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台灣部落客原創佛教漫畫--《三生之一.妖怪物語》
佛教--台灣部落客原創佛教漫畫--《三生之一.妖怪物語》
花了心思弄的,當然要推囉~~~
畫得還滿好看的,請見引用的網址囉~~~
副刊 說我愛你就沒事
小朋友心機太重了~~~
===
說我愛你就沒事【聯合報╱賴雅姿】
2008.12.16 03:23 am
外子的大哥生了兩個兒子之後,就沒打算再生,所以我女兒可說是我們家族的第一個女孩子。自從女兒一出生,沒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公公和婆婆,簡直把她當成心頭肉,平時帶進帶出的,又因為女兒從小就長得很可愛,外頭一些婆婆媽媽見了也喜歡。
或許是女兒常常和長輩相處,也或許是我們夫妻教得好,女兒從小嘴巴就很甜,常常逗得一些婆婆媽媽笑得花枝亂顫,婆婆就常說,還好是女孩,萬一是個男孩,將來肯定會拐別人家的女兒。
那天,外子同事來家裡拜訪,帶了和我女兒同年齡的女兒來,女兒因是獨生女,看到年紀相仿的小朋友樂得很,搬出她所有玩具來玩。
兩個孩子玩得不亦樂乎,可能是太開心,外子同事的女兒,竟不小心打破放在玄關的花瓶。只見外子的同事臉色鐵青的叱喝,換來女孩的痛哭,可能太害怕了,那女孩說她不是故意的,哭得更大聲了。
後來我的寶貝女兒拍拍女孩的肩膀說:「乖,別哭啦,妳都已經說對不起了,妳爸爸不會怪妳啦。」外子的同事聽了,直說我們把女兒教得很好。這時,卻聽到女兒小小聲的對那女孩說:「妳真笨耶,為什麼不說我愛你就沒事了。」只見那哭得淅瀝嘩啦的女孩一臉呆滯。
外子和同事聽了哈哈大笑,我也恍然大悟,因一直以來,我只知道「我愛你」是女兒的口頭禪,原來女兒當它是免死金牌,這也難怪不管家裡或外頭的老老少少,都被女兒的迷湯灌得怎麼也生不了氣。
【2008/12/16 聯合報】@ http://udn.com/
[儀軌]《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修法儀軌
《上師瑜伽速賜加持》 修 法 儀 軌 l 皈依 (三遍): 南開內素南卡岡瓦意 安住虛空遍滿虛空者 喇嘛宜但康卓措南蕩 上師本尊空行諸會眾 桑吉秋蕩帕畢給敦拉 諸佛正法及諸聖眾前 達蕩卓竹固畢佳素趣 我與六道眾生敬皈依 l 發心 (三遍): 達蕩塔意森間南 我與無邊諸有情 耶內桑吉音巴拉 本來即是正覺尊 音巴西畢達逆杜 了知如是之自性 江秋秋杜森借多 即發殊勝菩提心 l 觀想: 阿 扣迪曲袞嘎達熱畢盎 輪涅諸法本淨覺性中 攘蕩瑪嘎耶喜歐欸隆 自性不滅智慧五光界 喔沃巴丹蔣畢多傑拉 本體具德文殊金剛尊 南巴嘉既意欣諾布尼 形象唯一怙主如意寶 嘎薩最尊班智達宜契 白明美顏班智達之飾 秋恰恰吉Ra哲列萬南 說法手印持寶劍經函 夏逆吉忠喔瑟慕美綽 雙足跏趺放射無邊光 攘囊達畢間杜蘭美薩 一切自現觀為淨明然 l 祈禱: 內欽日沃賊欸襄堪素 自大聖境五台山 蔣巴圖既津拉意拉門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梭哇迭 祈禱晉美彭措足 恭究多巴頗瓦津吉洛 證悟意傳求加持 盡力念誦 塔呢喇嘛喔欸替列玖 後師已成五光之明點 攘格既沃內秀釀威騰 由自頂穴滲入於心間 嘉袞耶喜既杜喇嘛蕩 當思諸佛智慧總集師 嘎哇念畢津拉託巴散 獲得於彼同分之加持 如是安住於超越心識的法身中,此中出定時,萬有觀為上師之本體而進入日常行為。 迴向: 借瓦袞杜揚達喇嘛蕩 生生世世不離師 札美曲吉巴拉隆究江 恆時享用勝法樂 薩蕩蘭既雲丹Ra作內 圓滿地道功德已 多傑羌格果滂紐託秀 唯願速得金剛持
|
[感人]落淚情事》遲來姓氏
落淚情事》遲來姓氏
【聯合報╱吉星也呆】
2008.12.08 10:34 am
姨丈育有四個子女,但這四子都不是他親生的,也就沒有跟姨丈同姓。當年,阿姨嫁的第一任丈夫,與姨丈是戰亂時期共患難的好兄弟,這情感一直延續到戰後多年不曾斷絕。
阿姨的第一任丈夫,壯年時不幸身染重病,臨終時望著比自己親兄弟還親的好朋友,說著:「我的妻小就拜託你了。」就此,他丟下妻子及尚年幼的四個孩子嚥了氣。當時還孤家寡人的姨丈,就因為這句話,義無反顧的結束自己在外地的生意,從此無怨無悔的照顧阿姨及表哥、表姊,無私的奉上自己一輩子的幸福。
表哥和表姊的成長過程,姨丈都參與過。當他們考試遇到挫折時,姨丈除了跟著難過,也不忘加油打氣;當表姊結婚時,姨丈以父親的身分,親手將新娘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
表哥和表姊的人生大事,無論結婚、生子,還是找到好工作,姨丈都比任何人還高興;從年輕到老,姨丈對表哥和表姊,從不吝給與所有的關懷和親情,卻不曾要求任何回報,但洋溢著父愛的蒼老臉上,總有一絲別人無法察覺的落寞。
直到前些日子,當二表哥在眾親友面前,拿著自己和他兒子的身分證給姨丈看時,我看到向來和藹樂觀的姨丈,眼角竟泛著淚光,喜悅得很。原來,二表哥將自己和他兒子的姓氏,全改成姨丈的姓。
看到姨丈流露幸福的淚水和笑容,我打從心裡為他高興,也想誠摯的對他說:「姨丈,你是偉大的父親,你真的好了不起。」
【2008/12/08 聯合報】@ http://udn.com/
[佛教]證悟空性之後,得以發慈悲心的外緣--"眾生"就消失了嗎?
佳句
「信心是善趣之因, 出離心是解脫之因,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而要想得到菩提心,一定要具足大悲心。」
===
摘錄部分 資料請見底
===
癸二(遣除悲心不合理)分三:一、遣除無對境故修悲心不合理;二、遣除無果故修悲心不合理;三、遣除是所斷故修悲心不合理。
子一、遣除無對境故修悲心不合理:
有情若非有,於誰起悲愍?
立誓成佛者,因痴虛設有。
外道及有實宗問:「中觀宗抉擇俱生我、遍計我都不存在了,乃至萬法全是空性,若如此,三界輪迴的有情都沒有了,那對誰發菩提心呢?菩提心的根本就是悲心,而悲心的根本是所緣對境,比如對方 是個可憐的眾生,我作為發了心的菩薩才能發起悲心,但若對境是空,發心者也是空,所謂的發心又怎麼成立呢?」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也會有:「既然萬法為 空,為什麼要去可憐眾生啊?不管地獄的眾生、世間的老弱病殘,都是空性的嘛,發悲心沒有必要吧!」
之所以有這種疑問,是他們因為對勝義 諦和世俗諦沒有分清楚,將二者混為一談,覺得空性與現實生活是矛盾的。其實這並不矛盾,對有情生悲,是從迷亂現相而言的;而萬法皆空,是從究竟實相來講 的,二者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通達了這一點,才能明白佛陀一切經教的甚深密意,才會對萬事萬物現象與體性之間的關係瞭如指掌。
中觀宗回答:站在勝義角度,我們也承認一切眾生若不存在,修悲心不應理。《般若經》云:「未見任何緣,是為最勝見。」《經莊嚴論》亦云:「菩薩無分別,說彼速成佛。」真正了義的境界,是《中論》所形容的「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法性如涅槃」,下文也會闡述「是故諸眾生,畢竟不生滅」之理,因此,從實相角度來講,確實沒有所緣的眾生。
(一旦別人指責你:「沒有痛苦的眾生,就不可能生悲心。」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你說的是不是勝義諦啊?如果是,對對對!」不要害怕。有些人不敢說,被別人一問,就「嗯,不對不對,有 有,沒有沒有……」,不用這樣,就勝義而言,正如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所說,一切萬法都不存在,這沒有什麼不敢說的。)
但是勝義中不存在,並不代表名言中不能有虛幻不實的顯現。三界眾生以薩迦耶見為因,對外境執著造業,陷於地位、財產、名利、感情的惑網中無力自拔,感受如夢般的無實痛苦,我們應對之生起悲心,不僅令他們獲得暫時的人天福報,還要想辦法將其安置於無上圓滿正等覺的究竟果位。
當然,度化愚昧無知眾生的立誓發心,是從世俗角度來安立的,它並不是一種實有。所謂的解脫不是像外道說的,把實有的輪迴拋棄,尋找白色傘蓋一樣的色法3, 而是要滅盡一切迷亂,斷除一切執著,《經莊嚴論》云:「異二無我故,解脫唯迷盡。」但未獲得佛果之前,迷亂的存在是合理的,《四百論》說:「如身中身根, 痴遍一切住。」身體中的身根遍於其餘諸根,同樣,沒有成佛之前,愚痴也遍於一切而住。這種迷亂的存在就如同夢境,雖然幻化無實,但對做夢者來講,夢中的痛 苦實實在在,沒有醒來之前不會消失,所以在虛幻的現相中,發誓度眾生、令其得佛果可以成立。誠如月稱論師所言:「乃至未覺三皆有,如已覺後三非有,痴睡盡後亦如是。」
打個比方說,兩人睡在一個房間,其中 一人做夢,另一人具他心通,可了知對方的夢境,一旦做夢者夢中遇惡境而生大苦惱,清醒之人雖知是夢,也會幫他消除恐怖而直至甦醒。因此,修悲心是從世俗角 度講的,悲心的對境——可憐眾生也是從世俗角度講的,但修空性和修悲心一定要相輔相成,大家不要認為:「我空性修得不錯,對大圓滿、大中觀有所認識,根本 不用修大悲心。」要知道,空性境界越高,對眾生的悲心越強烈,堪布阿瓊在《大圓滿前行筆記》中說:「信心是善趣之因, 出離心是解脫之因,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而要想得到菩提心,一定要具足大悲心。」現在很多人聲稱自己證悟了空性,但平時對旁邊的眾生漠不關心,這說明他的空性值得懷疑。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千萬千萬不要因為空性而捨棄眾生,一地至十地的菩薩看見可憐眾生,也沒有一個不去救的,而今個別所謂的「空性證悟者」, 卻對可憐的眾生視而不見,這種做法完全與大乘教言背道而馳。
==
入行論釋·善說海 講記(170) >>入菩薩行論>>文庫>>佛教導航 - 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80911114532.html
http://www.zhibeifw.com/audio0/170.doc。
[寧瑪]堪布阿嘎密傳繁體版
噶陀堪布阿旺華桑(1879-1941)
(或翻譯堪布阿瓊、堪布阿噶、堪布阿嘎)
著作等身,所著的大圓滿前行筆記名聞遐邇,
為近代大圓滿傳播的重要上師,
剃度三千餘人,教育近四十位堪布。
被空行指定為空行心滴的法主,此版傳記非常值得一看。
yamola
==
應該出自於
悲智佛網首頁 > 菩提文庫 > 索達吉堪布 > 顯密寶庫 > 26.前行備忘錄
URL : http://zhibeifw.com/book/sdj/sdj-xm26.htm
繁體超連結註解版由軍持天部落格製作,此次整理附上連結,並不轉載
TITLE: 堪布阿瓊仁波切密傳
PART 1: http://tw.myblog.yahoo.com/jw!gDCTGEWCFRp8G5lp5rYtGw--/article?mid=1166
Part 2 :
http://tw.myblog.yahoo.com/jw!gDCTGEWCFRp8G5lp5rYtGw--/article?mid=1165
Part 3 :
http://tw.myblog.yahoo.com/jw!gDCTGEWCFRp8G5lp5rYtGw--/article?mid=1164
Part 4 :
http://tw.myblog.yahoo.com/jw!gDCTGEWCFRp8G5lp5rYtGw--/article?mid=1163
===
有其他版本的翻譯
《大圓滿龍欽寧提傳承祖師傳》《阿格旺波尊者傳記》
阿格旺波尊者自傳--奇妙幻化戲論
[藏傳]【日修閉關要訣】 --
【日修閉關要訣】
最近大家都在修《大圓滿前行》共同加行,具體修行之前,我給大家隨便講一下修行要訣。
這個要訣適合於共同加行,也適合於不共加行,此為華智仁波切和阿瓊堪布的教言精華,我自己一直以這種方式在修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你們掌握有些竅訣 後,在有生之年也以這樣的方法修持。不要像現在有些世間人,為了身體健康或重病痊癒而修一些瑜伽、武功,這種行為跟我們這裏的修行教言差別非常大。我本人 依止上師之後,只要想得起來,就會按照這種方法修,希望你們也能長期這樣修持。
此處所講的,主要是閉關的明確修法,這可以歸納為一天的修要,即一個人從早上到晚上該怎麼修行。修行時可分入座和出座,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入座分為兩 座、三座、四座、六座等許多層次。如果你時間特別緊,沒有修六座的時間,至少也要保證早上或晚上修一座。我認識的一個同學,她是政府部門的高官要員,白天 工作非常繁忙,但晚上始終保持一座的修行,六七年來一直沒有斷過。人的信心還是很重要的,只要有信心,時間和環境都可以空出來,哪怕被關在監獄裏,也照樣 可以虹身成就,就像昔日很多高僧大德一樣。有些人總是抱怨:“我沒有修行的自由,我家人很壞啊!”但你再怎麼沒有自由,也肯定比監獄好一點,監獄裏的人尚 且有機會修行,你為什麼抽不出時間呢?因此,縱然你平時再忙,也應儘量空出一座的時間。包括學院有些發心人員,我希望你們最少要完成一座修行,這是起碼的 要求,倘若連短短半個小時都不能修,那你可能已經轉生到“無暇”中了。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一天的修行。一般而言,心滴派的修行人非常重視入座修行,每一天的修行,可分為晨起修行、日間正式修行、晚睡修行三個階段。
▲ 晨起修行
早晨首先觀想,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通過搖動金剛鈴和手鼓的聲音,讓自己從無明煩惱的睡夢中醒來。
醒來之後,馬上念“喇嘛欽、喇嘛欽”,祈禱上師垂念自己,或者念21遍百字明。然後在床上安住一下,觀察昨晚做的是惡夢還是善夢,做惡夢則譴責自己,做善夢則隨喜和回向。
起床以後,最少要磕三個頭。磕完頭就開始洗臉、刷牙、方便、提水等,做一些日常瑣事。爾後打掃佛堂,在佛像前供水、供香等。
▲ 日間正式修行
正式修行,包括前行、正行、後行三部分。
A、前行:
什麼事情都做完後,關上房門,開始入座。按照阿瓊堪布在《前行備忘錄》中的教言,前行必須具足三個要點:
A-1、前行--身要:
1、身要:入座的時候,先在舒適的坐墊上,身心放鬆,稍加休息。然後作毗盧七法,即
1)雙足金剛跏趺或半跏趺坐。
2)雙手結定印: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兩拇指相觸,放於臍下。
3)脊背端直:不可東倒西歪,也不可前俯後仰。有些修行竅訣中說,身端直則脈端直,脈端直則心端直,心端直則覺性自然現前。
4)頸部稍向前屈:不能往後仰,也不能左右歪斜。
5)臂膀後展放鬆:不要向胸前內收。
6)雙目垂視鼻尖:不能睜得太大。
7)舌抵上顎。
金刚拳
三股金刚印
A-2、前行--語要:
一般口中的念誦叫做語要,但這裏不是講念誦,而是與呼吸有關,即指排九次垢氣。
具體做法:右手握金剛拳[1],壓在右大腿根的動脈上。左手以三股金剛印按住左鼻孔,從右鼻孔中排三次垢氣。同時觀想:無始以來自他眾生以嗔心所造的一切罪業,以白色氣體的形象往外排出[2]。
然後左手握金剛拳,壓在左大腿根的動脈上,右手以三股金剛印按住右鼻孔,從左鼻孔中排三次垢氣。同時觀想:無始以來自他眾生以貪心所造的一切罪業,以紅色氣體的形象往外排出。
最後雙手都握金剛拳,壓在兩大腿根的動脈上,從兩鼻孔中同時排三次垢氣。心裏觀想:無始以來自他眾生以癡心所造的一切罪業,以黑色氣體的形象往外排出。
這叫做排九次垢氣。之後,有些引導文中說,開始念母音咒[3]、輔音咒[4]、緣起咒[5],或者如果實在不會念,也可直接念“嗡啊吽”,依靠諸佛菩薩三金剛[6]的加持,使自己的語言得以清淨。
這樣排垢氣,表面上只是一般的瑜伽,而實際上,我們相續中的貪嗔癡垢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全部排出。就像吃飯前要把碗洗乾淨、倒水前要把水桶洗乾淨一樣,正式觀想之前,也應將相續中的垢染通過排氣的方式來淨除。
A-3、前行--心要:
3、心要:可分兩個方面,一是發心,二是祈禱。
(1)發心:修行時務必要觀察自己的發心。
如果是無記心,則把它轉為善心。
如果是噁心,則徹底捨棄,不要生起。
如果是善心,它分為世間、出世間兩種。世間善心,包括救畏心和善願心。所謂的救畏心,是害怕怨敵、病魔等損害,而渴望遠離這種怖畏;所謂的善願心,是希求 發財、健康、漂亮、工作順利等人天福報。以這些目標而修行是不合理的,理應把它捨棄。出世間善心,又分聲聞緣覺之發心、大乘菩薩之發心。其中聲聞緣覺希求 自己解脫之心,我們也要捨棄,而唯一希求大士道的菩提心——為利益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讓他們獲得圓滿正等覺佛果而修行。
略而言之,發心就是排除噁心、世間善心等不良心態,真正生起菩提心。
(2)祈禱:在前方虛空大概一尺高的地方,觀想自己的上師,坐在千瓣蓮花獅子寶座上。假如你對上師信心特別大,則可觀想上師現在的樣子,如法王如意寶《上 師瑜伽速賜加持》中的觀想方法一樣;假如你信心沒有那麼大,則可將上師觀為觀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等聖尊形象。
然後,在上師面前一心一意祈禱:“十方諸佛菩薩的智慧總集根本上師如意寶您,請一定要垂念我、加持我!讓佛法融入我的心,遣除所有的迷亂分別,讓我修行圓 滿成功,最終獲得無上證悟。”尤其是,如果你正在修人身難得,就祈禱“願上師您相續中人身難得的境界,在我相續中生起來”;如果你修的是壽命無常,就祈禱 “ 願上師您相續中壽命無常的境界,讓我於一座間迅速生起”。以無比的恭敬心不斷祈禱,同時念7遍或21遍等祈禱文。祈禱過程中,我們這次要求:以強烈的信 心,一邊念上師祈禱文一邊磕頭。
祈禱完之後,觀想上師化光融入自身,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變成無二無別。在這種狀態中安住,不跟隨過去的分別念,不執著現在的分別念,也不迎接未來的分別念,盡可能什麼都不執著。
這以上是前行的身要、語要、心要,大家務必要記在心中。上師瑜伽本來屬於前行,不過也可當作正行來修,一邊祈禱上師一邊磕頭,最後作回向就可以了。但若沒有將上師瑜伽作為正行,而是作為前行,那修完上師瑜伽以後,則應開始正行的修持。
▲ 二、正行
正行是什麼呢?就是觀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比如昨天觀修了八無暇,今天觀修十圓滿,裏面的內容一個一個思維之後,知道自己沒有墮入地獄、餓鬼、旁生,而有幸獲得了人身,真的非常有福報,今後當唯一行持正法,乃至獲得圓滿菩提果之間,要一直以這種方式修持。
這是阿瓊堪布的竅訣。尼泊爾有個老修行人叫桑吉多傑,他八十多歲了,是阿瓊堪布的弟子。他在有些集要中講過,從“人身難得”到“行菩提心”之間的學處,至 少需要146天來修習。如果與《大圓滿心性休息》的前行修法結合起來,共同四加行起碼也要修100天,這是很多上師的傳統。
這次我提倡大家修加行,並非是一時衝動、心血來潮。我這輩子對《大圓滿心性休息》和《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比較重視,10年前給大家傳《三處三善引導文》和 《前行》時是這樣,現在仍然是這樣。有些人一生中修這個、修那個,跟這個上師學、跟那個上師學,甚至遇到外道也隨學他們的瑜伽,最終把自己搞得不倫不類, 這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基本修行固定下來,每天從早到晚都這樣修,我自己是這樣的,不過你們有些人會聽,有些人不一定會聽。
▲ 三、後行
利用半個小時或一兩個小時修完一個引導文之後,要將這一座的觀修善根進行回向。如果沒有能力安住於無緣中回向,則可觀想“諸佛菩薩 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皆回向”,有時間的話,念一遍《普賢行願品》;沒有時間的話,就念“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 學”一偈作回向。這些方法以前都講過。
▲ 晚睡修行
一 天的四座或六座修圓滿以後,晚上把供護法的供品全部收了,臨睡前先磕三個頭,然後坐在床上認真觀察一天的修行,修得比較好就隨喜自己,並回向給眾生;修得 比較差就呵責、譴責自己,心想:“別人每天修得如此成功,而我在上師面前聽了那麼多竅訣,還修成這樣,真是笨蛋!”像阿瓊堪布所說,使勁掐自己的肉,狠狠 地懲罰自己。之後開始躺下睡覺。
睡的時候,有些人夜不倒單,有些人作獅子臥,這些都可以。然後按照心滴派有些上師的教言,觀想上師化光融入自己心間的四瓣蓮花[7],于上師所發出的無量 光芒中入眠;或者觀想上師發光,整個器情世界全部融入自己,自己再融入上師,上師化光消於法界,在無緣境界中入于光明夢境。(若沒有修過光明夢境,就在無 有執著的境界中入眠。)
很多老一輩的修行人,早上起來就開始念百字明或者祈禱上師,白天的行住坐臥時時隨念上師三寶,晚上睡覺也一直念“喇嘛欽、喇嘛欽……”,在上師的智慧與自 己的心一味一體的境界中入眠。然而,現在許多修行人不是這樣,早上起來時什麼都不想,白天一直散亂度日,晚上睡覺猶如一塊石頭扔到床上,躺下去就像豬八戒 一樣呼呼大睡,每天過得渾渾噩噩,人生幾十年一晃而過。其實這樣不太好,真正的修行人,一生的行為應該像一天的行為。
希望大家經常祈禱上師三寶,以令自相續得到一些利益。全知無垢光尊者講過,如果沒有實地修持,哪怕能背誦並精通千經萬論,臨死時也無濟於事。因此,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一定要精進修行!
附:上師課後之教言
剛才所講的內容,基本上是阿瓊堪布的竅訣,同時也結合了法王如意寶傳講的教言,以及大圓滿心滴講義中的法義。我自己的修行很差,本不該把這些說出來,但今 年大家都在實修,以後可能也一直這樣修,因此,沒有什麼需要保密的,應該提供給大家。多年以來,我一直沿循這樣的修行道路完成了自己的前半生,後半生肯定 也只有這一條路,除此以外,我從來沒有想過:早上起來就飛來飛去,晚上一下子就入于光明。根本沒有這種想法,也不可能這樣的。
作為一個初學者,一天的修行次第就是如此,只不過有些說法略有不同,你們也不用大驚小怪——“那個講義說排出的垢氣是黑色的,您怎麼說有那麼多顏色呢?” 其實每個上師的教言有所差別,我是按大圓滿心滴的一些講義來講的,還結合了法王如意寶以前講的竅訣,所以這些教言都不矛盾,大家沒有必要擔心。
我們修任何一個正行引導文之前,首先都要修上師瑜伽,否則,與心滴派的傳統相違。有些人念了皈依偈就馬上修正行,這樣不是很如法,應該先修一下上師瑜伽,強烈祈禱上師加持自己,令所修的法義融入自心。若能一直不離這種強烈的祈禱,修行必定會得以圓滿,這是傳承上師的教言。
我個人的話,不敢說修行方面有什麼教言,但依止上師二十年的過程中,身體好一點、心情好一點的時候,每天除了這個法以外,再沒什麼其他可修的了——不可能 看到這本書有個修法,覺得比較好就試一試,看到那本書有個修法,又開始修一修。本人是在一個竅訣上完成一生的,諸多傳承上師的修行都是這樣,我所認識的上 師也是這樣。因此,你們最好也能如此,今天所講的修行方法非常重要,希望大家銘記於心!
[1] 金刚拳:拇指压住无名指的指根,其他四指握成拳头。
[2] 呼吸长短可根据自己情况定,没有具体要求。
[3] 元音咒:嗡 阿阿 俄俄 呜呜 热热 乐乐 诶诶 沃沃 昂阿索哈。
[4] 辅音咒:嗡 嘎咔噶噶昂 匝擦匝匝酿 札叉札札那 达塔达达那 巴帕瓦巴玛 雅 拉瓦 夏卡萨哈嘉索哈。
[5] 缘起咒:嗡 耶达玛黑德抓巴瓦 黑顿得堪达塔噶多哈亚挖达 得堪杂哟讷若达 诶望巴德玛哈夏玛呢耶索哈。
[6] 三金刚: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
[7] “四瓣莲花”的说法,在《上师心滴》、《直指心性》中均有提及。
[男女]勃起的騙子。
有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
這全是逢場作戲
燈光美氣氛佳
他的勾引恰到好處
髮型和笑容都剛剛好
你開始盯著電腦螢幕他的MSN上線沒
一通通心急如焚卻又假裝鎮定的電話
或者傳了幾封像是定時炸彈倒數計時的訊息
每回一封 就爆炸一封 炸得心花怒放卻開到荼靡
之後的情結更像是一次次陳腔濫調的小說情節
卻還是想尋求偏方解答
就算翻遍古今中外的書 查了星座命盤紫微斗數
這些都是學校沒教 小時候媽媽沒告訴過的事
在touch的當下
喜悅的心情尤如中樂透彩
你開始編織童話故事的結局
永遠記得那是全世界最好聽的承諾
在他離開後
已經一無所有
石沉大海的簡訊
KTV裡每首情歌都顯得諷刺
最慘的是要一個人獨自呼吸房間枕頭殘留屬於他的氣味
比屍臭還刺鼻難聞 比寂寞還要更寂寞
到後來才發現
罪魁禍首根本是自己
因為
沒有人從背後慫恿
是原來,他什麼都不想要..........
親愛的別哭
(點煙)~我們出來混的喔~
身體給了人家還是小事
被偷走的感情是永遠要不回來的
下次上床前
請先Hold住你自己的真心
看清楚眼前那個勃起的騙子吧!
==
TITLE: 勃起的騙子。
http://www.wretch.cc/blog/afox/24181911&page=2
==
[格主]不完美的完美
不完美的完美
一般人會把照片拍的美美的,
就是是美女拍的皮膚白皙,
海水拍的清澈,
花朵拍的嬌嫩。
昨天晚上看到這個網頁,
http://www.wretch.cc/blog/italygirl/12333739
他利用特殊的拍攝手法或是後製技巧,
將照片的亮的部分變得更亮,
暗的部分變得更暗,
這樣處理後,雖然照片的細節消失了,
但是輪廓卻凸顯出來了。
回憶部也是這樣嗎。
附上一張網路照片的處理。
那個網頁值得一看
[經典]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 觀心品第十
佛典講座暨讀書會研讀教材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No. 159,vol.3, pp. 326c-328b
唐‧般若譯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 觀心品第十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告妙德等五百長者:我為汝等敷演心地微妙法門;而此道場無量、無邊人、天大眾皆生渴仰。我今為是,啟問如來:『云何為心?云何為地?』唯願世尊無緣大慈、無礙大悲,為諸眾生分別演說,未離苦者令得離苦,未安樂者令得安樂,未發心者令得發心,未證果者令得證果,同於一道,而得涅槃。」
爾時,薄伽梵‧,以無量劫中修諸福智所獲清淨決定勝法大妙智印,‧印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一切如來在修行地‧皆曾引導初發信心;以是因緣,十方國土成正覺者,皆以文殊而為其母。然今汝身,以本願力,現菩薩相,請問如來不思議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普為分別解說。」
「唯然。!世尊!我等樂聞。」
爾時,薄伽梵,妙善成就一切如來最勝住持平等性智、種種希有微妙功德,已能善獲一切諸佛決定勝法、大乘智印,已善圓證一切如來金剛祕密殊勝妙智,已能安住無礙大悲、自然救攝十方有情,已善圓滿妙觀察智,不觀而觀,不說而說。
是薄伽梵‧告‧諸佛母無垢大聖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言:「大善!此法名為十方如來最勝祕密心地法門,此法名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此法名為一切菩薩趣大菩提真實正路,此法名為三世諸佛自受法樂微妙寶宮,此法名為一切饒益有情無盡寶藏。此法能引諸菩薩眾到色究竟自在智處,此法能引‧詣菩提樹‧後身菩薩‧真實導師,此法能雨世、出世財‧如摩尼寶‧滿眾生願,此法能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功德本源,此法能銷一切眾生諸惡業果,此法能與一切眾生所求願印,此法能度一切眾生生死險難,此法能息一切眾生苦海波浪,此法能救苦惱眾生而作急難,此法能竭一切眾生老病死海,此法善能出生諸佛因緣種子,此法能與生死長夜為大智炬,此法能破四魔兵眾而作甲冑,此法即是正勇猛軍‧戰勝旌旗,此法即是一切諸佛無上法輪,此法即是最勝法幢,此法即是擊大法鼓,此法即是吹大法螺,此法即是大師子王,此法即是大師子吼;此法猶如國大聖王‧善能正治,若順王化‧獲大安樂,若違王化‧尋被誅滅。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沈淪。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是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一切凡夫,親近善友,聞心地法,如理觀察,如說修行,自作教佗,讚勵慶慰;如是之人,能斷三障,速圓眾行,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大聖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無,不染塵穢,云何心法染貪、瞋、癡?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一切諸法從妄想生,以是因緣,今者世尊為大眾說三界唯心,願佛哀愍如實解說!」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問,心、心所法本性空寂,我說眾喻,以明其義。善男子!心如幻法,由遍計生種種心、想,、受、苦、樂故。心如流水,念念生滅,於前後世不暫住故。心如大風,一剎那間歷方所故。心如燈焰,眾緣和合而得生故。心如電光,須臾之頃不久住故。心如虛空,客塵煩惱所覆障故。心如猿猴,遊五欲樹不暫住故。心如畫師,能畫世間種種色故。心如僮僕,為諸煩惱所策役故。心如獨行,無第二故。心如國王,起種種事得自在故。心如怨家,能令自身受大苦故。心如埃塵,坌污自身生雜穢故。心如影像,於無常法執為常故。心如幻夢,於無我法執為我故。心如夜叉,能噉種種功德法故。心如青蠅,好穢惡故。心如殺者,能害身故。心如敵對,常伺過故。心如盜賊,竊功德故。心如大鼓,起鬪戰故。心如飛蛾,愛燈色故。心如野鹿,逐假聲故。心如群豬,樂雜穢故。心如眾蜂,集蜜味故。心如醉象,耽牝觸故。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
「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淨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世覺母妙吉祥, 請問如來心地法, 我今於此大會眾,開演成佛觀行門。
此法難遇過優曇, 一切世間應渴仰, 十方諸佛證大覺,無不從此法修成。
我是無上調御師, 轉正法輪周世界, 化度無量諸眾生,當知由悟心地觀。
一切有情聞此法, 欣趣菩提得授記, 一切有緣得記人,修此觀門當作佛。
諸佛自受大法樂, 住心地觀妙寶宮, 受職菩薩悟無生,觀心地門遍法界,
後身菩薩坐覺樹, 入此觀行證菩提。 此法能雨七聖財,滿眾生願摩尼寶;
此法名為佛本母, 出生三世三佛身。 此法名為金剛甲,能敵四眾諸魔軍;
此法能作大舟航, 令渡中流至寶所。 此法最勝大法鼓,此法高顯大法幢;
此法金剛大法螺, 此法照世大法炬。 此法猶如大聖主,賞功罰過順人心;
此法猶如沃潤田, 生成長養依時候。 我以眾喻明空義,是知三界唯一心,
心有大力世界生,自在能為變化主。 惡想善心更造集,過現未來生死因,
依止妄業有世間, 愛非愛果恒相續。 心如流水不暫住,心如飄風過國土;
亦如猿猴依樹戲, 亦如幻事依幻成; 如空飛鳥無所礙,如空聚落人奔走。
如是心法本非有, 凡夫執迷謂非無, 若能觀心體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脫。」
爾時,如來於諸眾生起大悲心,猶如父母愛念一子,為滅世間大力邪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宣說觀心陀羅尼曰:「
唵(一)室佗(二)波羅(二合)底(丁以反)(三)吠憚(四)迦盧弭(五) 」
爾時,如來說真言已,告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如是神呪具大威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此呪時,舉清淨手,左右十指更互相叉,以右押左,更相堅握,如縛著形,名金剛縛印。成此印已,習前真言盈滿一遍,勝於讀習十二部經,所獲功德無有限量,乃至菩提不復退轉。」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八
[男女]好男人自我檢查表
好男人自我檢查表
編號 | 項目 | 作到 | 尚未 |
1. | 過馬路時,我會在你的左側,汽車要撞也會先撞到我. |
|
|
2. | 我會像小孩子一樣,讓你手牽著手晃來晃去,不時的讓我轉個360度,看你在笑; |
|
|
3. | 我會親自幫你挑裙子,挑項鏈,讓每個男孩都看到你流口水; |
|
|
4. | 我會笨手笨腳的幫你洗衣服,雖然把你的衣服染上了別的色,你也要鼓勵我,用雕牌去污能力強; |
|
|
5. | 我會在逛街的時候突然消失,出其不意的送給你一束紅玫瑰; |
|
|
6. | 我會在吵架之後讓你爆打一頓,盡管我身上肉不多,你要是怕打痛手就用就棍子打吧,不過不要打死,可以留到下次的; |
|
|
7. | 我會在讓著你,永遠的讓你得勢; |
|
|
8. | 我會給讓你給我起很多很多可愛又笨笨的外號,有事沒事換著叫; |
|
|
9. | 我會在你的姐妹面前給足你面子,當個實足的苦力; |
|
|
10. | 我會讓大家都知道你是絕世好女友; |
|
|
11. | 我會只在你面前裝笨,學豆豆一樣逗你開心; |
|
|
12. | 我會在打電話給你的時候不讓你父母知道,省得他二老對你升堂過問; |
|
|
13. | 我會要你給我買最大的戒指,擁你入懷,看著你幸福的笑容; |
|
|
14. | 我會因為你而銘記一首歌,將來不論走到哪裡,聽到那首歌都會讓我駐足,讓我想起你; |
|
|
15. | 如果我知道我們注定不可能在一起很久,我會永遠默默的思念你,直到老去的哪一天; |
|
|
16. | 如果我將不久於人世了,我會不讓你傷心的離開你; |
|
|
17. | 我會死在你後面,因為我不想讓你難過,我會在對你深深地思念中慢慢的老去; |
|
|
18. | 我會希望有來世,讓我還做你的男朋友 .... |
|
|
19. | 我會和你一起去看夜景,從口袋裡掏出硬幣拋向夜空,輕聲對你說:我買下這片月光,送給你......親愛的 |
|
|
[溫馨]夫死獨育子 越配情書:不悔成台灣媳
夫死獨育子 越配情書:不悔成台灣媳
【聯合報╱記者劉愛生/桃園縣報導】
2008.11.23 02:52 am
越南籍配偶武玉霞參加桃園新移民學習中心徵文比賽,以「一封寄不出去的情書」榮獲第一名。武玉霞的丈夫去世八年,她獨自在台灣奮鬥,陪同幼子成長,字字辛酸血淚,展現「新台灣人移民史」的平凡與驕傲。
武玉霞嫁到台灣十一年,「嫁來台灣是當時所有女孩的夢想」。她說,當年丈夫王正治到越南相親,因沒有喜歡的對象,準備隔天上午搭飛機回台灣。就在離開越南前一晚,她在親戚介紹下與王正治見面,才結下這段姻緣。武玉霞說:「不知是緣分,還是當時他相親多人,眼花撩亂,才選擇了我。」
半年交往結婚,她來到陌生的新故鄉台灣,這是她人生中最大的轉變,卻也經歷人生酸甜苦辣,她更徹悟到人生無常及世事難料。
嫁來台灣第三年,丈夫在工作崗位上高血壓去世,她還記得那天下午三時丈夫出門前還對她說,「不用準備晚餐,我在工廠吃便當」,這也是丈夫最後的一句話,「離別的那一幕,我永難忘懷」。
武玉霞說,丈夫很體貼、呵護她,常陪她出門讀書、購物,「他來不及告訴我該怎麼辦,就放下單純的我及兩歲幼子承受一切」,回想老公生前待她的恩情,是她一直堅強不悔的原因。
疼惜她的公婆也相繼過世,武玉霞說,「我在台灣完全沒有依靠,在越南的母親勸我攜子返回故鄉,但我嫁到台灣,已是台灣人了,肩負夫家家族的祝福與期待」,她將思念故鄉、老公的感情化為動力,要把孩子養育成人。
武玉霞表示,看了海角七號電影更傷感,也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還有些許未曾完成的夢想,所以才把文章定名為「一封寄不出去的情書」,「其實我不後悔我的人生選擇,不後悔成為台灣媳婦」。
【2008/11/23 聯合報】@ http://udn.com/
大寶積經 普明菩薩會
普明菩薩會
失 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皆是阿惟越致,從諸佛土而來集會,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
爾時世尊告大迦葉:「菩薩有四法退失智慧。何謂為四?不尊重法,不敬法師;所受深法,祕不說盡;有樂法者,為作留難,說諸因緣沮壞其心;憍慢自高,卑下他人。迦葉,是為菩薩四法退失智慧。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得大智慧。何謂為四?常尊重法,恭敬法師;隨所聞法,以清淨心廣為人說,不求一切名聞、利養;知從多聞生於智慧,勤求不懈,如救頭然;聞經誦持,樂如說行,不隨言說。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得大智慧。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失菩提心。何謂為四?欺誑師長,已受經法而不恭敬;無疑悔處,令他疑悔;求大乘者,訶罵誹謗,廣其惡名;以諂曲心與人從事。迦葉,是為菩薩四法失菩提心。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場自然現前。何謂為四?失命因緣不以妄語,何況戲笑;常以直心與人從事,離諸諂曲;於諸菩薩生世尊想,能於四方稱揚其名;自不愛樂諸小乘法,所化眾生皆悉令住無上菩提。迦葉,是為菩薩四法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乃至道場自然現前。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所生善法滅不增長。何謂為四?以憍慢心讀誦、修學路伽耶經;貪利養心詣諸檀越;憎毀菩薩;所未聞經違逆不信。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所生善法滅不增長。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所生善法增長不失。何謂為四?捨離邪法,求正經典六波羅蜜菩薩法藏,心無憍慢,於諸眾生謙卑下下;如法得施,知量知足,離諸邪命,安住聖種;不出他人罪過虛實,不求人短;若於諸法心不通達,作如是念:『佛法無量,隨眾所樂而為演說,唯佛所知,非我所解;以佛為證,不生違逆。』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所生善法增長不失。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曲心所應遠離。何謂為四?於佛法中心生疑悔;於諸眾生憍慢瞋恨;於他利養起嫉妒心;訶罵菩薩,廣其惡名。迦葉,是為菩薩四曲心所應遠離。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直心之相。何謂為四?所犯眾罪終不覆藏,向他發露心無蓋纏;若失國界、身命、財利,如是急事終不妄語,亦不餘言一切惡事:罵詈、毀謗、撾打、繫縛種種傷害,受是苦時但自咎責,自依業報,不瞋恨他;安住信力,若聞甚深難信佛法,自心清淨,能悉受持。迦葉,是為菩薩有四直心之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敗壞之相。何謂為四?讀誦經典而生戲論;不隨法行;不能奉順、恭敬師長,令心歡悅損他供養;自違本誓而受信施;見善菩薩,輕慢不敬。迦葉,是為菩薩有四敗壞之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善順之相。何謂為四?所未聞經,聞便信受,如所說行,依止於法,不依言說;隨順師教,能知意旨,易與言語,所作皆善,不失師意,不退戒定;以調順心而受供養;見善菩薩,恭敬愛樂,隨順善人,稟受德行。迦葉,是為菩薩有四善順之相。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錯謬。何謂為四?不可信人與之同意,是菩薩謬;非器眾生說其深法,是菩薩謬;樂大乘者為讚小乘,是菩薩謬;若行施時但與持戒,供養善者不與惡人,是菩薩謬。迦葉,是為菩薩四謬。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正道。何謂為四?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普化眾生等以佛慧;於諸眾生平等說法;普令眾生等住正行。迦葉,是為菩薩有四正道。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善知識、非善等侶。何謂為四?求聲聞者,但欲自利;求緣覺者,喜樂少事;讀外經典路伽耶毘;文辭嚴飾所親近者;但增世利,不益法利。
迦葉,是為菩薩有四非善知識、非善等侶。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善知識、四善等侶。何謂為四?諸來求者是善知識,佛道因緣故;能說法者是善知識,生智慧故;能教他人令出家者是善知識,增長善法故;諸佛世尊是善知識,增長一切諸佛法故。
迦葉,是為菩薩四善知識、四善等侶。復次迦葉,菩薩有四非菩薩而似菩薩。何謂為四?貪求利養,而不求法;貪求名稱,不求福德;貪求自樂,不救眾生;以滅苦法樂聚徒眾,不樂遠離。迦葉,是為四非菩薩而似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真實菩薩。何謂為四?能信解空,亦信業報;知一切法無有吾我,而於眾生起大悲心;深樂涅槃,而遊生死;所作行施皆為眾生,不求果報。迦葉,是為四種真實菩薩福德。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大藏。何謂為四?若有菩薩值遇諸佛,能聞六波羅蜜及其義解;以無礙心視說法者;樂遠離行心無懈怠。迦葉,是為菩薩有四大藏。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能過魔事。何謂為四?常不捨離菩提之心;於諸眾生心無恚礙;覺諸知見;心不輕賤一切眾生。迦葉,是為菩薩四法能過魔事。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法攝諸善根。何謂為四?在空閑處,離諂曲心;諸眾生中行四攝法,而不求報;為求法故,不惜身命;修諸善根,心無厭足。迦葉,是為菩薩四法攝諸善根。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無量福德莊嚴。何謂為四?以清淨心而行法施;於破戒人生大悲心;於諸眾生中稱揚、讚歎菩提之心;於諸下劣修習忍辱。迦葉,是為菩薩有四無量福德莊嚴。
復次迦葉,名菩薩者,不但名字為菩薩也,能行善法、行平等心,名為菩薩。
略說成就三十二法名為菩薩。何謂三十二法?
1.常為眾生深求安樂;
2.皆令得住一切智中;
3.心不憎惡他人智慧;
4.破壞憍慢深樂佛道;
5.愛敬無虛親厚究竟;
6.於怨親中其心同等至於涅槃;
7.言常含笑先意問訊;
8.所為事業終不中息;
9.普為眾生等行大悲;
10.心無疲倦多聞無厭;
11.自求己過不說他短;
12.以菩提心行諸威儀;
13.所行惠施不求其報;
14.不依生處而行持戒;
15.諸眾生中行無礙忍;
16.為修一切諸善根故勤行精進;
17.離生無色而起禪定;
18.行方便慧;
19.應四攝法;
20.善惡眾生慈心無畏;
21.一心聽法心住遠離;
22.心不樂著世間眾事;
23.不貪小乘;
24.於大乘中常見大利;
25.離惡知識;
26.親近善友;
27.成四梵行;
28.遊戲五通;
29.常依真智;
30.於諸眾生邪行、正行俱不捨棄;
31.言常決定貴真實法;
32.一切所作菩提為首。如是!迦葉,若人有此三十二法,名為菩薩。
復次迦葉,菩薩福德無量無邊,當以譬喻因緣故知。
迦葉,譬如一切大地,眾生所用,無分別心,不求其報。菩薩亦爾,從初發心至坐道場,一切眾生皆蒙利益,心無分別,不求其報。
迦葉,譬如一切水種,百穀、藥木皆得增長。菩薩亦爾,自心淨故,慈悲普覆一切眾生,皆令增長一切善法。
迦葉,譬如一切火種,皆能成熟百穀、果實。菩薩智慧亦復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
迦葉,譬如一切風種,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薩方便亦復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迦葉,譬如月初生時,光明形色日日增長。菩薩淨心亦復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長。
迦葉,譬如日之初出,一時放光,普為一切眾生照明。菩薩亦爾,放智慧光,一時普照一切眾生。
迦葉,譬如師子獸王,隨所至處不驚不畏。菩薩亦爾,清淨持戒,真實智慧,隨所住處不驚不畏。
迦葉,譬如善調象王,能辦大事身不疲極。菩薩亦爾,善調心故,能為眾生作大利益心無疲倦。
迦葉,譬如有諸蓮花,生於水中水不能著。菩薩亦爾,生於世間而世間法所不能污。
迦葉,譬如有人伐樹,根在還生。菩薩亦爾,方便力故,雖斷結使,有善根愛,還生三界。
迦葉,譬如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為一味。菩薩亦爾,以種種門集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為一味。
迦葉,譬如須彌山王,忉利諸天及四天王皆依止住。菩薩菩提心亦復如是,為薩婆若所依止住。
迦葉,譬如有大國王,以臣力故能辦國事。菩薩智慧亦復如是,方便力故,皆能成辦一切佛事。
迦葉,譬如天晴明時,淨無雲翳必無雨相。寡聞菩薩無法雨相亦復如是。迦葉,譬如天陰雲時,必能降雨充足眾生。菩薩亦爾,從大悲雲起大法雨利益眾生。
迦葉,譬如隨轉輪王,所出之處則有七寶。如是!迦葉,菩薩出時三十七品現於世間。
迦葉,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則有無量金銀珍寶。菩薩亦爾,隨所出處,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
迦葉,譬如忉利諸天入同等園,所用之物皆悉同等。菩薩亦爾,真淨心故,於眾生中平等教化。
迦葉,譬如咒術、藥力,毒不害人。菩薩結毒亦復如是,智慧力故,不墮惡道。
迦葉,譬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若置甘蔗、蒲桃田中則有利益。菩薩結使亦復如是,所有遺餘皆是利益,薩婆若因緣故。
如是!迦葉,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應修習正觀諸法。云何為正觀?
1.所謂真實思惟諸法。真實正觀者,不觀我、人、眾生、壽命,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2.復次迦葉!真實觀者,觀色非常亦非無常;觀受、想、行、識非常亦非無常,是名中道真實正觀。
3.復次迦葉,真實觀者,觀地種非常亦非無常;觀水、火、風種非常亦非無常,是名中道真實正觀。所以者何?以常是一邊,無常是一邊;常、無常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我是一邊,無我是一邊;我、無我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4.復次迦葉,若心有實是為一邊,若心非實是為一邊;若無心識亦無心數法,是名中道諸法實觀。如是善法、不善法,世法、出世法,有罪法、無罪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為法、無為法,乃至有垢法、無垢法,亦復如是離於二邊,而不可受亦不可說,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5.復次迦葉,有是一邊,無是一邊;有、無中間無色、無形、無明、無知,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6.復次迦葉,我所說法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因緣,但為集成是大苦聚。若無明滅則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如是老死憂悲眾惱大苦皆滅。明與無明,無二無別。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7.如是行及非行,識及所識,名色可見及不可見,諸六入處及六神通,觸及所觸,受與受滅,愛與愛滅,取與取滅,有與有滅,生與生滅,老死與老死滅,是皆無二無別。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諸法實觀。
8.復次迦葉,真實觀者,不以空故,令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無相故,令法無相,但法自無相;不以無願,令法無願,但法自無願;不以無起、無生、無我、無取、無性故,令法無起、無取、無性,但法自無起、無取、無性。如是觀者,是名實觀。
9.復次迦葉,非無人故名曰為空,但空自空。前際空、後際空、中際亦空。當依於空,莫依於人。若以得空便依於空,是於佛法則為退墮。如是!迦葉,寧起我見積若須彌,非以空見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諸見以空得脫,若起空見則不可除。
迦葉,譬如醫師授藥令病擾動,是藥在內而不出者。於意云何?如是病人寧得差不?」
「不也,世尊!是藥不出,其病轉增。」
「如是!迦葉,一切諸見唯空能滅,若起空見則不可除。譬如有人怖畏虛空,悲嗥椎胸,作如是言:『我捨虛空!』於意云何?是虛空者,可捨離不?」
「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若畏空法,我說是人狂亂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於空。
譬如畫師,自手畫作夜叉鬼像,見已怖畏,迷悶躄地。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自造色、聲、香、味、觸故,往來生死受諸苦惱而不自覺。
譬如幻師,作幻人已,還自殘食。行道比丘亦復如是,有所觀法皆空、皆寂,無有堅固,是觀亦空。迦葉,譬如兩木相磨便有火生,還燒是木。如是!迦葉,真實觀故,生聖智慧;聖智生已,還燒實觀。
譬如然燈,一切黑闇皆自無有,無所從來,去無所至。非東方來,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不從彼來,去亦不至。而此燈明無有是念:『我能滅闇!』但因燈明,法自無闇;明闇俱空,無作無取。
如是!迦葉,實智慧生,無智便滅。智與無智二相俱空,無作無取。
迦葉,譬如千歲冥室未曾見明,若然燈時,於意云何?闇寧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
「不也,世尊!若然燈時是闇無力,而不欲去必當磨滅。」
「如是!迦葉,百千萬劫久習結業,以一實觀即皆消滅。其燈明者,聖智慧是;其黑闇者,諸結業是。」
「迦葉,譬如種在空中而能生長,從本已來無有是處。菩薩取證亦復如是,增長佛法,終無是處。」
「迦葉,譬如種在良田則能生長。如是!迦葉,菩薩亦爾,有諸結使離世間法能長佛法。
迦葉,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菩薩亦復如是,於無為中不生佛法。迦葉,譬如卑濕淤泥中乃生蓮花。菩薩亦爾,生死淤泥邪定眾生能生佛法。
迦葉,譬如有四大海,滿中生蘇。菩薩有為善根甚多無量亦復如是。迦葉,譬如若破一毛以為百分,以一分毛取海一渧。一切聲聞有為善根亦復如是。
迦葉,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虛空。一切聲聞有為智慧亦復如是。
迦葉,譬如十方虛空無量無邊。菩薩有為智慧甚多為力無量亦復如是。
迦葉,譬如剎利大王有大夫人,與貧賤通,懷妊生子。於意云何?是王子不?」
「不也,世尊!」
「如是!迦葉,我聲聞眾亦復如是,雖為同證,以法性生,不名如來真實佛子。迦葉,譬如剎利大王與使人通,懷妊生子,雖出下姓得名王子。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雖未具足福德、智慧,往來生死,隨其力勢利益眾生,是名如來真實佛子。」
「迦葉,譬如轉輪聖王而有千子,未有一人有聖王相,聖王於中不生子想。如來亦爾,雖有百千萬億聲聞眷屬圍遶而無菩薩,如來於中不生子想。迦葉,譬如轉輪聖王有大夫人,懷妊七日,是子具有轉輪王相,諸天尊重過餘諸子具身力者。所以者何?是胎王子必紹尊位繼聖王種。如是!迦葉,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雖未具足諸菩薩根,如胎王子,諸天神王深心尊重,過於八解大阿羅漢。所以者何?如是菩薩名紹尊位不斷佛種。
迦葉,譬如一琉璃珠勝於水精,如須彌山。菩薩亦爾,從初發心便勝聲聞、辟支佛眾。
迦葉,譬如大王夫人生子之日,小王、群臣皆來拜謁。菩薩亦爾,初發心時,諸天、世人皆當禮敬。
迦葉,譬如雪山王中生諸藥草,無有所屬、無所分別,隨病所服皆能療治。菩薩亦爾,所集智藥無所分別,普為眾生平等救護。
迦葉,譬如月初生時,眾人愛敬踰於滿月。如是!迦葉,信我語者,愛敬菩薩過於如來。所以者何?由諸菩薩生如來故。
迦葉,譬如愚人捨月禮事星宿。智者不爾,終不捨離菩薩行者,禮敬聲聞。
迦葉,譬如諸天及人,一切世間善治偽珠,不能令成琉璃寶珠。求聲聞人亦復如是,一切持戒成就禪定,終不能得坐於道場成無上道。
迦葉,譬如治琉璃珠,能出百千無量珍寶。如是教化、成就菩薩,能出百千無量聲聞、辟支佛寶。」
爾時世尊復告大迦葉:「菩薩常應求利眾生,又正修習一切所有福德善根,等心施與一切眾生。所得智藥,遍到十方,療治眾生皆令畢竟。
云何名為畢竟智藥?
謂不淨觀治於貪婬,
以慈心觀治於瞋恚,
以因緣觀治於愚癡。
以行空觀治諸妄見,
以無相觀治諸憶想、分別、緣念,
以無願觀治於一切出三界願。
以四顛倒治一切倒:
以諸有為皆悉無常,
治無常中計常顛倒;
以有為苦治諸苦中計樂顛倒;
以無我法治無我中計我顛倒;
以涅槃寂治不淨中計淨顛倒。
以四念處治諸依倚身、受、心、法:行者觀身,順身相觀,不墮我見;順受相觀,不墮我見;順心相觀,不墮我見;順法相觀,不墮我見。是四念處能厭一切身、受、心、法,開涅槃門。
以四正勤能斷已生諸不善法,及不起未生諸不善法;未生善法悉能令生,已生善法能令增長。
取要言之,能斷一切諸不善法,成就一切諸善之法。以四如意足治身心重。壞身一相,令得如意自在神通。
以五根治無信、懈怠、失念、亂心、無慧眾生。
以五力障諸煩惱力。
以七覺分治諸法中疑悔、錯謬。
以八正道治墮邪道一切眾生。
迦葉,是為菩薩畢竟智藥,菩薩常應勤修習行。
又大迦葉!閻浮提內諸醫師中,耆域醫王最為第一。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皆如耆域,若有人問心中結使煩惱、邪見疑悔病藥尚不能答,何況能治!
菩薩於中應作是念:『我終不以世藥為足,我當求習出世智藥,亦修一切善根福德。』
如是菩薩得智藥已,遍到十方,畢竟療治一切眾生。
何謂菩薩出世智藥?
謂知諸法從緣合生;信一切法無我、無人,亦無眾生、壽命、知見,無作、無受;信解通達無我、我所。於是空法無所得中不驚不畏,勤加精進而求心相。
菩薩如是求心:
何等是心?若貪欲耶?若瞋恚耶?若愚癡耶?
若過去、未來、現在耶?若心過去,即是盡滅;若心未來,未生未至;若心現在,則無有住。
是心非內、非外亦非中間。是心無色、無形、無對、無識、無知、無住、無處。如是心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已見、不今見、不當見。若一切佛過去、來、今而所不見,云何當有?但以顛倒想故,心生諸法種種差別。是心如幻,以憶想分別故,起種種業,受種種身。
1.又大迦葉,心去如風,不可捉故;
2.心如流水,生滅不住故;
3.心如燈焰,眾緣有故;
4.是心如電,念念滅故;
5.心如虛空,客塵污故;
6.心如獼猴,貪六欲故;
7.心如畫師,能起種種業因緣故;
8.心不一定,隨逐種種諸煩惱故;
9.心如大王,一切諸法增上主故;
10.心常獨行,無二無伴,無有二心能一時故;
11.心如怨家,能與一切諸苦惱故;
12.心如狂象,蹈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
13.心如吞鉤,苦中生樂想故;
14.是心如夢,於無我中生我想故;
15.心如蒼蠅,於不淨中起淨想故;
16.心如惡賊,能與種種考掠苦故;
17.心如惡鬼,求人便故;
18.心常高下,貪恚所壞故;心如盜賊,劫一切善根故;
19.心常貪色,如蛾投火;心常貪聲,如軍久行樂勝鼓音;
20.心常貪香,如豬喜樂不淨中臥;
21.心常貪味,如小女人樂著美食;
22.心常貪觸,如蠅著油。
如是!迦葉,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則出三世。若出三世,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即是不起。
若不起者,即是無性。
若無性者,即是無生。
若無生者,即是無滅。
若無滅者,則無所離。
若無所離者,則無來、無去、無退、無生。
若無來、無去、無退、無生,則無行業。
若無行業,則是無為。
若無為者,則是一切諸聖根本。
是中無有持戒,亦無破戒。若無持戒、無破戒者,是則無行,亦無非行。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心、無心數法。
若無有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
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
若無苦樂,即是聖性。
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口業,亦無意業。是中無有上、中、下差別。
聖性平等,如虛空故。是性無別,一切諸法等一味故。是性遠離,離身心相故。是性離一切法,隨順涅槃故。是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垢故。是性無我,離我、我所故。是性無高下,從平等生故。是性真諦,第一義諦故。是性無盡,畢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諸法常如故。是性安樂,涅槃為第一故。是性清淨,離一切相故。是性無我,求我不可得故。是性真淨,從本已來畢竟淨故。
又大迦葉,汝等當自觀內,莫外馳騁。
如是!大迦葉,當來比丘如犬逐塊。云何比丘如犬逐塊?
譬如有人以塊擲犬,犬即捨人而往逐之。如是!」
「迦葉,有沙門、婆羅門怖畏好色、聲、香、味、觸故,住空閑處,獨無等侶,離眾憒鬧,身離五欲而心不捨。
是人有時或念好色、聲、香、味、觸,貪心樂著而不觀內,不知云何當得離色、聲、香、味、觸。以不知故,有時來入城邑、聚落,在人眾中,還為好色、聲、香、味、觸五欲所縛。以空閑處持俗戒故死得生天,又為天上五欲所縛。從天上沒亦不得脫於四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是名比丘如犬逐塊。
又大迦葉,云何比丘不如犬逐塊?若有比丘為人所罵而不報罵,打、害、瞋、毀亦不報毀,但自內觀求伏其心。作如是念:『罵者為誰?受者為誰?打者、害者、毀者、瞋者,亦復為誰?』是名比丘不如犬逐塊。
迦葉,譬如善調馬師,隨馬[怡-台+龍]悷,即時能伏。行者亦爾,隨心所向,即時能攝,不令放逸。」
「迦葉,譬如咽塞病即能斷命。」
「如是!迦葉,一切見中唯有我見,即時能斷於智慧命。譬如有人隨所縛處而求解脫。」
「如是!迦葉,隨心所著應當求解。」
「又大迦葉,出家之人有二不淨心。何謂為二?一者、讀誦路伽耶等外道經書。二者、多畜諸好衣 。
又出家人有二堅縛。何謂為二?一者、見縛。二者、利養縛。
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謂為二?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
又出家人有二種垢。何謂為二?一者、忍受煩惱。二者、貪諸檀越。
又出家人有二雨雹壞諸善根。何謂為二?一者、敗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
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
又出家人有二燒法。何謂為二?一者、垢心受著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養。
又出家人有二種病。何謂為二?一者、懷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壞他發大乘心。
又大迦葉,謂沙門者,有四種沙門。何謂為四?
一者、形服沙門。
二者、威儀欺誑沙門。
三者、貪求名聞沙門。
四者、實行沙門。
何謂形服沙門?有一沙門,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鬚髮,執持應器。而便成就不淨身業、不淨口業、不淨意業;不善護身,慳嫉、懈怠,破戒為惡。是名形服沙門。何謂威儀欺誑沙門?
有一沙門,具足沙門身四威儀,行、立、坐、臥,一心安詳;斷諸美味,修四聖種;遠離眾會、出家憒鬧之眾;言語柔軟。行如是法皆為欺誑,不為善淨,而於空法有所見得;於無得法生恐畏心,如臨深想;於空論比丘生怨賊想。是名威儀欺誑沙門。
何謂名聞沙門?有一沙門,以現因緣而行持戒,欲令人知自力讀誦,欲令他人知為多聞;自力獨處在於閑靜,欲令人知為阿練若;少欲知足,行遠離行。但為人知,不以厭離,不為善寂、不為得道、不為沙門、婆羅門果,不為涅槃。是為名聞沙門。
復次迦葉,何謂實行沙門?
有一沙門,不貪身命,何況利養!
聞諸法空、無相、無願,心達隨順,如所說行。
不為涅槃而修梵行,何況三界!
尚不樂起空、無我見,何況我見、眾生、人見!
離依止法而求解脫一切煩惱;見一切諸法本來無垢,畢竟清淨,而自依止,亦不依他。
以正法身尚不見佛,何況形色!
以空遠離,尚不見法,何況貪著音聲言說!
以無為法尚不見僧,何況當見有和合眾!
而於諸法無所斷除,無所修行,不生生死,不著涅槃。
知一切法本來寂滅,不見有縛不求解脫。是名實行沙門。」
「如是!迦葉,汝等當習實行沙門法,莫為名字所壞。迦葉,譬如貧窮賤人假富貴名。於意云何?稱此名不?」
「不也,世尊!」「如是!迦葉,但名沙門、婆羅門,而無沙門、婆羅門實功德行,亦如貧人為名所壞。
譬如有人漂沒大水渴乏而死。」
「如是!迦葉,有諸沙門多讀誦經,而不能止貪、恚、癡渴,法水漂沒,煩惱渴死,墮諸惡道。譬如藥師持藥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療治。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雖有多聞,不止煩惱不能自利。
譬如有人服王貴藥,不能將適,為藥所害。多聞之人有煩惱病亦復如是。得好法藥不能修善,自害慧根。
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墮不淨中不可復著。如是多聞貪著利養,便不復能利益天、人。
譬如死人著金瓔珞。多聞破戒比丘,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復如是。如長者子剪除爪甲,淨自洗浴塗赤栴檀,著新白衣頭著華鬘,中外相稱。
如是!迦葉,多聞持戒被服法衣,受他供養亦復如是。又大迦葉,四種破戒比丘似善持戒。何謂為四?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大、小罪中心常怖畏,所聞戒法皆能履行,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正命清淨,而是比丘說有我論,是初破戒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誦持戒律,隨所說行身見不滅,是名第二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持戒,取眾生相而行慈心;聞一切法本來無生,心大驚怖,是名第三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具足修行,十二頭陀見有所得,是名第四破戒比丘似善持戒。」
「復次迦葉,善持戒者,無我、無我所,無作、無非作,無有所作亦無作者,無行、無非行,無色、無名,無相、無非相,無滅、無非滅,無取、無捨,無可取、無可棄;無眾生、無眾生名,無心、無心名,無世間、無非世間,無依止、無非依止;不以戒自高不下他戒,亦不憶想分別此戒,是名諸聖所持戒行,無漏不繫、不受三界,遠離一切諸依止法。」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清淨持戒者 無垢無所有 持戒無憍慢 亦無所依止
持戒無愚癡 亦無有諸縛 持戒無塵污 亦無有違失
持戒心善軟 畢竟常寂滅 遠離於一切 憶想之分別
解脫諸動念 是淨持佛戒 不貪惜身命 不用諸有生
修習於正行 安住正道中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持戒不染世 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 無闇無所有
無我無彼想 已知見諸相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無此無彼岸 亦無有中間 於無此彼中 亦無有所著
無縛無諸漏 亦無有欺誑 是名為佛法 真實淨持戒
心不著名色 不生我我所 是名為安住 真實淨持戒
雖行持諸戒 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為上 遇戒求聖道
是名為真實 清淨持戒相 不以戒為最 亦不貴三昧
過此二事已 修習於智慧 空寂無所有 諸聖賢之性
是清淨持戒 諸佛所稱讚 心解脫身見 除滅我我所
信解於諸佛 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聖戒 則為無有比
依戒得三昧 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 逮得於淨智
已得淨智者 具足清淨戒
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五百比丘聞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達,從坐起去。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禪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從坐起去。」
佛語迦葉:「是諸比丘皆增上慢,聞是清淨無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達。佛所說偈其義甚深。所以者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不厚種善根,惡知識所守,信解力少難得信受。」
「又大迦葉,是五百比丘,過去迦葉佛時為外道弟子,到迦葉佛所欲求長短。聞佛說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語!』以是善心,命終之後生忉利天。忉利天終生閻浮提,於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諸比丘深著諸見,聞說深法,不能信解、隨順通達。是諸比丘雖不通達,以聞深法因緣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惡道,當於現身得入涅槃。」
爾時佛語須菩提言:「汝往將是諸比丘來。」須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語,況須菩提耶?」
佛即化作二比丘,隨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諸比丘見已,問化比丘:「汝欲那去?」
答言:「我等欲去獨處修禪定樂。所以者何?佛所說法不能信解。」
諸比丘言:「長老!我等聞佛說法亦不信解,欲至獨處修禪定行。」
時化比丘語諸比丘言:「我等當離自高逆諍心,應求信解佛所說義。所以者何?無高無諍是沙門法。所說涅槃名為滅者為何所滅?是身之中有我滅耶?有人、有作、有受、有命而可滅耶?」
諸比丘言:「是身之中,無我、無人、無作、無受、無命而可滅者,但以貪欲、瞋、癡滅故名為涅槃。」
化比丘言:「汝等貪欲、瞋、癡,為是定相可滅盡耶?」
諸比丘言:「貪欲、瞋、癡不在於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離諸憶想是則不生。」
化比丘言:「是故汝等莫作憶想!若使汝等不起憶想分別法者,即於諸法無染、無離;無染、無離者,是名寂滅。所有戒品,亦不往來,亦不滅盡;定品、慧品、解脫品、解脫知見品,亦不往來,亦不滅盡。以是法故說為涅槃。是法皆空遠離亦不可取。汝等捨離是涅槃想,莫隨於想,莫隨非想;莫以想捨想,莫以想觀想。若以想捨想者,則為想所縛。汝等不應分別一切受想滅定,一切諸法無分別故。若有比丘滅諸受想得滅定者,則為滿足更無有上。」
化比丘說是語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須菩提問諸比丘言:「汝等去至何所?今何從來?」
諸比丘言:「佛所說法,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又問:「誰為汝師?」
答言:「我師先來不生,亦無有滅。」
又問:「汝等從何聞法?」
答言:「無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從是聞法。」
又問:「云何聞法?」
答言:「不為縛故,不為解脫故。」
又問:「汝等習行何法?」
答言:「不為得故,不為斷故。」
又問:「誰調伏汝?」
答言:「身無定相,心無所行,是調伏我。」
又問:「何行心得解脫?」
答言:「不斷無明不生明故。」
又問:「汝等為誰弟子?」
答言:「無得、無知者,是彼弟子。」
又問:「汝等已得,幾何當入涅槃?」
答言:「猶如如來所化入涅槃者,我等當入。」
又問:「汝等已得己利耶?」
答言:「自利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所作已辦耶?」
答言:「所作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修梵行耶?」
答言:「於三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又問:「汝等煩惱盡耶?」
答言:「一切諸法畢竟無盡相故。」
又問:「汝等破魔耶?」
答言:「陰魔不可得故。」
又問:「汝等奉如來耶?」
答言:「不以身心故。」
又問:「汝等住福田耶?」
答言:「無有住故。」
又問:「汝等斷於生死往來耶?」
答言:「無常無斷故。」
又問:「汝等隨法行耶?」
答言:「無礙解脫故。」
又問:「汝等究竟當生何所?」
答言:「隨於如來化人所至。」
須菩提問諸比丘,時有五百比丘不受諸法心得解脫;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會中有普明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當云何住?當云何學?」
佛言:「菩薩學是經所說皆無定相,而不可取亦不可著。隨是行者有大利益。普明,譬如有乘杯船欲渡恆河,以何精進乘此船渡?」
答言:「世尊!以大精進乃可得渡。所以者何?恐中壞故。」佛告普明:「菩薩亦爾,欲修佛法當勤精進倍復過是。所以者何?是身無常無有決定壞敗之相,不得久住終歸磨滅,未得法利恐中壞故。我在大流,為度眾生斷於四流故,當習法船、乘此法船,往來生死,度脫眾生。
云何菩薩所習法船?
謂平等心,一切眾生為船因緣;
習無量福,以為牢厚清淨戒板;
行施及果以為莊嚴;
淨心佛道為諸材木;
一切福德以為具足;
堅固繫縛忍辱、柔軟、憶念為釘;
諸菩提分堅強精進,最上妙善法林中出;
不可思議無量禪定,福德業成,善寂調心以為師匠;
畢竟不壞大悲所攝,以四攝法廣度致遠;
以智慧力防諸怨賊;善方便力種種合集,
四大梵行以為端嚴;四正念處為金樓觀;
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為疾風;
五根善察離諸曲惡;
五力強浮,七覺覺悟能破魔賊;
入八真正道隨意到岸離外道濟;
止為調御觀為利益不著二邊,
有因緣法,以為安隱。大乘廣博無盡辯才,廣布名聞能濟十方一切眾生,而自唱言:『來上法船!從安隱道至於涅槃。度身見岸至佛道岸離一切見。』如是!普明,菩薩摩訶薩應當修習如是法船。以是法船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脫漂沒長流眾生。
又告普明,復有法行能令菩薩疾得成佛。
謂諸所行真實不虛,厚習善法深心清淨,不捨精進樂欲近明,
修習一切諸善根故;常正憶念樂善法故;多聞無厭具足慧故;
破壞憍慢增益智故;除滅戲論具福德故;樂住獨處身心離故;
不處憒鬧離惡人故;深求於法依第一義故;求於智慧通達實相故;
求於真諦得不壞法故;求於空法所行正故;求於遠離得寂滅故。
如是!普明,是為菩薩疾成佛道。」說是經時,普明菩薩、大迦葉等諸天、阿脩羅及世間人,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普明菩薩會普明菩薩會終
[藏傳]《龍欽寧體》法門介紹
圖為吉美林巴
摘自《龍欽寧體傳承祖師傳》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2&ID=13367&page=1
===
《龍欽寧體》傳承
《龍欽寧體》是由吉美林巴尊者開啟的意伏藏法門中續部和儀軌(修部)的總集。
鑒於三個主要的理由,這個法類被稱為《龍欽寧體》。首先,此法是《寧體》──(大 圓滿)訣竅部極密類法門,並且是由吉美林巴數次親見龍欽饒絳(1308~1363),得到加持後發掘的;其次,此法濃縮了從龍欽饒絳傳下的所有寧體法門的 精華;第三,此法類的主題是「龍欽」──廣大界或甚深界,並且是「寧體」法門──所有法門的心要或密髓。吉美林巴寫道:「此即廣大界,此即是心髓。」
《龍欽寧體》法門主要是圍繞寧體──訣竅部極密法類為中心。譬如,《持明總集》儀軌的生起次第,生起的是明智的顯現功能(Tsal),在圓滿次第它還融入法界本淨。嘉拉堪布在他《持明總集》的注釋中寫道:
「在其他的阿努瑜伽傳承中,行者先通過修習生起次第成熟其相續,之後再進入圓滿次第。但在《龍欽寧體》的瑪哈瑜伽禪修中,已經被直指光明覺性(行者自心之真如實相)、並證悟了自己的覺性與上師密意無二無別的行者,住於所證境,並觀修(諸相的)生起即(覺性力)本尊的壇城。因此《龍欽寧體》不共的方法,是生圓次第雙運而修。並且,通過將自心和上師密意相應,智慧的證悟將被強有力地喚醒。」
《龍欽寧體》法門
《龍欽寧體》是吉美林巴尊者發掘的意伏藏法,包含了若干續部和諸多儀軌及其訣竅、論著和補充典籍,共有兩根本函(一說三根本函)。除了兩根本函以外,還有一函關於金剛橛的《普巴金剛續》,它被認為既是意伏藏法,又是續部匯編。《龍欽寧體》法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寧體的本續,及密宗儀軌和教授。
寧體密續最初是由勝義自性(法身佛),顯現為給吉美林巴尊者或尊者的諸多前世化身傳授,並由尊者喚醒的密續。在桑耶青普閉關三年禪修時,吉美林巴拜讀學習了龍欽饒絳的著作,視其為佛陀 並虔誠祈請。在三次淨相中,他親見龍欽饒絳,並得到其身、語、意的加持。第三次淨相中,龍欽饒絳說了三遍:「願義之證悟融入你的相續!願句之傳承得到圓滿!」由是吉美林巴證悟了大圓滿遠離分別伺察的自性,得到了勝義傳承(Don brGyud),神聖的寧體本續在他心中顯現。這些本續在尊者心中顯現是三種傳承精華的合一,三種傳承即佛陀三身的如來密意傳承,以及包括蓮師、貝瑪拉密札和龍欽饒絳在內的,所有大圓滿傳承祖師的持明表示傳承和補特迦羅口耳傳承。
《龍欽寧體》的密宗儀軌和教授,是由蓮花生大士傳給吉美林巴的意伏藏法。
當 年蓮花生大士在西藏時,在桑耶主寺的二樓他給法王赤松德贊、空行益西措嘉和毗盧遮那傳了《龍欽寧體》。然後,蓮師通過自生空行般若佛母──佛陀三身之主要女性身相,給他們授予了法要。他給予授記灌頂,預言這些法要將由法王赤松德贊的轉世化身──吉美林巴發掘。益西措嘉憑不忘總持,以空行象徵文字將此法要紀 錄於自顯五色黃卷。通過祈願灌頂傳承,他們將此法伏藏於諸弟子光明心寶藏(意寶藏)的篋子中,保護起來以待將來時機成熟時,從掘藏師的內在光明心性中開啟。
因此,數世紀後,當蓮師的授記灌頂成熟,以及眾善緣具足時,伏藏起來的《龍欽寧體》法門,相應地於吉美林巴證悟之意中被喚醒、開啟為意伏藏。
吉美林巴是貝瑪拉密札和法王赤松德贊的雙入化身,而赤松德贊曾從蓮師和貝瑪拉密札接受過寧體法要。因此,寧體法門的兩支主要傳承融匯於吉美林巴。《龍欽寧 體》,總集了《貝瑪寧體》和《空行寧體》兩類寧體的精華。《龍欽寧體》的範疇、文句、涵義、明晰和妙力,使得該法門易於理解並具足修持力,因此最近幾世紀 以來,《龍欽寧體》在西藏諸寧瑪巴中頗受歡迎,並得到廣泛的修學。
《龍欽寧體》的主要經函如下:
《龍欽寧體》續
1.根本續:《普賢智慧界續》(Kun Tu bZang Po Ye Shes Klong Gi rGyud)
2.附續:《後續》(rGyud Phyi Ma)
3.嚨傳:《普賢意態續》(Kun Tu bZang Po`i dGongs Nyams)
4.訣竅
4.a.訣竅:《辨三要點》(gNad gSum Shan `Byed)與《真如金剛句》(gNas Lug rDo rJe`i Tshigs rKang)
4.b.訣竅之論著:《益西喇嘛》(直譯《智慧上師》,意譯《大圓勝慧》)(Ye Shes Bla Ma)及其補續(rGyab Ch`os)
《龍欽寧體》的密宗儀軌和導文
1.男持明尊
a.寂靜部:外:上師瑜伽(Bla Ma`i rNal `Byor)
內:持明總集(Rig `Dzin `Dus Pa)
密:苦自解脫(sDug bsNgal Rang Grol)
極密:上師明點印(Bla sGrub Thig Le`i rGya Chan)
b.忿怒部:藍:大吉祥總集(dPal Ch`en `Dus Pa)
紅:(忿怒蓮師、馬頭明王、大鵬金翅鳥)三尊合一(rTa Khyung `Bar Ba)
2.女持明尊
a.寂靜部:根本儀軌:雍喀大樂佛母(Yum Ka bDe Ch`en rGya Mo)
b.忿怒部:秘密儀軌:獅面空行母 (Seng Ge`i gDong Chan)
[藏傳]馬頭明王唐卡
請見連結。
===
馬頭明王唐卡/ 19世紀/ 理塘/ 棉布礦物膠彩/ 68x48公分
Hayagriva/ 19th c./ Lirang/ Mineral pigment on cloth/ 68x48cm
http://garuda.tw/cz/ts/index_W045.htm
[心靈][草本]快樂的足跡
當你抓住一件特殊的事物時,
有快樂存在嗎?或是不快樂?
如果有快樂存在,你抓得住那快樂嗎?
如果有不快樂存在,你抓得住那不快樂嗎?
《心靈的資糧》阿姜查著P.156
==
有很多事情,就像雲霧與菸味一樣。
看的到,抓不著。漂來飄去,想要叫他停留,他不理你。
想要離開他,卻充滿了溼氣,與味道。
當年紀大了,才知道什麼叫做:"沒有"
《爛草人生》草本著 p -1
[草本]你找到靈魂的出口了嗎
(圖為吶喊)
===
這是一篇沒有內文的文章,
以前有個朋友跟我說了這詞,
我就把它記在心上,
每個人都需要個靈魂的出口,
卸除難以承受的自我。
這出口或許是首歌、
是杯酒。
或是一個失散多年的人,
還是一個遲遲不敢播出的電話號碼。
====
如果.愛
作詞:姚謙 作曲:金培達 編曲:金培達 演唱:張學友
每個人 都想明白
誰是自己生命 不該錯過的真愛
特別在午夜醒來 更是 會感慨
心動埋怨還有不能釋懷
都是因為你觸碰了愛
如果這就是愛
在轉身就該勇敢留下來
就算受傷 就算流淚
都是生命裡溫柔灌溉
喔愛 在回憶裡總是那麼明白
困惑的心 流過的淚
還有數不盡黑夜等待
如果這就是愛
如果你 當時明白
後來的生命裡 是快樂還是悲哀
特別在夜深人靜時 想起未來
是否能平靜不會像現在
只是因為你擁有了愛
[佛教]業力的故事--逃離火災的金剛公主
[佛教]業力個故事--逃離火災的金剛公主
為什麼金剛會這麼好運逃離火災呢,也是因為業力的關係。
===
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為「金剛」,年紀輕輕就已守寡。國王夫婦憐憫女兒的境遇,特別為她建了一座宮殿,並且派遣五百名歌伎隨侍在側,鎮日歌舞,以排遣公主空虛寂寞的日子。
這些歌伎中,有一位年紀較長者,名為「度勝」,經常到市集採買胭脂花粉及香花。一天,度勝到城裡採購,卻發現城中氣氛不同以往,大眾皆手持香花,競相出城。度勝禁不住好奇地問路人:
「請問,你們這麼歡喜,是要去哪裡呀?」
路人回答:「大家之所以這麼歡喜,是因為三界至尊的佛陀正在祇園精舍說法,他不僅已出離生死,還教導大眾修行的法門,以達到解脫的境界,所以我們準備了香花要去供養。」
度勝聽了之後,甚是歡喜,心想:「我活到這麼一大把年紀,還能遇到一位有智慧的聖者,實在是宿世的福報,怎能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呢!」於是,度勝挪出一部份原本要買香粉的錢,另外買了鮮花,並且隨著眾人來到祇園精舍。度勝至誠頂禮佛陀後,即退至一旁散花及燃香供養,並且虔敬聆聽佛陀的開示。
結束後,度勝回到市集取回她之前買好的東西,因為聽法的功德,再加上宿世善行所感得的果報,使得原已採買的花粉,香味及重量都更勝於前,甚至增加數倍之多。
度勝回到宮中,公主和歌伎們早已不耐久候,紛紛責問度勝:「你怎麼去這麼久,是不是到哪兒偷懶啦?快,老實說來!」度勝據實以報:「你們有聽過『佛陀』這位聖者嗎?三界至尊的他,今日在祇園精舍為大眾說法,開示解脫煩惱的法門。佛陀的法音,猶如擊動巨大的法鼓,足以撼動三千大千世界,而今日到祇園精舍聽法的人更是難可計量。我之所以這麼晚回來,就是隨著大眾去給孤獨園,聆聽佛陀的開示。」
公主及其他侍女聽了度勝的敘述後,知道世尊的教法深妙難聞,非一般世學所能比擬,不禁憂喜參半。喜的是佛陀已在舍衛城中,憂的是,自己竟無福親聞佛陀開示,於是感嘆地說:「過去不知造了什麼業,竟然沒有福報聽聞佛法?」但公主霎時轉念一想,即對度勝說:「既然你已聽過佛陀的開示,何不為我們宣講當時的內容。」度勝面有難色地說道:「奴婢身分卑賤,口業不淨,怎敢如此隨便宣說佛法。公主,不如我去請示佛陀看看,您說好嗎?」度勝得到公主的允許後,便趕緊前往精舍請示佛陀,而其他人則在庭院中焦急地等待度勝的歸來,其渴切之心,猶如孩子等待母親回家一般,難以按捺。
度勝到了精舍,至誠頂禮佛陀後即表明來意。佛陀告訴度勝:「你回到宮中為大眾說法,將使許多人獲得解脫。但是,宣說佛法前,聽法的大眾須為說法者準備高座,這樣才符合規矩。」度勝回到宮中,將佛陀所交代的話重複一遍,大眾聽了都非常高興,便決定各脫一件衣服,疊成法座。而度勝則回到住所沐浴更衣,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表示對法的尊重。
在佛力的加被下,度勝說法甚為殊妙,與佛親宣無異,所以公主與歌伎們皆破除疑惑、斷除惡念,當下證得須陀洹果。不幸的是,正當大眾在聆聽法要時,宮殿突然失火,因為所有人都在專注聽法,渾然不覺環境的險迫,等到發現時,火勢早已不可收拾。因此,公主及五百歌伎皆葬身火海,死後即投生天界。
波斯匿王聽到女兒宮殿失火的消息,馬上帶人前往救火,可是到現場一看,宮殿早已燒為灰燼。雖然波斯匿王傷心欲絕,卻也只能趕緊命人準備棺柩,為公主、歌伎們殮葬。待喪事畢,波斯匿王難掩悲傷地來到精舍,頂禮佛陀後即滿面愁容地坐在位子上。佛陀問:「國王,你今日到這兒是為了什麼事呢?」波斯匿王合掌答道:「我心愛的女兒金剛公主不幸遭遇火災,連平日服侍她的五百歌伎都葬身火窟,我剛剛才辦完她們的葬禮,心中的悲傷、痛苦實在難以抑忍。不知她們過去造了何種罪業,今日才遭此橫禍?祈請世尊能為弟子開示其中的因緣道理。」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世中,有一座城名為『波羅奈』。一天,城中有位長者夫人帶領五百位侍女,至城外舉行祭祀大典。祭祀的規矩甚為詭祕,除了這一家人,外人皆不得靠近,若有不知情而犯者,皆拋入烈火中燒死。當時,有位辟支佛名為「迦羅」,住在山裡修行,早晨出外托缽,傍晚則回到山中用功。這一天,迦羅托缽經過祭祀的地方,長者夫人見了非常憤怒,馬上派人將其捉住,並且拋至烈火當中。迦羅等到全身燒至焦爛,忽顯神足通,飛昇至虛空中。在場大眾見此異狀,才知冒犯到聖者,心中不禁驚慌害怕,當場跪倒在地,痛哭失聲,並且懺悔地說:『我們真是一群愚蠢無知的女人,竟然有眼不識聖者,且毀辱傷害您。我們自知罪業深重,過高如山,祈求聖者您大人大量,給我們懺悔的機會,以消弭所造的罪業。』辟支佛聽了長者夫人如此悲切的心聲,即從空中而下,進入涅槃之境。長者夫人為表悔過遷善之心,即為迦羅尊者起塔,供養其舍利。」接著,佛陀又說了一首偈語:
「愚蠢作惡,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熾然。
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厄地,乃知不善。」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昔日的長者夫人就是金剛公主,而度勝等五百歌伎即是當時的侍女。其實,罪業和福德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無論時間的長短,只要因緣會遇就會顯現,這是無從棄捨的。」
佛陀開示完善惡因果的道理後,全國百姓不分男女老少皆受持了三皈、五戒,並且遵循佛陀的教誨,用功修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二》
=============
轉錄自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296.htm
刪除以下部分
==================
省思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世人常迷,不明白現世所受的苦報,皆是過去所造的惡因而來,往往就果報之苦而怨懟、傷心。所以,想要改變命運,唯有落實因果的觀念,從「心」開始,懺悔改過,並且勤修善道,保持身、口、意三業清淨,才能獲得光明自在的人生。
單元首頁
[佛教]業力故事--善光公主
一個跟老爸嗆聲,離家出走。嫁給乞丐的公主。
說明業力的故事。
==
[佛教]業力個故事--善光公主
波斯匿王是個賢明的國王,心地仁慈,愛護百姓,同時也是佛陀忠實的在家弟子。不僅篤信佛教、恭敬三寶、廣修布施供養,還經常親近佛陀,聽經聞法,是當時佛教的大護法。波斯匿王有個可愛的女兒,名叫善光。善光不僅長得十分莊嚴,身上還自然散發出柔和的光明,而且聰明柔順、智慧過人,因此皇宮上下沒有不喜歡她的,而波斯匿王夫婦更是對善光疼愛有加,將她視為掌上明珠。
有一天,波斯匿王處理完國事,正與善光公主話家常。他看著美麗的善光,心想:「善光生為我的女兒,擁有最優渥的環境,王后和我又對她這麼疼愛,哪裏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於是,波斯匿王不由得說道:「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波斯匿王心想善光公主一定會很感恩他,想不到善光卻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而來,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善光向來很少反對父親的說法,現在竟說她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與波斯匿王無關,讓波斯匿王有些不高興。於是,波斯匿王又鄭重地告訴她:「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都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結果善光還是回答:「不是這樣的!父王。這全是因為我的業力所感召,並不是因為您的緣故。」波斯匿王聽到善光仍然堅持己見,毫無感恩之心,實在有點生氣,不知向來乖巧的女兒到底怎麼了?於是抑住快要爆發的脾氣,告訴她第三次:「善光啊!你今天這麼大的福報,能得到大家的敬愛,全是因為我是你父王的緣故。」想不到,善光的回答仍舊沒有改變。
這下子,波斯匿王真的生氣了,告訴善光:「今天我倒要看看你自己是否真是憑恃自己的業力,才有這樣的福報?」於是命令左右侍從:「到城中找一個最下賤貧窮的年輕乞丐,帶回王宮見我。」過沒多久,侍從在城中找到了一個又髒又臭的窮乞丐,向國王覆命。波斯匿王便將善光公主許配給這個窮乞丐,並說道:「如果你是憑藉業力享福,與我無關,從今以後,便可證明。」善光還是不卑不亢地回答:「是女兒業力。」說完,兩人便離開了王宮。
乞丐青年不知那來天大的福報,娶到美麗賢慧的公主為妻,心中十分歡喜卻又有些茫然,全然沒想到生活的問題,但善光公主卻一點也不擔心。善光先問他:「你的父母是否還健在?」乞丐青年回答:「我的父親曾是舍衛城第一長者,可惜父母及親人早都已經往生了,所以我才會失去依靠,流浪街頭當乞丐。」善光又問:「那你還知道老家的位置在哪裏嗎?」他說:「知道是知道,但是那裏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倒塌,只剩下空地了。」善光告訴他:「我想去看看,請你帶路好不好?」於是乞丐便帶著善光回到了舊宅。善光沿著宅第走了一圈,所到之處,地面竟神奇地開始下陷,地下埋藏的寶藏自然浮現出來。乞丐青年從不知道原來父母親埋了這麼多寶藏在地下,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於是兩人便用這些珍寶來蓋房子,不到一個月,房子便蓋好了,屋裏的奴婢佣人更是多得數不清。
話說波斯匿王把善光嫁給了窮乞丐以後,氣也漸漸消了,有一天突然想到善光現在不知道過得怎麼樣了?於是便問屬下善光的情況。屬下回答:「她現在住的地方和財富,與王宮不相上下。」波斯匿王感嘆地說:「佛曾經說過:『自作善惡,自受其報,』果真一點也不錯。」當天,善光公主請丈夫到皇宮邀請父王至家中。波斯匿王一到善光的新家,發現屋子裏的陳設裝潢,竟比皇宮還要氣派莊嚴,是他從來沒見過的,十分讚歎。善光知道自己說過的話的確是真的,於是告訴父王:「因為過去修行善業的關係,今生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
波斯匿王離開了女兒的家,便到精舍請問佛陀,「善光過去是修了什麼福報,使得她今生得生王家,而且身有光明呢?」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叫毗婆尸佛。毗婆尸佛入涅槃後,當時的國王槃頭王造了一座七寶塔供養佛舍利,而國王的第一夫人則供養一頂珍貴的天冠,放在毗婆尸佛的造像上。另將天冠中的如意寶珠,鑲在佛龕上方的棖門中央。如意珠光明熠熠,普照十方,夫人見此勝相而發願言:『願我將來身有紫磨金光,尊榮豪貴,不墮三惡八難之處。』」
「當時這位第一夫人即是善光。後來,善光在迦葉佛出世的時候,又準備了種種天廚妙味、上好飲食,欲供養迦葉佛及四大聲聞弟子。她的丈夫看見了,便想要阻止她。但善光勸丈夫說:『請你不要阻止我,讓我有這個機會供養迦葉佛,使如來受此供養,身心安樂。』丈夫聽到善光這樣說,便不再阻撓。當時的丈夫亦即今日善光的丈夫,由於前世阻止他人供養三寶,因此今生遭遇貧窮的果報。又由於他後來不再阻止善光供養,所以今生必須借由善光的福力因緣,才能得到大富貴,假使沒有了善光,他又會回復貧賤的生活。善惡業報,因果歷然,絲毫不爽。」
波斯匿王聽完了佛的開示,豁然開朗,對因緣果報之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於是向佛頂禮後,便歡喜地離開。
======================
版本註記: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119.htm
刪除以下部分
==================
省思
過去因,現在果;現在因,未來果,佛法是最積極的人生觀。現在的幸福是過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現在的果報,卻不知積極行善開創,再大的富貴也會耗盡。善光公主知道因果業報的道理,所以累生累世以來不斷積極行善,生生世世都是光明富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現在惡業現前,也是過去自種的因,不要怨天尤人,只要心地保持光明,積極行善,惡業過去,一樣能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