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見鳥窠道林禪師--錄於《居士分燈錄》卷1

  白居易(佛光如滿禪師法嗣)
白居易,字樂天,官太子少傅,捨宅為香山寺,號香山居士。
久參佛光如滿,得心法,元和四年,惟寬至闕。
易問曰:「既曰禪師,何以說法。」
寬曰:「無上菩提者,被於身為律,說於口為法,行於心為禪,應用者三,其致一也。譬如江湖淮漠,在處立名,名雖不一,水性無二,律即是法,法不離禪,云何於中妄起分別。」
曰:「既無分別,何以修心。」
寬曰:「心本無傷損,云何要修理,無論垢與淨,一切勿念起。」
曰:「垢即不可念,淨無念可乎。」
寬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雖珍寶,在眼亦為病。」
曰:「無修無念,又何異凡夫耶。」
寬曰:「凡夫無明,二乘執著,離此二病,是曰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則近執著,忘即落無明,此為心要云爾。」

元和十五年,牧杭州,因入山謁鳥窠道林問曰:「禪師住處甚危險。」
林曰:「太守危險尤甚,易曰:「弟子位鎮江山,何險之有。」
林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林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易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林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又以偈問曰:「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叩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林答曰:「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祇此浮生是夢中。」
易作禮而退,又易嘗求心要。
于凝禪師得八言,曰觀,曰覺,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濟,曰捨。
易因廣為八漸偈。
偈曰。
(一觀)以心中眼,觀心外相,從何而有,從何而喪,觀之又觀,則辨真妄。
(二覺)惟真常在,為妄所蒙,真妄苟辨,覺生其中,不離妄有,而得真空。
(三定)真若不滅,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為禪定,乃脫生死。
(四慧)專之以定,定猶有繫,濟之以慧,慧則無滯,如珠在盤,盤定珠慧。
(五明)定慧相合,合而後明,照彼萬物,物無遁形,如大圓鏡,有應無情。
(六通)慧至乃明,明則不昧,明至乃通,通則無礙,無礙者何,變化自在。
(七濟)通力不常,應念而變,變相非有,隨求而見,是大慈悲,以一濟萬。
(八捨)眾苦既濟,大悲亦捨,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眾生,實無度者。
贊曰:「樂天參佛光,悟明心地,其機緣莫可考已。
乃所至尊宿,若鳥窠輩,樂天莫不嚮風瞻禮俛焉。
受其鉗鎚,何以故,其心虛也,虛則明。
明則淫房酒肆不離道場,絃管花鈿無非佛事,故曰:「達哉,達哉,白樂天。」

download the url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X86/1607_001.htm] at [Thu Nov 21 10:48:54 +0800 2013].
<title>CBETA X86 No. 1607《居士分燈錄》卷1</title>

====
---

杭州西湖喜鵲寺的鳥窠禪師,本名道林,九歲出家,於陝西韜光禪師門下當侍者而悟道。後來獨自到泰望山,在一棵枝葉非常茂盛,盤屈如蓋的松樹上棲止修行,好像小鳥在樹上結巢一樣,所以時人皆稱他為鳥窠禪師。
大文豪白居易非常敬仰鳥窠禪師的道行,有一次特地來請示禪師,並用詩偈問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鳥窠禪師也用詩偈回答道: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菌,但是如果體悟到「無生」的道理,超越「去」、「來」的限制和對待,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的綿延擴展,不生亦不滅。

後來,白居易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成了在家弟子,遍訪名山高僧,晚年素食,並且捨宅為寺,定名香山寺,自號香山居士,尤醉心於念佛,時常吟詩作偈,表達他信佛有得之心境,如:

「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
 且共雲泉結緣境,他日當作此山僧。」

詩中充滿悠閒、飄遊的意境,實是生活在禪的世界中。

白居易皈依鳥窠禪師,不但成為在家學佛的優婆塞,甚至從他的詩還發現他來生出家為僧的意思。

白居易不但參禪,他白居易年修習淨土念佛更是認真,他有一首〈念佛吟〉說:
「余年近七十,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慰心眼?一句阿彌陀;朝也阿彌陀,晚也阿彌陀;
縱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彌陀;達也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

白居易從禪到淨,再禪淨雙修,他的生活就更充實豐富了。

*. 星雲禪話-大機大用,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delectus/hsingchantalk/04/04-03.htm, 2013年11月21日 上午 11:12:37

----

Quote :  { 說到夢,有人夢中作夢,信以為真,夢醒猶自依依不捨。唐朝詩人白居易,擔任杭州刺使時,政務繁忙,仍然不忘吟詩、參禪、修養心性。一日,他來到鳥窠道林禪師的處所,見師棲止於一棵盤屈如蓋的巨松之上,便好奇地問道:「禪師的住處,不是太危險了嗎?」豈料禪師回答:「太守的危險甚於我啊!」居易乍聽之下,不明瞭禪師所言,再問:「居易是一地方的行政長官,身旁環繞帶刀侍衛,有什麼危險呢?」只見鳥窠禪師不急不緩地敘述:「薪火相交,識性不停──難道,不危險嗎?」原來禪師指的是這念心的意識遷流,不曾停息,加上境界之風吹起了識浪,使我們與解脫之岸漸行漸遠,更因炎炎的無明之火,燒盡了本具的菩提種子。這才是最大的危險啊!白居易聽了有所體悟,臨別之時,再問道:「何謂佛法大意?」禪師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本以為禪師會給一殊妙禪語……居易不以為然地回覆:「這道理,連三歲小孩都知道!」但是「三歲小孩雖知道,八十歲的老翁卻未必做得到呀!」禪師安詳且嚴肅地答道。聽了這一席話,白居易如大夢初悟,恭敬地作禮以別。

  回去後,他寫了一首偈子寄給鳥窠禪師:「特入宗門問苦空,敢將禪事扣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鳥窠禪師收到此偈,也以偈回覆:「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當白居易讀到禪師的這首詩偈,法喜欽歎之餘,心彷彿從無邊夢中透入一絲曙光。古德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禪師三業清淨,履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此修德而度化白刺使,令其虛心探究佛法真理,感受人生的苦空、如夢如幻,進而深入佛法之堂奧。黑夜作夢,無非是白天所思、所行,那麼白天的所思、所行,又何嘗不像是在夢中呢?經云:「三界如幻化,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轉。」回想過去的點點滴滴,是不是也像作夢呢?禪師偈子開示我們,人生的悲歡離合,聚散無常,緣起緣滅,不就是一場大夢嗎? }, 

【中台世界】─ 夢破方稱出格人, http://www.ctworld.org.tw/disciple/mind/2003/056.htm, 2013年11月21日 上午 11:13:46

No Response to "白居易見鳥窠道林禪師--錄於《居士分燈錄》卷1"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