說法能增長智慧


並喜從佛處多聽聞佛說法之人.


此人於佛學上是博學之人, 故可跟他學經道法.


 


此人早已於佛前聽聞無數法要,今日又再度喜聽聞佛法.


聽經聞法, 如同從諸佛處聽法一樣, 能使人智慧大開.


能深入經藏, 將智慧如海, 早日心性成熟, 發起方便善巧, 便能早日獲證成就.


當此人擁有這樣的智慧時,當然可以跟隨他學經修道.


 


一個不喜聞佛法,或無太大意願聞經聽道時,他就缺少了佛陀智慧的指引.


即使他本身的修行是很有覺受,但地道功德在尚未獲證如佛陀一樣之前,


所講出的佛理仍有時有錯誤之處, 故應依諸佛所言之真理, 作為法的引導才是.


 


)  欲多行福


此人的意欲是喜意欲多行福修福之人.


行福修福之人能使人更加的有慈心, 更增生慈心, 此人願常幫助眾生.


而非只顧自己的人. 行福之事, 例如: 施食,供天,燒施火供,齋天,400 壇供,


幫助救濟苦難眾生..…等各種善事行, 善事行即為行福作福修福之事


有心行福之人他是不遲疑之人.


佛言: 修行人以行佛行事業為第一優先. 佛行事業中, 救苦眾生為第一.


而救難中, 又以救孤兒寡母為最優先; 次救老病無人照護之人


這些都是行福之事, 就像慈濟功德事業一樣, 不斷的發出善心善語善念善行來


幫助苦眾生.


故意欲多行福之人, 是個好人,是個善人,是個賢人, 此人是值得跟隨他學經道法的.


 


)  欲解經


此人於意欲中, 願去深解經法之人, 而非不解其意之人.


即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能深解經法, 非像瞎子摸象,各說各話,有偏廢之嫌.


越解經他就越知道佛法深髓之處.且無量功德又更將持續衍生出來.  


如此,其人是值得我們去跟隨他學經道法的.


文殊菩薩言: 佛法如寶山, 深入其中去挖寶, 是有聰明人


解經能助修行人快速修行成功.


若能解經行經, 則能使修行人如虎添翼的快速修行成就.


舉例來說: 經法中藏有很多無上秘密法,若深解經法時,將令眾生不須長久修行


而快快獲證成就


此人是有證之人, 能解經之人, 故可以跟隨他學經道法.


 


)  為他人說經


能為他人講經說法之人. 他能講法,肯講法給眾生聽, 他能夠深入淺出, 能傳揚佛陀教理, 令人由迷惑而法喜充滿. 獲益匪淺.


佛言: 若此佛子, 能無私的, 如法的, 將我講的法, 用很淺顯明白,眾生易懂的道理, 去講述給他們聽, 令聽者一聽就明白而獲得至多之法益.


我真是讚嘆此人啊 !


是此人能轉法輪之法師, 更能講法給我聽聞,使我從愚眛中獲得智慧, 是此人值得我去跟隨他的.


 


)  欲斷生死


此人本身應是個急欲斷生死流之人, 欲努力求取解脫輪迴之人.


非想沽名釣譽, 非只想在人間獲取利益, 求世間生活優沃之人.


求解脫之行道人, 見一切皆苦空無常無我, 名譽利養於他而言, 亦不過過眼煙雲如夢幻. 故欲實證自我解脫, 早日成佛, 以有更大能力救渡眾生


故他是值得我追隨之人.


佛言: 當自己都救不了自己時, 請問如何去救別人呢 ?


此人是有證量的人, 故此人可以跟他學經道法.


…………………………………………………………..


有五種人, 如上佛所說條件時, 我們就可以跟他學經道法 !  


 


(白譯)佛說罵意經No.732(經集部T17)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2006小龍女整編白譯 (若有譯錯, 請大德指點 )


 




[藏傳] 空性、慈悲與平等


空性哲學是佛教裡最深奧的事物之一,很多人再修習空性的道路上,都有許多阻礙,但是修習慈悲卻可以快捷沒有阻礙地到達空性的菁華:”平等


· 2007-01-02


 慈


Tag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珍貴教言


版權聲明:轉載時請以超鏈結形式標明文章原始出處和作者資訊及本聲明
http://xiaotree.blogbus.com/logs/4185773.html



  第三世宗薩欽哲仁波切



  坐在這很高的座位上,大家這樣看著我,令我非常緊張,我從來都不習慣坐這種座位。在西藏有一種傳說:有一個法座,大威德金剛曾被攝於法座裏面。因此每一次坐在法座上,就覺得底下有個角。


  今晚我們談的是對普通佛教徒主要的兩件事:第一件是慈悲心,第二件是成佛的信心。我們要談慈悲的方式,並不是神的一種力量,也不認為慈悲是只有佛才具備的特性,要瞭解慈悲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特質,而慈悲常為佛教徒忽略。或許是因空性非常的風尚,所以慈悲的聲望就越來越低;同時談到空性會令人很愉快,但談到慈悲就令人感覺有很大的責任感。


  每一個人都談自己的權利是什麼,身為被自由寵壞的現代人,我們經常談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及各種自由;我們談了很多的權利,卻很少人談到自己的責任,這就是人道漸衰落的原因。尤其在佛教圈內不只是我們把慈悲給忘了,而事實上,一直沒把慈悲好好地修行過。


  也許我們在修各種的觀,但修行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能成佛或是得到什麼成就,所以這基本上就缺乏慈悲在裏面。也許我們修各種儀軌,作各種儀式或修無上瑜伽法,同時也領受了一些灌頂;但是對於眾生有沒有這種責任呢?似乎真能慈悲眾生的人是很少的。就算在一般的世間生活,這種想法也是非常不合邏輯的。


  舉例來說:有五個人坐一船,當時風雨很大而且在很大的海洋中,各種各樣的災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船就要沉沒了,而且船很小,十隻腳都覺得不夠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想到自己,只想救自己,即使四人中有一個被風浪沖走,你可能也不會在乎,沒有認識到要五個人平衡才能渡過海洋,五個人須互相扶持。


  其實,這時你們需要十隻臂膀,而不是只靠兩隻臂膀。我們自我中心觀念太強,因此缺乏慈悲的觀念,就算有這種觀念,也會因自我中心觀念太強,而壓抑了慈悲心。如果希望在不快樂的人身上得到快樂,那是一件愚蠢的事;因為每一個人自己的快樂是依靠著別人的快樂,所以從這種角度來看慈悲是重要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佛教是談空性,為了要成佛,必須要證得空性。教導空性有很多種方法,有的說是禪,或是大手印、大圓滿。我知道很多人都希望成佛,成佛後休息一下,再回來度苦難的眾生。但是在我的觀念裏,如果沒有慈悲的觀念,而要談空性,是不可能的事。把空性放在慈悲之前是錯誤的,但如果把慈悲放在空性之前就對了。


  其實慈悲和空性是同時產生的。我要告訴你們,為什麼慈悲對於證悟空性來說是很重要的?一般人很少去仔細思考過。我們沒有仔細去思考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看了太多的中觀、般若這方面的書,在那些書裏都講到修行空性有許多方法。那為什麼我要強調慈悲對認識空性是重要的?因為慈悲是唯一能帶來平等的方法,而平等就是空性最重要的本性和精華。


  你一定很清楚,所謂證悟到空性,並不是把這世界所有美的東西都去除掉,或把所有的目標或客體都除掉;如果想這樣做,必定永遠都無法成功,因為每一次當你試著去消除一個現象的時候,這個消除現象的意願,本身就是另一個現象。空性並不是去空那個的情形,我們所談的並不是一個杯子裏有沒有水,也不談二邊的那種狀況;所謂那種不存在的極端的現象,是一個很有彈性的狀況,是一種潛力,是一個被所有現象所共同分享的一個特質。


  一個現象對某些眾生而言是美的,可是另外一些眾生可以觀察它是醜的;而同樣這個現象它的本質並不因一個人看它是醜而減少,另一個人看它是美而增加,現象保持它原來的樣子,不受任何的干擾。你可以對一個現象放上上千個不同的標籤或作各種不同的分別,但現象本身並不因此而改變,而所有的現象都有同樣的這種特性,能瞭解這點就是了解了,空掉你自己的捏造,而不是什麼東西變成空了。


  慈悲怎能帶來這種證悟或認識呢?對一個像我們這樣具有染汙的眾生,要證到完全沒有捏造的境界是非常困難的。首先我們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可以被清潔、被洗淨的。實際上,我們並不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個罪人或是不好的,也認為自己內在是不可改變的。


  由於我們認為自己不可改變,就起了或許可以賄賂一些佛或菩薩的念頭。用什麼方法賄賂他們呢?我們用供養一些東西或向他祈禱的方式來賄賂佛菩薩,這個可能給你帶來暫時的一些安適或一些瞭解。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因為每個人有染汙,所以想要見到事物的本性是非常困難的,為什麼?因為若要見到一個沒有染汙的外境或客體的話,首先必須先清淨這個要見客體或接觸客體的主體;除非主體清淨,否則不可能看到清淨的客體;如果主體有染汙,所看到的客體也一定有染汙。


  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修過空觀?


  你是怎麼修呢?


  坐下,觀想自己的身體並不存在、感覺不存在,這是一種折磨自己的辦法,這等於是侮辱你自己。在美國,前兩年圓寂的卻揚宗巴仁波切,他曾說一個人如果拿他的自我來修空觀,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極端的自殺方式。所以如果你坐在一個修定的房間,想把自己的腦袋砍掉,希望用這種方式來認識空,然後試著告訴你自己:這些地板,房頂及很漂亮的佛像都是不存在的,自以為這樣比較接近空。


  這並不是空觀,實際上反而是空觀的反面。或許我們可以給它取名為難觀,因為你這樣做要經歷很大的困難。幾乎就像一個推土機或壓路機一般,想把所有的東西都壓平。這樣做會流很多的汗,也要經過很多的心理程式。


  如果修的時候沒有做得很好,當你起座,走向街上,看到美麗的客體時,貪心會比平常更快升起;當這種貪念產生時,你想把它壓下去,但越想把它壓下去它就越多。這就像你貼了一個標籤在門上說:不准進入,每當門上貼了這樣一個不准進入的標籤時,人們經過那邊,都想看看那裏面在做什麼。所以任何一個我們想壓制的東西或任何一秘密的東西,我們永遠都對它有好奇心;然後憤怒、嗔恨也就越來越高。我們最好跟每個平常人都一樣,但我們比他們還差,因為每個人都具有一個名號。


  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修行者,但是如果你修慈悲觀,例如一個母親,對兒子女兒有同樣的慈悲,所以沒有任何的分別,在兩者之間也不會做什麼樣的判斷。雖然這種慈悲是非常粗淺的講法,但你仍可看出平等性在這裏面。然後把這種慈悲擴大,擴及配偶、朋友,慢慢地你的慈悲就擴充了,而會漸得平等的觀念。你的兒子也許會忤逆地打你,也許你的女兒對你很孝順,但實際上你並不很在意,對他們兩個都很喜歡。在這種情況下,便達到了一種平等。你看到美好的東西,就會感到很愉快,看到一些很可怕的客體,就認為它是一個可怕之物;但是因為你從慈悲那得到一種平等的感覺或觀念,所以不會有像前面那樣想把一切東西都壓平的這種過程。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慈悲就是當我們看到另外一個人在受痛苦的時候,替他覺得很難過,那是第一級的慈悲。第二級以上的慈悲,實際上不需要有一個個體正在受苦。如果你看到兩個客體,一個可能正在受苦,而另外一個可能沒有,以第一級的慈悲來說,你對痛苦的那個眾生當然有慈悲心,但對第二級來說,你對不是正在受苦的眾生就沒有慈悲。所以第二級的慈悲是不需要什麼客體的,它沒有慈悲的物件。


  但這兩種慈悲仍是製造出來的,必須有人告訴你,需要避免那些使你不慈悲的影響,需要跟著你的老師或任何可以帶來慈悲的環境。這樣慢慢做的時候,最後會達到一種情形,就是不太需要捏造的一種慈悲,慢慢的也會有一種不捏造的狀況或境地,到那時候就沒辦法分別什麼是慈悲,什麼是空性。以上是對慈悲一個簡單的介紹。


  而如何修這種慈悲呢?可以建議你做一些簡單的事,不要讓修行慈悲的方式成為程式化、規律化生活的一部分。舉例來說,你如果定了一個規矩,就是只有在每天早上修行的時間,或去寺院裏的時候才好好的修這個慈悲觀,這樣會使你的慈悲越修越少。這並不是說不需要有這樣修行的時間,你應該有這樣特定的時間去修行慈悲觀;但不要讓這程式或是節目表成為慈悲觀的主人,讓它管住了慈悲。


  不要只在當你看到某人正在受痛苦時才有慈悲,因這樣做很容易忽視了現在並沒有受苦的那些人;就算你不知道怎樣修慈悲觀,也應當儘量在每天早上或晚上或每一分鐘裏記得慈悲或至少念慈悲這兩個字。而如果覺得念慈悲沒什麼加持力,可以念觀世音菩薩的咒;觀世音菩薩的咒基本上講的也是慈悲。


  修慈悲的方式不應該只想說你可以給別人多少東西,或是能從別人那裏接受多少東西。其實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給別人或從別人那邊接受到的,也沒有什麼目標,總括來說是沒有目標也沒有極限的。用慈悲做你所有問題最究竟的答案,用慈悲來解決你所有的問題,同時也像前面講的,應盡可能處於使你易於產生慈悲的環境裏。如果你是一個大乘的修行人,應在前面講的以外加上修菩提心,這樣子菩提心就會使所修的慈悲成為成佛的原因,這時候你甚至不會想到自己怎樣去成佛。


  修行慈悲並不表示在形式上先要坐下來閉上眼睛。很多時候不管你是和別人在一起,或單獨的,保持一分鐘的安寧,然後想一想慈悲,這有很大的幫助。修金剛乘儀軌的人,當在修生起次第的時候,本尊的身體永遠在提醒你記得慈悲這件事。身為一個初學佛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會認為慈悲就是對於一個受苦的眾生覺得非常難過。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來講也算是部分正確,不過在究竟上來說並不是這樣。


  你有沒有聽過無著的故事?他是一個很偉大的論師,也是寫下彌勒五論的作者。


  無著曾非常努力地修彌勒菩薩法,他希望至少能看到一個什麼樣的現象,或者得到一個好夢,或者真正地看到彌勒菩薩。但三年後什麼也沒發生,他覺得有很大的挫折感,於是就出關。在路上看見一個老人在弄一根鐵棒,他就問那老人:你在做什麼?老人說:我要做一根針。他終於把那根鐵棒磨成一根針。無著想,對於世間法如做一根針都有人肯花一輩子的時間,那我想見彌勒菩薩當然是更好的一件事,所以他就趕快回去繼續閉關。


  又三年下去了,連好夢也沒得一個。再三年後,他又覺得很挫折感,於是又離開了。在路上看見兩個人用水潑在石頭上,就問他們在做什麼,他們說:這山擋在我們家前面,我們看不到太陽,所以想把這山弄低一點。像這類的事一再發生。


  十二年後,他真的決定放棄閉關,出來在路上走,碰到一條狗,那只野母狗剛剛生了一堆小狗,因此有半身都在血裏面,母狗及小狗都有很多蒼蠅在叮它們。當他看到這個狀況,慈悲心升起來,想如果把這些血弄乾淨,則這些蒼蠅、蟲子都會死,但如果不做,這些狗會死。後來想到一個主意:他要把自己的肉割下來。就到一個店裏,拿杖和缽向店主換了一把鋒利的刀,從大腿割了一些肉下來,當他要把小昆蟲都拿起來的時候,深怕會把它們弄死,於是就用舔的,用舌頭把那些蟲子都拿起來。當他把眼睛閉起來,把舌頭伸出來,想把那些蟲子舔起來時,卻什麼東西也沒碰到,只舔到土。然後他把眼睛睜開,卻看見彌勒菩薩,立刻就哭起來,很感動地抱住彌勒的腳說:十二年了,我天天向你祈禱、供養,連一個影子也沒看到。


  彌勒菩薩說:並不是我沒有在你身邊,我一直在你身邊,只因為你有很多業障,這些障難是沒有辦法用這些咒和空觀來清淨的。那些你所看到正在磨縫衣針、潑水的人,實際上都是我。這一次你有這樣的慈悲心,它清除了你所有的障難,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如果你不相信我所說的話,可以把我放在你的肩膀上,帶我到城裏去。


  於是無著菩薩就很高興地把彌勒菩薩帶到城裏去,在街上大叫說:現在在我肩膀上的就是彌勒菩薩,你們不要喪失掉這個機會,趕快來看!每個人都笑他,有的人看見一隻身上都是血的死母狗。這些人他們的惡業還算比較少的。還有一個老太婆看到彌勒菩薩的兩隻腳。


  一般人好像誤解了信心和自我之間的關係,這兩者是不一樣的。自我是當你想你是這樣,而實際上你並不是這樣的時候;信心是你認為你是這樣,而實際上你真是這樣的時候。所以說自我的見解是錯誤的,信心是對的。我們必須發展出這種信心,除非具有或發展出這樣的信心,否則沒辦法具有正常的概念和瞭解。


  佛教裏有很多種修行方法,在大乘裏有皈依,有修菩提心;在小乘裏知道痛苦可能被止息、有佛性的概念;在金剛乘裏有自觀為本尊,同時觀想壇城,有上師、對上師的信心。實際上對上師的信心,並不是為了讓上師高興或滿足上師,而是要發展我們的信心,這就是我們現在要談的。


  第一個要接受我們都有佛性的觀念,但這有點困難,因為可能需要經過很多理論上的學習來瞭解什麼是佛、為什麼我們有佛性。若不能接受這種程式,至少必須能接受自己的煩惱可以被清淨,可以被改變。只要有足夠壞的影響就可以變壞;有足夠好的影響就可以變好。每天你有一千種不同的情緒產生,也許你修十二年了,仍覺得沒什麼結果,就會懷疑所修的這些法有效沒效。因為沒有信心,不只是對佛法或上師沒有信心,主要是對因緣果沒有信心。


  有一次我問我的老師:我修了這麼多年,好像也沒有什麼很好的結果。我的老師說:哦!這樣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證明因緣果這關係真是很有效果。


  這很有道理,為什麼他這樣說呢?他的意思是說你修的時間這麼短,例如你要耕一塊地,就只有一點點種子、一點點水,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這塊地長出莊稼的情況非常小。你花的力氣很少,也許只在睡覺時丟幾粒種子出去,就去問園丁,我那莊稼什麼時候才長出來?這表示你不重視因緣果的關係,因為因和果間需要時間、條件才能發生。


  你想想看,我們造惡業造了幾百萬生了,而修了幾年了呢?就算我們在修行的那幾年,知道不要去做壞事,可是還是做了很多壞事。所以,若你想要有一個結果很快出現,這對因緣果來說實在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但若因緣正確,稻米仍是會長出來的。雖然我們只用一點點水,也不很花功夫,還是會長一點點稻子出來,即使你曾做過很大、很多的惡業,只要你肯修行,還是會有效果產生的。


  我們都可以被改變,例如我們的貪、嗔、癡,這並非一下子就出現,因我們曾好好地學習過它們,受過各種欲望的灌頂,每天都很勤奮地修習各種欲望的儀軌,甚至從來也沒有破過受欲望灌頂的三昧耶,所以我們是非常完美的欲望修行者,在欲望上,我們都有足夠的程度可以為別人灌頂。用同樣的邏輯你就可以知道,如果我們可被欲望的環境影響而產生欲望,同樣也可以被慈悲的環境、情況影響而產生慈悲,只因沒給後者較多的機會。


  就像我常講的,你為何會去洗衣服?因你知道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去洗衣,就可以把衣服洗乾淨,若認為一件衣服髒了就是永遠髒的,則沒有人會去洗衣服;同樣的我們也是可以被洗淨,這是信心的層面。如果你想把它提升上來,在那種情況下,不但要認為自己可以洗淨,同時別人也是可以被洗淨;若想再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就是必須瞭解衣服和污垢本來就是兩樣的東西。污垢是暫時的,它並不是衣服,因為污垢是暫時的,所以衣服可以被洗淨,然後我們慢慢會對別的眾生產生淨觀。


  第二曾以上的信心或許並不那麼容易,所以我們需有一個上師。很多人認為上師是我們崇拜的一個人,但並不一定是那樣,為何我們須認為上師是很高尚的人?因身為一個人,我們很習慣去接受別人的各種命令或影響;縱使你不信教,不相信這一切的事情,但你相信自然,還是被人影響,而接受別人的影響。所以在此種情況下,我們最好有一位上師來做好榜樣。而把這個人看做清淨、神聖的,就像一面鏡子,慢慢的,每天對這鏡子看,最後你會發現自己也是很清淨的。


  但問題是現在的上師通常只能被你看幾天,他們都只是給一些開示,然後趕快就走了。在那種情況下,他給你的答案永遠都是一般性的,所以從他那裏得到的永遠是一般性的概念。這就等於醫生和病人的關係,若你每次生病都看同一個醫師,慢慢地他就知道你是什麼樣體質的人,知道你生什麼病,所以你應該設法看這種醫生。


  例如你患頭痛,認識你的醫生會告訴你不要吃頭疼的止痛藥,因他知道你的身體不能接受這麼多化學的止痛藥;像我這樣外來的仁波切就好像外來的醫生,如果你問他頭疼該怎麼辦,他只有一個答案:吃止痛藥。因這是一般的知識,因為以一個個人而言,他根本不知道你是誰,所以有一個個人的指導老師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在座很多人有你們的師父,但這並不表示在座沒有一位指導師父的人,要像撈魚似的趕快去撈一個。也許應該先增加你的知識,先分析一下不同的上師。然後再決定接受那位上師,例如你跑到一個上師那邊,他給你一個答案,你覺得蠻舒服的,過了一陣子,對他有點厭煩,就想出去再探索一下,然後又到另一個上師那邊去,這樣你永遠學不好。我曾在83年到臺灣的某個中心,那中心有一個人告訴別人:我的根本上師是某人,他是非常好的一位上師。他跟每個人都這樣講。84年再看到同一個人時,他已換了一個佛教中心和別人在一起,他又重複同樣的話,只不過換了不同的上師,希望大家不要這樣。




cz key words : 宗薩、空性、慈悲、中觀。




ㄧ貫道的大一統文章


ㄧ貫道的大一統文章,這一篇算是寫的不錯的了,留著當底,以後可以當筆戰的資料。佛教徒也看看,自己的看法是不是無法分別內外道。


作者 gowin (just only one)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討論] 靈性豁達~~~不住相~~不妄念~~感恩佛菩薩


時間 Thu Feb 21 14:14:52 2008



───────────────────────────────────────



有冀於為了讓事理能更圓融圓滿~~



於是小弟重新貼文以茲大德前賢參閱~~



南無阿彌陀佛~~



希求不引戰~~虛心受之~



感恩~~再感恩~~



南無阿彌陀佛~~~



--



這就有點像佛教講的[頓法][漸法]...頓法直指本性..漸法則是感於仙佛菩薩恩澤..或是為了某種福報或是動機之類..也就是大德前輩常說的情感..



過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致慧能六祖..都是講頓法..因為漸法就好比由[]-->


[]-->[]-->[]..這樣證道成真..真的是太久太久了~~不過小弟愚見..[頓法][漸法]..並行也不失為另一項修行法門..畢竟在現在末法時期..因果討報速行之機..若有法門可以輔住修行..也是很好..因為我們畢竟都是帶業之身..因此修行期間不像有些大師可以無慮..無憂..再加上現在千門萬教齊發..很多仙佛菩薩慈悲..降下救世法門..其實很多宗教講的都是一樣..大德們可以細心思量..不要著於相..畢竟萬相由心起..大道普傳..其理同一..只是因時..因地..因物而有不同..莫執文字相..以免


著文字般若之虞..



而且很多宗教其實都是很好..小弟本身也無宗教之主..只知修行就是修自己的心性.行為..非外假他求..末遑論哪個宗教較好..哪個法門較高..一切無我無相..看相非相..那就不錯拉..其實宗教教主都沒有要去[][]..其實都是後人心態使然..


[對待心] [分別心]..因此宗教間攻訐不斷..教主們其實在淨土看了都很傷心..



像小弟..就覺得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很好..道教三位天尊也很好..濟公活佛老師..母娘..還有諸天仙佛菩薩..還有地藏王菩薩都很好..修行真的是為了論高低..論成就嗎??佛教徒執著..道教徒執著..基督教徒執著..就連一貫道信徒都執著..



其實這往生後都是還要再經過[考關]..一貫道好像是三關九口..其他小弟就不知拉..只是每個宗教都一定會有審核標準..畢竟證道成真不是那麼容易..小弟也一直在學習..因為在世的因果業識太重..都是要再經過考驗..一旦考不過..就只有..再下凡重修而已..但是到時能否向道歸佛..那就不得而知拉..後期很多善書都有提到..很多大德前輩都認為一貫道信徒都以他們教意下去解釋..扭曲佛道本源..把五教都壓在下面..自認天道大道..其實小弟小時候也是這樣想..難怪一貫道被打好玩..到哪都成為[人民]公敵..長大後才了解..真的是如此嗎



就本源來說..[官方]文獻..甚至其他文獻都指稱一貫道是秘密結社..利用佛等污名亂道之實..其實細心思量..過去正史..野史甚至現今的文獻..都是[]寫出來的..其夾雜[人性]之文..其真有待思量一番..小弟並非傳教..純就事論事..小弟還沒這個資格傳教..純就心性討論而已..再加上仙佛菩薩依天命而行..絕不敢逆天逆道而行..否則都是要關天牢的..這道教的信徒應該懂..再加上小弟從道教後期善書..看到愈來愈多一貫大道的文章..可想而知一貫道鷹該並非逆道逆佛之宗教..因為仙佛菩薩都是證道成果..不離道而行..



誠如儒家所言[中庸之道]..其四字寓意深遠..不過鸞文一說在佛教被飭為無稽之談..在道教又被認為是民間信仰產物..有礙道教發展..而奉旨著書純為了更為


加深[可信度]而已..真的是這樣嗎??



小弟自知在世一言一語一念一識都一定會有很大的影響可成十善業抑或是十惡業..不容輕忽..再者一貫道的法統道脈把五教放置[下方]..難道真的是[打壓][貢高]..其將來自有論斷..小弟沒資格評論..對於未知事物小弟無能無力[辯駁]



不過道教談到的道脈..佛教提到的傳承.甚至是我同學佛乘宗都沒提過..不過這些我都信..因為[也許]每個教派都有[可能]只提到一部分畢竟天界淨土之廣之寬..若以凡塵俗相來解釋那可謂偏矣..示相非相...感謝佛菩薩..仙佛菩薩示相傳法只是要我們知[][][]也就是所謂的[][][]..反而不是[][][]..



小弟只知在世修心修性持[][]而行..屢益眾生之舉..方是此世之愿..我尊重每個宗教..也喜歡每個宗教..也推崇每個宗教..只可惜人生短短數十光陰..所學所知所識有限..要不然不逆道逆佛宗教..像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密宗.一貫道等小弟都喜歡..也很喜歡研閱佛經..道經.鑾文.福音等..這些都是[明心][見性]修行上的良佳寶筏..不過不[]..方能致[][]..才能有[]..佛經上所[]..道經上所[].福音上所[]..



真的是[如此]..有時要虛心指教.多方探尋..才不會犯了[][]..否則章非章.意非意就不太好啦..小弟也是抱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深怕犯錯..只求能不斷學習..把佛菩薩的用心推廣到世上..但是智慧真的太淺太低拉..請佛菩薩原諒..其實小弟後來體悟[][]二字..有因方能得緣..每個人轉世必有其[]..而來到世上自然有其[]..當然善緣惡緣自不在話下..所結的善果惡果就甭說了..自有見斷..也就是說每個人喜歡什麼宗教..或接觸什麼宗教..必有其因緣..但當中可能轉來覆去..也是因緣..不過濟公老師與很多仙佛菩薩有說過..



只要內修外功..不執不偏其實都可拉~~^__^修行就是藉假體(肉體)..[心性][道理]..千萬不要小看假體..很多有神通的正鸞大德都看的到一些緣人[冤親債主]..都很怨自己生前為什麼不好好修..浪費光陰.為非作歹.往生後才在懊悔不已..不過那時已為時晚矣..真可謂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其實上天給我們這個肉體..就是希望我們行功了愿..抑或是贖罪修性畢竟我們都是凡人..凡體..都是帶業而來或是了愿而來..可能是為了報恩..報仇..渡世..助道等而來..但就算是為了報仇雪冤而來..其自身也要學著[放下]..誠如佛教所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身旁的人也要盡力幫助予其解開心結..其實[][]就是幾句話帶過而已..濟公活佛老師與諸天仙佛菩薩有說..克立人倫..身體三綱.五常.五倫.八德而行..離此無道可修



多佛教道教經典也都有提過..ex:父母恩重難報經..孝道...克己復禮.持中而行..儒家在這方面真的是講的非常妙哉..感恩..在家不守倫常..常打罵妻子.兒女.出外卻講經佈道..台上為人師表..台下卻私交糜爛..婦道人家不守婦道..水性楊花..先生在外勾三搭四..這些過錯種種要積多少功. 累多少德..才有辦法彌補



真可謂知易行難..小弟也一直在學習中..南無阿彌陀佛..很多善書都有紕漏..很多佛教徒..道教徒..甚至是一貫道信徒..都因在世做錯..而淪轉畜生道[四生六道]..夫以為講經佈道行功立德就可超脫輪迴..直返淨土[理天]..誰知道講了一輩子的經..渡了很多眾生..行很多功果..卻不及自身的罪孽牽絆糾纏..換來的只是淪轉六道..三關九口..地府受磨..入凡重修您說這值否??大德們千萬要好好思量..很多正鸞大德都看的出來..只是不好言說..以免落了[怪力亂神]之名每個人身上都會有靈光..無修行善成紅光..諸如此類..這都騙不了[]..俗云:「舉頭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 除非己莫為」..千萬不要等到兩腿一伸..失去凡體..兩腳踏入棺材才來懊悔..



上天之慈..仙佛體恤..非不給機會要知「一失人身 萬劫不復矣」很多山精鬼魅[原人]要修成正道都要上千年功果甚至上萬年也不盡然..他們都很欽羨眾生[]..因為只要依理而修 依道而行..這輩子不退道志..就會有證道證果之機..成仙成佛之徑..南無阿彌陀佛算一算也才數十光陰寒暑..您說值得嗎南無阿彌陀佛..



其實怪力亂神是指濫用神通..喧說誇大其詞..擾惑心智使其盲從盲信..無法心性豁達..再加上世人常以訛傳訛..亂引詞彙..人云亦云..執念甚深..靈慧障蔽..導致無法開闊心性..朗明靈性..舉例來說:密宗..佛乘宗都有法門[超渡]傳下眾弟子..可藉由自身之導體..引祖師之力超渡靈性..但是其他門派宗教則視為無稽之談..而吃素..放生..與佛教所說不造殺業..其實也可以拿來探討..其實吃素本身並無功德..只是讓自身莫造殺業..以免往生後[]隨身..放生也是一樣..其實是功果浩大..俗云:「救人一命 勝造七級浮屠」..只可惜有人認為此舉只會引來生態紊亂..非屬明智之舉..殊不知


1.[密宗] [佛乘宗]法門[超渡]只要信念甚深..功力成果會有諸般不同..南無阿彌陀佛感恩..佛菩薩..


2.茹素時間一久..靈性自清..慧性自明..


3.放生只要知曉方法[參閱放生儀軌]自然無礙生態..整體而言..三者之行利己利他更利益眾生原靈..怎會是礙阻困絆呢??



南無阿彌陀佛..其實末法時代..諸佛菩薩傳下眾多方便法門..目的也是希望末後收圓能夠更加圓滿順利..因為上天不忍..體恤眾生..故傳下眾多方便法門..而佛教中所言[正知][正見][正信]..真的很好..那也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及諸位祖師為了闢除邪見.外教外道而述..但殊不知時隨境遷..



正法-->象法-->末法..千門萬教齊發..共助收圓..有了轉變之機..但其本體不變..當然..這對[正信]佛教徒來說.是會說不通的..但是細心思量..其實不難發現..



很多事理都有脈絡可尋..況且宇宙浩瀚廣博..天界無遠弗屆..佛法無邊無涯..莫不可以管窺天..畫地自限..否則會有礙靈性豁達..而且後期善書都有揭露天界奧妙..淨土聖域..地獄實況..三界奇景..其訪遊著世意旨..是希望眾修子能有所惕勵..警醒..藉由濟公活佛老師與諸天仙佛菩薩之幽默含深.主鸞寓意文采..得以雋永銘句而表露書命..以期啟悟修道子立志..



其實很多宗教傳寶筏著世..都會有其寓意深遠望大德前輩有機可以研閱..不過這一切都是看機緣..最後祝大德前賢福慧立增..靈性豁達..



小弟無意引戰..純虛心討教..平心而論..本來想推一下下就好..無意間有感而發..寫太多..望大德前賢見諒包涵..


小弟本著不討戰..不爭辯..視契機..隨緣隨機..虛心受學...南無阿彌陀佛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From: 122.126.0.178


編輯: gowin 來自: 122.126.0.178 (02/21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