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卓仁波切1992 年 對於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圓寂的訪問
堪卓仁波切1992 年 對於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圓寂的訪問
|
噶瑪林巴取藏 〈喚醒癡夢〉 三種中文譯本(含藏文)
[譯本1]
《 喚醒癡夢/吉美林巴》
嗚呼!!
悲喚具緣善男子
莫為無明愚痴所制縛
奮發精進立刻即起身
自無始來直至於今日
因無明故已昏睡足矣
現莫再睡三門勵行善
生老病死之苦豈不知
即使今日亦無常有機
精進修持之時刻已至
僅此一回修永樂時機
非為住於懈怠之時刻
意念死請修行臻圓滿
壽命無暇死緣難思議
屆時若末獲無懼把握
士夫若汝活著有何用
諸法無我、空性、離戲論
視為幻景、陽焰、夢、影像
如尋香城、空谷回響般
水月、水泡、光影、幻化等
猶如所知之十種幻喻
輪涅諸法如是請了知
一切法之自性乃無生
無住、無滅、無來亦
無去無緣、無相、且超越言思
証悟此意之時機已屆
頂禮上師、
頂禮本尊
頂禮空行
註解
收錄於 慧光集_卷28_開顯遍智妙道 中
---
[譯本2]
◎喚醒愚痴 出自 原動力出版社 蓮師七句祈請文(藏咒精選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R5v-7--nU
悲懷呼喚具緣善弟子
切莫被無明愚痴鎖住
奮發精進心立刻清醒
無始以來直至於今日
受控無明昏睡已足夠
現莫再沉睡三門立即勵行善
生老病死的痛苦你不知道嗎
即使是今日亦無不無常之機
於修行奮發精進心之時已至
僅此一回修持究竟安樂之時機
已非散漫放逸之時刻
思及死亡謹至心懇切以修行圓滿
壽命無待人死因卻甚多
屆時若不得無懼之把握
具緣之子汝活著有何用
一切法皆無我 空性 離戲
試如魔術 空花 夢 影子
及食香鬼之幻城 空谷之迴響般來行持
水月 水泡 幻覺等
如同無常十譬喻
輪涅一切法汝當如此瞭解
一切法本然無生
無住 無滅 無來 無去
無相 無分別 超越言思
如此真意吾等需瞭解之時已至
頂禮上師 頂禮本尊 頂禮空行
註:勝法寂忿意自解脫--
此文為空行母藏,巖取大師噶瑪林巴(Karma Lingpa)取出的法,為前行法之一,對生起出離心、提醒自他修行,調伏自心依此行者甚殊勝。
--
[譯本3]
“喚醒痴眠”
ཀྱེ་མ་ཀྱི་ཧུད་སྐལ་ལྡན་རིགས་ཀྱི་བུ་་མ་རིག་དབང་དབང་མ་་་་་
悲哉具緣之善者 莫為無明痴制縛
བརྩོན་འགྲུས་ངར་བསྐྱེད་ད་ལྟ་ཡར་ལོངས་་་ཐོག་ཐོག་མེད་དུས་ད་ལ་ཐུག་་་་
發大精進即刻起 從無始來至今日
མ་རིག་དབང་གིས་ཉལ་ཡུན་དེས་ཆོག་གི་ད་ནི་མ་ཉལ་སྒོ་་་་་
因無明故睡足矣 現莫再眠勵行善
སྐྱེ་རྒ་ན་འཆིའི་སྡུག་བསྔལ་མི་ཤེས་སམ་་རིང་ཙམ་ཡང་རྟག་པའི་མེད་་
生老病死豈不知 今日亦無恆常機
བསྒྲུབ་ལ་བརྩོན་འགྲུས་བསྐྱེད་པའི་དུས་ལ་བབས་་ད་རེས་གཅིག་པུ་གཏན་སྒྲུབ་་་་་
精進修持時已臨 獲得永樂僅一回
སྙོམས་ལས་ངང་ལ་སྡོད་པའི་དུས་མ་ཡིན་་སོམས་ལ་སྒྲུབ་པ་མཐའ་སྐྱོལ་་
非住懈怠之時刻 念死修持臻究竟
ཚེ་ལ་ལོང་མེད་འཆི་རྐྱེན་བསམ་མི་་་་དེ་ཚེ་མི་གདེང་ཞིག་་་་་
死緣難思壽無常 無懼把握若未獲
སྐྱེས་བུ་ཁྱོད་ཉིད་གསོན་པས་ཅི་ཞིག་་་་ཆོས་རྣམས་བདག་སྟོང་ཞིང་་་་་
士夫汝活有我用 諸法無我空離戲
སྒྱུ་མ་སྨིག་རྒྱུ་རྨི་ལམ་གཟུགས་བརྙན་་་་དྲི་ཟའི་གྲོང་ཁྱེར་ཆ་ལྟ་བུར་་་。
幻化陽城梵影像 乾達婆城迴音響
ཆུ་ཟླ་ཆུ་བུར་མིག་ཡོར་སྤྲུལ་པ་་་་ཤེས་བྱ་སྒྱུ་དཔེ་བཅུ་་་་་
水月光影漚化等 所知十種幻喻般
འཁོར་འདས་ཆོས་རྣམས་ཁྱོད་ཀྱིས་ཤེས་གྱིས་་ཆོས་རྣམས་རང་བཞིན་སྐྱེ་བ་་་་
輪涅諸法汝應知 萬法自性乃無生
གནས་མེད་འགག་མེད་འགྲོ་འོང་མེད་་་་དམིགས་མེད་མཚན་མ་ཅིང་བསམ་་་་
無住無滅無來去 無緣無相離言思
དོན་དེ་རྟོགས་པར་བྱ་བའི་ལ་བབས་
當義當曉時已至
ན་མོ་གུ་རུ་བྷྱཿན་མོ་དྷེ་ཝ་བྷྱཿམོ་ཌཱཀྐི་
那摩葛瓦唄!那摩札格呢唄!
---
其他資源:
喚醒癡夢 @ 圖登諾布仁波切格言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log.xuite.net/piano0076334/good/43486054-%E5%96%9A%E9%86%92%E7%99%A1%E5%A4%A2
---
草本註:
圖登諾布言:「《喚醒痴夢》...它出自《中陰聞解脫》法門。。。且《喚醒痴夢》內容極為精要,是故一些上師把它加在此處(前行日課之前)」。原動力介紹中亦云:「其中〈喚醒愚癡〉一曲乃由空行母所藏,巖取大師噶瑪林巴取出的法,對現世時空的行者用以調伏自心具有極大的利益。」
《大乘無上續論》頌文 彌勒菩薩造 堪布益西彭措譯
《大乘無上續論》頌文 彌勒菩薩造 堪布益西彭措譯
舊譯:《究竟一乘寶性論》 收於 CBETA T31 No. 1611
《大乘無上續論》頌文 彌勒菩薩造
堪布益西彭措譯
梵語云:摩訶衍那俄達Ra丹紮西紮
藏語云:特巴欽波吉喇嘛丹珠
漢語云:《大乘無上續論》頂禮一切佛菩薩!
緣起品
1. 佛法僧及如來藏,菩提功德與事業,論體一切攝略說,如是七種金剛處。
2. 應知七種相次第,依照總持自在王,經序有三餘四處,菩薩如來差別分。
3. 從佛有法從法僧,從僧獲得藏智界,終獲智慧勝菩提,力等具利眾生業。
4. 誰無初中後三際,寂靜自覺而證知,既已覺悟令他覺,宣說無畏常恒道,
5. 執勝智悲劍金剛,割截一切苦苗芽,摧諸見林疑慮牆,如是佛陀我敬禮。
6. 無為法體任運成,不依他緣而證知,具有圓滿智悲力,具足二利唯佛陀。
7. 非初非中非後際,自性故是無為體;寂靜法身自性故,應知稱為任運成;
8. 唯以各別自證故,不依他緣而證知;證此三相故為智;宣說道故為大悲;
9. 依于智慧及大悲,斷除苦惑故為力;以初三者成自利;末後三者成他利。
10. 非無非有非有無,亦非非有非無邊,不可思量離言語,各別自證及寂滅,
11. 無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緣境,貪欲嗔恚愚癡暗,如是法日我敬禮。
12. 不思不二無分別,清淨顯現對治故,何法依何離貪欲,具二諦相是為法。
13. 遠離貪欲自性者,滅道二諦所攝取,如其次第彼等亦,應以三三功德知。
14. 不思量故無言故,聖者自證故不思,寂故不二無分別,淨等三者猶如日。
15.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見煩惱本無實,真實證悟諸有情,無我真實際寂靜,
16. 見眾如來常隨逐,具有無障淨智者,見眾清淨遍無量,如是具慧我敬禮。
17. 如所盡所各別證,智慧見者清淨故,具慧不退之僧眾,定具無上之功德。
18. 眾生寂滅之法性,證悟故為如所性,彼亦本來清淨故,煩惱本來消盡故。
19. 所知究竟證悟心,現見一切有情眾,具有遍知法性者,是故具有盡所性。
20. 如是證悟之彼者,依於各別自證見,無垢法界無著礙,是故彼等為清淨。
21. 智慧見者清淨故,佛陀智慧無上故,不退轉眾之聖者,是諸有情皈依處。
22. 由說佛法僧功德,依照三乘三供養,不同信解六種人,是故安立三皈依。
23. 可舍棄故虛妄故,無故具有怖畏故,二種法及聖者眾,非為究竟皈依處。
24. 了義之中諸有情,皈依唯一是佛陀,能仁法性之身故,亦彼僧之究竟故。
25. 少出現故無垢故,具勢力故世嚴故,殊勝故及不變故,以此六因稱勝寶。
26. 真如有垢及無垢,無垢佛德佛事業,從彼生起三寶善,證悟勝義諸佛境。
27. 如是三寶此種性,遍知諸佛妙境界,彼亦四相依次第,以四根據不思議。
28. 清淨而具雜染故,無而雜染而淨故,法不離而不現故,任運而無分別故。
29. 所覺以及覺悟體,覺悟支及覺他故,依次所覺為淨因,其餘三者為淨緣。
《大乘無上續論》緣起品終
30.
如來藏品第一
31. 佛陀法身能現故,真如無有差別故,具種性故諸有情,恒時具有如來藏。
32. 佛智入諸有情故,自性無垢彼無二,佛性假立彼果故,說眾皆具如來藏。
33. 本體因果業相應,行及分位遍行義,常恒不變德無別,是說勝義界密意。
34. 如淨寶珠虛空水,自性恒時無雜染,信法以及增上慧,三昧大悲而出生。
35. 自在勢力及不變,滋潤本體自性故,彼等寶空水功德,是為相似對應法。
36. 於法嗔恨及我見,怖畏輪回之痛苦,舍離利樂眾生事,是為四種障礙性。
37. 大欲有情及外道,聲聞以及辟支佛,增上信等四種法,應知是為能淨因。
38. 信解勝乘為種子,般若為母生佛法,禪樂胎處悲乳母,具足彼等誕佛子。
39. 淨我大樂及恒常,功德波羅蜜多果,厭離輪回求涅槃,欲願彼等之作業。
40. 彼等果者若總攝,以於法身四顛倒,不淨無我苦無常,相反對治而獲得。
41. 法身自性清淨故,及斷習氣故為淨;我與無我諸戲論,寂滅之故為聖我;
42. 彼意生身及其因,舍離故為大安樂;三有輪回及涅槃,證悟平等故為常。
43. 智慧斷除我愛執,悲憫眾生不住寂,智悲菩提方便力,聖者不住有寂邊。
44. 倘若無有佛種性,不能厭離輪回苦,及不希求於涅槃,亦無希欲之願心。
45. 於彼輪回及涅槃,觀見苦樂之功過,此依具有種性有,何故於無種性無。
46. 猶如大海器寶水,無量功德無盡處,具有無別功德性,是故猶如酥油燈。
47. 法身以及如來智,大悲之因蘊涵故,如以具有器寶水,是故宣說如大海。
48. 神通智慧及漏盡,於彼真如體無別,猶如燈之明暖色,故與無垢界相似。
49. 依於凡夫及聖人,佛陀真如分類行,見真實者於眾生,宣說如此如來藏。
50. 一切凡夫心顛倒,已見真實異於彼,如來如實不顛倒,遠離一切諸戲論。
51. 不淨以及不淨淨,極為圓滿清淨者,如是次第而宣說,凡夫菩薩與如來。
52. 於彼本體等諸義,以六所攝之法界,彼者於三分位中,以三異名而宣說。
53. 猶如具無分別性,虛空遍行於一切,心之自性無垢界,如是遍行於一切。
54. 共相法性能周遍,過失功德究竟位,猶如虛空能周遍,下中上等色相器。
55. 具有過失客塵故,具有功德自性故,本初如是後亦爾,真如法性無變易。
56. 猶如虛空遍一切,由體細故塵不染,如是佛性遍眾生,一切煩惱亦不染。
57. 猶如器界一切法,依於虛空而生滅,如是有情之諸根,依無為界而生滅。
58. 猶如虛空以諸火,往昔何時未曾燒,如是佛性死病老,諸火亦複不能燒。
59. 地者依于水而住,水則依於風而住,風複依於虛空住,虛空不依地等住。
60. 如是一切蘊界處,住於業及煩惱中,此等行業及煩惱,住於非理作意中,
61. 此等非理作意者,住於心之清淨中,心之自性諸法者,不住彼等諸法中。
62. 知蘊處界猶如地,有情業惑猶如水,非理作意猶如風,淨心如空無基住。
63. 非理作意分別者,住於心之自性中,依於非理之作意,生起諸業及煩惱,
64. 依于業及煩惱水,生起有漏蘊處界,空中器界成壞般,如是有情生而滅。
65. 心之自性如虛空,無因以及無有緣,無有和合及無生,無滅亦無安住相。
66. 心之自性為光明,猶如虛空無轉變,妄念所生諸貪等,客塵諸垢不能染。
67. 依于業及惑水等,不能令彼新生起,以死病老猛烈火,亦複不能焚燒彼。
68. 劫末地獄普通火,三者依次而對應,死病老之三種火,應知彼等相似法。
69. 菩薩如實知佛性,解脫生老病死等,離生等貧由證因,悲憫眾生示生死。
70. 死病老之諸痛苦,聖者悉皆永滅盡,依於煩惱業力生,彼者無彼故無生。
71. 如實真實已見故,雖於生等已超離,然以大悲之自性,示現生死老病等。
72. 諸佛意子已證悟,不變法界真如性,無明令盲諸眾生,見現生等誠稀有。
73. 若得聖者之境界,凡夫境界中顯現,是故眾生之至親,善巧以及悲殊勝。
74. 彼者超越諸世間,依然安住於世間,為利世間現世間,世間障垢無染汙。
75. 猶如蓮花出於水,不為彼水所染汙,如是佛子生世間,不為世間法所染。
76. 行持利他之事業,智慧恒如火熾燃,寂滅靜慮之等持,恒時入此定境中。
77. 以宿善願推動力,及離一切分別故,為令成熟諸有情,十地菩薩無勤作。
78. 說法以及現色身,利行及與諸威儀,何者以何如何調,此者如是皆通達。
79. 如是對於虛空際,無邊有情恒時中,具慧任運無障礙,真實廣行利生業。
80. 菩提薩埵後得時,事業相與諸善逝,真實救度諸有情,於此世間視平等。
81. 然如大地與微塵,亦如大海牛跡水,彼等差別極懸殊,佛與菩薩亦如是。
82. 不變性具無盡法,眾皈無後際究竟,此常不二無分別,無滅法性非作故。
83. 清淨法界無有生,無死無病亦無老,依次常故堅固故,寂滅故與不變故。
84. 佛性依於意生身,無生其性恒常故;依於不可思議死,無死其性堅固故;
85. 依於無明習氣病,無害其性寂滅故;依於無漏之行業,無老其性不變故。
86. 當知以二複二句,亦複具有二二句,依次無為法界中,具有恆常堅固等。
87. 具有無盡功德故,如如不變常恒義;如同輪回無邊故,皈依自性堅固義;
88. 無分別智自性故,無二法性寂滅義;具非造作功德故,自性不滅不變義。
89. 法身如來及聖諦,涅槃如光不離日,如是功德無二故,除佛之外無涅槃。
90. 總之無漏法界中,依於四種義差別,當知四種相應名,稱為法身如來等。
91. 佛陀諸法不相離,及彼佛性如是得,不妄不欺之法性,本來自性寂滅性。
92. 遍知一切現菩提,已斷障垢及習氣,如來以及涅槃者,於勝義中無二性。
93. 一切諸相無數量,無思無垢之功德,無別體相即解脫,解脫彼者為如來。
94. 譬如種種繪畫師,各自善巧各不同,某師了知能繪分,此分餘人不知曉,
95. 此後於此由諸師,我之形貌當共繪,具權國王於彼等,下諭布絹賜與彼,
96. 從彼聽聞此事已,著手繪畫國王像,繪畫王像畫師中,若有一人去他方,
97. 由於彼人遠行去,缺少彼者一人故,圓滿王像遂不成。此喻此處如是知,
98. 所言彼等畫師者,佈施持戒忍辱等,具有殊勝諸方便,空性即說圓身像。
99. 般若以及智解脫,光明照耀及清淨,無二是故如光明,光芒日輪無二般。
100. 是故乃至未得佛,真實涅槃不可得,如舍光明及光芒,日輪永時不可見。
101. 如是已說如來藏,十種意義而安立,今說煩惱所纏藏,當以九喻而了知。
102. 萎花中佛蜂中蜜,皮殼中果糞中金,地中寶藏果中芽,破衣之中寶佛像,
103. 貧賤醜女腹中王,焦泥模中妙寶像,客塵煩惱所障覆,眾生如是佛性住。
104. 障垢猶如萎蓮花,蜜蜂皮殼及糞穢,地蘊果皮破壞衣,苦逼醜女黑泥模。
105. 無垢佛性如佛身,蜂蜜果實及黃金,寶藏胚芽寶佛像,四洲聖王妙寶像。
106. 譬如萎敗蓮花中,安住相好莊嚴佛,具淨天眼人見已,去除花葉顯佛身。
107. 如是善逝佛眼見,阿鼻亦遍如來藏,無礙大悲於輪回,常住令眾解脫障。
108. 猶如萎敗蓮花中,安住善逝佛陀身,無垢天眼見此已,去除凋殘敗壞葉。
109. 如是眾生貪嗔等,煩惱纏中住佛性,大悲能仁見此已,善作摧毀障垢業。
110. 譬如上妙美味蜜,為諸群蜂所圍繞,須者見已設方便,驅散群蜂而取蜜。
111. 大仙一切智眼見,猶如蜂蜜之佛性,彼之障垢如蜜蜂,善作徹底斷除業。
112. 譬如蜜為百千萬,蜜蜂障覆須求人,驅散彼等諸群蜂,隨意而作蜂蜜事。
113. 如是眾生所具有,無漏智慧如蜂蜜,善巧摧毀如蜂惑,智者佛陀如丈夫。
114. 譬如具殼之果實,眾人不能得受用,凡欲食用果實者,去除皮殼取果實。
115. 如是眾生所具有,佛性為諸惑垢雜,乃至未脫煩惱垢,三有不能作佛事。
116. 譬如稻穀麥等糧,果未脫殼具芒者,倘若果實未善治,眾人不能享美味。
117. 如是眾具法自在,未離煩惱之佛身,於為煩惱所逼眾,不能賜予法喜味。
118. 譬如有人行路時,黃金遺失糞穢中,具有不壞之黃金,于彼安住百千年。
119. 具淨天眼見金已,以語告示餘人言,此中現有真金在,汝當還淨起金用。
120. 如是能仁分明見,陷溺煩惱糞穢中,眾生功德欲令淨,於諸眾生澍法雨。
121. 譬如腐爛糞穢中,墜入黃金天眼見,為令清淨勝美金,認真顯示於他人。
122. 如是佛陀已明見,煩惱不淨大糞中,墮入有情圓覺寶,令淨於眾說聖法。
123. 譬如貧人家地下,具有無盡珍寶藏,主人于此無所知,寶藏不言我在此。
124. 如是意中珍寶藏,不增不減淨法性,由未證故諸眾生,恒時備受貧乏苦。
125. 譬如貧家地層下,已有寶藏對主人,寶藏不言我在此,主人不知有寶藏。
126. 如是意家法藏住,一切眾生如窮人,為令彼等獲此故,大仙真實降世間。
127. 譬如鬱多羅等樹,果中種芽未朽壞,種於地中灌水等,漸次生長成大樹。
128. 一切有情無明等,果皮中纏法界善,如是若依彼彼善,漸次成為能仁王。
129. 譬如依水日風土,時間虛空之眾緣,鬱多羅及菴摩羅,果皮之內生長樹。
130. 有情煩惱果皮內,具有正覺之胚芽,如是彼彼善緣力,見法次第漸增長。
131. 譬如寶成之佛像,臭穢破衣所纏裹,天人見彼在道中,為除穢衣此示他。
132. 佛陀無礙眼現見,諸惑纏裹如來藏,下至旁生亦具有,為令解脫示方便。
133. 譬如珍寶之佛像,臭穢破衣所纏裹,置於路中天眼見,為令解脫示他人。
134. 如是煩惱破衣纏,佛性安住輪回道,佛見旁生亦具有,為令解脫說妙法。
135. 譬如醜陋無怙女,住於無有依怙處,胎藏住持吉祥王,自腹有王不覺知。
136. 轉生三有無怙家,不淨眾生如孕婦,具有怙主無垢界,如彼腹中轉輪王。
137. 譬如身著破垢衣,醜女胎中輪王住,然於無怙寒舍中,感受猛厲之痛苦。
138. 如是心住佛性怙,無怙具心諸有情,由於煩惱心不靜,是故安住痛苦處。
139. 譬如模中融金鑄,寶像外有焦泥模,見已知者為清淨,內金除去外泥障。
140. 佛見自性常明淨,以及障垢亦客塵,眾生猶如金泥模,令淨諸垢成菩提。
141. 譬如無垢金鑄成,象馬等像藏模中,彼無垢故寂滅性,鑄師知已除泥模。
142. 如是遍知佛陀見,猶如純金寂滅意,以說妙法巧方便,善破模障令清淨。
143. 萎敗蓮花與蜜蜂,皮殼糞穢及土地,果皮破壞垢穢衣,女人胎藏及泥模,
144. 佛身蜂蜜與果實,純金寶藏及大樹,佛像以及轉輪王,純金所鑄寶像般。
145. 宣說眾生無始來,具有煩惱客塵垢,無垢自性清淨心,無始不離而安住。
146. 貪欲嗔恚癡隨眠,猛厲現行及習氣,見道修道不淨地,清淨地之所斷障。
147. 如是九種障垢相,依於萎蓮等顯示,以隨煩惱所纏覆,差別之相無有數。
148. 貪等九種障垢者,概要略說如次第,萎敗蓮花等九喻,依彼真實而宣說。
149. 以彼等垢令凡夫,羅漢學人及具慧,如其次第四一二,複二成為不清淨。
150. 譬如淤泥水蓮花,初敷榮時人歡喜,後萎悴時人不喜,歡喜貪欲亦如是。
151. 譬如愛命之蜜蜂,極其擾亂刺蜇擊,如是生起嗔恚故,內心產生諸苦惱。
152. 譬如稻等內果實,外為皮殼所包裹,如是現見如來藏,癡心蛋殼所覆蔽。
153. 譬如糞穢不合意,如是具貪諸有情,依止五欲之因故,猛厲現行如糞穢。
154. 譬如財富由覆障,不知不得珍寶藏,如是眾生自生智,無明習氣地所覆。
155. 譬如芽等漸生故,種子皮殼即破裂,如是由見真實性,斷除見道諸所斷。
156. 依與聖道相連屬,摧毀壞聚見核心,修道智慧諸所斷,宣說猶如破壞衣。
157. 依於七地諸障垢,猶如胎藏之障垢,如同遠離于胎藏,無分別智成熟般。
158. 隨逐三地諸障垢,當知猶如泥土染,巨大智慧之自性,金剛喻定所摧毀。
159. 如是貪等九種垢,如同萎敗蓮花等。
160. 由三自性歸攝故,種性如同佛身等。
161. 此之自性即法身,真如以及種性者,其中由三及一種,五種比喻當了知。
162. 當知法身有二種,法界最極清淨體,以及依彼之等流,宣說深及種種法。
163. 當知由超世間故,世間此喻不可見,不可見故佛自身,所說與彼界相同。
164. 所說微細甚深法,猶如蜂蜜一味性,所說種種廣大法,猶如種種殼中實。
165. 由於自性無變異,以及勝善及清淨,是故宣說此真如,與彼真金性相同。
166. 猶如地藏及果樹,當知佛性有二種,無始自性住種性,真實納受勝種性。
167. 承許依此二種性,獲得如來三種身,依于初者得初身,依於次者得後二。
168. 當知莊嚴自性身,猶如珍寶之佛像,自性本來非所作,攝集功德寶藏故。
169. 具大法王國政故,報身猶如轉輪王,唯是影像自性故,化身猶如黃金像。
170. 自生諸佛之勝義,唯是依信所證悟,猶如日輪光晃耀,無眼目者亦不見。
171. 此無任何所遮遣,亦無纖毫所安立,真實正觀真實性,真實見已即解脫。
172. 具有分離之體性,如來藏以客塵空,無有分離之體性,藏以無上法不空。
173. 處處經說諸法空,如雲如夢如幻相,此中如來雲何說,眾生皆具如來藏?
174. 心怯輕慢劣眾生,執著虛妄謗正法,增上我執五過失,為具過者斷彼說。
175. 究竟清淨真實際,以諸有為法而空,煩惱行業果報義,說為猶如浮雲等,
176. 一切煩惱猶如雲,行業猶如夢受用,煩惱行業之果報,五蘊猶如幻變化。
177. 先前如是安立已,複於無上續此中,為令斷除五過失,宣說具有如來藏。
178. 如是未聞此善法,而以輕視自身過,心中生起怯弱者,菩提心者不生起。
179. 何者已生菩提心,由此故生我慢心,眾生未生菩提心,於彼生起下劣想。
180. 如是於此思惟者,真實智慧不生起,是故執著虛妄法,及不能知真實義。
181. 由於改造客塵故,眾生過失非實有,真實此過無有我,功德自性為清淨。
182. 執著虛妄之過失,誹謗真實功德者,具慧自身與眾生,不得現見平等慈。
183. 如是依於聽聞此,勇悍敬眾如導師,生起般若智大慈,由於生起此五法,
184. 無罪以及觀平等,無有過失具功德,自與有情平等慈,依此疾得如來果。
《大乘無上續論》辨三寶種性中如來藏品第一終。
菩提品第二
185. 淨得遠離及二利,其依深廣大自性,常住世間如實性,以此八義而宣說
186. 本體因果與事業,相應以及分類行,常住以及不思議,由此建立如來地。
187. 所謂自性之光明,猶如日輪與虛空,以客煩惱所知障,厚重雲聚而遮蔽,
188. 遍具無垢佛功德,常堅不變之佛體。此依於法無分別,以及揀擇智獲得。
189. 佛性是由無別異,清淨妙法所安立,猶如日輪與虛空,智慧離染二體相。
190. 光明非是所作性,無別超過恒河沙,是故本來即具足,佛陀功德之諸法。
191. 是由自性不成立,周遍以及客塵故,煩惱所知二障位,宣說猶如厚重雲。
192. 斷除二種障礙因,承許即是二種智,一者無分別智慧,二者依彼後得智。
193. 猶如具有無垢水,蓮花漸榮遍滿池,亦如圓滿之月輪,羅睺口中得解脫,
194. 複如圓滿之日輪,雲聚煩惱中解脫,具有無垢功德故,具光明者即彼體。
195. 唯佛如同佛身蜜,果實真金及寶藏,果樹無垢寶佛像,轉輪聖王純金像。
196. 如水池等貪欲等,客塵煩惱得清淨,簡要無分別智慧,其果如是而宣說;
197. 具有一切相殊勝,佛陀之身決定得,是依出定揀擇智,其果如是而宣說。
198. 由斷貪欲之濁塵,且於所化眾蓮中,降禪定水滋潤故,佛如清淨之池水;
199. 由脫嗔恚羅睺羅,且以大慈悲光明,普照一切眾生故,佛如無垢之滿月;
200. 由脫厚重愚癡雲,且以慧光照群生,遣除無知黑暗故,佛如無垢之日輪。
201. 獲得無等等法故,賜予無上法味故,遠離二障皮殼故,佛如佛身蜜果實;
202. 淨故真實妙功德,遣除有情貧窮故,解脫果賜眾生故,佛如真金寶藏樹。
203. 現前珍寶法身故,兩足主尊最勝故,顯示種種寶色故,佛如佛像王金像。
204. 無漏周遍不滅法,堅固寂常不變處,諸佛法身如虛空,能作聖者六根境,
205. 令見非大微妙色,令聞清淨微妙音,令嗅善逝戒妙香,令嘗大聖妙法味,
206. 令受三昧妙樂觸,令知甚深勝妙理,倘若仔細而思惟,佛如虛空離諸相。
207. 總說二智之作用,應當如此而了知,成就圓滿解脫身,及成清淨法性身。
208. 解脫身與法性身,應知二相亦一相,無漏性故周遍故,無為法故依處故。
209. 煩惱習氣滅盡故,承許即是無漏法;無著以及無礙故,承許智慧周遍行;
210. 畢竟無滅自性故,承許即是無為法。
211. 不滅性者為略說,由堅固等廣說彼,當知滅者有四相,翻此堅固等法故,
212. 謂腐變異及間斷,不可思議變易死,當知無彼故次第,堅固寂靜常不變。
213. 為白淨法所依故,無垢智慧是為處,猶如無相虛空界,見色聞聲與嗅香,
214. 嘗味覺觸知諸法,皆由彼者作為因,如是為於佛二身,無礙加行堅固者,
215. 殊勝六根行境中,無漏功德能生因。
216. 不思常堅寂不變,靜編離念如虛空,無著無礙除澀觸,非見取善佛無垢。
217. 依于解脫法性身,顯示自利及他利,自利他利之依處,具有不思等功德。
218. 一切種智之行境,如來非是三慧境,是故當知此智慧,一切有情不可思。
219. 微細故非聞慧境,勝義故非思慧境,法性甚深故亦非,世間修慧等行境。
220. 此因如盲不見色,凡夫從來未曾見,且如產房內嬰兒,不見日輪聖亦爾。
221. 遠離生故是恒常,無有滅故是堅固,無彼二故是寂滅,法性住故是不變。
222. 證悟滅諦故極靜,覺悟一切故周遍,無所住故無分別,斷煩惱故無耽著,
223. 清淨一切所知障,是故一切皆無礙,無二堪能且調柔,是故遠離粗澀觸。
224. 彼無色故不可見,亦無相故不可取,自性淨故勝善根,障垢斷故極無垢。
225. 非初中後無別異,無二離三垢分別,證悟法界之自性,入定瑜伽師得見。
226. 無量超過恒沙數,具諸不思無等德,如來無垢法性身,盡斷過失及習氣。
227. 種種妙法光明身,勤修眾生解脫義,事業猶如摩尼王,能現種種非彼體。
228. 世間令置寂靜道,成熟授記因色身,不離法界恒安住,猶如諸色不離空。
229. 自生諸佛之遍知,唯稱彼者為如來,最勝涅槃不思議,各別自證出有壞。
230. 彼者分類由深廣,大自性三功德法,當知如是自性等,安立法報化三身。
231. 其中一切諸如來,自性身之五體相,攝略宣說當了知,具足五種功德相。
232. 無為法與無別異,以及遣除二種邊,煩惱所知三摩地,三障決定得解脫,
233. 無垢無有分別心,諸瑜伽師境界故,由於法界自性力,本來清淨故光明。
234. 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清淨之究竟,當知彼等諸功德,真實自性身具足。
235. 廣大故及無數故,非為尋思境界故,唯佛習氣亦斷故,次第是為無量等。
236. 圓滿受用諸法故,顯示自性之法故,大悲清淨之等流,利益眾生無息故。
237. 無有分別任運中,所欲如實滿足故,以如意寶神通故,圓滿受用身安住。
238. 說法示現業不息,無有加行功用相,顯現不是彼自體,此處種種示五相。
239. 如由種種形色物,摩尼中現非彼體,亦由眾生種種緣,如來顯現非彼體。
240. 依大悲心知世間,觀照一切世間界,法性身中不動移,幻化種種之事業。
241. 天界出生聖白幢,從於兜率天宮降,入於母胎及降生,善巧通達工巧處,
242. 王妃眷屬中嬉樂,出家修習諸苦行,往詣菩提道場中,降伏一切諸魔軍,
243. 圓滿菩提轉法輪,趨入大般涅槃界,普於不淨剎土中,輪回未空恒示現。
244. 演說諸法無常苦,無我寂靜知方便,先令眾生厭三有,後令悟入於涅槃。
245. 既入聲緣寂滅道,具有已得涅槃想,妙法蓮華等諸經,宣說諸法真實性,
246. 遣除彼等先前執,若以智慧方便攝,令彼成熟於勝乘。授與殊勝菩提記。
247. 甚深圓滿大勢力,善引凡夫同利故,彼等次第應稱為,甚深廣大大自性。
248. 此處初者為法身,其後二者為色身,如于空中色安住,于初身中後身住。
249. 由無量因眾無盡,慈悲神足智具樂,得法自在滅死魔,無體世尊故常法。
250. 棄捨身命財三者,護持諸佛正法故;為利一切諸有情,究竟圓滿本願故;
251. 佛身淨潔及澄清,大慈大悲生起故;神變神足力顯示,彼者住世行持故;
252. 成就妙智於輪涅,取捨二執脫離故;恒常圓滿而具足,無量等持大樂故;
253. 常住世間利益他,不為世間染汙故。
254. 獲得無死寂靜處,無有死魔現行故;無為自性之能仁,本來極為寂靜故;
255. 恒常是諸無依者,皈依處等合理故。
256. 由前七種無誤理,顯示色身恒常性,由後三種無誤理,顯示法身恒常性。
257. 非言語境勝義攝,非心所觀超譬喻,無上輪涅不攝故,佛境聖亦不可思。
258. 不可思議離言故,離言勝義所攝故,勝義所攝非思故,非思超越比量故,
259. 超越比量無上故,無上輪涅不攝故,輪涅不攝不住故,不取輪涅過德故。
260. 前五正理微細故,如來法身不思議;第六正理自在故,如來色身不思議。
261. 無上智悲等功德,至德彼岸佛不思,是故諸佛最後相,自在大仙亦不知。
《大乘無上續論》辨三寶種性中菩提品第二終。
功德品第三
262. 自利他利勝義身,及依彼者世俗身,離系果與異熟果,功德分類六十四。
263. 自利圓滿功德處,即一切佛勝義身,他利圓滿功德處,即一切佛世俗身。
264. 初者法身十力等,離系功德皆具足,二者大丈夫相等,異熟功德皆具足。
265. 力破愚癡如金剛,處眾無畏若獅子,善逝不共類虛空,佛現二身同水月。
266. 知處非處業異熟,種種根基種種界,種種信解遍趣行,染淨二種靜慮等,
267. 憶念自他之宿命,了知生死天眼通,寂滅煩惱習氣智,如是宣說十種力。
268. 是處非處異熟界,眾生種種信解性,遍趣行與染淨定,種種根機憶宿命,
269. 天眼通及漏盡智,無明鎧甲牆與林,能刺能摧能截故,佛力猶如金剛杵。
270. 諸法圓滿覺菩提,一切諸障能禁止,宣說道諦及滅諦,如是四種無所畏。
271. 諸法自知令他知,道障自斷令他斷,入道自得令他得,說二利諦佛無畏。
272. 林中獸王常無畏,百獸群中自在行,佛陀獅王處眾中,無畏善住堅勢力。
273. 如來無過亦無諍,無有心意失念過,亦無不定散亂心,及無輪涅種種想,
274. 並無不擇而舍置。志欲精進與正念,以及智慧與解脫,解脫知見不退失。
275. 三門事業隨智轉。智慧無礙知三世。如是十八及餘法,是為佛陀不共德。
276. 佛身語意悉無過,心無動搖無異想,不擇舍置亦遠離,志欲精進清淨念,
277. 無垢智慧及解脫,解脫知見均不退,諸業普隨智導轉,三世無礙廣智行。
278. 覺彼不共大菩提,為眾無畏轉妙輪,此唯具足大悲者,一切中勝如來得。
279. 地等體相空中無,虛空體相色中無,然五大種世間共,不共世間塵許無。
280. 善住平滿輪輻相,足跟廣長趺不隆,手足諸指悉纖長,及如鵝王網縵相,
281. 肌膚柔軟且細嫩,身體七處極隆滿,伊尼延鹿王腨相,陰藏猶如大象王,
282. 上身猶如獅子王,肩脖隆滿極豐腴,臂膀渾圓豐腴相,手軟渾圓無高下,
283. 正立不俯手過膝,清淨之身具圓光,頸項無垢如海螺,兩頰平廣似獸王,
284. 齒具四十上下等,亦極清淨且密嚴,淨齒長短粗細勻,大牙極勝潔白性,
285. 難思無邊廣長舌,品嘗諸味得勝味,迦陵頻伽自然聲,梵音清澈深遠聞,
286. 眼如蓮花牛王睫,具淨白毫嚴飾面,頂有肉髻膚金色,清淨細薄眾生尊,
287. 一孔生一細柔毛,右旋細輪向上靡,淨發嚴如琉璃寶,身量端似尼拘樹,
288. 普賢無譬大仙人,那羅延力堅固身,不思議相三十二,佛說此是人王相。
289. 猶如無雲空月色,秋季湛海水中見,如是正覺壇城中,佛子能見遍主身。
290. 如是六十四功德,各自所具成就因,如其次第當依照,寶女問經而了知。
291. 由無毀壞無羸劣,無與倫比無動故,次第金剛獅子王,虛空水月喻顯示。
292. 初六中三後一力,依此十力之次第,遣除所知三昧障,以及習氣諸障故,
293. 如甲如牆如稠林,刺穿摧毀截斷故。重精堅固不壞故,大仙勢力如金剛,
294. 何以沉重由精華,何以精華由堅固,何以堅固由不壞,不壞是故如金剛。
295. 無畏懼故善住故,堅故勢力圓滿故,釋迦獅子如獅子,處大眾中無畏懼。
296. 正遍知故於何者,無所畏懼而安住,清淨有情與自身,亦見不等故善住,
297. 心於一切諸法中,一緣安住故堅固,極細無明習氣地,徹底越故具勢力。
298. 凡夫聲聞及獨覺,具慧菩薩與如來,愈上智慧愈細微,故以五大喻顯示。
299. 一切世間受用處,故如地水火風大,超越世出世間相,故不共法如空大。
300. 此等三十二功德,依止法身無別異,如如意寶光色形,彼等三者無別故。
301. 見時喜足功德者,所謂妙相三十二,依二色身即化身,聖法圓滿受用身。
302. 依於垢淨遠近眾,世間如來壇城中,見此有情有二種,如現水空月輪色。
《大乘無上續論》辨三寶種性中功德品第三終。
事業品第四
303. 所化界與調方便,所化界之調伏事,隨所化處應時行,遍主恒時任運轉。
304. 具足功德勝寶聚,智慧水海福慧日,諸乘無餘定成就,廣無中邊如空遍。
305. 佛性功德無垢藏,已見眾生無別具,煩惱所知雲羅網,諸佛大悲風令散。
306. 何者依於何方便,調所化業何處時,於彼不生分別念,是故能仁恒任運。
307. 何者種種所化界,彼彼諸多調方便,所化種種之事業,何處何時任運行。
308. 出離以及彼顯示,彼果以及攝受彼,彼障以及斷障緣,於此無有分別故。
309. 所謂出離即十地,二種資糧是彼因,彼果乃為大菩提,菩提攝受諸有情,
310. 彼障無邊諸煩惱,及隨煩惱與習氣,一切時中斷障緣,彼者乃為大悲心。
311. 應知此等之六處,如其次第而宣說,猶如大海與日輪,虛空寶藏及雲風。
312. 智水功德寶具故,諸地猶如廣大海;為諸眾生資生故,二種資糧如日輪;
313. 無有中邊廣大故,菩提猶如虛空界;正等正覺法性故,眾生界如珍寶藏;
314. 客塵周遍無體故,彼障煩惱如雲聚;具能散盡彼障故,大悲猶如猛烈風。
315. 由於他因得出離,自身有情見平等,事業尚未圓滿故,輪回未空業不息。
316. 譬如帝釋法鼓雲,亦如梵天與日輪,摩尼寶王與穀響,以及虛空與大地。
317. 猶如自性淨無垢,琉璃所成大地基,以其清淨故映現,天主帝釋天女眾,
318. 以及勝利妙宮殿,此外其餘諸宮殿,帝釋無量宮種種,天界諸物皆現見。
319. 此後地上所居住,善男善女諸群眾,已見彼等諸顯現,心中能發如是願,
320. 我亦無須極久遠,即與帝釋成同等,為獲彼者真實持,白淨善法而安住。
321. 彼等由於白善法,僅見此等影像現,雖不如實而了知,地上命終亦升天。
322. 顯現影像彼等者,雖極無念無動搖,然而於此地基上,成就大義而安住。
323. 如是無垢信心等,修持信心等功德,自心中現正等覺,具有妙相及隨好,
324. 從容行步及站立,端然而坐與臥息,作諸威儀妙姿態,有時宣說寂滅法,
325. 有時默然入禪定,顯示種種神變相,具大威光極晃耀,有緣眾生能見此。
326. 見已發起欲求心,為能成佛善修習,真實納受成佛因,所欲之果能獲得。
327. 淨心顯現之佛陀,雖極無念無動搖,然而於此世間中,成就大義而安住。
328. 此乃自心所顯現,雖諸異生不能了,然由現見色身相,亦於彼等有義利,
329. 依見色身亦逐漸,安住大乘諸士夫,以智慧眼能照見,內具勝義法性身。
330. 猶如諸地離險難,具摩尼德光嚴淨,如是無垢琉璃成,地面平正清淨故,
331. 映現天主諸住處,天主及天眷屬像,淨地功德漸離故,則此不複再顯現。
332. 為得彼者而修持,近住禁戒佈施等,男女諸眾發願心,向空拋散妙花等。
333. 為能獲得如琉璃,淨心中現能仁果,具極歡喜諸佛子,善能發起如是心。
334. 猶如清淨琉璃地,映現天主身影像,如是眾生淨心地,亦現能仁身影像;
335. 猶如帝釋現不現,由地淨與不淨故,眾生現不現影像,由心濁與不濁故;
336. 佛影雖現生與滅,然不能作生滅觀。
337. 如天界中由諸天,往昔白法善業力,法鼓無勤無生處,亦無意色與分別,
338. 同時能說無常苦,無我寂靜之法音,依此數數作警策,令諸天人不放逸。
339. 如是遍主雖遠離,勤等然於諸有情,如來法音能周遍,於諸有緣宣說法。
340. 猶如天界妙法鼓,其音依於自業生,如是世間佛說法,其音眾生自業生。
341. 如離勤作處身心,妙音令天得寂靜,如是離勤等法音,令諸眾生得寂靜。
342. 譬如天城妙鼓聲,彼因產生無畏施,煩惱心起戰鬥時,破諸修羅與嬉戲。
343. 如是由佛於世間,說法四禪四無色,彼因摧毀煩惱苦,開示無上寂靜道。
344. 由於能遍眾生界,具有利樂三神變,是故如來妙語聲,超勝天界鐃鈸等。
345. 天界妙鼓發巨響,地居眾生耳不聞,佛鼓妙音能遍行,輪回下界諸世間;
346. 天界樂器百千萬,為增欲火而演奏,大悲諸佛僅一音,亦令息滅痛苦火;
347. 天界美妙鐃鈸聲,唯增心之掉舉因,大悲自性如來音,能令心入三摩地。
348. 總之宣說盡世間,天及地住安樂因,此等無餘皆依靠,普世遍現佛圓音。
349. 猶如遠離耳根故,不能聽聞細音聲,亦如具有天耳者,亦非遍聞一切聲。
350. 如是微妙勝法音,微細智慧之境界,若心無有煩惱垢,彼人耳中方聞受。
351. 猶如夏季之雲聚,莊稼茂盛圓滿因,水蘊絲毫無勤作,自然降澍於大地。
352. 如是依於大悲雲,佛陀聖教妙法雨,眾生善根莊稼因,無有分別自然降。
353. 猶如世間行善時,風起雲湧降雨霖,如是慈風為增善,佛雲降澍聖法雨。
354. 于彼三有依智悲,不染輪涅住虛空,三昧總持淨水藏,佛雲善根莊稼因。
355. 猶如雲聚中普降,清涼甘甜輕軟水,由合地層鹽鹹等,遂成種種諸異味。
356. 如是廣闊慈悲雲,普降八支聖道雨,由合眾生分類處,遂成種種異解味。
357. 於此最勝大乘法,具信中等及嗔者,此等三聚似三類,人類孔雀與餓鬼。
358. 猶如夏季無雲雨,人苦孔雀住舍受,夏季地上降澍雨,令諸餓鬼受灼苦。
359. 諸佛大悲雲聚中,法雨世間降不降,於法具信及嗔者,世間之中此譬喻。
360. 猶如空中降大雨,冰雹石類金剛火,微細含生入穀人,雲於彼等無分別。
361. 善巧方便智悲雲,普降細廣妙法雨,惑淨我見隨眠眾,佛於彼等無分別。
362. 輪回生死無始際,眾生流轉於五道,猶如糞穢無香氣,五道之中無安樂。
363. 輪回痛苦恒如觸,烈火利刃鹽生苦,大悲雲降聖法雨,善能平息此諸苦。
364. 已知天中死墮苦,人中亦有尋求苦,是故具有智慧者,人天殊勝亦不求。
365. 智慧以及隨佛語,生起信解此是苦,此等業惑是苦因,此滅由智所見故。
366. 如病應知因須斷,樂住當得藥當依,苦因苦滅如是道,應知應斷應觸修。
367. 猶如梵天於住處,梵宮不動之同時,遍於欲天一切處,無勤自然而示現,
368. 如是能仁法身中,毫不動搖之同時,於世有緣無勤作,自然示現變化等。
369. 如梵恒住無量宮,不動遍入欲界天,諸天見彼妙色相,由此遣除五欲樂。
370. 如是佛於法身中,不動示現諸世間,有緣眾生見歡喜,由此恒能淨諸障。
371. 如依梵天昔誓願,及與諸天善業力,梵天無勤而顯現,佛陀化身亦複然。
372. 降入胎誕往父國,嬉樂苦行降魔軍,證大菩提轉法輪,涅槃無緣者不見。
373. 如日普照諸蓮花,有花閉合有花綻,日於功過無分別,佛陀日輪亦複然。
374. 猶如日輪無分別,光明一時普照射,能令水花得增長,亦令他物得成熟。
375. 如是如來大日輪,放射聖法無量光,於諸所化眾生蓮,無有分別而照入。
376. 依靠法身及色身,菩提精藏虛空中,顯現遍知大日輪,智慧光芒照群生。
377. 由於所化清淨故,于彼一切水器中,如來日輪之影像,無量一時皆顯現。
378. 恒時周遍於一切,法界虛空之中央,升起佛陀大日輪,應所化山次第照。
379. 如具千光日初升,照亮一切世間已,高中低山次第照,佛日次第照眾生。
380. 一切國土虛空中,日輪不能普照射,無力破除無明暗,亦不能示所知境。
381. 大悲體性遍放射,種種彩色光明網,能為眾生照明了,真實微妙所知境。
382. 佛陀進入聚落時,無目盲人重得目,遠離無義諸惡法,見佛獲利而覺受。
383. 無明瞎卻溺有海,邪見暗覆諸有情,依于佛日光明照,慧光當見不見處。
384. 猶如如意寶珠王,雖無一切諸分別,一時同處諸有情,亦隨所願皆能滿。
385. 如是依佛如意寶,種種意樂諸有情,雖聞種種差別法,然佛於彼無分別。
386. 如如意寶無分別,無勤賜予所求物,能仁無勤應眾機,利他恒住三有中。
387. 蘊藏深海地下住,於彼心雖有欲求,然彼善妙如意寶,薄福眾生亦難獲。
388. 如是劣緣諸有情,為諸煩惱所執持,當知於彼垢心前,極難親睹諸善逝。
389. 猶如一切穀響聲,依於他緣而得起,無有分別無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內。
390. 如是如來聲亦然,依於他心而生起,無有分別無造作,不住外亦不住內。
391. 譬如無物無顯現,無有所緣無所依,超過眼識之境界,無色不可示虛空,
392. 縱然於彼見高下,而彼虛空非如是。如是於佛見一切,然而其義非如是。
393. 譬如種種諸草木,依止大地得生起,大地無有分別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394. 如是眾生諸善根,依止佛地得生起,佛陀無有分別心,亦令增固及成就。
395. 由於未見無勤作,而能成辦事業故,為除所化之疑惑,宣說此等九譬喻。
396. 于彼修多羅教中,廣說此等九譬喻,經名佛境智莊嚴,亦示此等之必要。
397. 由聞此等所生智,廣大光明所莊嚴,具足智慧之菩薩,速入佛陀諸境界。
398. 為示無勤事業義,已曾廣說琉璃地,帝釋影像等九喻,攝彼要義當了知,
399. 示現言說與周遍,幻化智慧放光芒,身口意之三秘密,獲得大悲自性者。
400. 一切勤作相續滅,無有分別之智慧,猶如離垢琉璃上,映現帝釋影像等。
401. 寂滅勤作是所立,無分別智是能立,為能成立自性義,喻者帝釋影像等。
402. 此處所表此義者,已說示現等九種,導師遠離生與死,無有勤作任運轉。
403. 猶如帝釋妙鼓雲,梵天日輪如意寶,響空地般盡輪回,無勤利他瑜伽知。
404. 現身如寶現帝釋,善說教誡如天鼓,遍主智悲廣大雲,遍至有頂無邊眾,
405. 如梵不動無漏界,示現種種變化相,如日智慧放光明,意密如淨摩尼寶,
406. 佛語無字猶如響,身遍非色恒如空,如地眾生白法藥,一切所依為佛地。
407. 猶如琉璃淨心地,彼為現見佛陀因,即彼清淨心地者,增長不奪之信根。
408. 由自善根生與滅,故佛色身現生滅,然如帝釋天主身,法界之身無生滅。
409. 如是遠離諸勤作,無生無滅法身中,乃至三有未空時,轉入示現等事業。
410. 以此諸喻攝要義,及其前後之次第,前喻難表不同分,後喻就同分宣說。
411. 諸佛如來如影像,非具音故非如彼,具妙音故如鼓音,非普利故非如彼,
412. 能普利故如大雲,非斷惑故非如彼,能除貪故如梵天,非竟熟故非如彼,
413. 能竟熟故如日輪,非常照故非如彼,能常照故如摩尼,非難得故非如彼,
414. 不可得故如穀響,依他緣故非如彼,不依緣故如虛空,非善依故非如彼,
415. 如是世間出世間,眾生一切之圓滿;乃為彼等所依處,是故猶如大地般,
416. 即依如來大菩提,出生出世間道故,亦成善法與諸禪,四無量及四空故。
《大乘無上續論》辨三寶種性如來事業品第四終。
校量功德品第五
417. 佛種性與佛菩提,佛陀法及佛事業,清淨有情亦難思,此等唯是諸佛境。
418. 具慧信解佛境界,成佛功德聚之器,於此不思德聚喜,映蔽一切有情福。
419. 若人為求菩提果,珠寶嚴飾黃金刹,佛刹塵數日日中,供養一切諸法王,
420. 餘人於此僅聞句,聞已生起勝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較前佈施德更多。
421. 若有具慧為求取,無上菩提經多劫,身口意業無勤作,能護無垢諸律儀,
422. 餘人於此僅聞句,聞已生起勝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較前持戒德更多。
423. 若人修持能息滅,三有煩惱火靜慮,修持天梵至究竟,菩提不動之方便,
424. 餘人於此僅聞句,聞已生起勝解信,依此所生之福德,較前靜慮德更多。
425. 何故以施得受用,持戒升天定伏惑,慧斷煩惱所知障,此勝聞彼為慧因。
426. 自性住與彼轉依,彼功德及成就義,如來智慧之境界,四處如上已宣說。
427. 于彼具慧信解有,力及具足諸功德,成就速疾能獲得,善逝果位之緣分。
428. 如此不可思議境,信有如我亦可得,得果具足諸功德,於此由信勝解故,
429. 欲勤正念及靜慮,智慧等諸功德器,菩提心於此等中,定當恒時善安住。
430. 彼者恒住菩提心,故彼佛子不退轉,圓滿福德波羅蜜,以及諸善得清淨。
431. 福德五種波羅蜜,於此無有三輪執,是故彼等皆圓滿,斷除違品是清淨。
432. 施所生善是施福,戒所生善是戒福,忍定二種是修福,精進遍行於一切。
433. 三輪虛妄分別心,承許彼為所知障,慳等虛妄分別心,承許彼為煩惱障。
434. 若離智慧無餘因,能斷煩惱所知障,是故智慧最第一,慧依聞故聞最勝。
435. 如是依於正教理,為令自心純一淨,具信善圓之智者,亦為攝彼宣說此。
436. 依燈電寶日月光,具眼能見眾色法,如是依佛義詞法,樂說光明說此法。
437. 何者具義相應法,能斷三界煩惱語,顯示寂靜之利益,即是佛說餘翻此。
438. 何者唯依佛教法,無散亂心而宣說,與得解脫道相應,亦如佛經當頂受。
439. 何故較佛善巧者,於此世間一亦無,無餘真如殊勝者,如理遍知知非他,
440. 是故大仙自安立,如是契經勿錯亂,若壞能仁聖教規,故彼亦損聖教法。
441. 煩惱愚癡諸惡人,毀謗聖者並輕蔑,彼所說法彼皆以,妄計邪見而造作,
442. 是故具執邪見垢,智者與彼勿相合,猶如淨衣可染色,垢膩染色非如是。
443. 慧劣遠離白法信,倒慢往昔謗法障,執不了義為了義,貪著利養惡見制,
444. 親近毀謗正法者,遠離受持正法士,信解劣故將舍棄,出有壞之諸聖法。
445. 如畏毀謗甚深法,如是智者于猛火,毒蛇仇怨及霹靂,不應極生畏懼心。
446. 火蛇怨敵金剛火,彼等僅能斷命根,不能令人深陷墮,極為可怖阿鼻獄。
447. 若由數近惡人故,具有惡心出佛血,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最勝和合僧,
448. 若能思惟修法性,此人速疾從此脫,若人惡心謗聖法,此人焉能有解脫。
449. 三寶以及淨種性,無垢菩提功德業,此七義處如理說,由此我獲諸善根,
450. 以此普願諸有情,面見無量光壽佛,見已生起淨法眼,得證殊勝菩提果。
451. 依於何因何必要,如何宣說何者義,於彼等流何者說,以四偈頌已顯示。
452. 四偈自淨之方便,二偈損壞聖法因,其次依於四偈頌,即為顯示諸果報。
453. 由說入佛眷屬中,獲得法忍菩提法,總之二種果法依,末後二偈作顯示。
454. 《大乘無上續論》辨三寶種性中校量功德品第五終。
455. 吉祥無比城之大智者婆羅門寶珠金剛叔伯班智達薩迦那與釋迦比丘具慧譯師共譯於無比大城。
二○○四年藏曆一月三十日譯於聖地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四臂瑪哈嘎拉祈供儀軌─列繞朗巴大師造
四臂瑪哈嘎拉祈供儀軌列繞朗巴大師造】【具信者可修誦
吽
會主父母及眷眾
臨此頂禮祈納供
祈禱供養意酬補
讚歎勸請勢勿減
護持如來教法業
成辦瑜伽所托事
嗡西日瑪哈嘎拉吽啪
(安君喇嘛開許具信者可修誦。)
--------------------------------
四臂瑪哈嘎拉
藏名譯音:貢波洽克息巴
譯意:四臂依怙主
咒語:
解说:四臂玛哈嘎拉为胜乐金刚之眷属,护持胜乐本尊一切事业,全名“吉祥依怙四臂大黑天”。
修供玛哈嘎拉及一切护法,可免除魔障业障,特别是嗔毒所造诸业。现忿怒相是为降服自己的心魔,亦表无畏惧、无踌躇的解脱利乐一切众生,无异是慈悯大悲的显现。安住烈焰中表无敌不摧的含义。踏压人尸,表烦恼与业力已完全净除。
佛經中講: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必供,可驅除修法時之魔障。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cbeta 15n0642
>>>>>
摘要
---
獨步無畏猶如師子
---
「堅意!首楞嚴三昧如是無量,悉能示佛一切神力,無量眾生皆得饒益。堅意!首楞嚴三昧,不以一事一緣一義可知,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攝在首楞嚴中。譬如陂泉江河諸流皆入大海,如是菩薩所有禪定,皆在首楞嚴三昧。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勇將,諸四種兵皆悉隨從。堅意!如是所有三昧門、禪定門、辯才門、解脫門、陀羅尼門、神通門、明解脫門,是諸法門悉皆攝在首楞嚴三昧,隨有菩薩行首楞嚴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隨從。堅意!譬如轉輪聖王行時七寶皆從。如是堅意!首楞嚴三昧,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隨從,是故此三昧名為首楞嚴。」
---
堅意問言:「於佛法中有合散耶?」
天子答言:「凡夫法中尚無合散,何況佛法?」
---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當云何學?」
佛告堅意:「譬如學射,先射大準;射大準已,學射小準;射小準已,次學射的;學射的已,次學射杖;學射杖已,學射百毛;射百毛已,學射十毛;射十毛已,學射一毛;射一毛已,學射百分毛之一分;能射是已,名為善射,隨意不空。
是人若欲於夜闇中所聞音聲,若人非人,不用心力射之皆著。
如是堅意!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
先當學愛樂心,
學愛樂心已當學深心,
學深心已當學大慈,
學大慈已當學大悲,
學大悲已當學四聖梵行,所謂慈、悲、喜、捨。
學四聖梵行已,當學報得最上五通常自隨身,學是通已,
爾時便能成就六波羅蜜;
成就六波羅蜜已,便能通達方便;
通達方便已,得住第三柔順忍;
住第三柔順忍已,得無生法忍;
得無生法忍已,諸佛授記;
諸佛授記已,能入第八菩薩地;
入第八菩薩地已,得諸佛現前三昧;
得諸佛現前三昧已,常不離見諸佛;
常不離見諸佛已,能具足一切佛法因緣;
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已,能起莊嚴佛土功德;
能起莊嚴佛土功德已,能具生家種姓;
能具生家種姓已,入胎出生;
入胎出生已,能具十地;具十地已,
爾時便得受佛職號;受佛職號已,
便得一切菩薩三昧;得一切菩薩三昧已,
然後乃得首楞嚴三昧;得首楞嚴三昧已,
能為眾生施作佛事,而亦不捨菩薩行法。
---
世尊!譬如有人施蘇油蜜,多有人眾持種種器,中有一人用心不固,破所持器,雖詣所施蘇油蜜所,無所能益但得自飽,不能持還施與餘人。是中有人持器完堅,既得自飽亦持滿器施與他人。蘇油蜜者,是佛正法。所持器破,但得自足不能持還施他人者,即是聲聞及辟支佛。持完器者,即是菩薩,身自得足,亦能持與一切眾生。」
>>>>>
內文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眾所知識得陀羅尼,成就辯才樂說無盡,安住三昧而不動轉,善能了知無盡之慧,得深法忍入深法門;於諸無量阿僧祇劫,所修善法皆悉成就,摧伏眾魔降諸怨敵,攝取最尊嚴淨佛土,有大慈悲諸相嚴身;於大精進得到彼岸,善知一切言辭方便,所行威儀具足清淨,悉以得住三解脫門,以無礙智通達三世,發決定心不捨一切,憶念義趣堪忍智慧,其諸菩薩德皆如是——其名曰:轉不退法輪菩薩、發心即轉法輪菩薩、無礙轉法輪菩薩、離垢淨菩薩、除諸蓋菩薩、示淨威儀見皆愛喜菩薩、妙相嚴淨王意菩薩、不誑一切眾生菩薩、無量功德海意菩薩、諸根常定不亂菩薩、實音聲菩薩、一切天讚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辯才莊嚴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彌勒菩薩、須彌頂王菩薩、海德寶嚴淨意菩薩、大嚴淨菩薩、大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德菩薩、淨意菩薩、喜王菩薩、堅勢菩薩、堅意菩薩。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人,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釋梵護世天王,并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眾所知識,多種善根樂大法者,皆來集會。
爾時堅意菩薩在大會中作是念言:「我於今者當問如來,以是所問,欲守護佛種、法種、僧種,令諸魔宮隱蔽不現,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種善根者今當令種、已種善根者當令增長,若有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令發心、已發心者令不退轉、已不退者當令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計有所得住諸見者,皆悉令發捨離之心,樂小法者令不疑大法、樂大法者令生歡喜。」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於如來法中少有所問,唯願聽許。」
佛告堅意:「隨汝所問,吾當解說,令汝歡喜。」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頗有三昧,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得不離值見諸佛,能以光明普照十方,得自在慧以破諸魔;得自在智獲自然智;得無生智能不隨他;得不斷辯才,盡未來際;得如意足,受無量命。樂聲聞者示聲聞乘,樂辟支佛者示辟支佛乘,樂大乘者為示大乘。通達聲聞法而不入聲聞道,通達辟支佛法而不入辟支佛道,通達佛法而不畢竟滅盡。示現聲聞形色威儀,而內不離佛菩提心;示現辟支佛形色威儀,而內不離佛大悲心。以如幻三昧力,示現如來形色威儀;以善根力,示現在於兜率天上,現受後身入於胞胎、初生、出家、坐佛道場,以深慧力現轉法輪,以方便力現入涅槃,以三昧力現分舍利,以本願力現法滅盡。唯然世尊!行何三昧,能令菩薩示現如是諸功德事,而不畢竟入於涅槃?」
佛告堅意菩薩言:「善哉善哉!堅意!能問如來如是之義。當知汝能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憐愍世間利安天人,今世後世菩薩蒙益。當知汝已深種善根,供養親近過去無量百千億佛,遍行諸道降魔怨敵;於佛法中得自在智,教化守護諸菩薩眾,已知一切諸佛法藏,曾於恒河沙等佛所,成就問答。堅意!如來於此眾會之中,不見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聲聞、求辟支佛者,能作是問,唯有汝等大莊嚴者,乃能啟發如是之問。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說諸菩薩成就三昧,得是功德復過於此。」
堅意白佛言:「願樂欲聞。」
佛告堅意:「有三昧名首楞嚴,若有菩薩得是三昧,如汝所問,皆能示現於般涅槃而不永滅,示諸形色而不壞色相;遍遊一切諸佛國土,而於國土無所分別;悉能得值一切諸佛,而不分別平等法性;示現遍行一切諸行,而能善知諸行清淨;於諸天人最尊最上,而不自高憍慢放逸;現行一切魔自在力,而不依猗魔所行事;遍行一切三界之中,而於法相無所動轉;示現遍生諸趣道中,而不分別有諸道相;善能解說一切法句,以諸言辭開示其義,而知文字入平等相;於諸言辭無所分別,常在禪定而現化眾生;行於盡忍無生法忍,而說諸法有生滅相;獨步無畏猶如師子。」
爾時會中諸釋梵護世天王一切大眾皆作是念:「我等猶尚未曾聞是三昧名字,何況得聞解說其義?今來見佛快得善利,皆共得聞說首楞嚴三昧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聞首楞嚴三昧義趣,信解不疑,當知是人必於佛道不復退轉,何況信已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如說修行?」
時諸釋梵護世天王皆作是念:「我等今當為佛如來敷師子座、正法座、大上人座、大莊嚴座、大轉法輪座,當令如來於我此座說首楞嚴三昧。」是中人人各各自謂:「唯我為佛敷師子座,餘人不能。」
爾時釋、梵、護世天王!各為如來敷師子座,莊挍清淨端嚴高顯,無量寶衣以敷其上,悉皆張施眾妙寶蓋;又以眾寶而為欄楯,於座左右無量寶樹,枝葉間錯行列相當,垂諸幢幡張大寶張,眾寶交絡懸諸寶鈴,眾妙雜華以散其上。諸天雜香燒以熏之,金銀眾寶光明間錯,種種嚴淨靡不具有。
須臾之間於如來前,有八萬四千億那由他寶師子座,悉於眾會無所妨礙。一一天子不見餘座,各作是念:「我獨為佛敷師子座,佛當於我所敷座上說首楞嚴三昧。」時諸釋、梵、護世天王敷座已竟,各白佛言:「唯願如來坐我座上說首楞嚴三昧。」
即時世尊現大神力,遍坐八萬四千億那由他師子座上,諸天各各見佛坐其所敷座上,不見餘座。有一帝釋語餘釋言:「汝觀如來坐我座上。」如是釋、梵、護世天王各相謂言:「汝觀如來坐我座上。」有一釋言:「如來今者但坐我座不在汝座。」爾時如來以諸釋梵護世天王宿緣應度,又欲少現首楞嚴三昧勢力,亦為成就大乘行故,令諸眾會皆見如來遍在八萬四千億那由他寶師子座。一切大眾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各從座起合掌禮佛,咸作是言:「善哉世尊!威神無量,令諸天子各滿所願。」
其諸天子所為如來施設座者,見佛神力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俱白佛言:「世尊!我等為欲供養如來,滅除一切眾生苦惱,守護正法不斷佛種,是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令我等於未來世作佛如是威神之力,如今如來所作變現。」
爾時佛讚諸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為第一供養如來。」
時梵眾中有一梵王,名曰等行,白佛言:「世尊!何等如來為是真實?我座上是、餘座上是?」
佛告等行:「一切諸法皆空如幻,從和合有,無有作者,皆從憶想分別而起,無有主故隨意而出,是諸如來皆是真實。云何為實?是諸如來本自不生,是故為實;是諸如來今後亦無,是故為實;是諸如來非四大攝,是故為實;諸陰入界皆所不攝,是故為實;是諸如來如先中後等無差別,是故為實。
「梵王!是諸如來等無差別。所以者何?是諸如來以色如故等、以受想行識如故等,以是故等。是諸如來以過去世如故等、以未來世如故等、以現在世如故等、以如幻法故等、以如影法故等、以無所有法故等、以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故等,是故如來名為平等。如一切法等,是諸如來亦復如是!如一切眾生等,是諸如來亦復如是!如諸一切世間佛等,是諸如來亦復如是!如一切世間等,是諸如來亦復如是!是故諸佛名為平等。
「梵王!是諸如來不過一切諸法如故,名為平等。梵王當知,如來悉知一切諸法如是平等,是故如來於一切法名為平等。」
等行梵王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來得是諸法等已,以妙色身示現眾生。」
佛言:「梵王!是皆首楞嚴三昧本行勢力之所致也。以是事故,如來得此諸法等已,以妙色身示現眾生。」說是法時,等行梵王及萬梵天,於諸法中得柔順忍。
爾時如來還攝神力,諸佛及座皆不復現,一切眾會唯見一佛。爾時佛告堅意菩薩:「首楞嚴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薩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薩,乃能得是首楞嚴三昧。何等是首楞嚴三昧?謂:修治心猶如虛空(一)。觀察現在眾生諸心(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三)。決定了知眾生因果(四)。於諸業中知無業報(五)。入種種樂欲,入已不忘(六)。現知無量種種諸性(七)。常能遊戲華音三昧,能示眾生金剛心三昧,一切禪定自在隨意(八)。普觀一切所至諸道(九)。於宿命智得無所礙(十)。天眼無障(十一)。得漏盡智非時不證(十二)。於色無色得等入智(十三)。於一切色示現遊戲(十四)。知諸音聲猶如響相(十五)。順入念慧(十六)。能以善言悅可眾生(十七)。隨應說法(十八)。知時非時(十九)。能轉諸根(二十)。說法不虛(二十一)。順入真際(二十二)。善能攝伏眾生之類(二十三)。悉能具足諸波羅蜜(二十四)。威儀進止未曾有異(二十五)。破諸憶想虛妄分別(二十六)。不壞法性盡其邊際(二十七)。一時現身住一切佛所(二十八)。能持一切佛所說法(二十九)。普於一切諸世間中,自在變身猶如影現(三十)。善說諸乘度脫眾生,常能護持三寶不絕(三十一)。發大莊嚴盡未來際,而心未曾有疲惓想(三十二)。普於一切諸所生處,常能現身隨時不絕(三十三)。於諸生處示有所作(三十四)。善能成就一切眾生(三十五)。善能識知一切眾生(三十六)。一切二乘不能測量(三十七)。善能具知諸音聲分(三十八)。能使一切諸法熾盛(三十九)。能使一劫作阿僧祇劫(四十)。阿僧祇劫使作一劫(四十一)。能使一國入阿僧祇國(四十二)。阿僧祇國使入一國(四十三)。無量佛國入一毛孔(四十四)。一切眾生示入一身(四十五)。了諸佛土同如虛空(四十六)。身能遍至無餘佛土(四十七)。使一切身入於法性皆使無身(四十八)。一切法性通達無相(四十九)。善能了知一切方便(五十)。一音所說悉能通達一切法性(五十一)。演說一句能至無量阿僧祇劫(五十二)。善觀一切法門差別(五十三)。知善同異略廣說法(五十四)。善知出過一切魔道(五十五)。放大方便智慧光明(五十六)。身口意業智慧為首(五十七)。無行神通常現在前(五十八)。以四無礙智能令一切眾生歡喜(五十九)。現神通力通一切法性(六十)。能以攝法普攝眾生(六十一)。解諸世間眾生語言(六十二)。於如幻法無有所疑(六十三)。一切生處遍能自在(六十四)。所須之物隨意無乏(六十五)。自在示現一切眾生(六十六)。於善惡者皆同福田(六十七)。得入一切菩薩密法(六十八)。常放光照無餘世界(六十九)。其智深遠無能測者(七十)。其心猶如地水火風(七十一)。善於諸法章句言辭,而轉法輪(七十二)。於如來地無所障礙(七十三)。自然而得無生法忍(七十四)。得如實心,諸煩惱垢所不能污(七十五)。使一切水入一毛孔不嬈水性(七十六)。修集無量福德善根(七十七)。善知一切方便迴向(七十八)。善能變化,遍行一切諸菩薩行(七十九)。佛一切法心得安隱(八十)。已得捨離宿業本身(八十一)。能入諸佛秘密法藏(八十二)。示現自恣遊戲諸欲(八十三)。聞無量法具足能持(八十四)。求一切法心無厭足(八十五)。順諸世法而不染污(八十六)。於無量劫為人說法,皆令謂如從旦至食(八十七)。示現種種癃、殘、跛、蹇、聾、盲、瘖、瘂以化眾生(八十八)。百千密跡金剛力士常隨護侍(八十九)。自然能觀知諸佛道(九十)。能於一念,示受無量無數劫壽(九十一)。現行一切二乘儀法,而內不捨諸菩薩行(九十二)。其心善寂空無有相(九十三)。於眾伎樂現自娛樂,而內不捨念佛三昧(九十四)。若見若聞及觸共住,皆能成就無量眾生(九十五)。能於念念示成佛道,隨本所化令得解脫(九十六)。示現入胎初生(九十七)。出家成就佛道(九十八)。轉於法輪(九十九)。入大滅度而不永滅(一百)。
「堅意!首楞嚴三昧如是無量,悉能示佛一切神力,無量眾生皆得饒益。堅意!首楞嚴三昧,不以一事一緣一義可知,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攝在首楞嚴中。譬如陂泉江河諸流皆入大海,如是菩薩所有禪定,皆在首楞嚴三昧。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勇將,諸四種兵皆悉隨從。堅意!如是所有三昧門、禪定門、辯才門、解脫門、陀羅尼門、神通門、明解脫門,是諸法門悉皆攝在首楞嚴三昧,隨有菩薩行首楞嚴三昧,一切三昧皆悉隨從。堅意!譬如轉輪聖王行時七寶皆從。如是堅意!首楞嚴三昧,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隨從,是故此三昧名為首楞嚴。」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不行求財而以布施,大千世界及諸大海、天宮、人間,所有寶物、飲食、衣服、象馬車乘,如是等物自在施與,此皆是本功德所致,況以神力隨意所作。是名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檀波羅蜜本事果報。」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不復受戒,於戒不動,為欲化導諸眾生故,現受持戒行諸威儀,示有所犯滅除過罪,而內清淨常無闕失。為欲教化諸眾生故,生於欲界作轉輪王,諸婇女眾恭敬圍遶,現有妻子五欲自恣,而內常在禪定淨戒,善能了見三有過患。堅意!是名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尸波羅蜜本事果報。」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修行忍辱,畢竟盡故,眾生不生而修於忍、諸法不起而修於忍、心無形色而修於忍、不得彼我而修於忍、不念生死而修於忍、以涅槃性而修於忍、不壞法性而修於忍。菩薩如是修行忍辱,而無所修亦無不修。為化眾生生於欲界,現有瞋恨而內清淨;現行遠離而無遠近,為淨眾生壞世威儀,而未曾壞諸法之性;現有所忍而無有法,常定不壞可以忍者。菩薩成就如是忍辱,為斷眾生多瞋惡心,而常稱歎忍辱之福,亦復不得瞋恚忍辱。堅意!是名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羼提波羅蜜本事果報。」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發大精進得諸善法,而不發動身口意業,為懈怠者現行精進,欲令眾生隨効我學,而於諸法無發無受。所以者何?菩薩悉知一切諸法,常住法性不來不去,如是遠離身口意行,而能示現發行精進,亦不見法有成就者。現於世間發行精進,而於內外無所作為;常能往來無量佛國,而於身相平等不動;示現發行一切善法,而於諸法不得善惡;現行求法有所諮受,而於佛道不隨他教;現行親近和上諸師,而為一切諸天人尊;現勤請問,而內自得無障礙辯;現行恭敬,而為一切天人戴仰;現入胞胎,而於諸法無所染污;現有出生,而於諸法不見生滅;現為小兒,而身諸根悉皆具足;現行伎藝、醫方、呪術、文章、算數、工巧事能,而內先來皆悉通達;現有病苦,而已永離諸煩惱患;示現衰老,而於先來諸根不壞;示現有死,而未曾有生滅退失。堅意!是名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精進波羅蜜本事果報。」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雖知諸法常是定相,而示眾生諸禪差別;現身住禪化亂心者,而於諸法不見有亂;一切諸法如法性相,以調伏心於禪不動;現諸威儀來去坐臥,而常寂然在於禪定;示同眾人有所言說,而常不捨諸禪定相;慈愍眾生入於城邑、聚落、郡國,而常在定;為欲饒益諸眾生故現有所食,而常在定。其身堅牢猶若金剛,內實不虛不可破壞,其內無有生藏、熟藏、大小便利、臭穢不淨;現有所食而無所入,但為慈愍饒益眾生,於一切處無有過患;現行一切凡夫所行,而實無行已過諸行。
「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現在空閑聚落無異;現在居家、出家無異;現為白衣而不放逸;現為沙門而不自高。於諸外道出家法中,為化眾生而無所出家,不為一切邪見所染,亦不於中謂得清淨;現行一切外道儀法,而不隨順其所行道。
「堅意!譬如導師將諸人眾過嶮道已,還度餘人。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隨諸眾生所發道意,若聲聞道、若辟支佛道、若發佛道,隨宜示導令得度已,即復來還度餘眾生,是故大士名為導師。譬如牢船從於此岸,度無量人令至彼岸,至彼岸已還度餘人。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見諸眾生,墮生死水四流所漂,為欲度脫令得出故,隨其所種善根成就,若見可以緣覺度者,即為現身示涅槃道;若見可以聲聞度者,為說寂滅共入涅槃。首楞嚴三昧力故,還復現生度脫餘人,是故大士名為船師。
「堅意!譬如幻師,於多眾前自現身死,膖脹爛臭、若火所燒、鳥獸所食。於眾人前如是現身,得財物已而便還起,以其善能學幻術故。菩薩如是住首楞嚴三昧,為化眾生示現老死,而實無有生老病死。堅意!是名首楞嚴三昧禪波羅蜜本事果報。」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修行智慧諸根猛利,未曾見有眾生之性,為欲化故說有眾生;不見壽者命者,說有壽者命者;不得業性及業報性,而示眾生有業業報;不得生死諸煩惱性,而說當知見生死煩惱;不見涅槃而說至涅槃;不見諸法有差別相,而說諸法有善不善;已能度至無礙智岸,現生欲界而不著欲界;現行色界禪而不著色界;現入無色定而生於色界;現行色界禪而生於欲界;現於欲界而不行欲界行。悉知諸禪及知禪分,自在皆能入禪出禪,為化眾生隨意所生,一切生處悉能受身。常能成就深妙智慧,除斷一切眾生諸行,為化眾生現有所行,而於諸法實無所行。皆已出過一切諸行,久已滅除我我所心,而示現受諸所須物。菩薩成就如是智慧,有所施作皆隨智慧,而未曾為業果所污,為化眾生示現瘖瘂,而內實有微妙梵音,通達語言經書彼岸。不先思量當說何法,隨所至眾所說皆妙,悉能令喜心得堅固,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而是菩薩智慧不減。
「堅意!譬如男女若大若小,隨所持器行詣水所,若泉、若池、渠、河、大海,隨器大小各滿而歸,而此諸水無所減少。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隨所至眾,若剎利眾、婆羅門眾,若居士眾、釋眾、梵眾,至是諸眾不加心力,能以善言皆令喜悅,隨宜所應而為演法,然其智辯無所減少。堅意!是名菩薩住首楞嚴三昧般若波羅蜜本事果報。」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眾生見者皆得度脫,有聞名字、有見威儀、有聞說法、有見默然,而皆得度。堅意!譬如大藥樹王名為憙見,有人見者病皆得愈。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眾生見者,貪恚癡病皆得除愈。如大藥王名曰滅除,若鬪戰時用以塗鼓,諸被箭射刀矛所傷,得聞鼓聲箭出毒除。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有聞名者,貪恚癡箭自然拔出,諸邪見毒皆悉除滅,一切煩惱不復動發。
「堅意!譬如藥樹名為具足。有人用根病得除愈,莖、節、心、皮、枝葉、花果皆能除愈,若生、若乾、若段段截,悉能除愈眾生諸病。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亦復如是,於諸眾生無時不益,常能滅除一切眾患,謂以說法兼行四攝諸波羅蜜,令得度脫。若人供養、若不供養、有益無益,而是菩薩皆以法利令得安隱;乃至身死有食肉者,若諸畜生二足、四足及諸鳥獸、人與非人,是諸眾生皆以菩薩戒願力故,死得生天,常無病痛衰惱諸患。堅意!住首楞嚴三昧菩薩,猶如藥樹。」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六波羅蜜世世自知不從他學,舉足下足入息出息,念念常有六波羅蜜。何以故?堅意!如是菩薩身皆是法、行皆是法。堅意!譬如有王若諸大臣,百千種香搗以為末。若有人來索中一種,不欲餘香共相熏雜。堅意!如是百千眾香末中,可得一種不雜餘不?」
「不也,世尊!」
「堅意!是菩薩以一切波羅蜜熏身心故,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堅意!菩薩云何於念念中生六波羅蜜?堅意!是菩薩一切悉捨心無貪著,是檀波羅蜜;心善寂滅畢竟無惡,是尸波羅蜜;知心盡相於諸塵中而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勤觀擇心知心離相,是毘梨耶波羅蜜;畢竟善寂調伏其心,是禪波羅蜜;觀心知心通達心相,是般若波羅蜜。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如是法門念念皆有六波羅蜜。」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菩薩成就首楞嚴三昧,其所施行不可思議。世尊!若諸菩薩欲行佛行,當學是首楞嚴三昧。何以故?世尊!是菩薩現行一切諸凡夫行,而於其心無貪恚癡。」
於時眾中有大梵王名曰成慈,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欲行一切諸凡夫行,當學首楞嚴三昧。何以故?是菩薩現行一切諸凡夫行,而心無有貪恚癡行。」
佛言:「善哉善哉!成慈!如汝所說。若菩薩欲行一切諸凡夫行,當學首楞嚴三昧,不念一切諸所學故。」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當云何學?」
佛告堅意:「譬如學射,先射大準;射大準已,學射小準;射小準已,次學射的;學射的已,次學射杖;學射杖已,學射百毛;射百毛已,學射十毛;射十毛已,學射一毛;射一毛已,學射百分毛之一分;能射是已,名為善射,隨意不空。是人若欲於夜闇中所聞音聲,若人非人,不用心力射之皆著。如是堅意!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先當學愛樂心,學愛樂心已當學深心,學深心已當學大慈,學大慈已當學大悲,學大悲已當學四聖梵行,所謂慈、悲、喜、捨。學四聖梵行已,當學報得最上五通常自隨身,學是通已,爾時便能成就六波羅蜜;成就六波羅蜜已,便能通達方便;通達方便已,得住第三柔順忍;住第三柔順忍已,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諸佛授記;諸佛授記已,能入第八菩薩地;入第八菩薩地已,得諸佛現前三昧;得諸佛現前三昧已,常不離見諸佛;常不離見諸佛已,能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已,能起莊嚴佛土功德;能起莊嚴佛土功德已,能具生家種姓;能具生家種姓已,入胎出生;入胎出生已,能具十地;具十地已,爾時便得受佛職號;受佛職號已,便得一切菩薩三昧;得一切菩薩三昧已,然後乃得首楞嚴三昧;得首楞嚴三昧已,能為眾生施作佛事,而亦不捨菩薩行法。
「堅意!菩薩若學如是諸法,則得首楞嚴三昧。菩薩已得首楞嚴三昧,則於諸法無所復學。何以故?先已善學一切法故。譬如學射能射一毛分,不復學餘。所以者何?先已學故。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無所復學,一切三昧、一切功德皆已學故。」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說譬喻,唯願聽許。」
佛言:「便說。」
「世尊!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自然普能遍觀三千大千世界不加功力。如是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自然能觀不用功力;又亦能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
佛告堅意:「如汝所說。若菩薩住首楞嚴三昧者,悉知一切諸菩薩法、一切佛法。」
爾時會中有天帝釋,名持須彌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最在邊外,白佛言:「世尊!譬如住於須彌山頂,悉能覩見一切天下。菩薩如是,住首楞嚴三昧,於諸聲聞、辟支佛行及諸一切眾生之行,自然能觀。」
爾時堅意菩薩問是持須彌頂釋言:「汝從何許四天下來?住何須彌山頂?」
是釋報言:「善男子!若有菩薩得首楞嚴三昧,不應問其所住處也。所以者何?如此菩薩一切佛國皆是住處,而不著住處、不得住處、不見住處。」
堅意問言:「仁者得是首楞嚴三昧耶?」
釋言:「是三昧中寧復有得不得相耶?」
堅意言:「不也。」
釋言:「善男子!當知菩薩行是三昧,於諸法中都無所得。」
堅意言:「如汝辯者,必已得是首楞嚴三昧。」
釋言:「善男子!我不見法有所住處,於一切法無所住者,乃得首楞嚴三昧。善男子!住是三昧則於諸法都無所住,若無所住即無所取;若無所取即無所說。」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汝見是持須彌山釋不?」
「已見。世尊!」
「堅意!是釋自然隨意,能得首楞嚴三昧,住是三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帝釋宮皆能現身。」
爾時此間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持須彌山釋於諸釋宮能現身者,我於一切帝釋處所,何故不見?」
爾時持須彌山釋語此釋言:「憍尸迦!若我今以實身示汝,汝於宮殿不復喜樂,我常至汝所住宮殿,汝不見我。」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欲見此大士成就妙身。」
佛言:「憍尸迦!汝欲見耶?」
「世尊!願樂欲見。」
佛語持須彌山釋言:「善男子!汝示此釋真實妙身。」彼釋即現真實妙身。爾時,會中其諸釋梵護世天王、聲聞、菩薩,不得首楞嚴三昧者,身皆不現猶若聚墨。持須彌山釋身如須彌山王,高大巍巍光明遠照,爾時佛身倍更明顯。
釋提桓因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今此大士身色清淨殊妙難及,是諸釋梵護世天王身皆不現,猶如聚墨。世尊!我於須彌山善妙堂上,著釋迦毘楞伽摩尼瓔珞,以是光明,一切天眾身皆不現。我今以此大士光明,身不復現,所著寶瓔珞亦無光色。」
佛告釋提桓因:「憍尸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釋迦毘楞伽摩尼珠,更有照明諸天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復現。憍尸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照明諸天摩尼珠,更有金剛明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復現。憍尸迦!若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金剛明摩尼珠,更有諸明集摩尼珠,能令此珠皆不復現。憍尸迦!汝見是釋所著諸明集摩尼珠不?」
「已見。世尊!但為此珠其光猛盛,我眼不堪。」
佛告憍尸迦:「若有菩薩得首楞嚴三昧或作帝釋,皆著如是摩尼瓔珞。」◎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諸有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得如是清淨妙身,亦復失是首楞嚴三昧。」
於時瞿域天子語釋提桓因言:「諸聲聞人已入法位,雖復稱歎愛樂佛道無能為也,已於生死作障隔故。若人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今發當發,是人則應愛樂佛道,能得如是上妙色身。譬如有人從生而盲,雖復稱歎愛樂日月,然其不蒙日月光明。如是聲聞入法位者,雖復稱歎愛樂佛法,而佛功德於身無益。是故若欲得此妙身大智慧者,當發無上佛菩提心,便得如是上妙色身。」
瞿域天子說是語時,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堅意菩薩問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轉女人身?」
答言:「善男子!發大乘者不見男女而有別異。所以者何?薩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別故有男有女。仁者所問,行何功德轉女人身?昔事菩薩心無諂曲。」
「云何而事?」
答言:「如事世尊!」
「云何其心而不諂曲?」
答言:「身業隨口,口業隨意,是名女人心無諂曲。」
問言:「云何轉女人身?」
答言:「如成。」
問言:「云何如成?」
答言:「如轉。」
問言:「天子此語何義?」
答言:「善男子!一切諸法中不成不轉,諸法一味,謂法性味。善男子!我隨所願有女人身,若使我身得成男子,於女身相不壞不捨。善男子!是故當知,是男是女俱為顛倒,一切諸法及與顛倒,悉皆畢竟離於二相。」
堅意菩薩問瞿域言:「汝於首楞嚴三昧,知少分耶!」
答言:「善男子!我知他得,身自不證。我念過世釋迦牟尼佛,在淨飯王家為菩薩時,於宮殿內眾采女中夜半清淨。爾時東方恒河沙等諸梵王來,有問菩薩乘者、有問聲聞道者,菩薩各隨所問而答。於梵眾中有一梵王,不解菩薩所行方便,而作是言:『仁者乃有如是智慧善答所問,云何貪愛王位色欲?』餘諸梵王了知菩薩智慧方便,語此梵言:『菩薩不貪王位色欲,將為教化成就眾生,處在居家現為菩薩,而今他方成就佛道轉妙法輪。』是梵聞已而作是言:『得何三昧能作如是自在神變?』餘梵謂言:『是首楞嚴三昧勢力。』善男子!我於爾時而作是念:『菩薩住三昧,神力感應至未曾有,處在愛欲領理國事,而能不離如是三昧。』我聞此已倍加恭敬,於菩薩所生世尊想,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於來世亦當成就如是功德。善男子!我所見者如是少分,我唯知此首楞嚴三昧,當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勢力。」
堅意白佛言:「希有世尊!是瞿域天子深心說此,皆是如來為作善知識常所守護故。世尊!瞿域天子不久亦當住首楞嚴三昧,得是自在神變勢力,如今世尊所為無異。」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會中寧有得是首楞嚴三昧者不?」爾時會中有天子名現意,語堅意菩薩言:「譬如賈客入於大海,而作是言:『此大海中有摩尼珠,可持去不?』汝語似是。所以者何?於今如來大智海會,其中菩薩成就法寶發大莊嚴,汝在中坐而作是問:『於此會中寧有菩薩得是首楞嚴三昧者不?』堅意!今此會中自有菩薩得首楞嚴三昧現帝釋身,有現梵王身,有現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身;有得首楞嚴三昧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有得首楞嚴三昧以諸相好而自嚴身;自有菩薩為化眾生,現作女身形色相貌、有現聲聞形色相貌、有現辟支佛形色相貌。堅意!如來自在隨所至眾,若剎利眾、婆羅門眾、若居士眾、釋眾、梵眾、諸護世眾,隨是諸眾普能示現形色相貌,當知皆是首楞嚴三昧本事果報。堅意!若見如來所說法處,當知此中則有無量諸大菩薩,大智自在發大莊嚴、於一切法自在行者,能隨如來轉法輪者。」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謂是現意天子得此首楞嚴三昧,如其智慧辯才無礙神通如是。」
佛言:「堅意!如汝所說,是現意天子已住首楞嚴三昧,通達是三昧故能作是說。」
爾時佛告現意天子:「汝可示現首楞嚴三昧本事少分?」
現意天子語堅意言:「仁者!欲見首楞嚴三昧少勢力不?」
答言:「天子!願樂欲見」。
現意天子善得首楞嚴三昧力故,即現變應,令眾會者皆作轉輪聖王,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及諸眷屬七寶侍從。天子問言:「汝見何等?」
堅意答言:「我見眾會皆作轉輪聖王,色相、眷屬、七寶侍從。」
爾時天子復現眾會,皆作釋提桓因處忉利宮,百千天女作眾伎樂圍遶娛樂;復以神力普令眾會皆作梵王色相威儀,在於梵宮行四無量。又問堅意:「汝見何等?」
答言:「天子!我見眾會皆是梵王。」
復現神力,普令眾會皆作長老摩訶迦葉形色相貌,執持衣鉢入諸禪定,行八解脫皆無有異;復現神力,普令眾會皆如釋迦牟尼佛身相好威儀,各有比丘眷屬圍遶。又問:「堅意!汝見何等?」
答言:「天子!我見大眾皆是釋迦牟尼佛身相好威儀,各有比丘眷屬圍遶。」
現意天子謂堅意言:「是為首楞嚴三昧自在勢力如是!堅意!菩薩得首楞嚴三昧,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芥子中,令諸山河日月星宿現皆如故,而不迫迮示諸眾生。堅意!首楞嚴三昧不可思議勢力如是!」
爾時諸大弟子,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釋、梵、護世天王,同聲白佛言:「世尊!若人得是首楞嚴三昧,是人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者何?是人則為究竟佛道,成就智慧神通諸明。我等今日於一座上,普見眾會種種色相若干變現,我等惟念:『若人不聞首楞嚴三昧,當知是為魔所得便;若得聞者,當知是人諸佛所護,何況聞已隨說行者。』世尊!菩薩若欲通達佛法至於彼岸,當一心聽首楞嚴三昧,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世尊!菩薩若欲普現一切形色威儀,欲悉普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又欲普知一切眾生隨病與藥,當善聽是三昧法寶受持讀誦。世尊!若人得是首楞嚴三昧,當知是人入佛境界智慧自在。」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等說。若人不得首楞嚴三昧,不得名為深行菩薩,如來不謂此人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故汝等若欲遍行一切道者,當學得是首楞嚴三昧,不念一切諸所學故。」
爾時堅意菩薩問現意天子言:「菩薩若欲得是三昧,當修行何法?」
天子答言:「菩薩若欲得是三昧,當修行凡夫法。若見凡夫法、佛法不合不散,是名修集首楞嚴三昧。」
堅意問言:「於佛法中有合散耶?」
天子答言:「凡夫法中尚無合散,何況佛法?」
「云何名修行?」
「若能通達,諸凡夫法、佛法無二,是名修集。而實此法無合無散。善男子!一切法集,無生相故;一切法集,無壞相故;一切法集,虛空相故;一切法集,無受相故。」
堅意復問:「首楞嚴三昧去至何所?」
天子答言:「首楞嚴三昧去至一切眾生心行,而亦不緣心行取相;去至一切諸所生處,而亦不為生處所污;去至一切世界佛所,而不分別佛身相好;去至一切音聲語言,而不分別諸文字相;普能開示一切佛法,而不至於畢竟盡處。善男子!問是三昧至何處者?隨佛所至,是三昧者亦如是至。」
堅意問言:「佛至何處?」
天子答言:「佛如如故至無所至。」
又問:「佛不至涅槃耶?」
答言:「一切諸法究竟涅槃,是故如來不至涅槃。所以者何?涅槃性故不至涅槃。」
又問:「過去恒河沙等諸佛,不至涅槃耶?」
答言:「恒沙諸佛為是生耶?」
堅意言:「如來所說,恒沙諸佛生已滅度。」
天子言:「善男子!如來不云一人出世多所饒益安樂眾生。於意云何?如來為定得諸眾生有生滅耶?」
答言:「天子!如來於法不得生滅。」
「善男子!當知如來雖說諸佛出於世間,於如來相而實無生;雖說諸佛至於涅槃,於如來相而實無滅。」
又問:「今現無量如來得成道不?」
答言:「如來無生無滅相如是成道。善男子!若諸佛出、若入涅槃,無有差別。所以者何?如來通達一切諸法是寂滅相,是名為佛。」又問:「若一切法畢竟寂滅,涅槃相者可通達耶?」
答言:「如一切法畢竟寂滅同涅槃相,通達相者亦復如是。善男子!如來不以生住滅出,無生住滅是名佛出。」
堅意問言:「汝住首楞嚴三昧,能作如是說耶?」
答言:「善男子!於意云何?如來化人,住何法中而有所說?」
堅意答言:「乘佛神力能有所說。」
又問:「佛住何處而作化人?」
答言:「佛住不二神通而作化人。」
天子言:「如如來住不住法而作化人,諸化人亦住不住法而有所說。」
堅意言:「若無所住,云何有說?」
天子言:「如無所住,說亦如是!」
又問:「菩薩云何具足樂說辯才?」
答言:「菩薩不以我相、不以彼相、不以法相而有所說,是名具足樂說辯才。隨所說法,文字相不盡、法相亦不盡。如是說者不以二說,是名具足樂說辯才。又善男子!若菩薩不捨諸法幻相,於諸音聲不捨響相,是名具足樂說辯才。又如諸文字音聲語言,無處、無方、無內、無外,無有所住,從眾緣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處、無方、無內、無外,亦無所住,非是過去未來現在,不為文字言辭所表,內自通達而有所說,是名具足樂說辯才。譬喻如響,一切音聲皆隨響相而有所說。」
堅意問言:「隨義云何?」
「善男子!隨虛空是隨義。如虛空無所隨,一切說法亦無所隨。諸法無比無有譬喻,為有得者言有所隨。」
爾時世尊讚天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菩薩於此不應驚怖。所以者何?若有所隨,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是現意天子!從何佛土來至此間?」
天子謂言:「問作何等?」
堅意答言:「我今欲何彼方作禮,以是大士遊行住處?」
天子謂言:「若人手得是首楞嚴三昧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皆應禮敬。」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是現意天子!從阿閦佛妙喜世界來至於此,是人於彼常說首楞嚴三昧。堅意!一切諸佛無有不說首楞嚴三昧者。堅意!是現意天子於此娑婆世界當得成佛,是人欲斷此五濁惡,取淨佛土教化眾生,修習增長首楞嚴故來至於此。」
堅意白佛言:「今此天子幾時當於此間世界得成佛道?其號云何?世界何名?」
佛言:「是天子者,過是賢劫千佛滅已,六十二劫無復有佛,中間但有百千萬億辟支佛出,其中眾生得種善根。過是劫已,當得成佛,號淨光稱王如來。世界爾時名為淨見。於時淨光稱王如來,能令眾生心得清淨,世界眾生不為貪欲、瞋恚、愚癡所覆,得法淨信皆行善法。堅意!是淨光稱王佛壽十小劫,以三乘法度脫眾生,其中無量無邊菩薩得首楞嚴三昧,於諸法中得自在力。爾時魔若魔民,皆修大乘慈愍眾生。其佛國土無三惡道及諸難處,莊嚴清淨如欝單越,無眾魔事離諸邪見。佛滅度後,法住千萬億歲。堅意!是天子者當於如是清淨國土而成佛道。」
爾時堅意菩薩謂天子言:「汝得大利,如來授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天子答言:「善男子!於一切法若無所得,是名大利,於法有得是則無利。善男子!是故當知,若不得法是名大利。」
說是法時,二萬五千天子,曾於先世殖眾德本,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萬菩薩得無生忍。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4.04,完成日期:2014/04/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佛教藏 OCR 小組輸入,北美某大德提供,黃金愛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
登录 | Register
首页
CBETA 漢文大藏經
首页 » T15n0642_00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第2卷
T15n0642_00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第2卷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大正藏 (T) » 第 15 冊 » No.0642 » 第 2 卷 ▲上一卷 ▼下一卷 前往第
卷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今說首楞嚴三昧,而是惡魔不來嬈亂。」
佛告舍利弗:「汝欲見魔衰惱事不?」
「唯然欲見。」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一切眾會皆見惡魔被五繫縛,不能自解。佛告舍利弗:「汝見惡魔被五縛不?」
「唯然已見。此惡魔者為誰所縛?」
佛言:「是首楞嚴三昧威神之力。在所佛土說首楞嚴三昧,其中諸魔欲以惡心作障礙者,首楞嚴三昧及與諸佛威神力故,其諸惡魔皆自見身被五繫縛。舍利弗!在所說首楞嚴三昧處,若我現在、若我滅後,其中所有諸魔、魔民,及餘人眾懷惡心者,以首楞嚴三昧威神力故,皆被五縛。」
爾時會中天、龍、夜叉、乾闥婆等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三昧,心無有疑,不為障礙,我等不欲身被五縛。世尊!我等恭敬此三昧故,皆當往護說是法者,於是三昧生世尊想。」
佛告諸天、龍、神:「汝以是故,當於十二見縛而得解脫。何等十二?我見縛、眾生見縛、壽命見縛、人見縛、斷見縛、常見縛、我作見縛、我所見縛、有見縛、無見縛、此彼見縛、諸法見縛,是為十二。汝等當知,若有眾生於佛法中起瞋恨心、欲毀壞者,皆以住是十二見縛。若人信解隨順不逆,於此十二見縛當得解脫。」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惡魔於今得聞說此首楞嚴三昧名不?」
佛言:「亦聞,以被縛故,不能得來。」
舍利弗言:「如來何不以威神力,令魔不聞說首楞嚴三昧名字?」
佛言:「且止,勿作此語。假使恒河沙等世界滿中大火,為聞說此首楞嚴三昧,當從中過。何以故?若人但聞說首楞嚴三昧,我說此人大得善利,勝得四禪、生四梵處。舍利弗!若使惡魔今得聞說首楞嚴三昧名字,以此因緣,當得出過一切魔事;若以被縛而得聞者,亦當於此十二見縛而得解脫。是故舍利弗!邪見惡人入魔網者,尚應聞此首楞嚴三昧,何況淨心歡喜欲聞!」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魔界行不污,白佛言:「唯然世尊!我今當現於魔界中,以自在神力,令魔得住首楞嚴三昧。」
佛言:「隨意」。
時魔界行不污菩薩,即於會中忽然不現,現於魔宮,語惡魔言:「汝寧不聞佛說首楞嚴三昧,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出汝境界;亦皆當復度脫餘人,出汝境界?」
魔即報言:「我聞佛說首楞嚴三昧名字,以被五縛,不能得往。所謂兩手、兩足及頭。」
又問惡魔:「誰繫汝者?」
魔即答言:「我適發心欲往壞亂聽受首楞嚴三昧者,即被五縛。我適復念:『諸佛菩薩有大威德,難可壞亂,我若往者,或當自壞,不如自住於此宮殿。』作是念已,即於五縛而得解脫。」
菩薩答言:「如是一切凡夫憶想分別,顛倒取相,是故有縛;動念戲論,是故有縛;見聞覺知,是故有縛。此中實無縛者、解者。所以者何?諸法無縛,本解脫故;諸法無解,本無縛故;常解脫相,無有愚癡。如來以此法門說法,若有眾生得知此義,欲求解脫,勤心精進,則於諸縛而得解脫。」
時魔眾中七百天女,以天香華、末香、塗香及諸瓔珞,散魔界行不污菩薩,而作是言:「我當何時於魔境界而得解脫?」
菩薩報言:「汝等若能不壞魔縛,則得解脫。」
「云何名為魔縛?」
「謂六十二見。若人不壞此諸見者,即於魔縛而得解脫。」
天女復言:「云何名為不壞諸見而得解脫?」
答言:「諸見本無所從來、去無所至,若知諸見無去來相,即於魔縛而得解脫;諸見非有非無,若不分別有無,即於魔縛而得解脫;若無所見,是為正見,如是正見,無正無邪,若法無正無邪、無作無受,即於魔縛而得解脫;是諸見者,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如是諸見亦復不念,則於魔縛而得解脫。」
七百天女聞說此法,即得順忍,而作是言:「我等亦當於魔界中,行無所污,度脫一切魔所縛者。」
爾時魔界行不污菩薩語惡魔言:「汝諸眷屬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汝作何等?」
惡魔答言:「我被五縛,不知所作。」
菩薩答言:「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從此縛而得解脫。」
時諸天女慈愍魔故,皆作是言:「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勿於安隱生怖畏想;勿於樂中而生苦想;勿於解脫而生縛想。」
爾時惡魔生諂曲心,而作是言:「若汝捨離菩提心者,我當發心。」
時諸天女以方便力,而謂魔言:「我等皆已捨離此心,汝便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若一菩薩發菩提心,一切菩薩亦同是心。所以者何?心無差別,於諸眾生心皆平等。」
爾時惡魔謂魔界行不污菩薩言:「我今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是善根,令我縛解。」說此言已,即自見身從縛得解。
時魔界行不污菩薩,以神通力放大光明,現淨妙身,照於魔宮,魔自見身無有威光,猶如墨聚。
時魔眾中二百天女,深著婬欲,見此菩薩身色端正,起染愛心,各作是言:「是人若能與我從事,我等皆當隨順其教。」
時此菩薩知諸天女宿緣應度,即時化作二百天子,色貌端嚴,如身無異;又作二百寶交露臺,勝魔宮觀。是諸天女,皆自見身在此寶臺,各各自謂與此菩薩共相娛樂,所願得滿,婬欲意息,皆生深心,愛敬菩薩。菩薩即時隨其所應而為說法,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魔界行不污菩薩謂惡魔言:「汝可詣佛。」
魔作是念:「我縛已解,當詣佛所壞亂說法。」爾時惡魔,眷屬圍遶,行詣佛所,白言:「世尊!勿復說是首楞嚴三昧。所以者何?說是三昧,我身即時被五繫縛,唯願如來更說餘事。」
時堅意菩薩謂惡魔言:「誰解汝縛。」
答言:「魔界行不污菩薩!解我繫縛。」
「汝許何事,而得解縛?」
魔言:「我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今是惡魔為解縛故,發菩提心,非清淨意。如是堅意!我滅度後後五百歲,多有比丘為利養故發菩提心,非清淨意。堅意!汝觀首楞嚴三昧勢力,佛法威神。是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輕戲心、貪利養心、隨逐他心,聞是三昧而發菩提心。我皆知此心,與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作因緣,何況聞是首楞嚴三昧,能以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人,於佛法中已得畢定。」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惡魔,聞說首楞嚴三昧,為解縛故發菩提心,亦得具足佛法因緣耶?」
佛言:「如汝所說。惡魔以是三昧福德因緣,及發菩提心因緣故,於未來世,得捨一切魔事、魔行、魔諂曲心、魔衰惱事。從今已後,漸漸當得首楞嚴三昧力,成就佛道。」
堅意菩薩謂惡魔言:「如來今已與汝授記。」
魔言:「善男子!我今不以清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何故與我授記?如佛言曰:『從心有業、從業有報。』我自無心求菩提道,如來何故與我授記?」
時佛欲斷眾會疑故,告堅意言:「菩薩授記凡有四種。何謂為四?有未發心而與授記、有適發心而與授記、有密授記、有得無生法忍現前授記,是謂為四。唯有如來能知此事,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
「堅意!云何名為有未發心而與授記?或有眾生往來五道,若在地獄、若在畜生、若在餓鬼、若在天上、若在人間,諸根猛利,好樂大法;佛知是人,過此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於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行菩薩道,供養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佛,教化若干百千萬億無量眾生,令住菩提;又過若干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字如是、國土如是、聲聞眾數壽命如是、滅後法住歲數如是。佛告堅意!如來悉能了知此事,復過於是,是名未發心而與授記。」
爾時長老摩訶伽葉前白佛言:「從今以後,我等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所以者何?我等無有如是智慧,何等眾生有菩薩根?何等眾生無菩薩根?世尊!我等不知如是事故,或於眾生生輕慢心,則為自傷。」
佛言:「善哉善哉!伽葉!快說此言。以是事故,我經中說:『人則不應妄稱量眾生。所以者何?若妄稱量於他眾生,則為自傷。唯有如來!應量眾生及與等者,以是因緣,若諸聲聞及餘菩薩,於諸眾生,應生佛想。』
「適發心已得受記者,或自有人,久殖德本,修習善行,勤心精進,諸根猛利,好樂大法,有大悲心,普為眾生求解脫道。是人發心,即住阿惟越致,入菩薩位,墮畢定數,出過八難。如是等人,適發心時,諸佛即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名號如是、國土如是、壽命如是。如是等人,如來知心而與授記,是名發心即與授記。
「密授記者,自有菩薩未得受記,而常精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樂種種施,樂一切施;受法堅固,持戒不捨;深發莊嚴,有大忍力,等心眾生;勤行精進,求諸善法,身心不懈,如救頭然;行念安隱,能得四禪;樂求智慧,行佛菩提。久行六度,有成佛相。時餘菩薩、天、龍、夜叉、乾闥婆等,皆作是念:『如此菩薩,勤心精進,實為希有,幾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號云何?國土何名?聲聞眾數多少云何?』佛為斷此眾生疑故,而與授記,普令眾會皆得聞知,唯是菩薩獨不得聞。佛神力故,令一切眾知是菩薩,成佛號字、國土如是、聲聞眾數多少如是。眾所疑者,時悉決了,於此菩薩生世尊想,而是菩薩不能自知我為得記、為未得記?是為菩薩密得受記。
「現前受記者,有菩薩久集善根,無不見得,常修梵行,觀無我空,於一切法得無生忍。佛知此人,功德智慧悉已具足,則於一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大眾之中,現前授記,作是言:『善男子!汝過若干百千萬億劫,當得成佛,號字如是、國土如是、聲聞眾數、壽命如是。』時無數人隨効是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佛前得受記已,身昇虛空,高七多羅樹。堅意!是名第四現前受記」。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今此會中,寧有菩薩以此四事得受記不?」
佛答言:「有。」
「世尊!誰是?」
佛言:「此師子吼王菩薩、樂欲居士子,是未發心而得受記,如是等他方世界無數菩薩,亦未發心而得受記。復有寂滅菩薩、大德法王子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無量諸菩薩等,適發心時即與授記,皆住阿惟越致地中。是中復有智勇菩薩、益意菩薩,如是無量諸菩薩等,密與授記。堅意!我及彌勒、賢劫千菩薩,皆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
堅意菩薩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薩所行不可思議,受記亦不可思議,一切聲聞,諸辟支佛尚不能知,況餘眾生。」
佛言:「堅意!菩薩所行、所發精進、威神勢力,不可思議。」
爾時魔界行不污菩薩所化天女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各以天華散於佛上,白佛言:「世尊!我等不樂密得受記,我等願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唯願世尊!於今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時微笑,口出種種妙色光明,照諸世界,還從頂入。阿難白佛言:「世尊!何因故笑?」
佛告阿難:「汝今見是二百天女,合掌敬禮如來者不?」
「已見。世尊!」
「阿難!是諸天女!已曾於昔五百佛所,深種善根,從是已去,當復供養無數諸佛,過七百阿僧祇劫已,皆得成佛,號曰淨王。阿難!是諸天女命終之後,得轉女身,皆當生於兜率天上,供養奉事彌勒菩薩!」
爾時惡魔聞諸天女得受記已,白佛言:「世尊!我今自於所有眷屬不得自在,以聞說是首楞嚴三昧故,況餘聞者?若人得聞首楞嚴三昧,即得畢定住佛法中。」
爾時天女,以無怯心語惡魔言:「汝勿大愁,我等今者,不出汝界。所以者何?魔界如即是佛界如,魔界如、佛界如不二不別,我等不離是如。魔界相即是佛界相,魔界法、佛界法不二不別,我等於此法相不出不過。魔界無有定法可示,佛界亦無定法可示,魔界、佛界不二不別,我等於此法相不出不過。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無有決定。無決定故,無有眷屬、無非眷屬。」
爾時惡魔憂愁苦惱,欲還天上。魔界行不污菩薩謂惡魔言:「汝欲何去?」
魔言:「我今欲還所住宮殿。」
菩薩謂言:「不離是眾,即是汝宮殿。」爾時惡魔即自見身處本宮殿。菩薩語言:「汝見何等?」
惡魔答言:「我自見身處本宮殿,好林園池,是我所有。」
菩薩語言:「汝今可以奉上如來?」
魔言:「可爾!」適作是語,即見如來、聲聞、菩薩、一切大眾,皆在其中,說首楞嚴三昧。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佛所住處說首楞嚴三昧、有施食已佛得成道,此二施主,何者福多?」
佛言:「阿難!施佛食已,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食已轉法輪、食已說首楞嚴三昧,此三食福,無有差別。阿難!我於何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其處即是金剛,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於其中得成佛道,隨所住處說首楞嚴三昧,等無差別,及有讀誦書寫之處,亦復如是!阿難!施佛食已,初轉法輪。若有法師得施食已,讀誦說是首楞嚴三昧,此二施福,等無有異。又復阿難!佛住精舍,以十八種神通變化度脫眾生;復有精舍,於中讀誦說是首楞嚴三昧,此二施處,其福不異。」
爾時阿難語惡魔言:「汝得大利,能以宮殿施佛令住。」
魔言:「是魔界行不污菩薩恩力所致。」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是魔界行不污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神力自在乃如是乎?」
佛言:「堅意!如汝所說,今此菩薩住是三昧,能以神力隨意自在示現一切,行魔界行而能不為魔行所污,與諸天女現相娛樂而實不受婬欲惡法。是善男子!住首楞嚴三昧,現入魔宮而身不離於佛會。現行魔界遊戲娛樂,而以佛法教化眾生。」◎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住是首楞嚴三昧,能現幾所自在神力?善哉世尊!願少演說。」
佛言:「堅意!我今住此首楞嚴三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百億日月、百億四天王處、百億忉利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兜率陀天、百億化樂天、百億他化自在天,乃至百億阿迦膩吒天、百億須彌山王、百億大海,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堅意!我住首楞嚴三昧,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或於閻浮提現行檀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尸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羼提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毘梨耶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禪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行般若波羅蜜;或於閻浮提現為五通神仙;或於閻浮提現在居家;或於閻浮提現行出家;或於四天下現在兜率天,一生補處;或於四天下現為轉輪聖王;或為釋提桓因;或為梵王;或為四天王;或為夜摩天王;或為兜率陀天王;或為化樂天王;或為他化自在天王;或現長者;或現居士;或復現為小王大王;或為剎利;或為婆羅門;或為薩薄。或於四天下,欲從兜率下生世間;或現入胎;或現處胎;或現欲生;或現生已而行七步,舉手自稱:『天上天下唯我為尊!』或現處宮與采女俱;或現出家;或現苦行;或現取草;或現坐道場;或現降魔;或現成佛;或現觀樹王;或現釋梵請轉法輪;或現轉法輪;或現捨壽;或現入涅槃;或現燒身;或現全身舍利;或現散身舍利;或現法欲滅;或現法已滅;或現壽命無量;或現壽命短促;或現國土無惡道名;或現有諸惡道;或現閻浮提清淨嚴飾如天宮殿;或現弊惡;或現上中下。
「堅意!是皆首楞嚴三昧自在神力,菩薩示現入於涅槃,不畢竟滅,而於三千大千世界,能現如是自在神力,示現如是諸莊嚴事。堅意!汝觀如來於此四天下轉法輪,餘閻浮提未成佛道,或有閻浮提現入滅度,是名首楞嚴三昧所入法門。」
爾時會中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諸菩薩大弟子,咸作是念:「釋迦牟尼佛但能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是神力?於餘世界亦有是力?」
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知眾會意,欲斷所疑,白佛言:「世尊!我所遊行諸佛國土,於是世界上過六十恒河沙土,有佛世界名一燈明,佛於其中為人說法。我至其所,頭面禮足,問言:『世尊!號字何等?我等云何奉持佛名?』彼佛答我:『汝詣釋迦牟尼佛!自當答汝。』世尊!彼佛國土功德莊嚴,說之一劫猶不可盡。復過於是,彼國無有聲聞、辟支佛名,但有諸菩薩僧,常說不退轉法輪。唯願世尊!說此佛名一燈明土講說法者!」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等善聽,勿懷恐怖,而生疑悔。所以者何?諸佛神力不可思議,首楞嚴三昧勢力亦不可思議。文殊師利!彼一燈明土講說法者,佛號示一切功德自在光明王。文殊師利!一燈明土,示一切功德自在光明王佛,則是我身於彼國土現佛神力,我於彼土說不退轉法輪,是我宿世所修淨土。文殊師利!汝今當知,我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土,盡有神力,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文殊師利!此則皆是首楞嚴三昧勢力。菩薩常於無量世界示現神變,於此三昧而不動轉。文殊師利!譬如日月,自於宮殿初不移動,而現一切城邑、聚落。菩薩如是,住首楞嚴三昧,初不移動,而能遍於無量世界示現其身,隨眾所樂而為說法。」
爾時眾會,得未曾有,皆大歡喜,踊躍無量,合掌恭敬,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以真珠華、雜色妙華、末香、塗香,散於佛上。皆作諸天所有伎樂,供養如來及諸弟子;亦各脫上衣,奉上於佛、諸菩薩等!以妙色華,大如須彌,并眾雜香、末香、塗香、珍寶、瓔珞,散於佛上。皆作是言:「唯然世尊!若有說首楞嚴三昧處,其地則為金剛;若人得聞說是三昧,信受讀誦,為人演說不驚不畏,當知此人亦是金剛,成不壞忍,深住於信,諸佛所護,厚種善根,得大善利,降魔怨敵,斷諸惡趣,為善知識之所守護。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若有眾生聞是首楞嚴三昧,即能信受、讀誦解義、為人演說、如說修行,當知是人得住佛法畢定不退。」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等說。若人不厚種諸善根,聞首楞嚴三昧不能信受。少有眾生聞首楞嚴三昧能信受者,多有眾生不能信受。善男子!人有四法,聞是三昧能得信受。何等為四?一者曾於過去諸佛聞是三昧,二者為善知識所護深樂佛道,三者善根深厚好樂大法,四者身自得證大乘深法。有是四法,則能信受如是三昧。善男子!復有滿願阿羅漢,及具足正見者、信行見行者,是人信順如來語故,信是三昧而身不證。所以者何?是三昧者,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通達,況餘眾生!」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譬如從生盲人,夢中得眼,見種種色,心大歡喜,即於夢中,與有眼者,共住共語。是人覺已,不復見色。我等亦爾!未聞是首楞嚴三昧時,心懷歡喜,謂得天眼,與諸菩薩共住共語,論說義理。世尊!我今從佛聞是三昧,不知其事,如生盲人,不能得知諸佛菩薩所行之法。我等從今已往,自視其身如生盲人,於佛深法無有智慧,不知不見世尊所行。我等從今已往,知諸菩薩真得天眼,能得如是諸深智慧。世尊!若人無有薩婆若心,誰當自謂:『我是智者、我是福田。』」
佛言:「如是如是。迦葉!如汝所說。菩薩所得諸深智慧,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
摩訶迦葉說是語時,八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堅意菩薩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所言福田,云何名為福田?」
文殊師利言:「有十法行,名為福田。何等為十?住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而不入法位;見知四諦而不證道果;行八解脫而不捨菩薩行;能起三明而行於三界;能現聲聞形色威儀,而不隨音教從他求法;現辟支佛形色威儀,而以無礙辯才說法;常在禪定而能現行一切諸行;不離正道而現入邪道;深貪染愛而離諸欲一切煩惱;入於涅槃而於生死不壞不捨。有是十法,當知是人真實福田。」
爾時堅意菩薩問須菩提言:「長老須菩提!世尊說汝第一福田,汝為得在是十法不?」
須菩提言:「我於是法尚無其一,何況有十!」
堅意言:「汝以何名第一福田?」
須菩提言:「我不於佛諸菩薩中第一福田,佛說我於聲聞、辟支佛中第一福田。堅意!譬如邊地小王亦名為王;若轉輪聖王至於邊地,諸小王等不名為王,爾時唯有轉輪聖王,聖王威德殊妙勝故。堅意!隨有國土、城邑、聚落,無菩薩處,我於其中得為福田;若有佛處,有大菩薩,我於其中不名福田。諸菩薩有薩婆若心,是故勝我。」
爾時佛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是無增上慢大弟子之所言也!」
堅意菩薩復問文殊師利法王子言:「文殊師利!所說多聞,云何名為多聞?」
文殊師利言:「若人得聞一句之法,即解其中千萬億義,百千萬劫敷演解說,智慧辯才不可窮盡,是名多聞。復次堅意菩薩!著聞十方無量諸佛所說,盡能受持;無有一句先所不聞,凡所聞者皆是先聞;隨所聞法能持不忘,為眾生說而無眾生,身與眾生及所說法無有差別。是名多聞。」
爾時會中有菩薩天子名淨月藏,作是念:「佛說阿難於多聞中為最第一,如文殊師利所說多聞,阿難今者寧有是不?」作是念已,問阿難言:「如來說汝於多聞中為最第一,汝之多聞,寧如文殊師利所說者不?」
阿難答言:「如文殊師利所說多聞,我無是事。」
淨月藏言:「如來云何常稱說汝,於多聞中為最第一?」
阿難答言:「佛諸弟子,隨逐音聲而得解脫,於是人中說我第一,非謂我於無量智海、無等大慧、無礙辯才諸菩薩中多聞第一。天子!譬如以有日月光明,閻浮提人見諸形色,得有所作。我亦如是,但以如來智慧光明,得受持法,我於其中自無有力,當知皆是如來神力。」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汝所受持誦念諸法,當知則是如來神力。」
爾時佛告淨月藏言:「阿難所持諸法甚少,所不誦者無量無邊。天子!我於道場所得諸法,百千億分不說其一,我所說者,阿難於中百千億分不持其一。天子!如來但於一日一夜,十方世界諸釋、梵王、護世天王、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天子菩薩與之說法。以智慧力而作偈頌,說修多羅、因緣、譬喻,眾生所行諸波羅蜜,及說聲聞、辟支佛乘、佛無上乘,攝大乘法,毀訾生死,稱讚涅槃。假使閻浮提內所有眾生,成就多聞皆如阿難,於百千劫不能受持。天子!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所說諸法無量無邊,阿難所持甚為小耳!」
爾時淨月藏天子即以十萬七寶華蓋奉上如來。其蓋即時遍住虛空,所覆眾生皆作金色。奉上蓋已,作如是言:「唯然世尊!願以是福,普使眾生辯才說法,當如世尊!能受持法,如文殊師利法王子!」
時佛知是菩薩天子深樂佛道,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而作是言:「今是天子,過四百四十萬劫,當得作佛,號一寶蓋。國名一切眾寶莊嚴。」
說是法時,二百菩薩生懈怠心:「諸佛世尊其法甚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難得,我等不能具足是事,不如但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所以者何?佛說菩薩若有退轉,或作辟支佛、或作聲聞。」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知此二百菩薩有懈退心,欲還發起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欲教化會中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故,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劫名照明,我於其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
爾時一切眾會,心皆生疑:「若入涅槃,不應復還生死相續。今文殊師利何故作如是言:『世尊!我念過世劫名照明,我於其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是事云何?」
爾時舍利弗承佛神旨,白佛言:「世尊!若人已得入於涅槃,不應復有生死相續。云何文殊師利入涅槃已,還復出生?」
佛言:「汝可問之,文殊師利自當答汝。」
時舍利弗問文殊師利言:「若人已得入於涅槃,於諸有中不復相續。汝今云何而作是說:『世尊!我念過去照明劫中,三百六十億世,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此義云何?」
文殊師利言:「如來現在,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真實語者、不欺誑者、世間天人無能誑者。我所說者,佛自證知。我若異說,則為誑佛。舍利弗!彼時照明劫中,有佛出世,號曰弗沙,利益世間諸天人已,入於涅槃。是佛滅後,法住十萬歲。法滅之後,其中眾生,於辟支佛有度因緣。假使百千億佛為之說法,不信不受,唯皆可以辟支佛身威儀法則,而得度脫。是諸眾生皆共志求辟支佛道,是時無有辟支佛出,是諸眾生無處得種善根因緣。我於爾時為教化故,自稱我身是辟支佛。隨諸國土、城邑、聚落,皆知我身是辟支佛。我時皆為現辟支佛形色威儀,是諸眾生深心恭敬,皆以飲食供養於我。我受食已,觀其本緣所應聞法,為解說已,身飛虛空,猶如鴈王。是時眾生,皆大歡喜,以恭敬心,頭面禮我,而作是言:『願使我等於未來世,皆得法利,如今是人。』舍利弗!以是因緣,成就無量無數眾生,令種善根。我時觀察,知諸人眾,供養我食,生懈厭心,即時告言:『我涅槃時至。』百千眾生聞是語已,各持華香、雜香、蘇油,來至我所。我於爾時入滅盡定,以本願故,不畢竟滅。是諸眾生謂我命終,供養我故,以香薪[卄/積]而燒我身,謂我實滅。我時復至異國大城,自稱我是辟支佛身,其中眾生亦以飲食來供養我。我於其中示入涅槃,亦謂我滅,皆來供養,共燒我身。如是舍利弗!我於爾時滿一小劫,三百六十億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於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脫三十六億眾生。舍利弗!菩薩如是以辟支佛乘,入於涅槃而不永滅。」
文殊師利說是語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光明遍照,千億諸天供養文殊師利法王子,雨諸天華,皆作是言:「是實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見佛世尊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又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世尊!文殊師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現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諸天:「文殊師利法王子住首楞嚴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難事。菩薩住此三昧,為作信行,而不隨他信。亦作法行,而於法相轉於法輪,不退不失。亦作八人,於諸無量阿僧祇劫,為八邪者而行於道。作須陀洹,為生死水漂流眾生不入法位。作斯陀含,遍現其身於諸世間。作阿那含,亦復來還教化眾生。作阿羅漢,亦常精進求學佛法。亦作聲聞,以無礙辯為人說法。作辟支佛,為欲教化因緣眾生,示入涅槃,三昧力故還復出生。諸天子、菩薩住是首楞嚴三昧,皆能遍行諸賢聖行;亦隨其地有所說法,而不住中。」
諸天聞佛說如是義,悉皆涕淚,而作是言:「世尊!若人已入聲聞、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嚴三昧。世尊!人寧作五逆重罪,得聞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入法位作漏盡阿羅漢。所以者何?五逆罪人,聞是首楞嚴三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雖本罪緣墮在地獄,聞是三昧善根因緣,還得作佛。世尊!漏盡阿羅漢猶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世尊!譬如有人施蘇油蜜,多有人眾持種種器,中有一人用心不固,破所持器,雖詣所施蘇油蜜所,無所能益但得自飽,不能持還施與餘人。是中有人持器完堅,既得自飽亦持滿器施與他人。蘇油蜜者,是佛正法。所持器破,但得自足不能持還施他人者,即是聲聞及辟支佛。持完器者,即是菩薩,身自得足,亦能持與一切眾生。」
是時二百天子,心欲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從諸天子聞是語已,及聞文殊師利法王子不可思議功德勢力,更以深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隨先退轉之心,皆白佛言:「我等乃至危害失命,不捨是心,亦終不捨一切眾生。世尊!唯願我等聞是首楞嚴三昧善根因緣,當得菩薩十力。何等十?於菩提心得堅固力、於不可思議佛法得深信力、多聞得不忘力、往來生死得無疲力、於諸眾生得堅大悲力、於布施中得堅捨力、於持戒中得不壞力、於忍辱中得堅受力、魔不能壞得智慧力、於諸深法得信樂力。」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若有眾生,於今現在、若我滅後,聞是首楞嚴三昧能信樂者,當知是人悉皆得是菩薩十力。」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曰名意,白佛言:「世尊!若欲得福者,應供養佛;欲得慧者,應勤多聞;欲生好處者,應勤持戒;欲大富者,應加布施;欲得妙色者,應修忍辱;欲得辯才者,應敬師長;欲得陀羅尼者,應離增上慢;欲得智者,應修正憶念;欲得樂者,應捨一切惡;欲利益眾生者,應發菩提心;欲得妙音聲者,應修實語;欲得功德者,應樂遠離;欲求法者,應近善知識;欲坐禪者,應離憒閙;欲思慧者,應修思惟;欲生梵世者,應修無量心;欲生天人,應修十善。世尊!若人欲得福德者、欲得慧者、欲生好處者、欲大富者、欲妙色者、欲辯才者、欲陀羅尼者、欲得智者、欲得樂者、欲利益眾生者、欲妙音聲者、欲功德者、欲求法者、欲坐禪者、欲思慧者、欲生梵世者、欲生天人者、欲得涅槃者、欲得一切功德者,當聞首楞嚴三昧,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如說修行。世尊!菩薩云何修是三昧?」
佛言:「名意!菩薩若能觀諸法空,無所障礙,念念滅盡,離於憎愛,是名修是三昧。復次名意!學是三昧,不以一事。所以者何?隨諸眾生心心所行,是三昧者有是諸行;隨諸眾生心心所入,是三昧者有是諸入;隨諸眾生諸根入門,是三昧者有是入門;隨諸眾生所有名色,得是三昧菩薩亦示若干名色;能如是知,是名修是三昧。隨一切佛名色相貌,得是三昧菩薩亦示若干名色相貌;能如是知,是名修是三昧。隨見一切諸佛國土,菩薩亦自成是國土,是名修是首楞嚴三昧。」
名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是三昧者修行甚難?」
佛告名意:「以是事故,少有菩薩住是三昧,多有菩薩行餘三昧。」
爾時名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此彌勒菩薩一生補處,次於世尊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得是首楞嚴三昧耶?」
佛言:「名意!其諸菩薩得住十地、一生補處受佛正位,悉皆得是首楞嚴三昧。」
彌勒菩薩即時示現如是神力,名意菩薩及諸眾會,見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閻浮提,其中皆是彌勒菩薩!或見在天上;或見在人間;或見出家;或見在家;或見侍佛,皆如阿難;或見智慧第一,如舍利弗;或見神通第一,如目犍連;或見頭陀第一,如大迦葉;或見說法第一,如富樓那;或見樂戒第一,如羅睺羅;或見持律第一,如優波離;或見天眼第一,如阿那律;或見坐禪第一,如離婆多。如是一切諸第一中,皆見彌勒!或見入諸城邑聚落乞食;或見說法;或見坐禪。
名意菩薩及諸大眾,一切皆見彌勒菩薩現首楞嚴三昧神通勢力,見已大喜,白佛言:「世尊!譬如真金,雖復鍛磨,不失其性。是諸大士亦復如是,隨所試處,皆能示現不可思議法性。」
爾時名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謂菩薩若能通達首楞嚴三昧,當知通達一切道行,於聲聞乘、辟支佛乘及佛大乘,皆悉通達。」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菩薩若能通達首楞嚴三昧,則能通達一切道行。」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謂文殊師利法王子!曾於先世已作佛事,現坐道場,轉於法輪,示諸眾生入大滅度。」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迦葉!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龍種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過於千佛國土,國名平等,無有山河、沙礫、瓦石、丘陵、堆阜,地平如掌,生柔軟草,如迦陵伽。龍種上佛於彼世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轉法輪,教化成就七十億數諸菩薩眾,八十億人成阿羅漢,九萬六千人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其後續有無量聲聞僧。迦葉!龍種上佛壽命四百四十萬歲,度天人已,入於涅槃,散身舍利,流布天下,起三十六億塔,眾生供養。其佛滅後,法住十萬歲。龍種上佛臨欲涅槃,與智明菩薩授記莂言:『此智明菩薩!次於我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號智明。』迦葉!汝謂爾時平等世界龍種上佛,豈異人乎?勿生此疑。所以者何?即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迦葉!汝今且觀首楞嚴三昧勢力,諸大菩薩以是力故,示現入胎、初生、出家、詣菩提樹、坐於道場、轉妙法輪、入般涅槃、分布舍利,而亦不捨菩薩之法,於般涅槃,不畢竟滅。」
爾時長老摩訶迦葉語文殊師利言:「仁者乃能施作如此希有難事,示現眾生。」
文殊師利言:「迦葉!於意云何?是耆闍崛山,誰之所造?是世界者,亦從何出?」
迦葉答言:「文殊師利!一切世界水沫所成,亦從眾生不可思議業因緣出。」
文殊師利言:「一切諸法,亦從不可思議業因緣有。我於是事,無有功力。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屬因緣,無有主故,隨意所成。若能解此,所為不難。迦葉!若人未見四諦,聞如是事能信解者,此則為難。見四諦已,得諸神通,聞此能信,不足為難。」
爾時世尊身升虛空,高七多羅樹,結加趺坐,身出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一切眾會,皆見十方無量諸佛,悉皆說是首楞嚴三昧不增不減,悉遙得聞。十方諸佛亦升虛空,高七多羅樹,結加趺坐,身放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彼諸眾生,亦見釋迦牟尼佛身升虛空,結加趺坐。彼諸眾會,悉皆以華,遙散釋迦牟尼佛!皆見眾華於上空中,合成華蓋。此土菩薩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悉亦以華散彼諸佛,皆於佛上化成華蓋。
爾時釋迦牟尼佛還攝神足,坐於本座,告堅意言:「是為如來神通之力,為令眾生功德增益,是故如來示現是事。」
佛現神通力時,八千天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說是首楞嚴三昧垂欲竟時,堅意菩薩及五百菩薩,得首楞嚴三昧,悉皆得見十方諸佛所有神力,於佛深法得智光明,住第十地,受佛職位。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放大光明遍照世界,千萬伎樂同時俱作,諸天空中雨種種華。
爾時佛告阿難:「汝當受是首楞嚴三昧,持諷誦讀,廣為人說。」
時持須彌山頂釋白佛言:「世尊!阿難智慧憶念有量,聲聞人者,隨他音聲,何故以是三昧法寶囑累阿難?」持須彌山頂釋發至誠言:「若我能於今世、來世,廣宣流布是寶三昧,無有虛者,於此耆闍崛山中樹,悉皆當如佛菩提樹,其諸樹下皆有菩薩。」持須彌山頂釋作是語已,即見諸樹,如菩提樹,一一樹下,皆見菩薩。諸菩提樹,皆出是言:「如持須彌山頂釋所言為實,是人必能令此三昧廣宣流布。」
爾時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同聲白佛言:「世尊!假使如來住壽一劫,不為餘事以聲聞乘為人說法,一一說法,皆悉如初轉法輪時所度眾生,說是首楞嚴三昧所度眾生,此則為勝。所以者何?是諸眾生皆以聲聞乘度,於菩薩乘,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如是首楞嚴三昧,有是無量勢力,能成就諸菩薩,使得具足佛法。」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實壽幾何?幾時當入畢竟涅槃?」
佛言:「堅意!東方去此世界三萬二千佛土,國名莊嚴,是中有佛,號照明莊嚴自在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說法。堅意!如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命,我所壽命亦復如是!」
「世尊!是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命幾所?」
佛告堅意:「汝自往問,自當答汝。」
即時堅意承佛神力,又以首楞嚴三昧力故,及自善根神通力故,如一念頃,到彼莊嚴世界。頭面禮彼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壽命幾時?當入涅槃?」
彼佛答言:「如彼釋迦牟尼佛壽命,我所壽命,亦復如是!堅意!汝欲知者,我壽七百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壽命亦爾!」
爾時堅意菩薩心大歡喜,即還娑婆世界,白佛言:「世尊!彼照明莊嚴自在王佛,壽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壽命,釋迦牟尼佛壽命,亦復如是!』」
爾時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我謂世尊於彼莊嚴世界,以異名字利益眾生。」
爾時世尊讚阿難言:「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異名字於彼說法,度脫眾生。阿難!如是神通自在力者,皆是首楞嚴三昧勢力。」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堅意!以是事故,當知我壽七百阿僧祇劫,乃當畢竟入於涅槃。」
時會大眾,聞佛所說,壽命如是不可思議,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諸佛神力至未曾有,一切所行不可思議,於此現壽如是短命,而實於彼七百阿僧祇劫。世尊!願使一切眾生具足如是不可思議壽命。」
爾時世尊復告堅意:「是首楞嚴三昧,隨在郡國、城邑、聚落、精舍、空林,其中諸魔魔民,不得其便。」
又告堅意:「若有法師,書寫、讀誦、解說是首楞嚴三昧,於人、非人無有恐怖,復得二十不可思議功德之分。何等二十福德不可思議?其智不可思議、其慧不可思議、方便不可思議、辯才不可思議、法明不可思議、總持不可思議、法門不可思議、憶念隨義不可思議、諸神通力不可思議、分別眾生諸所語言不可思議、深解眾生心之所樂不可思議、得見諸佛不可思議、所聞諸法不可思議、教化眾生不可思議、自在三昧不可思議、成就淨土不可思議、形色最妙不可思議、功德自在不可思議、修治諸波羅蜜不可思議、得不退轉佛法不可思議。是為二十。
「堅意!若人書寫、讀誦是首楞嚴三昧,得是二十不可思議功德之分。是故堅意!若人欲得今世來世諸利,當書寫讀誦、解脫修行是首楞嚴三昧。
「堅意!若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於千萬劫勤心修行六波羅蜜,若有聞是首楞嚴三昧,即能信受,心不退沒,不驚不畏,福勝於彼,疾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聞已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為人解說?若有菩薩!欲聞諸佛不思議法,不驚不畏,欲於一切諸佛法中現了自知,不從他教,應當修集行是三昧;若欲得聞所未聞法,信受不逆,應當聞是首楞嚴三昧。」
說是首楞嚴三昧經時,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倍是數,住阿惟越致地;復倍是數,得無生法忍。萬八千菩薩,得是首楞嚴三昧;萬八千比丘、比丘尼,不受諸法故,漏盡解脫,得阿羅漢。二萬六千優婆塞、優婆夷,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三十那由他諸天,得入聖位。
佛說經已!文殊師利法王子、堅意菩薩等一切諸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大弟子,一切諸天、龍、神、乾闥婆、阿修羅等世間人民,聞佛所說,歡喜信受。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
【經文資訊】大正藏第 15 冊 No. 0642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版本記錄】CBETA 電子佛典 2014.04,完成日期:2014/04/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佛教藏 OCR 小組輸入,北美某大德提供,黃金愛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本資料庫可自由免費流通,詳細內容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網路分享:
Diigo logo Google logo Yahoo logo funp logo hemi logo plurk logo
如果想要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或 注册。 浏览 1165 次
Download at 2016/04/17 18:50 2016/04/17
太虛-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
太虛-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
──二十二年十月在漢口市商會講──
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裡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這是題目的概括意義,此次由漢口律師公會、佛教正信會、漢口紅十字會,邀來講三天,故將題目分三大段:
第一部分:從一般思想中來建設人間佛教
甲、不明佛教真相的群眾心理建設人間佛教,要先從普通一般人的思想中建設起來,故須把群眾對於佛教的普通觀念,略略的解釋。 佛教到中國,雖近有二千年的歷史,差不多窮鄉僻野,都有佛教,而於佛教的真相,卻猶不能明了;故佛教的精神及力量,亦不能充分顯發出來。 但群眾對於佛教的觀察,可以在戲劇和小說等表顯來看;戲劇是鄉僻婦稚都能知道的。 可分下列的數種觀點:
一、神異的:民眾中對於佛教信仰崇拜的,他們大抵看佛教是很神怪奇異的東西。 例如圖書集成,即將佛教編在神異典中。 既看佛教是很神異的,故看代表佛法的和尚也是如此,就以濟公活佛、瘋僧等種種神通為崇仰;又以為和尚是在山中打坐而修靜功的,或有念經度鬼等能力,及有看相、算命、卜課、懂地理各種本領,曉人未曉的過去未來事件,故對於佛教與和尚都看做是很神怪靈異的。 由此而信仰佛教,佛教的真相卻因之被蒙蔽了。
二、姦盜的:在別有肺肝或盲目反對的人,對佛教懷著憎惡的意思,而對於代表佛教的和尚,遂以為都是奸邪、盜騙的東西,例如現在的火燒紅蓮寺等等的電影之類。 對於佛教作這一種的看法,那末、佛教的真相就愈加看不見了。
三、閒隱的:有許多人望著佛教和代表佛教的和尚,生羨慕心;即看做佛教是清閒隱遁而可羨慕的,故此以為佛教是清淨寂滅而和尚是無所事事的。 由此、致有一類人,都謂待我把家務世事了過之後,乃可來作佛教徒的誤認。
四、朽棄的:又有存著輕蔑心理的一般群眾,以為佛教是世界最沒用的東西;而代表佛教的僧尼,都是窮苦沒有飯吃或父母算定是苦命的孩子而送出家。 如此,等於社會淘汰下來的一堆垃圾,故對於佛教徒是可哀愍憐恤的,因而布施等等。
由上觀之,即由中國人民看作佛教是神怪、姦盜、閒隱、朽棄等,把佛教底真相蒙蔽。 若要佛教真精神表現出來,須將神怪等等的煙幕揭破,然後才可見到發達人生的佛教真相。
乙、佛教教人的報恩倫理現在進一步,先將佛教教人做人的道德,略略解釋。 心地觀經上說有
四重報恩倫理:
一、報父母恩:以人類的生存,比其他動物來得艱難。 譬如一個小孩子,須在母胎十月;生出後由嬰孩而童年而青年,又須父母的撫育。 不若其他動物,如魚、蝦等遺子後,即可不管;而人須由十餘年的教養。 故一個人的成人,須由父母費去很大的辛苦勞力。 所以佛教教人第一要知父母恩,報答父母,亦即世間所謂之孝道是也。
二、報社會恩:以人類生活上衣、食、住、行的需要,不但是依賴現代的社會人群,且有藉於前輩遺留下來的業績。 故我們一日的生存,皆賴上至千古,下至全球的力量供給,故須知報社會恩,即眾生恩。 人生在世界,不是個人的存在,由要報社會的恩,才有所謂仁愛之德也。
三、報國家恩:因為我們雖由父母的生育,社會的扶助,但倘有天災、猛獸的侵害,或以強凌弱、以眾暴寡的等等欺壓,演成內匪、外寇的人禍,就要有國家的組織,以有秩序的協力保障全國人民的安全,換言之,即由國家政治、法律、軍警維持人民的安寧。 故應知報國家的恩,人人愛國,先辦國群的公共事業而後治其私業。
四、報聖教恩:然以上三義,猶不過做一個庸庸以生、碌碌以死的平常人,而未有導人生向上改善、發達無窮的不朽精神,猶未免要與草木同腐。 因此、對於古今中外賢聖的教化,應知有使人類精神向上的恩德,而各種聖賢教化中,即有佛教;而觀察佛教在一切聖賢教化中,有其他的聖賢所沒有的特點,由此我們乃生起信仰恭敬的心來。 以知恩報恩,即為成人的道德行為,亦即為佛教切近教人實行的道德。
丙、佛菩薩不是鬼神普通人信佛菩薩,以為是同鬼神一樣的,這是大大錯誤的!
佛是天竺──印度──的話,此云覺者,與中國聖人的意義略同。 故佛非宇宙萬有的創造者,亦非宇宙萬有的主宰者,乃是宇宙萬有實事真理的覺悟者;將佛親自所覺悟的道理,如實說出來,而使人也依之去行,便是佛教。 再說菩薩、普通人以為就是偶像,其實並不是這樣! 梵雲菩提薩埵,此翻為求覺的有情眾生,即隨佛修學、立志成佛的佛弟子,故皆與普通所謂鬼或神不同。 中國通常所謂的神,即是天神、地祗、人鬼──人死之後為鬼,所以神是聰明正直而在冥冥中主宰人類禍福的。 然依佛教解說起來,神、鬼是六道中的鬼道、神道,生死流轉,輪迴苦海;而佛是圓滿覺悟已遠超於彼岸,即是已能自覺覺人,故與鬼神迥然不同。 所以、佛是使人覺悟而趨向光明的指導者。 若信佛不明佛之真相,雖信佛教亦不是真信。
丁、善堂的慈善家最好能信佛
中國如漢口、上海等處,多有善堂,能做慈善的事業,此皆是已有了向上好善心的。 他或有信仰的神;或靜坐煉氣而修精神,或做慈善功德而希望生天堂的果報。 論其以慈悲惻隱的心腸來做慈濟事業,也即為佛菩薩濟生度人的基礎。 但這種世間善事,雖然功不唐捐,若不能信佛學佛迴向菩提,亦只是有限的功德,或轉世來做一個好人而生富貴家中,或也能成仙生天。 若由佛法看來,都是有限量而不究竟的。 若明了佛法而去做善業,即將有限的福德成為無量的功德了。 譬如山溝中的水,只能夠在它小範圍內──溪澗,就不能夠流注到江海中去,便不能周流於全世界;這是一個淺顯的譬喻。 佛菩薩證明小則一草一木,大則無邊世界,都是其來無始,其往無終,無有邊際,無有窮盡。 平常人所謂佛法無邊,其實佛法無邊,並不是另一種的東西;明白了佛理,隨作一事,便都成了無量無邊。 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又云:'不住相布施,其福德無量'。 做善事而能信佛,如一滴水放於大海,便等大海一味。 因此、善堂的人最好能信佛!
戊、從事正當職業無礙於學佛
佛法並非隱遁清閒的享受,而教人不做事的;應對於國家、社會知恩報恩,故每人要做正當職業。 因為不正當職業,如發生害命,敗壞社會風俗等等,這是不可以做的。 如何是正當職業? 如農、工、商、學、政、法、軍、警等。 軍隊保護國家安寧,警察維持社會治安,這些都是正當職業。 而學佛不但不妨礙正當職業,而且得著精神上的安慰,做起事來,便有系統而不昏亂,在平常人做不了的事,若學佛就能做了。 明白這種道理,佛法不離世間法,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若能如此學佛,方稱為真正學佛。
己、佛教的一個經濟辦法
世人往往以為佛教徒都是寄生蟲,是社會分利分子,以為只有消費而不生產的,這是因為他們只以寺院的和尚來作佛教徒的代表;其實佛教徒不止是寺院和尚,而寺院不過是教化的機關,和尚是教化機關中的辦事人而已。 講到學佛,並不是教人都去做和尚,要知道和尚不過是修養高上的人格,來化導社會罷了。 經濟學分為三種:一、是生產;二、是消費;三、是分配。 生產、消費都容易講,所難者就是分配;現在社會的不安,也是由沒有分配辦法。 依佛法簡單的說明,有一部大乘心地觀經上,曾教人把產業分配為三分:一分拿來做生產的資本;一分拿來做本人及家屬的生活消費;一分拿來做救濟窮苦、 宣揚聖教,及各種文化、慈善、公益等事業,使人類盈虛調濟而有無相通,享受均等公共的幸福。 若照這樣,人類階級鬥爭,不會發生了。 現在資本主義拿十分之九來做資本,成為社會特殊的階級,致生階級鬥爭。 其實人生,只要有衣、食、住、行就可了,要很多資本堆積起來作什麼?
庚、經濟史觀與緣成史觀
經濟史觀、就是唯物史觀,他以人類社會的政治、宗教等等,皆以經濟為基本;若經濟一生變化,社會的一切隨之而起變化。 現在講社會各種史觀的,有十餘種派別:有講地理史觀的,有講文化史觀的,有講宗教史觀的。 但此等皆不知事物之完全之底細,依佛法來講,每一事物,皆是眾緣所成,謂由眾多關係而成一事物,所以社會並非簡單的緣因使他發生變化。 試問若社會變化但由經濟而起,則經濟變化又由何而起呢? 現在講社會學的,單歡喜講經濟史觀,真不啻癡人說夢! 那知佛教的緣成史觀,比經濟史觀要透澈明白的多呢。辛、辨證法與諸行無常辨證法、是現在時髦的一種流行學說,源出希臘哲學吉拉額來圖,見宇宙萬事萬物,時時刻刻在變化,以有無相反相成而起變化;每一事的統一,不過是相對的統一,常在矛盾的變化中。 到了德國的黑智兒,始確立了辨證法;但由絕對觀念發展為矛盾變化,還要進而成為絕對的觀念。 不久,又出了一位馬克斯,把黑智兒的絕對觀念代替唯物觀念,拿唯物來做基本條件,謂社會都是在物質經濟上,分成對立階級而門爭,進化;最後、無產與資本鬥爭,變成無產社會,方沒有變化。 所以、馬克斯的辨證法,起頭與終結,都不是辨證法的。 又或以辨證法是一種邏輯的三律:一、同一律;二、矛盾律;三、因果律。 辨證法亦仍為此思想律所規定。 所以辨證法在佛法看來,乃是對於宇宙人生的諸行無常律。 行是流行變化,萬有都是無常不息而不永久的,譬如人從小孩變化到壯老到死亡,由無而有,又由有而無。
人類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壞空,萬法皆空,生住異滅。 但在佛法、此不過諸行無常的一條原理而已。 較辨證法透徹的多。 此外尚有諸法無我、有漏皆苦等原理,便非所知了。
壬、最新的科學與佛學
中國人近來對於科學,有反對的、提倡的,但無論怎樣,多是以西洋十九世紀的唯物科學為科學,不是西洋最新的科學。 從化學來講:凡一物質,皆從分子而成,分子由原子而成,一地球可算出由若干原子構成。 而最新發明原子,亦由電子構成,如八大星行圍繞太陽一般,空隙比實際多;又進而發明量子,成為無質的力。 從前化學、物理分開,到此分不開了。 這種力、也可說他是精神的,而近於佛學的一種議論。 又在物理上的相對論,以空間、時間、主觀各種關係成為某一物象。 譬如一張桌子,立在各方面所看不同,這是近於佛學的緣成論。 再就生物學講:最近廣東中山大學教授羅廣廷試驗的結果,把達爾文的進化論根本推翻,而近於佛法的業感論。 所以、現在最新的科學,已不是唯物的,而是與佛法相符了;然佛法歷萬古而常新,亦非新時代的科學所能及!
第二部分、從國難救濟中來建設人間佛教
今天繼續講明佛教徒在救濟國難中,應當如何來建設人間佛教。 講到國難,我們中國在近幾年來,真是很可哀痛的! 所謂天災人禍,內憂外患,相繼而來,自從日本的侵擾,內匪外寇,交迫尤甚。 關於國民救難之中,我昨晚曾講過,佛教教人報恩的第三項,就是報國家恩。 國家能為人民拒外寇而平內匪,現在國家處災難之中,凡是國民各應盡一分責任能力,共想辦法來救濟個人所託命的國家,在佛法即所謂報國家恩。
甲、國難中勿徒逞悲憤
在受強暴侵略的嚴重國難中,凡有人心者,當然有悲痛之情,憤激之氣。 但是專發揮悲痛而縱憤逞激,悲觀之極而作中國必亡論,以個人之哀痛而影響他人同陷悲觀,無益而反有損。 何況人在這種憤激之中,往往不顧一切,欲作不量力的孤注之一擲,則個人犧牲而同時亦損失了國家的元氣,不能發展。 若能各盡各人的力量,從實際上堅忍耐勞去工作,那就不會沒有辦法的。
乙、想免災難要省過修德
在佛教的因果業報上講:要曉得這種天災人禍,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土中生出來的,或漠不相關的他人給與我們的,災難的果報,皆各人自造,或我們共作業因所致,在佛法稱為別業、共業。 別業、是個人自心所造之業,共業、是多數人心理共同所造成之業。 要清本正源的拔濟災難,須要各人反省過愆,而勇於進修業德。 “業”、就是平常所謂行為,就是各人的身、語、意所作出的行為。 古人謂“吾日三省吾身”,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而見到自己有過處。 如一日一月一年前所作的罪過,乃至十年二十年前所作的罪過,能知而改悔,此即消極的不作惡;而在積極為善,則各人若要無災難,安樂康寧,就要各人去作各種善良的行為,在中國稱善行為德。 由修德行善之結果,社會自然安寧,所謂“ 自求多福”,便造成自己和國家之幸福了。丙、安分盡職為救國基礎
現在要救國難,而國是什麼呢? 就是有領域,有組織,有秩序的團體,而需要其分子之各盡其能,各安其分。 大凡災難之起源,皆由內患而生。 如人身體中之內四大有一不調,乃招外感而致病。 現在救國聲中,高呼安定人心,安定社會,倘若不各自安分,反擾亂於他,則必荒廢其職責,且妨害他人之業務。 例如國防軍隊,能安其國防,軍隊之克盡他的國防職,便不會有不抵抗而放棄東北,國難即無從發生了。 在普遍全國的農、工、商、學、政、法等各盡其職,各安其分,然後國家的組織方能堅固,社會的秩序方能安定;必如此乃可有進行各種救國事業的基礎,而盡國民應盡之職。
丁、剿匪先得民心
歸順現在有匪,各省區的人民,都在顛沛恐慌中,而且時時牽動全局,故必先安內乃能攘外,剿匪成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了。 但是站在剿匪方面的人,必令匪區外或匪區中的人民,不受匪的各種誘惑或脅迫、或蹂躪,然後才能認識剿匪的軍政是確實與匪不同,而真能拯民於水火而登衽席的,方能使民心信仰歸順,斷絕匪源,使匪漸滅。 如剿匪方面反不如匪,反使民心增加怨怒,被匪引誘,則不但不能剿,反從人民中另制出新的匪來,那就危險極了! 故剿匪的人,要發佛菩薩的大慈大悲、救世救民的願心,都要能犧牲自己,而勤勞辛苦的去作救人工作,先取得民心的歸順,進使被匪誘脅的從眾亦來歸順,則匪不剿而自滅了。
戊、有攻人殺器不如有保民防具
剿匪是對內的,而對外當然也不能不重國防。然以外寇用海、陸、空殺器、毒氣等等來侵虐我們,主張我們也須有攻人的殺器毒氣等等去報復。 譬如有一種毒氣施放出來,能使漢口全市的人畜一點鐘內都死幹盡,連空中飛鳥也不能存留一個,故有許多人也要去製造毒氣施放。 但製造毒氣去殺人,不如製造防禦的面具來保民;因為你殺來,我殺去,究竟不是做人的道理。 然我們也不能不抵抗的讓人來攻殺,所以中國在戰國時代,亦因各國互相爭鬥殘殺,即有一位墨子主張非攻,製造防禦器具,而講求抵抗技術。 如要塞砲台的防守,使外寇的兵艦不能來損害我們,以及抵抗飛機的來襲,而多置高射砲等。 從前我聽到德國回來的朋友講:謂德國時常試演新發明的毒氣,人民走路,常帶著三四種防毒的面具。 這種防毒面具一帶上面時,所放的毒氣,便不能為害了。 故我們不要跟著人去學製造攻人的殺器,使國民成為互相屠殺的一架殺人機器。 無論如何,須改變方法,如墨子非攻而注重防守的方法。 當時曾有人要攻城,墨子謂你如何攻,我即如何守,結果使攻者失敗而去。 所以、這不是空談的事。 我們中國既然並不想做帝國主義去侵略人,所以我們最需要的,即是自救自立。 若能從防攻止攻方面佔勝,則不但我們的國難可以自救自免;且可為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光明的坦道啊!
己、生產教育先要有生產計劃
中國三十年來所辦的教育感到不適用,學風之敗墮,已至無可諱飾。 而現在謀中國今後教育的改良者,大抵謂須趨向增加生產能力的教育。 我亦覺到需要有生產教育,但此須先有生產的計劃,使生產為國民實際所需要的東西,其結果乃不但人民富裕,而國家亦增強盛。 否則,勢必鬧成現在各國的經濟恐慌。 現在各國的經濟恐慌,與我國不同,我國是民窮財盡,生產不夠;而各國是生產過剩,市場停滯。 此即生產無計劃,不恰合世人、或國民所需要的緣故。 如現時美國將成船的牛乳傾入海中,成堆的谷麥付之一火,而一方面依然有幾百萬、上千萬的失業廣大群眾;故此無計畫的投發財機會的生產,是陷入困難的。 若知辦生產教育而不知生產的所需要,則將來結果亦必演成國內國外的經濟恐慌。 故有生產的教育,先須有生產的計劃。庚、復興農村要注重儉樸勤勞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以農立國的,故十之七八盡是農民,若農村破產,則都市中一切繁榮亦皆不能保,故救濟農村,在目前是非常的要務。 但救濟農村的人,須要先能注重儉樸勤勞。 以農村敗壞的原因,皆由都市生活一天比一天的繁華,而農村中稍有知識財產人民皆被指為土豪劣紳,趕出農村,齊集到都市中。 這樣一來,農村成為無主腦的殭屍,無有統治的活力,唯剩空殼的軀乾而已! 因此少數的共匪,即易從中破壞佔領為匪區。 因此復興農村,需要有知識、有財力的人回到農村里去。 但都市生活過慣的人,在鄉村便不能與農民同甘苦,故須把奢華墮逸等習氣除去,而能儉樸勤勞,這樣的回鄉村去方能有益。 假使不是這樣,那末回到鄉村去,不但不能複興農村;且把農村最後的基礎也摧毀了。 因過慣都市生活的一個人消費,超過農村的數十人,這樣的人去一個人,必定反增加農民的負擔,而為複興的障礙。 故復興農村須政府的不擾民,而負其保安的責任,更要有能儉樸勤勞的人去領導。
辛、施政要立誠
為公施政、非單在文章上做得好,唯一的條件即要立誠;而誠即言行一致。 發號施令等等,必立誠乃能生效力,使社會人民皆能切實的奉行。 否則,雖放言高論,僅在文章做得好看,儘管張佈告,貼標語,而效果終是沒有。 故中國古書上說:修辭立其誠。 為政之要,固不單在立誠,然立誠在今日政治信用破壞後,是起死回生的救命針。 講到為公,我記得孫中山先生講過:'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所以政事是眾人公共的事。 雖也是可附帶著解決個人的生活問題,或達到名利的慾望,但從政的第一要義,必須要有為公共的心,為國家或社會公共的利害是非而去作事。 所以、中國古來往往藉口親老家貧而做官──為政,此即不對:因政是公共的事業,雖然可附帶解決個人的生活,而不能以此為目的。 中國人不能有為公的心,而為私的心發展過甚,此即為政治腐敗、人民困厄的總病根。 所以要救國自強,須從施政皆為公起。
壬、單在政體上爭亦庸人的事
“單在政體上爭,亦庸人的事”,這是英國某詩人的一句話。 英國人與法國人性情不同:法國每有建樹事業,先須詳細的計畫,然後施諸行事;英人則反此,而他們皆從實際方面做起,等到事體實現之後,理由即從事實產生。 如英國是立憲最先的國家,但其憲法卻是著名無條文的,這種性質頗與中國國民性相同。 現在中國因國難的救濟,而又爭論到政體上去,反而生出許多糾紛。 今各國如英、美、法為民治政體的國家,義大利、德國是一黨專政的政體,俄國是無產專政。 或有謂中國必須即行英、美、法的政體方能救國,或要學蘇俄先經過大破壞;或謂中國今在國難的時候,須學義大利等的辦法; 而國民黨所施的,則先黨治而後民治。 其實所要的,乃在能如何切實的去實行各種救國的事,不是在政體上作種種空論。
第三部分、從世運轉變中來建設人間佛教
今日講從世運轉變中來建設人間佛教。 世運轉變,即全世界的趨勢已有了一種轉變。 在這種轉變之中,不要再跟在人家的後面走,故須趨向最前面,作世界的領導者,因此而建設人間佛教。 但人間佛教的意思,已在第一日講過:人間佛教,並非人離去世界,或做神奇鬼怪非人的事。 即因世人的需要而建立人間佛教,為人人可走的坦路,以成為現世界轉變中的光明大道,領導世間的人類改善向上進步。
甲、
縱我制物的思想是近代文明的源泉近代的文明,可以說是發源於歐洲,乃至美洲全世界皆受影響,而日本等皆是效仿歐洲以成為現代國家的。 但歐洲近文明代如何成功的呢? 歐洲古有希臘文明,亦以人為本位,而利用萬物以享樂為主義,研究宇宙萬有的哲學頗發達。 然不久,即為羅馬併吞,變成羅馬的大帝國。 但沒有好久,羅馬即成為驕奢淫逸,腐敗崩潰。 在這時候、接受了耶穌教以為救濟,而成立所謂羅馬教;於是歐洲各國都成為信神的國民,信宇宙萬事萬物,由神創造並為主宰,故求神赦罪即可到天堂去,而將以前人本位的意義亡失殆盡。 至十四五世紀,起十字軍,與回教戰爭;旋起宗教革命,而信神亦因茲搖動。 希臘人本位的觀念,亦覺悟轉來,即所謂歐洲文藝復興,而從神的懷抱中跳出,發見了自我,向來的神權不承認了。 主張人權,而發展成自我為中心的新天地,以擴充自我的自由快樂,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但與自我相對的皆為外物,謀所以利用而製服之,據此為一切發動力的根本精神,縱任自我去想種種方法,以製御用一切的外物,以滿足自我的慾望,故發生科學的知識。 科學發展之後,即造出機器,演成工業革命,故結果產生資本主義。 帝國主義者,即一個國家或一種民族的縱我制物,求自我國民的向外發展,而製服利用其他的國民。 復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欲占領一切製造原料及銷售市場,於是造成強大的海、陸、空軍備與交通,以為侵虐征服他國民的工具,乃成為現在世界的偏崎情形。 由此、即成帝國主義與帝國主義的鬥爭,及被壓迫民族革命的門爭;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及被剝奪階級革命的鬥爭。 如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及無產階級相鬥相殺的情形;帝國主義與帝國主義,及弱小民族的相鬥相殺,無不拚死拚活的戰爭著。 由上觀之,可知縱我制物的思想,即為造成近代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文明的源泉。
乙、世界各國都已陷入走不通的死路現在世界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與反帝國主義、反資本主義,皆在相鬥相殺中;故各國不能不發展海、陸、空軍備,結果達到了全國國民已負擔不起,而對外亦伸展到各國一觸即發戰爭的危迫情形。 在此狀況之下,故有非戰公約,和平公約,及軍縮會議等發生,以要求裁減軍備。 但其立國之道的根本精神既無改變,以致迄今仍無結果。 而另一方的資本主義,也是如此;生產過剩,金融停滯,工人失業,高築關稅壁壘,演成長期的經濟恐慌;大開世界經濟會議,亦毫無結果。 由此皆陷入走不通的死路! 而反抗方面,更有被壓迫民族及社會主義,盡力的爭鬥。 然若能闢出一條新的活路,則相持不下的僵局,乃可打開。
丙、中國無出路中的出路中國當然不能長此下去,故中國也不能不求出路。 但若走仿效列強的路,非三四十年不能做到;即做到而各國已不知變成怎樣了。 故單是跟隨他國走,究不是辦法! 而另有一些人,以為中國須走入俄國走的路上去,然俄國也尚在各國你死我活中拚命;且中國並不能有此辦法,以近代歐洲之有社會主義,即因反對歐美的資本主義而起。 中國無有資本主義,亦即不需要社會主義;況俄羅斯雖云社會主義,仍是變相的新帝國主義。 列強的路與蘇俄的路,既然都不是中國的出路,然則中國長隨天災人禍等下去麼? 不是! 因各國走到走不通時,必須改變方向。 以人為萬物之靈,窮則變,變則通。 乘此各國由窮到通的轉變趨勢,中國可為他們走不通之中而開闢一條出路來。 然這一條出路是什麼呢? 即將縱我制物的思想,改變成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克己崇仁。 今世界各國,若駛船駛到斷港沒有路一樣,而我們以克己崇仁,為他開闢出一條河路,就可以通行於江海中了。 如此、不但我們不必隨人家走,且即是救各國救全世界,而中國亦在無出路中得其出路。 由此、中國可濟世界末路之窮而作世界之領導,顯出中國文化的真價質與真精神。
丁、羅斯福的善鄰主義現在縱我制物的世運,已有轉變;因為此路既走到盡頭,所以別想出路。
前兩月、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氏發表了一段論文,中國各報紙亦曾譯登,或稱他為善鄰主義。 其中所講的有二點:其一、只顧自業不顧他業之利益,即為自職業謀自利益而不顧妨害他業之利益,這是不可的。 其二、只顧此地方之利益,不顧妨害他地方之利益──如漢口只顧漢口利益,不顧妨害其他處之利益──,也是不對的。 要人兼顧旁的職業,和旁的地方,所以稱他為善鄰主義。 其實、羅氏這話,但限於美國范圍,若把他擴充,從前各國縱我制物之蔽,便可以除去了。 而從克己崇仁的方法,則求自己國家與階級之利益,就要兼顧其他國家與階級之利益,因為其他國家皆與自國有鄰接關係;假使日本人能知此義,便不會來侵略中國。 羅斯福見到美國國內,各業各地相爭的情況,美國資本家與資本家爭鬥,如紐約到舊金山的鐵路,數個公司並造了數條相競爭,所以才說出這種話來。 而現代各階級,各國鬥爭的尖銳化,亦正須擴充他的善鄰主義,應用於各國各階級間了。
戊、日內瓦的世界佛教大會亞洲的佛教,傳播歐洲後,各國都有研修佛教的人了。 新近由意、法、英諸國人在日內瓦發起世界佛教大會,遍載各外國報,而中國報也有幾處登載過。 此會由歐、美、亞各國佛教徒組織之,曾發表宣言以明其宗旨,不為個人精神的修養和安慰,乃為救全世界人類道德之淪亡;希望亞洲的佛教先進國為指導。 以歐洲本是信神的國民,所有倫理道德,皆依據於神,而演成科學的現代文明後,已使神本的倫理道德摧毀無遺。 現在歐洲以及受歐洲文明的全世界,人與人國與國相殺相奪,要想解除這種痛苦,遍求之古近東西,有沒有符合科學思想可建立的新道德? 那就是他們來接受佛學的原因了。 由此種動機上,發起世界佛教大會,在於建設世界人類的新道德,全人類走向光明大路。 前講羅斯福的善鄰主義是美洲的,而日內瓦的世界佛教大會是歐洲的;可由此知歐、美縱我制物的思想,已有轉機。 那末、我們將中國固有的孔、老文化,及二千年來流傳中國的佛教,拿去貢獻歐、美各國,豈不甚為適合時宜嗎?
己、佛教的原則與人類新道德佛教的原理,簡單說:宇宙萬有都是眾緣所成、唯識所變的。 但在眾緣所成中,若沒有統攝的發動力,便成為死板機械的東西。 由此雖明眾緣所成,還要心識的心理作用,在眾緣所成之中,常為轉變的活力;此活潑潑的活動力,就是各人當下的一種發動力。 佛法不許另有造物主的,而各人都有創造的心力,雖有創造的心力,而亦是眾緣所成,轉變為人生萬物。 利他則自他俱利,害他則自他俱害;造因善則結果良,造因惡則結果壞。 而眾緣所成,既不違科學,唯識所變,又皆是各人自心之力,不須外求矣。
庚、菩薩是改良社會的道德家菩薩是覺悟了佛法原理,成為思想信仰的中心,以此為發出一切行動的根本精神,實行去救世救人,建設人類的新道德;故菩薩是根據佛理實際上去改良社會的道德運動家。 必如此,菩薩乃能將佛教實現到人間去。
辛、三十年後的太平世界
由上面幾種關係看來,世界人心已有轉機。 因為近代文明的路走窮了,窮則變,變則通。 我們在此時,真能修菩薩的願行,將亞洲文化貢獻到歐、美各國,我敢作一個大膽的預言:三十年中,便可把相爭相殺的人間地獄一掃而空,變成太平世界。 此並非憑空的揣想,如有修菩薩行的人,必可實證到的。 壬、中國人做錯了將延長禍亂或再落人後中國本為世界的先進國,而自有其偉大的文化;而於近代的西洋文明,卻落後了百年或數十年。 假使現在再做錯了,或跟隨列強資本帝國主義去走,或跟隨蘇俄去走,那就或者延長了世界禍亂的時代! 或者等歐美人從轉變中都做好了,再落在人後面跑,未免太可惜了! 現在我們要想自救救世,非將中國的文化發揚成領導各國的文化,恢復為世界的先進國,不足為中國人無出路中找到的一條出路!
(葦舫、談玄合記)(見海刊十五卷一期)
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 - 太虚法师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 -14:16 2016/03/06- http://is.gd/8qt2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