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唐佛陀多羅譯
【01.文殊菩薩章】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眾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來法眾,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及說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眾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他,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諮詢如來因地法行,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云何無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
「善男子,此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無所得。如眾空華,滅於虛空,不可說言有定滅處,何以故?無生處故。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是故說名輪轉生死。」
「善男子,如來因地修圓覺者,知是空華,即無輪轉,亦無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無,本性無故,彼知覺者,猶如虛空,知虛空者,即空華相,亦不可說無知覺性,有無俱遣,是則名為淨覺隨順,何以故?虛空性故,常不動故,如來藏中無起滅故,無知見故,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是則名為因地法行。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末世眾生,依此修行,不墮邪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文殊汝當知,一切諸如來。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知彼如空華,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醒時不可得,覺者如虛空。
平等不動轉,覺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眾幻滅無處。
成道亦無得,本性圓滿故。菩薩於此中,能發菩提心。
末世諸眾生,修此免邪見。』
【02.普賢菩薩章】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
「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
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
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03.普眼菩薩章】
於是普眼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演說菩薩修行漸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眾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開悟,世尊若彼眾生無正方便,及正思惟,聞佛如來說此三昧,心生迷悶,即於圓覺不能悟入,願與慈悲,為我等輩及末世眾生,假說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修行漸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說種種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眼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
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
暖氣歸火,
動轉當風。』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善男子,覺性圓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四大體各離。誰為和合者,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不動遍法界。無作止任滅,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華。三世悉平等,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應如是修習。』」
【04.金剛藏菩薩章】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善為一切諸菩薩眾,宣揚如來圓覺清淨大陀羅尼,因地法行漸次方便,與諸眾生,開發蒙昧,在會法眾,承佛慈誨,幻翳朗然,慧目清淨。」
「世尊,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十方眾生本成佛道,後起無明,一切如來,何時復生一切煩惱,惟願不捨無遮大慈,為諸菩薩開秘密藏,及為末世一切眾生,得聞如是修多羅教,了義法門,永斷疑悔。」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金剛藏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諸菩薩最上教誨,了義大乘,能使十方修學菩薩,及諸末世一切眾生,得決定信,永斷疑悔,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金剛藏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念念相續,循環往復,
種種取捨,皆是輪迴,未出輪迴,而辯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若免輪迴,無有是處,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回轉火,
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善男子,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見空華,幻翳若除,不可說言此翳已滅,何時更起一切諸翳。何以故?翳華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華滅於空時,不可說言虛空何時更起空華。」
「何以故?空本無華,非起滅故,生死涅槃,同於起滅,妙覺圓照,
離於華翳。」
「善男子,當知虛空非是暫有,亦非暫無,況復如來圓覺隨順,而為虛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巳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槃,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迴及非輪迴。」
「善男子,但諸聲聞所圓境界,身心語言皆悉斷滅,終不能至彼之親證,所現涅槃,何況能以有思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取螢火燒須彌山終不能著,以輪迴心生輪迴見,入於如來大寂滅海,終不能至。是故我說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先斷無始輪迴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華,用此思惟辯於佛境,猶如空華復結空果,輾轉妄相,無有是處。」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未曾有始終,若以輪迴心。
思惟即旋復,但至輪迴際。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復本來金。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復重為礦,生死與涅槃。凡夫及諸佛,同為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詰虛妄。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05.彌勒菩薩章】
於是彌勒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
「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回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惟願不捨救世大悲,令諸修行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圓悟如來無上知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
「是故復生地獄餓鬼。知欲可厭,愛厭業道,捨惡樂善,復現天人,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捨,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皆輪迴故,不成聖道。」
「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迴,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捨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迴,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淨心便得開悟。」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云何五性?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斷滅,名未成佛,若諸眾生永捨貪欲,先除事障
未斷理障,但能悟入聲聞緣覺,未能顯住菩薩境界。」
「善男子,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泛如來大圓覺海,先當發願勤斷二障,二障巳伏,即能悟入菩薩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斷滅,即入如來微妙圓覺,滿足菩提及大涅槃。」
「善男子,一切眾生皆證圓覺,逢善知識,依彼所作因地法行,爾時修習,便有頓漸,若遇如來無上菩提正修行路,根無大小,皆成佛果,若諸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是名眾生五性差別。」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城』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
墮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瞋癡,不因差別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銷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薩願。
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06.清淨慧菩薩章】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
「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愛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巳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礙,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
「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
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供養恒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07. 威德自在菩薩章】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並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知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頃隨順修習。」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
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
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
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
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08. 辯音菩薩章】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今悟實相。」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09. 辯音淨諸業障菩薩章】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演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
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
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乖方,微加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我體。」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於如來,畢竟了知清淨涅槃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若復有人讚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眾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愛憎生於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10. 辯音淨諸業障菩薩章】
於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說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聖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讚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復摶財妻子眷屬,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萬剎。」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云何四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於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於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於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汝當知,末世諸眾生。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
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謂作止任滅,親近無驕慢。
遠離無瞋恨,見種種境界。心當生希有,還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儀,戒根永清淨。度一切眾生,究竟入圓覺。
無彼我人相,當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見,證覺般涅槃。」
【11.圓覺菩薩章】
於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惟願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於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
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
『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
「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薰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於世,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妒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一切諸眾生,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
懺悔無始業,經於三七日。然後正思惟,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靜。三摩正憶持,禪那明數門。
是名三淨觀,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
【12.賢首菩薩章】
於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人,流布此教至於何地。」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經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賢善首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皈依,十二部經清淨眼目,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汝善男子,當護末世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又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若後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終
藏傳--四法寶鬘論釋 :勝乘妙梯 by 索達吉堪布
==
相關文章
專題- 大圓滿祖師 - 龍欽巴尊者 簡傳 及 著作一覽 -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1297)
===
《四法寶鬘論》略解-勝乘妙梯
內容
第一節課
第二節課
第三節課
第四節課
第五節課
第六節課
第七節課
第八節課
第九節課
第十節課
第十一節課
第十二節課
第十三節課
第十四節課 (未經密宗灌頂,不得翻閱)
第十五節課 (未經大圓滿灌頂,不得翻閱)
第十六節課 (未經大圓滿灌頂,不得翻閱)
第十七節課 (未經大圓滿灌頂,不得翻閱)
《四法寶鬘論》略解-勝乘妙梯
全知無垢光尊者 造頌
堪布索達吉 譯講
(傳講時間:2005/1/23—2/19 地點:金剛薩埵大經堂)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一節課
從今天起,開始傳講全知無垢光尊者所造的《四法寶鬘論》。
本論是藏傳佛教中非常有影響的一部竅訣性論典,有關它的漢文資料,我以前看過敦珠法王在東南亞國家宣講時的筆錄,以及其他一些高僧大德和居士們傳講的教言,然依藏文對照,發現其中有些內容不全,無法揭示本論的完整意境。
早在七、八年前,我曾一度打算翻譯,但由於瑣事繁多,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後來,法王如意寶傳講完《上師心滴》後,又講了無垢光尊者和麥彭仁波切的一些教言,其中無垢光尊者的教言就包括了《四法寶鬘論》,雖然當時我也作了同步翻譯,大概內容收藏在《智悲精滴》中,但由於這種翻譯的局限性,部分內容難免缺漏,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對甯瑪巴弟子來說,無垢光尊者、全知麥彭仁波切、法王如意寶是我們非常有緣的傳承上師,他們的金剛語,我們應該惜字如金,不能丟失一字一句。所以,我在百忙當中儘量抽出時間,原原本本地將《四法寶鬘論》翻譯出來,迫切希望凡與此接觸的道友,能將所有的法義銘記於心,終身受持!
格魯--三主要道論三種譯本
三主要道論(兩種譯本)_幻密金剛的空間_百度空間 -
http://0rz.tw/btey6
三主要道頌 –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9/003-01.htm
誦偈編號為草本所加。
==
[三主要道頌] 宗喀巴大師造頌 索達吉堪布譯
敬禮諸至尊上師!
1. 佛陀至言心要義,是諸菩薩所讚道,欲求解脫之大道,我今隨力而宣說。
2. 於三有樂不貪著,為暇滿義而精進,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緣者淨意聽。
3.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方法,由欲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4. 暇滿難得壽無常,修習能除此生欲,業果不虛輪迴苦,思維能除後世欲。
5.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
6. 出離若無菩提心,所持則亦不能成,無上菩提樂因故,智者應發菩提心。
7. 常被四瀑流所衝,難止業繩緊密系,投入我執鐵網孔,無明大暗所蒙蔽。
8. 無邊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已成如此諸母等,情狀思已發大心。
9. 不具通達實際慧,雖修出離善菩提,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10. 見世出世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所執之境本無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11. 現相緣起不虛妄,性空離許之見二,何時見為相違者,尚未通達佛密意。
12. 一旦同時不輪番,已見緣起不虛妄,若證滅盡諸境執,爾時觀察見圓滿。
13. 又由現相除有邊,及由性空除無邊,了知性空現因果,不為邊執見所奪。
14.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實通達時,當依靜處起精進,為究竟事速修持。
上面所說,是多聞比丘吉樣善慧,稱為侄察科語自在稱所作教誡。
--
[三主要道論] 宗喀巴大師造頌 益西彭措堪布譯
頂禮諸至尊上師!
1. 我隨己力而宣說,欲解脫者之津梁,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2.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俱義,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善諦聽。
3.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性,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4. 人生難得壽無常,修此可斷今生執,無欺業果輪迴苦,修此可斷後世執。
5.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6. 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
7. 思為猛烈四瀑流,難擋業索緊束縛,困於我執鐵網內,無明黑暗所籠罩,
8. 輾轉投生三有中,不斷感受三大苦,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9. 不具證悟實相慧,縱修出離菩提心,亦不能斷三有根,故當勤證緣起法。
10. 誰見輪涅一切法,永無欺惑之因果,滅除一切所緣境,此人踏上佛喜道。
11. 何時分別各執著,無欺緣起之顯現,遠離所許之空性,爾時未證佛密意。
12. 一旦無有輪番時,現見無欺之緣起,斷除一切執著相,爾時見解即圓滿。
13. 了知以現除有邊,以空遣除無有邊,緣起性空顯現理,不為邊執見所奪。
14. 如是三主要道論,自己如實通達時,當依靜處而精進,速修永久之佛果。
此乃多聞比丘羅桑扎巴(宗喀巴)對查闊阿旺札巴之教言。
==
[三主要道頌] 多聞比丘洛桑札巴貝 作
1. 一切佛經心要義,是諸菩薩所讚道,有緣求解脫津梁,我今隨力而宣說。
2. 於三有樂不貪著,為暇滿義而精進,志依勝者所喜道,諸有緣者淨意聽。
3. 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果法,由貪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
4. 業果不虛輪迴苦,勤思消除後世貪。暇滿難得壽無常,串習能除此生欲。
5.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
6. 若無菩提心攝持,出離不成無上覺,圓滿安樂之因故,智者應發菩提心。
7. 四瀑流沖難阻止,業力繩索緊密系,投入我執鐵籠中,無明黑暗籠罩之。
8. 無邊有中生又生,三苦逼迫常無斷,諸母情狀與處境,思已發起殊勝心。
9.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10. 能見輪涅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且能破諸所執境,彼入佛陀所喜道。
11. 現相緣起不虛妄,離執空性二瞭解,何時見為相違者,尚未通達佛密意。
12. 不復輪替而同時,甫見不欺緣起已,普滅實執所執境,彼時見觀察圓滿。
13. 又由現相除有邊,及由空性除無邊,若知空性現因果,不為邊執見所奪。
14. 如是三主道諸要,子能如實通達時,當依靜處起精進,速疾成辦究意願。
此是多聞比丘洛桑札巴貝(善慧名稱吉祥)為親侄擦廓阿旺札巴(語自在稱)所作的教誡。
禪詩-- 恁麼也好。不恁麼也好。
上堂。
共住不知名。千聖亦不識。無端平地生荊棘。
兄呼弟應。與世同波。笑獨醒人死汨羅。
恁麼也好。不恁麼也好。
(拍床云)手拍闌干唱竹枝。哩哩囉天涯望遠無人到。
CBETA X70 No. 1390《希叟紹曇禪師廣錄》卷2 -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70/1390_002.htm
RELATED
專題--禪宗文章選 -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545)
《傳燈錄選》40則
第一則 達摩廓然
錄自:傳燈錄
帝(梁武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師(達摩)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師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答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師曰:「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師曰:「不識!」
第二則 慧可覓心
錄自:傳燈錄
光(神光慧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師(達摩)曰:「將心來,與汝安。」
光曰:「覓心不可得。」
師曰:「我與汝安心竟。」
第三則 僧璨懺罪
錄自:傳燈錄
(僧璨)問師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師曰:「將罪來與汝懺。」
居士良久云:「覓罪不可得。」
師曰:「我與汝懺罪竟,宜衣佛法僧住。」
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
師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
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
佛法無二也。」
第四則 道信解脫
錄自:傳燈錄
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師(僧璨)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師曰:「誰縛汝?」
曰:「無人縛。」
師曰:「何更求解脫乎?」
信於言下大悟。
第五則 法融覩佛
錄自:傳燈錄
(法融)引祖(道信)至庵所,繞庵唯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手作佈勢。
師曰:「猶有這個在?」
祖曰:「適來見什麼?」
師無對。少選,卻於師宴坐石上書醫佛字,師覩之棘然。
祖曰:「猶有這個在。」
第六則 天柱風月
錄自:傳燈錄
問:「達摩未來此土時,還有佛法也無?」
師(天柱崇慧)曰:「未來時且置,即今事作廢生?」
曰:「某甲不會,乞師指示。」
師曰:「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良久又曰:「舍黎會麼?自己身上作麼生,干他達摩來與未來作麼?」
第七則 惠能面目
錄自:傳燈錄
(道明)乃曰:「我來求法,非為衣來,願行者開示於我。」
祖(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師當下大悟。
第八則 神會知解
錄自:五燈會元
祖(惠能)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是否?」
師(神會)乃出曰:「是諸法之本源,乃神會之佛性。」
祖曰:「向汝道無名字,汝便喚作本源、佛性。」
祖曰:「此子向後設有茆蓋頭也,只成得個知解宗徒。」
第九則 南嶽不中
錄自:傳燈錄
祖(惠能)問:「什麼處來?」
曰(南嶽懷讓):「嵩山來。」
祖曰:「什麼物恁麼來?」
曰:「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還可修證否?」
曰:「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第十則 青原階級
錄自:傳燈錄
青原(行思)問:「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
祖(惠能)曰:「汝曾做什麼來?」
師曰:「聖諦亦不為。」
祖曰:「落何階級?」
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
第十一則 臥輪伎倆
錄自:傳燈錄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六祖大師問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
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第十二則 慧忠考驗
錄自:傳燈錄
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赦令與國師(慧忠)考驗,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
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
對曰:「不敢。」
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
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
師第三問,語亦同前。三藏良久,罔知去處。
師吒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
三藏無對。
第十三則 馬祖四說
錄自:傳燈錄
僧問:「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
師(馬祖道一)云:「為止小兒啼。」
僧云:「啼止時如何?」
師云:「非心非佛。」
僧云:「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師云:「向伊道不是物。」
僧云:「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師云:「且教伊體會大道。」
第十四則 石頭不失
錄自:傳燈錄
師(青原行思)問曰:「子何方而來?」
遷曰:「曹溪來。」
師曰:「將得什麼來?」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師曰:「恁麼用去曹溪做什麼?」
曰:「若不到曹溪,爭知不失。」
第十五則 百丈野鴨
錄自:五燈會元
師(百丈懷海)侍馬祖行次,見一群野鴨飛過,祖曰:「是什麼?」
師曰:「野鴨子。」
祖曰:「甚處去也?」
師曰:「飛過去也。」
祖遂把師鼻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
師於言下有省,卻歸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為曰:「汝憶父母邪!」
師曰:「無。」
曰:「被人罵邪?」
師曰:「無。」
曰:「哭作什麼?」
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扭得痛不徹。」
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
師曰:「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
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
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
師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適來哭,如今為什麼卻笑?」
師曰:「適來哭,如今笑。」
同事罔然。次日馬祖陞堂,眾才集,師出,卷卻席,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
祖曰:「我適來未曾說話,汝為什麼便卷卻席?」
師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
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
師曰:「鼻頭今日又不痛也。」
祖曰:「汝深明昨日事。」
師作禮而退。
第十六則 大珠用功
錄自:傳燈錄
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大珠慧海)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睏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是如是,同師用功否?」
師曰:「不同。」
曰:「何故不同?」
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思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
第十七則 西堂鼓角
錄自:傳燈錄
李尚書翱嘗問僧:「馬大師有什麼言教?」
僧云:「大師或說:即心即佛,或說非心非佛。」
李云:「總過言邊。」
李卻問師(西堂智藏):「馬大師有什麼言教?」
師乎李翱,翱應諾,師云:「鼓角動也!」
第十八則 大梅熟也
錄自:傳燈錄
大寂(馬祖道一)聞師(大梅法常)住山,乃令一僧到問
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
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裡住。」
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
師云:「作麼生別?」
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
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其僧迴,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
第十九則 南泉斬貓
錄自:傳燈錄
師(南泉普願)因東西兩堂各爭貓兒,師遇之,
白眾曰:「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
眾無對,師便斬之。
趙州自外歸,師舉前語示之,趙州乃脫履安頭上而出。
師曰:「汝適來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第二十則 龐蘊江水
錄自:傳燈錄
(龐蘊)參馬祖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祖(馬祖)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第廿一則 天皇問法
錄自:傳燈錄
道悟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青原)曰:「不得不知。」
悟曰:「向上更有轉處也無?」
師曰:「長空不礙白雲飛。」
第廿二則 丹霞焚佛
錄自:傳燈錄
於慧林寺遇天大寒,師(丹霞天然)取木佛焚之,人惑譏之。
師曰:「吾燒取舍利。」
人曰:「木頭何有?」
師曰:「若爾者,何責我乎?」
第廿三則 藥山不為
錄自:傳燈錄
一日,師(藥山惟儼)坐次,石頭睹之,問曰:「汝在這裡作麼?」
曰:「一切不為。」
石頭曰:「恁麼即閒坐也。」
曰:「若閒坐即為也。」
石頭曰:「汝道不為,且不為個什麼?」
曰:「千聖亦不識。」
石頭以偈讚曰:「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麼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敢明。」
第廿四則 趙州問道
錄自:傳燈錄
(趙州從捻)問南泉:「如何是道?」
南泉曰:「平常心是道。」
師曰:「還可趣向否?」
南泉曰:「擬向即乖。」
師曰:「不擬時如何是道?」
南泉曰:「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是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耶。」
第廿五則 長沙竿頭
錄自:傳燈錄
師(長沙警芩)遣一僧去問同參會和尚云:「和尚見南泉後如何?」
會默然。
僧云:「和尚未見南泉以前作麼生?」
會云:「不可更別有也。」
僧迴舉似師,師示一偈曰:
「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僧問:「只如百丈竿頭如何進步?」
師云:「朗州山,澧州水。」
僧云:「請師道。」
師云:「四海五湖皇化裡。」
第廿六則 為山撥火
錄自:傳燈錄
百丈云:「汝撥爐中有火否?」
師(為山靈祐)撥云:「無火。」
百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云:「此不是火?」
師發悟禮謝,陳其所解。
百丈曰:「此乃暫時歧路耳。經云:『欲見佛性,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
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
第廿七則 黃檗笠子
錄自:傳燈錄
師(黃檗希運)在南泉時,普請擇菜,南泉問:「什麼處去?」
曰:「擇菜去。」
南泉曰:「將什麼擇?」
師舉起刀子,南泉曰:「只解作賓,不解做主。」師扣三下。
一日南泉謂師曰:「老僧偶述牧牛歌,請長老和。」
師云:「某甲自有師在。」
師辭,南泉門送,提起師笠子云:「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
師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裏許。」
第廿八則 雲巖無情
錄自:傳燈錄
(洞山良价)問:「無情說法什麼人得聞?」
雲巖曰:「無情說法,無情得聞。」
師曰:「和尚聞否?」
雲巖曰:「我若聞,汝即不得聞吾說法也。」
曰:「若恁麼,即良价不聞和尚說法也。」
雲巖曰:「我說汝尚不聞,何況無情說法也。」
師乃述偈呈雲巖曰:
「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可知。」
第廿九則 龍潭吹燭
錄自:五燈會元
一夕侍立次,潭(龍潭崇信)曰:「更深何不下去?」
師(德山宣鑒)珍重便出,卻回曰:「外面黑。」
潭點紙燭度與師,師擬接,潭復吹滅,師於此大悟,便禮拜。
潭曰:「子見個什麼?」
師曰:「從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
第卅則 仰山水平
錄自:傳燈錄
一日隨為山開田,師(仰山慧寂)問曰:「者頭得恁麼低,那頭得恁麼高?」
祐曰:「水能平物,但以水平。」
師曰:「水也無憑。和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祐然之。
第卅一則 香嚴赤貧
錄自:傳燈錄
師(仰山)問香嚴:「師弟近日見處如何?」
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師曰:「汝只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第卅二則 臨濟四喝
錄自:五燈會元
師(臨濟義玄)謂僧曰:
「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劍,有時一喝如踞地師子,
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麼生會。」
僧擬議,師便喝。
第卅三則 洞山過水
錄自:傳燈錄
(洞山良价)問雲嚴:「和尚百年後,忽有人問還貌得師真不?如何祇對?」
雲嚴曰:「但向伊道,只這個是。」
師良久。雲嚴曰:「承當這個事,大須審細。」
師猶涉疑,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因有一偈曰: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渠如如。」
第卅四則 德山賜棒
錄自:五燈會元
(德山宣鑒)示眾曰:「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
臨濟聞得,謂洛浦曰:
「汝去問他:道得為什麼也三十棒,待伊打汝,接住棒送一送,看伊作麼生。」
浦如教而問,師便打,浦接住,送一送,師便歸方丈。
浦回舉似臨濟,濟曰:「我從來疑著這漢,雖然如是,你還識德山麼?」
浦擬議,濟便打。
第卅五則 曹山龍吟
錄自:傳燈錄
有人問香嚴:「如何是道?」
答曰:「枯木裡龍吟。」
學云:「不會。」
曰:「髑髏裡眼睛。」
後問石雙(慶諸):「猶帶識在。」
師(曹山本寂)因而頌曰:
「枯木龍吟真見道,髑髏無識眼初明,喜識盡時消不盡,當人那辨濁中青。」
其僧復問師:「如何是枯木裡龍吟?」
師曰:「血脈不斷。」
曰:「如何是髑樓裡眼睛?」
師曰:「乾不盡。」
曰:「未審還有得聞者無?」
師曰:「盡大地未有一個不聞。」
曰:「未審龍吟是何章句?」
師曰:「也不知是何章句,聞者皆喪。」
第卅六則 雪峰成道
錄自:五燈會元
(雪峰)初與巖頭至澧州,鼇山鎮阻雪,頭每日祇是打睡,師一向坐禪,一日換曰:「師兄,師兄,且起來。」
頭曰:「作甚麼?」
師曰:「今生不著便,共文邃個漢行腳,到處被他帶累,今日到此又祇管打睡。」
頭喝曰:「瞳眠去,每日床上坐,恰似七村裡土地,他時後日,
魔魅人家男女去在。」
師自點胸曰:「我這裡未穩在,不敢自謾。」
頭曰:「我將謂你他日向孤峰頂上盤結草庵,播揚大教,猶作這個語話。」
師曰:「我實未穩在。」
頭曰:「你若實如此,據你見處一一道來,是處與你證明,不是處與你卻。」
師曰:「我初到鹽官,見上堂舉色空義,得個入處。」
頭曰:「此去三十年,卻忌舉著。」
又見洞山過水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頭曰:「若與麼,自救也未徹在。」
師又曰:「後問德山,從上宗乘中事,學人還有分也無?」
德山打一棒曰:「道什麼?我當時如桶底脫相似。」
頭喝曰:「你不聞道,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師曰:「他後如何即是?」
頭曰:「他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蓋天蓋地去。」
師於言下大悟,便作禮起連聲叫曰:「師兄,今日始是鼇山成。」
第卅七則 雲門三關
錄自:五燈會元
(雲門)上堂云:「涵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世緣,作麼生承當?」
眾無對,自代云:「一嗾破三關。」
第卅八則 玄沙明珠
錄自:傳燈錄
僧問:「承和尚有言盡十方世界是一顆明珠,學人如何得會?」
師(玄沙師備)曰:「盡十方世界一顆明珠,用會作麼?」
師來日卻問其僧:「盡十方世界一顆明珠,汝作麼生會?」
對曰:「盡十方世界一顆明珠,用會作麼?」
師曰:「知汝向山鬼窟裡作活計。」
第卅九則 羅漢片石
錄自:傳燈錄
藏(羅漢桂琛)門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
師(法眼文益)曰:「在心內。」
藏曰:「行腳人著什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
第四十則 法眼重行
錄自:傳燈錄
問:「如何是正真之道?」
師(法眼文益)曰:「一願也教汝行,二願也教汝行。」
--
文章整理 【禪】 - http://bud-yamola.blogspot.jp/2010/02/yamola.html
[專題]-龍欽寧體傳承上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耶瑪火!!
超離偏袒界內剎土中
1_太初佛陀法身普賢王
2_報身水月遊戲金剛心
3_化身相圓極喜金剛處 [極喜金剛-嘎饒多傑、噶啦多傑]
4_師利興哈勝義法寶藏 [吉祥獅子-梵{熙日森哈};藏{華吉森格}]
祈請垂賜加持與灌頂
5_文殊友尊九乘轉輪王[妙吉祥友-梵{文殊師利米紮},藏{蔣華西寧}]
6_嘉那蘇扎學者比瑪拉[智經-梵{嘉納蘇札}。藏{益西多}]、
7_[無垢友-梵文名號貝瑪拉密札。藏{智美西寧}]
8_瞻部唯一莊嚴蓮花生
祈請垂示解脫之正道
9_真實殊勝心子王臣友 [王:法王赤松德贊742~797]
10_[臣:遍照護譯師-毗盧遮那]
11_[友:益西措嘉]
12_詮解意庫大海龍欽巴 [無垢光-袞欽‧龍欽饒絳1308~1363]
13_空行藏界受命吉美林 [悲智光-仁增‧吉美林巴1730~1798]
至心祈請賜得解脫果
14_觀音自在嘉威紐固尊 [如來芽-晉美嘉威紐固,1765~1843]
15_七教受命貝瑪多昂林 [蔣揚欽哲旺波1820~1892]
16_度眾勇識吉美秋吉旺 [巴珠‧晉美確吉旺波1808~1887]
17_文殊勝尊米滂南嘉尊 [袞欽.米滂蔣揚南迦嘉措 1846~1912]
18_意傳持者晉美彭措尊 [晉美彭措 1933~2004]
皈處總集大恩上師前 祈請二利願任運成就
==
龍欽寧體大圓滿祖師相關文章
大圓滿祖師-蓮師傳相關文章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875)
大圓滿祖師 - 龍欽巴尊者 (Longchen Rabjampa ,西元1308年-1364年)) 專題:簡傳 及 著作一覽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1297)
大圓滿祖師 - 仁增‧吉美林巴 (1730 ~ 1798)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668)
大圓滿祖師--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1808年-1887年)專題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558)
利美祖師-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820–1892)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830&prev=3831&next=3829)
大圓滿祖師-米滂仁波切(1846-1912)專題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