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 一直到你能夠完完全全除掉自己自私的那一天,你所謂幫助別人,只不過是演一場戲給別人看罷了。
==
原文標題:著魔的恐怖--針對學佛、習禪、無師自通、盲修瞎練者的警告
分類:佛心慧文
2007/10/26 07:24
正如吉美林巴說:「一直到你能夠完完全全除掉自己自私的那一天,這之前你所謂幫助別人,只不過是演一場戲給別人看罷了。」。。。。。。
年逾花甲的藏族老喇嘛赤誠洛布,是青海果洛州紅科地方的大成就者——大堪布明(門)色仁波切的親弟子,也是一位證悟心性自在的瑜伽士,與我還是同在具恩上師前聞聽竅訣的同壇金剛兄弟。我倆一老一少是忘年交,相聚時無話不談,因為他在見到本性後又曾獨自一人在深山上閉關了十三年,所以有著不一般的禪修豐富經驗。他不但將自己的許多實修經驗傳講給我,而且還講了很多藏地其它修行者深具啟發的故事以及上師們的教言。
禪門中說:「寧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朝著魔。」有一次,與老喇嘛聊天時,又給我說了一個發生在他們寺院,一位修行老喇嘛著了魔境的真實故事。
老喇嘛的寺廟位於甘孜洲新龍縣的大蓋鄉,是一座主修大圓滿法的寧瑪派大寺。每年到一定的時候,就像漢地打七一樣,僧眾們就會聚集在一座密苑中舉行密集性的禪修。那年有一位上了年紀的喇嘛也來參加了禪七。幾天後,每當他上坐時,就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草原上。那裡扎有一戶帳篷人家,帳篷外面躺著一條看家的大黑狗,裡面住著一位風燭殘年的老牧人,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兒忙著裡外、服侍老人。每當女兒見到老喇嘛到來時,就熱情而虔誠地將一大碗鮮新的牛奶供養給他,而老喇嘛每次也都沒有客氣地就把它喝光了!就這樣沒有例外,天天如此。
(二)
不久後的一天,老喇嘛突然想到:「為什麼那位少女供養我牛奶,而不見她供養和自己一同禪修的同參們呢?他們可都是修持精進、戒律清淨、堪以應供的出家僧寶啊!」這樣一想後,他就越來越坐不住了:「不行!我是一個持比丘戒的僧人,如此貌美年輕的少女在眾目睽睽下只供養我一人,恐怕非議早就在清修大眾們的耳邊傳開了吧,我怎麼辦?」老喇嘛思前慮後,最後決定離開禪院,單獨而秘密地尋找一地繼續禪修。
「第二天,禪修的喇嘛們發現怎麼少了這位老喇嘛呢?起先大家找遍了寺院也沒有看到他。剛好那天凌晨天空飄灑了一陣小雪,有一位喇嘛發現在寺院後山雪花覆蓋過的地面上,一行腳印遠遠向山上延伸開去。於是循著足跡,同修們很快就到一個山洞中把他找著了。所有人都勸請他回禪院一起完成沒有圓滿的共修,但他不肯。大家又勸說了很多回去的理由,如:有現成的食物,安全又溫暖等等,喇嘛仍固執地堅持著,最後在眾人的一再詢問下,他講了自己不回去的那個理由。
「這附近根本就沒有什麼帳篷!更沒有供養你的少女和老人,那一定是你禪坐時出現的幻境!請不要執著任何境界,否則會著魔的!」所有人都異口同聲地這樣告訴他。」
「這怎麼可能,我還喝了她剛剛燙過的奶茶呢,你們不要欺騙我!」
(三)
「對於他來說,一切是如此的真實,就像你現在坐在我的對面這樣,如果我沒有想一下的話,我不知道你現在的出現是真實的呢?還是著了魔的幻境一樣!」喇嘛赤城補充給我說道。
「大家說什麼也不讓他獨自住在山上,最後,不管老喇嘛同意不同意,同修們硬是把他拉回去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又找不到他了。等到有人發現時,老喇嘛沒有去山上禪修,而是在自己的房間中懸樑自盡了!」
「這天剛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得登巴(伏藏大師)來到了這座寺院。得登巴說:『你們必須把他的屍體埋到 九米 深的地下,並在上面蓋上一座佛塔;這樣,我就可以保證他在三十年內不出來作怪,但過了三十年後,我就不能保證了。』」
「後來大家便照掘藏大師的主意,把他的屍體埋到 九米 深的地下,並在上面蓋了一座佛塔。」
故事說完後,喇嘛赤城又說:「後來我的上師,噶陀金剛座上的大喇嘛將揚俄熱仁波切憂心忡忡地對我說:『三十年馬上就過去了,怎麼辦?』」
我聽後沉默良久,因為我知道他們那裡現在出現了一個魔障,不知道是不是和這事有關:如果有人要摸哪家小孩的頭,千萬小心!因為許多小孩在被人摸過頭的幾天後,就意外地接連死亡了。據說就是魔障附體在摸頭人身上的緣故!這在他們那裡,可是千真萬確的事情!就是堪布,也對我親口說過這事。
(在藏地,據說公開一些魔障的本生,就會招來他的無情報復。這樣的真人真事,我也聽說了不少,如《西藏的神靈和鬼怪》一書的作者,書寫完後就突然暴斃了。但是,也傳說凡是聽到魔障本生事的有緣人,從此後就不會被此類魔鬼所障礙!這樣的說法,後來我也在本尊的密續經典中讀到。)
我想許多人因為害怕著魔,因而排斥禪修法門。實際上魔境現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認假為真,就一定會上所謂魔的當了。但看『魔』字的寫法,上面是一個『麻』,加上底下一個『鬼』字,鬼本來就是虛假的東西,自己還要拚命地相信它,結果就被虛假的鬼(現象)麻木了,因此就有了魔。其實魔也太可憐了,對真實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拿了自己的錯誤煩惱來折磨自己。所以《楞嚴經》上講魔境,對於出現的境界都有這麼一句:『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因為沒有注意到佛說的這一句大訣竅,所以大家談魔就變色了。不論出現任何境界,我只要來個:「佛來斬佛,魔來斬魔,」就不會上他的當而坐享太平。倘若以假當真,才會落個如經中說到『迷惑不知,墮無間獄』的可悲結局。
赤城喇嘛教導我說:「在禪修前和禪修時,應該修好各種懺悔業障、積聚資糧的必修前行,尤其是要儘量多誦消除外、內、密及秘密障礙的祈禱文!這樣就能保證禪修時,以警覺到本尊、護法的誓言加持故,而不出任何偏差。堪布也曾多次如此教誨我,因此我念滿了十萬遍遍知米旁仁波切的《普賢消除外內秘密障礙、能賜一切成就》的祈禱文。遍知者在註釋中說凡能圓滿十萬遍的人,都能如願消除今生和來世的所有世出世間障難。
在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又想起自己一位在福州鼓山**寺出家的師兄著了魔難的一段往事,他正是因為相信了境界才著魔而去的。記得那是93的事了,師兄平時修的是唸佛法門,尤其是唸誦觀音菩薩的名號,後來他就自稱能見到觀音菩薩,並和菩薩對話。並且漸漸不參加大眾們的功課,他說:「菩薩已給我安排了修行法門。」大家都勸他要小心,不要著了魔境。他也不理。
後來有一天的傍晚,他背了一個包袱走出寺院,並對一位遇到的出家師傅說:「菩薩讓我還俗,我回家去了。」因為他的老家在湖南衡陽,而且又是晚上了,僧人以為他是開玩笑,就沒有怎麼在意他的舉動。
可是過了三天後,一位上山砍柴的人來寺院報告,在山上發現了一位和尚的屍體!大家跑去看時正是他。那位被他遇到的師傅方後悔說當時沒有攔下他。但大家說:「回湖南應該下山去車站才對,他卻往山上跑了,一定是前面有魔鬼化現的人引到這裡來的!」而令人奇怪的是:發現他屍體的時候,全身上下赤裸裸地一絲不掛!而且也沒有一絲諸如碰傷等自殺過樣的痕跡。一位禪定功深的法師對我說:「可能是山中的精魅起先幻現成菩薩身形引他上當,等他深信不疑時就以女形把他引上山,並奪走了他精氣」 。當然,法師的這一說法能否成立,我持有保留看法……
從前上師有一個同學在黑關之中,總是見到老虎,於是禪修難以進行,關房之指導上師說,下次你看到老虎,將一哈達纏繞在其脖子上,該行者照辦。然後,上師來檢查,發現哈達纏繞在他身邊之糌粑袋上,原來老虎是一堆麵粉。
巴珠之大圓滿名著《教授薈聚》中云:
「種種禪修覺受徵兆會出現,此禪定手印,乃善心之力的結果。但它們是無常的,莫陷於「執以為是」,此至關重要!現在,無須著力看待它們,無論什麼顯現,均為赤裸天成解脫,知此等覺受為完全純淨,此為正途。」
菩薩在第五地的時候,禪定力量達到完美,任何魔眾都不能干擾之。
所謂魔眾,就是任何能動搖你的東西,宗薩說,文殊菩薩也會是魔,因為在禪定之中,本尊文殊出現,你的心會因此搖動,陷入精神幻想之中。
我們在開始修法的時候,急於見到本尊現身,賜予我們教法,以為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實際上這是一種再典型不過的心魔。吉美林巴說:「修道的路上貪圖進境,就是踏入魔鬼的家門。」
雖然我認識的一些修行人,他們可以親見本尊,進行交流以及請教事宜,這些成就僅僅是暫時有所幫助,但是常此執著,就一定會發生問題。無論是閉關還是散修,都要注意這些問題。
在印度體系之中,也有這樣的故事,據說認識自證自明之觀者,需要進入離相之地,但是辯喜大師長期專修近難母,所以每當臨近離相之地時,近難母就會出現阻擋他,於是他一直無法突破二元境界而邁入自證自明之觀者的境地,後來,他猛然醒悟而不執著於恭敬的幻想,在近難母出現的時候,他用劍將此禪境劈碎,他親自手仞了自己的本尊,於是他終於得以目睹終極的實相。
我們這些卑微的修行人,應該放棄各種不實際的幻想,要想達到什麼,就追求無私的慈悲吧。
正如吉美林巴說:「一直到你能夠完完全全除掉自己自私的那一天,這之前你所謂幫助別人,只不過是演一場戲給別人看罷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K8A5e1mBERqpL4fsr5jihAltLEDC/article?mid=1014
我要引用
我要回應
Add to My Web 儲存至「分享書籤」
阿姜聽到《心經》時...............
阿姜查偶爾會談到有關不生不滅的自性或本心的問題,他的態度頗為保守。當他聽到從英語粗略譯成泰語的《心經》時表示,此經談論的是超越世俗名言的深奧智慧(譯者按:名稱與語言,即世俗諦),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摒棄世俗名言;沒有世俗名言的話,我們如何教學、溝通或解釋事情呢?他關切的是訓練過程,而非結果;重點在於幫助眾生清除障礙,以便讓他們看得更清楚。我們應該儘量救治盲人的眼疾,而非只是告訴他顏色。佛陀說:「我只教導兩件事,即苦與苦的止息。」不需要一直描述涅槃。
--森林中的法語
==================
教導苦與苦的止息/英譯序
在當代泰國佛教大師中,阿姜查對西方佛弟子的影響無人能及。他的教法之所以能如此普及,關鍵在於它們的清晰與親切,對於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與佛教傳承的人來說,皆可適用。很幸運地,其中一些開示透過翻譯得以在本書中呈現出來。他的弟子們習慣暱稱他為「隆波」(泰語 Luang Por,即尊貴的父親)。他不只依照傳統的方式講解佛法,還廣泛引用譬喻與寓言,經常舉聽眾熟悉的動物、樹木與日常生活為例。他的態度親切而幽默,但是深度卻絕不打折。「深入淺出」或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但卻能極貼切地表達阿姜查的教學。
阿姜查的資深西方弟子阿姜蘇美多(Ajahn Sumedho)指出,在經歷過二十五年的教學與訓練過程之後,阿姜查不但能讓完全不識字的農夫瞭解佛法,也能回答泰國上流人士的請益。此外,他還能吸引並訓練生性好疑的西方人,其中有些人一待就是十年以上,至今仍然持續過著出家的生活。
修行的信念
阿姜查經常鼓勵人們超越自我設限。在他的寺院裡,修行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他有時候會講述自身的修行困境,以及他如何面對、解決與自我策勵的過程,以砥礪弟子:
在投入修行之前,我問自己:「佛陀的教法就在眼前,適合每一個人,但是為什麼只有少數人能依教奉行,而其它人則不能呢?或者,有些人只有三分鐘熱度,然後很快就放棄了;或者,有些人雖未放棄,但是卻心猿意馬,無法全心投入,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此,我下定決心:「好!……我將盡形壽,全心全意,徹底遵從佛陀的教誨,於此生達到覺悟。……因為,若不如此,我終將在苦海中沈淪。無論需要承受多少苦難,我都要放下萬緣,精進用功,永不懈怠;否則,疑惑將一直糾纏著我。」
如此思惟1之後,我便放手修行,無論多麼困難,依然勇往直前。我將一生看成一天,不敢懈怠。「我將謹遵佛陀教誨,依循佛法,覺悟世間之苦。我希望覺悟,希望看見實相,因此我積極修行。
對於弟子們的缺失,他則抱持容忍的態度,總是希望他們盡力去做。目標很單純,就是逃離惡魔2(Mara)的糾纏,以免被困在三界苦海中。他並不認為這件事情可以輕易達成——「如果修行這麼簡單,大家早就去做了。」他經常這麼說——不過,它確實是生命中唯一值得做的事。
世俗生活充滿忙碌、紛擾與誘惑,人們總是無止盡地追求歡樂,避免讓自己無聊。但是一顆紛亂的心,很容易疲累厭倦。當一個人決心投入修行時,他就已經邁向解脫的第一步,擺脫現存的困境。這樣的過程,剛開始或許會讓人感到痛苦與挫折,因為日積月累養成的習氣、慾念與恐懼,會阻礙心靈成長。阿姜查指出,有些人將出家的生活想像成是一種解放,但是真正出家後,初次面對自己而無處可隱藏時,才發覺像是捲入一場風暴中。
阿姜查經常提到散漫,即對於生活漫不經心、毫無警覺,它總是伴隨舒適而來。除非人們遠離享受,否則他們很難避免散漫。舒服的生活會麻痺內心,他舉泰國稍早的簡單生活為例:「過去,當這個國家尚未開發時,人們都將廁所建在屋外,通常位於林邊,如廁時必須先走一段路。但是現在廁所都建於屋內,都市裡的人甚至將它們擺在睡覺的地方。」這樣的想法衝擊著他,令他覺得荒謬,他笑著說:「將廁所蓋在臥室內,人們認為這樣會讓生活更加舒適,事實上卻不盡然,這樣做只會增添人們懶惰的習慣……」
不過,他的訓練方式也不是一味地保守,當他看見弟子們陷入機械化的操作時,就會提出糾正。他對於佛法的要點絕不模棱兩可。佛陀在經歷過無效的苦行後,明白解脫乃存在於內心,身體不過是個皮囊而已,無法覺悟。不過,身體並不邪惡,不會妨礙心靈的發展,因此毋須加以折磨與虐待。過度苦行與追求感官欲樂一樣,都是偏差的行為。苦行的重點應該放在簡樸與離染上,而非自虐。他所說的「摧毀你的身體!|或「摧毀世間!」並不是字面上自殺或製造核武的意思,而是一種禪話,是阿姜查活潑的教學,其目的在摧毀人們對這些事物的執著。
有一晚,一位由信眾出家的新戒比丘,前來參加雨安居,在歡迎他的非正式閒談中,阿姜查寓意深遠地談到自己的回憶與觀察。他提起自己的頭陀(tudong)苦行,他曾經以徒步的方式,四處尋找森林與山中的隱居處,參訪明師。「有時候,我一天可以走上 四十公里 ,不是因為我很強壯,而是有了精神上的動力,即使士兵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腳程。……有幾天,我托缽只能得到些許米飯,看著吃飯時的心很有趣,當時心裡想著:「還好這些不是鹽巴!」誰能想像得到,即使只是吃著米飯,智能也能增長?」
阿姜查不怕挑戰自己修行的極限,他視它們為寶貴的經驗。他有時候會將人逼到極限,然後令他超越。這樣的方法並不好受,但是人們卻可以藉此看清心的黏著與限制,並且認清痛苦其實是源自於心的執著與偏見。
他並不鼓勵絕食、禁語或與世隔離,他說:「我們應該睜開眼睛修行,如果隔絕外界接觸可以讓人覺悟,則盲人與聾人早就覺悟了。」智慧應該在感官接觸中尋獲,世間是藉由認知而超越,而非由逃避。在規律的生活中與人互動,日復一日,是其寺院的生活方式。如此既可以揭露自身的習氣,又可以觀察到痛苦產生的方式。他經常說:「如果那裡又熱又麻煩,那就對了,那裡就是修行的好地方。」
教導佛法
阿姜查對弟子的指導無微不至,但是他不會經常查探他們的進度。他請他們建立自信,重點在於觀心,以及對禪定過程抱持「不執著也不懷疑」的態度。他經常告訴僧眾,他能做的,只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適合修行的環境而已。他說:「就像為牛兒提供牧草一樣,如果牧場裡牧草鮮美,又有圍籬保護,牛兒就可以在那裡安心吃草。如果牠們是牛,牠們就會吃;如果牠們不吃,那牠們一定不是牛,也許是豬或狗!……」
他的禪定教學通常都很簡單。一般來說,他不會單獨教導止與觀,正念與觀幾乎貫穿他的教學,在不同的修行層次中被一再提起。此外,諸如念死3與慈4(metta)等禪法,他不會正式與有系統地教導,而是把它們當成修行的基本心態。他的禪法直指人心,令人印象深刻。一九七九年訪問美國時,他提出面對劊子手的思惟主題:「想像你去找一位預言精準的命相師,他告訴你:「七天之內你一定會死。」你還能睡得著嗎?你一定會放下所有事情,日夜禪修。事實上,我們的命運正是如此,我們每一刻都面對著劊子手的威脅。」他為聽眾出了一個「功課」,即每天至少思惟死亡三次。
思惟教導
本書的結構是遵循阿姜查常說的一段話:
起初人們先聞法,但是還不懂得思惟;接著他開始思惟,但是不會修行;修行後,尚未見到法的實相;見法後,則依然未能證入。
除非證入法,否則人們無法脫離苦海,也無法完全瞭解自身的潛能。如今我們正站在佛教傳入西方的一個里程碑上,許多人都已經虔修佛法數十年了,應該不難理解這段話的意思。阿姜查將修行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非只是練習或儀式而已,目標(雖然他很少提及目標或成就)則不外乎解脫痛苦——那是一種清明與寂滅的狀態,從此心將不再受內外事件的影響。閱讀法語時最好能將這些觀念牢記在心,因為它們是修行的根本,會一再出現;由出現的頻率之高,就可以知道它們有多麼重要。阿姜查總是建議他的聽眾,不要輕易相信或否定他的話,而是應該親自檢視這些教法是否符合他們自身的經驗。
阿姜查主要是比丘與尼眾的老師,這些學生都已經舍離世俗的羈絆,追求出家的生活。雖然他不認為修行一定非得出家不可,但是他確實頌揚持淨戒與簡樸的好處。在寺院裡生活,遵循經典的教誡,人們可以因此而遠離世間法的戕害。這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奠基於互助、互享與互敬之上。由於少欲知足,因此毋須貪求與爭執。「法是用來生活的」,這樣的觀念充分反映在泰國的修行詞彙中。如此生活數年後,將可養成專注、自制與無私的習慣,為行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悅。
有時候,阿姜查在談論散漫或斷惡的時候,會給西方人一種道德家的印象。佛陀認為惡即害人與害己的行為,並稱散漫為滅亡之路。集中注意力於獨處或與他人共處的一切生活細節,將有助於調整心性,為禪修奠定堅實的基礎。談論善惡可能會令人覺得厭煩——基於過去主日學校課程的老印象——不過它仍然有其不容抹滅的價值。阿姜查不斷重複道德行為的重要,其目的在於創造一顆寬鬆的心,與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而非由於害怕恫嚇與懲罰。在他的所有教學裡,倫理與道德皆有其實際的作用,他不要人們迷信與盲從。雖然他也談到超越善惡的必要性,但是在一切佛教的教派中,持戒行善,絕對有其必要。不只是在最初的時候,它幾乎貫穿整條解脫道。
有時候,他似乎是針對泰國的人民與文化習俗而說,例如談到受戒、聞法、供養,以及其它特殊的民俗傳統時。這其實並不難理解,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西方的猶太基督宗教體系。有些做法對於體系內的人來說可能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就會有些格格不入了。
如同佛陀的原始教導一樣,阿姜查的話語也經常一再重複。根本的法則絕對不容輕忽,尤其是在珍貴的佛法與世俗根深柢固的思考習慣相牴觸時,更需要一再被提醒。再一次,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真的瞭解嗎?這些看似簡單的觀念,我們又做到了多少?
阿姜查可以說是泰國佛教的改革者。就像佛陀一樣,他以方言教學,挑戰當時迂腐的傳統。他喜歡引用狗、芒果、雞、稻田與水牛等,來說明他所學得的經典術語。他一向主張,教導者必須知道哪些內容最適合聽者,並且認為,教授佛法是幫助人們見道的善巧方便5。此外,他堅決反對危害泰國兩大教派6關係的宗派主義。
教導的架構
雖然本書依據主題區分成數章,但是其中的教導本身是很難如此硬性劃分的,裡面的主旨時有重疊。除非教導禪法,或對僧眾解釋僧規,否則阿姜查通常不會將教學限在單一的主題上。
他的教學經常回歸無常、去執、持戒、中道與放鬆等主題。偶爾,阿姜查會將目光放在彼岸或解脫者的經驗上,不過,多半是為了處理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或說明佛陀的主張。他以盲人推敲顏色為例,說明佛陀對涅槃的看法:當時的人埋怨世尊,懷疑他是否對涅槃所知不多,否則為何不詳加描述?阿姜查經常引用巴利語—— paccattam來作說明,即修行的結果只能各自體會,無法言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阿姜查偶爾會談到有關不生不滅的自性或本心的問題,他的態度頗為保守。當他聽到從英語粗略譯成泰語的《心經》時表示,此經談論的是超越世俗名言的深奧智慧(譯者按:名稱與語言,即世俗諦),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摒棄世俗名言;沒有世俗名言的話,我們如何教學、溝通或解釋事情呢?他關切的是訓練過程,而非結果;重點在於幫助眾生清除障礙,以便讓他們看得更清楚。我們應該儘量救治盲人的眼疾,而非只是告訴他顏色。佛陀說:「我只教導兩件事,即苦與苦的止息。」不需要一直描述涅槃。
正見不斷被重複提起,阿姜查稱它為解脫道的基礎,伴隨正見而來的是戒(Sila)。八正道的第一支便是正見,它涵蓋知解與經驗兩個層面,也被稱為智慧。簡而言之,阿姜查認為正見即明白因果:不執著事物為安穩、確定與永恆:視一切因緣法(即世間事物)皆具有苦的本質:並且不相信自我本體的存在。就經驗層面而言,正見意指人們不隨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起伏,如實觀察一切現象,因此能夠滅苦。滅苦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一種寂靜、光明與喜悅的狀態——這也是多數人在阿姜查身上驚奇的發現。當我們閱讀他對智慧與超越苦樂的寂滅狀態的開示時,要將這點牢記在心。顯然解脫必有妙樂,絕非世俗經驗可以比擬,那是迷惑與追求欲染的心無法想像的。
雖然正見名為八正道之首,但是在正確的修行中,它應該是貫通其餘各支。它存在於聞、思、修、見、證的每一個過程中,並且會不斷輾轉增上。闡述正見的另一個方式,是離兩端的「中道」,這也是佛法中常見的主題。
佛陀初轉法輪時,即提出中道的原則,強調修行應該避開縱慾與自虐兩種極端。阿姜查對此作了廣義的詮釋,包括掉舉與昏沈,以及喜悅與哀傷等都屬於兩端。所謂的自虐不必然是指睡釘床或鞭笞自身等無謂的苦行,舉凡非必要加諸於自身的痛苦都算,包括內疚與壓抑等。同理,所謂的縱慾也不一定是指疲於奔命的逐欲者,它們也可能是經驗中曖昧的情緒。中道的見解能夠幫助我們淡然處世,所謂的淡然不是厭倦、冷漠或反感,而是迴避沒有結果與沒有意義的痛苦此外,它也能幫助我們去除執著。透過中道,人們可以轉而尋求值得信賴與有意義的事物,能夠自制與正念地生活,得到自在與解脫,回到平靜與喜悅的自然狀態。
明白因果,瞭解何者應為,何者不應為,牽涉到佛法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戒禁取」,(silabbataparamasa),即採行錯誤的戒律與禁制。它是須陀洹(sotapanna,意譯為入流,即初果)應該斷除的三結之一,其餘二結分別為「疑」與「身見」。結,即煩惱,眾生由此煩惱結縛,不能出離生死。雖然上座部8佛教向來以修行單純著稱,不過在其傳統形式中仍有不少的儀式。有些人便認為,持戒或坐禪也是某種形式的儀式。但是斟酌阿姜查對「戒禁取」的詮釋,此處將它解讀成執迷於儀式、儀軌,或任何靈修的習俗。抱持「戒禁取見」者相信,某些行為與做法本身就能帶來利益,從有益健康,到促進禪定與覺悟不等,完全不須瞭解其中的原因,或改變以往的習慣。這些行為包括供養、參與皈依與受戒的儀式,或遵守某些生活與禪修的規定等。阿姜查經常提到一些他早年的煩惱與錯誤的態度,他舉他的老師阿姜欽納瑞(Ajahn Kinnaree)為例:「僅只是坐著,縫衣服,他所達到的境界,也遠高於我修習好久的禪定(samadhi,音譯為三摩地,即三昧)。如果我坐一整夜,那意味著我痛苦了一整夜……我看著他經行,有時候他只走幾步就累了,需要坐下來休息,但是他所獲得的利益,遠甚於我走了好幾個小時。」
阿姜查也常提到「疑」,意指一個人思慮不清,因而偏離解脫道。它有好幾種表現的方式,其中有些非常微細,包括對於教法、自己的能力、師長與同修,以及修行方法等的懷疑。阿姜查一再指出,「疑」是如何障礙一個人修行,並讓人陷入世智辯聰的陷阱。至於對治的方法則是直接觀照經驗,包括疑本身的經驗在內。
文殊讚頌 自譯版
譯意:妙音文殊
[咒語] 嗡 阿惹(ㄖㄚˇ) 巴雜 那地
[禮讚偈] 具足童貞妙齡相。 纓絡莊嚴般若焰
光明盡除三界黯。 大智文殊我讚禮
[解說]
文殊師利菩薩,梵名曼殊師利,譯為妙吉祥、妙音、普首、濡首、敬首等,顯教中常與普賢菩薩成對,隨侍於釋迦牟尼佛之左右,專掌智慧門。於菩薩中稱號智慧第一,依「大佛頂首楞嚴經」所載,此尊以前曾稱為「龍種上尊王佛」,故亦稱為「文殊佛」,密號吉祥金剛或般若金剛。
文殊師利菩薩之變化相極多,有孺童文殊、語獅子文殊、語王文殊、阿惹巴雜文殊、白文殊、黑文殊、橘紅文殊等。
文殊師利,身橘紅如旭日初昇,頭戴五佛冠,表五佛五智,頂作五髻,表內證五智,右手高舉般若焰劍,表斷切無明,愚昧、昏黯。左手當胸作轉法輪印,並拈青蓮 花梗,延手臂而上,花開齊於耳際,蓮瓣上平放著般若波羅密多梵匣,表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典。一切珠寶纓絡,表其報身圓滿,以金剛雙跏趺姿安住於蓮花日輪上。
文殊菩薩淨土在於中國四大名山之五臺山,藏人普遍將歷代英主或精通五明之大學者與大成就者,奉為文殊師利之轉世,視其宗主國—中國皇帝亦是如此,而其中較聞名者,有薩迦班智達等薩佳歷代傳承法王、龍欽巴尊者、宗咯巴祖師、蔣揚欽哲傳承之轉世、藏王松贊乾布、赤松德真等。
[ 密咒解說 ]
嗡:歸命依止。
阿:空性無生。
惹:清淨無染無塵垢。
巴:第一義諦諸法平等。
雜:無有諸法諸行。
那:無有諸法性,語言文字皆不可得。
地:主尊文殊的種子字,表其悉地。
修持文殊師利菩薩法門,可增長一切福德、智慧、堅固記憶,令得聰辯,口演八萬妙法,了知諸法真實義,消除愚昧、闇啞及語業諸障礙。
===
文殊讚2010
怙主妙智 除二障雲 如日光輪極明朗
所有諸義 悠然知故 至尊胸間捻經函
三界暗獄 所有有情 無明闇覆苦逼惱
悲憫眾生 如母護子 廣說六十梵音語
如雷大鳴 煩惱驚醒 業力之鍊使斷解
無明苦芽 為令斷盡 至尊妙手玩寶劍
十地究竟 本來清淨 功德全備金剛身
百一十二 萬德莊嚴 除我心毒禮文殊
====
怙主妙智 離二障雲 如日光輪極朗耀
廣相深理 慧心瞭然 大士胸前示經函
暗黑深獄 幽猝悶厥 失依失怙苦惱逼
大悲如母 護為獨子 為說六十梵音語
雷鳴大地 惡夢初醒 業力鐵索自開解
無明苦芽 使之清淨 大力至聖展寶劍
佛地之巔 本來清淨 德證全備金剛持
相好隨身 等於如來 孺童妙音我敬禮
2013/5/11 下午 05:00
===
相關文章:
YAMOLA 專題--文殊菩薩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661
藏傳-文殊菩薩讚數種 - 【cz 草本。多味格】 - Yahoo!奇摩部落格 - http://tw.myblog.yahoo.com/cz-yamola/article?mid=3659
比丘們,你們要繼承我的法,不要繼承我的財
改變我志向的舊文
====
From: jt5354.bbs@bbs.nchu.edu.tw (jt5354)
Date: 24 Feb 2003 11:47:19 GMT
Subject: 法嗣經---繼承我的法
Newsgroups: tw.bbs.soc.religion.buddhism
法嗣經---繼承我的法
Heirs in Dhamma---be my heirs in Dhamma
陳慈蘭摘譯 2003/12/25
「比丘們,你們要繼承我的法,不要繼承我的財。」〈法嗣經〉
Bhikkhus, be my heirs in Dhamma, not my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 繼承我的法 (摘譯自《中部》第3經--法嗣經)
當時,世尊住在舍衛城(Savatthi)祗樹林(Jeta’s Grove)給孤獨園(Anathapindika’s
Park),他這樣教示比丘們:
「比丘們,你們要繼承我的法,不要繼承我的財。為慈愍你等,我作如是念:“我的弟子應該如何繼承我法的遺產,而不該繼承我財的遺產?” 假如你們是我財遺產的繼承人,而不是我法遺產的繼承人,你們和我都將會遭受到這樣的恥笑:“世尊的出家弟子以繼承其財物為活命,而不是以繼承其法為活命。”」
「Bhikkhus, be my heirs in Dhamma, not my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Out of compassion for you I have thought:“How shall my disciples be my heirs in Dhamma, not my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If you are my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not my heirs in Dhamma, you will be reproached thus: “The Teacher’s disciples live as his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not as heirs in Dhamma”; and I will be reproached thus:…(same as above)…」
「比丘們,譬如我托缽回來,用餐、飽足後,仍剩餘一些食物,剛好有二位肌餓、虛弱的比丘走過來,我就告訴他們:“我已經飽足了,仍剩餘一些食物,如果你們想要的話,可以拿去食用,如果你們不要,我將丟棄在無草之地,或投入無生物的水中。” 於是第一位比丘這樣思惟:“世尊已經用餐、飽足了,仍剩下一些食物,如果我們不吃就要被丟棄了…但是世尊教導過,要繼承他的法,不要繼承他的財,這剩餘的乞食是世尊的財物遺產,我不應繼承。” 第二位比丘則為了避免肌餓和虛弱,便吃了我剩餘的乞食。然而,我說,第一位比丘比第二位比丘較值得尊敬和推崇,因為他少欲、知足、不貪、安貧、樂於精勤向法。所以,比丘們,你們要當我法遺產的繼承人,不要當我財物遺產的繼承人…..。」
世尊教示至此,便起座回住所去禪修。
「Now, bhikkhus, suppose that I had eaten, refused more food, had my fill, finished, had enough, had what I needed, and some almsfood was left over to be thrown away, then two bhikkhus arrived hungry and weak, and I told them:
“Nhikkhus, I have eaten…., but there is this almsffod of mine left over to be thrown away. Eat if you like; if you do not eat then I shll throw it away where there is no greenery or drop it into water where there is no life.” Then one bhikkhu thought: “The Blessed One has eaten…..had what he needed, but there is this almsfood of the Blessed One left over to be thrown away; if we do not eat it the Blessed One will throw it away….But this has been said by the Blessed One: ‘hikkhus, be my heirs in Dhamma, not my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Suppose that instead of eating this almsfood I pass the night and day hungry and weak…. Then the second bhikkhu thought: “The Blessed One has eaten…..Suppose that I eat this almsfood and pass the night and day neither hungry nor weak.”…..Yet the first bhikkhu is more to be respected and commended by me. Why is that? Because that will for long conduce to his fewness of wished, contentment, effacement, easy support, and arousal of energy. Therefore, bhikkhus, be my heirs in Dhamma, not my heirs in material things…..
」 That is what the Blessed One said. Having said this, the Sublime One rose
from his seat and went into his dwelling. (1-3)
人天導師離座後,舍利弗尊者緊接著向比丘們說法:「朋友們,何以導師的弟子雖出家而不能安住梵行?...朋友們,導師的弟子出家而不能安住梵行的三個原因是:
1.他們身出家而心未出家(不修習獨一靜處、專精禪觀);
2.他們沒有拾棄導師告訴他們該捨棄的;
3.他們好享樂和缺少正念、傾向墮落、不喜獨居禪觀…。
然而,朋友們,導師的弟子出家而能安住梵行的原因是:他們修習獨一靜處、專精禪觀;他們拾棄導師告訴他們該捨棄的;他們不享樂、不放逸;他們明覺以防墮落,而且善於獨居禪觀。
Soon after he had left, the venerable Sariputta addressed the bhikkhus thus:「
Friends, in what way do disciples of the Teacher who lives secluded not train in seclusion?...Friends,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the disciples of the Teacher who lives secluded not train in seclusion. Here disciples of the Teacher who lives secluded do not train in seclusion;they do not abandon what the Teacher tells them to abandon;they are luxurious and careless, leaders in backsliding, neglectful of seclusion….In what way, friends, do disciples of the Teacher who lives secluded train in seclusion? Here disciples of the Teacher who lives secluded train in seclusion;they abandon what the Teacher tells them to
abandon;they are not luxurious and careless, they are keen to avoid backsliding, and are leaders in seclusion」 4-6
■ 法的遺產---三十七道品 (摘自〈七菩提分〉by Ven. Ledi Sayadaw &《長部》第29經)
佛陀的「法的遺產」是:三十七道品,這三十七道品亦即是「七清淨」的道品,是戒、定、慧的道品,是體証「四聖諦」的道品,是解脫、涅槃的道品,是「九出世間法」---四道、四果和涅槃 相融的修行法門。
世尊這樣遺教弟子們:「….我已經將我以正智所正覺的真實法教授給你們了,你們應當集合讀頌,依文依義,無有紛爭,以使梵行久住,慈愍世間,利益並安樂諸人天。什麼是你們應當集合讀頌的? 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此三十七道品是你們應當集合讀頌的。」(《長部》第29經)
Therefore, all you to whom I have taught these truths that I have realized by super-knowledge, should come together and recite them, setting meaning beside meaning and expression beside expression, without dissension, in order that this holy life may continue and be established for a long time for the profit and happiness of the many out of compassion for the world and for the benefit, profit and happiness of devas and humans. And what are the things that you should recite together? They are: the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the four right efforts, the four roads to power, the five spiritual faculties, the five mental powers, the seven factors of enlightenment,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列迪尊者(Ven. Ledi Sayadaw) 在其〈三十七菩提分〉一書中說:「無信(心)與無欲(善法欲)的人,甚至不曾想過他們可以在今生獲得上等清凈之法的遺產。由於缺少精進,他們不願致力于獨處的修行,他們的心不能專注于這種修行;由於(善法之)欲薄弱,所以每聽到不同的理論和教法,他們就改變心意;由於缺少智與慧,他們認為這種修行是超過自已能力之外的。」
「獲得觀察無常和無我智慧的人,才能稱為堅定(不退轉)的法的繼承者---入流者,是佛陀的真正弟子,他們不會再歸依錯誤的老師(凡夫在擁有無數的錯誤和邪惡中,歸依錯誤的老師是其中一個最大的錯誤),他們對佛、法、僧之見解將愈來愈清晰和明亮。」
■ 財的遺產
佛陀的「財的遺產」有三種:(摘自〈七菩提分〉by Ven. Ledi Sayadaw)
因緣財:食物、衣服、居住、醫藥等利益。
世間財:世間的聲望、莊嚴、尊嚴、權利、地位等。
輪迴財:娛悅的輪迴、較高的地位、富裕的家庭、能滿足欲望的環境等。
然而,遺憾的,佛陀入滅後,「法的遺產」漸漸被這三種極端增長的「財的遺產」---因緣財、世間財、輪迴財所壓倒了,尤其在中國佛教裡,摻雜菩薩多神教和民俗的鬼神信仰,以營辦各種法會、超度祖先亡魂、誦經拜懺、參予婚喪喜慶…要求捐款和接受紅包,又以點燈、骨灰塔、義賣物品、義賣彩券、義賣點唱…作金錢交易,甚至投資互助金、股票…等,我們不得不心痛的說,這是拿崇高無比的佛法當名牌而營運商業宗教。以原始聖典和世尊教導的三十七道品來說,上述的宗教活動、行為不但與佛法、解脫、涅槃無關,更嚴重的是,阻斷了至珍至上的「法的遺產」。
印順導師在其《佛法概論》裡說:“佛法的存在,並不以殿宇、塑像、經書來決定,在於有無吻合佛陀本懷與法性的僧團…,那家庭化、商業化的(活動、行為),更是 “出佛身血”…。” (熱誠,但)盲目無知的信眾,以及崇高無比的佛法是最大的受害者啊! (此段文
摘自〈略談南北傳佛教之抉擇〉/慶定法師)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asambuddhassa
( 禮敬世尊 ﹑ 阿羅漢 ﹑ 正等正覺 )
--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FROM: 211.c218-184-17]
竹旺仁波切的開示
(億遍六字大明咒成就者_竹旺仁波切) 引用企美諾布師兄格內的文章。 ===================================== 仁波切回答說:「這些教授深奧法的上師其實有他們的困難,大手印或大圓滿或中觀的教法,實際上在讓我們斬斷輪迴,如果沒有力量,沒得到上師的加持,這些教法的效果就很有限。」 ===========================================================
仁波切認為,佛陀教法之心要,是金剛薩埵及六字大明咒。由於我們的習氣很重,所以要經常唸誦,並在行、住、坐、臥中練習,這樣到了八、九十歲時,功德就會累積如山,成效也就可以看出來了。
對於信徒邀請他去台灣及到美國去的事,仁波切說他老了,身體的狀況也不適合他去。但是他說他去不去台灣 或美國,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分別的,只要弟子對他有信心,能夠觀想或向他祈禱,效果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對三寶產生信心,儘量能做十萬遍的皈依大禮拜,並思 考業力因果,同時對法王以及自己的父母要非常尊重,如此一來,貪瞋痴三毒就會逐漸轉化成智慧,進而使我們漸漸邁向解脫之道。仁波切又強調要尊重自己的母 親,如同尊重三寶一樣。
仁波切說他一向不願給人任何承諾,因為承諾會產生功德限制,對他這樣修持的人而言,一切現象對他都是無別的。他要大家信守上師及弟子之間的誓句,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誓句,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並且我們將會在未來成佛。
仁波切對想學大手印五支及那洛六法的弟子們說,這些修法要通達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準備工作有很多的困難;在外共前行部分要花很多時間並專心思維,並且要我們對三寶生出虔信心,如能深信因果,勤作善業,就能造下往生淨土的因緣。
由於人們日夜受到嚴重業力所影響,加上自己的能力很薄弱,所以要經常唸誦六字大明咒及金剛薩埵咒,這樣,我們將會很順利成功。
仁波切並說,修大手印五支時,上師瑜珈是很重要的部分,因為這個修法能夠淨除我們修行道上的障礙。信眾 是否能修大手印、那洛六法成功,他無法給我們承諾。因為世事無常,即使人為環境控制得很好,也有可能會遇到地震、水災等天然災害,所以最重要的,是發菩提 心、深信業力、廣造功德、思維無常,這樣就可以讓三毒自然消失。
即使是出家過單身的生活,要修行成功都很不容易,何況在家居士有工作和眷屬,這些都會增加困難。比如說修本尊法,本尊是無執的法身,你不可能一方面執著,另一方面修成本尊。如果你沒辦法很成功的修這些深奧法門,那就多念阿彌陀佛咒,六字大明咒及金剛薩埵咒。要知道,業力跟發心是很重要的,這兩件世事緊密合一的。
仁波切說:很多宗教都是在提供心的訓練,使人更為謙虛。 而宗教所強調的不只是今生的目的,也要想到未來世可能造成的影響。佛法最強調的是心的訓練,我們常說要發菩提心來利益眾生,這是一切中最重要的。由於心的 關係,即使我們做一件小小的功德,如果以菩提心來做,那麼功德將會很大。同樣的,如果存著貪瞋痴三毒去做一件小小的壞事,那所造的惡業也會很大,這就是為什麼說「心是佛法最重要的部分」了。
所以當我們念六字大明咒時,要啟發這利益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成佛的心。
平常做事,有時是好動機之中隱含著不好的動機,這是必須清楚並將之克服的地方。我一再重複的講這些,主要就是希望大家能真正去做,才能獲得實際的利益。進一步要反省為什麼輪迴這麼久了,卻一直未能成佛的原因是什麼?
佛陀各種關於禪修的經驗之心要,包括三個部分:菩提心、本尊法及迴向。我們要常常想到輪迴眾生身心的痛 苦,並期望大家遠離貪瞋痴三毒。由於我直所造成的三毒是造成輪迴的主因,只有透過不斷的修持,才能產生斷除輪迴的力量。當我們開始修持時,那些粗重的習氣 會逐漸消失,我們的心會漸漸平靜。
修大手印禪定時,必須離於能修之人和所修之法的執著,不可產生任何執著,必須如天空之寬闊,如海之深廣,如山之不動。最後必須將修法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的眾生,願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得證涅槃。如此的迴向,所有的功德將會增長而不被摧殘。如同種子種到適當的土壤中,將會成長成果實一樣。迴向功德就像種子被種到土中,而幾世之後,我們將能得見佛果。這是真正的業力因果報的原理,三寶是不會欺騙我們的。
雖然修持大手印五支和那洛六法對你們有時機上的困難,但仍然要把握機會去試。不過唸誦金剛薩埵和六字大明咒卻是重要而容易的基礎之法。這些基礎修得穩固了,大手印和那洛六法修持自然容易成功。如果不從容易的先學,這些複雜的法是不容易修成功的,即使試著去修,也易於產生疏失而修得不圓滿。
我們也要經常憶念父母的恩德,在六道中不斷輪迴,一切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命 是不會存在的。我們當願如母般的眾生都能得到快樂與安適。我們也必須視父母為三寶一般的尊敬。實際上如果我們有一些幸運,其中有一些因素也是因父母而來 的。當父母生下子女時,他們即希望子女能夠成功順利,因此我們必須能夠感念其恩德。
能夠得到這寶貴的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今生至少要做一種修持以保證不墮三惡道的危險。當唸誦六字大明咒時,心中的期待與憎惡之念自然會消失,身口意三業逐漸會得到清淨。
另外,我們也必須謹慎因果,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業力而成的,一切的情境也因業力而有,所以即使是微小的惡事也不要去做,很小的善業都要把握去做。如果很清楚因果,並真正努力去避惡就善,來世追求解脫之道自然就不會有障礙。
無論上師教授或弟子學習,雙方都必須存一份善心,這樣才能結善果。這些對今世或來生都一樣有影響。我們 也必須以慈悲心視一切眾生,而且是平等視之,如同大地之平。同時要對一切眾生產生悲心,這種慈悲之心視禪修的基礎,也是禪修得以成功的根本。同時不必急於 一時就想要成佛,要能先淨除一些原本所具有的不好習氣才重要!做功德時不要將私人的慾念混到裡面去,對不正確的見解,及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惡業要隨時避免。做所有功德之後要記得迴向給一切眾生,那麼未來修行的心就可以離開邪見與執著了。
你要確實知道因果的道理,經、律、論中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所有功德的產生也都是因果。密勒日巴尊者捨惡集善,所以能產生功德即便是三十三天也是功德所生。就像兒童時一無所知,現在就知道要皈敬三寶,訓練四無量心!那是因為往昔的因果業力所致;同樣的,之道因果業力而能於現在勤修善業功德,在未來三、世就有可能成佛。
我之所以說這麼多,是為了要建立我們的一種因緣,希望能和你們有一種很好的聯繫,說太多是沒有用的,最 重要的,要對你們有所助益才好,如同一個小杯子,水一直倒進去只有溢出來而已,並無助益。修行的友伴很重要,你們能夠遇見法王和我都有不尋常的因緣,希望 你們在因果法上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一切眾生之所以在六道中輪迴,主要是因為不能戒除貪、嗔、痴三毒,而金剛薩埵是最重要清除業障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升起金剛薩埵為本尊,並修圓滿次第,並想著一切六道眾生的惡業也因為我們的修誦而得淨除。
金剛薩埵的長咒是百字明咒,短咒有二,分別為:
嗡班雜薩埵阿
嗡班雜薩埵吽
「阿」是法身,是一切現象的本性;「吽」是淨除,它關閉我們六道輪迴之門,引導至法身的境界。修法時要作觀空,而後升起本尊,而本尊之特質如彩虹般的無實。你們可以修一些短而完整的儀軌,並隨時助益與空性合一。
仁波切問一位信眾平常如何觀空,這位弟子說他用兩種方法,一是讓前後及現在念停止,二是修法結束後維持修法時的狀況。仁波切說:「你必須在修本尊之前及之後的空性禪定多花一些時間。有些上師在教導空性禪定時會有錯誤,因為空性的瞭解,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它並不是一種什麼都不想的頑空。」
如果能在修四共前行上多用一點功夫,對因果業力多一些瞭解,對修行空性就會有很大的利益。當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一切無常時,我們的妄心自然就會停息,這是修空性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就修空性,收效就不大。所以瞭解無常是最重要的功課,它能夠自然平息貪、嗔、痴三毒。人生好像過客,而你要去直取空性是很困難的,生命好像日薄西山,身體的影子逐漸消逝。
==================================================
桑滇喇嘛問說:「在台灣很多上師都教授大手印、大圓滿、中觀這些深奧的教法,像我們只教四共前行,四加行這些教法,比較不容易吸引信眾。」
仁波切回答說:「這些教授深奧法的上師其實有他們的困難,大手印或大圓滿或中觀的教法,實際上在讓我們斬斷輪迴,如果沒有力量,沒得到上師的加持,這些教法的效果就很有限。」
===========================================================
修習金剛薩埵,雖然看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可以得到三種利益:
1.唸咒的利益。
2.禪定的利益。
3.空性的利益。
仁波切說,金剛薩埵咒、六字大明咒和蓮師咒,都是很重要的咒語。他鼓勵大家找一些人一起作六字大明咒的百萬遍唸誦,每個人都能得到這百萬遍的利益;最好在一生中能用這個方法完成一億遍的六字大明咒唸誦,當然困難是難免的,但要試著去完成。
仁波切說,由於你們具有這樣的善根及信心,所以我對你們作這樣的開示教授,來建立我們之間的法緣。即使你修一個很簡單的法,但如果不間斷的修,也能產生很大的效果。同樣的,如果沒有好的基礎,好的善根和信心,即使學習很深的教法也不會獲得利益,就像一個碗盛不了多少水一樣。
善根和信心都很難得,大家過去所受的教育和所從事的工作,多少都會對善根和信心造成一些傷害,金剛薩埵咒、觀音和蓮師的咒語,將會對你們有真正的幫助。有些上師教西方人禪修,透過放鬆身心覺得舒暢愉快,其實這是不對的,你們應當要發願成佛才是正道。
無常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釋迦牟尼佛未出家時,在皇家享受了二十四年的人間福樂,但他瞭解這種福樂是無法長久的,所以捨棄一切,到山上禪修。
要想獲得真正的修行利益,就必須在四加行和六字大明咒上下功夫。因為空性的瞭解與證悟並不容易,如同光與黑暗不能並存,空性與輪迴也不能並存一樣,但大多數時候輪迴卻佔了上風。如果我們執著於空,將破壞善行,四無量心和菩提心也因而無法生起。
如果能集合眾人之力,共同完成一億次六字大明咒的唸誦,那麼每個人都能得到億遍咒語的功德今生將能因而常受富裕,並帶來各種好運,同時也能生起四無量心,對死去的人也很有幫助。
由於人生無常,所以要努力修持解脫之道,世俗認為必要的一切,實際上應該放棄,對於佛法的追求,要像解 就頭髮燃燒起來的危急一般!仁波切最後開示說:喝酒、吃肉、抽菸這些習慣必須放棄,因為他們都和不好的業相染,如果不能戒除,至少也要減少。無論如何,大 家要牢記無常,多念六字大明咒。
在修大手印、大圓滿之前,一定要有堅固的四加行基礎,否則真正修持時會遇到很多困難。
佛陀在成道之後上升至三十三天,然後回到瓦拉那西,進入禪定。最初他發現沒有教授法教的機緣,而想入涅槃,此時帝釋向他祈請法輪,佛陀開始教授一些基礎的認識,使眾生逐漸瞭解三寶、業力、輪迴、涅槃等概念,而後才引導眾生趨於解脫。
這個教法是三世諸佛法教的精華,因為法門雖有八萬四千,但是實修起來 並不容易,只有六字大明咒最容易修持,同時因為過去諸佛願力的迴向,唸誦此咒很容易就獲得加持而報身佛土一般眾生不容易去如果念六字大明咒,將能往生淨 土,或因為功德不足,託生於蓮花之中,聽聞佛法,花開即可見佛。所以即使仍有煩惱,仍可帶業往生。
我們應當在行、住、坐、臥中都不放逸自己的行為,並時刻憶念三寶,唸誦六字大明咒,如果只是維持時念一段,生活中想到了再念一段,成就會很慢。如果生活中隨時修持不離,成就就會很快。
隨時唸著六字大明咒,當貪瞋痴三毒生起時,自然就有力量淨除,如果沒有唸誦修持的力量,可能因此做了令人後悔的事,而產生很大的業力障礙。
我們應該常在三寶前皈依,並發願利益一切眾生,否則所得的功德寥寥可數。若我們能依此不間斷地修,即使到了中陰身,心靈思維都能保持簡單清明,更能與佛法相應。
竹旺仁波切的開示
(億遍六字大明咒成就者_竹旺仁波切) 引用企美諾布師兄格內的文章。 ===================================== 仁波切回答說:「這些教授深奧法的上師其實有他們的困難,大手印或大圓滿或中觀的教法,實際上在讓我們斬斷輪迴,如果沒有力量,沒得到上師的加持,這些教法的效果就很有限。」 =========================================================== 仁波切認為,佛陀教法之心要,是金剛薩埵及六字大明咒。由於我們的習氣很重,所以要經常唸誦,並在行、住、坐、臥中練習,這樣到了八、九十歲時,功德就會累積如山,成效也就可以看出來了。 對於信徒邀請他去台灣及到美國去的事,仁波切說他老了,身體的狀況也不適合他去。但是他說他去不去台灣 或美國,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分別的,只要弟子對他有信心,能夠觀想或向他祈禱,效果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對三寶產生信心,儘量能做十萬遍的皈依大禮拜,並思 考業力因果,同時對法王以及自己的父母要非常尊重,如此一來,貪瞋痴三毒就會逐漸轉化成智慧,進而使我們漸漸邁向解脫之道。仁波切又強調要尊重自己的母 親,如同尊重三寶一樣。 仁波切說他一向不願給人任何承諾,因為承諾會產生功德限制,對他這樣修持的人而言,一切現象對他都是無別的。他要大家信守上師及弟子之間的誓句,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誓句,一切問題都會解決,並且我們將會在未來成佛。 仁波切對想學大手印五支及那洛六法的弟子們說,這些修法要通達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準備工作有很多的困難;在外共前行部分要花很多時間並專心思維,並且要我們對三寶生出虔信心,如能深信因果,勤作善業,就能造下往生淨土的因緣。 由於人們日夜受到嚴重業力所影響,加上自己的能力很薄弱,所以要經常唸誦六字大明咒及金剛薩埵咒,這樣,我們將會很順利成功。 仁波切並說,修大手印五支時,上師瑜珈是很重要的部分,因為這個修法能夠淨除我們修行道上的障礙。信眾 是否能修大手印、那洛六法成功,他無法給我們承諾。因為世事無常,即使人為環境控制得很好,也有可能會遇到地震、水災等天然災害,所以最重要的,是發菩提 心、深信業力、廣造功德、思維無常,這樣就可以讓三毒自然消失。 即使是出家過單身的生活,要修行成功都很不容易,何況在家居士有工作和眷屬,這些都會增加困難。比如說修本尊法,本尊是無執的法身,你不可能一方面執著,另一方面修成本尊。如果你沒辦法很成功的修這些深奧法門,那就多念阿彌陀佛咒,六字大明咒及金剛薩埵咒。要知道,業力跟發心是很重要的,這兩件世事緊密合一的。 仁波切說:很多宗教都是在提供心的訓練,使人更為謙虛。 而宗教所強調的不只是今生的目的,也要想到未來世可能造成的影響。佛法最強調的是心的訓練,我們常說要發菩提心來利益眾生,這是一切中最重要的。由於心的 關係,即使我們做一件小小的功德,如果以菩提心來做,那麼功德將會很大。同樣的,如果存著貪瞋痴三毒去做一件小小的壞事,那所造的惡業也會很大,這就是為什麼說「心是佛法最重要的部分」了。 所以當我們念六字大明咒時,要啟發這利益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都成佛的心。 平常做事,有時是好動機之中隱含著不好的動機,這是必須清楚並將之克服的地方。我一再重複的講這些,主要就是希望大家能真正去做,才能獲得實際的利益。進一步要反省為什麼輪迴這麼久了,卻一直未能成佛的原因是什麼? 佛陀各種關於禪修的經驗之心要,包括三個部分:菩提心、本尊法及迴向。我們要常常想到輪迴眾生身心的痛 苦,並期望大家遠離貪瞋痴三毒。由於我直所造成的三毒是造成輪迴的主因,只有透過不斷的修持,才能產生斷除輪迴的力量。當我們開始修持時,那些粗重的習氣 會逐漸消失,我們的心會漸漸平靜。 修大手印禪定時,必須離於能修之人和所修之法的執著,不可產生任何執著,必須如天空之寬闊,如海之深廣,如山之不動。最後必須將修法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的眾生,願他們能夠離苦得樂,得證涅槃。如此的迴向,所有的功德將會增長而不被摧殘。如同種子種到適當的土壤中,將會成長成果實一樣。迴向功德就像種子被種到土中,而幾世之後,我們將能得見佛果。這是真正的業力因果報的原理,三寶是不會欺騙我們的。 雖然修持大手印五支和那洛六法對你們有時機上的困難,但仍然要把握機會去試。不過唸誦金剛薩埵和六字大明咒卻是重要而容易的基礎之法。這些基礎修得穩固了,大手印和那洛六法修持自然容易成功。如果不從容易的先學,這些複雜的法是不容易修成功的,即使試著去修,也易於產生疏失而修得不圓滿。 我們也要經常憶念父母的恩德,在六道中不斷輪迴,一切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命 是不會存在的。我們當願如母般的眾生都能得到快樂與安適。我們也必須視父母為三寶一般的尊敬。實際上如果我們有一些幸運,其中有一些因素也是因父母而來 的。當父母生下子女時,他們即希望子女能夠成功順利,因此我們必須能夠感念其恩德。 能夠得到這寶貴的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今生至少要做一種修持以保證不墮三惡道的危險。當唸誦六字大明咒時,心中的期待與憎惡之念自然會消失,身口意三業逐漸會得到清淨。 另外,我們也必須謹慎因果,因為世間的一切都是因業力而成的,一切的情境也因業力而有,所以即使是微小的惡事也不要去做,很小的善業都要把握去做。如果很清楚因果,並真正努力去避惡就善,來世追求解脫之道自然就不會有障礙。 無論上師教授或弟子學習,雙方都必須存一份善心,這樣才能結善果。這些對今世或來生都一樣有影響。我們 也必須以慈悲心視一切眾生,而且是平等視之,如同大地之平。同時要對一切眾生產生悲心,這種慈悲之心視禪修的基礎,也是禪修得以成功的根本。同時不必急於 一時就想要成佛,要能先淨除一些原本所具有的不好習氣才重要!做功德時不要將私人的慾念混到裡面去,對不正確的見解,及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五惡業要隨時避免。做所有功德之後要記得迴向給一切眾生,那麼未來修行的心就可以離開邪見與執著了。 你要確實知道因果的道理,經、律、論中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所有功德的產生也都是因果。密勒日巴尊者捨惡集善,所以能產生功德即便是三十三天也是功德所生。就像兒童時一無所知,現在就知道要皈敬三寶,訓練四無量心!那是因為往昔的因果業力所致;同樣的,之道因果業力而能於現在勤修善業功德,在未來三、世就有可能成佛。 我之所以說這麼多,是為了要建立我們的一種因緣,希望能和你們有一種很好的聯繫,說太多是沒有用的,最 重要的,要對你們有所助益才好,如同一個小杯子,水一直倒進去只有溢出來而已,並無助益。修行的友伴很重要,你們能夠遇見法王和我都有不尋常的因緣,希望 你們在因果法上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一切眾生之所以在六道中輪迴,主要是因為不能戒除貪、嗔、痴三毒,而金剛薩埵是最重要清除業障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升起金剛薩埵為本尊,並修圓滿次第,並想著一切六道眾生的惡業也因為我們的修誦而得淨除。 金剛薩埵的長咒是百字明咒,短咒有二,分別為: 「阿」是法身,是一切現象的本性;「吽」是淨除,它關閉我們六道輪迴之門,引導至法身的境界。修法時要作觀空,而後升起本尊,而本尊之特質如彩虹般的無實。你們可以修一些短而完整的儀軌,並隨時助益與空性合一。 仁波切問一位信眾平常如何觀空,這位弟子說他用兩種方法,一是讓前後及現在念停止,二是修法結束後維持修法時的狀況。仁波切說:「你必須在修本尊之前及之後的空性禪定多花一些時間。有些上師在教導空性禪定時會有錯誤,因為空性的瞭解,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它並不是一種什麼都不想的頑空。」 如果能在修四共前行上多用一點功夫,對因果業力多一些瞭解,對修行空性就會有很大的利益。當我們知道人身難得,一切無常時,我們的妄心自然就會停息,這是修空性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基礎就修空性,收效就不大。所以瞭解無常是最重要的功課,它能夠自然平息貪、嗔、痴三毒。人生好像過客,而你要去直取空性是很困難的,生命好像日薄西山,身體的影子逐漸消逝。 ================================================== 桑滇喇嘛問說:「在台灣很多上師都教授大手印、大圓滿、中觀這些深奧的教法,像我們只教四共前行,四加行這些教法,比較不容易吸引信眾。」 仁波切回答說:「這些教授深奧法的上師其實有他們的困難,大手印或大圓滿或中觀的教法,實際上在讓我們斬斷輪迴,如果沒有力量,沒得到上師的加持,這些教法的效果就很有限。」 =========================================================== 修習金剛薩埵,雖然看起來很容易,但實際上可以得到三種利益: 1.唸咒的利益。 仁波切說,金剛薩埵咒、六字大明咒和蓮師咒,都是很重要的咒語。他鼓勵大家找一些人一起作六字大明咒的百萬遍唸誦,每個人都能得到這百萬遍的利益;最好在一生中能用這個方法完成一億遍的六字大明咒唸誦,當然困難是難免的,但要試著去完成。 仁波切說,由於你們具有這樣的善根及信心,所以我對你們作這樣的開示教授,來建立我們之間的法緣。即使你修一個很簡單的法,但如果不間斷的修,也能產生很大的效果。同樣的,如果沒有好的基礎,好的善根和信心,即使學習很深的教法也不會獲得利益,就像一個碗盛不了多少水一樣。 善根和信心都很難得,大家過去所受的教育和所從事的工作,多少都會對善根和信心造成一些傷害,金剛薩埵咒、觀音和蓮師的咒語,將會對你們有真正的幫助。有些上師教西方人禪修,透過放鬆身心覺得舒暢愉快,其實這是不對的,你們應當要發願成佛才是正道。 無常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釋迦牟尼佛未出家時,在皇家享受了二十四年的人間福樂,但他瞭解這種福樂是無法長久的,所以捨棄一切,到山上禪修。 要想獲得真正的修行利益,就必須在四加行和六字大明咒上下功夫。因為空性的瞭解與證悟並不容易,如同光與黑暗不能並存,空性與輪迴也不能並存一樣,但大多數時候輪迴卻佔了上風。如果我們執著於空,將破壞善行,四無量心和菩提心也因而無法生起。 如果能集合眾人之力,共同完成一億次六字大明咒的唸誦,那麼每個人都能得到億遍咒語的功德今生將能因而常受富裕,並帶來各種好運,同時也能生起四無量心,對死去的人也很有幫助。 由於人生無常,所以要努力修持解脫之道,世俗認為必要的一切,實際上應該放棄,對於佛法的追求,要像解 就頭髮燃燒起來的危急一般!仁波切最後開示說:喝酒、吃肉、抽菸這些習慣必須放棄,因為他們都和不好的業相染,如果不能戒除,至少也要減少。無論如何,大 家要牢記無常,多念六字大明咒。 在修大手印、大圓滿之前,一定要有堅固的四加行基礎,否則真正修持時會遇到很多困難。 佛陀在成道之後上升至三十三天,然後回到瓦拉那西,進入禪定。最初他發現沒有教授法教的機緣,而想入涅槃,此時帝釋向他祈請法輪,佛陀開始教授一些基礎的認識,使眾生逐漸瞭解三寶、業力、輪迴、涅槃等概念,而後才引導眾生趨於解脫。 這個教法是三世諸佛法教的精華,因為法門雖有八萬四千,但是實修起來 並不容易,只有六字大明咒最容易修持,同時因為過去諸佛願力的迴向,唸誦此咒很容易就獲得加持而報身佛土一般眾生不容易去如果念六字大明咒,將能往生淨 土,或因為功德不足,託生於蓮花之中,聽聞佛法,花開即可見佛。所以即使仍有煩惱,仍可帶業往生。 我們應當在行、住、坐、臥中都不放逸自己的行為,並時刻憶念三寶,唸誦六字大明咒,如果只是維持時念一段,生活中想到了再念一段,成就會很慢。如果生活中隨時修持不離,成就就會很快。 隨時唸著六字大明咒,當貪瞋痴三毒生起時,自然就有力量淨除,如果沒有唸誦修持的力量,可能因此做了令人後悔的事,而產生很大的業力障礙。 我們應該常在三寶前皈依,並發願利益一切眾生,否則所得的功德寥寥可數。若我們能依此不間斷地修,即使到了中陰身,心靈思維都能保持簡單清明,更能與佛法相應。
嗡班雜薩埵阿
嗡班雜薩埵吽
2.禪定的利益。
3.空性的利益。
簡述蓮花生大士的烏金淨土
蓮師的淨土,名為烏金淨土,但它卻不是古印度的烏金國。只因蓮師示現出生於烏金國境內的達那郭夏海中,又被烏金國王因紮菩提迎回宮中,並欲禪位為國王,所以後人總以「烏金上師」來尊稱蓮師,故而他的淨土,便被稱為「烏金淨土」。烏金剎土和諸佛淨土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是他方淨土,就在我們這個世界——南閻浮提中。
南閻浮提有五大聖地:一是中央釋迦牟尼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迦耶),二是東方文殊師利菩薩的淨土五臺山,三是南方觀世音菩薩的淨土南海普陀山,四是西方蓮師的烏金淨土,五是北方法胤勝王的淨土香巴拉國。
其中,第一個是三乘(聲聞乘、菩薩乘與金剛乘)所共尊的聖地,次二處是大乘(菩薩乘及金剛乘)之聖地,後二處則是金剛乘之不共聖地。前三處都是世人找得到的地方,有方志、歷史可為證明,但後二處則是世人所不能到之處——除非身心都到達相當程度的淨化,否則是到達不了的。
香巴拉國據說位於西藏的大雪山之中,是新密時輪金剛之聖地,修時輪金剛法的行者即能往生該處。而烏金剎土,則是舊譯藏密祖師蓮花生大士的淨土,亦是寧瑪巴弟子祈願往生之處。
依據伏藏,蓮師所講述的情景,來介紹這一處勝地。當蓮師在西藏教化的因緣圓滿時,蓮師觀察南閻浮提的未來因緣,見西南方有羅剎國,若不加以調伏,將會侵害 南閻浮提眾生。於是蓮師乃前往羅剎國,將羅剎王的神識度化彙歸法界,而蓮師便進入他的身體,以羅剎王的身份,調伏羅剎眾生,廣揚密法於其國,並且運用神 力,把羅剎國轉化為淨土,即是烏金淨土。而其所調伏的羅剎眾,則都成為勇士與空行。
烏金淨土位於菩提迦耶金剛座的西北,在海中有一個島,名為妙拂洲,這一個島本是食肉羅剎所聚集之處,但卻為三世諸佛所加持。為什麼呢?因為最初密法流出的 因緣,乃為諸佛要降伏大力魔王瑪佔茹紮,當瑪佔茹紮伏誅,他的身體裂成八塊,分別落到八個地方,被加持成為八處密法最興盛之處。基於這樣殊勝的緣起,固為 三世諸佛所加持,成為蓮師的淨土。這烏金淨土,也一直承受金剛亥母的親自加持。所以所有的空行母,都聚集到這裡來。各種密咒的聲音,充滿了淨土各個角落。任何人至此勝地,便能證得菩提。
在烏金淨土中,有一座山,名為「銅色吉祥山」(或譯作「銅色德山」), 這座山的形狀如心臟。山的底部,一直深達地底龍王的國界,山的半山腰是空行剎土,而山頂極不可望,有如直抵梵天。這座吉祥山王,和須彌山王一樣,是由眾寶 合何而成。它的東面是水晶,南面是吠琉璃,西面是紅寶石,北面是帝青寶。在山中有一座廣大的宮殿,就是蓮師所住的宮殿。由這四種寶所成,光明清澈,無內 外,超越限量,故無大小。其所現乃諸佛境界,非凡夫心量所能思議。這座越量宮不僅周圍,上下是諸寶所成,外面還有迴廊、護牆、臺階等,也是諸寶所成,而且 四面顯現四種不同的顏色:東方藍色,表息災事業;南方黃色,表增上事業;西方紅色,表懷愛事業;北方綠色,表降伏事業。牆緣上懸掛有瓔珞網,轉角處懸掛有 鈴鐸,四面四門,各有牌樓,都以種寶做種種微妙莊嚴。在宮殿外的四方空地上,周圍環列如意寶樹,還有充滿甘露的水池,池水自然上湧。在虛空中,到處充滿如 雲的紅光——蓮花之 光。所以這座宮殿,稱為「蓮花光越量宮」。上面這一段描繪和極樂世界如此相似,可以說是密宗的極樂淨土。 至於為何說這充滿殿內外虛空的虹光是蓮花之光 呢?我們且看看《觀無量壽佛經》的描述:『在七寶所成的地上有蓮花,蓮花具有八萬四千瓣,每一花瓣上,都有八萬四千脈紋,映現如眾寶合成的色彩。每一脈 紋,都放射出八萬四千光明。又在每一花瓣之間,都以無量的摩尼寶珠作為莊嚴。每一顆摩尼寶珠,都放出千道光明。這些花瓣的光明與摩尼寶珠的光明相互交錯, 在虛空中,有如寶蓋一樣,遍覆極樂淨土。』這似乎可以作為「蓮花之光」的註解。尤其經中說這光明寶蓋,遍覆淨土,而蓮師也說蓮花之光如雲般到處瀰漫(亦可譯為覆蓋),所表達都是相同的情景。這不可思議的淨土,殊勝的人間聖地,其加持力也一樣不可思議。任何人僅僅憶念之,都能獲得殊聖加持,而生起寂滅大樂。
在這蓮花光越量宮內,正中央有表徵貪慾己完全清淨的盛開蓮花,蓮花上有珍寶所成的八角形的日月墊。蓮花日月墊上,即是諸佛總集自然化現之身——蓮花生大士。
蓮師的身色、表情、手印、所持法器與服裝,都隨其所示現都具有表法特徵;他神采煥發,有如千日之光輝;他的身軀比妙高山更威武偉嚴;他的兩眼好似日月般地 凝視;臉帶微笑,容顏美妙。【以上是讚美蓮師之身密】蓮師的語調美妙而宏亮,有如千龍吟蕭響徹雲霄,宣說著甚深密咒之法。【以上讚美蓮師之密語】蓮師的心 意深密廣闊,和虛空界相等;以甚深的大悲化現無量化身,遍滿法界,度生事業如天空的閃電一般迅速;對一切眾生,總是平等關愛,而利益教化之。【以上是讚美 蓮師之意密】在蓮師的周圍,四方和四隅,有五部如來所化現的忿怒降魔本尊——即八大法行之本尊。他們都踏在以邪執魔障為墊的蓮座上。在蓮師的蓮花座四面, 各有一個四瓣蓮花座,分別站立了四部骷髏使者和空行眾等,他們都穿戴著屍陀林行者八飾的莊嚴(如五骷顱冠、人骨瓔、虎皮裙、蛇腰帶等),以遊戲舞姿站立在四瓣蓮花座上。在蓮花光越量宮外的迴廊、穿堂、護牆等處,都有持明眾(密宗成就者)及 空行眾,天人及天女等,如雲般地遍滿各處,以種種內、外、密等諸供品來供養蓮師。越量宮的供臺上,也佈滿了如雲的供養天女,以遍滿世間的六慾供品,興普賢 供養雲,來供養如來。在蓮花光宮的四面四門,由四大天王分別守護,率領八部鬼神,遵依蓮師的教敕,四處降伏如微塵眾的魔障及外道。以上是蓮師淨土的情形。
在世上任何地方,任何時候,只要有人誠心的祈請,蓮師都會從他的持明空行剎土(密宗本尊之剎土,因為都是持明及空行往生和聚集之處)而 降,帶著剎土中所有的本尊、空行、勇士、護法等。勇士空行都一面跳舞,一面唱歌,勇士的歌聲中充滿「吽」和「呸」的咒音,空行則是以空行語言而唱。由於蓮 師不可思議的悲心,無時不湣念南瞻部洲的有情,所以只要有人淨信而祈請,蓮師便到他的面前加持他,安慰他,為他除一切的魔障、邪道障、中斷障等障礙,並賜 予成就,直到成佛為止。
寧瑪九大護法簡介
轉文,等圖檔補齊
===
寧瑪九大護法簡介
(一)魔怙具善兄妹(又稱二臂大黑天護主,對修持揚達嘿嚕嘎的行者特別護持,恩師前世強曲林巴的真實意本尊法中就有此尊的儀軌。)是九大護法之主尊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教傳佛法。兼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十地菩薩之果位
(二)四臂大黑天護主(俗稱四臂瑪哈嘎啦)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岩傳(伏藏)佛法。兼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十地菩薩之果位
(三)黑大陰陽護主(俗稱二臂陰陽瑪哈嘎啦)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特別是保護無二續之佛法。兼任息、增、懷、誅四事業。無二續無男女之別,故稱陰陽護主。無上瑜珈密分男續瑪哈瑜珈,女續阿努瑜珈,無二續阿底瑜珈(無男女之分)。
5.修行之成就:十地菩薩之果位
(四)一髮母護主
1.
姓:非人
2.化身:普賢王如來法身佛母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 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大圓滿所有教法,大圓滿究竟之見地是唯一。法界唯一,般若唯一。所以一髮母之形象也都是唯一。只有一根豎立的頭髮,代表一切 法無上,一切法最勝妙。一隻眼睛代表所見不執著,不二取。一顆牙齒代表以一顆牙齒對治一切煩惱,一切痛苦。一個乳房代表賜給眾生加持之甘露,沒有分別,一 視同仁。擔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十一地菩薩之果位
(五)大自在天護主
1.姓:天
2.化身:觀世音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金剛乘之教法。以懷法事業為主。
5.修行之成就:八地菩薩之果位
(六)暗紅夜叉屠夫 (梓瑪拉,仁珍千寶傳承不共護法,曾在仁珍才旺諾布面前發誓護持他的傳承弟子與法教。)
1.姓:夜叉
2.化身:馬頭明王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特別是具足十惡業之逆賊魔敵,如果遇到他,一定誅殺,再度化至涅槃淨土,故有屠夫之稱。以誅法事業為主。
5.修行之成就:八地菩薩之果位
(七)遍入天毒刀(梵文稱啦呼啦)
1.姓:非天
2.化身:忿怒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大圓滿教法。本身具有毒性,可以攻克諸毒。通常以刀子切物之方式,對治傳染疾病,食物中毒,天龍八部毒,無明諸毒,故名為毒刀,以誅法事業為主。
5.修行之成就:八地菩薩之果位
(八)財寶天王-是財神,也是護法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賜給眾生智慧財,慈悲財,擔任增法事業。
5.修行之成就:顯教列為初地菩薩之果位,密教列為八地菩薩之果位。
(九)單間多傑列瓦 (又稱金剛善護法)
蓮師最得意之護法,人稱第二蓮師或護法大將軍,或承諾吉祥金剛。
1.姓:魔
2.化身:金剛薩埵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保護大圓滿教法,對治譭謗三寶、犯三昧耶戒,毀誓戒之佛弟子,擔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初地菩薩之果位。
金剛善護法(Dorje Legpa)
具誓金剛善,亦稱"多吉列巴"或"丹堅",即度生大使「丹堅多吉列巴」。「丹堅」,意為「具誓言者」,或簡稱為「具誓」。於蓮花生大士入藏時,奉金剛手菩薩口敕,化身為鐵匠,具持誓言,密護佛法,駐守貢嘎雪山,為蓮師之事業護法,護持世間法成就,是寧瑪派三大不共護法之一。
此尊所顯現的不一,騎獅子者較為寂靜,騎山羊者則較忿怒。多吉列巴一面二臂三目,黃髮捲曲,頭戴藏鎧兵帽,三目赤紅圓睜,鬚眉如火戲,露牙捲舌相。右手高舉天鐵金剛杵揚於虛空,左手執魔心作噉食狀,身穿藏袍大掛,足蹬藏鞋,跨坐於雪山青毛白獅之上,安住於般若智焰中央。
此尊威力極大,敵無不摧,可破邪魔外
以上九大護法中,啦呼啦,一髮母,多傑列瓦,大家尊稱為大圓滿三根本護法
寧瑪九大護法簡介
轉文,等圖檔補齊
===
護法名稱 | 種性 | 承諾的對象 | 化身 | |||||||||
普賢王 | 金剛薩埵 | 釋迦牟尼 | 蓮華生 | 觀世音 | 金剛手 | 普賢王 | 觀世音 | 文殊 | 馬頭 | 金剛薩埵 | ||
(一)一髮母護主 | 非人 | Y | Y | Y | Y |
|
| Y |
|
|
|
|
(二)啦呼啦) | 非天 | Y | Y | Y |
|
| Y |
|
|
|
|
|
(三)金剛善護法) | 魔 | Y | Y |
| Y |
|
|
|
|
|
| Y |
(四)四臂大黑天 | 羅叉 | Y | Y | Y |
|
| Y |
|
|
|
|
|
(五)二臂大黑天 | 羅叉 | Y | Y | Y |
|
| Y |
|
|
|
|
|
(六)魔怙具善兄妹 | 羅叉 | Y | Y | Y |
|
| Y |
|
|
|
|
|
(七)紫瑪 | 夜叉 |
|
| Y | Y |
|
|
|
|
| Y |
|
(八)大自在天 | 天 |
|
|
| Y | Y |
|
| Y |
|
|
|
(九)財寶天王 | 羅叉 | Y | Y | Y | Y |
| Y |
| Y | Y |
|
|
===
九大護法簡介
(一)魔怙具善兄妹(又稱二臂大黑天護主,對修持揚達嘿嚕嘎的行者特別護持,恩師前世強曲林巴的真實意本尊法中就有此尊的儀軌。)是九大護法之主尊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教傳佛法。兼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十地菩薩之果位
(二)四臂大黑天護主(俗稱四臂瑪哈嘎啦)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岩傳(伏藏)佛法。兼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十地菩薩之果位
(三)黑大陰陽護主(俗稱二臂陰陽瑪哈嘎啦)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特別是保護無二續之佛法。兼任息、增、懷、誅四事業。無二續無男女之別,故稱陰陽護主。無上瑜珈密分男續瑪哈瑜珈,女續阿努瑜珈,無二續阿底瑜珈(無男女之分)。
5.修行之成就:十地菩薩之果位
(四)一髮母護主
1.姓:非人
2.化身:普賢王如來法身佛母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 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大圓滿所有教法,大圓滿究竟之見地是唯一。法界唯一,般若唯一。所以一髮母之形象也都是唯一。只有一根豎立的頭髮,代表一切 法無上,一切法最勝妙。一隻眼睛代表所見不執著,不二取。一顆牙齒代表以一顆牙齒對治一切煩惱,一切痛苦。一個乳房代表賜給眾生加持之甘露,沒有分別,一 視同仁。擔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十一地菩薩之果位
(五)大自在天護主
1.姓:天
2.化身:觀世音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金剛乘之教法。以懷法事業為主。
5.修行之成就:八地菩薩之果位
(六)暗紅夜叉屠夫 (梓瑪拉,仁珍千寶傳承不共護法,曾在仁珍才旺諾布面前發誓護持他的傳承弟子與法教。)
1.姓:夜叉
2.化身:馬頭明王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特別是具足十惡業之逆賊魔敵,如果遇到他,一定誅殺,再度化至涅槃淨土,故有屠夫之稱。以誅法事業為主。
5.修行之成就:八地菩薩之果位
(七)遍入天毒刀(梵文稱啦呼啦)
1.姓:非天
2.化身:忿怒金剛手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大圓滿教法。本身具有毒性,可以攻克諸毒。通常以刀子切物之方式,對治傳染疾病,食物中毒,天龍八部毒,無明諸毒,故名為毒刀,以誅法事業為主。
5.修行之成就:八地菩薩之果位
(八)財寶天王-是財神,也是護法
1.姓:羅叉
2.化身:金剛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釋迦牟尼佛、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是賜給眾生智慧財,慈悲財,擔任增法事業。
5.修行之成就:顯教列為初地菩薩之果位,密教列為八地菩薩之果位。
(九)單間多傑列瓦 (又稱金剛善護法)
蓮師最得意之護法,人稱第二蓮師或護法大將軍,或承諾吉祥金剛。
1.姓:魔
2.化身:金剛薩埵之化身
3.承諾之對象:法身普賢王如來、報身金剛薩埵、化身蓮華生大士
4.承諾之事業:永遠保護佛法,利益眾生,尤其保護大圓滿教法,對治譭謗三寶、犯三昧耶戒,毀誓戒之佛弟子,擔任息、增、懷、誅四事業。
5.修行之成就:初地菩薩之果位。
以上九大護法中,啦呼啦,一髮母,多傑列瓦,大家尊稱為大圓滿三根本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