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附白話)

佛說十善業道經(附白話)

唐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
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麤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
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
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
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
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
四、身常無病。
五、壽命長遠。
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
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
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
九、無惡道怖。
十、命終生天。
是為十。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
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
二、多人愛念。
三、人不欺負。
四、十方讚美。
五、不憂損害。
六、善名流布。
七、處眾無畏。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九、常懷施意。
十、命終生天。
是為十。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復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讚法。
何等為四?一、諸根調順。
二、永離諠掉。
三、世所稱歎。
四、妻莫能侵。
是為四。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
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
是為八。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
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是為五。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復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詞美妙。
五、言可承領。
六、言則信用。
七、言無可譏。
八、言盡愛樂。
是為八。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是為三。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復次龍王。若離貪欲,即得成就五種自在。
何等為五?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是為五。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復次龍王。若離瞋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
何等為八?
一、無損惱心。
二、無瞋恚心。
三、無諍訟心。
四、柔和質直心。
五、得聖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
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是為八。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復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
三、惟歸依佛,非餘天等。
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凶疑網。
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
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
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
八、不起身見,捨諸惡業。
九、住無礙見。
十、不墮諸難。
是為十。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
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直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恒無乖諍。
離麤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慧捨,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恒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

龍王,舉要言之,行十善道,
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
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
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捨。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
捨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神足莊嚴故,恒令身心輕安快樂。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忘,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力莊嚴故,眾怨盡滅,無能壞者。
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
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正(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
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為無為樂。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
此十善道,亦復如是。
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十善業道經 經文摘自《乾隆大藏經》第六十七冊、七九五頁。


--------
佛說十善業道經 (白話) 唐於阗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Quote: "", from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學佛網 ,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8/79035.html , visited at  2014年6月22日 上午 12:10:31.


    當時釋迦世尊向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由於這樣所以有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等六道的生死輪回。龍王啊!你看這個大會與大海中形形色色各種類眾生,是否各別不同呢?像這些眾生,沒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與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所致使的結果報應。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眾生雖然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所現起的果報不同,在其中實在沒有能創作的主體。所以一切萬法的生滅變化,都是不可思議的,自己的本性如幻如化,有智慧的人了知以後,就應該修集福德善業,由這樣所產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的果報身心,都會很端正莊嚴,看見的人都會真歡喜而不會生討厭。

    龍王啊!你觀看佛的身相,是從修集百千億種福德所生,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莊嚴相,放出光明顯耀而遍照,光明遍覆與會大眾,假使有無量億的自在天王與大梵天王,他們所放出的光明也都會被佛陀的光明掩蓋而不能顯現;凡是有瞻仰如來身所放光的人,沒有不目眩眼花。你又觀看這些大菩薩,美妙的色身又莊嚴清淨,這一切都是由修集很多的善業福德所生的果報。

    這些天神、龍眾、夜叉鬼、乾闼婆音樂神、阿修羅鬼神、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羅迦地龍等八部鬼神眾,都是有廣大威猛勢力的,也都是修集善業福德所生的果報。現在在大海中所有的水族眾生,形體顏色粗劣鄙陋,形體大小,都是由自己內心起各種妄想惡念,致使身口意三業做出不善的罪業,由這樣的原因,就隨著所造的惡業各自感受果報。你現在應當時常照我的話去修學,也應該使令一切眾生,了知通達因果報應,修持學習一切善業。

    你們對這些道理,應當有正見而心不動搖,不可再墮落在斷見與常見中,對佛法僧三寶能生長福田,應該生起歡喜心恭敬供養,如果這樣,你們也會得到人間天上的尊敬供養。龍王你應當要明白!菩薩有一個法門,能斷除一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痛苦,是那一種法門呢?就是在白天夜間恆常憶念,思惟觀察善法,使令一切善法,在心內念念增長生根,不容允有一分一毫不善的惡念參雜在心裡,這樣就能使令各種罪惡永遠斷滅,善法日日圓滿,時常可以親近到諸佛菩薩,以及所有的聖賢群眾。

    所說的善法者,如果想要修得人身與天神的身體,或者要修證小乘聲聞羅漢的菩提覺道,或者要修證獨覺辟支佛的菩提覺道,或者要修證大乘的無上佛道,都必須依靠這個善法,做為修行的根本,才能修得成就,所以名叫做善法。這個善法就是十善業道,是那十種善法呢?就是所謂能永遠捨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

    龍王啊!如果能捨離殺生的罪行,就能得到成就十種脫離苦惱的善法,是那十種呢?第一:對各種眾生普遍布施沒有怖畏;
第二:時常對於眾生會生起大慈悲心;
第三:永遠斷除一切嗔恨恚怒的習氣;
第四:身體時常無病苦;
第五:壽命會活得長遠;
第六:時常會受非人類的鬼神所守護;
第七:時常沒有可怕的惡夢,寢睡或者覺醒都很快樂;
第八:滅除一切結怨,怨恨仇害自然解除;
第九:不會墮落地獄、畜牲、餓鬼三惡道的恐怖;
第十:命終後必定上生天界。就是這十種功德利益。如果能將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者,以後成佛時,就會得到佛的隨心自在壽命要長要短無障礙的果報。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偷盜的罪行,就能得到十種有保障而可信的善法,是那十種呢?
第一:物質財產盈積充足,而且國王、盜賊、水災、火災、不可愛的敗家子,都不能消散毀滅。
第二:多數人會敬愛懷念。
第三:別人不會欺負。
第四:十方的人都會贊美。
第五:不用擔憂會受損害。
第六:善良的名聲流傳遠布。
第七:處在群眾心無畏懼。
第八:錢財、壽命、容色、體力都一切安樂,而且辯論口才具足沒有缺陷。
第九:時常懷著布施救助的心意;
第十:壽命終了必定上生天界。就是這十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能得證清淨大菩提的智慧。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邪淫穢行,就會得到四種智者所稱贊的善法,是那四種呢?第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器官,都很調順;
第二:永久遠離糾紛諠鬧與內心的掉舉散亂;
第三:受世人所稱贊;
第四:妻子沒有人能侵犯。就是這四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能得到佛身大丈夫男根隱密不露的藏相。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打妄語的罪業,就能得到八種天神所贊歎的善法,是那八種呢?第一:口常清淨,發出優缽青蓮花的香氣;
第二:被一切世間人所信仰伏從;
第三:所發的言語可成為證明,受人間天上所敬愛;
第四:時常用愛語安慰眾生;
第五:心意能得到殊勝的安樂,身口意三業都很清淨;
第六:說話不會錯誤過失,內心時常歡喜愉快;
第七:所發出的語言必受他人尊重,人間天上的人都會一一奉行;
第八:智慧莊嚴殊勝,沒有人能超越制伏他。就是這八種,如果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會得到如來真實不虛的語言。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兩舌挑撥的罪業,就能得到五種不可破壞的善法,是那五種呢?第一:得到不被破壞的身體,因為沒有人能傷害他;
第二:得到不被破壞的家庭眷屬,因為沒有人能破害他;
第三:得到不被破壞的信用,因為順於本份所修的道業;
第四:得到不被破壞的法力道行,因為所修的道行很堅固;
第五:得到不被破壞的善知識,因為不曾欺诳迷惑別人。就是這五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會得到正信的眷屬,一切魔的眷屬,都不能阻礙破壞。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惡毒的口業,就能成就得到八種清淨的善業,是那八種呢?第一:所說的話不乖違適度;
第二:所說的話都對人有利益;
第三:所說的話必定契合真理;
第四:言語詞句都很美妙;
第五:所說的話都可以承受領會;
第六:所說的話可以相信采用;
第七:所說的話不會被人譏笑;
第八:所說的話全部都是令人可愛,別人樂於接受。就是這八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就會具足如來清淨梵音的聲相。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花言巧語的口業,就能得到三種決定不變的果報,是那三種呢?第一:決定被有智慧的人所喜愛;
第二:決定能用智慧依照事實回答所問;
第三:決定在天上人間所成就威德是最殊勝的,因為所說的話沒有虛妄不實的花言巧語。就是這三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就能得到如來一切所授記的果報,絲毫都不會荒唐而捐棄。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貪求欲望,就能得到成就五種自在滿足,是那五種呢?第一:身口意三業自在滿足,因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圓滿;
第二:財產寶物自在滿足,一切怨仇盜賊都不能搶奪去;
第三:福報德行自在具足,能隨心所欲,因為一切物品都能具備滿足;
第四:國王的權位自在滿足,任何珍貴奇妙的寶物,各方都會來奉獻;
第五:所獲得的物品都超過所希求的,甚至超過百倍的殊勝,這是由過去世不悭貪不嫉妒別人的緣故。就是這五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在三界內是特別尊貴殊勝的,天上人間都會共同恭敬供養。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嗔恨恚怒心的意業,就能得到八種喜悅的心法,是那八種呢?第一:沒有損害惱亂的心;
第二:沒有嗔恨恚怒的心;
第三:沒有斗诤訴訟的心;
第四:有柔順溫和本質正直的心;
第五:能得到聖者的慈悲心;
第六:時常作利益安慰眾生的心;
第七:身體相貌端正莊嚴,眾人都共同尊敬;
第八:以和氣忍辱的緣故,能快速生到清淨世界。就是這八種,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就能證得沒有障礙的心,觀看的人不會生討厭而起歡喜心。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捨離愚癡邪見,就能得到成就十種的功德善法,是那十種呢?第一:能得到真正善心的快樂,得到真誠善良的善知識;
第二:深信因果報應,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始終都不敢做惡業;
第三:只專心歸依佛教,不再歸依其他的天神外道等;
第四:把持正直的心正見的心,永遠脫離一切吉凶的疑惑羅網;
第五:會時常生在人間天上,不會再墮落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中;
第六:具足無量福慧,展轉增加殊勝;
第七:永遠捨離邪魔外道,實行佛法聖道;
第八:不起虛幻的五蘊之體而生身見執著,捨離一切惡業;
第九:安住在無礙的正確見解中;
第十:不會墮落各種的災難。就是這十種,如果能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會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由自在的神通法力。

    當時世尊又向龍王說:如果有大乘菩薩能依照這十種的善業,在修持菩薩道的時候,能捨離殺生的罪行而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富有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長壽不會夭折短命,不會被任何一切怨仇盜賊所損害。

    因為捨離偷盜的罪行而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富貴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所獲得的一切都是最殊勝沒有人可以相比,都能具備積集所有諸佛的聖法寶藏。

    因為能捨離不是梵行的邪淫而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他的家人眷屬都能守貞節而順從,對他的母親與妻子,沒有人敢用淫欲心去看視她們。

    因為捨離虛诳的妄語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又能脫離眾人的毀謗,攝持如來的正法,依照他的誓願所希求,任何所做都必定能得到結果。

    因為捨離挑撥離間的話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裕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家庭眷屬都會和睦相處,有共同一樣的志向與歡喜,永遠不會乖違诤鬧。


    因為捨離了粗魯惡毒的語言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所有一切群眾,都會很歡喜歸依,所說的話都會被人相信接受,沒有人會違抗拒絕。

    因為捨離了沒有意義的花言绮語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所說的話都不會虛偽假設,眾人都會尊敬接受,又能善巧隨方應變教導,斷除各種疑問迷惑。

    因為捨離了貪欲追求的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會惠施喜捨給眾生,信心慧解都很堅固,具有很大的威德法力。

    因為捨離了嗔恨恚怒的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同時能迅速自然成就了沒有障礙的心智,六根莊嚴美好,所看見的人都會生敬愛心。因為捨離了邪見顛倒的愚癡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占搶奪,永遠會投生在正見又敬信佛教的家庭裡,能見佛聞法,供養一切僧寶,時常不會忘失自己所發的大菩提心。這就是菩薩大士所修持菩薩道時,實行十善業,又能布施救濟來莊嚴道行,所獲得的大利益。

    就是這樣,龍王啊!舉出綱要來說,能實行十善業道,又用戒律來莊嚴大道的話,就能生起一切佛法真實的利益,又能圓滿所發的廣大誓願。又修持忍辱行來莊嚴大道的話,就能證得佛的圓滿音聲,又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又能以精進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破除魔障怨結,深入佛法寶藏。又修持禅定來莊嚴道行的話,能產生憶念不忘、智慧、慚愧心、輕松安適。又修持智慧來莊嚴道行的話,能斷除一切分別所生的虛妄錯見。

    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仁慈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對一切眾生就不會生起惱怒傷害的心。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悲愍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就會憐愍一切眾生,時常救度不會生厭捨棄。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隨喜心來莊嚴道行的話,看見別人修持善行,內心不會嫉妒嫌棄。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捨離執著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對於順心與違逆的境遇,都不會生起貪愛與嗔恚的心。

    又修持菩薩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他來莊嚴道行的話,就會時常勤於攝化一切眾生。

    又修持四念處的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善於修習四念處的禅觀。

    又能修持四正勤的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以此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全部斷除一切不善的惡法,成就一切善法。

    又能修持四神足的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以此莊嚴道行的話,就會時常使令身心輕松安適快樂。


    又能修持五根的信心、精進、憶念、禅定、智慧來莊嚴道行的話,對佛道就會深信而堅固,精進殷勤不懈怠,永遠不會迷失忘記,心地寂靜安然調順,斷盡一切煩惱。


    又修持五力的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來莊嚴道行的話,眾多的魔怨都會全部消滅,一切都無能破壞的。

    又能修持七覺支的選擇正法、精進、法喜、輕安、憶念、禅定、行捨不著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時常善於覺悟一切萬法。

    又能修持八正道的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證得真實的智慧,而時常顯現在目前。


    又能修持停止散亂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全部洗滌消除一切纏結煩惱。又能修持觀照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如實了知諸法空無自性。又能修持善巧方便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迅速修成圓滿有為法與無為法的法喜快樂。

    龍王啊!你應當要明白!這十種的善業,甚至能使令佛的十力,佛的四無畏,佛的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都能修得圓滿,所以你們應當勤修十善業道。

    龍王啊!譬如一切城市、都邑、聚集的村落,都必須依靠大地才能安立居住,所有一切藥草、花卉、樹木、叢林、也都是依靠大地才能得到生長。這十種的善業道理,也如同大地一樣,所有的人類天界的善報也都依靠十善業而安立,一切聲聞阿羅漢果、獨覺與緣覺,以及大乘的菩薩行,一切佛法,都共同依靠這十善業的大地開始修起,最後才能成就各種的果位。

    佛陀說完這部經以後,鹹海娑竭羅龍王,以及大會的一切大眾,世間上的天神、人類、阿修羅鬼神等,都生大歡喜心,相信接受如法奉行。
 

====

註解【正覺】:二乘人。正等正覺:菩薩。無上正等正覺:佛。

註解【四不行業】:一、不說是非。二、不聽是非。三、不傳是非。四、不得妄語。

註解【四神足】:
  欲神足─希慕欲樂。  勤神足─精進無間。
  心神足─一心正念。  觀神足─心不馳散。
  四神足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

註解【五根】:
  五根是生聖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根:一、信根─信心生長。二、進根─精進生長。三、念根─憶念生長。四、定根─禅定生長。五、慧根─智慧生長。

註解【五力】:
  五根堅固發生力量,叫做五力,能破三界之諸惑。
  五力:一、信力。二、精進力。三、念力。四、定力。五、慧力。
  信力─信力能破邪信。
  精進力─精進力能破懈怠。
  念力─念力能破邪念。
  定力─定力能破亂想。
  慧力─慧力能破三界諸惑。


註解【七覺支】:
  七覺支:一、擇法菩提分。二、精進菩提分。三、喜菩提分。四、輕安菩提分。五、念菩提分。六、定菩提分。七、捨菩提分。
  擇法菩提分─智慧簡擇法之真偽。
  精進菩提分─勇猛心,力行正法。
  喜菩提分─心生善法,而生歡喜。
  輕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煩惱,而得輕快安樂。
  念菩提分─時時觀念正法,令定慧均等。
  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亂。
  捨菩提分─捨離一切虛妄法,而力行正法。

註解【八正道】:
  八正道又名八聖道,是八條聖者的道法,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
  八正道: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正見─正確的知見。
  正思惟─正確的思考。
  正語─正當的言語。
  正業─正當的行為。
  正命─正當的職業。
  正精進─正當的努力。
  正念─正確的觀念。
  正定─正確的禅定。

註解【佛十力】:
  佛十力:一、知處非處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禅解脫三昧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註解【佛四無畏】:
  佛四無畏: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註解【十八不共法】:
  何謂十八不共法?佛的十八種功德法,惟佛獨有,不與三乘共有,故雲不共法。

  佛十八不共法:一、身無失。二、口無失。三、念無失。四、無異想。五、無不定心。六、無不知已捨。七、欲無減。八、精進無減。九、念無減。十、慧無減。十一、解脫無減。十二、解脫知見無減。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緣起咒

[摘錄資料一]: 標題 =殊勝不可思議的緣起咒

發布:明華居士[ 全部商情文章 空間 留言 ] 日期:2014年3月19日13:21:00 閱讀: 收藏

在北傳和南傳佛教的文獻中,都有舍利弗、目犍連聞偈悟道,皈依佛陀,成為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如來雙勝」的記載。如南傳律藏犍度《大品》對此事的記述大致如下:

當僧伽已擴大到千人以上時,佛陀率領大比丘眾來到了摩揭陀國首都王捨城,與頻毗沙羅王會面,並接受了國王供養的竹林精捨。當時在王捨城有散惹夷及其二百五十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也在其門下並且是會眾之首。他們二人約定,無論誰先得到「不死」,即解脫或涅盤,就應立即告訴另一個人。

一天,舍利弗遇到佛陀的大弟子、最初五比丘之一的馬勝尊者,被尊者行乞時安祥、莊嚴的神態所吸引,趨前請問。當得知尊者是大沙門喬答摩的弟子時,他十分渴切地想要了解佛陀的教法,因此請求尊者無論如何也要告訴他一些佛陀教義的心要。於是馬勝尊者便對舍利弗說了一個偈頌,這個偈頌就是後來佛教經典經常引用的「緣起偈」,又叫「法身偈」流行的漢譯先後有幾種,譯句出入略有不同,以下是對照梵文和巴利文之後的重譯:

「諸法從因起,如來說其因;大沙門如實,亦說彼還滅。」

舍利弗聽了這一偈頌後,當即證得清淨無垢法眼——「一切觀待因緣而生者,亦必觀待因緣而滅。」並對馬勝尊者說:「如果這就是陀所說的法,那麼你一定已經證得了往昔多無數劫所未曾見的一切苦的寂滅」

舍利弗回去將此偈頌轉告了目犍連,目犍連也同樣當即證得了清淨無垢法眼。他們二人勸說其他二百五十弟子離開了散惹夷,一同去皈依佛陀,而散惹夷本人則拒絕接受勸告。當他們遠遠地向著竹林精捨走來時,佛陀預先告訴眾比丘說:「這兩個正在到來的人將成為我最殊勝的弟子。」

這則故事,在諸多有關佛陀和弟子的傳記中,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因為從這裡體現出佛陀時代,人們在知見抉擇上的嚴肅不苟。這種抉擇是一種自我認知的過程,而決非僅靠某種權威或對權威的仰信。在知見上抉擇的過程,本身也是覺悟的過程,而覺悟不僅是知性上的,同時也是實踐意義上的解脫。

在印度,直到今天,人們還是用「見」一詞來指某種理論、哲學或宗教體系以及這種體系的講說和實踐。比如稱佛教為,即「隨佛陀見」。「見」這個詞源於一個梵語動詞詞根,意思是「看見」,由此引申為「認知」。從這種詞義的派生上恰好可以反映印度傳統思想的一個基本特點,那就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也就是說把對真理的探求與對人生終極關懷問題的解決結合在一起。正如簡德拉塔•夏爾瑪其《印度哲學批判概論》中所說:

「西方哲學,基本上是對真理作知性上的探求,因此或多或少地保持了'哲學'一詞在語源學上的含義。而印度哲學則濃厚地帶有精神解脫意味,並且總是強調對真理實證上的必需。既指'觀察',又指'觀察的工具、方法',它意味著對真實的直接、當下和直覺的觀察,對真理的實際領悟以及達到這種覺悟的方法。」

在佛教興起以前,印度傳統思想中已經出現了四種主要的體系,即婆羅門教、順世論、耆那教和命定論。這四種不同的體系在知見上都帶有尋求某種終極存在的傾向,如婆羅門教關於「我梵」的同一、順世論和命定論的「自性」和耆那教的「業」等。此外還有不定論者,以舍利弗、目犍連最初依止的散惹夷為代表,主張對任何問題都不作決定,在知見上采取一種極端的懷疑主義和不可知論態度。他們在實踐上或主張禁欲、苦行,藉苦修冥想以求解脫;或主張縱欲、享樂,以滿足現時的快樂為人生最高目的。

舍利弗和目犍連之所以最初依止於散惹夷門下,很可能因為他們是真正的懷疑主義者。如果他們已經徹底地不滿足於懷疑主義的傳統,他們本可以很容易地接受當時任何一種關於終極實存的定論,如婆羅門教義甚至是命定論或耆那教的理論,如果不是順世論的話。然而他們留在散惹夷的門下直到發現一種將懷疑主義與某種積極教義相結合的傳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們僅僅是聽了對佛陀理論的傳達之後就立即為之所吸引。因為正是在這裡他們找到了懷疑論問題的新的解決,在此以前的任何學派都無法與之相比。佛陀在解決懷疑論問題上的獨到之處在這一偈頌中清楚地體現出來。

當散惹夷因畏於陷入錯誤而不願發表任何積極的意見時,佛陀則傾向於承認人類知識上的局限性,同時提供一種對真理和真實的合理描述,而不帶有對終極存在的企圖。這種解決方法使他避免了任何本體論或形而上學的負累,並且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使用了語言。正因如此,佛陀拒絕提出或回答關於終極原因或終極命運等困擾印度哲學數個世紀的問題。

如果說在哲學問題上,絕對論是追求終極存在的結果,而極端懷疑論是由於在這種冒險上的失敗的話,那麼佛陀在他對人生經驗的解釋中,已經離棄了對那種實體的尋求,離棄了絕對論和極端懷疑論而將自身置於中道。

曾有弟子問佛陀什麼是「正見」,佛陀就當時知見紛纭的情況回答說:「世間大多數人都被種種見所束縛,只有不隨行於種種見,離於種種見,不味著於種種見,而思維:苦因有故生,苦因滅故滅。這樣的人能斷諸疑惑,所得正智,不隨他轉。」

佛陀教義的核心即緣起,見緣起即見如來,見緣起即見解脫。「諸法從因起」,這裡的法指的是生死等煩惱法,這些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有導致它們產生的原因。「如來說其因」,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煩惱或擾亂的心態,如無明、貪著和嗔恨等;一是由煩惱或在擾亂的心態下引發的有害行為。「大沙門如實,亦說彼還滅」,大沙門指佛陀,我們現在所經驗的種種無法令人滿意的問題,是由無始以來的煩惱和有害的行為所導致的。因為我們現在仍然產生新的煩惱和造作新的業行,所以今後還要繼續經驗由此而生的種種苦惱。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改變這種命運,相反,佛陀如實地告訴我們:當導致苦惱的因息滅時,這種因所導致的苦惱也將隨之息滅,就如同當我們停止向燈盞裡注油的時候,這盞燈必將熄滅一樣。因此雖然我們從無始以來經歷煩惱業力的生死輪回,但我們卻完全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變自身的命運,那就是對治生死苦惱的因——心的擾亂狀態和由之而來的有害的行為。這樣,由此緣起偈所揭示的佛陀教法的心要就為我們指出了一條可把握在自己手中的解脫之道。緣起偈總攝佛說四谛法。其初二句「諸法從因起,如來說其因」攝四谛的初二谛:法苦谛、因集谛。後二句「大沙門如實,亦說彼還滅」攝四谛後二谛:還滅滅谛、如實說彼還滅道谛。因此總攝無我、十二因緣和中道等教法。

此緣起偈在大乘佛教興起後更廣為流行。因其顯示了佛法核心的緣起解脫思想,被視作佛的法身體現,稱為「緣起咒」、「法身偈」,而寫於供養經書、像、塔等處。在密咒法中用緣起咒加持舌,能令所誦真言如實成就。

緣起咒是一切善逝的法身,誰見緣起即見善逝。哪怕是將它放在油柑子大的小塔當中,今生中也能生起梵天福德。持誦一遍此咒能清淨一切罪業,平息,遣除一切違緣,如果觀想任何事物而誦,相當於造佛像或佛塔。若觀想任何供品而誦,則等於供養遍滿世間界的供品。如果恆時念誦,則圓滿一切心願,任何損害也不能侵害,完整受持一切正法。如果誦十萬遍,那麼將如願實現一切所求之事。在它的各種事業儀軌中也有宣說。大圓滿系解脫咒中說這也是能獲得化生安住相續解脫的心咒。總之,一切如來得手印,猶如諸法的生命一般,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全知麥彭仁波切著的《淨除業障百咒功德中宣說的。願一切善妙吉祥!

緣起咒:

嗡耶達日瑪黑德抓巴瓦黑敦得堪達塔嘎多哈雅巴達得堪匝友呢若達诶旺巴德瑪哈夏日瑪納所哈

---
殊勝不可思議的緣起咒--學佛網 ,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0/197063.html , visited at  2014年6月21日 下午 10:45:46.


===
本覺維基辭彙選譯:緣起咒(相依緣起精要陀羅尼)

ye dharma transliterated in Tibetan using Sogyal Rinpoche's calligraphy
索甲仁波切書寫緣起咒藏文

本覺維基辭彙選譯:緣起咒(相依緣起精要陀羅尼)Essence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dharani
http://www.rigpawiki.org/index.php?title=Essence_of_Dependent_Origination_dharani

Essence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dharani (Wyl. rten 'brel snying po) aka Ye Dharma
ye dharmā hetu prabhavā hetun teṣāṃ tathāgato hy avadat teṣāṃ ca yo nirodha evaṃ vādī mahāśramaṇaḥ

This is the statement which Shariputra heard from the monk Ashvajit when asking for a summary of the teachings of the Buddha. Shariputra passed the message onto his close friend Maudgalyayana and together they became followers of the Buddha, and went on to become his foremost disciples.

Khenpo Ngakchung explains that when it is used as a mantra, oṃ is added at the beginning for auspiciousness and svāhā at the end for the sake of stability.

此為舍利弗詢問馬勝比丘(阿說示長老)有關佛陀法教摘要時,所聽聞到的一段話語。舍利弗將此訊息傳達給好友目犍連,兩人後來一起追隨佛陀,並雙雙成為佛陀的大弟子。堪布那瓊開示,當此段話語作為咒語之時,在最前面加上「嗡」以為吉祥,最末尾加上「梭哈」以為穩固。


Translation 意譯

"All phenomena arise from causes;
Those causes have been taught by the Tathagata,
And their cessation too has been proclaimed by the Great Shramana."
諸法因所生,如來已曾教此因,諸法之所滅,大沙門亦曾宣說。


Quotation from the sutras引述佛經
ཆོས་རྣམས་ཐམས་ཅད་རྒྱུ་ལས་བྱུང་། །
དེ་རྒྱུ་དེ་བཞིན་གཤེགས་པས་གསུངས། །
རྒྱུ་ལ་འགོག་པ་གང་ཡིན་པ། །
དགེ་སྦྱོང་ཆེན་པོས་འདི་སྐད་གསུངས། །

All dharmas originate from causes.
The Tathagata has taught these causes,
And also that which puts a stop to these causes—
This too has been taught by the Great Shramana.
Śākyamuni: Essence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dharani


萬法源於因,如來曾教導,諸因之所止,大沙門亦曾教導。

中譯備註一:《四分律》卷33:「時阿濕卑比丘,入羅閱城乞食已,置缽在地。疊僧伽梨。優波提舍念言,此比丘乞食已竟,今正是問義時,我今當問。即往問義:汝為誰師,字誰,學何法?即報言。我師大沙門,是我所尊,我從彼學。優波提舍即復問言:汝師大沙門說何法耶?報言:我年幼稚,出家日淺,未堪廣演其義,今當略說其要。優波提舍言:我唯樂聞為要,不在廣略。阿濕卑言:汝欲知之。如來說因緣生法,亦說因緣滅法。若法所因生,如來說是因,若法所因滅,大沙門亦說此義,此是我師說。時優波提舍聞已。即時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中譯備註二:相關開示請見:

•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14 藏曆新年訊息 - http://blog.xuite.net/yeshi_tsogyal/twblog/203121166
•         宗薩欽哲仁波切 2014 藏曆新年訊息 第二部分 Part II: Losar Message from Rinpoche - http://blog.xuite.net/yeshi_tsogyal/twblog/203407296


~普賢法譯小組 敬賀諸位法友2014藏曆新年 心乘風馬‧自在駕馭!
http://blog.xuite.net/yeshi_tsogyal/twblog/203409800
--

[編輯摘要]

2014-06-21
插入兩筆資料

1.殊勝不可思議的緣起咒--學佛網 ,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0/197063.html , visited at  2014621 下午 10:45:46.

2.本覺維基辭彙選譯:緣起咒(相依緣起精要陀羅尼) @ 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blog.xuite.net/yeshi_tsogyal/twblog/203409800

2014-10-03
插入圖片、標點符號、人名錯誤

正法的特色

正法的特色

正法有正法的特色,奉行正法後,這些特色就會明顯地呈現出來,在《雜阿含經》中,相關的經文如下:

1.世尊說現(見)法、說滅熾然、說不待時、說正向、說即此見、說緣自覺。(215經) [7]
2.聖弟子念於正法:念於世尊現法律、離諸熱惱、非時、通達、即於現法、緣自覺悟。(550經)[8]
3.念法功德:於世尊正法律,現法、離諸熱惱、非時、通達、緣自覺悟。(554經) [9]
4.受持如是具足淨戒,宿業漸吐,得現法、離熾然、不待時節、能得正法通達、現見觀察、智慧自覺。...具足如是智慧,新業更不造,宿業漸已斷,得現正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生自覺智。(563經) [10]
5.聖弟子念於法事,謂如來說正法律: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涅槃、即身觀察、緣自覺知。(848經)[11]
6.如此現法、永離熾然、不待時節、親近涅槃、即此現身、緣自覺知者,為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912經) [12]
7.聖弟子念於法事,世尊法律:現法、能離生死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法、緣自覺知。(931經) [13]
8.我今於現法中,已離熾然、不待時節、能自通達、現前觀察,緣自知覺。(1078經) [14]
其他相近的經文有:
9.云何念法?如來所說勝妙之法,等同慶善:現在得利及獲得證、離諸熱惱、不擇時節、能向善趣、現在開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別譯雜187經) [15]
10.白衣聖弟子念法:世尊善說法、必至究竟無煩無熱、常有不移動、如是觀、如是覺、如是知。(中阿含128經) [16]

以上十段經文,明顯示出正法的六個特色: [17]
1.現見(現法、現在得利):修習正法後,自己就可在此世親見煩惱的不斷減除;在此時此刻就可得到正法的利益。
2.離熾然(滅熾然、無熾然):修習正法,終必滅除煩惱。
3.不待時節(應時、非時):修習正法,沒有時節限制,任何時候,於行住坐臥中皆可修習。
4.通達涅槃(引導、正向、親近涅槃):修習正法,順著道果,必可一路走向涅槃的標的。
5.即此見(唯此見、現見觀察):唯有遵循正法才能走向涅槃,此一道路於一切外道、一切天趣諸見中不可見到。
6.緣自覺知(內自所證、智者自知):正法必須最後自己去親證,不可只停留在聞、思的階段,要遠離信他、遠離欣樂、遠離行相周遍尋思、遠離隨聞所起、遠離見審察忍,因此《雜阿含》313經說:異信、異欲、異聞、異行思惟、異見審諦忍,正知而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18]此中的「異」就是遠離的意思,經文明示出自己必須親證涅槃,如實知道自己已無貪瞋癡,已不受「有漏業力」的牽引了。

在前面引用的《雜阿含》912經中,也明確指出八聖道就是正法。因此,凡是正確地實踐菩提分法(內含八聖道)必然具有上述正法的六個特色,否則,就不是走在正法的道上。而這六個特色,並沒有任何教條、盲信在裡面,任何人只要依循著正法,就必可一步步地走向涅槃的標的,途中每一步的成效都是當下就顯現的,是立竿見影的,是可驗證的。為何能如此呢?因為正法是立足於身心現象上,是直接體驗個人五蘊生滅無常、無我的特性,並沒有想像、自我暗示等成分在內,因而能有上述六個特色的顯現。三十七菩提分法完全是立足於個人的身心實相上,這一點便是修行的樞紐;只有立足於身心的實相上,正法的六個特色才可一一呈現出來。

==

林崇安
正法與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chbj/11/chbj1103.htm
中華佛學學報第011期 (p049-072): (民國87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1, (1998)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visited at  2014年6月21日 下午 10:10:04.

六靈捧座

 金剛六靈捧座 瑪嘉藏傳唐卡文物工作室
http://crazyscar.pixnet.net/blog/post/246361226-%E9%87%91%E5%89%9B%E5%85%AD%E9%9D%88%E6%8D%A7%E5%BA%A7 , visited at  2014年6月21日 下午 09:01:33.

新一張唐卡完成了,內容就如標題般,為坐六靈捧座之本師釋迦世尊。
 導師世尊坐八隻雪山獅子所頂戴之金剛寶座、
 百寶蓮花、日月寶墊之上,
 披出家三衣,身金黃色。
關於世尊的一些解說,
在之前的好畫多磨這一篇中,
已有做過較廣的說明了。

今天這一篇,旨在解說所謂的六靈捧座。

所謂的"六靈捧座",意思就是,
由六種主要聖靈所支撐而起的金剛寶座;
六種主要聖靈由正中而下為:
大鵬金翅鳥、龍女、摩羯陀魚、
力士、祥麟、白象。
而傳統上,因為畫面優美的緣故,
會在白象跟祥麟之間,加上雪獅,
所以實際上,所謂"六靈捧座",
通常是會畫有七種聖靈。
關於金剛座六靈的涵意,
為何要以這六種聖靈與金剛座合一
,在具信經典上我還未看到,
但我的唐卡老師,還是跟我說了
從他的老師輩那裡,
所傳下來的解釋。
先來看看,寶座最頂端的大鵬金翅鳥(或稱妙翅鳥),
及其身邊的龍女。

關於妙翅鳥,據經典所說,他的雙翅一張開,可以有三百多由旬之寬,
翅膀一扇動,能將大海之水分成兩邊,這時海裡的龍族皆無所遁形,
以龍族為食的妙翅鳥,就可以輕鬆的抓住龍族來食用。
妙翅鳥,一直是龍族的天敵;
後來由於導師世尊的慈悲與智慧,
使得妙翅鳥與龍族,
皆皈依了佛陀,成為護法,不再相互敵對。
妙翅鳥的形像為人面、鳥喙、羽冠,
腰以上為人身,以下為鳥身。
在六靈捧座裡,通常會畫上他雙腳踏在左右兩龍女的尾上,
嘴上並啣著一條大蛇。
我的老師說,大鵬金翅鳥是天之嚴飾,
在此代表大悲般若波羅蜜。
接下來看龍女。

龍女的形象,通常也就是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蛇。
而據經典所記載,海底的龍宮裡,
有著無數的"滿願摩尼寶",
滿願摩尼寶,顧名思義,當然就是一種,
可以滿足所有願望的稀世珍寶,
在六靈捧坐裡,她手捧滿願寶,供寶世尊,
代表著救度、布施波羅蜜。
接下來,看摩羯陀魚。

摩羯陀魚,這個身形也極其龐大的海怪,
在諸多經典裡,例如《賢愚因緣經》裡,
就常常提到,他身形之大,
使得很多出海尋寶的商人,
在一碰到他時,還以為天空怎麼會瞬間變暗,
還出現了兩顆月亮?
但是當仔細一看時,才發覺到,
那兩顆月亮,是摩羯陀魚的兩顆眼珠……
在六靈捧座裡,他代表著禪定城邑波羅蜜。

再來就是騎著聖獸麒麟的力士。
力士騎聖獸麒麟,雙手高舉撐住金剛座上的大樑,他是天神之嚴飾,代表著精進波羅蜜。
而聖獸麒麟,素以悲心著稱,為大悲之莊嚴,代表著持戒波羅蜜。

順帶一提的是,如上面照片般,導師世尊蓮座的背後,
其實是有一頂七寶帳棚,而摩羯陀魚所踩的,
以及力士所高舉起的這一根橫樑,就是寶帳的橫樑,
橫樑之上所披著的綢緞,就是寶帳門口的帷幕。
再下來就是雪獅。

雪獅,是為威赫之嚴飾,他其實是獨立於六靈之外的聖靈,
我的老師說,傳統上是因為優美而一起畫上去,
所以,他並不代表六波羅蜜裡的任何一度。
但值得一提的是,唐卡裡所畫的很多靈獸,
例如說雪獅,都會在牠的脖子上,
畫上一條掛著一串鈴鐺、犛牛尾飾的脖飾。
(但這次我並未畫上犛牛尾飾)
這個脖飾是源自於導師世尊的愛駒"犍陟"……
當世尊還是悉達多太子時,他因為見到了生老病死,
而決心行大丈夫事,但又為父王等所阻撓,
於是在某次因緣下的黑夜裡,
騎著犍陟,並帶著忠心的僕人"車匿",逃出了王宮。
當悉達多太子,最後要跟犍陟及車匿道別時,
犍陟及車匿都極度的悲傷,最後在聽了太子的開示後,
才忍痛目送太子遠去。
據聞,犍陟因為極度的悲傷,心碎而死,
而當時的犍陟,脖子上就掛著這樣一串脖飾。
好!再來就是大白象了。

白象一直都是有很神聖的地位,是力之嚴飾,
代表忍辱波羅蜜。

綜上所述,六靈捧座,也代表了六度波羅蜜;
布施波羅蜜:龍女為代表;
持戒波羅蜜:麒麟為代表;
忍辱波羅蜜:白象為代表;
精進波羅蜜:力士為代表;
禪定波羅蜜:摩羯陀魚為代表;
般若波羅蜜:大鵬金翅鳥為代表。

金剛寶座共有八隻雪山獅子所頂戴,
金剛寶座四面,每面各兩隻雪獅。

其他,就是金剛寶座前的獻供嘍!
這一部份,我的老師是特別的重視……
有一次,我畫了一張唐卡,因為內容很豐富,
要畫上去的本尊很多,畫面幾乎要佔滿到的沒有空間了,
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沒想到要畫供養物。
當我老師發現時,斥責說:
"畫了本尊後,竟然忘了要供養,真是有夠差勁!"
自此之後,我永遠記得要做供養………
好啦!說到這,希望大家以後,
看到金剛寶座六靈捧座時,
不只是看到他們炫麗的色彩,
也想起了他們的代表涵意…
P.S:文章裡有提到了一些典故,因為不想使篇幅太大,
所以就大略帶過。未來如果有機會再詳述嘍!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閱讀相關經典。


輪王七寶與七覺支

一、念覺支喻為「輪王寶」
二、擇法覺支喻為「大象寶」
三、精進覺支喻為「馬寶」
四、喜覺支喻為「神珠寶」
五、輕安覺支喻為「玉女寶」
六、定覺支喻為「大臣寶」
七、捨覺支喻為「將軍寶」

--
版本記
2016/04/13 1:10 ,增加目錄。

--
相關連結: 草本閣: 專題─常見的吉祥供養物(八瑞物、八吉祥、輪王七寶) -  http://bud-yamola.blogspot.jp/2012/07/blog-post_1.html

---
目錄

資料1:堪布索達吉- 親友書講記 --第十九節課
資料2: 七政寶與七覺支——次序相應
資料3: 轉輪王七政寶、轉輪王七近寶、轉輪王七珍
資料4: 七政寶吉祥文】
資料5: 《輪王七寶經》

--


>>>>>>>>>>>>>>>>>>>>>>
資料一:
堪布索達吉- 親友書講記 --第十九節課
智悲佛网 - http://is.gd/9ezbJT

在《經莊嚴論》等大乘論典中,用了轉輪聖王的七輪寶來對應一地菩薩這七種覺支:
一、念覺支喻為「輪王寶」:因為正念是始終不忘失善法,依此善法遣除以前沒有斷除的障礙,獲得前所未有的功德,就如同輪王寶能勝伏一切前所未伏的諸國,對沒有降伏的地方可加以降伏一樣。它是菩提的依處支。
二、擇法覺支喻為「大象寶」:一地菩薩的擇法智慧,能摧毀人法二我的執著相,如同大象寶能摧一切敵軍。它是菩提的本體支,也叫自性支。(即菩提的本體是無我智慧。)
三、精進覺支喻為「駿馬寶」:依靠精進能迅速獲得殊勝功德,達到自己所希求的彼岸,如同駿馬寶能飛快趨至嚮往之地。它是菩提的出離支。
四、喜覺支喻為「神珠寶(摩尼寶)」:得一地時因現量證悟了真如,故而身心恆時歡喜,如同神珠寶以光明遣除一切黑暗,令轉王生起歡喜之心。它是菩提的功德支。
五、輕安覺支喻為「玉女寶」:見道時斷除輪迴的一切束縛,身心獲得輕安之樂,如同玉女寶以所觸令輪王快樂。此後三者是菩提的無煩惱支。
六、定覺支喻為「大臣寶」:一緣安住、不外散的等持,能產生神通等功德,如意成辦一切所願,如同大臣寶能成辦一切所需財物。
七、捨覺支喻為「將軍寶」:能令菩薩恆時心無貪嗔等煩惱,依此無貪無嗔的境界,摧毀一切修行違品,獲得一切未得功德,如同將軍寶摧毀一切應降伏者,攝受一切應守護者,安住於無有危害的地方。
我們講《俱舍論》的時候,也從不同方面講述了七覺支。小乘認為依七覺支可以獲得四果 ,雖然大乘與小乘的解釋方法不相同,但不管怎麼解釋,大小乘均承認七覺支攝於無漏法,依靠這些法,不可能令你生起煩惱。而五力、五根等法,既是有漏法也是無漏法。(凡夫資糧道、加行道所攝的為有漏法,聖者三道所攝的菩提分法為無漏法。)
我們身為凡夫人,以七覺支來攝持行為有一定的困難,畢竟自己還未得一地菩薩,具一地菩薩的功德是不現實的。有些人自稱為一地菩薩,他都不具足的話,我們還沒有承認的人,已具足大成就者、瑜伽士的功德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時候,每個眾生都會具足這種功德,因而現在希求這些善法很有必要!

>>>>>>>>>>>>>>>>>>>>>>
資料2:
七政寶與七覺支——次序相應
http://club.fjdh.com/html/99/4799-101390.html

藏傳佛教的寺院經堂裡,常常可以見到有七寶的圖案或做成七寶式樣的獻供,這七寶是: 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玉女寶、藏臣寶、將軍寶。 據說,七寶是轉輪王出現時候“自然生”的寶貝。 稍稍解釋一下:

輪寶:傳說中,它類似飛船或者飛碟,輪王乘此遊行天下,甚至可以去天宮……它的原型,就是古時軍隊裡用的戰車。
 
象寶:受訓的大象能衝鋒陷陣,這可是古代的重型武器,頗似今天的重型坦克。

馬寶:也算是武器,它速度快,機動性強——騎兵在古時一直是重要兵種……印度本身很少產馬,馬比象更稀有。 按古印度軍隊的配置,記得是十(百?)頭像,配一匹馬。

摩尼寶:傳說中能滿足所願,使人“心想事成”。 但依阿含裡的說法,它更類似於,探照燈,夜晚起到照明的用途。 它僅用於娛樂,非用於戰事。

玉女寶:就是賢惠的王后。

藏臣寶:據說“主藏臣”的財富能隨手而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就是極好的財政專家。

將軍寶: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軍事統帥。

兩千年前,誰若是有了這“七寶”,確實可以成就王霸之業!

自《阿含》起,“輪王七寶”就常常和佛教裡常說的“七覺支”並舉,如《中阿含經》卷第十一: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轉輪王出於世時,當知便有七寶出世。云何為七?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謂為七!若轉輪王出於世時。當知有此七寶出世。”
“如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於世時,當知亦有七覺支寶出於世間。云何為七?念覺支寶、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息覺支、定覺支、舍覺支寶——是謂為七!”

《雜阿含經》見卷第二十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轉輪聖王出世之時,有七寶現於世間:金輪寶、象寶、馬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如是……如來出興於世,有七覺分現於世間,所謂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
這裡,“息覺支”和“猗覺分”就是“輕安覺支”,前者是舊譯,後是新譯。
為什麼“七政寶”會與“七覺支”並舉,這兩者有何相似呢?
《莊嚴經論》卷第十回答說:
“第一,念覺分,與輪寶相似:未降國土,輪能降故;未伏境界,念能伏故。
第二,擇法覺分,與象寶相似:諸國勍敵,象能摧故;分別勝怨,擇能破故。
第三,精進覺分,與馬寶相似:大地闊邊,馬速窮故;真如極際,進速覺故。
第四,喜覺分,與珠寶相似:珠光燭幽,王歡極故;法明破暗,心喜滿故。
第五,猗覺分,與女寶相似:王受快樂,女摩觸故;智脫障惱,猗息惡故。
第六,定覺分,與藏臣寶相似:王有所須,從臣出故;智有所用,從定生故。
第七,舍覺分,與兵寶相似:主兵閱眾,棄弱取強,隨轉輪聖王,所住不疲倦故;菩薩修行,棄惡取善,隨無分別智,所住無功用故。
成立七覺分與七寶相似,其義如此。 ”

《瑜伽師地論》第九十八則說:
如轉輪王,於四洲渚,得大自在所獲七寶;如是,心王於四聖諦,得大自在,所獲真淨,七覺支寶,當知亦爾。 謂:
於奢摩他、毗缽舍那、雙品運轉,降伏一切煩惱勝怨;由此義故,初念覺支、猶如輪寶。
所知境相、其量無邊,能知智體、亦隨廣大;由此義故,擇法覺支、猶如像寶。
依此速能乃至往彼所行所得殊異勝處;由此義故,精進覺支、猶如馬寶。
悅意無罪、最為殊勝;由此義故,其喜覺支、猶如女寶。
身心映徹、有所堪能;由此義故,輕安覺支、如神珠寶。
能辦一切所欣求事;由此義故,其定覺支、如藏臣寶。
能摧一切染污法軍,能率一切清淨法軍,能趣無相安隱住處;由此義故,其舍覺支、如將軍寶。
列一個表,看看七政寶和七覺支的對應情況:
可以看到,《瑜伽師地論》裡,“喜覺支”、“輕安覺支”和“摩尼寶”、“玉女寶”的對應關係,與其他三本存在不同。

《瑜伽師地論·攝事分·契經事》所解釋的“契經”就是《雜阿含經》,而這裡所表現出的不同,是所依的傳本有異?
 
細查《雜阿含經·覺支相應》所在的二十六和二十七兩卷,發現《雜阿含》自身就出現了“七覺支”順序的不同:自經七0四至七一 0 ,覺支次序為“念、擇法、精進、猗、喜、定、舍”;七一一經以後諸經,七覺支次序為“念、擇法,精進,喜,猗,定,舍”——這恰好就是《瑜伽師地論》和《大乘莊嚴經論》所依的兩種排列次序。
再製一個表就更清楚了。

由於相應的“七政寶”的次序沒有變化,“猗、喜”覺支的次序一變,兩者間的對應關係也就出現了差異,並分別為《大乘莊嚴經論》和《瑜伽師地論》所本。

--------〞
輪王七寶,又名七政寶。此圖案在藏族傳統繪畫、雕刻藝術作品中是見得較多的一種圖案,該作品出現在莊重的場面,如佛堂、慶典等。這個圖案是根據佛經所說古 代輪王統治時代國力強盛,天下安泰的標誌。其象徵意義是四方歸一統,為黎明百姓建立幸福安康的生活.七政寶指金輪寶、摩尼寶、王妃寶、臣相寶、將軍寶、白 象寶、勝馬寶。

大恩上師五世嘉絨朗智仁波切曾開示說:我們無論是看到在寺院牆壁上,還是手中的畫像或者佛具店的模型不要將它們當作世間的工藝品或畫畫,一定要將它們觀想為真實供品來供養,如果連模型和畫像都沒有,修法念經時也可以意幻供養,這也能獲得巨大的功德。

這些供養吉祥物他們不只是一種宗教傳統。他們都來源於佛經,其中一些與佛陀的成道有甚深因緣,如果能供養這些供品,一方面功德很大,一方面自己也會有成就的殊勝緣起。我們平時做供養時要觀想世出世間一切美好悅意的物品,並將其供養上師三寶的功德田。

    轉輪聖王擁有的寶物,所以叫“輪王七寶”。轉輪王的福報非常大,以前阿私陀仙人為悉達多太子看相後授記:太子若不出家會成為轉輪聖王,若出家會成為三界導 師。轉輪王出世時,以其巨大的福德力感召,會自然出現輪王七寶。輪王七寶有殊勝的功德,它們能滿足轉輪王的一切所欲,可以出生無量財富和資具,也能順利成 辦各種事業。許多佛經中都提到過輪王七寶。《長阿含經》、《中阿含經》、《華嚴經》、《寶積經》和《佛說輪王七寶經》等經典,《俱舍論》及有關論典中都對 輪王七寶有所介紹,在《丹增意吾布美傳》中也有輪王七寶的故事,尤其在《正法念處經》中,對輪王七寶介紹得比較細,大家可以翻閱。

    佛經和論典裡講得很清楚,輪王七寶只有在轉輪王出世時才出現,現在的五濁惡世沒有轉輪王出世,因此見不到輪王七寶是很正常的。經論中還說,有些寶物在劫初 時有,有些寶物在北俱盧洲有,有些寶物在天界有。所以有些孤陋寡聞的人不要認為:因為我沒有見過,所以肯定不存在。這種想法是不符合邏輯的。

以稀有難得的輪王七寶作供養能積累巨大的福德,如今正處於五濁惡世,雖然沒有真正的輪王七寶,但我們可以將它們的模型供在佛堂裡,並將其觀想成真正的輪王七寶作供養,這樣也能積累巨大的福德。下面我們依次介紹輪王七寶。

一、金輪寶。
昔日,轉輪王於十五日清晨沐浴清淨,換上潔淨的衣服,並受持齋戒,站在皇宮頂層說諦實語。以其福德力所感,東方的虛空中忽然出現自然所成的輪 寶。此輪寶具有千輻,光明燦爛,殊勝微妙,以輪寶的威力,其餘六寶也隨之而至。依靠輪寶,轉輪王和眷屬能隨欲周遊四大部洲和天界。依靠輪寶,還可以懾伏一 切人民,各地的小國王見到轉輪王乘輪寶到來時,都主動獻上珍寶以示歸順。

二、如意寶。
如意寶的顏色碧藍,內外毫無瑕疵,它的光芒可照亮八十由旬,其光芒能遣除一切寒熱之苦,夏天能遣除酷熱,冬天能遣除寒冷。如意寶能遣除眾生的 貧窮,賜予眾生一切飲食,在曠野無水之處能出甘泉,在無有飲食之處能出飲食。如意寶還能遣除百由旬內的一切疾病和橫死,而且它所在之處,龍王不會降下惡 雨,若降雨都是好雨,並且當地的人眾不會互相殺害,甚至連旁生都不會互相殘害。總之,如意寶具有許多不可思議的功德。現在雖然沒有如意寶,但某些高僧大德 出世後,依靠他的威力,給世間帶來了種種吉祥,而且在他的道場裡,弟子之間很少有嫉妒競爭、打架鬥毆的現象,我想這樣的高僧大德也是一種如意寶。

三、玉女寶。
玉女相貌端莊,令人見而生喜。一般的女人身體沒有香氣,只有不斷在身上噴香水,但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過了一會兒香味就沒了,不得不重新噴香 水,而玉女的身體能自然發出旃檀妙香,口中能發出青蓮花的香氣。玉女的身體十分細柔,觸摸後可以產生安樂,就像迦陵伽鳥的羽毛一樣。玉女的身體夏天涼爽, 冬天溫暖,能給轉輪王帶來悅意的感受。佛經中說,玉女遠離了不貞良等五種過患,具足隨順轉輪王等五種功德,還具有三種特殊功德——口無綺語、心無邪見、不 為欲妙左右。此外,一切男人見到玉女都不會產生煩惱,只會生起善良之心,而一般的美女不是這樣,男人見到她們會產生煩惱,最後會導致許多痛苦。

玉女與世間的美女表面相似,實則完全不同,佛法中有許多與世間法看似相同、實則完全不同的法。有一個記者曾問一位元大德:“世間人講愛,佛門也講愛,你怎麼 看待這兩者?”這位大德說:“佛教所謂的愛是在希望對方自由和幸福的前提下喜歡對方,而世間的愛沒有這個前提。”我覺得他回答得非常好。世間的愛是一方對 另一方的控制,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愛,這是一種自私的佔有;而佛門所說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因為它允許對方擁有自由和幸福。

聽到玉女的功德後,有些男士不要對自己的妻子產生厭煩心:“哎,如果我能擁有玉女該多好啊!現在這個妻子真該換掉。”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出家人, 雖然我沒有在家人的感情經歷,但許多居士經常向我傾訴他們的痛苦,所以基本上也瞭解在家人的狀況。許多男女最初接觸時有一種好感,但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久 了,就會發現對方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完美,漸漸會對對方產生厭離心,甚至會像仇人一樣吵架打架,最後會背著對方做出不負責任的事情。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一 個人做事情應該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對父母、孩子負責任,既然能結為夫妻,這也是前世的緣分,無論如何要和睦相處,要儘量接受對方,包括對方的缺點。對於 生活和感情方面的痛苦,應該通過學習佛法來化解,我認為這是解決許多家庭危機的最好途徑。

四、大臣寶。
大臣寶的福報巨大,他的財富猶如多聞天子一樣圓滿,如果轉輪王下令以黃金鋪滿三千大千世界,他一瞬間就能辦到。大臣寶非常隨順轉輪王,轉輪王 有任何想法,他都知道並且會立即去做。此外,大臣寶還具有慷慨博施的賢善品德,他經常對眾生作廣大的佈施,不像現在的有些領導那樣只知道貪污受賄、挪用公 款。

五、大象寶。大象寶是膚色雪白的大象,它有六顆灰白色的牙齒,頭頂有紅色的頂髻,身上覆蓋著珠寶和瓔珞。大象寶身體高大,具有一千頭普通大象的力量,像天 界的護地大象之子一樣威力巨大,能在陸地、水中、空中作戰,善於降伏敵人,而且是以不流血的方式降伏敵人。雖然具有如此威力,但大象寶性情溫和,婦女和小 孩見了也不會產生恐懼心。大象寶非常馴良,轉輪王想去哪裡,它不需要吩咐就會主動到那裡,而且行走時神速無比,一日內能繞南贍部洲三圈。

六、駿馬寶。
駿馬寶的身色湛藍,就像孔雀頸羽般悅目,它的身體無有任何疾患,發出的嘶鳴聲可以傳遍整個南贍部洲。駿馬寶也能了知轉輪王心中所欲,當轉輪王需要時,它會立即來到面前。一般的馬不是這樣,不需要時它整天圍著你,需要時連影子都見不到。駿馬寶奔跑起來迅疾如風,一日內可繞南贍部洲三圈,就像巴拉哈馬王一樣。

巴拉哈馬王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釋迦牟尼佛廣傳》中記載,往昔佛陀成為桑嘎拉商主時,曾經和眾商人到大海中取寶,結果不幸誤入羅刹洲,眾商人與當地的羅 刹女結婚成家。後來,桑嘎拉發現了羅刹女的真面目,準備和眾商人逃離羅刹洲。當時觀世音菩薩化現為巴拉哈馬王,每月十五日到羅刹洲享用自然成熟的莊稼並返 回南贍部洲。眾商人懇請馬王將他們帶回南贍部洲,馬王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當商人們騎在馬王背上即將離開羅刹洲時,羅刹女們帶著與商人所生的子女趕來,她們 哭哭啼啼地喊道:“諸位大哥,求求你們將我們當作家屬,我們沒有任何家人,只有你們是我們的怙主、投靠處、親人。這是你們的飲食、妙衣、右旋海螺……”其 他商人由於生起貪執之心,結果全部相繼落馬,眾羅刹女頃刻將他們吃光。只有桑嘎拉商主沒有產生任何貪執,乘著馬王安然返回南贍部洲。

七、將軍寶。
將軍寶具有堅韌的毅力,擅長武藝,有指揮作戰的善巧方便,與他隨行的有象馬步車四大軍隊。將軍寶如同帕吉波國王那樣威風凜凜、勢不可擋,不待 真正開戰,僅以挽弓射箭的表示便令敵軍膽戰心驚、望而卻步。將軍寶也能善巧了知轉輪王的意圖,轉輪王怎麼想,他就怎麼做,從不違背國王的意願。在行事的過 程中,將軍寶遠離一切非法,總是依正法而行。將軍寶在行事時無有任何苦惱,而一般人不是這樣,他們在給上師或者領導做事時,經常產生煩惱和痛苦。如果有將 軍寶那樣的下屬該多好啊。
以上介紹了輪王七寶,了知它們的功德後,大家應經常觀想它們來供養三寶。

>>>>>>>>>>>>>>>>>>>>>>
資料3:轉輪王七政寶、轉輪王七近寶、轉輪王七珍
TITLE: 轉輪王七政寶(梵文:saptaratna;藏文:rGyal-srid-rin-chen-sna-bdun)
From :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http://www.zmxh.com/bbs/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7980

在佛教傳統中,轉輪王的七政寶代表“大圓滿七覺支”,是克服通往大圓滿之路上的“惑”或“障”的“覺悟”。

七覺支為:1)擇法覺支;2)舍覺支;3)精進覺支;4)喜覺支;5)念覺支;6)定覺支;7)輕安覺支。
七近寶也是轉輪王的屬物,它們是:1)寶劍;2)龍皮褥;3)宮室;4)衣袍;5)靴履;6)寶座;7)林苑。 七近寶代表著轉輪王物化的繼承物或器物。

註釋:
梵文:sapta-bodhyanga,大圓滿七覺支,佛教用語。 能增長覺悟的智慧的七種修行。
七近寶的另一說法:1)劍寶;2)皮寶;3)宮寶;4)衣寶;5)苑寶;6)臥具寶;7)履寶。



金輪寶(梵文:chakravatna藏文:vKhor-lo-rin-po-che)
珍貴的千輻金輪是轉輪王的第一個寶物,也是最偉大的寶物。 它閃閃發光,宛如一輪太陽,是用從南瞻部洲瞻部河中採集的黃金製成。 一千個輪輻象徵著賢劫的千佛的千種佛法。 轉輪王的輪子就像一支天兵,其直徑為五百“由旬”,意為在行進中勢不可擋。 轉輪王的四兵—馬兵、象兵、車兵和步兵分佈在輪的中轂上。 它們可以穿越天際行程萬里,每日可穿行十萬“由旬”。 轉輪王駕輪可到環圍須彌山的四大瞻部洲的其他三大瞻部洲去,還可以到四大天王的聖地。 佛陀得道後準備第一次化緣時,四大天王贈給他四個珍貴的僧缽。
金剛時輪密乘描述了一個“並存的宇宙”,被稱作“香巴拉”國。 從理論上來看,這個神秘王國位於巴格達、中亞、俄羅斯、蒙古或中國的西藏。 該國保存著時輪教義的原始傳法,這是佛陀釋迦牟尼傳授給香巴拉第一任國王的。 香巴拉教法經由七大法王、二十五位俱裡劍或轉輪王得以傳承。 每一位轉輪王統治一百年,現實相當於第二十一位轉輪王的位期。 根據預言,在二十五位王中的最後一位的在位期(大約公元2327年)將爆發一場大戰。 那時,信教者(佛教徒)將戰勝“野蠻人”或非信教者。 大獲全勝的轉輪王的軍隊將駕著千輻金輪行進,據說,千輻金輪有力量戰勝一切金屬器物和戰鬥武器。
從肖像畫法上來看,轉輪王的金輪通常被畫成金色法輪。 八條輪輻象徵著“轉動”或傳授佛陀的“八正道”。 作為宗教和世俗統治的象徵物,金輪是西藏偉大法王的標識,也是眾多達賴喇嘛化身的器物。

註釋:
梵文:bhadrakalpa,賢劫,極長時間地現在一大劫之意,特別是現在的住劫之意。
梵文:yojana,由旬,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以帝王一日行軍之路程為一“由旬”,印度國俗為三十里。
梵文:Caturdvipa,四大瞻部洲,佛教用語。 謂須彌山四方威海之中有四洲,即:1)東勝身洲(梵文:Purvavideha);2)南瞻部洲(梵文:Jambudvipa);3)西牛貨洲(梵文:Aparagodaniya);4 )北俱盧洲(梵文:Utarakuru)。
藏文:Sham-bla-la,香巴拉,寫作“香跋拉”,佛教一淨土名。 意譯持樂世界。 又稱“香格里拉”。 此世界地為圓形,雪山環繞,形狀如八瓣蓮花,花瓣之間河水周匝,貴種王朝,世領其地,佛說時輪經教,今尤盛傳。
梵文:kulika;藏文:Rigs-can,俱裡劍,龍的一種,或世間所尊奉的神。
藏文:Chos-rgyal,法王,對崇信佛教的國王、大臣的敬稱。

神珠寶(梵文:maniratna;藏文:Nor-bu-rin-po-che)
八面神珠寶或八面如意寶可以實現轉輪王及在其光芒籠罩下的人的一切慾望。 具有傳奇色彩的紅寶石是在海水被攪拌時露出水面的,成了毘濕奴和訖瑟吒的胸飾。 與 紅色珠寶一樣,神珠寶也具有神奇的八大特​​徵:1)其光芒能照亮一“由旬”或一百“由旬”以外的黑夜;2)在酷暑難耐之日,神珠寶變涼,而當寒風凜冽之 時,神珠寶則變暖;3)當人感到口渴時,神珠寶能使小溪或甜水河出現在面前;4)能生成轉輪王所希望的一切;5)能控制龍眾、防止水患出現及冰雹和暴 雨;6)其各面散射出的各種彩色光澤可以治愈一切精神障礙並滌除自然界的污濁之物;7)其光芒可以治愈一切疾病;8)可以防止嬰兒夭折,確保祖孫三代按吉 祥順序自然死亡。
在肖像畫法上,神珠寶一般被畫成一串被拉長的多彩的棒狀物,插在月亮形小圓盤和蓮花上。 八面神珠寶被畫成琉璃寶石的深青金石色,發出藍色的光,該光能夠照亮整個宮室或轉輪王的四兵。

註釋:
梵文:chintamani,如意寶。
梵文:kaustubha,紅寶石,寶石中的一種。
梵文:Krishna,訖瑟吒,印度教的神祗,其形狀是半神半人,被視為英雄,是農牧之神。
梵文:vaidurya,琉璃,用鋁和鈉的矽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

玉女寶(梵文:raniratna;藏文:bTsun-mo-rin-po-che)
玉女是凡界一切女子中最美麗、品德最高尚的人。 她被比作印度財富女神羅乞什密。 她的身體發出樟木和檀香木的自然香氣,呼出的氣體散發出藍色夜睡蓮的香氣。 她體現出女性高雅優美的三十二吉相。 她既年輕又強健,宛若十六歲妙齡少女。 她的身材比例適中,腰身筆挺,手指修長柔軟,朱唇,明皓,黑色長發。 其乳房堅挺渾圓,肚臍呈蓮花狀,耳垂垂長,皮膚潤澤光滑,脖頸上有三條細褶。
她 擁有優雅女性的八大完美特徵:1)忠實其主轉輪王,對其他男人毫無慾望;2)如果轉輪王情移其他女人,她毫無嫉妒之心;3)子宮繁育功能好,能生育眾多健 康的子嗣;4)能為其主人的王國的眾生聚斂財富;5)擁有天生的女性智慧,能輔佐其主;6)一貫講真言,從不講輕浮話;7)不受色情、刺激之物或物質誘 惑;8)從無謬論。
玉女受到臣民的擁戴,她也崇拜和尊敬其主。 他們在王國全境共同傳播和平、繁榮、穩定與和諧。 他們結合後生育了眾多男性繼承人,它們都承繼了其父母的尊嚴、智慧和美麗。

主藏臣寶(梵文:mahajanaratna,parinayakaratna;藏文:Blon-po-rin-po-che)
主藏臣擁有眾神的慧眼,能洞察一千“由旬”以外發生的種種事件。 其思維像剃刀一樣尖銳鋒利,具有極強的耐心和傾聽能力,這可以確保他能給轉輪王提出恰如其分的忠告。 他與其主的想法一致,甚至早在轉輪王下令之前,聰明的主藏臣就已經開始實施。 主藏臣只希望多做善事以弘揚佛法,護佑和利益眾生。 由於具有神視能力,他能夠確定一“由旬”半徑內藏寶的位置,因此,在效忠其主期間,他使國庫的財產數量激增。 由於具有這方面的能力,他被稱作“內務大臣”。 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外交家,他在政治韜略、國家事務、社會福利、宗教職責、道德規範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 他深刻理解並實現轉輪王的意願。 主藏臣寶經常與如意寶畫在一起,有時他的右手持有寶篋。

白象寶(梵文:hastiratna;藏文:gLang-po-rin-po-che)
白像力大超過一千頭普通的大象,是萬象之王,宛若一座大山,巋然不動。 像皮色白如雪或像在雪峰上月光泛出的銀光。 象鼻、象尾和陰囊拖至地面。 其前額汗腺發出的氣味制服了所有的大象,驅使它們溫順地尾隨其後。 白像被畫成共有七大支幹:四條強壯的大腿、運用自如的鼻子和兩根有力的長牙。
戰鬥中,白像不知疲倦、英勇無畏、不可戰勝。 其耐力使它能在一天之內繞行南瞻部洲三次。 在和平時期,它既充滿智慧又溫文爾雅,其步伐從容不迫,邁步小心謹慎,輕起輕落,步態有力、優雅。 作為轉輪王莊嚴的坐騎,白色絕對服從其主,心有靈犀地追隨著其主人的精神指引。 它頭戴金色頭飾,脖上掛有一串珠寶項鍊,背上披著絲毯。 一根極細的繩子就可以將其牽走。 它具有漫遊天穹的超自然能力。 白象常常被畫成背馱金輪或馱著佛陀的僧缽,僧缽上蓋有一塊布。

紺馬寶(梵文:ashvaratna;藏文:rTa-mchog-rin-po-che)
紺馬有神馬的三十二相。 其眼、耳、舌、牙齦、牙齒、前額、顱骨、鬃毛、脖頸、胸、尾、骨骼、筋肉、腿、膝、距毛和蹄都有與眾不同的特殊標記。 與“風馬”一樣,紺馬可以毫不費勁地迅速奔跑,能在一天之內繞行南瞻部洲三次。 其身體通常為純白色,宛若一隻天鵝,其身上披掛著眾神披有的黃金珠寶披飾。 在一些傳說中,它被描述為長有黑色馬頭和孔雀藍色的身體,有瞬間遍遊環圍須彌山四洲的能力。
紺馬不會因周圍的響聲或恐怖之事而受到驚嚇,其狀態頗佳,鎮定自若。 它長有十萬根光滑柔順的馬鬃和宛若彗星掠過般飄逸的長長馬尾。 它用不知疲倦的馬蹄悄然、輕鬆、毫不猶豫地迅速將轉輪王馱在“風雲之翼”之上。 與“風馬”一樣,它的馬鞍上常常馱著神珠寶,給轉輪王王國送去吉祥的祝福,因為,無論神珠寶到達何方都會隨之帶去它的神性。

註釋:
藏文:rLang-rta,風馬,藏語音譯“龍達”,亦稱“風馬旗”、“嘛呢旗”。 多印在布和紙上。 其圖形為:中間一匹飛馬,馬背馱有火焰寶瓶,四角印有龍、虎、獅、大鵬或以上四種動物的名字等。 藏族群眾認為,“龍達”隨風飄起與天神相見,代表人們向神靈表達自己的心願。


將軍寶(梵文:senapatiratna;藏文:dMag-dpon-rin-po-che)
將軍身披古代勇士的鎧甲,頭戴頭盔。 鎧甲由金屬箔打製而成,再用皮條連接起來。 將軍右手揮舞著一把無鞘寶劍,左手持有一面盾牌,象徵著他已準備好(用劍)擊退各種進犯,(用盾)保衛疆土。 他掌握六十四種戰術,因此,他的軍事才能使之能在戰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他會不惜一切代價來避免戰爭,但當戰爭無法避免時,他會挑選武器,選擇戰場,毫不畏懼地殲滅敵人。 他與轉輪王的意願一致,對其主的意願瞭如指掌,並能逐漸向四兵(馬兵、象兵、車兵和步兵)灌輸轉輪王的意願。 將軍是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 由於他已摒棄了不德之舉,因此,他不會傷及愛好和平之人的財富和財產。 當世間建立起佛法的公正,智慧和仁慈的平和隨處可現時,將軍會解甲歸田,以“家長”身份出現。


轉輪王七近寶(梵文:sapta-uparatna;藏文:Nye-bavi-rin-po-che)
 from 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二) , http://i.mtime.com/sayhello/blog/6791951/4/ , visited at  2014年6月21日 下午 09:40:25.

轉輪王的七近寶包括:1)寶劍;2)龍皮褥;3)宮室;4)衣袍;5)林苑;6)靴履;7)寶座。 這七件皇家佛教象徵物源自古印度的七件皇室標識的理念。 七件標識是:1)寶劍;2)白色華蓋;3)皇冠;4)靴履;5)拂塵;6)權杖;7)寶座。
在現代世界優裕的生活中,這七件物品可能顯得十分普通,但對古印度王來說,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歐洲神話、民間故事和黑暗的中世紀的浪漫故事、騎士傳說裡充斥了許多涉及神劍、護身符、加持過的衣物和靴履、令人驚嘆的寶座、宮殿和庭院的內容。

寶劍(梵文:kadga;藏文:Ral-gri)

轉輪王的寶劍通常被畫成直插在一個月亮形小圓盤和蓮花上。 劍身是用深藍色的鍛鋼製成,間或也用經過打磨的黃金製成。 帶有裝飾的黃金劍柄上有一個結狀或雙蓮圖案,做工十分精美。 劍柄的圓頭底上有一個五股金剛杵或一塊珠寶飾。 與文殊菩薩的噴焰智慧劍一樣,細長的火舌通常纏繞在雙刃劍身上,在頂部形成冠狀火焰。 火焰象徵著寶劍的堅固特性,不易折斷,堅硬無比,不屈不撓。 與亞瑟王的寶劍一樣,轉輪王的寶劍具有神奇特徵,只有正義之人方可將其抽出,其光發出的火焰可以照亮黑暗,使無數的妖魔鬼怪聞風喪膽。

在西方傳統中,在授勳儀式上,君主要用劍碰觸被授勳者表示祝福和授勳。 劍是君主的主要標識,象徵著統治、權力、權威、仁慈、公正和超凡脫俗的智慧。 轉輪王的寶劍集眾權力於一身,能刺穿愚癡之心,滴血不見就能消滅一切仇敵。 據說,仇敵只要看到這把寶劍就會即刻投降。

註釋:
梵文:Manjusri,文殊菩薩,意譯“妙吉祥”等。 佛教菩薩名。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相傳其顯靈說法的道場在山西五台山。 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專司“智慧”,常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並稱。
原文:ArthurKing,亞瑟王,傳說中的英國古代歷史人物。 曾聯合不列顛各部落人民抵抗撒克遜人的入侵。 他的事蹟在民間流傳很廣,後來成為西歐騎士文學的主要題材。

龍皮褥(梵文:nagacharman;藏文:kLu-pags-pa)
珍貴的龍皮取自深海大龍王,是一件具有魔力的神奇護身符。 這張光澤四射的龍皮像月亮一樣閃爍發光。 據說,其寬度為五“由旬”,長度為十“由旬”,轉輪王通過他的力量征服各類龍精海怪,使之屈從自己的意志。 他通過控制龍眾來控制天氣。 在乾旱之時,他能呼風喚雨,也能阻止狂瀉的瓢潑大雨。 在嚴寒的日子裡,他能帶去和煦的微風,使烈日炎炎的夏日降溫。 他能使由龍神之妖力引發的水腫、麻風、皮膚病和精神或肌體失調等病痛折磨在人間消失。
海底龍眾的寶物包括珍珠、珊瑚和海螺,當轉輪王有財力需求時,海底龍眾會供奉出這些寶物。 龍皮也具有戰勝世間龍的力量,世間龍眾同樣也向轉輪王獻出其礦產財富。 龍皮具有巨大的征服力,與煉金術中的火龍一樣,它不會受到風、水、火摧毀性活動的影響。

宮室(梵文:harmya;藏文:Khang-bzang)
轉輪王的宮室​​具有古印度宮殿的一切神聖特性。 它是用優質木料、大理石、珍稀金屬和七種珠寶修造而成。 宮室寬敞明亮,比例和諧精準。 門廊及朝向八方的窗戶俯瞰轉輪王王國全境。 在夜間,從天窗望去,天體半球上的星辰、月亮和行星清晰可辨。 冬季的暖風和夏季的涼風緩緩吹入。 宮室充滿神性,因神域的歡樂和愉悅而蓬蓽生輝。 梵音、香氣、場景、溫暖和氣味展現了圍宮牆內的五妙欲。 這裡的氣氛令人欣然又十分恬靜。 靜寂的殿堂使人感受不到死亡或疾病。 在這個神聖的宮室裡,人能懷著最高神域的一切愉悅的甜蜜夢想輕易迅速入睡。

衣袍(梵文:chivara;藏文:Gos)
在藏族藝術中,轉輪王的衣袍常被畫成喇嘛或帝王在禮儀上所穿的外袍。 這些錦緞衣袍是用產自古印度傳統的紡織中心瓦臘納西最優質的絲和棉紡製而成。 轉輪王衣袍衣料的特點是鮮亮、柔軟、精紡、耐磨、散發香氣、清爽,其顏色往往是本色的。 衣袍冬暖夏涼,具有抗餓、抗渴、抗疲勞和抗疾病的神力,不怕武器攻擊及火、水、風、昆蟲和塵土,並能破除咒語的影響。

林苑(梵文:vana;藏文:Tshal)
林苑是宮室的附屬建築。 各式各樣的香料樹、果樹、花卉和蓮花在這個林苑裡爭奇鬥艷。 清涼、清澈的溪流經佈滿飾物的河岸,流入水面鋪滿盛開蓮花的池塘中。 池塘中棲息著珍奇的魚類和水鳥。 色彩斑斕的禽鳥、蝴蝶和採集花粉的蜜蜂使這些樹木充滿生機。 在這裡還可以傾聽乾達婆演奏的神樂,天上香料發出的香氣漂浮在靜止的微風之上。 優質金沙鋪就的大道蜿蜒穿過林苑直抵宮室台階。 與眾神的色欲二界一樣,所有一切都因色彩而美麗,充滿了生機。 轉輪王居於此地愉快地進行禪修。 一些妙齡少女服侍左右,令他滿心歡愉。

註釋:
梵文:gandharvas;藏文:Dzi-za,乾達婆,漢譯作“香神”,藏譯“食香者”。 在佛教中,他是天上的樂師,不食酒肉,只求香以資養身體。 他常侍在帝釋天旁,演奏伎樂。
寶座(梵文:sayana;藏文:Mal-cha)
寶座做工精美,威嚴無比。 它寬敞舒適,是一個供人坐臥之處。 它的出現給寶殿創造出一種神聖的氣氛。 其體積龐大,但質地很輕,可以移動,能夠輕而易舉地搬到轉輪王王國的任何一處。 與覺者的聖座一樣,它為坐在上面的修持者創造出一種靜修的狀態,在它前面人們可以斷滅痴、嗔、貪(三毒)。 轉輪王坐在這個奢華寶座的豪華坐墊上可以專心致志地、以無可挑剔的心境清淨禪定靜修。 寶座能使人放鬆,精神振奮,消除一切疲勞和抑鬱之感。

靴履(梵文:pulapaduka;藏文:Lham)
靴履十分舒適,合腳,輕便,柔軟,結實,耐磨,冬暖夏涼。 人穿此靴履可以感覺不到腳部的疲勞。 轉輪王腳登靴履獲得了“捷疾腳”的神力,使他在地上或水面上健步如飛。 靴履的上半部用軟氈製成,靴底用犀牛製成。 這種耐磨的犀牛皮具有犀牛雄氣十足的防禦性的特質。

==
轉輪王七珍(梵文:saptaratna;藏文:Nor-bu-cha-bdun)



轉輪王七珍也可以畫成七個一組的鑲珠寶的徽相或標識。
七珍如下:1)犀牛角;2)一對方形纏枝耳環;3​​)紅色珊瑚樹;4)一對圓形纏枝耳環;5)十字徽相或標識;6)一對象牙;7)鑲嵌在三葉飾金座上的三睛寶石。
轉輪王七珍分別代表金輪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白象寶、紺馬寶和將軍寶。

儘管起源於信奉佛教的印度,但這組七珍已從漢地藝術被吸納到藏傳佛教的肖像畫法上。 很顯然,沒有原始藏文資料可以解釋這些象徵物。 因此,幾種不同的傳說把七珍解釋成與轉輪王七政寶相關的物品。 例如:圓形耳環常被認定是國王耳飾或如意寶;方形耳環可能專指大臣耳飾或皇后耳飾;三睛寶石被認定是金輪,而珊瑚樹則是玉女寶或珍寶。 犀牛角和象牙一定代表紺馬寶和白象寶,而十字徽相則代表將軍寶。
作為有三十二大相和八十小相的“大人相”的象徵物,七珍在傳統上被畫成擺放在眾神蓮座前的供物,被畫成各式各樣的聚合物。 一般被畫成水平排列或放在呈錐狀的成堆珠寶的後面。
上圖展示的是轉輪王七珍的多種繪製形式。 頂部是轉輪王七近寶。 寶劍和龍皮褥放在左邊;寶座、宮室和林苑置於中央,而衣袍和靴履放在右邊。
第二排的七寶是:1)代表紺馬的犀牛角;2)代表白象的一對象牙;3)代表玉女寶的圓形纏枝耳飾;4)代表紺馬的方形纏枝耳飾;5)代表十字寶劍或將軍寶的十字珠寶;6)代表神珠寶的三睛寶石;7)代表金輪寶的珊瑚樹。
第三排是七珍八物的另一種排列方式,其中包括代表轉輪王的國王耳飾,還有:1)代表金輪寶的八輻金輪;2)代表神珠寶的三睛寶石; 3)代表國王或轉輪王的圓形耳飾;4)代表主藏臣寶的方形耳飾;5)代表白象寶的十字象牙;6)代表紺馬寶的犀牛角;7)代表將軍寶的十字標識;8)代表 玉女寶的兩棵珊瑚樹。
第四排的左側畫有六顆變異的珠寶,其中可能有代表佛、法、僧“三寶”的三睛寶石。 一般會把它畫成漢地的如意或金剛杵形狀,帶有三葉形的“雲紋”。 前兩個把寶石畫成三面寶石,後兩個把三睛寶石畫成有三個旋面的“喜旋”。 最後兩個把珠寶畫成如意狀。 在這六塊珠寶的右側是犀牛角、象牙和兩棵珊瑚樹。
在藏文中,犀牛和當地的犀角鹿都叫做“色如”。 在漢地,犀角鹿以麒麟著稱,與藏族傳統中的“風馬”視為同一物。 在中醫藥學中,犀牛角被稱作“龍牙”,象徵著男性勃起的能力,因此,它作為春藥或男性補藥備受青睞。 在古代中國,整根犀牛角常常被刻製成酒具,人們認為盛放在這種酒具裡的液體會吸收犀牛角的藥物精華。 這些角製酒具也有排毒的獨特功能。
插圖第五排中央是五塊十字將軍寶,分別視為十字珠寶、十字寶劍或一種測量器具。 在中國的象徵主義中,這個標識是“方勝”,與犀牛角並列為八寶之一。 “方勝”為古代樂器磬,由兩片聯結的玉片構成。 漢地的磬也被畫成一種頭飾,佩戴它則像徵著勝利。
在插圖的下半部是承托著七珍的四排彩色珠寶,一般被畫成敬獻給神靈的珠寶供物。 象牙一般成對擺放在一排珠寶的兩端。 在珠寶堆中,其他六珍寶的排列沒有具體的順序。 還有其他珍貴的供物,如:海螺、噴焰寶、法輪或寶瓶,一般也包括在這些珠寶供物之中。

註釋:
梵文:mahapurusga,大人相,偉大人格的特相。 這是就佛或轉輪王所具的殊勝三十二相而言。




>>>>>>>>>>>>>>>>>>>>>>
資料4: 
TITLE:【 七政寶吉祥文 】

From
七政寶吉祥文 @ 這是小蘇的佛教藝術珍藏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log.xuite.net/aaa123779/twblog/201764315-%E4%B8%83%E6%94%BF%E5%AF%B6%E5%90%89%E7%A5%A5%E6%96%87, 2015/2/26 上午12:00:11

(手持金輪寶)
天物所成臍心圓,具千輻而邊平善,能戰勝一切瞋敵,
輪王寶令今吉祥.願戰勝一切魔怨之法輪具足,並旋於盡虛空.⋯⋯

(手持神珠寶)
寶性為天物琉璃,諸由旬光照無垢,如是晝夜皆不異,
摩尼寶令今吉祥.願具無量光明令一切世界間與天人各具足威德勝伏勢力.

(手持玉女寶)
妙色善姿見生喜,體膚澤潤具勝香,悅意觸受滿百欲,
玉女寶令今吉祥.願一切眾生以三摩地寂靜之理,
令出世間之自他之利安樂成辦,具足如意興盛.

(手持大臣寶)
制勝一切具珠光,以眾多金供能仁,具忍具寶之長者,
大臣寶令今吉祥.願得清淨天眼具聖七寶,
究竟自他之義與一切意趣,具足一切無礙智慧.

(手持白象寶)
四肢平穩立於地,猶如雪域山中象,唯王能乘行虛空,
白象寶令今吉祥.願具十力消滅四魔力,一切眾生得入大乘.

(手持紺馬寶)
黎明時乃於諸方,各地奔馳復回返,如孔雀頸毛悅意,
勝馬寶令今吉祥.願以四正明令諸有情,無礙而至無所住涅槃界.

(手持將軍寶)
出征歸返盡可行,消滅一切魔軍眾,吉瑞圓滿之軍團,
將軍寶令今吉祥.願能究竟方便與智慧無二之意趣,
摧滅二十旬薩迦耶高山而智慧圓滿.








>>>>>>>>>>>>>>>>>>>>>>
資料5: 
TITLE:【 《輪王七寶經》】

[contents ]================================================================================
CBETA T01 No. 38《輪王七寶經》卷1
[text]================================================================================
  No. 38 [No. 26(58), No. 99(721), No. 125(39.7)]
佛說輪王七寶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與大芻苾眾俱。
是時佛告諸苾芻言:「汝等當知,
有剎帝利大灌頂王——已受灌頂得輪王位,
威德自在人所尊重——出現世間,其王出時有七寶現。
何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
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

「何名輪寶?所謂千輻金輪最上殊妙,諸相圓滿有大威力,
其金輪寶從空而下住王宮門,
是時彼剎帝利大灌頂輪王,見是輪寶出已心大歡喜,
即告侍臣言:『汝今速嚴四兵,當出遊幸。』
是時侍臣受王命已,即嚴四兵,既嚴整已,
即詣王所而白王言:『四兵已嚴,王出遊幸今正是時。』
爾時彼剎帝利大灌頂輪王,
即從座起整其衣服,出於宮門;彼千輻輪導於王前,
從王右手順次而轉。是時彼王遊於四海,
於少時間即還王宮,以其輪寶功能勝故。諸苾芻!
此名剎帝利大灌頂輪王出時第一輪寶出現。

「復次,諸苾芻!彼剎帝利大灌頂輪王出時,
復有象寶出現,其相殊妙純白無雜,猶如大龍,
七處具足圓滿而住,
從於北方乘空而來住王宮門。是時臣寮見是事已,即馭王所,
具以其事而白於王。
彼大灌頂輪王見是象寶出已,心大歡喜內自思惟:『甚為賢善,最大殊勝,
我有所用而必當取。』是時彼王謂諸臣言:
『象寶出現,汝等宜應專勤守護備吾所用。』
是時侍臣受王命已,於長時中專勤守護,
善巧調習,無少損失,備王所用。」 
佛告諸苾芻:
「往昔有剎帝利大灌頂輪王出世,
是時亦有象寶出現,其王於晨朝時乘彼象寶,
遊於四海即時還宮。汝等當知,象寶有是勝妙功能。諸苾芻!
此名大灌頂輪王出時第二象寶出現。

「復次,諸苾芻!大灌頂輪王出時,
復有馬寶出現,其數有四,諸分圓滿而各有其上妙色相,
所謂青、黃、赤、白,項頸妙好猶如謨囉,
行步迅疾而復調善。是四馬寶出現宮門,
爾時臣寮見是馬寶希有妙好,即馭王所。
彼大灌頂輪王見是四馬寶已,心大歡喜內自思惟:
『馬寶出現甚為賢善,我有所用必當如意。』
彼大灌頂輪王而復宣言:『汝等諸臣!
於長時中當勤守護善巧調習,我有所用而必當取。』
是時臣寮受王命已,長時守護備王所用。諸苾芻!
往昔有大灌頂輪王出世,
是時亦有馬寶出現,其王於晨朝時乘是馬寶,
遊於四海即復還宮。汝等當知,馬寶有是殊勝功能。諸苾芻!
此名大灌頂輪王出時第三馬寶出現。

「復次,諸苾芻!輪王出時復有主藏臣寶出現。
是時有大寶藏,堅牢具足大財大富,
彼臣所主。時主藏臣,即詣王所作是白言:『有大寶藏,
一切殊妙珍寶具足,所謂金等一切寶物;
王有所用,我當授王一切如意無少闕失。』
是時輪王見是主藏臣寶出已,心大歡喜,
又聞其言金等諸寶一切具足獲大如意。
時王即謂彼主藏臣寶言:『汝今有如是色相神通威力,
能主地中廣大伏藏,金等諸寶一切具足。
觀如是事,甚為希有最上賢善,汝善主持,
我有所欲汝當供給,餘非欲者亦善主持。』諸苾芻!
汝等當知,此地伏藏,人所不見非人即見,
輪王出時有主藏臣而自出現,
為王守護一切供給,此名輪王出時第四主藏臣寶出現。

「復次,諸苾芻!輪王出時復有主兵臣寶出現。
是時彼臣,有大智略勇猛威德,
大力色相一切具足,善御兵眾護王國界不令侵擾。
時主兵臣詣於王所,白如是言:『大王當知,
我善主兵守護王境,若時非時諸有所作,
當如王意無少闕失。』是時彼王見是主兵臣寶出現已,
心大歡喜即謂彼言:
『汝今有大智略勇猛威德大力色相。若時非時一切能作,善御兵眾,
守護國界,甚為賢善。汝當長時親輔於我,
諸有所為汝善方便,汝今於王是大守護。』諸苾芻!
此名輪王出時第五主兵臣寶出現。


「復次,諸苾芻!輪王出時復有大摩尼寶出現。
彼摩尼寶,最上色相妙好殊勝,
有大光明圓滿具足,其光廣大普照一切,有大功能。
於王宮中若有是寶,而彼夜暗非燈所照,
寶出光明自然照曜猶如日光。諸苾芻!
往昔有大輪王出世,是時亦有大摩尼寶出現,有大光明。
彼王爾時欲驗其能,即敕臣寮速嚴四兵,
當於夜分出遊園林。是時臣寮受王命已,
即嚴四兵,速詣王所白如是言:『四兵已集,
王出遊幸今正是時。』爾時彼王,
即以大摩尼寶置旌旗上引導王前,於夜分中出遊園林。
其寶光明照一由旬,其王四兵皆悉光明互相映曜,
如天光明等無有異。諸苾芻!
此名輪王出時第六大摩尼寶出現。


「復次、諸苾芻!輪王出時復有女寶出現,
最上色相諸分圓滿妙好第一,
諸世間人無有等者,輕妙柔軟如幹唧梨,身諸毛孔出諸妙香。
譬如盛香寶器,於一切時香氣常在。
又復女寶所有出入之息,一一皆如青蓮華香,
人所愛樂。如王所行女寶從後,
諸有所作適悅自在,性行貞正不受邪染,常出愛語人所樂聞,
面有光明人所喜見。諸苾芻!
此名輪王出時第七女寶出現。」

佛告諸苾芻:「如是名為輪王出時七寶出現。
汝等當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時,
宣說七覺支法。何等為七?所謂念覺支、擇法覺支、
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捨覺支,
如是名為七覺支法。唯除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出世宣說,如前七寶亦如是,
唯除大灌頂輪王出時其寶出現。汝等當知,
如來所說七覺支法,令諸眾生如理修行,
一切皆得安樂利益,汝等當勤如是修學。」

佛說輪王七寶經

download the ur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1/0038_001.htm] at [Mon Mar 09 23:39:26 +0800 2015].
===


八瑞物與八正道

八瑞物構成了早期第二大組佛教符號,與八瑞相一樣,這八件寶物來自前佛教時期,並在初始階段被早期佛教採納。 他們代表了敬獻給佛陀的一組具像供品,象徵著佛陀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後來在金剛乘佛教中被神化為八大供養天女。 其中包括:寶鏡、黃丹、酸奶、長壽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硃砂、芥子。
目錄
    1 寶鏡 —正見)
    8 芥子—正志、正思維
    6 右旋海螺— 正語
    4 長壽茅草—正精進
    5 木瓜 —正業
    3 酸奶 — 正命
    2 黃丹 — 正念
    7 硃砂 — 正定
   
1 寶鏡
梵文:darpana,adarsha;藏文:Me-long
寶鏡代表威光天女,她敬獻給釋迦牟尼一面光潔無瑕的鏡子,象徵著其透徹的悟性及其所有前世準確無誤的羯磨思想。 寶鏡代表正思或正確的分析,因為它能真實無誤地反映出萬物,而沒有任何偏愛、偏見、錯覺和歪曲。 佛把鏡加持為無障智能所清淨法門之吉祥明鏡,讓眾生遠離無明獲明知惠能。 佛法中的大圓鏡智就是以鏡來表智慧,世界萬物如意中
2 黃丹
梵文:gorochana;藏文:Ci-wang
吉祥黃丹是地神吉祥女神和星王婆羅門獻給佛祖的,他表示興旺佛教事業。 黃丹取自大象前額的主要腺囊,也代表護財像神。 它保護著佛陀證道之地菩提伽耶的牧場。 也黃丹代表正念,因為它可治愈因愚癡所患之病,該病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3 酸奶
梵文:dadhi;藏文:Zho
酸奶是施主善護和農女美生供獻給端坐在菩提樹下的釋迦牟尼的乳糜,佛加持為吉祥酪。 酸奶代表正命,因為它沒有任何雜質,也沒有對任何生靈造成傷害。 表示消除三毒,精通正見。
酸奶輕量、含乳脂,滑膩柔和,在印度炎熱的夏天和雨季,喝酸奶無須遵醫囑。 在多雨的閉關靜修期結束之後,要舉行意識未僧侶們供應酸奶作為首次慶賀大餐。 在西藏的雪頓節上也可以看到這一傳統的延續。
4 長壽茅草
梵文:dyrva;藏文:rTsva-dur-ba
長壽茅草為八抱草,此物是婆羅門格達和賣草者吉祥兩人所供的聖物,佛祖加持為吉祥長壽茅草。 長壽茅草象徵著長壽和堅韌,把正精進比作修持佛法的持久恆心。 吉祥長壽茅草表示能斷輪迴煩惱之生列根源,能獲無死之生命。
5 木瓜
梵文:bilva;藏文:Bil-ba
木瓜是梵天敬獻給釋迦牟尼的,把正業比作成就一切的善行。 代表著獲佛之果位之意。
吠陀時期的創生之神梵天曾向釋迦牟尼敬獻木瓜,在智慧和頓悟之心都優於自己的人面前,梵天以尊崇和祈求之姿低聲下氣。 在傳統上,梵天被畫成向釋迦牟尼敬獻金輪,但有時會用盛有木瓜的盤子替代,在藏族藝術中,木瓜常被畫成三個一組,象徵著“三寶”。 木瓜一般會畫成石榴狀,帶有奶嘴狀的圓尖及三個葉片,繪製形式多種多樣。
6 右旋海螺
梵文:dakshinavarta-shankha;藏文:Dung-dkar-g.yas-vkhyil
吉祥右旋海螺是帝釋天供奉佛祖的,請求佛祖轉三乘學法輪,它表示興盛佛之三學事業。
是大天神因陀羅敬獻給佛陀的。 在副叫肖像畫法中,因陀羅神常常被畫成手持這種供物,以敬畏之姿,站在佛陀面前。
7 硃砂
梵文:sindura;藏文:Li-khri
吉祥硃砂是婆羅門星象師鬼宿神把吉祥硃砂痣點在佛陀的前額上,把正定比作心境基於一點的三摩地禪定。
硃砂在禮儀中意義重大。 紅色象徵著權利。 在金剛乘佛教中,紅色專門用於某些降魔和財富女神。 硃砂粉也用來製作砂制壇城。
8 芥子
梵文:sarshapa;藏文:Yungs-vbru
吉祥白芥子是金剛手菩薩獻給佛祖的供品,它具有戰勝一切魔敵之能,表示降伏鬼魔惡神意。
金剛手敬獻的芥子想著功能著金剛部估主不動如來,其行為就是摧毀一切仇恨,侵犯以及有害行為。 [1]
----〞-〞〞〞〞〞-------
========
首先介紹八種瑞物。
一、明鏡。從前,色界天女持光母供養佛陀明鏡,世尊將其加持成吉祥物。供養明鏡可以獲得善妙色相和聰明智慧,所以我們應當供養清澈、明亮的白銀鏡,願自他一切眾生證悟佛法實義,獲得照見萬法實相的智慧。
古代的鏡子是用白銀、銅等金屬磨制的,所以比較昂貴,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時,母親送給她的寶物中就有一面鏡子。現在鏡子不是稀罕物,除非供養真正的白銀鏡,平時要供養鏡子就供養真實的鏡子,也不一定非要用幻想的鏡子作供養。
如果有人覺得自己太笨,學過的佛法記也記不住,理解也理解不了,就應該在殊勝的對境前供養光潔的明鏡,並且發願:以此供養功德,願佛法融入我心,願通達諸法實相。緣起力不可思議,供養明鏡後再這樣發願,以後一定能獲得殊勝的智慧
二、乳酪。
從前,佛陀在尼連禪河邊苦行六年,身體變得乾枯消瘦,後來村姑妙生女供養世尊乳酪,佛陀享用之後恢復了體力,身體也具有光澤。以此緣起,任何眾生享用乳酪後,身體會具有妙色,內心會增長禪定。我們也可在殊勝的對境前供養乳酪,並發願令一切眾生獲得禪定妙食。
藏地有這樣的傳統,人們在拜見高僧大德時都喜歡供養牛奶。有些領導也懂這個道理,他們去見一些上師時也會供養牛奶。道友們也要瞭解這方面的道理,不要供養 緣起不好的東西,要供養有吉祥緣起的供品。如果你供養的東西很吉祥,上師顯現上會高興,自己也會有吉祥的緣起。人們經常說“願吉祥如意”,但許多人並不清 楚如何才能吉祥,如果能饋贈一些佛陀加持過的吉祥物,一定會吉祥如意。這裡面有許多學問,不光供養的東西要吉祥,供養的數量也有講究。為什麼說“八”瑞 物?因為“八”是個吉祥的數字,所以藏地經常說八大如來、八大菩薩、八吉祥。
三、牛黃。
從前佛陀示現生病時,護地大象之子供養世尊牛黃,以此因緣,佛陀的病痊癒了,後來佛陀將牛黃加持成吉祥物。我們也應在諸佛菩薩前供養牛黃,並發願遣除自他一切眾生相續中的煩惱和痛苦,獲得吉祥圓滿。
世間的凡夫都是患有煩惱病的病人,恒時處於種種痛苦中。有一個學者說:“人生的一半都是在希望和憂慮中度過的。”我覺得他講的是對的,許多人被希望和憂慮 的繩索緊緊纏縛,內心沒有任何快樂可言。當然,要完全斷除一切希憂,要修到很高的境界才可能,這是很不容易的。現在不談這麼高的要求,至少學佛的人心態要 平靜。不能處於過度的希求中,如果一個人沒有福報,希求越大,最後的失望也會越大。也不能處於過度的擔憂中,有些人對未來總是有許多擔憂:會不會有人殺 我、會不會得癌症……這樣杞人憂天也沒有必要,應該開開心心地生活。當然,所謂開開心心地生活,必須是在行持佛法中度過,不能只要吃得好、穿得暖就心滿意 足了,這樣混日子跟畜生沒有區別。
四、吉祥茅草。
當年,佛陀在前往金剛座的路上,賣草童子(也叫草商吉祥)供養世尊吉祥茅草,佛陀將吉祥茅草鋪在菩提樹 下,立下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修行,在十二月初八淩晨終於大徹大悟。從前佛陀在吉祥草墊上精進 修持後,獲得了無生無死的果位,以此緣起,我們也要供養諸佛菩薩吉祥茅草,並發願令一切眾生獲得無有生死衰老的金剛身。
藏地有許多吉祥茅草,要供養吉祥茅草很方便,我的佛臺上就供了一束吉祥茅草。有些人不太理解這一點,認為在佛臺上擺一堆草沒什麼意義。但我覺得這非常有意義,因為吉祥茅草與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有關係,作為世尊的隨學者,我們也應當重視這種聖物。
現在印度金剛座附近有一座小佛塔,據說塔下有佛陀當年用過的吉祥茅草,如果你們以後去印度朝禮聖跡,不要忘了這個佛塔。以前我們跟隨法王如意寶去印度時, 法王在印度南方南卓高級佛學院講學期間,我詳細研究了根登群佩大師的《印度遊記》和其他幾本關於印度佛教聖地的書籍,有些不明白的就向當地人請教,基本上 搞清楚了要朝拜的目標。雖然我們的日程很緊,但因為提前有準備,所以該去的地方都去了。現在不少人去印度朝聖,有些人甚至在印度呆了好幾個月,但我問起一 些聖跡時,他們都沒去朝拜,僅僅去了靈鷲山、鹿野苑、菩提迦耶等幾個地方,這有點可惜。
五、木瓜。
如同木天女供養佛陀木瓜一樣,我們也應供養諸佛菩薩木瓜,以此願逆次清淨十二緣起而獲得涅槃果位。木瓜在南方比較常見,有些地方沒有木瓜,可以用其他水果作供養。
六、右旋海螺。佛陀剛成道時,因為自己所證之法極為深奧,即使向眾生宣講,他們也很難理解,所以最初不欲轉(傳)法輪。見到佛陀不欲轉(傳)法輪,大梵天親自來到人間請佛轉(傳)法輪,但世尊沒有答應。第一次請法不成功,大梵天沒有氣餒,第二次他約了帝釋天一起請佛陀轉(傳)法輪。當時大梵天供養世尊千輻金輪,帝釋天供養右旋海螺,經過他們的再三勸請,佛陀終於同意轉(傳)法輪,之後世尊以三乘妙法利益了無量眾生。因此,就像帝釋天供養右旋海螺一樣,我們也應供養右旋海螺,以此願能發出法語的妙音。
連大梵天請轉(傳)法輪都要再三勸請才成功,所以今後我們在祈請善知識傳法時也要有耐心,如果善知識不願意傳法,我們應反反復複地祈請,直到善知識同意為止。
七、黃丹。
以前星王婆羅門向佛陀供養黃丹,我們也應供養黃丹,以此願懾伏三界眾生、超勝一切世間。
如果有了證悟的境界,不說超勝一切世間,至少在一個群體中能成為超勝者;如果沒有任何證悟的境界,要成為超勝者是很困難的。有些道友長期精進修行,表面上看起來和其他人一樣,但因為內心有了真正的境界,他們很自然便能超越許多人。
我一直這樣認為:如果一個修行人對佛法沒有任何領悟,即便依靠外在的行為得到了一些名聲和地位,這也沒有多大意義,而且這種名聲和地位也不會長久。如果真正對佛法有一定的領悟,一個人自然而然就能擁有名聲和地位,而且他的名聲和地位非常穩固。就像所謂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許多具真修實證的人不僅即生獲得了名聲和地位,即便去世多年後,他的美名依然被廣為傳頌。
八、白芥子。
從前金剛手菩薩在佛陀前供養白芥子,我們也要供養白芥子,以此願獲得勝伏一切邪魔外道的圓滿能力。
白芥子不僅是供品,也是殊勝的密宗修法物品。《大日經》和《蘇悉地經》中,都將白芥子作為修持密法的法物。在遣除魔障方面,白芥子有不共的緣起,藏地的密 咒師經常用白芥子對精神癲狂者或者著魔的人作驅魔儀式。此外,據歷史記載,當年龍樹菩薩用七顆白芥子打開南天鐵塔,取出密宗的續部。《大唐西域記》中記 載,清辯論師為了面見彌勒佛,以密咒加持白芥子打開南印度的一處山岩,進入山岩內的阿修羅宮,等待彌勒佛出世。

==

八聖吉祥文
釋妙融 中譯

芒嘎浪梭地巴彎堵
於此一切世間的莊嚴,
一切世間願望的生處圓滿佛陀如意寶樹之根基,
菩提樹之妙嚴飾,
一切人天功德田,唯一供養之主幹的聖地金剛座。
作諸課誦,以世尊加被聖物之力,而念吉祥文。


往昔秘密主金剛手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白芥子,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芥子聖物而成吉祥。
一切金剛族芥子,極摧滅魔障無餘,
力勇功德令圓滿,願彼吉祥寂諸障。


往昔昆達利梵志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百節草,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百節草聖物而成吉祥。
以百節草令壽增,妙成金剛薩埵壽,
煩惱生死得中斷,願彼吉祥增壽數。


往昔地母天女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黃丹,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黃丹聖物而成吉祥。
紅色黃丹之體性,統攝一切諸萬法,
法之國政極堅固,願彼吉祥固國政。


往昔象王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象黃,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象黃聖物而成吉祥。
象黃滅三毒病藥,勝藥令證悟法性,
無有煩惱之痛楚,願彼吉祥滅苦痛。


往昔長者善護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酥酪,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酥酪聖物而成吉祥。
酥酪為一切精髓,勝悟清淨智精髓,
亦成一切功德界,願彼吉祥滅三毒。


往昔形色天女持光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銅鏡,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銅鏡聖物而成吉祥。
以本智大海之鏡,清淨本智之勝海,
淨法無礙得受用,願彼吉祥淨諸障。


往昔樹木天女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雌葫果,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雌葫果聖物而成吉祥。
雌葫具因緣果法,世出世間一切行,
得成最勝菩提藏,願彼吉祥成諸義。


往昔梵天王供養正等覺佛釋迦能仁右旋白海螺,
依佛加被其吉祥聖物之力,
願今時此處壇場依右旋白海螺聖物而成吉祥。
法螺之聲所發聲,即清淨本智大海,
畢竟無餘示萬法,願彼吉祥得詞灌。

蓮師心咒功德 by 阿傍伏藏師 (全=1~3)

阿傍伏藏師:蓮師心咒功德(1)

蓮師云:蓮師我與語金剛大悲自在無有二致故,後世有緣諸眾生,上師當修蓮師,本尊當修觀音,法當念誦六字真言及蓮師心咒,一切以大悲鈎決定可以攝持故,善巧方便之行為具此五種。念誦蓮師心咒之諸補特伽羅將成為蓮師我之不共所化。

若能每日持誦二十一遍者,能遣除外內密一切障礙;

若能每日持誦一百零八遍者,能清淨無量劫以來重重蓋障,並能憶念過去多生之事;

若能每日持誦過於彼數,能無勤成就一切四種事業之悉地;

若能每日持誦千遍,無疑於此生能獲得自成大樂殊勝悉地;

臨時少許持誦亦能遠離一切外內八怖畏及病魔鬼崇類;

若以淨心信力持誦,能得三世一切諸佛加持;

若以生起清淨心之方式持誦,則蓮師我現量降臨其人面前並賜予加持;

若於無二智慧之中持誦,則彼補特伽羅之心與蓮師我之心意無別,並得現見元始怙主本面;

若以明淨心持誦,則聰敏憶持所聞,智慧獲得廣大增上;

若禁語持誦,能增上覺受證悟功德,魔崇亦不得尋釁;

若依止靜處持誦,則能捨經營世間之心,心無所求;

若於眾多有情之列中念誦,則凡所覺察咒聲之補特伽羅,悉得植入清淨解脫種;

若於瀕死者耳邊念誦,則即便造五無間業之補特伽羅亦能不墮三惡道;

若緣於痛苦所逼者持誦,則決定息滅一切痛苦因果;

若緣於中陰諸有情持誦,能令彼於清淨剎土中獲得安慰;

若緣於此生持誦,則決定息滅八種非時死等並能自在無死壽;

若緣於障礙持誦,則怨敵、魔崇、違緣三外障,三毒煩惱之內障,希冀、憂惱、愚痴三密障,悉得息滅;

如是持誦金剛七句及蓮師心咒諸眾能於殊勝瑜伽大乘具足福緣,相續調柔,不放逸,無勤出生慈悲心,相續生起為利他而成佛之不被摧壞之心,生生世世之中戒律維繫清淨相續,精進鎧甲堅固,安忍穩固,施門廣大,禪定堡壘莊嚴,慧光熾盛,受持總持及等持等清淨菩提法,現前力等功德大海果等諸般功德,此外生生世世中隨念正法,得菩提道,值遇善知識,修法順緣普皆圓滿,不被業力牽引之惡道等所障,並具足諸多聖寶。

~待續~

==
阿傍伏藏師撰著的《蓮師心咒功德》與噶瑪林巴伏藏一文相比,可說是其教言的延伸,令人閱後生起大信心,定會對蓮師心咒終生不斷地持誦。
貝瑪慈誠 - 動態時報相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01462409946233&set=a.343816435710833.82923.100002474383961&type=1, 2014年6月17日 上午 12:52:59
------------------------------------------------------------------------


阿傍伏藏師:蓮師心咒功德(2)

若於聖地、蓮師修行地諸地中持誦,能令咒力及加持增盛百、千、萬、千萬等許多倍故極殊勝;

若於殊勝日上下弦初十、日月食及每月初八、十五、三十等六時中持誦,能清除一切罪障習氣,特別能恢復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三戒之諸失壞誓言,決定獲得一切悉地;

若與具足大乘種姓諸道友一起持誦,則乃至菩提藏之前同聚受持善行,究竟於同一壇城中而成佛;

若於大修時作依止修習,則此生能得雙運果位;

若高聲持誦,能誅殺一切魔崇,勝伏一切部多,懷攝天龍八部眾,役使空行及茶門,懾服罪行新生眾並縛於誓言之下,息滅命主曜龍之傷害等具有不可思議功德;

若低聲持誦,能袪病延壽,增上權勢,氣運亨通,安魂等具有難以宣說之功德;

若默誦,能滅分別念流,升顯自然本智,驅散樂明無念之覺受耽執,現前無量菩提藏功德;

坐時持誦,上方天神捉持壽兇繩,中間妖厲成就所欲願,下方龍眾召集吉祥福祉,於三有如國王般;

行時持誦,無往不利,束縛怨敵盜匪眾,閉猛獸口,縛竊賊身,伏隨財鬼力,遠地成近途,困難轉易,諸事穩妥無難而成辦等具有不可思議功德;

食時持誦,能增上食物精華,身依穩固,增盛赫奕光彩,轉成袪病妙藥,獲得大種精華,圓滿福德資糧,外乃供養,內乃布施薈供,密成火供;

睡時持誦,能息滅夢境惡兆,出現諸多功德聚夢相,賜予歡喜吉祥,安樂覺受穩固,升顯光明等持,晝夜淨善和合,迷現解脫空身,滅盡耽執,相續生起不共十善;

在家人持誦,能令常捨十不善業,相續生起不共十善;

出家人持誦,能令不壞別解脫律儀,獲得無量三學功德;

密咒士持誦,能令安住灌頂及誓言並能更快獲得悉地等具有無量功德;

女人持誦,則生生世世不轉生女人身,獲得受生自在並能受持正法;

無論何人念誦,悉能遠離各自往昔業力異熟之苦,暫時及究竟之善妙功德悉能圓滿;

即便以嗔恚等迷亂心念誦,亦能具足於烈火熾燃般無漏善智不間斷中燒盡有漏煩惱之力,此不同他法之大威德力乃蓮師我之發願矣;

~待續~

貝瑪慈誠 - 動態時報相片 -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01477099944764&set=a.343816435710833.82923.100002474383961&type=1&permPage=1

========
阿傍伏藏師:蓮師心咒功德(3)
---------------------------------------------------------------------------------

如是持誦金剛七句及蓮師心咒之功德,不可思議,難以宣說,無法揣測。如作譬喻,諸佛之大悲與眾生共業之福德如日月對治黑暗般,無勤自性秘密咒心及金剛七句並非是他眾勸請而生,而是自然顯現。

雖於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菩薩聖眾前每天供養輪王七寶,其福德亦不如念誦此心咒之功德;

雖建造無有空隙充滿無邊世界並裝滿如來舍利之七寶所成佛塔亦不如此咒功德大;

雖以一切世界之大地為紙,草木森林為筆,江河金銀等為墨,三界眾生來書寫佛語經典,亦不如此咒之功德大;

雖乃至三有未空之間一直布施無盡受用給世界中之貧困痛苦眾,亦不如此咒功德大;

一切身語善行之中若能具足智慧心咒之義而隨念持誦,則功德不可思議,善根亦能不失壞而漸次增上,決定能成為無盡菩提藏之因;

雖無邊世界中大地之一一微塵數可計量,然此心咒功德無法計量;

雖以極細發梢可以灑盡大海之水,然此咒功德終不能盡;

雖此世界熱力所熟之果可計數,雨所滋養之穀物、草木森林、風吹之雲塵等悉可計數,然此心咒功德無法計量。

念誦此心咒之補特伽羅能升擢高位之列,手勢動作轉成手印,行住坐卧轉成淨善,心之尋思分別淨為法性,言語成熟為密咒等具有難以宣說之功德。

如是念誦蓮師心咒之補特伽羅眾,此生違緣息滅,眾妙順緣漸次增上,貧者得財悉地,無依者得財物,無嗣者得子,飢者得食,缺衣者得衣,人微言輕者得尊重,弱勢者得大力,無權者具威權,總之世間行悉得圓滿,並出生如前所說之出世間功德。於彼補特伽羅,十方一切諸佛,心加垂念,目作觀照,常作護持;四大天王及守護善法諸天神亦不分晝夜作護持,並作廣大幫扶助援。

若繕寫此咒,雕刻於突聳之石等,則凡看到之眾生決定於相續中植入解脫種;

若念誦此咒灑入水中或書寫於石頭上放入水中,則其水居一切眾生,以及凡接觸飲用此水者,悉能獲得菩提;

若緣火而持誦,則接觸煙氣者,能入真如;

若豎立此咒風旗於高山之巔,則風所吹方向得以接觸之眾生悉得解脫;

若置此咒於往來道路上方,則能阻斷一切鬼神等部多之路;

若用此咒裝臟佛塔或擦擦,則其所在之地能得增盛吉祥;

若置於家宅中,則惡行魔崇部多眾不能前往,善根護持而呈吉祥。

此心咒乃具四解脫之無上不共特法。祈禱之精要金剛七句及蓮師心咒,乃護法七部瑪囊及三瑜伽之一切甚深要點普皆圓滿之法,乃蓮師心之明點所顯現。如是云。

*阿叠巴 (阿傍伏藏大師) 著

*【班瑪德東恭譯於癸已年十月廿二,迴向資圓障淨普成佛。】

貝瑪慈誠 - 動態時報相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601788286580312&set=a.343816435710833.82923.100002474383961&type=1&permPage=1, 2014年6月17日 上午 0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