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任(錄永覺和尚廣錄)


資料一-摘自永覺和尚廣錄卷第六

//謙虛

 臘八普說,今日堂中諸兄弟,請老僧為四來大眾普說,老僧見聞既寡,舌根又鈍,不能大有發揚,且據古佛誠言,先德明訓。

//起說,立宗

為諸人打葛藤去,大道無涯,貫滿十方,箇箇圓成,無不具足,先佛依此義故,故說有情無情,俱有佛性,亦說有情無情,本來成佛,大道無形,體本寂滅,彌滿清淨,中不容他。

//演義—器世間實相

1.      先佛依此義故,故說十界聖凡,一切依正,一切因果,悉皆空寂。
2.      大道至一,無有變異,在染在淨,性相不動。
3.      先佛依此義故,故說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貪嗔癡即戒定慧,凡此三義,皆約理體本寂也。

//演義—器世間苦集

眾生無始以來無明,妄起現有心相,心相既形,妄境斯現,妄境既現,始分好醜,好醜既呈,始有憎愛,憎愛既生,乃有去取,既有去取,乃有善惡,既有善惡,乃有因果,由是而四生九有,三界六道,無不熾然建立,此則約事相不無也,眾生既沉生死大海之中,頭出頭沒,無有出期。

//演義—佛法

諸佛愍之,為說出苦之要,還源之術,說天人法,出三途之苦,說二乘法,出天人之苦,說大乘法,出二乘之苦,說一乘法,出三乘之苦,在天台則判之,為四教,在賢首則判之,為五教,要而言之,總不出破人法二執,顯人法二空,以證真如實相之體而已,此則因事相不無,還理體本寂也。

//演義—佛法,禪宗

後佛因大梵天王所獻金色鉢羅華,拈出示眾,時百萬人天,悉皆罔措,惟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

//禪宗

佛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與摩訶迦葉,因此歷代相傳,以至達磨大師,西來此土,不涉名言,不立修證,惟直指人心,見性成佛而已,夫心本無形,云何可指,性本無相,云何可見,佛本現成,云何復成,其意祇是因眾生妄起諸見,迷却本心,故渡海西來,息其妄見,使還得本心,此如太空之中,妄生閃電電光,既息則空體湛然,始知前非有失,今非有得,特因妄見起滅,似有得失。

//禪宗—息見

所以三祖《信心銘》云,「不用求真,惟須息見」何謂息見?有見無見,亦有亦無見,非有非無見;乃至佛見法見,道見禪見,毗盧師法身主見,向上關棙涅槃後心見。一有諸見,悉是天魔眷屬,外道種性,一息諸見,即是如來真子,祖師命脉,故息見二字,實還源之要旨也。

//禪宗—保任

既悟本心,尚須保任,葢為無始刼來,習氣深重,未能頓除故,保任之功,不可或疎,然所謂保任者,非假造作,有為之法不過,嘗惺惺地不為凡心所雜而已,昔天皇悟囑龍潭信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二句,切莫錯認將縱恣放逸,無所忌憚當之,須知所謂逍遙放曠者,乃是於一切妄境,超然不著,如鳥飛空,而毫無所牽繫,如龍出海,而毫無所障礙者也。若聞聲為聲所牽,見色為色所牽,見財為財所礙,見勢為勢所碍,則縛著拘滯甚矣,豈曰放曠逍遙哉?凡若此者,皆為未盡凡心之故也。

>>凡心者何?
1.      一有是非之心,凡心也。
2.      一有取舍之念,凡心也。
3.      一有淨穢之見,凡心也。
4.      一有聖凡之別,凡心也。
5.      一有迷悟之分,凡心也。

若能盡却凡心,所謂海為龍世界,空是鶴家鄉,有何不逍遙,不放曠哉。
近日有等狂妄之輩,徒執理體本寂,不知事相不無,便成斷空之見,動輙謂。

我等本來是佛,識得便了,無功可用,本無迷悟,何用參禪,本無持犯,何用戒律,因果罪福一切滅裂,至於貪名奪利,有如狂狗,恃氣起爭,不啻猛虎,喪盡人心,無所不至,是說佛法,則一切俱空見,世法則一切俱實。

葢彼道本來是佛,無功可用,你看蝦蟆蚯蚓,渠亦本來是佛,比之毗盧遮那,何有增減,怎奈這蝦蟆蚯蚓之身?未能脫得,彼道,識得便了,無功可用。如今諸人,削髮為僧,住居僧房,或一睡去,夢在俗家,經營俗事,夫一夢之中,便能變僧為俗,變僧房為俗舍,毫不覺知,你知道之見,恐不及知自己為僧之真,你生死關頭,恐不止一夢之迷,而今顛倒錯亂,既已如此,又豈可恃此虗妄見解,抵敵生死乎,此等乃波旬之流。

竊入袈裟之下,破滅佛法者也,諸人當視之如毒蛇,遠之如火坑,切莫親近,今日諸人,既已圓頂方服,入三寶數,又能擁毳入叢林,以參究大道為務,便是超凡入聖之時,便是除疑祛惑之時,可謂,希有殊勝,一切人中,所不易得者,各宜勤修正法,實心參究,舉步必法先蹤,毋自墮於邪黨,若墮邪黨,入地獄如箭射。

古云,地獄苦未是苦,袈裟下失卻人身,是為最苦,可不懼哉,珍重。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第十七
From [T65n1295_p0575c12(00)] to  [T65n1295_p0575c21(06)]
【增收】龍潭因天皇曰。

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由是服勤左右。

一日問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
皇曰:「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汝心要。」
師曰:「何處指示,曰:「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何處不指示心要。」

師低頭良久。

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

復問:「如何保任?」
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頌曰:「脫白投師貴苦辛。擎茶問訊盡躬親。
無端再敘三年事。笑倒街頭賣餅人。(白雲端)。

==
文章整理:【禪】 - http://bud-yamola.blogspot.jp/2010/02/yamola.html 

No Response to "如何保任(錄永覺和尚廣錄)"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