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瑪派的六大母寺、二大傳承

藏傳佛教寧瑪傳承簡介


  寧瑪﹝Nyingma﹞這個詞在西藏語中是『古老』的意思。的確,寧瑪派是西藏佛教四大派系中最古老的一支。緣起藏王赤松德真,欲弘揚佛法,迎請菩提薩埵到西藏,開示十善與十八界。這個時候西藏諸神與羅剎等,都非常憤恨,所以雷殛瑪波山,水淹彭湯王宮,致使藏地五穀不登災害甚多;諸魔臣謂因佛法之故,主張將菩提薩埵遣回尼泊爾。菩提薩埵勸王迎請連華生大士至藏地,因為大士是最有能力調伏有毒之魔鬼與羅剎,藏王赤松德真聽了他的話之後,就迎請連華生大士到西藏。蓮華生大是知道後很快到西藏邊境,毒鬼羅利等降下大冰雹,並將兩山合併以夾之,大士就在兩山的山洞中,用禪定將他們加以調伏。又以各種神變,到雅里、烏藏、多康等地,對非人之具大能力者,均加以調伏,並引導他們皈依,且飭立誓,護持佛法。
    藏王赤松德真延見蓮華生大士後,請大士為渣瑪甯桑佛堂的佛像開光,佛像宛若真人,而且能攝受供品;供養器皿,自生增長。大士按照鄔金達布呢廟形式,為基礎,差使非人為之服務。所修廟之形狀,如須彌山、日、月、四大部洲、八十洲、鐵圍山等,具體而微,廟名桑耶,義即吉祥無邊,任卟蛔儭R落成後,大士為其開光,佛像能自動行走。大士在西藏,對具福緣之王與臣、民,傳付密宗事部,及無上瑜伽,予以灌頂,並傳普巴十萬部與口訣等。
    蓮華生大士,佛母移喜措嘉與弟子們,足跡遍及西藏各地,未有到過,不留馬足之跡者,雅里、烏藏、多康等地之上、中、下之隱藏地,所有雪山、崖洞、及一切山、海,都被作修行聖地。因為大士知道:將來王族裏,有魔鬼化身,將消滅佛法;為使佛法流傳不斷,饒益有情;乃選大者五個,深而大者二十五個,其他有名無名者無量數,珍藏之;對於何人何時取藏,一一均予授記。 蓮華生大士以他的神力,把許多經文封存在岩石、湖泊、洞穴、甚至人心之中,以待適當的時機到來時,它們會被發掘出來。這就是寧瑪派『伏藏寶典』的來源。

 
回上面


寧瑪派的六大母寺、二大傳承


    西藏整個佛法的根源為密咒舊譯(寧瑪)大法部,寧瑪派之下以各派的創始人或其代表性的寺院之名為名,主要有在雪域的西邊的多傑札寺、敏珠林寺,中間有雪謙寺、卓千寺,東邊有噶陀寺、白玉寺,這就是寧瑪巴六大傳承系統,以及其他較小傳承系統。

    「噶陀傳承」十萬虹光首創噶陀寺的開山祖師「旦巴德協」,是文殊菩薩的化現,他曾是印度大成就者「巴惹打札」阿羅漢,後為「先打迭娃」,在西藏曾化身為「依喜措嘉」,後為大譯師「依喜吲沟绒D世。「旦巴德協」於西元1122年誕生在康區四水六崗的只札崗,二十九歲,其上師蔣頓巴預言他在岡巴修行將有虹光化身的成就,若去噶陀聖地蓮師修行地弘法教化,將有十萬個以上的弟子虹光化身,所立教派將流傳千年以上。三十六歲他到達噶陀山下,往後其弟子聽法者與日俱增,多達千人以上,他們白天修廟,晚上聽法,一面聽法懺悔業障,一面苦修建廟,所有的工匠、石匠、工藝匠均日以繼夜地盡心修建噶陀寺。噶陀寺自西元1159年起建,歷時兩年,至龍年完成。「旦巴德協」71歲時涅盤。他在聖法眾喜花園,面向西方,結心性安息印,而後涅槃。
嘎陀每四年就會輪一位修行證量很好的人為教主,並且由上幾任教主一同審核才會宣佈教主之位將由誰來當。

    「多傑札傳承」北藏「強迭」多傑札寺的教法基礎是建立在所謂的北藏「強迭」傳承上,而所謂的北巖傳法是指由蓮花生大士所留下的上部伏藏而言,北藏是由取藏者雷欽貴登〈1337-1408,雷欽指持明者,貴登指鷹羽〉所取出。傳統上,這和五大伏藏法王中第一位巖傳王「楊利尼瑪哦色」〈1136-1204〉與第二位巖傳法王「法之自在者─咕嚕秋旺」(又叫卓之汪竹,1212-1270)所取出的南藏「索迭」有所分別(六大寺中的敏珠林寺與白玉寺即是以南藏為主,而索迭的傳承是以噶陀寺五位黃金法台為主)。而這三位掘藏大師,在西藏佛教傳統上被認做是蓮花生大士的身,口,意的三化身。

    「白玉傳承」 白玉祖寺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藏王松贊乾布執政時代。 西元六四一年,迎請唐朝文成公主的隊伍經過白玉時,文成公主把樹枝插在像腹地形的水源湧出處並預言說"將來這會有許多大成就者出現" ,豎在湧泉處的樹枝目前已經成為一顆茂盛大樹。 附近還有一顆大樹,是蓮師弟子貝魯札那到同一個地方差下拄杖生長而成。 蓮師的再傳弟子傑咧袞波在附近傑咧地方宏揚佛法,使白玉成為親族三尊珍貴法傳聖地。
  昆桑謝拉法王祝席白玉寺後,寺院左側山谷出現藏文字母首字 " 尬 ",右側山頂出現字母莫字 " 阿",象徵白玉寺首尾一氣呵成,具足悉有佛法成就,可見目前白玉寺盛況其來有自第一位法座持有者,大持明昆桑謝拉較知名的前世為佛的兒子「羅喉羅」尊者和「根延它摩塔」尊者以及印度大師「吉祥獅子(師利星哈)」等。在他的領導之下,白玉寺擴充至三千人之多的大寺院﹔並且經由教理的學習和實修,佛陀的教法在此不斷的增上和廣泛地流佈。在他無數的弟子之中,他最早的心子是貝瑪龍卓嘉措。另外還有四個來自后地方的偉大的心子:舍巴耶喜,蔣甘阿貝,雄干貝丁和臧嘎多傑塔。
    他們各自建立了他們自己的法座寺院。舍巴耶喜建立了拉孜寺,蔣甘阿貝建立了蔣甘寺。雄干貝丁所建的雄甘寺,臧嘎多傑塔的臧嘎寺。這四座寺院以及札口的偉瑟林寺廟成了主要的寺院,由此發展出其他的分寺。由這五座寺廟分出了一百座雄偉的寺院,再由此分出無數的子寺院。

 

    「敏卓林傳承」教傳與巖傳合一寧瑪巴所謂之教傳乃是由本初佛普賢王如來無間傳至現在,其一為中藏之「朗」傳承;另一則為德達林巴傳尊者再擴大於卓千寺傳承及白玉寺傳承之東藏「康」傳承。依據敦珠仁波切所頒賜其漢地弟子-索南秋奇嘉稱(福德法幢-劉銳之上師)之教、巖傳傳承表,德達林巴與尊者分屬教傳第卅七、卅八代,及巖傳第十三、十四代傳承持有者。敏卓林開寺祖師「德達林巴」於西元1646年火狗年藏曆二月初十誕生,母親為揚金卓瑪;出生時有許多吉祥徵兆如地動、天空出現彩虹等。德達林巴自小從父親學習,八歲起開始替代父親灌頂傳法,依止以父親及五世達賴喇嘛為主的二十五位上師(與五世達懶互尊對方為上師,相互傳法灌頂) 。
    德達林巴十八歲及二十二歲時分別從「雅瑪瓏」及「雅瓏謝札」兩處蓮師聖地,以及在三十一歲和三十五歲從「歐嘎察」及「謝馬達古」等聖地取出四個甚深岩藏法 (長壽佛總集、金剛薩埵及忿怒蓮師、大悲觀世音菩薩法,降伏死魔大威德金剛法);並將這些法傳予五世達賴喇嘛,而達賴喇嘛亦由此而得到甚深加持,其後將這些教法弘揚於西藏。巖藏師德達林巴並不注重個人法門的傳揚,而致力於教傳及巖傳合一教法的弘傳。德達林巴與其弟大譯師「達瑪師利」為西藏雪域教傳及巖傳教法合一的開宗祖師。德達林巴於四十九歲時(1695年)在西藏拉薩南部創立了敏卓林寺(《敏》意為成熟,《卓》為解脫,合起來就是成熟解脫之意涵,《林》為寺院)。敏卓林傳承在沙壇城、手印、金剛舞、唱誦及多瑪製作上皆有獨到殊勝之處,而戒律傳承也從寂護大師一直無間斷傳至敏卓林。敏珠林傳承,有一個特殊的慣例,即為『長子為董瑟,次子為堪欽』,次子必須出家成為『堪欽』仁波切。

    “雪謙傳承” 復興寧瑪教法於康區1695年,冉江‧滇佩‧賈參(Rabjam Tenpai堅贊),奉第五世達賴喇嘛之命,前往康區建立一座寧瑪巴寺院,以興繼迭遭蒙古軍隊破壞之寧瑪巴教法。冉江‧滇佩‧賈參是一位不分新舊教派的大賢哲,也是第五世達賴喇嘛的三位極著名之寧瑪巴信徒及心子。當他抵達康區,蓮花生大士化現,指示冉江‧滇佩‧賈參在一個狀似躍獅的白色岩石附近興建寺院,並授記:“他將為佛法帶來無限廣大的利益。“雪謙寺於是成為康區的佛法中心,並逐漸擴展成近乎一百六十餘個寺院。並孕育出許多出名的學者和無數的成就者,使它很快地成為寧瑪巴傳承的六大主要寺院之一。許多大師都住在這裡,並在這授業,如雪謙大班智達翁珠吉美圖多郎嘉(Ontrul Gyurme Thutop朗傑)。蔣揚欽哲旺波(嘉木樣欽哲旺波),蔣貢康慈(蔣貢康楚)和巴楚仁波切(Paltrul仁波切),都曾在雪謙寺接受翁珠仁波切的教導數年。雖然米龐仁波切(Mipham仁波切)並不依附任何寺院,但他常說:“雪謙寺是我的家。”

     「龍欽寧體」復興寧瑪教法於康區依隆欽巴整理之寧瑪巴法教及巖藏法本為主,由吉美林巴創建、多竹千仁波切為法脈持有者,有「多足千寺」、多足千寺寺群大約只有三座寺院,此一傳承的教法又已遍傳於全寧瑪巴,是否算是另成一個寺系傳承宗派則不清楚,所以似乎應該說它屬於全寧瑪巴的。第一世多足千仁波切主要從學於”卓千寺”,”白玉寺”,”八蚌寺”等上師座下,最重要的較法源流則是來自於吉美林巴,後來吉美林巴授意他一定要將教法宏傳而不得長期閉關,所以一直在弘法,到過各地。在第二、三、四世的多足千仁波切時,仁波切不斷傳法給六大寺系,才有龍欽寧體廣大的傳承。

    「敦珠新巖」 傳承依創始者第一世敦珠仁波切所發掘出之巖藏法本為主 。 敦珠仁波切建有「鄔金銅色山洲寺」,法脈持有者為敦珠仁波切,主要上師有董攝賢遍仁波切和夏札仁波切。 敦珠仁波切似乎並未另立寺院宗派傳承而仍屬噶陀寺系傳承的上師,但是敦珠新岩藏傳承遍傳於全寧瑪巴,所以似乎應該說它也是屬於全寧瑪巴的。

No Response to "寧瑪派的六大母寺、二大傳承"

張貼留言