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譯版集結 part 2/3
1.中阿含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
(一六)中阿含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伽藍園,與大比丘眾俱,至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攝和林中。
爾時,羇舍子伽藍人聞沙門瞿曇釋種子捨釋宗族,出家學道,遊伽藍園,與大比丘眾俱,來至此羇舍子,住羇舍子村北尸攝和林中。彼沙門瞿曇有大名稱,周聞十方,沙門瞿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
彼於此世,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若說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尊重禮拜,供養承事者,快得善利。我等應共往見沙門瞿曇,禮事供養。
羇舍子伽藍人聞已,各與等類眷屬相隨從羇舍子出,北行至尸攝和林,欲見世尊禮事供養。往詣佛已,彼伽藍人或稽首佛足,卻坐一面;或問訊佛,卻坐一面;或叉手向佛,卻坐一面;或遙見佛已,默然而坐。
彼時,伽藍人各坐已定,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時,伽藍人,佛為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各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世尊曰:「瞿曇!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但自稱歎己所知見,而呰毀他所知所見。瞿曇!復有一沙門梵志來詣伽藍,亦自稱歎己所知見,而呰毀他所知所見。瞿曇!我等聞已,便生疑惑:『此沙門梵志何者為實,何者為虛?』」
世尊告曰:「伽藍!汝等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猶豫。伽藍!汝等自無淨智,為有後世,為無後世?伽藍!汝等亦無淨智,所作有罪,所作無罪?伽藍!當知諸業有三,因習本有。云何為三?伽藍!謂貪是諸業,因習本有。伽藍!恚及癡是諸業,因習本有。
伽藍!貪者為貪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婬,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伽藍!恚者為恚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婬,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伽藍!癡者為癡所覆,心無厭足,或殺生,或不與取,或行邪婬,或知已妄言,或復飲酒。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虫*昆]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之乃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歡喜無吝,不望其報,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非梵行,斷非梵行,勤修梵行,精勤妙行,清淨無穢,離欲斷婬,彼於非梵行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兩舌,斷兩舌,行不兩舌,不破壞他,不聞此語彼,欲破壞此,不聞彼語此,欲破壞彼,離者欲合,合者歡喜,不作群黨,不樂群黨,不稱群黨,彼於兩舌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麤言,斷麤言,若有所言,辭氣麤獷,惡聲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入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說如是言,彼於麤言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綺語,斷綺語,時說、真說、法說、義說、止息說,樂止息說,事順時得宜,善教善訶,彼於綺語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貪伺,斷貪伺,心不懷諍,見他財物諸生活具,不起貪伺,
欲令我得,彼於貪伺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恚,斷恚,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虫*昆]虫,彼於嫉恚淨除其心。
伽藍!多聞聖弟子離邪見,斷邪見,行於正見而不顛倒,如是見,如是說,有施有齋,
亦有咒說,有善惡業報,有此世彼世,有父有母;世有真人往至善處、善去、善向,
此世彼世,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彼於邪見淨除其心。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成就身淨業,成就口、意淨業,離恚離諍,除去睡眠,
無調、貢高,斷疑、度慢,正念正智,無有愚癡,彼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便得四安隱住處。云何為四?有此世彼世,有善惡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業,受持具足,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生天上。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
復次,伽藍!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如是我於現法中,非以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
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復次,伽藍!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如是,伽藍!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住處。」
伽藍白世尊曰:「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得四安隱住處。
云何為四?有此世彼世,有善惡業報,我得此正見相應業,受持具足,身壞命終,必至善處,乃至天上。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一安隱住處。復次,瞿曇!若無此世彼世,無善惡業報,我於現法中,非以此故為他所毀,但為正智所稱譽,精進人、正見人說其有。
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二安隱住處。
復次,瞿曇!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念惡。所以者何?自不作惡,苦何由生?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三安隱住處。
復次,瞿曇!若有所作,必不作惡,我不犯世怖與不怖,常當慈愍一切世間,我心不與眾生共諍,無濁歡悅。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第四安隱住處。
如是,瞿曇!多聞聖弟子心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是謂得四安隱住處。瞿曇!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等盡自歸佛、法及比丘眾,唯願世尊受我等為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一切伽藍人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伽藍經第六竟(一千九百八十七字)
2. 巴利藏《增支部.三集.65經》元亨寺 譯本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行拘薩羅[國],入於名為羈舍子之伽藍族邑。
伽藍族羈舍子等聞:沙門瞿曇是釋迦子,從釋迦出家至羈舍子;又,彼尊瞿曇有美好稱讚之聲揚,謂:彼世尊是應供,正自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者,無上士,天人師,覺者。;彼對此眾人及天,魔,梵天,沙門,婆羅門,國王,庶民,有情,能自了知,證已而教說者。彼宣示初善,中善,[後]善,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潔白之法。能遇如是之阿羅漢者,是幸甚。
其時,羈舍子伽藍眾即謁世尊之處。謁已,一類之人即問訊世尊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與世尊互相慶慰,致歡迎,感銘之交談已,坐於一面;一類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白出名姓後坐於一面;一類人則默然坐於一面。
坐於一面之羈舍子伽藍眾白世尊言: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眾來至羈舍子,彼等只述示自說。相反者,對於他說則予駁斥,輕蔑,卑視,拋擲。
“大德!複有他類沙門,婆羅門來至羈舍子,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說。相反者,對於他說則予駁斥,輕蔑,卑視,拋擲。
“大德!對彼等,我等有惑,有疑--於此等沙門,婆羅門諸氏中,誰語真實?誰語虛偽?”
“伽藍眾!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伽藍眾!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與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基於尋思者;勿信基於理趣者;勿信熟慮於因相者;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等之師,亦勿予信之。”
“伽藍眾!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
“則伽藍眾!汝等於時應斷[彼]。”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起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伽藍眾!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取不予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亦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起於人內心之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伽藍眾!此有嗔心之人是為嗔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取不予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亦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起於人內心之愚癡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伽藍眾!此有愚癡心之人是為愚癡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取不予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亦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伽藍眾!汝等何思惟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不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有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或智者之所稱讚者耶?”
“大德!是智者之所訶毀者。”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無益與苦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無益與苦,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伽藍眾!是故,我語:‘伽藍眾!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因其與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是基於尋思者;勿信是基於理趣者;勿信是熟慮因相者;勿信是與審思,忍許之見[相合];[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等之師,亦勿予信。’
“伽藍眾!若汝等惟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
“則伽藍眾!汝等於時應斷[彼]。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伽藍眾!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因其與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是基於尋思者;勿信是基於理趣者;勿信是熟慮因相者;勿信是與審思,忍許之見[相合];[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等之師,亦勿予信。’
“伽藍眾!若汝等惟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即能引來益與樂’
“即伽藍眾!其時應具足而住之。”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起於人內心之無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伽藍眾!此無貪之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捕,不殺有命者,不取不予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誑,亦勸他如是作,此即與彼以長夜之益與樂。”
“大德!唯然!”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起於人內心之無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伽藍眾!此無嗔人是不為嗔所蔽,心不為捕,不殺有命者,不取不予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誑,亦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起於人內心之無癡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伽藍眾!此無癡之人是不為愚癡所蔽,心不為捕,不殺有命者,不取不予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誑,亦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伽藍眾!汝等如何思惟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耶?”
“大德!是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無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或智者之所稱讚者耶?”
“大德!是智者之所稱讚者。”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益與樂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執取即能引益與樂,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伽藍眾!是故,我語:‘伽藍眾!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勿信因其與藏[經]之教[相合]之說;勿信是基於尋思者;勿信是基於理趣者;勿信是熟慮因相者;勿信是與審思,忍許之見[相合];[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雖說[此]沙門是我等之師,亦勿予信。’
“伽藍眾!若汝等共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即可引來益與樂’
“則伽藍眾!其時應具足而住。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伽藍眾!彼聖弟子即如是離貪,離嗔,不愚癡,以正知,正念。
“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于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與慈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遍滿而住。
“與悲俱行之心遍滿于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與悲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遍滿而住。
“與喜俱行之心遍滿于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與喜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遍滿而住。
“與舍俱行之心遍滿于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遍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與舍俱行之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遍滿而住。”
“伽藍眾!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即有是處:我身壞,死後,當生於善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
“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即我將於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
“又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之觸?即彼等所得之第三慰安。
“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見己之清淨。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伽藍眾!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世尊!此即如是。善逝!此即如是。
“大德!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四種慰安。
“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即有是處:我身壞,死後,當生於善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
“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即我將於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
“又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之觸?即彼等所得之第三慰安。
“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見己之清淨。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大德!彼聖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大德!奇哉!大德!奇哉!
“大德!譬如令伏者得起,令覆者得發,如示迷者以道,如暗中持來燈火有眼者得見諸色,正如是。世尊瞿曇以種種方法開示法。
“大德!我等皈依世尊,法,又(皈依)比丘僧伽。大德!請世尊存念:我等從今日起終生皈依為優婆塞。”
3. 巴利藏《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文言譯版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取自南傳巴厘經藏《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三集 65經》
《卡拉瑪經》,此經記述了佛陀對卡拉瑪人的一番教誨。
當時,卡拉瑪人因不知如何抉擇各位宗教師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請示於佛。事實上,這不僅是卡拉瑪人所困惑的,也是人們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都會面臨的問題。即使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有了眾多的查詢工具,有了一生難以讀盡的典籍資料,仍無法保證,在面臨抉擇時,作出百分百的正確判斷。
那麼,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卡拉瑪人彷徨著,無法決定接受什麼教義時,佛陀針對這一問題宣說了《卡拉瑪經》,告訴迷茫的他們,也告訴同樣迷茫的我們: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以免成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識奴隸。
為此,佛陀總結了十項準則:
一、不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十、不因為他是導師、大師,就信以為真。
《卡拉瑪經》突顯了佛教求真、求實、求證的根本精神,有別於其它很多宗教單純的以信為本。上述十點,更是震聾發聵的醒世之言。
在南傳佛教地區,《卡拉瑪經》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典,深受廣大信眾,尤其是知識階層的尊重與推崇。
經 文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行拘薩羅國,入於名為克薩普塔之卡拉瑪族邑。克薩普塔卡拉瑪人聞:沙門尊喬達摩是釋迦子,從釋迦出家至克薩普塔,又,彼尊喬達摩有美好稱讚之聲揚,謂:彼世尊亦即是阿羅漢,等正覺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能遇阿羅漢是幸其甚。——其時,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即詣世尊之處。詣已,一類之人即問訊世尊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於世尊互相慶慰;致歡迎,感銘之交談已,一類人即向世尊伸手合掌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白出名姓後坐於一面;一類人即默然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克薩普塔之卡拉瑪人白世尊言:
[大德!有沙門、婆羅門眾來至克薩普塔邑,彼等之述示自說,相反者,對於他說則予駁斥、輕蔑、卑視、拋擲。大德!複有他類沙門、婆羅門來至克薩普塔,彼等即皆只述示自說,相反者,對他說則於駁斥、輕蔑、卑視、拋擲。大德!對彼等,我等有惑,有疑於此等沙門、婆羅門諸氏中,誰語真實?誰語虛妄?]
[卡拉瑪人!汝等所惑是當然,所疑是當然,有惑之處,定會起疑。
[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於尋思者;⑥勿信基於理趣者;⑦勿信熟慮於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貪心之人是為貪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嗔心之人是為嗔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愚癡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無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有愚癡之人是為愚癡所蔽、心為所捕、殺有命者、與他之妻通、語虛誑,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無益、苦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不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有罪。]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無益與苦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無益與苦,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於尋思者;⑥勿信基於理趣者;⑦勿信熟慮於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不善,此法是有罪,此法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無益與苦--則卡拉瑪人!汝等於時應斷(彼)!”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於尋思者;⑥勿信基於理趣者;⑦勿信熟慮於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貪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貪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嗔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為貪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起於人內心之無癡是為益耶?或為無益耶?]
[大德!為益。]
[複次,卡拉瑪人!此無嗔人是不為癡所蔽、心不為所捕、不殺有命者、不與他之妻通、不語虛妄,已勸他如是作,此是與彼長夜之益與樂耶?]
[大德!唯然!]
[卡拉瑪人!汝等如何思維耶?此等之法是善耶?或不善?]
[大德!是善。]
[有罪耶?或無罪耶?]
[大德!是無罪。]
[是智者之所訶毀者耶?或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耶?]
[大德!是智者之所稱讚者。]
[若圓滿執取為能引益與樂耶?或不耶?]
[大德!圓滿之執取,即能引益與樂,對此我等之所說是如是。]
[卡拉瑪人!是故,我語:“卡拉瑪人!汝等①勿信風說;②勿信傳說;③勿信臆說;④勿信于藏經之教相合之說;⑤勿信基於尋思者;⑥勿信基於理趣者;⑦勿信熟慮於因相者;⑧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⑨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⑩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卡拉瑪人!若汝等只自覺--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之所稱讚者。若將此法圓滿、執取之即能引來益與樂--則卡拉瑪人!其時應具足而住之。”如是語者是緣此而說。]
[卡拉瑪人!彼聖弟子即如是離貪、離瞋,不愚癡。以正知、正念、以與慈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與悲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與喜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與舍俱行之心徧滿一方世界,第二、第三、第四方亦同。如是橫徧於上下一切處,於一切世界,廣大、無量、無怨、無惱害之心、徧滿而住。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四慰安。
[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耶?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清淨,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
[卡拉瑪人!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世尊!此即如是!善逝!此即如是!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四慰安。若有後世,若有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既有是處,我身壞、死後得趣天世,此即彼所得之第一慰安。若又無後世,若無善作惡作業之異熟果,則我將與此現法,以無怨、無貪、無苦、有樂來護自己,此即彼所得之第二慰安。若作惡之人有惡報,則我將不對任何人懷惡意,不造惡業之人,何有苦之觸?此即彼所得之第三慰安。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則現在於二者我已見已知清淨,此即彼所得之第四慰安。大德!彼勝弟子如是心無怨憎,如是心無貪欲、如是心無雜染,如是心淨,彼於現法得此四種慰安。
[奇哉!尊者喬達摩!偉哉!尊者喬達摩!恰如倒者使起,如覆蓋者使露現,如迷者教以道,如闇中持來油燈,使有眼者見諸色,尊者瞿曇以種種法門說示。
[大德!我等今皈依世尊、法、又皈依比丘僧伽,大德!請世尊存念於我等自今日起終生皈依為優婆賽。]
No Response to "《卡拉瑪經 Kalama Sutta 》譯版集結 part 2/3"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