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成和自續的差別


應成和自續的差別
對於中觀的見地來說,雖然目前也被分成了應成派和自續派,但是準確的說,並不是中觀見地本身有兩種;而是說,當中觀的見地在和別的見地進行論辯的時候,通過因明理論而進行論辯的方式,有應成和自續兩種的差別。


應成的論辯方式,就是抓住對方的漏洞,不斷地進行否定,從而令對方的論斷不能夠成立

自續的方式:不但要否定對方的觀點,同時還要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 最正確的觀點,是對外境沒有差別的觀點。而這個觀點對於眾生,卻是極大的不同。

==

月稱菩薩的《入中觀論》、下載網址:


《入中觀論講解》前言/宗薩堪布彭措郎加


在至尊龍樹菩薩出現在印度的時候,他為了能夠幫助眾生更好地理解大乘般若的法義,就撰寫了《中觀根本智慧論》等中觀的論著。

而且為了能夠更好地弘揚佛法,至尊龍樹菩薩甚至在南方他所駐錫的地方,修建了非常龐大的寺廟和佛學院,在印度歷史書籍中,甚至還有“這是印度境內最大的寺廟和佛學院”的記錄呢。

所以說,至尊龍樹菩薩不論是在修佛塔廟方面、著書立說方面,還是培育僧才方面,都對整個佛教貢獻巨大。

至尊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就是至尊聖天菩薩(帕巴拉)。而對於月稱菩薩來說,有的學者認為他是至尊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有的學者則認為他並不是至尊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

為什麼會出現月稱菩薩不是至尊龍樹菩薩親傳弟子的這種說法呢?

在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涅槃約400年之後,龍樹菩薩出生;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是聖天菩薩;聖天菩薩的親傳弟子是巴登卻雄等人。而在月稱菩薩所撰寫的論著當中,也曾經出現過聖天菩薩弟子的名字,因此就有學者推斷說:月稱菩薩應當沒有親自見過至尊龍樹菩薩,如此說來,他自然就不會是至尊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了。

那為什麼有些學者會認為月稱菩薩是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呢?

因為覺沃阿底峽大師親口說過:“龍樹弟子乃月稱。”因此就可以理解這句話為月稱菩薩就是龍樹菩薩的親傳弟子。

另有桑傑香大師和萊登傑大師,其中的桑傑香大師應當是在漢地傳播過佛法,因為最後他的骨舍利塔就修建在漢地的五臺山。

他們二人,對至尊龍樹菩薩所撰寫的《中觀根本智慧論》分別做了解釋。

桑傑香大師撰寫的解釋,就用他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叫做《布達巴日達》,藏文的發音也就是桑傑香,他所進行解釋的方式,就屬於應成派的方式。

因為萊登傑大師本身對於因明非常善巧,因此他所進行解釋的方式,就屬於自續派的方式。

對於中觀的見地來說,雖然目前也被分成了應成派和自續派,但是準確的說,並不是中觀見地本身有兩種;而是說,當中觀的見地在和別的見地進行論辯的時候,通過因明理論而進行論辯的方式,有應成和自續兩種的差別。

在桑傑香大師對《中觀根本智慧論》所做的解釋中,對於“一切法都是實法”的這種觀點,進行了非常多的質問和論辯,而他所使用的論辯方式,則是因明當中的應成方式,所以,參照于桑傑香大師的中觀論述方式,就將他稱作是中觀應成派了。

而在萊登傑大師對《中觀根本智慧論》所做的解釋中,對於“一切法都是實法”的這種觀點,也同樣進行了非常多的質問和論辯,雖然他也認可應成的論辯方式,但是他認為還應當在應成的基礎上,採用自續的論辯方式,要不然,就沒有辦法讓學人對中觀見地、對於空性真理,真正地生起信心。也正是因為他在解釋和論辯的時候,不光是使用了應成的方式,還使用了自續的方式,因此也就將他稱作是中觀自續派了

所以說,至尊龍樹菩薩的中觀見地,並沒有什麼應成和自續的說法;而自從桑傑香大師和萊登傑大師使用了不同的論辯方式之後,才出現了中觀應成和中觀自續的說法;可以說,他們二人,就分別是中觀應成和中觀自續說法的第一人。

那麼,究竟什麼是應成和自續之間的差別呢?

比如說,有一個人認為“色是常法”,為了說明這種認識的錯誤,如果是按照應成的方式來進行論辯的話就會抓住“色是常法”這句話中的漏洞,不斷地攻擊他的矛盾之處,比如說,如果色是常法的話,那你自己的身體這種色法,時時刻刻不停地能夠有各種各樣的動作,這些動作導致你的身體這種色法從來都處於變動之中,那豈不是直接就是矛盾的了嗎?不但你不會有任何的動作,還應當不會長大、不會死亡,等等。總之,應成的論辯方式,就是抓住對方的漏洞,不斷地進行否定,從而令對方的論斷不能夠成立

對於這種論辯方式,自續派也認可這種方式可以造成對方觀點不成立;但是,如果僅僅是按照應成的方式,雖然能夠造成對方觀點不成立,但是卻並沒有很好地拿出令自己觀點成立的論斷和證據出來,比如說如何來證明“色法無常”呢?因此,還是需要按照自續的方式,進一步地進行論辯才好。

所以說,按照萊登傑大師的方式,在對對方觀點的漏洞進行了質問和攻擊,造成“色是常法”的觀點不能成立之後,還要繼續提出“因為色法從來都在變動之中,色法都是造作而成”等證據,來說明“色法無常”的正確性。這就是所謂的自續的方式:不但要否定對方的觀點,同時還要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

所以,對於《中觀根本智慧論》中所提到的執著實法的這種觀點,按照應成派的論辯方式,只要是否定了對方的觀點,就可以了,不用再專門證明自己“非實法、無常、空性”觀點的正確性;而按照自續派的觀點,如果在破了對方的觀點之後,不再證明自己“非實法、無常、空性”的觀點完全成立的話,就不會令對方對自己的“非實法、無常、空性”觀點產生堅定的信心,所以還是要拿出證明自己觀點成立的證據的。

因此,儘管在藏地對於應成派和自續派之間的差別,有著種種不同的分析和解釋,但是如果從最根本的地方來進行分析的話,其實兩者的差別,根本就在於如何對待錯誤觀點,如何成立自己觀點的論辯方式上面。

所以說,中觀的見地只有一個,而在面對其他不同觀點的時候,就會有兩種論辯方式,那就是應成派和自續派了。

正是因為論辯方式的差別,萊登傑大師對於桑傑香大師的論辯方式,曾經進行了批評:你的論辯過程中,並沒有很好地列舉比喻和例子,並不能讓別人對我們的見地產生信心,等等。

而月稱菩薩則對於萊登傑大師的這種批評,進行了反駁:應成方式的論辯當中,已經有了否定對方觀點的各種比喻和例子,已經完全否定了對方的觀點,那自然我們的觀點就成立了,根本就不用再次舉例和使用比喻進行論辯了,等等。所以說,月稱菩薩是延續了桑傑香大師的論辯方式,是屬於應成的,因此我們所學習的《入中觀論》就是屬於應成的論辯方式。

而延續了萊登傑大師自續派論辯方式的,就是那蘭陀寺的班智達益西寧波;而益西寧波班智達的弟子,就是大堪布希瓦措(靜命);而希瓦措大師的弟子,就是嘎瑪拉希拉大師了。他們則對月稱菩薩的應成方式,也提出了“稍有不足”的觀點,從而發展了自續派的論辯方式。

就這樣,儘管他們都是印度那蘭陀的不同時期的大堪布、大班智達,都一致認可中觀見地的正確性,但是在具體的解釋和發展方面,則分別隸屬于應成和自續的兩種不同的論辯方式。除此而外,他們之間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和不同。

所以說,我們現在所學習到的這個《入中觀論》,其實就是延續了桑傑香大師的應成觀點,由月稱菩薩按照應成方式所撰寫的法義解釋。

No Response to "應成和自續的差別"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