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 普明菩薩會

普明菩薩會

失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皆是阿惟越致,從諸佛土而來集會,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
爾時世尊告大迦葉:「菩薩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謂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師;所受深法,祕不說盡;有樂法者,為作留難,說諸因緣沮壞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葉,是為菩薩四法退失智慧。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謂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師;隨所聞法,以清淨心廣為人說,不求一切名聞、利養;知從多聞生於智慧,勤求不懈,如救頭然;聞經誦持,樂如說行,不隨言說。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得大智慧。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謂為四?欺誑師長,已受經法而不恭敬;無疑悔處,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以諂曲心與人從事。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失菩提心。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場自然現前。何謂為四?失命因緣不以妄語,何況戲笑;常以直心與人從事,離諸諂曲;於諸菩薩生世尊想,能於四方稱揚其名;自不愛樂諸小乘法,所化眾生皆悉令住無上菩提。迦葉,是為菩薩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場自然現前。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所生善法滅不增長。何謂為四?以憍慢心讀誦、修學路伽耶經;貪利養心詣諸檀越;憎毀菩薩;所未聞經違逆不信。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所生善法滅不增長。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所生善法增長不失。何謂為四?捨離邪法,求正經典六波羅蜜菩薩法藏,心無憍慢,於諸眾生謙卑下下;如法得施,知量知足,離諸邪命,安住聖種;不出他人罪過虛實,不求人短;若於諸法心不通達,作如是念:『佛法無量,隨眾所樂而為演說,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為證,不生違逆。』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所生善法增長不失。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曲心所應遠離。何謂為四?於佛法中心生疑悔;於諸眾生憍慢瞋恨;於他利養起嫉妒心;訶罵菩薩,廣其惡名。迦葉,是為菩薩四曲心所應遠離。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直心之相。何謂為四?所犯眾罪終不覆藏,向他發露心無蓋纏;若失國界、身命、財利,如是急事終不妄語,亦不餘言一切惡事:罵詈、毀謗、撾打、繫縛種種傷害,受是苦時但自咎責,自依業報,不瞋恨他;安住信力,若聞甚深難信佛法,自心清淨,能悉受持。迦葉,是為菩薩有四直心之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敗壞之相。何謂為四?讀誦經典而生戲論;不隨法行;不能奉順、恭敬師長,令心歡悅損他供養;自違本誓而受信施;見善菩薩,輕慢不敬。迦葉,是為菩薩有四敗壞之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善順之相。何謂為四?所未聞經,聞便信受,如所說行,依止於法,不依言說;隨順師教,能知意旨,易與言語,所作皆善,不失師意,不退戒定;以調順心而受供養;見善菩薩,恭敬愛樂,隨順善人,稟受德行。迦葉,是為菩薩有四善順之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錯謬。何謂為四?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非器眾生說其深法,是菩薩謬;樂大乘者為讚小乘,是菩薩謬;若行施時但與持戒,供養善者不與惡人,是菩薩謬。迦葉,是為菩薩四謬。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正道。何謂為四?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普化眾生等以佛慧;於諸眾生平等說法;普令眾生等住正行。迦葉,是為菩薩有四正道。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善知識、非善等侶。何謂為四?求聲聞者,但欲自利;求緣覺者,喜樂少事;讀外經典路伽耶毘;文辭嚴飾所親近者;但增世利,不益法利。
迦葉,是為菩薩有四非善知識、非善等侶。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善知識、四善等侶。何謂為四?諸來求者是善知識,佛道因緣故;能說法者是善知識,生智慧故;能教他人令出家者是善知識,增長善法故;諸佛世尊是善知識,增長一切諸佛法故。
迦葉,是為菩薩四善知識、四善等侶。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何謂為四?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貪求名稱,不求福德;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樂聚徒眾,不樂遠離。迦葉,是為四非菩薩而似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真實菩薩。何謂為四?能信解空,亦信業報;知一切法無有吾我,而於眾生起大悲心;深樂涅槃,而遊生死;所作行施皆為眾生,不求果報。迦葉,是為四種真實菩薩福德。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大藏。何謂為四?若有菩薩值遇諸佛,能聞六波羅蜜及其義解;以無礙心視說法者;樂遠離行心無懈怠。迦葉,是為菩薩有四大藏。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能過魔事。何謂為四?常不捨離菩提之心;於諸眾生心無恚礙;覺諸知見;心不輕賤一切眾生。迦葉,是為菩薩四法能過魔事。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攝諸善根。何謂為四?在空閑處,離諂曲心;諸眾生中行四攝法,而不求報;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諸善根,心無厭足。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攝諸善根。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無量福德莊嚴。何謂為四?以清淨心而行法施;於破戒人生大悲心;於諸眾生中稱揚、讚歎菩提之心;於諸下劣修習忍辱。迦葉,是為菩薩有四無量福德莊嚴。
復次迦葉,名菩薩者,不但名字為菩薩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為菩薩。
略說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何謂三十二法?
1.常為眾生深求安樂;
2.皆令得住一切智中;
3.心不憎惡他人智慧;
4.破壞憍慢深樂佛道;
5.愛敬無虛親厚究竟;
6.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至於涅槃;
7.言常含笑先意問訊;
8.所為事業終不中息;
9.普為眾生等行大悲;
10.心無疲倦多聞無厭;
11.自求己過不說他短;
12.以菩提心行諸威儀;
13.所行惠施不求其報;
14.不依生處而行持戒;
15.諸眾生中行無礙忍;
16.為修一切諸善根故勤行精進;
17.離生無色而起禪定;
18.行方便慧;
19.應四攝法;
20.善惡眾生慈心無畏;
21.一心聽法心住遠離;
22.心不樂著世間眾事;
23.不貪小乘;
24.於大乘中常見大利;
25.離惡知識;
26.親近善友;
27.成四梵行;
28.遊戲五通;
29.常依真智;
30.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捨棄;
31.言常決定貴真實法;
32.一切所作菩提為首。如是!迦葉,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為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福德無量無邊,當以譬喻因緣故知。
迦葉,譬如一切大地,眾生所用,無分別心,不求其報。菩薩亦爾,從初發心至坐道場,一切眾生皆蒙利益,心無分別,不求其報。
迦葉,譬如一切水種,百穀、藥木皆得增長。菩薩亦爾,自心淨故,慈悲普覆一切眾生,皆令增長一切善法。
迦葉,譬如一切火種,皆能成熟百穀、果實。菩薩智慧亦復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迦葉,譬如一切風種,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薩方便亦復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迦葉,譬如月初生時,光明形色日日增長。菩薩淨心亦復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長。
迦葉,譬如日之初出,一時放光,普為一切眾生照明。菩薩亦爾,放智慧光,一時普照一切眾生。
迦葉,譬如師子獸王,隨所至處不驚不畏。菩薩亦爾,清淨持戒,真實智慧,隨所住處不驚不畏。
迦葉,譬如善調象王,能辦大事身不疲極。菩薩亦爾,善調心故,能為眾生作大利益心無疲倦。
迦葉,譬如有諸蓮花,生於水中水不能著。菩薩亦爾,生於世間而世間法所不能污。
迦葉,譬如有人伐樹,根在還生。菩薩亦爾,方便力故,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三界。
迦葉,譬如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為一味。菩薩亦爾,以種種門集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為一味。
迦葉,譬如須彌山王,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薩菩提心亦復如是,為薩婆若所依止住。
迦葉,譬如有大國王,以臣力故能辦國事。菩薩智慧亦復如是,方便力故,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迦葉,譬如天晴明時,淨無雲翳必無雨相。寡聞菩薩無法雨相亦復如是。迦葉,譬如天陰雲時,必能降雨充足眾生。菩薩亦爾,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眾生。
迦葉,譬如隨轉輪王,所出之處則有七寶。如是!迦葉,菩薩出時三十七品現於世間。
迦葉,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菩薩亦爾,隨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迦葉,譬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薩亦爾,真淨心故,於眾生中平等教化。
迦葉,譬如咒術、藥力,毒不害人。菩薩結毒亦復如是,智慧力故,不墮惡道。
迦葉,譬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則有利益。菩薩結使亦復如是,所有遺餘皆是利益,薩婆若因緣故。
如是!迦葉,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應修習正觀諸法。云何為正觀?
1.所謂真實思惟諸法。真實正觀者,不觀我、人、眾生、壽命,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2.復次迦葉!真實觀者,觀色非常亦非無常;觀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常,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3.復次迦葉,真實觀者,觀地種非常亦非無常;觀水、火、風種非常亦非無常,是名中道真實正觀。所以者何?以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常、無常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我是一邊,無我是一邊;我、無我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4.復次迦葉,若心有實是為一邊,若心非實是為一邊;若無心識亦無心數法,是名中道諸法實觀。如是善法、不善法,世法、出世法,有罪法、無罪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乃至有垢法、無垢法,亦復如是離於二邊,而不可受亦不可說,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5.復次迦葉,有是一邊,無是一邊;有、無中間無色、無形、無明、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6.復次迦葉,我所說法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因緣,但為集成是大苦聚。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如是老死憂悲眾惱大苦皆滅。明與無明,無二無別。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7.如是行及非行,識及所識,名色可見及不可見,諸六入處及六神通,觸及所觸,受與受滅,愛與愛滅,取與取滅,有與有滅,生與生滅,老死與老死滅,是皆無二無別。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8.復次迦葉,真實觀者,不以空故,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故,令法無相,但法自無相;不以無願,令法無願,但法自無願;不以無起、無生、無我、無取、無性故,令法無起、無取、無性,但法自無起、無取、無性。如是觀者,是名實觀。
9.復次迦葉,非無人故名曰為空,但空自空。前際空、後際空、中際亦空。當依於空,莫依於人。若以得空便依於空,是於佛法則為退墮。如是!迦葉,寧起我見積若須彌,非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迦葉,譬如醫師授藥令病擾動,是藥在內而不出者。於意云何?如是病人寧得差不?」
「不也,世尊!是藥不出,其病轉增。」
「如是!迦葉,一切諸見唯空能滅,若起空見則不可除。譬如有人怖畏虛空,悲嗥椎胸,作如是言:『我捨虛空!』於意云何?是虛空者,可捨離不?」
「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若畏空法,我說是人狂亂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於空。
譬如畫師,自手畫作夜叉鬼像,見已怖畏,迷悶躄地。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自造色、聲、香、味、觸故,往來生死受諸苦惱而不自覺。
譬如幻師,作幻人已,還自殘食。行道比丘亦復如是,有所觀法皆空、皆寂,無有堅固,是觀亦空。迦葉,譬如兩木相磨便有火生,還燒是木。如是!迦葉,真實觀故,生聖智慧;聖智生已,還燒實觀。
譬如然燈,一切黑闇皆自無有,無所從來,去無所至。非東方來,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不從彼來,去亦不至。而此燈明無有是念:『我能滅闇!』但因燈明,法自無闇;明闇俱空,無作無取。
如是!迦葉,實智慧生,無智便滅。智與無智二相俱空,無作無取。
迦葉,譬如千歲冥室未曾見明,若然燈時,於意云何?闇寧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
「不也,世尊!若然燈時是闇無力,而不欲去必當磨滅。」
「如是!迦葉,百千萬劫久習結業,以一實觀即皆消滅。其燈明者,聖智慧是;其黑闇者,諸結業是。」
「迦葉,譬如種在空中而能生長,從本已來無有是處。菩薩取證亦復如是,增長佛法,終無是處。」
「迦葉,譬如種在良田則能生長。如是!迦葉,菩薩亦爾,有諸結使離世間法能長佛法。
迦葉,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菩薩亦復如是,於無為中不生佛法。迦葉,譬如卑濕淤泥中乃生蓮花。菩薩亦爾,生死淤泥邪定眾生能生佛法。
迦葉,譬如有四大海,滿中生蘇。菩薩有為善根甚多無量亦復如是。迦葉,譬如若破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渧。一切聲聞有為善根亦復如是。
迦葉,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虛空。一切聲聞有為智慧亦復如是。
迦葉,譬如十方虛空無量無邊。菩薩有為智慧甚多為力無量亦復如是。
迦葉,譬如剎利大王有大夫人,與貧賤通,懷妊生子。於意云何?是王子不?」
「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我聲聞眾亦復如是,雖為同證,以法性生,不名如來真實佛子。迦葉,譬如剎利大王與使人通,懷妊生子,雖出下姓得名王子。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雖未具足福德、智慧,往來生死,隨其力勢利益眾生,是名如來真實佛子。」
「迦葉,譬如轉輪聖王而有千子,未有一人有聖王相,聖王於中不生子想。如來亦爾,雖有百千萬億聲聞眷屬圍遶而無菩薩,如來於中不生子想。迦葉,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夫人,懷妊七日,是子具有轉輪王相,諸天尊重過餘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紹尊位繼聖王種。如是!迦葉,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雖未具足諸菩薩根,如胎王子,諸天神王深心尊重,過於八解大阿羅漢。所以者何?如是菩薩名紹尊位不斷佛種。
迦葉,譬如一琉璃珠勝於水精,如須彌山。菩薩亦爾,從初發心便勝聲聞、辟支佛眾。
迦葉,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來拜謁。菩薩亦爾,初發心時,諸天、世人皆當禮敬。
迦葉,譬如雪山王中生諸藥草,無有所屬、無所分別,隨病所服皆能療治。菩薩亦爾,所集智藥無所分別,普為眾生平等救護。
迦葉,譬如月初生時,眾人愛敬踰於滿月。如是!迦葉,信我語者,愛敬菩薩過於如來。所以者何?由諸菩薩生如來故。
迦葉,譬如愚人捨月禮事星宿。智者不爾,終不捨離菩薩行者,禮敬聲聞。
迦葉,譬如諸天及人,一切世間善治偽珠,不能令成琉璃寶珠。求聲聞人亦復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禪定,終不能得坐於道場成無上道。
迦葉,譬如治琉璃珠,能出百千無量珍寶。如是教化、成就菩薩,能出百千無量聲聞、辟支佛寶。」

爾時世尊復告大迦葉:「菩薩常應求利眾生,又正修習一切所有福德善根,等心施與一切眾生。所得智藥,遍到十方,療治眾生皆令畢竟。
云何名為畢竟智藥?
謂不淨觀治於貪婬,
以慈心觀治於瞋恚,
以因緣觀治於愚癡。
以行空觀治諸妄見,
以無相觀治諸憶想、分別、緣念,
以無願觀治於一切出三界願。
以四顛倒治一切倒:
以諸有為皆悉無常,
治無常中計常顛倒;
以有為苦治諸苦中計樂顛倒;
以無我法治無我中計我顛倒;
以涅槃寂治不淨中計淨顛倒。
以四念處治諸依倚身、受、心、法:行者觀身,順身相觀,不墮我見;順受相觀,不墮我見;順心相觀,不墮我見;順法相觀,不墮我見。是四念處能厭一切身、受、心、法,開涅槃門。
以四正勤能斷已生諸不善法,及不起未生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長。
取要言之,能斷一切諸不善法,成就一切諸善之法。以四如意足治身心重。壞身一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
以五根治無信、懈怠、失念、亂心、無慧眾生。
以五力障諸煩惱力。
以七覺分治諸法中疑悔、錯謬。
以八正道治墮邪道一切眾生。
迦葉,是為菩薩畢竟智藥,菩薩常應勤修習行。

又大迦葉!閻浮提內諸醫師中,耆域醫王最為第一。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如耆域,若有人問心中結使煩惱、邪見疑悔病藥尚不能答,何況能治!
菩薩於中應作是念:『我終不以世藥為足,我當求習出世智藥,亦修一切善根福德。』
如是菩薩得智藥已,遍到十方,畢竟療治一切眾生。
何謂菩薩出世智藥?
謂知諸法從緣合生;信一切法無我、無人,亦無眾生、壽命、知見,無作、無受;信解通達無我、我所。於是空法無所得中不驚不畏,勤加精進而求心相。
菩薩如是求心:
何等是心?若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癡耶?
若過去、未來、現在耶?若心過去,即是盡滅;若心未來,未生未至;若心現在,則無有住。
是心非內、非外亦非中間。是心無色、無形、無對、無識、無知、無住、無處。如是心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已見、不今見、不當見。若一切佛過去、來、今而所不見,云何當有?但以顛倒想故,心生諸法種種差別。是心如幻,以憶想分別故,起種種業,受種種身。
1.又大迦葉,心去如風,不可捉故;
2.心如流水,生滅不住故;
3.心如燈焰,眾緣有故;
4.是心如電,念念滅故;
5.心如虛空,客塵污故;
6.心如獼猴,貪六欲故;
7.心如畫師,能起種種業因緣故;
8.心不一定,隨逐種種諸煩惱故;
9.心如大王,一切諸法增上主故;
10.心常獨行,無二無伴,無有二心能一時故;
11.心如怨家,能與一切諸苦惱故;
12.心如狂象,蹈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
13.心如吞鉤,苦中生樂想故;
14.是心如夢,於無我中生我想故;
15.心如蒼蠅,於不淨中起淨想故;
16.心如惡賊,能與種種考掠苦故;
17.心如惡鬼,求人便故;
18.心常高下,貪恚所壞故;心如盜賊,劫一切善根故;
19.心常貪色,如蛾投火;心常貪聲,如軍久行樂勝鼓音;
20.心常貪香,如豬喜樂不淨中臥;
21.心常貪味,如小女人樂著美食;
22.心常貪觸,如蠅著油。
如是!迦葉,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則出三世。若出三世,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即是不起。
若不起者,即是無性。
若無性者,即是無生。
若無生者,即是無滅。
若無滅者,則無所離。
若無所離者,則無來、無去、無退、無生。
若無來、無去、無退、無生,則無行業。
若無行業,則是無為。
若無為者,則是一切諸聖根本。
是中無有持戒,亦無破戒。若無持戒、無破戒者,是則無行,亦無非行。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心、無心數法。
若無有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
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
若無苦樂,即是聖性。
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口業,亦無意業。是中無有上、中、下差別。
聖性平等,如虛空故。是性無別,一切諸法等一味故。是性遠離,離身心相故。是性離一切法,隨順涅槃故。是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垢故。是性無我,離我、我所故。是性無高下,從平等生故。是性真諦,第一義諦故。是性無盡,畢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諸法常如故。是性安樂,涅槃為第一故。是性清淨,離一切相故。是性無我,求我不可得故。是性真淨,從本已來畢竟淨故。
又大迦葉,汝等當自觀內,莫外馳騁。
如是!大迦葉,當來比丘如犬逐塊。云何比丘如犬逐塊?
譬如有人以塊擲犬,犬即捨人而往逐之。如是!」
「迦葉,有沙門、婆羅門怖畏好色、聲、香、味、觸故,住空閑處,獨無等侶,離眾憒鬧,身離五欲而心不捨。
是人有時或念好色、聲、香、味、觸,貪心樂著而不觀內,不知云何當得離色、聲、香、味、觸。以不知故,有時來入城邑、聚落,在人眾中,還為好色、聲、香、味、觸五欲所縛。以空閑處持俗戒故死得生天,又為天上五欲所縛。從天上沒亦不得脫於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是名比丘如犬逐塊。
又大迦葉,云何比丘不如犬逐塊?若有比丘為人所罵而不報罵,打、害、瞋、毀亦不報毀,但自內觀求伏其心。作如是念:『罵者為誰?受者為誰?打者、害者、毀者、瞋者,亦復為誰?』是名比丘不如犬逐塊。
迦葉,譬如善調馬師,隨馬[怡-台+龍]悷,即時能伏。行者亦爾,隨心所向,即時能攝,不令放逸。」
「迦葉,譬如咽塞病即能斷命。」
「如是!迦葉,一切見中唯有我見,即時能斷於智慧命。譬如有人隨所縛處而求解脫。」
「如是!迦葉,隨心所著應當求解。」

「又大迦葉,出家之人有二不淨心。何謂為二?一者、讀誦路伽耶等外道經書。二者、多畜諸好衣 。
又出家人有二堅縛。何謂為二?一者、見縛。二者、利養縛。
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謂為二?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
又出家人有二種垢。何謂為二?一者、忍受煩惱。二者、貪諸檀越。
又出家人有二雨雹壞諸善根。何謂為二?一者、敗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
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
又出家人有二燒法。何謂為二?一者、垢心受著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養。
又出家人有二種病。何謂為二?一者、懷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壞他發大乘心。
又大迦葉,謂沙門者,有四種沙門。何謂為四?
一者、形服沙門。
二者、威儀欺誑沙門。
三者、貪求名聞沙門。
四者、實行沙門。
何謂形服沙門?有一沙門,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鬚髮,執持應器。而便成就不淨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不善護身,慳嫉、懈怠,破戒為惡。是名形服沙門。何謂威儀欺誑沙門?
有一沙門,具足沙門身四威儀,行、立、坐、臥,一心安詳;斷諸美味,修四聖種;遠離眾會、出家憒鬧之眾;言語柔軟。行如是法皆為欺誑,不為善淨,而於空法有所見得;於無得法生恐畏心,如臨深想;於空論比丘生怨賊想。是名威儀欺誑沙門。
何謂名聞沙門?有一沙門,以現因緣而行持戒,欲令人知自力讀誦,欲令他人知為多聞;自力獨處在於閑靜,欲令人知為阿練若;少欲知足,行遠離行。但為人知,不以厭離,不為善寂、不為得道、不為沙門、婆羅門果,不為涅槃。是為名聞沙門。
復次迦葉,何謂實行沙門?
有一沙門,不貪身命,何況利養!
聞諸法空、無相、無願,心達隨順,如所說行。
不為涅槃而修梵行,何況三界!
尚不樂起空、無我見,何況我見、眾生、人見!
離依止法而求解脫一切煩惱;見一切諸法本來無垢,畢竟清淨,而自依止,亦不依他。
以正法身尚不見佛,何況形色!
以空遠離,尚不見法,何況貪著音聲言說!
以無為法尚不見僧,何況當見有和合眾!
而於諸法無所斷除,無所修行,不生生死,不著涅槃。
知一切法本來寂滅,不見有縛不求解脫。是名實行沙門。」
「如是!迦葉,汝等當習實行沙門法,莫為名字所壞。迦葉,譬如貧窮賤人假富貴名。於意云何?稱此名不?」
「不也,世尊!」「如是!迦葉,但名沙門、婆羅門,而無沙門、婆羅門實功德行,亦如貧人為名所壞。
譬如有人漂沒大水渴乏而死。」
「如是!迦葉,有諸沙門多讀誦經,而不能止貪、恚、癡渴,法水漂沒,煩惱渴死,墮諸惡道。譬如藥師持藥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療治。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雖有多聞,不止煩惱不能自利。
譬如有人服王貴藥,不能將適,為藥所害。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得好法藥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墮不淨中不可復著。如是多聞貪著利養,便不復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著金瓔珞。多聞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復如是。如長者子剪除爪甲,淨自洗浴塗赤栴檀,著新白衣頭著華鬘,中外相稱。
如是!迦葉,多聞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復如是。又大迦葉,四種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謂為四?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聞戒法皆能履行,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正命清淨,而是比丘說有我論,是初破戒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誦持戒律,隨所說行身見不滅,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眾生相而行慈心;聞一切法本來無生,心大驚怖,是名第三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頭陀見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善持戒者,無我、無我所,無作、無非作,無有所作亦無作者,無行、無非行,無色、無名,無相、無非相,無滅、無非滅,無取、無捨,無可取、無可棄;無眾生、無眾生名,無心、無心名,無世間、無非世間,無依止、無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憶想分別此戒,是名諸聖所持戒行,無漏不繫、不受三界,遠離一切諸依止法。」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者 無垢無所有 持戒無憍慢 亦無所依止
持戒無愚癡 亦無有諸縛 持戒無塵污 亦無有違失
持戒心善軟 畢竟常寂滅 遠離於一切 憶想之分別
解脫諸動念 是淨持佛戒 不貪惜身命 不用諸有生
修習於正行 安住正道中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無闇無所有
無我無彼想 已知見諸相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無此無彼岸 亦無有中間 於無此彼中 亦無有所著
無縛無諸漏 亦無有欺誑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為安住 真實淨持戒
雖行持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為上 遇戒求聖道
是名為真實 清淨持戒相 不以戒為最 亦不貴三昧
過此二事已 修習於智慧 空寂無所有 諸聖賢之性
是清淨持戒 諸佛所稱讚 心解脫身見 除滅我我所
信解於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聖戒 則為無有比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於淨智
已得淨智者 具足清淨戒
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百比丘聞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達,從坐起去。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禪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從坐起去。」
佛語迦葉:「是諸比丘皆增上慢,聞是清淨無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達。佛所說偈其義甚深。所以者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不厚種善根,惡知識所守,信解力少難得信受。」
「又大迦葉,是五百比丘,過去迦葉佛時為外道弟子,到迦葉佛所欲求長短。聞佛說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語!』以是善心,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忉利天終生閻浮提,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諸比丘深著諸見,聞說深法,不能信解、隨順通達。是諸比丘雖不通達,以聞深法因緣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惡道,當於現身得入涅槃。」
爾時佛語須菩提言:「汝往將是諸比丘來。」須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語,況須菩提耶?」
佛即化作二比丘,隨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諸比丘見已,問化比丘:「汝欲那去?」
答言:「我等欲去獨處修禪定樂。所以者何?佛所說法不能信解。」
諸比丘言:「長老!我等聞佛說法亦不信解,欲至獨處修禪定行。」
時化比丘語諸比丘言:「我等當離自高逆諍心,應求信解佛所說義。所以者何?無高無諍是沙門法。所說涅槃名為滅者為何所滅?是身之中有我滅耶?有人、有作、有受、有命而可滅耶?」
諸比丘言:「是身之中,無我、無人、無作、無受、無命而可滅者,但以貪欲、瞋、癡滅故名為涅槃。」
化比丘言:「汝等貪欲、瞋、癡,為是定相可滅盡耶?」
諸比丘言:「貪欲、瞋、癡不在於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離諸憶想是則不生。」
化比丘言:「是故汝等莫作憶想!若使汝等不起憶想分別法者,即於諸法無染、無離;無染、無離者,是名寂滅。所有戒品,亦不往來,亦不滅盡;定品、慧品、解脫品、解脫知見品,亦不往來,亦不滅盡。以是法故說為涅槃。是法皆空遠離亦不可取。汝等捨離是涅槃想,莫隨於想,莫隨非想;莫以想捨想,莫以想觀想。若以想捨想者,則為想所縛。汝等不應分別一切受想滅定,一切諸法無分別故。若有比丘滅諸受想得滅定者,則為滿足更無有上。」
化比丘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須菩提問諸比丘言:「汝等去至何所?今何從來?」
諸比丘言:「佛所說法,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又問:「誰為汝師?」
答言:「我師先來不生,亦無有滅。」
又問:「汝等從何聞法?」
答言:「無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從是聞法。」
又問:「云何聞法?」
答言:「不為縛故,不為解脫故。」
又問:「汝等習行何法?」
答言:「不為得故,不為斷故。」
又問:「誰調伏汝?」
答言:「身無定相,心無所行,是調伏我。」
又問:「何行心得解脫?」
答言:「不斷無明不生明故。」
又問:「汝等為誰弟子?」
答言:「無得、無知者,是彼弟子。」
又問:「汝等已得,幾何當入涅槃?」
答言:「猶如如來所化入涅槃者,我等當入。」
又問:「汝等已得己利耶?」
答言:「自利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所作已辦耶?」
答言:「所作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修梵行耶?」
答言:「於三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又問:「汝等煩惱盡耶?」
答言:「一切諸法畢竟無盡相故。」
又問:「汝等破魔耶?」
答言:「陰魔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奉如來耶?」
答言:「不以身心故。」
又問:「汝等住福田耶?」
答言:「無有住故。」
又問:「汝等斷於生死往來耶?」
答言:「無常無斷故。」
又問:「汝等隨法行耶?」
答言:「無礙解脫故。」
又問:「汝等究竟當生何所?」
答言:「隨於如來化人所至。」
須菩提問諸比丘,時有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普明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當云何住?當云何學?」
佛言:「菩薩學是經所說皆無定相,而不可取亦不可著。隨是行者有大利益。普明,譬如有乘杯船欲渡恆河,以何精進乘此船渡?」
答言:「世尊!以大精進乃可得渡。所以者何?恐中壞故。」佛告普明:「菩薩亦爾,欲修佛法當勤精進倍復過是。所以者何?是身無常無有決定壞敗之相,不得久住終歸磨滅,未得法利恐中壞故。我在大流,為度眾生斷於四流故,當習法船、乘此法船,往來生死,度脫眾生。
云何菩薩所習法船?
謂平等心,一切眾生為船因緣;
習無量福,以為牢厚清淨戒板;
行施及果以為莊嚴;
淨心佛道為諸材木;
一切福德以為具足;
堅固繫縛忍辱、柔軟、憶念為釘;
諸菩提分堅強精進,最上妙善法林中出;
不可思議無量禪定,福德業成,善寂調心以為師匠;
畢竟不壞大悲所攝,以四攝法廣度致遠;
以智慧力防諸怨賊;善方便力種種合集,
四大梵行以為端嚴;四正念處為金樓觀;
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為疾風;
五根善察離諸曲惡;
五力強浮,七覺覺悟能破魔賊;
入八真正道隨意到岸離外道濟;
止為調御觀為利益不著二邊,
有因緣法,以為安隱。大乘廣博無盡辯才,廣布名聞能濟十方一切眾生,而自唱言:『來上法船!從安隱道至於涅槃。度身見岸至佛道岸離一切見。』如是!普明,菩薩摩訶薩應當修習如是法船。以是法船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脫漂沒長流眾生。
又告普明,復有法行能令菩薩疾得成佛。
謂諸所行真實不虛,厚習善法深心清淨,不捨精進樂欲近明,
修習一切諸善根故;常正憶念樂善法故;多聞無厭具足慧故;
破壞憍慢增益智故;除滅戲論具福德故;樂住獨處身心離故;
不處憒鬧離惡人故;深求於法依第一義故;求於智慧通達實相故;
求於真諦得不壞法故;求於空法所行正故;求於遠離得寂滅故。
如是!普明,是為菩薩疾成佛道。」說是經時,普明菩薩、大迦葉等諸天、阿脩羅及世間人,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普明菩薩會普明菩薩會終    


No Response to "大寶積經 普明菩薩會"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